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學紀穎教授怎麼樣
Ⅰ 上海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怎麼樣
1、上海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還不錯,但所謂怎麼樣只是相對而言。
2、上海理工大回學機答械工程學院下設機械電子系、車輛工程系、機械製造系、機械設計系、工程基礎系、機械工程基礎實驗中心、機械工程專業實驗中心。現有4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涵蓋了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和車輛工程;5個碩士學術學位授予點,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點,包括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工程(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車輛工程(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3個學士學位授予點,包括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及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國際工程)(中德合作)。在校本科生1400餘名,碩博研究生近700人左右。學院現有教職工100餘人,教授21人,副教授35人。
Ⅱ 上海理工大學怎麼樣
英文全稱: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SST) 上海理工大學坐落於上海市東北部、中環線和黃浦江之間,毗鄰復興島和共青森林公園。 位於楊浦區的軍工路校區,源於1906年創辦的滬江大學;位於徐匯區的復興路校區,源於1907年創辦的德文醫學堂。1996年華東工業大學(原上海機械學院)與上海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合並組建為上海理工大學。1999年上海光學儀器研究所並入學校。 2003年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劃歸上海理工大學管理。 校園綠樹環抱,紅牆暉映,擁有目前上海高校中規模最大的市級優秀歷史建築群,共有20棟優秀大學建築和15棟優秀別墅建築列入上海市歷史保護建築名單,為廣大師生提供了絕好的回眸歷史、前瞻未來的人文景觀。 上海理工大學正門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200餘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近500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6人(含雙聘),國家級中青年專家、國家級教學名師等國家級各類專家20餘人。 學校設有15個學院、2個教學部,30個研究所,12個研究中心和3個研究院。在校生 21000 餘人,其中研究生 4300餘人,本科生16800餘人,專科生近700人。學校根據國家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進行學科專業結構的調整和改造 ,現有58個本科專業;有3個博士後科研工作流動站;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35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含自設);20個一級學科、8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6個碩士專業學位門類(包括工商管理碩士(MBA),公共管理(MPA)、國際商務、工程管理、翻譯、工程)及17個領域具有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學校有「工業過程自動化」(與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所共建)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光學儀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經濟管理實驗中心」、「現代出版印刷實驗教學中心」和「能源動力工程實驗中心」三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擁有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基地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光學工程」國家級重點(培育)學科、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學校有國家數字印刷工程研究中心、「微創醫療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現代光學系統」上海市重點實驗室、「數字傳播科學」新聞出版總署重點實驗室、「精密磨削技術」機械工業重點實驗室、上海市重點學科(第三期)4個、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第五期)5個、機械工業重點學科7個。 學校以科研促教學和以科研服務社會,科研項目包括 「863」計劃、「 973 」基礎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重點項目及省部級科研攻關項目。上海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被上海市經委認定為「 上海市創意產業集聚區」,已經集聚了一批先進製造業為主的研發機構和企業,為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搭建了平台。 學校發揚中西合璧、海納百川的辦學傳統,在最近20多年間,廣泛參與國際間學術交流活動,與美國、德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愛爾蘭等多個國家的44多所大學建立了校際合作關系,與7個國家的20所大學建立了學生交換項目。 學校堅持「立足上海,面向世界,育人為本,服務社會」的辦學宗旨,努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工程型、應用型、管理型高素質人才。今天的上海理工大學已成為了以工學為主,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協調發展的上海市屬重點建設大學。展望新百年,上海理工大學將以建設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理工科大學為目標,使學校崛起於東海之濱,成為鑲嵌於黃浦江畔的一顆璀璨明珠。[1]
