現代木結構有哪些博士導師
1. 中國有多少博導
我推測有5000.
根據我找的一個資料,下面是具體內容:
據有關統計,2004年大學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回技術發明獎和答科技進步獎分別占總數的64.3%、60%和55.1%;2004年大學共申請專利12997項,獲專利授權5381項,並取得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技術成果;2003年大學在國內發表論文18.1萬篇,占總數的66%;三大檢索系統(美國SCI、EI、ISTP)收錄論文數,大學占總數的68.5%。這些成果很大部分是由研究型大學創造的。據武書連2004年發布的大學評價,36所研究型大學的科研成果佔全國普通高校的62.16%,博士生導師數量佔全國普通高校的58.92%,培養碩士生和博士生的數量分別佔全國普通高校總數的45.79%和66.35%。
北京大學現有1129名教授(其中博士生導師987名)
所以我推測,我國有博導5000人左右.
2. 現代木結構建築需要哪些常規維護
現在木結構主要還是要防腐為主。還有就是打蠟拋光以及最重要的防止蟲,主要是防白蟻。內周周容子白蟻才是木結構建築的噩夢,所以說要定期的檢查一旦有白蟻的出現,就要馬上滅殺,這樣才能夠長久的保持木結構建築的完整性。
3. 博士生導師名錄
中國地質大學年鑒.2013·北京
續表
中國地質大學年鑒.2013·北京
4. 現代木結構與傳統木結構有什麼區別
「築訊中國」網為你解答:
現代的木結構建築與中國傳統的木結構建築專相比,雖然他們的主要材料都是屬木材,但他們在本質上有著很大的區別,如下幾點
1.結構體系不同
傳統的木結構建築主要採用樑柱式的建築體系,而現代木結構選擇更加寬泛,也可以採用輕型木結構體系。
2.建築材料不同
傳統的木結構多採用未經加工的原木,而現代木結構使用的木材都是經過一系列加工處理後的,木材材料和規格也會有所不同。
3.連接方式不同
傳統木結構採用了榫卯連接,不需要一釘一膠即可將整座房子建立起來。而細看現代木結構,他的連接處都是由金屬連接件連接而成的。
傳統的木結構到現代,逐漸沒落,現在主要建造廟宇建築為主;而由海外傳過來的現代木結構建築,能夠適用普通住宅,也能在公共建築上大展拳腳,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
5. 現代木結構的建築類型有哪些
現代木結構主要多用於中低層住宅類和中小型公建。中低層住宅主要是指全木結構3層的獨棟,聯排別 墅和公寓。中小型公建主要是指單體建築面積1800平米以下的三層以下公共建築如學校,會所,養老院等。
6. 現代木結構和傳統木結構相比有哪些區別
1.結構體系不同
傳統的木結構建築主要採用樑柱式的建築體系,而現代木結內構選擇更加寬泛容,也可以採用輕型木結構體系。
2.建築材料不同
傳統的木結構多採用未經加工的原木,而現代木結構使用的木材都是經過一系列加工處理後的,木材材料和規格也會有所不同。
3.連接方式不同
傳統木結構採用了榫卯連接,不需要一釘一膠即可將整座房子建立起來。而細看現代木結構,他的連接處都是由金屬連接件連接而成的。
傳統的木結構到現代,逐漸沒落,現在主要建造廟宇建築為主;而由海外傳過來的現代木結構建築,能夠適用普通住宅,也能在公共建築上大展拳腳,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
7. 現代木結構 缺點
美國木結構房屋歷史悠久,至今仍為人們首選的主要結構之一。1997年美國新建單體別墅約113萬8千棟,其中90%採用木結構。另外所建的33萬8千棟多層住宅中,絕大多數也採用木結構。木結構房屋除美觀、舒適、節能、環保、施工期短等特點外,因其自身的結構特性,能充分按照個性化要求進行設計和施工。美國木結構住宅建設早已經進入工業化體系,同時為了可持續發展,現代高科技已成為木結構住宅產業發展的的支撐。然而中國科技進步對住宅產業發展的貢獻率不到30%,不僅低於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也低於農業中科技的貢獻水平(40%)。因此,隨著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以及建築水平的不斷完善,加之國內各類行業國際化進程的推進,木結構房屋在國內的發展已是大勢所趨。
