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學教授單良
Ⅰ 江南大學藝術學院的教育
藝術學院的美術學(教師教育)專業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音樂學(教師教育內)、舞蹈編導容專業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美術學(教師教育)、音樂學(教師教育)是培養中等學校美術、音樂師資的師范專業。20多年來,歷屆畢業生中的大部分已成為江蘇地區中學藝術師資的中堅力量,他們在美術教學、音樂教學、創作和表演中取得了豐碩成果,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舞蹈編導專業是在綜合性大學中創建的較早專業,辦學起點高,成效顯著,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
藝術學院加快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實施人才戰略,造就和培養了由高層次專家學者領銜的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通過引進和培養,形成了一支素質良好,結構優化、富有活力的師資隊伍。聘請了錢紹武、金開誠、楊飛雲、陳小兵、朱培爾、劉仲保等一批國內著名學者為客座教授,每年為師生開設學術講座,與各大藝術院校開展友好交流。成立了「錢紹武藝術教育研究所」、「江南大學書畫研究所」。舞蹈專業先後聘請了多名國內著名教育家、表演藝術家任教,還長期聘請俄羅斯舞蹈專家在校任教。
Ⅱ 有誰是江南大學北美學院(原江南大學萊姆頓學院)畢業的,這個學校情況如何
沒有通過,來全國統考在考試院源填報志願錄取的。最後是不會獲得學歷的。
除非正規留學。
---
萊姆頓沒有按政策納入普高招生計劃,屬於非學歷教育。是一種培訓,上完還是高中生。
--
合作和留學是不一樣的概念
教育部對於國外學歷的認證標准
1。境外2。全日制3。面授4。全部課程5。全部學制
6。其間獲得該校學籍7。該校在中國教育部互認名單
--
必須同時滿足這7個條件。反之,無學歷,屬於交流,必須有國內學歷作依託
不能滿足這個條件,不是統招錄取的上完還是高中生。
---------
謹防上當。
Ⅲ 江南大學 的 食品科學博士 好考嗎
只要你自己努力,實力夠強,不必糾結於難不難考的問題。主要是看你個人方面,再有就是找一個好導師!
自己的路還的自己去走,好好學習。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下去。
希望幫到你
Ⅳ 江南大學人文學院師資力量怎麼樣
江南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可追溯至1948年錢穆先生創辦的江南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創建於1981年,現有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點,涵括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文藝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五個二級碩士專業方向。
本專業擁有一支力量雄厚、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39人,副教授以上教師佔比近90%,博士學位教師及碩士生導師佔比近50%;在國學研究、古籍整理及年譜編撰、詩學及美學研究、文學思潮、影視文化及食品文化研究等方面,形成亮點,在 「吳文化研究」、「江南歷史文化名人研究」、「蘇南學術文化研究」等方面成果豐碩。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健全的人格、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人文素養,掌握系統扎實的中國語言、文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具有較強的中文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以及初步的語言文學研究能力,能在教育、文化、出版、影視傳媒機構以及政府機關等企事業單位從事教學、文秘、宣傳、管理、編輯、影視創作、媒體采訪等與本專業相關工作的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復合型創新人才。
