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大學二級教授
❶ 請介紹一下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導師
姓名:段進
籍貫:江蘇南京
學歷:博士研究生
所學專業: 建築學、城市規劃
專業技術職務(職稱):教授、博導、總規劃師、規劃學科帶頭人
黨政職務:東南大學建築學院 副院長
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副院長
職業注冊情況:注冊規劃師、二級注冊建築師
從事的工作:城市規劃與設計
工作、學習經歷:
1978.10-1982.07 天津大學建築系,建築學學士學位
1982.09-1985.06 天津大學建築系,建築學碩士學位
1985.07-1990.08(參加工作時間) 南京工學院建築研究所 教師 講師
1987.09-1992.10 比利時魯汶大學、東南大學聯合培養工學博士
1992.02-1993.08 東南大學建築研究所 講師
1993.09-1996.08 東南大學建築研究所兼任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副院長 副教授
1996.09-1997.03 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副院長 副教授
1997.04-1999.04 東南大學建築系、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 教授
1999.05-2004.01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博導、副院長
2004.02-2005.09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職務:總規劃師、副院長 職稱:教授、博導
2005.10-至今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東南大學城市空間研究所 所長 教授、博導、總規劃師
榮譽
1994.9 獲江蘇省「333工程」校跨世紀人材,優秀青年教師稱號
2006.01 獲「2005年中國設計行業十大傑出青年」稱號(共青團中央與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
2004.11 獲中國城市規劃行業優秀工作者稱號 (建設部)
2005.09 東南大學城市空間研究所成立
2005.11 指導本科畢業設計(楊志)獲江蘇省本專科優秀畢業設計一等獎
2010.12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從事專業: 城市規劃與設計
◇主要研究方向:城市空間與發展理論(Urban space and development theory)
城市規劃理論與設計
◇近幾年教學情況:指導博士生:畢業2名;在讀9名。指導碩士生:畢業22名;在讀11名。
姓名 熊國平
職稱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高級城市規劃師,注冊城市規劃師
研究方向 城市規劃與設計姓名 熊國平
職稱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高級城市規劃師,注冊城市規劃師
研究方向 城市規劃與設計
概況
從事城市結構與形態;土地利用與控制;城市規劃與管理研究和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的教學、科研與實踐。參加和主持70餘項規劃設計項目包括規劃研究、戰略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詳細規劃等,獲國家及部省獎8項,在期刊上發表論文30餘篇,獲省市獎論文8篇,參加和主持國家和省部級科研6項,獲部省獎1項,出版專著譯著3本。參加了國內外學術會議10餘次,論文宣讀6次。
背景
•學歷
2005-2007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 城市規劃與設計 博士後
2001-2005 南京大學城市與資源學系 城市與區域規劃 博士生
1999-2001 南京大學城市與資源學系 城市規劃與設計 碩士生
1990-1994 武漢大學建築學系 城市規劃 本科生
•職業經歷
1994-2005 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高級規劃師
2007 中國人民大學城市規劃管理系(兼職) 副教授
2008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 城市規劃系 副教授
2011-2012 昆明市規劃局(掛職) 副局長
•培訓經歷
1、2007 in the Advanced Training Course Planning Economics the Lincoln Institute of Land Policy
2、2007 Chinese University Teacher Training in English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 Tsinghua University
3、2010 The Advanced English Training Scholars Going to Study Abroad affiliated with the Ministry of Ecation of P.R.China
•職業事務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會員;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會員(專家)
姓名 高源
職稱 副教授
研究方向(research fields) 城市設計
城市規劃設計及其理論
概況(profile)
高源,1974年生,博士,副教授,國家注冊城市規劃師。研究方向主要為城市設計、城市規劃設計及其理論。
教學方面,曾榮獲江蘇省高校教學課件遴選二等獎與校青年教師授課競賽二等獎;在由國家住建部高等城市規劃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主辦的學生作業評優中,累計指導學生獲獎15項,其中二等獎2項,三等獎6項;4篇教學論文獲全國高等院校城市規劃專業優秀教研論文最高獎。
科研方面,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餘篇,專著1部;參編出版我國第一本高等學校城市規劃本科專業城市設計課程教學教材《城市設計》;主持與參與縱項課題研究5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課題2項;作為主要完成人負責和參與完成重要橫向課題多項。
背景(background)
•學歷(ecation)
1993-1998/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 本科
1998-2001/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 碩士
2001-2005/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 博士
•職業經歷(Professional experience)
2005-/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系
❷ 山東大學和東南大學哪個更強
說好的話,東南大學好。教育質量好,名氣好。我在南京,去過東南大學,校園環境很漂亮,綠化很好,基本上夏天走在校園不會被太陽曬。當然想曬太陽有的是地方!
