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劉建軍教授地位
❶ 中文系考研都考什麼科目
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古典學等。
1、漢語言文字學
"漢語言文字學"是中國語言文學類的研究生專業,是研究漢民族語言文字的歷史、現狀及其內在規律的一門學科。研究漢語發展的歷史,它的起源,它的興盛與發展,也就是研究漢民族和漢民族文化的起源、發展和未來。
2、中國古典文獻學
中國古典文獻學是指綜合運用版本、校勘、目錄、注釋、考證、辨偽、輯佚、編纂、檢索等方面的理論與方法,科學地分析、整理、研究中國古代文獻,進而探討古代文獻的產生、分布、交流和利用的規律,並總結對古代文獻進行分析、整理、研究工作的規律與方法的學科。
分而析之,中國古典文獻學大致包括以下分支,即:古典文獻形態學、古籍版本學、古籍校勘學、古籍目錄學、古籍注釋學、古籍考證學、古籍辨偽學、古籍輯佚學、古籍編纂學、古籍檢索學。
3、中國古代文學
《中國古代文學》,全書共三百三十萬字,系統介紹中國古代文學,按中國古代文學發展的軌跡分為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遼金元、明代、清代七個歷史時段,以漢民族文學為主,兼容了其他少數民族的歷史與文學。
4、中國現當代文學
中國當代文學,首先指的是1949年以來的中國文學;其次指的是發生在特定的社會主義歷史語境中的文學,它限定在"中國大陸"這一范圍之中。
自二十世紀末期開始,具有獨立思想的中國自由文學的出現,使得中國當代文學大踏步進入世界先進文化行列,成為引領世界文學的先鋒,並使中國當代文學達到歷史的頂峰。
5、古典學
古典學研究中心立足於中國古典文明的現代處境,研究、疏解、詮釋中西古典文明傳世經典,以促進對中西方文明的深度認識。
❷ 中國人民大學出國留學3+2獲得傑出學者支持計劃還是「傑出教學中心」榮譽稱號
傑出學者支持計劃是人民大學自己舉辦的會議,「傑出教學中心」是中英政府針對在出國留學3+2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承辦大學給予的獎勵。目前獲得此榮譽稱號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hnd。北航在項目承辦以來陸續有學生以優異的成績進去牛津大學、帝國理工大學、倫敦政經大學等學校學習。
❸ 到哪裡去尋求理想
中國人民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全國宣傳文化領域「四個一批」人才和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 社會是不斷發展的,人們應該到社會的發展中去尋找和追求理想。 ■劉建軍在信仰及其實踐中,包含著對理想的尋求與追求。縱覽人類對理想世界的尋求,可以看到三種不同的路向:一是到「天上」去尋求理想境界,二是在心靈中尋求理想境界,三是在社會中尋求理想境界。這幾種不同的路向,體現了不同的信仰體系和不同的文化類型。 首先,到「天上」去尋求理想境界。宗教就是這樣的。比較成熟的宗教體系都有其終極性的理想世界,基督教講「天國」,伊斯蘭教講「天園」,佛教講「西方極樂世界」等。這些理想世界基本上都是不存在於人世間的,而據說是存在於天上或天外。但究竟指的是什麼地方,也比較模糊。其實,宗教里講的天國、天堂,並非實指,也不能深究,它不過是代表一種對現實世界的超越,是一種虛幻的理想——一種超級的「烏托邦」。正因為如此,宗教講的天國及其到達,都不是指我們現實的人或我們現實的生活方式。 宗教對天國世界的預設雖然是虛幻不實的,但它作為一種與人的心理期望相對應的價值存在,對宗教體系和宗教信徒的生活起著很大的引導作用。人期盼一個遠方的理想世界,不論這個世界是否真實存在,只要這個理想世界能夠使相信和追求它的人得到精神上的滿足,起到精神上的引領作用,使人們思想感情和行為能超出個人的功利眼界而得到精神文化上的提升,無疑具有一定的文化意義。特別是當信仰者對天國世界的嚮往和追求並被引上社會道德的路徑時,當這種追求變成一種正向的道德追求時,它就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行善積德上天堂,傷天害理下地獄」,這樣的表述雖然不具有科學意義,但卻具有一定的道德意義。 其次,到人自身中特別是人的心靈中去尋求理想境界。道德現象中的理想人格追求集中體現了這一點。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宗教的成分,但佔主流的不是宗教而是道德。在理想追求方面主要是道德理想,而不是宗教的天國理想。中國人對理想世界的態度,往往不是向外探求,而是反身向內尋求,更多地體現在對理想人格的追求上。當然,我們也並不是沒有向外的理想追求,但這種追求往往是從內在的理想追求開始的。「治國平天下」算是一種治世的理想,但這種理想的追求是從「格物致知、正意誠心」開始的。 對道德理想的追求,是一種自我超越的精神力量。道德本身雖然離不開日常的人倫,但人對道德理想的追求卻可以超越日常生活中的功利性境界,不僅可以協調人際關系,而且也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這種在人自身中探求理想的做法,使我們營造起了博大的道德文化,為我們的精神追求提供了支撐點,也為我們的行為提供了正向的引領。注重對道德理想的追求,在當代社會中尤其具有啟發醒世的作用。不過,對道德理想的追求也有其不足,即過度關注人的心內世界而忽視對外部世界的關注和改造。 再其次,到社會中去尋求理想境界。社會生活是人們理想追求最基本的領域和空間,人應該首先和主要地在社會生活中追求和實現自己的理想。這里既包括理想的社會狀態(社會理想),也包括理想的人生狀態(個人理想)。這兩者相互聯系,個人理想融入到社會理想之中,豐富著社會理想。但是,社會往往是不完善的,甚至有時是令人失望乃至絕望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就可能會脫離社會,到社會之外甚至物質世界之外去尋求理想。 同樣是在社會中尋求理想,至少有三種路徑:一是到社會的「過去」去尋找,二是到社會的「邊緣」去尋找,三是到社會的「未來」去尋找。 有些思想家喜歡向後看,認為理想社會存在於消逝了的過去,社會的變化和發展離理想界地越來越遠。因此,尋求社會理想,就要回到遙遠的過去,事實上是回到原始社會末期去。這樣的理想尋求是開歷史倒車的,不現實。還有一些夢想家,包括近代西方的空想社會主義者,到社會的邊緣地帶,比如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大洋深處的海島等處找尋理想的境界,這體現了他們理想的虛幻性。陶淵明的桃花源是一處不易尋找的地方,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島」本身就是烏有之處。 馬克思主義主張到社會的未來中、到社會的發展中去尋找和追求理想。社會本身在任何時候都不是完美的,但社會本身是發展的。在這樣的發展空間里,可以容納更多的理想成分。共產主義是一種社會理想和人生理想,是人類歷史發展的一個社會形態。這個社會形態的到來無疑是一個長期的甚至十分漫長的過程,但不論這個過程有多長,只要社會是不斷進步發展的,它一定會越來越接近並最終達到理想的境界。