作為早期進入中國房產市場的房屋建造企業,派爾剛聯合木製品(大連)有限公司先後在北京、大連、海南、寧波、上海、江蘇等地做了許多木結構工程。根據派爾剛在中國各地的業務發展經驗,美國木結構房屋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極具潛力,但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這除了歷史和文化的因素外,購房者對木結構房屋缺少了解也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因素是中國開發商本身對木結構房屋的技術和特點認識不夠深刻從而限制了他們對木結構房屋開發前景的信心。
從派爾剛在中國承建的木結構房屋建造項目來看,木結構建築的開發商一般對美國木結構住宅的情況十分了解。而購房者或租房人大多是外籍人士或對國外木結構房屋熟悉的國內人士。在磚混,輕鋼和木結構房屋中選擇住宅,木結構房屋是這類人士的首選。
在與這些開發商緊密合作的過程中,派爾剛發現他們不僅了解木結構房屋的特性而且他們十分清楚木結構房屋可以帶來的長期投資回報和長遠利益:
首先,木結構的施工周期短,成本風險小。美國木結構房屋的基礎施工工期約需要14天,結構部分一般為14天,室內外裝修等在62天左右。總的工期為90天。預製件如屋架,地板桁架和牆體可以在基礎架構開始施工的同時生產,根據我公司的生產能力和工人熟練程度,一棟300平方米房屋的屋架,地板桁架和牆體可以在48小時內完成。此特點給開發商帶來了項目運作周期短,少支付銀行利息,減小資金壓力和降低市場變化風險的有利條件。
第二,建造木結構房屋所消耗的能源遠遠低於其它結構房屋的能耗。如建設過程中,鋼牆骨柱的能耗比木牆骨柱的能耗高3.2倍。木結構建造的節能特性將充分體現在開發商的投資成本回報中。
第三,由於木結構所用的結構件和連接件都是標准化生產,降低了操作強度,施工所需的勞力也就大大減少。因此,木結構還可為開發商節約勞動成本。
第四,木結構房屋不僅質量高而且服務及時,成為開發商的有力賣點。木結構別墅有別於磚混結構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它在許多方面有嚴格的國際標准,現場拼裝也往往有專業化隊伍,產品的精確性為施工的准確度提供了前提。由於對木結構住宅的質量精度有充分的信心,一般專業化公司在主要設備上都能做到5年的保修,磚混結構一般質保不超過3年。
另外,雖然單獨從建造成本來看,如果要達到同樣的裝修標准和電器及設備配置,木結構房屋的造價會略高於磚混結構。但由於木結構房屋所有管線均設在牆體或樓板內,這可有效增加使用面積,令使用率高達85%~90%。而國內現有磚混或水泥房屋使用率一般只有65%~70%,這可有效增加投���回報。
以上僅簡單羅列了木結構在對開發商投資回報方面的幾項益處,而對於一個建築商而言,建造木結構房屋的成本效益也極為突出。根據派爾剛的切身建築經驗,同樣建造一座房屋,磚混結構需要10個月、施工受季節影響較大,施工現場還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水泥、砂石等材料,交付使用的大都是毛坯房,而建造美國木結構房屋只需3個月,施工期不受季節影響,大量採用工廠預製件和專業設備,交付使用的都是裝修好的含有中央空調系統,中央吸塵系統,電器設備,衛生潔具和固定傢具的具備入住條件的成品房。
相信隨著木結構以及相應配套的設計和驗收規范的出台,加上木結構知識的普及,木結構住宅會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歡迎。
8. 現代木結構的建築有哪些
建造現代木結構的木材材料主要分為實木木材和工程木材兩種,實木木材主要包括軟木規格版材、西部紅柏權外掛板等
工程木材主要包括膠合木、LVL、PSL、LSL、OSB定 向結構板、CLT交錯層積材等。
PSL已經被市場淘汰了,目前流行的是膠合木和CLT
9. 哈爾濱工業大學木結構方向的博導有哪些求哈工大的知情人士解答!
