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年海

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年海

發布時間: 2021-02-08 03:34:46

『壹』 徐春香的華南農業大學教授

徐春香,女,博士,副教授。1998年獲得華南農業大學果樹學碩士學位, 2001年獲得華南農業大回學植物病理學博士學答位。2001年1~7月,獲FAO(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的資助,在比利時荷語魯汶大學(KUL)熱帶作物改良實驗室進修半年。
2002年4月分配至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熱帶亞熱帶果樹研究室工作。主要從事組織培養,香蕉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與創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後參加了多項國家和省部級課題,主持省基金課題1項及校長基金2項,發表論文近20篇。先後承擔本科課程《果樹栽培學》、《園藝植株栽培學》、園藝方向及花卉與景觀設計方向的《專業英語》、《園藝植物有機栽培》等及部分研究生的教學任務。

『貳』 華南農業大學的8位院士是

1、劉耀光

劉耀光(1954年3月-),男,出生於廣東省韶關市,植物遺傳學家,華南農業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亞熱帶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九三學社廣東省委院士與傑出學者委員會主任。

1981年,劉耀光畢業於華南農學院。1988年,獲日本香川大學碩士學位。

1991年,獲日本京都大學博士學位。

1997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02年,受聘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2011年,入選廣東省特支計劃傑出人才。201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劉耀光主要從事植物育性發育的分子遺傳和基因工程研究,在水稻細胞質雄性不育與恢復性、雜種不育與親和性、光溫敏不育性等遺傳系統的基因克隆和分子作用機理方面進行了系統性、創新性的研究。


2、趙善歡

趙善歡(1914—1999),男,廣東省高要縣人,中共黨員。

趙善歡先生1929年進中山大學農學院農業專門部學習昆蟲學,1933年畢業留校任教,1935年被選送到美國俄勒岡農業大學深造,獲學士學位,1936年9月轉學康奈爾大學研究院深造,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

1939年回中山大學農學院任副教授、教授。抗戰勝利後被北京大學和台灣大學借聘為教授,並被聘任為台灣農業試驗所應用動物系主任。

1952年任華南農學院(現華南農業大學)副院長,文革結束後任院長至1983年。是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和第五至七屆全國政協委員,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3、盧永根

盧永根(1930年12月2日—2019年8月12日),出生於香港,作物遺傳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前校長。

1953年盧永根從華南農學院農學系畢業後留校任教,先後擔任華南農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

1962年至1965年在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工作,擔任丁穎院長的秘書、科研助手;1978年至1979年公派往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進修;

1979年至1983年擔任華南農學院農學系副主任;

1980年至1982年作為公派訪問學者,前往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留學;

1983年至1995年擔任華南農業大學校長;

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7年被評為廣東省優秀共產黨員;

2018年3月被選為「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

2019年8月12日在廣州逝世,享年89歲。

4、龐雄飛

龐雄飛(1930.8.1-2004.3.25),廣東佛山人,昆蟲學家。

1953年畢業於華南農學院植物保護系,1959年獲莫斯科農學院農學副博士學位、華南農業大學教授、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龐雄飛長期從事昆蟲學和生態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對害蟲生態控制的理論和方法進行了長期研究工作。

他在該領域中,改進和發展生命表方法,提出種群控制指數作為定量研究各類因子作用的「運算元」;

建立害蟲天敵及其與其他因子協同作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建立適應於種群控制研究的狀態空間方程,打下了種群生態控制研究方法的基礎。

與此同時,在天敵生物多樣性的研究中,系統整理了中國的瓢蟲科,描述瓢蟲、赤眼蜂和纓小蜂100多個新種,對其中的重要天敵的利用進行了研究,其發現對世界有著重要的影響。

5、鄭儒永

鄭儒永,1931年1月10日出生於香港,女,真菌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生導師 。

1949年鄭儒永考入廣州嶺南大學;

由於中國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調整,1952年轉入華南農業大學植保系;

1953年從華南農業大學畢業後分配至剛剛成立的中國科學院真菌植病研究室,擔任研究實習員,師從戴芳瀾教授;

1956年至1959年擔任中國科學院應用真菌研究所研究實習員兼真菌研究室業務秘書;

1959年至1965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兼真菌室業務秘書;

1970年開始先後擔任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研究室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

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1年擔任真菌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課題組長;

2019年4月2日鄭儒永和她的丈夫黃河研究員,將150萬元捐給中國科學院大學教育基金會,設立「鄭儒永黃河獎學金」。

鄭儒永長期致力於真菌分類的合理化與完善。主要研究小煤炱菌目、白粉菌目、毛霉目等目真菌的系統分類學。

6、黃耀祥

黃耀祥(1916.08.17一2004.2.22),廣東省開平人。水稻遺傳育種及其應用基礎理論研究專家。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農學院。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世紀50年代,黃耀祥開創水稻矮化育種,被譽為「中國半矮稈水稻之父」;

20世紀70年代發現和利用新的具有sd-g的矮性基因源,開創叢生快長高光效高產株型育種;

20世紀80年代及90年代,先後開創的「半矮稈早長」和「半矮稈根深早長」株型模式構想,培育出特高產、超高產大穗型的水稻新品種。

由於黃耀祥對中國水稻育種的突出貢獻,獲得了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廣東省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7、羅錫文