Ⅲ 上海理工大學蔡小舒教授有企業職務嗎
好像沒有,只在一些委員會任理事。
社會職務
主要社會學術團體兼職:
中國顆粒學會常務理事兼顆粒測試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和對外工作委員會委員、
中國計量測試學會榮譽理事兼多相流測試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理事兼多相
流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動力工程學會理事、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of Granular Materials理事、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火力發電分會理事、全國顆粒表徵與分檢及篩
網標准化技術委員會(SAC/TC168)委員和顆粒分技術委員會(SAC/TC168/SC1)委員、中
國建材工業協會粉體技術分會理事、上海顆粒學會理事長、上海能源研究會能源潔凈技術專
業委員會副主任、上海機械工程學會透平分會副主任、上海市科協第九屆委員會委員、中國
電力教育協會電力高等教育委員會能源動力工程學科教學委員會副主任兼動力機械組副組
長、《Proceedings of IMechE Part A: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SCI,EI)、《Particuology》
(SCI,EI)、《Frontiers in Energy》、《工程熱物理學報》(EI)、《中國電機工程學報》(EI)、《動力工程學報》、《中國粉體技術》、《熱力透平》和《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等國內外學術刊物的編委。
Ⅳ 上海理工大學的教授的工資是多少
一般應該有8000吧 你要去問問看啊
Ⅳ 上海理工大學就業待遇大約多少
大學老師的待遇是很不錯的,但是需要時間,也就是要熬,等你熬到教授級別回的就很好了,而且當答老師的,可以做客座教授,再就是除了學校發固定工資,你還可以兼職社會上公司的一些研究項目合作。現在很多社會上的技術公司都是很喜歡和學校聯合研究開發的。
其實,學校的待遇真的很不錯,但是等你有資格了後,你的厚積薄發會能猛烈,也就是大器晚成。但是,等你量積累夠的時候,你只需要很短的時間就客戶快速成功。但是,學校里,你要啊沉住氣,沉澱自己,升華自己。
最後,待遇是次要的,主要的是你能用低沉本獲得獨特的優勢。那是錢換不來的。年輕,錢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你的能力鍛煉。
Ⅵ 上海理工大學怎麼樣 主要是醫療器械
說實話,這個學校外地人比較多,都是看著上海.理工這幾個字來的。但讀下去就會越回來越失望,在上海就很難答,各種難;出了上海更是。。。唯一好一點的專業是機制,在交大.上大等學校沒人的時候還會考慮一下。其他專業就業除了搞銷售,其他基本看關系。研究生也一樣。醫療器械名字好聽,學下去你就會想退學的。交大的醫療器械地位都很尷尬,你覺得上理怎麼樣。如果你是應屆生,建議你回去再考一年。在工作的話,就好好繼續工作吧。當然再差的學校也有好的學生,如果你覺得你NB到可以改變這個學校,學校還是歡迎你的。
Ⅶ 上海理工大學好嗎
英文全稱: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SST)
上海理工大學坐落於上海市東北部、中環線和黃浦江之間,毗鄰復興島和共青森林公園。
位於楊浦區的軍工路校區,源於1906年創辦的滬江大學;位於徐匯區的復興路校區,源於1907年創辦的德文醫學堂。1996年華東工業大學(原上海機械學院)與上海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合並組建為上海理工大學。1999年上海光學儀器研究所並入學校。
2003年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劃歸上海理工大學管理。
校園綠樹環抱,紅牆暉映,擁有目前上海高校中規模最大的市級優秀歷史建築群,共有20棟優秀大學建築和15棟優秀別墅建築列入上海市歷史保護建築名單,為廣大師生提供了絕好的回眸歷史、前瞻未來的人文景觀。
上海理工大學正門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200餘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近500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6人(含雙聘),國家級中青年專家、國家級教學名師等國家級各類專家20餘人。
學校設有15個學院、2個教學部,30個研究所,12個研究中心和3個研究院。在校生
21000
餘人,其中研究生
4300餘人,本科生16800餘人,專科生近700人。學校根據國家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進行學科專業結構的調整和改造