❹ 對共產黨宣言經典句子的理解
1、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版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權。
2、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賴以生產和佔有產品的基礎本身也就從它的腳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產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
3、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無產階級,現今社會的最下層,如果不炸毀構成官方社會的整個上層,就不能抬起頭來,挺起胸來。
4、我們的時代,資產階級時代,卻有一個特點:它使階級對立簡單化了。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敵對的陣營,分裂為兩大相互直接對立的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❺ 思想政治教育有哪些大師級的人物呢
給你一個參考啊,以下都是名人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
第二屆回學術委員會顧問、委員名單答
(共30人)
一、顧問
徐文良 原國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長
張耀燦 華中師范大學教授
二、主任委員
鄭永廷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副會長、中山大學教授
三、副主任委員
吳潛濤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張澍軍 東北師范大學教授
黃蓉生 西南大學教授
駱郁廷 武漢大學教授
四、委員
祖嘉合 北京大學教授
張再興 清華大學教授
劉書林 清華大學教授
劉建軍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陳秉公 吉林大學教授
邱柏生 復旦大學教授
余玉花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
徐建軍 中南大學教授
羅洪鐵 西南大學教授
王樹蔭 首都師范大學教授
王秀閣 天津師范大學教授
蘇振芳 福建師范大學教授
王宏維 華南師范大學教授
張立成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楊曉慧 東北師范大學教授
高國希 復旦大學教授
沈壯海 武漢大學教授
萬美容 華中師范大學教授
李 輝 中山大學教授
林伯海 西南交通大學教授
盧黎歌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
錢廣榮 安徽師范大學教授
彭慶紅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
❻ 劉建軍的個人簡介
劉建軍,男,1963年10月生,山東博興人,現為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主任,思想政治教育國家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
1980年-1984年在山東大學哲學系學習,獲得哲學學士學位;
1984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師從樂燕平教授攻讀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專業研究生,1987年獲得哲學碩士學位;
1987年畢業留校在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任教。
從1992年開始,師從許征帆教授在職攻讀馬克思主義原理專業博士學位,1995年獲得法學博士學位。2000年聘為教授。
2008.10-2009.4在德國柏林自由大學訪學。
系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學者、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入選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分委員會委員、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委員等。
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與研究。發表個人專著4部,譯作1部,主編與合著60餘部,論文120多篇。 1.主持1999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課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信仰問題研究」。
2.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7年度重大項目「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項目「『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思想政治工作創新」。
3.主持2008年教育部「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和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理論研究(委託)課題,一般課題《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關系研究》。
4.主持2009年中國人民大學品牌研究計劃「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文獻與基本問題研究」。
5.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09年度一般項目(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項任務項目)《「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案例教學研究》。
❼ 劉建軍的代表性著作:
1、《馬克思傳》,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