❸ 東南大學什麼系在浦口校區
東南大學浦口校區的系主要有如下系:
東南大學成賢學院的土木工程系、機械工程系、建築與藝術系、電子工程系、電氣工程系、計算機工程系、經濟管理系、化工與制葯工程系、基礎部。
東南大學成賢學院始創於1998年,2003年經教育部批准更用現名,是由「985」「211」重點建設高校東南大學用全新的辦學理念和運行模式舉辦的獨立學院,培養普通全日制本科學生。它是東南大學發展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其在本二層面培養高水平應用型人才、服務國家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窗口。學校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獨立校園、實行相對獨立的教學管理。
學校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東南大學校長張廣軍教授任董事會董事長、法定代表人,東南大學黨委副書記鄭家茂教授、東南大學總會計師丁輝教授任董事會副董事長,鄭家茂教授兼任學院院長。2012年3月,學校順利完成事業單位法人登記,成為江蘇省首批完成事業單位法人登記試點的獨立學院。
學校坐落於東南大學本科教學基地——浦口校區,位於南京市江北新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暢達。地鐵三號線貫通東南大學九龍湖校區、四牌樓校區和東南大學成賢學院,形成南京站、南京南站以及市中心的一小時交通圈,學生可最大限度共享東南大學教學資源。
❹ 東南大學呂錫武教授在環保圈裡是什麼樣的地位,簡單說說就好,不必列舉一大堆職位和成果
二級教授,你懂的。
❺ 武漢大學與東南大學哪個好
東南大學更好。
一、學科實力對比
從學科實力上看,整體上相差不大,但是它們各有側重,各有優勢:
武漢大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地球物理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等4個學科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結果為A+,所以相對理科、文史更強些。
東南大學的建築學、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藝術學理論等五個學科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結果為A+,所以它的工科實力更強大一些。
二、師資力量對比
武漢大學兩院院士18位、外籍院士3位,「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23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6位,「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62位、「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講座教授。
東南大學兩院院士12人,外籍院士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3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教授47人。
從各類人類的數量上看,院士數(包括外籍)等東南大學基本上都是比武漢大學要弱一點。
三、2018年錄取分數對比
從以上這11個省份的錄取分數來看,2018年武漢大學的錄取分數要比東南大學高出10分左右,看來在考生心目中,還是武漢大學的櫻花更漂亮一些了。
四、2018年本科就業質量對比
從畢業人數上看,東南大學規模是要比武漢大學小多了,武漢大學總體共有13195人,而東南大學則只有7943人,幾乎只有武漢大學的一半。
深造率上武漢大學也是超過東南大學,不管是國內升學還是出境留學,各方面數據都是超過了東南大學。
❻ 東南大學的法碩實力如何呢
東南大學法學學科源於1928年中央大學法學院,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學界、政界著名人物韓忠謨、錢端升、楊兆龍、梅仲協、史尚寬、范馨香、韓德培等,或曾任職或曾就學於中央大學法學院,締造了東南法學數十年的輝煌。東南大學1995年恢復法學專業、成立法律系,並於2006年恢復設立法學院,周佑勇教授為首任院長,現任院長為劉艷紅教授。
經過近20年的快速發展,法學院辦學規模不斷壯大,辦學質量與學術地位持續上升,已成為學校重點發展學科與「985工程」重點建設的人文社科創新基地,並形成鮮明的學科優勢與特色:
師資隊伍結構合理、實力雄厚。法學院現有專任教師45人,其中教授12人、博導7人,具有高級職稱教師比例達70%,45歲以下青年教師比例達78%,教師博士比例近100%,海外經歷教師約43%。擁有「百千萬工程」國家級人才1人、「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4人、全國優秀教師及省級教學名師2人、江蘇省「333工程」高層次人才、「五個一批」人才、突出貢獻專家、優秀青年法學家、「六大高峰人才」等8人、美國福布賴特學者及德國洪堡基金學者2人、校特聘教授2人、二級教授2人。
科研成果顯著,核心競爭力持續上升。近年來獲教育部第五屆中國高校人文社科成果獎、司法部、江蘇省人民政府等重要標志性成果獎10餘項,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及省部級重要項目60餘項,發表CSSCI論文300餘篇、出版著作和教材50餘部。據中國法學創新網對2014年各科研單位CLSCI他發數及三大刊物數統計排名,我院進入全國第13名。2011年周佑勇教授作為首席專家,獲國家社科基金首批跨學科重大項目,2013年劉艷紅教授榮獲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法學著作類一等獎,成為我院近年來取得的標志性重大突破。
學科交叉集成,特色發展。學院現有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事法學、法理學與人權法和民商法學等4個國內領先、優勢明顯的傳統學科方向。以法學與理工醫優勢學科的交叉融合與集成創新建立的「醫事法學」、「工程法學」等特色交叉學科方向,被列入學校「985」重點支持。「現代城市交通發展的制度平台與法律保障機制研究」作為國家社科基金跨學科研究重大項目,涉及法學、交通工程、城市規劃、土木工程、管理學等多學科的深度整合,開創建立了「跨學科研究、交叉學科建設與復合型人才培養」三位一體的創新平台。
