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學環境學院朱偉教授
『壹』 誰叫朱偉
1. 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男,1963年4月出生,1984年6月畢業於同濟醫科大學預防醫學系。在四川大學攻讀博士回學位。從答事衛生學,衛生統計學與社會醫學教學、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成果:主持、承擔省、廳級科研項目3項,獲省級獎勵3項,廳局級獎4項。近年來,在公開期刊上發表專業論文2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6部。主要研究方向:衛生服務研究、社會因素與健康、衛生事業管理、醫療保健制度等。
2.哈爾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助教
(1958.1—)吉林長春人。擅長油畫。1983年畢業於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系。歷任部隊美術創作員,哈爾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助教。作品有《撲不滅的火》、《軍魂》、《日日夜夜》等。
『貳』 河海大學環境學院的專業簡介
環境學院設有環境工程、環境科學和給水排水工程三個本科專業。其中環境工程和環境科學兩個專業按照環境科學類大類招生。現擁有環境與市政、化學兩個實驗中心和無錫城北污水處理廠、儀征化纖股份有限公司兩個實習基地,現有54名教師,1999年至今,共獲33項省、部級教學大獎。
1、環境工程專業隸屬於我校環境學院。學制四年。我國著名環境水力學創始人之-一張書農先生於1978年創建了環境水利科學研究所。1986年成立環境工程系,並開始招收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1993年取得了環境工程碩士授予權、1998年取得了環境工程博士授予權、2000年建立環境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2003年獲得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
本專業現有專職教師 33人,其中高級職稱比例48%,年齡結構中老、中、青的比例大體為1:10:22。具有博士學位人數14人,具有碩士學位人數13人。本專業由國家『333』第一層次、年輕的學科帶頭人王超教授擔任專業負責人。
本專業培養城市和城鎮水、氣、固體廢物等污染防治和給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規劃和水資源保護等方面的知識,能在政府部門、規劃部門、經濟管理部門、環保部門、設計單位、工礦企業、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等從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開發方面工作的環境工程學科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主幹學科為環境科學與工程。主要課程有:工程力學、測量學、水力學、水泵與泵站、環境微生物學、普通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水處理工程(一、二)、固體廢棄物處置、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環境評價與規劃、水處理實驗技術、環境監測。
2、給水排水工程專業隸屬於環境學院的市政工程系。學制四年。1994年開始招收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本科。1998年,獲學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獲得「市政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同年獲得「市政工程」博士學位授予權,2004年開始招收碩士生和博士生。
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現有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教師33人,其中正高職13人,博士生導師8人,副高職5人,18人具有博士學位。至2004年,具有教授、副教授職稱的教師分別占教師總數的39.4%、15.2%。由於引進力度的加大,具有外校學歷的教師占學院教師總人數的52%,分別來源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高校,促進了學院教師學緣結構的合理化。
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給水排水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並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主幹學科為土木工程、市政工程。主要課程有:工程力學、測量學、水力學、水泵與泵站、水處理微生物學基礎、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水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給水排水管網系統、水處理工程(I、II)、建築給水排水工程。
『叄』 河海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本人河海大學本科生,覺得有必要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我不是江蘇人,所以在報考這所學校之前對河海大學一無所知,甚至都沒聽過,當我向別人介紹河海時,他們也是一臉懵,表示沒聽說過這所學校!但我們河海可是很牛的好嗎!
聊起河海大學的名人,那可就多了!
一、茅以升
茅以升先生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他主持修建了中國第一座現代化的橋梁,可以說他是我國的橋梁專家的老師,大師中的大師!
茅老先生是我大河海前身河海工程專門學校與國立東南大學工科成立的河海工科大學的首屆校長。
咋們學校最牛的獎學金之一也是以嚴老先生名字命名的!
當然我們河海還有很多名人,比如錢正英,徐芝綸等等!
在當代,我們河海人在各個領域里都不乏名人!
從國家政要到國企老總!和水有關的領域更是河海人的天下,水電站,水利局,供電局等等
嚴謹踏實是我們河海人的態度,勤奮簡朴是我們河海人的作風,不斷進取是我們河海人的激情!
河海大學人才輩出,河海大學的歷史無比輝煌!相信河海人能更創佳績!
以上是的分享,感謝瀏覽!
『肆』 哪位是就讀河海大學環境科學的研究生,告訴我一下,這個專業好不好
祝賀你考上河海大學的研究生 我不是研一的 我是大一的......學院設有環境工程系回、答市政工程系、水力學與流體力學中心、化學中心、環境水利科學研究所、固體廢棄物研究中心、環境工程研究所、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中心等機構,同時負責建設和管理教育部淺水湖泊綜合治理與資源開發重點實驗室。全院現有教職工70名,其中:「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名,博士生導師11名,教授(含研究員)19名,副教授(含副研究員)12名,具有博士學位教師23人。
河海大學老牌子理工學校,理工類的專業都不錯......