主幹課程:文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基礎寫作。
畢業去向:(一)深造情況:學生海外留學涵括歐洲、美洲、澳洲、亞洲等地區,境內考研覆蓋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等知名高校,進一步深造率近30%。優秀畢業生可免試推薦攻讀碩士研究生。
(二)就業去向:漢語言文學專業具有廣闊的就業市場,學生主要到政府機關、教育行業、出版傳媒及企事業單位從事文秘、宣傳、教育、編輯、管理等工作,每年的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
Ⅳ 好後悔當年離開江南離開他,十年前剛畢業去了無錫認識了他,他的溫柔
我幾乎無法用語言確切表述我對於新東方的情感,這個我已經度過五年的地方。初到這個新校園時,我只不過是個初一的小孩子,最是懵懂的時候。看見這個相較於從前的小學來說,不知道漂亮了多少倍的校園,我簡直是瞬間就決定要在這個學校生活下去,甚至還默默期待未來充實多彩的生活。年少的我,只要一想到,這樣大氣恢弘的校園以後會成為自己的母校,就禁不住高興。
學校也的確沒有讓我失望,我甚至感到慶幸,我遇見的老師們和藹而負責,師生之間閑暇時幾乎沒上沒下,上課興之所至,插個科打個諢也是常有的。
記得初中在9班,最喜歡的就是學每篇課文的第一節課了。班主任兼語文老師老萬最喜歡在古文開課第一節,給我們大講特講作者。各種奇聞軼事由他講起來,都是酣暢淋漓,叫人聽得拍案叫絕!最忘不掉的是某一天他講課文的時候,幽幽地提到一個作者:某某某啊,我和他一桌吃過飯。瞬間鎮住全場。
最是辛苦的初三,因為有同學們陪伴,才讓生活不那麼單調乏味。我記得初三的冬天真的很冷,冷到我們冬天早起早讀時,都會感到寒氣直直刺入肌骨,呼出的熱氣,有時直接湮沒在黑暗中。有人說,天氣越冷,雲就越稀薄,真是不假。冬日最冷時,我常常在跑向教室的時候,朝天空望去,清晨的天空黑得發藍,繁星點點,鋪滿天幕。
我幾乎都不敢想像,這五年的住校生活,我居然如此適應。前段時間,我總結自己的成長路程,說成長就是一天三遍電話回家到現在三天一個電話回家。
我常常想,如果我沒有在新東方生活,那麼這五年,我會不會像一些普通的高中生一樣,放學與相熟的同學一同騎著自行車飛揚在回家的路上?或許家離學校很遠,但我想那一段回家的路必定是人生中少有的快樂吧。這也只是想像,現在的教室離宿舍不過3分鍾路程,快樂好像絲毫沒有減少。就像越活越回去一樣,現在大家普遍願意一路回去,一路高歌(葫蘆娃……),那樣純粹地簡單地快樂著。
我非常幸福地覺得,我們班級真好。大家總是一起做事情,可能因為是理化班,就連女生們也大多帶了一些剽悍的氣質,爽朗大氣得簡直無法言說(哦,老師說我們班只有男生)。記得我們可愛的英語老師,因為種種原因要離開我們幾個月,剛剛得知這個消息的我們,看到徐老師剛進教室的一剎那,眼淚就唰地下來了,老師也哽咽得完全說不出來話,整個班級就聽見一陣陣壓抑的哭泣。好像我們班也總是出這樣一些事情,召禮爺爺離開的時候,我們心中的不舍與難過就像決了堤的洪水,泛濫成災。
三月小高考復習的最後幾天,我莫名的就想起網上傳的一句話,是老師對將要高考的同學們說的:「你們再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雖然小高考之後還是可以見到小高考的老師們,但畢竟機會少了。大家在沖刺的那幾天,幾乎就是茶飯不思,走坐都會帶著資料。有幾日陽光晴好,我們就拿著書坐到校園長椅上,春光明媚,有幾枝早開的花,把香氣浸潤到暖風里,有的落在我們手中的書卷上。
……
零零碎碎地說了這么多小事,幾乎將我這幾年來的經歷,在腦海中全部回憶了一遍。新東方十歲了,我為我的母校驕傲!
日出東方
高二2 闞婧
十年,對於我們來說是個無比抽象的概念:120個月份,3650天,8760小時,525600分鍾,315360000秒……可是對於新東方來說,十年不僅是時間的跨度,更是一段有血有淚的成長歷程。好像一個人的十年,從稚嫩到成熟。如今的新東方,已如一個有擔當的少年,頂天立地,以他獨有的姿態成長著、壯大著。