人才培養體系完整,呈「交叉性、團隊式、實務型」鮮明特色。法學院現已形成法學本科、法學碩士、法律碩士和法學博士四位一體的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法學院首創在法學碩士點中獨立設置「醫事法、工程法」兩個專業方向,同時在法律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上實施法學與工學(醫學)雙專業交叉性的「4+3」模式,以培養符合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高層次復合型法律人才。基於復合性人才培養的需要,法學院除了建有法學學科的教學科研團隊外,還建立了有理工科教師參與下的「工程法」、「醫事法」等交叉特色創新團隊;構建了包括模擬法庭、法律診所、7個特色研究機構、11個教學實習基地及2個「產學研用」校外聯合基地(江蘇省交通法治與發展研究中心、東大—東南司法鑒定聯合研究中心)在內的多環節、多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從而開拓形成了一條「交叉性、團隊式、實務型」的特色人才培養之路。
❼ 東南大學的王牌專業有哪些
東南大學的王牌專業有:
建築學、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藝術學理論等五個學科評估結果為+。
「雙一流」建設學科(11個)
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風景園林學、藝術學理論。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1、電子科學與技術(物理電子學,電路與系統,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2、信息與通信工程(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
3、建築學(建築歷史與理論,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城市規劃與設計,建築技術科學)。
4、交通運輸工程(道路與鐵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載運工具運用工程)。
5、生物醫學工程(不分設二級學科)。
東南大學(Southeast University),簡稱「東大」,位於江蘇省會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建築老八校及原四大工學院之一,國家首批雙一流(A類)、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7)東南大學二級教授擴展閱讀:
截至2017年11月,東南大學進入ESI學科排名的學科數增至11個,分別是工程學、計算機科學、材料科學、數學、物理學、化學、臨床醫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葯理學與毒理學、神經科學與行為科學和社會科學總論。
其中,「工程學」位列全球第34位,「計算機科學」位列全球第37位,均位居全球前1‰。在2016年9月發布的世界大學學科領域排名(ARWU-FIELD)中,東南大學「工程學」位列全球第20位,中國大陸第5位。
❽ 東南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的師資力量
機械工程學院目前有機械製造及自動化系,機械電子工程系,設計工程系,車輛工程內系,工業工程系 5 個系,容工業發展與培訓、電光源研究 2 個校級中心和機械工程實驗平台,下設 18 個研究所, 7 個實驗室,現有教職員工 208 名,其中教授 26名、副教授50名,博士生導師23名。
機械工程學院目前已形成包括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以及全部可以招收博士生和碩士生的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車輛工程、工業設計、製造業工業工程等 6 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和碩士點;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和工業工程兩個本科專業的完整的機械工程學科體系。其中,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學科於2005年被批准成為江蘇省重點學科和國家級重點學科培育點。
❾ 二級教授什麼級別
二級教授是教授職稱中的稍次於一級教授的級別,被評定為二級教授的教授一般都是學界上臨近泰斗級的人物,即各高校、研究所等主要負責人等。按照規定,二級教授基本上只有在相關領域取得重大貢獻者才能達到相關的評定標准,所以自然科學相關學科也較多,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學科二級教授也較少。
教授職稱分為四級即一級、二級、三級與四級教授,而教授職稱職稱高於副教授。 職稱是指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級稱號,是反映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工作能力。
就學術而言,它具有學銜的性質;就專業技術水平而言,它具有崗位的性質。專業技術人員擁有何種專業技術職稱,表明他具有何種學術水平或從事何種工作崗位,象徵著一定的身份。 我國高校教師職稱自下而上分別為: 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9)東南大學二級教授擴展閱讀:
教授二級崗位上崗教師應具有較高的學術造詣和良好的學術聲譽,在教育教學、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應做出過一定的成就和貢獻。
任教授或相當教授級的其他正高級職務以來,符合下面所列基本條件、資歷條件和上崗條件的我校在崗教授或相當教授級的其他正高級在編在崗教師,按一定的聘用辦法和程序,經學校崗位聘用委員會聘用,可聘用至教授三級崗位。
基本條件:
1、遵守憲法和法律,品行良好,具有適應教師崗位要求的身體條件。
2、具有良好的學風、學術道德和合作精神,具備較高的學術水平和較強的創新能力。
3、任教授或相當教授級的其他正高級職務以來,一直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年度考核合格。
資歷條件:
達到下面所列條件之一者,即具備資歷條件。
(一)任教授或相當教授級的其他正高級職務滿4年及以上者。
(二)任教授或相當教授級的其他正高級職務滿3年,且滿足「學術貢獻與成就條件」中的第一條者。
(三)滿足「學術影響條件」中的第(1)至(6)中的任意一條者。
(四)滿足「學校建設類條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