,現有58個本科專業;有3個博士後科研工作流動站;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35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含自設);20個一級學科、8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6個碩士專業學位門類(包括工商管理碩士(MBA),公共管理(MPA)、國際商務、工程管理、翻譯、工程)及17個領域具有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學校有「工業過程自動化」(與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所共建)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光學儀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經濟管理實驗中心」、「現代出版印刷實驗教學中心」和「能源動力工程實驗中心」三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擁有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基地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光學工程」國家級重點(培育)學科、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學校有國家數字印刷工程研究中心、「微創醫療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現代光學系統」上海市重點實驗室、「數字傳播科學」新聞出版總署重點實驗室、「精密磨削技術」機械工業重點實驗室、上海市重點學科(第三期)4個、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第五期)5個、機械工業重點學科7個。
學校以科研促教學和以科研服務社會,科研項目包括
「863」計劃、「
973
」基礎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重點項目及省部級科研攻關項目。上海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被上海市經委認定為「
上海市創意產業集聚區」,已經集聚了一批先進製造業為主的研發機構和企業,為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搭建了平台。
學校發揚中西合璧、海納百川的辦學傳統,在最近20多年間,廣泛參與國際間學術交流活動,與美國、德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愛爾蘭等多個國家的44多所大學建立了校際合作關系,與7個國家的20所大學建立了學生交換項目。
學校堅持「立足上海,面向世界,育人為本,服務社會」的辦學宗旨,努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工程型、應用型、管理型高素質人才。今天的上海理工大學已成為了以工學為主,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協調發展的上海市屬重點建設大學。展望新百年,上海理工大學將以建設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理工科大學為目標,使學校崛起於東海之濱,成為鑲嵌於黃浦江畔的一顆璀璨明珠。[1]
Ⅷ 上海理工大學怎麼樣
Ⅸ 張曉斌的上海理工大學教授
男,1967年9月17日生於天津市,漢族,中國共產黨黨員,研究員,曾獲中國版協、中國編輯學會「中國優秀中青年編輯獎」。
主要學習與工作經歷
1989年畢業於南開大學社會學系和經濟學系,獲法學和經濟學雙學士學位,同年進入天津人民出版社從事編輯工作,歷任編輯、編輯室主任、副總編輯、副社長兼副總編輯,分管出版社財務、出版、印刷和日常經營工作。1998年考取南開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計劃內碩士研究生(國際商務方向),2001年獲經濟學碩士學位。後被保送攻讀博士研究生(國際直接投資和跨國公司方向),2006年獲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同年入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負責出版經濟研究室工作至今。現任研究室副主任、所學術委員會委員。 張曉斌同志長期從事出版實務和研究工作,致力於將規范的經濟學和商學研究方法和定量分析手段引入出版研究,其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包括以下四方面:①受柳斌傑署長委託,對中國大陸中小學學生用書的定價水平進行評估,首次依託構建樣本的方法和嚴格、翔實的定量分析,深入剖析了當前中小學學生用書的定價水平以及社會普遍反映其水平偏高的四大原因,得到署領導的好評。相關報告的精簡版已根據署領導指示在《出版發行研究》公開發表。②與總署發行司聯合開展了首次圖書發行單位對圖書出版單位結算信用情況的大規模調查,通過對上百萬數據的規范分析寫出的初步調查結果受到業內高度關注和領導好評。③2000年前後圍繞「入世」對中國大陸出版業的影響這一問題陸續在《中華讀書報》、《編輯之友》和《編輯學刊》等報刊發表文章,並被《新華文摘》、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出版工作》、《中國編輯研究》年刊先後摘編或轉載,產生了一定的社會影響。。④讀博期間首次採用定量方法系統檢測了我國三資企業法及其實施條例的制訂和歷次修訂對外資流入的實際影響,陸續發表《法律實施效果的定量評價方法》、《雙邊投資條約是否確實促進了外資增長》、《雙邊投資條約引資效果的經驗研究》、《外資企業法和獨資形式外資流入》等論文,並寫成博士學位論文《外資法的引資效果——中國經驗的定量分析》。答辯委員會將該學位論文評定為「優秀」,將作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項目「國際直接投資規制框架研究」的一個最終成果,由南開大學跨國公司研究中心資助正式出版。
此外,張曉斌同志還先後主持、共同主持了多項國家、省部級科研課題(如國家版權局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聯合項目「中國版權相關產業經濟貢獻調研」、中宣部項目「『入世』以來境外圖書引進情況研究」、總署軟科學課題「『十一五』後期新聞出版業經濟政策研究」、「國外互聯網法律管理制度研究」),並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與實施版權戰略研究」。 經濟學和商學研究範式在新聞出版領域中的應用
學術與專業出版研究
新聞出版業中的跨國公司研究
法律的經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