我初二來到新東方,到如今已是第四個年頭。這四年是被幸福和愛包圍著的四年。初來新東方時,正值炎炎夏日,一進校門,便是滿眼盎然的綠色。一個不經意的轉頭,躍入眼簾的是一大片粉色的荷花,在荷葉映襯下更顯嬌美。這是我對新東方第一個印象:美。
作為新生,我當時是惶恐的。一個新的環境使我感到無比陌生,我擔心自己不能融入這個集體,擔心自己不會被這個集體接納。可是僅僅一個星期,我的這些擔憂就煙消雲散。這里的學生開朗熱情,老師體貼細膩。新東方人和外界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擁有一顆懂得愛的、會包容的心,愛是會長成參天大樹的啊。中考後我選擇繼續留在新東方,不是非它不可,只是怕離開它會不習慣。就這樣,我在這種愛的包圍下,安然度過四年。
新東方,古意翩然而又大氣磅礴的名字。「日出東方」——語出《詩經》:日居月諸,出自東方。東方升起的太陽璀璨奪目,將它的光輝撒向世間所有的生命。而新東方有著跨時代的意義,一個「新」註定它的與眾不同。它是來自東方的新生的太陽,在中國這個東方國度里,慢慢崛起。「無條件愛每一個孩子」,這是校訓,是每一位新東方老師堅守的。新東方人將如同陽光般的愛撒向每一個孩子,說它是新的太陽一點也不為過。
新東方人是勇敢堅韌的。這十年是風雨兼程的十年啊。作為一所全新概念的學校,受到不少外界質疑。這十年,從來不是安穩的。如此大規模的學校,該是用了多大的心血,才讓它成長到如今的模樣。
新東方有不足的地方,它也犯錯,但新東方和新東方人從來都是敢於擔當的,真的很不贊同有些人對新東方的偏見。他們沒在新東方生活過,又怎會懂得新東方的精神,又怎麼會知道這里的升旗儀式,從來都是一堂堂意義非凡的思想教育課。
在外界看來,新東方是昂貴的貴族學校,裡面的學生都是富家子弟,從小就被寵壞。可是當新東方的學子走出去,哪個不是一身正氣、風度翩翩的少年?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新東方的獨立生活讓我們更懂得擔當與寬容,勇敢堅韌的新東方人,走出校門後,以最傲人的姿態踏入新世界。新東方給我們傲骨,還有任何艱難與困苦都壓不倒的傲氣。
如今我已經高二,奮戰完小高考,正准備著也等待著高考的洗禮,可是這也意味著離我離開新東方的日子越來越近了。我感謝,在我人生最美好的年華里,讓我遇見新東方,讓新東方走進我的生命。
不以時間論短長,但憑變化論成長。新東方的十年與那些百年老校比,也許算不上什麼,但正是這十年的成長,讓世人看到了一顆冉冉升起的東方之星。日自東方出,耀眼奪目。未來的日子,我們與新東方同在。祝我們最愛的新東方十歲生日快樂!
十年漫漫路,步步不尋常
高二(1)班 關昊
10年,這個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的時間。十年的光陰,可以誕生很多,可以發展很多,同樣會消逝很多。
當歲月悄然轉動不息的車輪,當太陽熱情點燃不息的火焰,當理解之樹綻放智慧的花朵,我們的新東方學校迎來了十周歲生日。
十年前的2003年,清華大學設計院的學生捧著手裡的圖紙,不斷對比著建造出的傑作。或許,這僅僅是他們設計過的無數圖紙中一個稍大的,但是就是這個稍大的,已經走過10年光陰。當年的設計圖紙可能已經發黃,但是磅礴的建築卻像初生的太陽,散發著充滿朝氣的光芒。
沒有時尚的喧騰,沒有豪華的場面,十年,彈指一揮。時光有意,歲月留痕。十年耕耘,十年收獲,耕耘的酸甜苦辣,非親歷者難以體會,收獲的喜悅局外人卻可以分享。十年漫漫路,步步不尋常。
今天,我們相聚在一起,難道這真的是上天安排的?也許這真的是我們的緣分吧!
十年光陰,新東方就像是一個孩子,從剛開始的蹣跚學步,到現在正值青春。十年了,當年的建築物除了增加一些外,其他的沒有什麼變化。變化的是這里的面孔。從2003年只有7個年級,到現在的2013年擁有從小學到高中的12年完整基礎教育體系。從一開始僅僅只有幾百名學生,到現在全校4000多名師生。從鮮為人知,到現在的遐邇聞名。
十年時間,其中有苦難,有辛勞。新東方的教育理念並不很適合現在的教育體系。但是王校長始終堅持一句,「我們不是為了培養只會考試的學生,我們要培養未來能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或許,外界還有很多不理解,或許,仍然有許多老師家長錯認新東方,認為只是「富二代」的集中營。時間會證明一切,當越來越多的人走出新東方,走在社會前頭。當整個社會的教育越來越先進,理念越來越更新。到那時,回頭再看,新東方才是真正有遠見的、有思想的。