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鋼結構與木結構學科組博士生導師名單
沈世釗、張素梅、武振宇、祝恩淳、范 峰、武 岳、崔昌禹、王玉銀、支旭東
樊承謀教授:木結構「末代皇帝」
時間:2008-7-9 9:40:03 閱讀: 394 標簽: 木結構 樊承謀
樊承謀,1926年2月出生於溫州。畢業於甌江小學(現廣場路小學),1949年畢業於廈門大學土木系。1950年入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生班,學完俄語之後,師從哈工大原蘇聯專家組組長卡岡教授從事木結構研究。
長期以來,樊承謀從事木結構及纖維混凝土的教學與科研,發表論文100多篇。曾任原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教務處處長、建築材料系主任等職。2000年該學院重新並入哈爾濱工業大學,他任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標准化組織木結構技術委員會中國常駐代表、全國木材及復合材料結構標准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等職。他曾主編《木結構》等高等學校試用教材,主編國家標准《木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6—2002、主編中國工程建築標准化標准《鋼纖維混凝土試驗方法》、主編建築工業行業產品標准《建築用竹材物理力學性質試驗方法》等。出版的專著有《木結構工程》、《鋼纖維混凝土應用技術》、《現代木結構》、《木結構基本原理》等。樊承謀在木結構的教學、科研長期處於停頓狀態的大環境下,始終堅持對木結構的關注和研究,被譽為我國木結構的「末代皇帝」。
樊承謀說樊家取得成功的秘訣來自認真讀書、認真做事。(陳莉莉/攝)
樊家在溫州市區八字橋一帶曾算大戶人家。清末,店員出身的先祖樊德臣,賺了幾個錢之後發奮讀書,考取生員。他勤儉節約,時常把布鞋夾在腋下走路,因此成了附近有名的「大腳」生意人。一個偶然機會,他發現了改建成內河小客輪的小南門一帶將有繁榮的前景,就買下了附近的大片土地,做起房地產開發生意,成為富有人家。
樊家重視教育,家族興旺,培育了好幾位名家。樊祖鼎是樊家第五房後人,是蘭州大學著名教授,為我國培養了大批外語人才;樊承武是我國著名音樂指揮家,他出自二房老二。他是1959年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在上海首演的指揮,蜚聲音壇。樊承武的大哥樊承謀也是有名的教授,今天他成了我們的采訪對象。
采訪對象:樊承謀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 哈工大木結構研究中心原主任 博士生導師(以下簡稱樊)
專欄主持:金輝 本報記者(以下簡稱金)
「末代皇帝」的由來
金:國內木結構界的專家學者稱您為我國木結構的「末代皇帝」,那可是當年宣統皇帝溥儀的地位啊!其意思是不是說您是中國木結構研究的最後權威,或者說是木結構研究和運用在您手中壽終正寢,從此結束呢?
樊:這是一種戲說。我在廈門大學學的是土木工程,後來在哈工大師從卡岡教授從事的研究也是木結構,畢業後仍一直從事木結構研究。木結構是指建築主要結構構件均採用實木鋸材或工程木產品的建築工程結構。我曾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主持編寫我國《木結構》等高等學校試用教材和國家標准《木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6—2002等,還出版《木結構工程》等木結構專著。
新中國成立初期由於木結構能就地取材,較多地採用磚木結構。1958年大躍進時期,46%的工業廠房採用木屋蓋。到了上世紀70年代後期,結構用材採伐殆盡;國家又缺乏外匯,無力進口木材。我國木結構的應用和研究也就停了下來,我所長期從事的木結構成了「沒落」的結構,他們就戲稱我是我國木結構的「末代皇帝」。
金:上世紀80年代,木結構的應用和研究在國內停下來了,這是不是說木結構從建築結構用材中消失了,使您也「失業」了呢?
樊:是的,我「失業」了,而且所有從事木結構的人都轉行了,我當時也轉到了纖維混凝土專業。1986年我60歲,從當時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教務處處長的位置上退下來,由於學校的需要,到建材系做系主任,更多地做進行纖維混凝土結構的研究。但是作為國際標准化組織木結構技術委員會(ISO TC/165)中國常駐代表,我每年參加ISO TC/165的年會。ISO TC/165第十三次會議就是由我主持在哈爾濱召開。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後期,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經濟發達地區開始進口輕型木結構住宅,建設部下文,由我主編完成國家標准《木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6-2002,列入了輕型木結構的內容,確保工程質量。至今輕型木結構住宅已建成數千幢。在我國停滯20來年的木結構終於復甦。為了恢復我國的木結構學科,雖然我早已年過古稀,但責無旁貸,不得不重操舊業,也可以說「末代皇帝」公然「復辟」。
金:不是說我國木結構用材砍伐得差不多了,連窗戶也只得「以鋼代木」,那麼國外是如何運用木結構的?
