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康明教授
㈠ 重慶郵電大學法學院的學院領導
熊志海 教授 院長
魏鋼 教授 書記
韓兵 副教授 副院長
任運康 講師/工程師 副書記
㈡ 重慶工商大學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的現任領導
黨總支書記:王竹青
院長:傅敏
副書記:宋海雨
副院長:鍾成華、李寧
㈢ 鄧林紅為何離開重慶大學
鄧林紅教授2012年就全職抄加盟常州大學了
目前是常州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與健康科學研究院院長,常州大學護理學院副院長
具體為何離開,原因不曉得
可能常州大學有更好的平台和發展前景吧
常州大學為鄧教授量身定做的醫學健康研究院就斥資3000萬
㈣ 清華康重慶教授的名氣
現任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黨委書記;IEEE Fellow,IET Fellow,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高級會員。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入選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入選第二批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曾獲霍英東基金會優選資助,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2007-2008 為劍橋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電力系統規劃、電力系統優化運行、可再生能源、低碳電力技術、負荷預測、電力市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國際合作研究項目1項,中英合作交流項目、中美(TAMU-NSFC)交流項目、中韓雙邊會議項目各1項;其中3項被評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結題項目。2016年作為項目負責人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電網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2016年度項目「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並網的電力系統規劃與運行基礎理論」1項。擔任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Electric Power Systems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等5家國際雜志編委;擔任《中國電機工程學報》、《電網技術》、《電力自動化設備》、《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Journal of Modern Power Systems and Clean Energy (MPCE)》、《CSEE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CSEE-JPES)》等多家國內期刊編委;擔任《電力建設》、《Protection and Control of Modern Power Systems (PCMP)》雜志副主編。擔任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工數學專委會、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專委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可再生能源發電並網專委會委員。出版第一作者中文專著3部,第二作者英文著作1部(Elsevier);發表論文300餘篇,其中SCI收錄80餘篇(含IEEE Transactions文章40餘篇),EI收錄200餘篇。中國引文資料庫H指數為46,論文被引用7400餘篇次,其中單篇最高引用594次,2008、2012年兩次獲得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學術論文。2012年在Nature旗下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論文1篇。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5項(含香港發明專利2項),獲軟體著作權15項。獲得2016年第44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1項、銀獎1項;第十屆北京發明創新大賽發明創新獎銀獎2項(2016年)。獲省部級及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獎勵10 余項。2014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第1完成人)。2015年7月在美國丹佛召開的IEEE PES General Meeting上被IEEE PES授予2014年度全球電力能源預測競賽優勝獎。
㈤ 哪位高手有百家講壇所有講師的名單
鮑鵬山:上海電視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王曉秋: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外關系史研究所所長 高日暉:文學博士、大連大學副教授 胡金兆:中國民主同盟成員、北京市文聯退休編審 喻大華:遼寧師范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 王樹增:國家一級作家、大校軍銜 段懷清:浙江大學副教授 王新陸:山東中醫葯大學校長,教授、全國著名中醫內科專家 周汝昌:著名紅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 莫礪鋒: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邱紫華: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蒙 曼: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康 爾:南京大學文化藝術教育中心主任。 周文順:鄭州大學港台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喬 良:現任空軍政治部創作室副主任,空軍少將,中國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 張望朝:現為中共黑龍江省委政法委研究室副主任,作家 陳毅明:現任廈門市華僑歷史學會常務副會長 李 蕾:海南師范學院中青年學術骨幹。