十年了,我們獲得很多,也必然失去很多。很多當年的老師、同學,現在可能已天各一方。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或許,我們在很多年後,再度相見,回首的時候,聊起最多的還是當年的新東方。
十年,新東方才剛剛踏開第一步。它還有20年、30年、40年,它還有很多時間可以發展,還有很多時間可以創造更大的輝煌。我希望,90年後107歲的我,能夠在子孫攙扶下,再次來到這個我呆了人生最重要9年的地方,用拐杖指著廣場上永遠飄揚著的三面旗幟,對我的子孫說:「這里,我曾經呆過,這里,我曾經奮斗過。曾經,我帶著輝煌離去,今天,我帶著輝煌回來!」
我愛你,親愛的新東方
之一
高一2 丁岸業
時間靜靜流淌,不知不覺,我在新東方走過了近十個春秋。驀然回首,我才發現,這里早已成為我的第二個家。
記得一年級,剛剛來到新東方,看著嶄新的教學樓,干凈的道路,清潔的宿舍,優美的自然環境,一瞬間,我便被深深吸引,彷彿冥冥中註定似的。另一個明顯的感受就是大!低年級時上課,總會茫然,自己到底在哪一棟教學樓,而今想起那份純真的感覺,依舊覺得溫暖。
常常會在學校的小河邊走。小學時在這里撈蝌蚪,冬天砸冰。吃完早飯,到湖邊喂魚。中學部的小河,鴨子在水中洗澡玩耍。每當夕陽落下,湖面便鍍上一層金盈盈的光,閃耀而不張揚。
結束了一天的喧鬧,校園逐漸安靜,空氣中彌漫著不知名的花香,讓人忘記了所有疲憊。
課堂上,老師的語言風趣幽默,讓人感受不到學習的疲憊;課後,老師又與學生打成一片,彷彿朋友一般無話不說;生活上,無論生病了,想家了,或是遇到麻煩,老師都會盡職盡責地努力解決,從不厭煩。
新東方的活動豐富多彩:歡樂谷、英語劇表演、節日晚會、運動會等等,不但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還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
感謝新東方,感謝她給予我十年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這將成為我一生中最美好的部分。
之二
高一2班 繆穎琪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艾青
來到這里六年了,一切都熟悉。走路閉著眼著眼也能知道何時該轉彎,何時該上台階。這里的樹木花草、河水山石一一見證我的汗水,留存我的歡笑,見證我的成長。
小學部的河邊,站在石階上,與同伴一起,拿著塑料水瓶,盯著水面。「噓,來了,來了……」緩緩地彎下腰,將瓶子沉入水中,待小蝌蚪游進便提起水瓶。看著瓶中的小黑傢伙驚慌失措,我們稚嫩的臉上漾起得意的笑容。
扯一枝樹葉,揪一把青草,塞入鐵絲網。「喂,小黑你別搶,這是我給小白吃的。」一腔童音與兔子對話,真是可愛。
春天,花開了,悄悄地與夥伴一同來到宿舍前的玉蘭樹下。蹦著,跳著,希望能夠摘到一朵純白的玉蘭花。它是那樣迷人,但它長在那般高的樹丫上,望而不及。只能與夥伴站在樹下貪婪地吮吸著香氣。
夏天,河邊,體驗真正的「接天蓮葉無窮碧」。蓮蓬藏在葉間,像極了江南的花園,但這是我們的校園。
初三,畢業了。
多少次,站在宿舍陽台上眺望不遠處的家,淚水順著臉頰流下。在這里待久了,都有些忘記了家的感覺。也許,這里才是真正的家……
現在,我沒有後悔,將來也不會。這里積攢了我的回憶,記載了我的青春。我會記得這里的每一株香樟,小路邊的每一朵薔薇,這里的一磚一瓦——新東方,我的家。
之三
高一2班 陳沁鉞
歲月在牆上斑駁,似乎從中能看見小時候的你我。
我遇見你時,已是一名六年級學生。我向來是個開朗的人,見你第一眼,你的美麗讓我難忘。夏日荷塘盛放的荷花映襯著你的美麗,池邊垂柳的倒影恰似你的溫柔,不高的樓房處處透著溫馨。
當時,你六歲,我六年級。
我一路向前,你一路陪伴。
你有花蕊的培養室——小學部;你有根系的灌溉——初中部;你有植株葉脈調整的良地——高中部。
我從小學踏入初中,我和你都在逐漸成長。雖說外貌都無太多變化,但我知道我在長大。你一直默默地陪伴著我,給我以各式各樣的舞台,初中三年,有你相伴。
如今,我已高一,而你,迎來了十歲生日。這十年,你積蘊了自己的文化,逐漸在充實著自己。數不清的獎章、獎牌,從這里離開的人,都為有你這樣的母校而自豪。
今年,你迎來了你第一個十年,我相信,你還會迎來第二個、第三個……那時,我已離開你的環抱,但我無論身在何方,都會默默與你共同慶生。
新東方,我的母校。
從六年級到現在,感激你對我的照顧與培養,你的環境一年年改善,條件一年年變好,很榮幸能親眼看見你的繁榮,我用這篇文章送給十歲的你,祝你生日快樂!