2、《馬克思主義信仰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
3、《追問信仰》,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
4、《愛國主義教程》,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
5.《思想理論教育原理新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6.《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
代表性論文:
1.《信仰的對立:馬克思主義與宗教》,《教學與研究》1988年第6期
2.《「馬克思主義新宗教」論評析》,《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0年第2期
3.《論社會思潮的發生.發展與消退》,《學術月刊》1995年第2期
4.《論馬克思主義是很朴實的道理》,《馬克思主義研究》1995年第4期
5.《論馬克思主義信仰》,《馬克思主義研究》 1997年第2期
6.《傳統文化中的信仰概念》,《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8年第5期
7.《試論三種非宗教的信仰形式》,《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9年第3期
8.《從丁光訓神學思想看當代中國人信仰的特點》,《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
9.《毛澤東與現代中國人信仰的變遷》,《華北電力大學學報》1997年第4期
10.《接受理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教學與研究》2000年第2期
11.《信仰教育: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教育的本質內容》,《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0年第4期
12.《如何看待改革開放進程中理想信念領域的變化?》,《前線》2001年第8期
13.《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模式》,《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1年第5期
14.《論思想政治教育的個人價值》,《教學與研究》2001年第8期
15.《共產主義理想追求的新闡釋》,《教學與研究》2002年第4期
16.《關於理想信念教育的幾點理論思考》,《教學與研究》2004年第11期
17.《從信仰視角看為人民服務》,《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4年第12期
18.《試論思想教育與思想自由的關系》,《思想理論教育》2005年第10期
19.《集體主義的理論證明》,《思想理論教育研究》第2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
20.《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時代內涵》,《黨建研究》2006年第5期
2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高校理論戰線》2007年第4期
22.《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思想理論教育》2007年第7、8期合刊
23.《馬克思主義學術視野中的信仰概念》,《教學與研究》2007年第8期
24.《試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內涵和基本特徵》,《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7年第9期
25.《試論意識形態的基本結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年12期
26.《科學發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歷史使命》,《學校黨建設與思想教育》2007年第12期
27.《論共產主義社會「按需分配」實現的歷史必然性》,《馬克思主義研究》2008年第1期
28.《共產黨宣言》中的「兩個必然」論斷及其當代闡釋,江西社會科學2008年第2期
29.《關於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若干問題》,思想理論教育,2008年第7期
30.《〈共產黨宣言〉中的十個必然性論斷》,《北京高等教育》2008年第7-8期
31.《試論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的學科歸屬》,《教學與研究》2008年第8期
32.《共產黨宣言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論斷》,《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年第5期
33.《親歷與思考:柏林反資本主義危機大遊行》,《理論視野》2009年第6期
34.《社會大氣層:對意識形態概念的新思考》,《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2月25日
35.《恩格斯早年的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論著——〈德國民間故事書〉一文初探》,《教學與研究》2010年第1期
36.《激活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和職責》,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年第8期。
獲獎情況:
1、參著《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研究》於2002年11月獲第四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
3、參編《鄧小平理論青少年讀本》於2001年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4、《馬克思主義信仰論》一書於2000年6月獲中國人民大學第七屆優秀科學成果獎。
5、參編《新時期的旗幟》(鄧小平理論教學片)於1999年12月獲首屆「國家音像製品獎」。
6、《論馬克思主義信仰》一文於1998年12月獲北京市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❽ 中文系考研,想選一個北京的大學