博士、教授 錢文忠: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趙英健:河北遵化市清東陵文物管理處副主任 孟憲實: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國學院副教授 孫立群: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於 丹: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 隋麗娟:哈爾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 王立群: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徐放鳴:現任徐州師范大學美學教授 易中天: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江漢大學、武漢大學名譽教授,博士生導師,百家講壇最『熱』的教授,有『學術超男』之稱。 孫丹林:錦州市楹聯學會會長 ,渤海大學特聘教授 高有鵬: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李昌集:現為徐州師范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 康 震: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教授 趙 林:哲學博士,現任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 韓秀雲: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葛劍雄: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 劉揚體: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曾國平:重慶大學貿易及法律學院院長 葉廣芩: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方爾加: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紀連海:北師大二附中高級歷史教師 李敬一: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趙世民:中央音樂學院教師 淳 子:上海東方電台談話節目主持人,女作家 金正昆: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知名禮儀與公共關系專家 毛佩琦: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 姚淦銘:古代文獻研究所所長 劉心武:當代作家 張頤武: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周國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馬 駿:法學博士、國防大學教授 戴錦華:北京大學教授 張少泉: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周思源:現任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學院教授 馬瑞芳:山東大學教授,學者,作家 閻崇年: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 孔慶東: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馬未都:收藏專家、觀復博物館館長 曾仕強:胡雪岩研究會副會長、台灣師范大學教授 姜安:深圳大學社會科學院教授 傅佩榮: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張 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三部主任、副研究員 孫 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梅錚錚: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研究保管部主任、副研究員 王啟濤:西南民族大學教授 李煒光:天津財經大學財政學科首席教授 袁騰飛: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歷史教研員、北京市高級教師 趙曉嵐:文學博士後,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中國宋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詞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江 英:教授,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正師職, 大校軍銜 酈 波: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後、副教授 翁思再:華東師范大學研究員、文匯新民報業高級記者 畢淑敏:國家一級作家、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曾從事醫學工作20年 呂立新:書畫鑒定專家 董平:浙江大學哲學系教授 商傳: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明史學會會長。 於濤:中華書局《文史知識》編輯部主任、博士 吳桐禎:北京教育學院豐台分院特級教師
㈥ 許多人都知道重慶大學文物有假,為何願意發聲的專家不多
不是這些專家不想發聲,而是獻寶的人不僅是重慶大學某學院的院長同時也是著名的文物鑒定專家,寫叫這些專家怎麼去發聲質疑業界的泰斗人物呢。
因為這些展品的捐獻者就是重大的副院長,同時還是專業的鑒寶人士。大家怎麼會相信一個沒有那麼出名的鑒寶人士所說的話呢,而且對方的背景在那裡,萬一出了什麼問題豈不是吃力不討好。
所以說,很多人都知道重慶大學文物有假之所以不願意發生,就是因為捐獻者本身的關鍵位置和名氣都讓人望而卻步,只能裝聾作啞。
㈦ 重慶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的現任領導
邱景富 副院長(主持工作)