之四
高一2班 郭大禹
轉眼間,新東方十年了。
依稀記得五年前的光景,沒想到,一晃又是五年。五年很長,五年也很短,五年能讓一個懵懂少年走向成熟,五年,足夠居里夫人去發現兩種元素。新東方的五年,變了很多。
一棵棵樹苗,曾經和我一般高,現在幾乎有我三倍高了,操場重新修過,牆粉刷過很多次,小河治理多回了。
我記憶最深的老師,是小學的第一位語文老師,她叫宋梅香,很注重我們的啟蒙教育。每次升旗儀式,我們班總是來得最早,來了就背誦三字經、千字文、成語接龍,雖然現在基本上都忘了,但「人之初,性本善」的教誨至今還銘記在心。
最感謝的是初中班主任兼數學老師,她看起來很兇,初一時,我成績很差,天天想著玩,她不斷地鼓勵我,並且還讓我當了數學課代表。經過她幫助,我的數學成績突飛猛進,中考距離滿分只差一分。
新東方的活動很多,運動會、萬聖節,但最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是馬拉松。一眼望去,感覺全是新東方人,大家你追我趕,互相鼓勵。新東方的旗幟飄揚在哪裡,新東方的精神就播撒到哪裡。
時間如流水般逝去,母校已經十歲了。值此十周年,我願母校發展越來越好,培育出更多面向世界、全面發展的人才。
之五
高一2班 俞嘉澍
光陰荏苒。十年的時光,足以使一個年幼無知的孩子長大,也足以使一個真正優秀的學校形成自己的口碑。
我是來自南京的學生,小學甚至有些厭學,加之家庭矛盾,讓我直接不想上學。父母經人介紹,把我轉入新東方,覺得眼不見心不煩。
初入揚州,與許多同學一樣,滿懷憧憬。可這里不是放任散漫的地方,我的成績並無太大改觀。
上了初中,時間顯得寬裕許多。上課積極的同學晚自習作業完成的自然快,餘下的時間用來復習或擴充知識面,然而也有人只是用來玩。回想剛上初中時,我屬於後者。
慢慢地,情況有了很大改觀。原先厭學甚至想退學的我,漸漸喜歡上課,漸漸認識到老師與我們一樣,也有各自的性格,也在不斷學習。
初二,我已不再以贏得游戲為最重要的事,開始為有好成績歡呼雀躍了。
初三,原本鄙視我的同學,在我面前變得謙虛了,蔑視我的同學對我刮目相看。伴我三年的筆記,見證了我的改觀。
這種快樂的感覺,不是勝一兩局游戲能比的。
於此同時,驕傲與輕蔑也開始在我心中滋長。所幸班主任陶老師對大家一視同仁,並沒有因為我成績好偏袒我,使我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我今天的每一步,都浸透著老師們的汗水與同學的關切,你的成功並不只代表你自己。
高中後,老師們或瀟灑擺酷,或時尚彪悍,或幽默風趣,或綿里藏針。課堂上我們喊老師,課下我們常親切地稱呼哥姐。高中緊張而歡樂的時光,一步步在我們的回憶中留下足跡。
新東方真正成功的,在我看來,更在於教育理念的成功。就如在春風下盛開的花朵,我只不過是萬紫千紅中的一枝。或許總有不盡人意,但我仍愛著這香飄滿園的地方。
之六
高一4班 時鎏卿
2008年冬天,在那場鋪天蓋地的大雪後,作為一個轉校生,我第一次來到新東方。誰知,這一次給我的人生增加那麼多砝碼……
想起剛剛進校,滿懷夢想,鬥志昂揚。到了一個全新的環境,人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習慣養成的最重要時期。在這段時間,有的人學會了合理安排時間,有的人卻一直散漫隨意;有的人學會了投入學習、提高效率,有的人卻內心浮躁、效率低下……這些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改動,並且會對今後的學習有很大影響。而我,很慶幸在這里養成了一個很好的習慣……
追求理想的我,抓住每一個向理想靠近的機會。我曾經偏科,起初,我對文科沒有任何興趣,上課也不認真,對語文和英語減少投入……很慶幸,後來我的恩師及時發現並糾正了我的問題。
學校很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課余時間與外校相比要多很多,晚自習不允許教師上課,這一點我很贊同。這就要求我們自覺學習,自覺摸索自習方法,吸收自己在摸索過程中的體會。
學校還經常對內開展各種活動,對外不斷交流,內外兼顧發展。學生受益,綜合素質提高。就說英語競賽吧,同學們慷慨激昂的演講讓人熱血沸騰,英語小品惟妙惟肖,英文歌曲優美動聽……學校重視學生的特長發展,既給我們選擇的權利,又給我們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雖然我參與比賽的結果不那麼令我滿意,但回想起競賽的那些日子,真是難忘。
在這里,我們學會了理智,學會了創新,學會了尊重,感動,寬容……更學會了愛!我們有時會抱怨,會抵觸,但是當我們走出母校大門,遠走高飛,我們心底里懷著對母校的愛,都會由衷地說一聲:我愛你,親愛的新東方!