『伍』 朱偉的教育工作經歷
1978年-1982年,蘭州大學,地質地理系地質專業,學士;
1982年-1989年,中國有色工業回總公司蘭州答有色金屬建築研究所,工程師;
1992年-1994年,日本大學,生產工學部土木工學科,碩士;
1994年-1997年,日本大學,生產工學部土木工學科,博士;
1997年-1999年,日本大學,生產工學部土木工學科,講師;
1999年-2002年,河海大學,土木院岩土工程研究所,教授;
2002年-2010年,河海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
2010年-2012年,河海大學,水資源高效利用與工程安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3年-至今,河海大學,發展規劃處處長兼重點工程辦公室主任。
『陸』 河海大學環境學院的研究成果
主要成果:
1、城鎮污水高效脫氮除磷與尾水資源化技術(該項成果為國際先進),該項成果2012年獲得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資金支持,實現了產業化,已在10個以上污水處理廠得以推廣應用。
2、城市污水處理系統規劃與污水處理廠優化調控技術,通過系統規劃與優化,實現低碳排水與城市排澇安全,同時實現雨水資源的利用;藉助活性污泥模型優化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管理,實現節能減排。
3、印染廢水分質處理與再生利用技術(國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水專項課題),該項技術已在多家印染企業推廣應用,經濟社會環境效益顯著。
4、水工程設計與優化,採用先進的研究成果,並成功應用於工程實踐,實現成果的快速轉化。
在研項目:
1、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污水處理系統區域優化運行及城市面源削減技術研究與示範」課題(2011ZX07313-002)
2、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園區化鄉鎮工業廢水氮磷深度削減及資源化成套技術研究與工程示範」(2012ZX07101003)
3、教育部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工程重大項目培育基金項目「富營養化及有機復合污染水源原水高效低耗預處理技術研究」(708047)
4、江蘇省太湖治理科研課題「太湖流域上游地區污水處理廠中水利用方案研究」(TH2012302)
5、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資金「低氧生物倍增污水處理技術與模塊化裝備研發及產業化」(R201302)
『柒』 河海大學環境學院的學院簡介
學院設有環境科學系、環境工程系、市政工程系、化學中心、環境水利科學研究所、固體廢棄物研究所、環境與市政實驗中心等機構。教育部淺水湖泊綜合治理與資源開發重點實驗室掛靠我院建設與管理。 學院擁有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市政工程、環境工程、環境科學、景觀生態學等4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環境工程、環境科學、市政工程、景觀生態學等4個碩士學位授予權,設有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
學院現有環境工程、環境科學、給水排水工程等三個本科專業。
全院現有教職工74名,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博士生導師10名,教授(含研究員)15名,副教授(含副研究員)16名,具有博士學位教師44人。
在校本科生800餘名,博士、碩士研究生300餘名。
近年來,學院深入開展學科建設、教育教學改革和科學研究,形成以水環境保護與水污染治理為特色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人才培養和觀測實驗基地。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在最新全國學科評估中排名第七,為江蘇省重點學科;環境工程二級學科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和江蘇省重點學科;教育教學研究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環境工程被列為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給水排水工程專業被列為江蘇省品牌專業並通過建設部專業評估;學院先後承擔了國家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大水專項和省部級直接服務於國家經濟建設的重大科研任務等200餘項,學院主持申報的「重大水利工程影響下長江口環境與生態安全」 項目獲得2009年國家「973」計劃立項,並獲得重大專項資金資助;學院年均科研經費近3000萬元。部分研究成果處於國際先進和國內領先水平,獲得包括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等國家級、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30餘項,出版專著與教材20餘部,發表SCI、EI檢索論文300餘篇,申請和獲得國家專利50餘項。
學院正以良好的態勢迅猛發展,在國內外具有明顯的學科優勢和廣泛影響。
『捌』 河海大學環境學院的學院領導
院 長:王 超 (現為河海大學副校長,院長職務撤銷)
副院長:華祖林
副院長:陸光華
副院長:王沛芳(主持事務)
黨委書記:陳 傑
黨委副書記:笪學軍
淺水湖泊綜合治理與資源開發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季 莉
『玖』 河海大學 朱偉 怎麼樣
不知道樓下那位你的言論從哪裡來。據我所知,朱偉老師是一個很厲害的回大牛。一回國一開始在答土木學院已經站住了一片天,後河海開始組建環境學院被調到環境這邊當副院長,是環境學院的幾位創始人之一。有人說他是門外漢,一個國家「863」的首席科學家被人說成是環境方面的門外漢,我就不理解了!朱老師是個博學的人,在淤泥,盾構,藍藻,污泥,濕地方向都有很大建樹。具體可以網路「朱偉課題組」。且朱老師有很多項目,足以去支撐研究生及博士生的研究花費。該課題組有豐富的資源及優越的實驗室條件。也不像樓下說的沒有博士願意來讀。據了解,朱偉老師每年都會有很多學生來找他。
『拾』 河海大學環境學院的介紹
環境學院的前身可追溯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在著名水利科學家張書農教授的倡議版下,權經水利部批准於1978年成立了河海大學環境水利科學研究所;1986年招收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1988年成立了環境工程系;1994年環境工程系與當時的環境水利科學研究所合並成立了環境科學及工程學院。1995年環境科學及工程學院與水文水資源系合並成立了水文水資源及環境學院。2002年學校院系調整,再次成立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009年更名為環境學院。目前,環境學院已經成為河海大學學科綜合實力最強的學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