羅錫文,男,1945年12月出生,湖南省株洲市人。曾任華南農業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8、林鴻宣

林鴻宣,1960年11月出生於海南文昌,作物遺傳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課題組長。

1983年林鴻宣從華南農學院畢業後考取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研究生;

1986年碩士畢業後進入中國水稻研究所工作;

1994年獲得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學位;

1995年至1996年在日本國際農林水產業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

1997年至2001年在日本國立農業生物資源研究所水稻基因組計劃項目(RGP)做博士研究;

2001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 ,並回國進入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工作,擔任研究員、研究組長、博士生導師;

2007年擔任植物分子遺傳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1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

林鴻宣長期從事水稻重要復雜性狀的分子遺傳機理研究 。

『叄』 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的師資力量

藝術抄學院擁有一支專業知識豐富襲、技能熟練、充滿活力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126人,正教授6名,副教授18名,並有多名教師從日本、韓國、俄羅斯、烏克蘭、英國、義大利等國家留學歸來。在教學與科研中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成為廣東省乃至全國重要的藝術設計人才培養基地之一。

『肆』 華南農業大學研究生導師

學農學的哪有抄田間試驗少的?如果你襲想搞水稻育種的,建議選張桂權,經費比較多,實驗室規模也比較大;如果你想搞航天育種的話,可以選陳志強,他實驗室09年剛申請上國家航天育種研究中心;如果你想搞棉花的,建議選年海,上過他的課,感覺還不錯;想學花卉育種就選張致勝,搞蘭花、紅掌之類的……至於其他的老師不太清楚

『伍』 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的師資隊伍狀況

農學院現來有在職教師92人,教授自、研究員20人,博士生導師14人,副教授(包括其它副高人員)27人。其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盧永根),國家教學名師1人(駱世明),農業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駱世明、張桂權),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4人(盧永根、駱世明、張桂權、陳志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九屆生命科學部專家評審組成員1人(駱世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五屆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張桂權),教育部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任委員1人(駱世明),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生態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人(駱世明),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1人(張桂權),廣東省特聘教授珠江學者1人(張桂權),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人(曾任森,譚志遠),廣東省「千百十」培養計劃國家級培養對象1人(曾任森)、省級培養對象5人(年海、譚志遠、丁效華、王建武、章家恩)。

『陸』 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的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 蘇雄武 副研究員
院 長:張桂權 教授
黨委副書記:伍亞泰
副院長: 王建武 教授
陳 勇: 副教授
年 海 :教授

『柒』 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和副教授差別大嗎

任何一所大學的教授和副教授差別都是很大的
這是職稱上面的差別,也是待遇方面的差別
在學術上,職稱的差別對於評獎評優有決定意義
在待遇上,職稱對於實得利益也有絕對的影響
希望可以幫到你

『捌』 華南農業大學校長是誰

駱世明,男,1946年4月生,華南農業大學校長,生態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熱帶亞熱帶生態研究所所長,現任中國生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協會副理事長,中國農學會副會長,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農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全國生態農業示範縣建設專家組成員,《應用生態學》副主編,《生態學報》、《植物生態學報》、《中國農業生態學報》、《自然資源學報》編委。1968年華南農業大學本科畢業後在山區基層開展農業科學研究和農業技術推廣,對森林植被與農業生態環境關系有比較多的直接經驗。1978在華南農業大學攻讀生態學研究生,連出國進修一共學習四年,其中1981-1982到美國喬治亞大學生態所進修農業生態學。1989年被國家教委、人事部、教育工會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和人民教師獎章。1991年國家教育部、人事部表彰留學回國做出突出貢獻。1992年獲農業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稱號。

主要開展農業生態學研究,先後開展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熱帶亞熱帶高效農業生態系統研究,水稻高產栽培的計算機模擬研究,農區植物間的化學相互作用研究,引進牧草的生態適應性研究等,主持國家科技部「八五」和「九五」攻關 「南方紅黃壤丘陵中低產地區的綜合治理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研究」 項目在廣東的子專題「廣東赤紅壤區現代化創匯農業開發研究實驗區」工作。在「九五」期間還主持由美國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日本經連團自然保護基金和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聯合資助的大型項目「華南退化坡地上的綠色食品生產和生物多樣性增加研究」。已經培養研究生30名,發表論文約105篇,著書4本。

業余愛好:游泳、音樂

駱世明校長 E--mail地址: [email protected]

熱點內容
沈陽葯科大學考研成績 發布:2025-08-06 14:49:56 瀏覽:876
湖南大學書法協會黃教授 發布:2025-08-06 14:39:33 瀏覽:285
山東師范大學研究生院的導師 發布:2025-08-06 14:26:38 瀏覽:297
燕大機械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8-06 14:22:17 瀏覽:790
大學生職業發展規劃ppt模板 發布:2025-08-06 14:20:23 瀏覽:225
大學給老師發新年簡訊 發布:2025-08-06 14:08:18 瀏覽:396
西南大學新聞考研難嗎 發布:2025-08-06 14:03:55 瀏覽:165
北京師范大學博士夏令營2016 發布:2025-08-06 13:56:38 瀏覽:622
袁姍姍大學教授 發布:2025-08-06 13:56:36 瀏覽:410
廣東葯科大學專業分數線 發布:2025-08-06 13:56:34 瀏覽: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