Ⅵ 江南大學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大四老學姐攜四年蹭課經驗前來答題~
對於「蹭課」這一行為,我本人是高度贊賞的。在大學四年中,可以利用已有資源最大限度的去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升自己的眼界,何樂而不為?下面給大家推薦幾個對我本人十分有啟迪的教授!
文學世界的刀光劍影
相信對於很多同學來說,金庸是我們初高中年代的娛樂珍藏。那些年在課桌下偷偷看過的金庸武俠,那些年被班主任沒收的一本本「心頭之愛」…..如果你也有這樣午夜夢回的遺憾,我強烈推薦你去蹭一節人文學院蔡愛國老師的現當代文學課!
最後想懇切地勸告學弟學妹們,大學四年一晃而逝,時間真的不等人。如果你是文科生,那就去多擴充自己的文化知識和人文底蘊。如果你是理科生,就去找能發散你思維,重塑你思考過程的課程。珍惜時間,完善自己。
Ⅶ 南京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逃課也必須要去蹭的
三位老師對當時還是大一萌新的我影響很大。
1、新傳院胡翼青
新傳院胡翼青老師的講座和課都挺有意思的。老胡本人名聲在外,各種懟令爾等學生嘆為觀止。之前聽他在媒介課上講述其大學時代的各種舉止,真的是自愧不如。譬如,他曾為了其與同學一起創辦報刊經費去找當時的財務負責人,要把院里經費都花去,惹得老師哭笑不得。
當然,胡老師對學生還是相當好的,讓你無時無刻有一種學術道路註定艱苦但也註定值得的趕腳。
大學是一個充滿機會、挑戰的地方。遇見有趣、可敬的老師是很幸運的一件事。
Ⅷ 介紹江南大學
江南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內時,南京大學食品容工業系、浙江大學農化系、江南大學食品工業系以及復旦大學、武漢大學的有關系科合並組建成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食品工業系。1958年該系整建制東遷無錫,成立無錫輕工業學院,1995年更名為無錫輕工大學,1998年由隸屬中國輕工總會劃轉直屬教育部。2001年1月,經教育部批准,無錫輕工大學、江南學院、無錫教育學院合並組建江南大學。
Ⅸ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的研究生就業和薪酬情況怎麼樣
江南大學食品全國第一,就業肯定挺容易的,薪酬的話有點讓人傷心了
小同學,可能您有所不知
合肥工業大學、四川大學、江南大學等重點院校食品本科生忙著換專業,努力想逃離這個專業/行業。。。。。。。。。。因為就業和發展太...................
食品科學與技術,江南大學、南昌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院校這塊不錯;上海海洋、華南理工、江蘇大學、合肥工業大學、浙江工商大學等這塊也挺不錯;只是得提醒下,食品就業容易起薪挺低,食品名校的碩士也就3000 -- 3500吧
食品行業確實有搞出名堂的,比如讀博後爬到教授級的那批,還有茅台董事長等這類做食品企業高管的這批,都是出類拔萃;不過這樣的很少很多,也要熬很多年的,任何食品人要躋身到這波很難,小概率事件可以忽略不計的,無法代表和代替現狀和大局;我們必須要看多數人的情況,這多數人情況才能代錶行業;
一定要選對專業,男怕入錯行,女也怕入錯行的!不同行業畢業生收入、發展、前途等差別實在太大太大了,計算機、通信、醫學影像、輪機、機械、建築等工科就業好多了,起薪也高多了 拜託網上那些沒有切身體會的朋友就不要亂說了,咱再也不能坑害不知情的懵懂學子了,再也不能毀了他們前途了!!我們十年寒窗容易么?我們父母含辛茹苦供我們上學的學費來的容易么?不能錯誤選擇一個黯淡的專業,斷送自己的努力、青春、所有的付出..................