邱景富,男,1967年5月出生,1991年本科畢業獲學士學位,2006年軍事醫學科學院軍事預防醫學博士畢業,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同年晉升教授職稱。現任重慶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微生物的分子耐葯性與環境微生物控制。作為主要完成人先後參加國家863課題,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自然基金面上項目的研究,作為負責人,先後主持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省級科技攻關重點項目,1項省級自然科學基金,及多項廳校級課題。共發表研究論文40餘篇,其中SCI 收錄10篇。完成省級科研成果3項,1項獲得廳級科技進步一等獎。目前為國家自然基金評審專家,《解放軍醫學雜志》特約編委,衛生部預防醫學專業第七輪規劃教材《衛生微生物學》副主編。主要學術任職包括中國高等醫學教育學會預防醫學教育研究會第二屆理事會常務理事,中國微生物學會分析微生物分會委員,重慶市預防醫學會副會長,重慶市預防醫學會衛生檢驗專委會委員,重慶醫科大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重慶市衛生局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評審委員會專家庫成員。
周榮華 書記
周榮華 男、1955年10月出生,1973年參加工作,197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6年調重慶醫科大學(原重慶醫學院)工作,先後在設備科任副科長、科長,設備處任副處長,機關總支任副書記、書記,檢驗醫學院黨總支書記,2011年10月任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黨總支書記。
蒲 川 副院長
蒲川,男,四川人,1968年6月出生,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共黨員,重慶醫科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中華醫學會醫學倫理學分會委員,中國衛生法學會會員,重慶市部門級「五個一批」優秀理論人才,重慶市衛生政策支持專家。1990年畢業於西南大學,2002年獲得碩士學位,從事醫事法學、衛生政策研究。先後承擔衛生部、WHO、最高人民法院、重慶市社科聯、重慶市科委、重慶市發改委、重慶市教委等10餘項研究課題;出版專著2部;總主編全國高等醫葯院校醫事法律專業系列教材1套,主編教材3部;公開發表研究論文40餘篇,獲省部級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1項。
主要研究方向:衛生政策與法制研究
鍾曉妮 副院長
鍾曉妮,1966.2,教授,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碩士,碩士生導師,全國高等學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衛生部規劃教材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衛生信息學會第二屆統計理論與方法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衛生信息學會理事會理事,中國衛生經濟學會第七屆理事會理事,重慶市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重慶醫科大學學報》與《醫學教育探索》編委,《中華肝臟病雜志》第四屆編輯委員會通訊編委。近年,主要從事居民健康、衛生服務評價的理論與方法研究以及艾滋病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研究。參編了國家級統編教材6本、專著5部,先後主持省部級、廳局級等項目10餘項,作為主研人員,參與了國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專項「我國西部高危人群暴露前用葯減少HIV新發感染的可行性研究」;主持研究項目《重慶市衛生資源配置研究》獲重慶市醫學科學技術二等獎、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何俊琳 副院長
何俊琳,教授,碩士生導師。重慶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遺傳優生教研室主任。重慶市高校中青年優秀骨幹教師。重慶市遺傳學會常務理事,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生物學組西南組理事。主要從事遺傳與優生學、醫學遺傳學、遺傳流行病學等課程的教學工作。科研方向涉及:①胚胎著床及其發育的分子機制;②遺傳性出生缺陷臨床診斷及其發生機制和預防;③環境與生殖健康。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國際兒童基金會項目3項,重慶市科委項目2項、以及重慶市教委、重慶市人口與計生委等廳局級項目5項。作為主研人員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國家發明專利3項。在國內外專業雜志上發表論文60餘篇。主編/參編衛生部、國家計生委規劃教材4本,專著1部。已培養碩士研究生15名。
尹定洪 副院長
尹定洪,男,湖北人,1969年3月出生,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1992年、1998年在同濟醫科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分獲五年制預防醫學專業本科學士學位和衛生統計碩士學位。長期從事教育管理和實驗室管理工作,先後參加《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研究與實踐》、《七年制醫學人才培養新模式的研究與實踐》、《高等醫葯院校實驗教學體系綜合改革研究與實踐》等學校和重慶市重大、重點教改項目並獲得多項教學成果獎。現分管實踐教學和基地建設。
㈧ 重慶大學康弘科技公司怎麼樣
簡介:重慶大學康弘科技公司成立於1994年03月08日,主要經營范圍為(無)銷售汽車(不含小轎車回)、工程機械等。答
法定代表人:杜勝康
成立時間:1994-03-08
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009011800060
企業類型:國有經濟
公司地址:沙坪壩區沙楊路159號(科技大廈二樓)
㈨ 重慶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哈哈,重慶大學大四老臘肉學姐來回答一下下~
給我影響極其深刻的一位老師,就是重慶大學博雅學院(文科最好的學院)的田探田老師開設的通識課程《論語》。除了這是影響我一生的課程之外,介紹通識課程,可以讓所有的重慶大學學子都有機會聽到他的課程。
最後最重要的是,田探老師的為人。田探老師要從老校區趕到虎溪校區來為學生授課,從來沒有遲到,每次到教室,都會見他在教室外的座位上讀著書籍。上課的時候永遠是熱情飽滿,甚至是服裝都一絲不苟,盡力的做到言傳身教。最最可貴的是,作為一位當時才初入大學的大一新生,在課程結束後的第二學期,田探老師作為重慶大學最優秀的學院的博導,能因為 一位大一學子對《四書》的疑問,專程坐車從老校區到新校區為我解答疑問。那個時候不了解其中的差距,明白以後更加對他肅然起敬。
如果說重慶大學我學到最好的一課,那就是田探老師交會我怎麼為人,怎麼處事。很慶幸能遇見這樣的一位尊師,期盼其他的同門也可以去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