樊:當中國的木結構停頓20來年時,正是國際上木結構發展最快的時期。國外已從實木結構發展到復合木材結構。木材加工從鋸切發展到旋切或削片,使出材率提高20%以上,復合木材也逐步從整張的旋切板膠合的旋切板膠合木(LVL),發展到採用製作膠合板的下腳料的旋切板條膠合的平行木片膠合木(PSL),進而又發展到用速生闊葉材的楊木削片膠合成層疊木片膠合木(LSL)。
在歐美發達國家,已經實現了「砍伐一株,種植兩株」的森林資源利用的良性循環,實現了科學採伐,所以北美、北歐90%的住宅採用輕型木結構。這才是真正的綠色環保的木結構。木材是可再生的資源,比起鋼筋和混凝土來,每生產一噸木材,只需要453kw的電力,而生產一噸鋼材需要3780kw,與之相反,木材的成長過程卻能吸收C02,可見,木材的使用是「惟一真正天然的可再生的建築材料」。木結構前景無量。
「末代皇帝」的起步
金:以此看來,木結構過去因為資源管理出了問題,使您成了「末代皇帝」,現在發達國家的做法很符合綠色環保,是很有研究前景的學科。您還記得當年是如何想到去研究木結構的?
樊:我1949年6月大學畢業,毅然從廈門回到剛剛解放的溫州。然後即去上海向東北招聘團報名,8月份受聘來到了沈陽東北財經委員會基建處當技術員。短短兩個月時間就投身於重工業基地的建設,次年被派往哈工大學習。學完俄語之後,被分配到卡岡教授門下。你可知道,哈工大共有67名前蘇聯專家,其中僅3名博士、教授,並且卡岡教授是前蘇聯有名的木結構權威,莫斯科土建學院的名教授。我能得到他的指導雖屬偶然,卻是我今生的榮幸。
在卡岡教授的指導下,我花費了一年多時間完成了《含水量對竹材理學性能的影響》的副博士論文。1958年導師將我的副博士論文帶到蘇聯莫斯科土建學院,經該院學術委員會討論通過,還通知我到蘇聯參加答辯之後便可拿到副博士學位。由於當時兩國關系的惡化,我未能成行。不過,我不管這些,仍把木結構研究作為自己的專業。我參加了中國第一部《木結構設計規范》文本的翻譯,因我的俄語水平不錯,最後由我定稿,質量甚佳,受到了建設部的表揚。1963年,我又參加了中國自行制定的《木結構設計規范》初稿的編寫。
金:真是名師出高徒,您導師是權威,所以您的研究起點很高,這對於您的研究大有益處。那麼您在溫州讀書時也是很優秀很出類拔萃的嗎,還有當年的記憶嗎?
樊:我的學習成績一直不錯。小學生時就向《吹泡泡》刊物投稿,年底我的獎品是最多的,因為我的稿子刊出最多。我從小閑書看得比較多,對後來有好處。記得奶奶給我的零花錢常去買閑書,那時《一扣八折》舊小說叢書,我就有兩個書櫥。四五年級我開始讀《三國演義》,這一輩子我把《三國演義》讀了7遍,得益匪淺,十分喜歡。我的兒子出國深造,我沒有給他別的東西,就是送他一本《三國演義》。
我在溫州中學讀初中時,就接受黨的教育。溫州城區地下黨的馮增榮是我的同班同學,他介紹我讀《社會發展史》等革命書籍。我參加了溫州中學里的「五月讀書會」。1947年暑假回溫州時,我小學同班同學谷超豪(地下黨員)特地到我家,講了當時的革命形勢,引導我積極參加學生運動。浙南上海支部也及時給我提供信息,我回到廈大後,率先發動學生舉行罷課,廈大地下黨組織因此派人關懷我的進步,提供《大眾哲學》等書籍,讓我學習,正因為這部書,我懂得了「否定之否定」的哲學原理,樹立了參加革命的信念。
我在中學讀書時,特別喜歡英語,高中時我能把英語課本全部背下。林語堂先生中英皆精通,他曾將清代沈復的《浮生六記》翻譯成英文。記得一個暑假,父親請了一個朋友教我學習英文,他叫我把英文的《浮生六記》背下來。我就關起門讀呀背呀,效果甚好。開學了,我們班級同學用英文寫作文,范崇照老師說惟有我的作文才是英文的構思。
「末代皇帝」的家族
金:你們樊家在溫州是個出名人的家族,如樊祖鼎、您和您的弟弟樊承武等都很有名氣,您覺得他們為何會取得成就,他們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樊:樊祖鼎是我的叔父輩,他的成就可大了。他是蘭州大學外國語學院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師,曾任蘭州大學公共英語教研室主任、外國語言文學系副主任;甘肅省語言學會常務理事、會長;中國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理事;甘肅省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理事等職。