那些不知情的人們,你們了解食品科學與工程么?你們讀過該專業的本科和碩士么?你們對該專業的博士就業又了解多少么?不清楚的,麻煩還是不要摻和說我是憤青什麼的吧!以一個食品人(某211食品院校,全國排名60以內,碩士)身份告訴你們一些所見所聞!
高校眾多專業中,食品和生物專業轉行的最多,只因就業困難、起薪非常低,工作相當辛苦! 食品專業和生物專業在國內是臭名昭著的爛專業了!說句難聽話,在中國,這些專業就是一坨爛泥巴;除非你讀到名校的博士或許運氣好能進一所不怎麼樣的大學做教師;
一般情況,即便中國農大、江南大學、南京農大、華南理工、浙大等食品頂尖學校的畢業生也無一倖免不景氣的就業和狹窄的發展空間,江南大學擁有食品科學與工程全國唯一的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按說應該挺強了,可就業呢?一樣無法例外!本人本科同學有江南大學、中國農大、有南京農業大學的食品碩士畢業,他們實驗室待遇和起薪都不大好,普遍起薪3000 --3500,在一線城市這讓人怎麼生存??
學食品當下最好出路無非考公務員去食品\葯品\海關等國家檢驗部門,或者讀個食品名校博士畢業進一所一般般的高校,其他出路都比較差(極個別擠入瑪氏的不錯起薪10K,中糧起薪5K,還有益海嘉里等這類企業待遇也好一些,不過十分難進,每年全國也就招那麼幾個,而且不一定招食品,可能是其他專業的,鎖定的基本是北大之類的前20的院校);
更多品類畢業生不得不為生產和獨立而選擇與自己專業相關的食品、飲料、葯物等企業,不得不選擇沒日沒夜的加班、輪班、生物鍾紊亂、生活無規律、緊張的節奏、高度的精神壓力、疲憊的身心...........,按說如此辛苦應該高薪才對,錯!大錯特錯!!這不是金融業、不是船舶業.......食品,這個道貌岸然的專業,不僅辛苦,而且低薪,這是有目共睹的食品行業屬於快速消費行業,勞動強度大,附加值普遍低,門檻普遍不高;且國內食品加工業的技術含量基本都很低,很少有企業願意不惜血本做研發,大環境決定的,你不昧著良心做你就倒閉,你就OUT,這就是惡心的大環境;
自己去查查大陸食品企業還剩幾個有實力的? 康師傅比較強了吧,別搞錯了,她屬於台灣人,不是大陸;徐福記有點名堂,可惜已被雀巢收購!我們曾經應以為傲的民族品牌啊,太太樂、銀鷺、小肥羊、全興集團、味事達等多家中國知名食品企業,均被可口可樂、百事可樂、法國達能集團、美國百勝餐飲、瑞士雀巢集團等跨國公司收購或並購。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本土食品經濟相繼倒戈.........令人堪憂!!
食品第一學府江南大學,食品研究生畢業也才3500左右,更多的食品研究生起薪只有3000左右;這樣的待遇就連計算機、軟體工程、通信等優勢院校的本科生都不如的,走訪調查過吉林大學、北大等院校的IT類本科就業起薪基本在4000 ---6000!這樣的行業差距你能看下去么?你覺得公平么?你覺得為之付出值得么?
我們的政府也應該睜開一隻眼吧!!! 否則民族食品真的完蛋,徹底的全軍覆沒! 關注下國人的健康吧!!!!!!這些年來,我們回憶下:蘇丹紅、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饅頭、地溝油等彼起此伏的食品問題,現在終於知道這個行業內幕、前途和被重視程度了;在中國,你想吃沒毒的東西,很難很難,除非你是領導人,有特供!!
改行吧,所有學食品的同仁們,所有準備投身食品的潛在食品人們,放棄食品吧,離開這只有辛酸、不公、黯淡的苦逼行業吧!!讓我們不辜負美好未來,另闢蹊徑,為輝煌的明天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