他著有《美國英語與英國英語分歧》、《論簡練》等論文,譯著有《卡列布•威廉斯》、《敦煌水部式》等,還在英語教材十分匱乏的年月里編寫過《英語文選》、《英語泛讀》《化學英語文選》等14種教科書,為蘭州大學的外國語教學作出了重大貢獻。
樊承武是我的弟弟,我們從小一起長大,他是有音樂天賦的。不過,他喜歡音樂受我父親影響比較大。父親樊作虞新中國成立前在五馬街開設溫州大葯房,曾為浙南遊擊縱隊提供葯品和無線電器材。建國後先在工商聯,後到民主黨派工作,成了國家機關幹部。他年輕時喜歡廣東音樂,我家不僅擁有二胡、琵琶、揚琴、風琴等樂器,並且父親還經常邀請朋友到家裡合奏,因而弟弟時常參與,耳濡目染。其實我也喜歡音樂,在廈門大學讀書時,我還是廈大學生民樂團團長。1951年弟弟去參軍,在朝鮮戰場創作的歌曲獲了三等軍功獎。1954年他到上海音樂學院學習,後來參加了上海歌劇院的創建,並擔任副院長。
總結他們的成功經驗,我發現一個共同點就是認真讀書,而且做任何事情都認真。
金:其實不論是個人還是家族讀書是天下第一好事。如今您也到了耄耋之年,回顧您的人生有什麼感悟嗎?
樊:首先是樹立了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其次是孜孜不倦地掌握知識;雖然機遇是第三位的,但非常重要,只有把握機遇才能成功。
10. 現代木結構和傳統木結構建築相比有什麼區別
得房率高
由於牆體厚度的差別,木結構建築的實際得房率(實際使用面積)比普通磚混結構要高出5%---8%。
工期短
木結構採用裝配式施工,這樣施工對氣候的適應能力較強,不會像混凝土工程一樣需要很長的養護期,另外,木結構還適應低溫作業,因此冬季施工不受限制。
節能
建築物的能源效益是由構成該建築物的結構體系和材料的保溫特性決定的。木結構的牆體和屋架體系由木質規格材、木基結構覆面板和保溫棉等組成,測試結果表明,150mm厚的木結構牆體,其保溫能力相當於610mm厚的磚牆,木結構建築相對混凝土結構,可節能50%---70%。
環保
木材是唯一可再生的主要建築材料,在能耗、溫室氣體、空氣和水污染以及生態資源開采方面,木結構的環保性遠優於磚混結構和鋼結構,是公認的綠色建築。
舒適
由於木結構優異的保溫特性,人們可以享受到木結構住宅的冬暖夏涼。另外,木材為天然材料,綠色無污染,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材料透氣性好,易於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及濕度均衡。
穩定性高
木材相對其它材料有極強的韌性,加上面板結構體系,使其對於沖擊荷載及周期性疲勞破壞有很強的抵抗力,具有最佳的抗震性,木結構在各種極端的符合條件下,均表現出優異的穩定性和結構的完整性,特別在易於受到颶風影響的熱帶地區以及受到破壞性地震襲擊的地區,如日本和北美,其表現尤為突出。
防火性能
木結構體系的耐火能力比人們通常想像的要強的多,輕型木結構中石膏板對木構件的覆蓋,以及重木結構中大尺寸木構件遇火形成的碳化層,均可以保護木構件,並保持其結構強度和完整性,按中國木結構設計規范設計建造的木結構建築,完全能夠滿足有關防火要求。
隔聲性能
基於木材的低密度和多孔結構,以及隔音牆體和樓板系統,使木結構也適用於有隔音要求的建築物,創造靜謐的生活,工作空間。另外,木結構建築沒有混凝土建築常有的撞擊性噪音傳遞問題。
耐久性
精心設計和建造的現代木結構建築,能夠面對各種挑戰,是現代建築形式中最經久耐用的結構形式之一,能歷經數代而狀態良好,包括在多雨、潮濕,以及白蟻高發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