中文系考研有幾個專業——文藝學、現當代文學、古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文獻學等,不知道你想報考什麼專業(傳播學不是中文系,但是在文學院內所以我也列出了)。想將2007年吉林大學和東北師范大學中文系的考研目錄和參考書目列出:
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是我國大學中建系較早、較有影響的科系之一,著名學者吳伯蕭、張畢來、學者、詩人張松如(公木),詞學專家唐圭璋、詩人、翻譯家穆木天教授和彭慧教授,古代文論學 家王達津教授等先後在文學院任教。
文學院現有9個教研室,一個中國文學研究中心。2006年1月獲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現有博士點4個(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文藝學)。碩士點8個(課程與教學論、文藝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傳播學)。1995年被確定為「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2001年被批准建立「中文學科全國博士後流動站」。現有專職教授15人,其中博士生導師7人,副教授19人,教師中有博士學位者17人。
中文學科注重基礎理論研究,大力開展應用研究和交叉學科研究。近5年來,中文學科教師主持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國家和省部級項目20項,出版學術專著4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榮獲國家、省部級科研獎20餘項。近年來,中文學科在對外交流與合作方面有較大的發展,同國內外許多高等院校中文學科建立了學術聯系,聘請了國內外一些知名專家擔任客座教授,派教師出國學習和任教,接收外國留學生來院深造。
指導教師
中國古代文學:李立、周奇文、陳向春、黃季鴻、高長山、曹勝高
中國現當代文學:*逄增玉、黃凡中、張文東
漢語言文字學:*付亞庶、*張世超、李勉東、俞詠梅
文藝學:*王確、*劉雨、程革、何明、王紅簫
課程與教學論:宋祥、劉莉萱、李曉明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孟慶樞、*劉建軍、*趙沛林、高玉秋、柳東林
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吳長安、胡曉研、彭爽
傳播學:張恩普、金振邦、楊卓、石曉峰、張樹武
註:姓名前標「*」者為博士生導師
專業目錄
專業代碼、名稱及研究方向
招生
人數
考試科目
備 注
104文學院
68
040102課程與教學論
4
①101政治②201英語或202俄語或203日語③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④--無
同等學力、跨學科考生加試:①現代漢語②文學概論
復試科目:①語文教育學②寫作
01中學語文教學論
050101文藝學
11
①101政治②201英語或202俄語或203日語③607文學理論④418美學
同等學力、跨學科考生加試:①寫作②中國現當代文學史
復試科目:中國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現當代文學史)
01文藝美學
02文藝批評
03西方文論
04文學創作理論
05文學文體論
06文藝傳播
050102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5
①101政治②201英語或202俄語或203日語③611語言學理論④422現代漢語與古代漢語
同等學力、跨學科考生加試:①中國現當代文學史②中國古代文學史
復試科目:語言學基礎
01理論語言學業
02應用語言學
03對外漢語教學研究
050103漢語言文字學
9
①101政治②201英語或202俄語或203日語③608現代漢語(含語言學概論)④419古代漢語
同等學力、跨學科考生加試:①中國現當代文學史②中國古代文學史
復試科目:古代文獻閱讀
01漢字學
02漢語史
03現代漢語
050105中國古代文學
12
①101政治②201英語或202俄語或203日語③609中國古代文學史④419古代漢語
同等學力、跨學科考生加試:①外國文學②中國現當代文學史
復試科目:文學理論
01先秦兩漢文學
02唐宋文學
03元明清文學
050106中國現當代文學
9
①101政治②201英語或202俄語或203日語③607文學理論④420中國現當代文學史
同等學力、跨學科考生加試:①中國古代文學史②外國文學
復試科目:中國現當代作家研究
01中國現代文學思潮研究
02中國現代文學流派研究
03中國現代各體文學研究
050108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10
①101政治②201英語或202俄語或203日語③610比較文學理論④421外國文學史
同等學力、跨學科考生加試:①中國文學史(古代文學史、現當代文學史)②西方文論
復試科目:當前比較文學理論探討
01比較文學理論
02歐美文學研究
03日本文學、中日比較文學
04中俄比較文學研究
050302傳播學
8
①101政治②201英語或202俄語或203日語③612傳播理論④423新聞理論與實務
同等學力、跨學科考生加試:①新聞學②新聞寫作與作品分析
復試科目:傳播史與傳播實務
01新聞傳播理論與實務
02新媒體傳播
03傳媒與輿論
04編輯出版
05廣告傳播
參考書目
專業名稱
科目名稱
參考書目名稱
編著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備注
中國古代文學
中國古代文學史
《中國文學史》
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三種文學史可以任選其一
《中國古代文學史》
郭預衡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
《中國文學史》
章培恆
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6年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
李道英、劉孝嚴
東北師大出版社
1998年
古代漢語
同漢語言文字學專業古代漢語
漢語言文字學
古代漢語
《古代漢語》
王力
中華書局
1999年
《文字學概要》
裘錫圭
商務印書館
1980年
《漢語音韻》
王力
中華書局
1980年
《古代漢語語法新編》
於富章
東北師大出版社
1990年
現代漢語(含語言學概論)
《現代漢語》(增訂三版)
黃伯榮、廖序東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新編現代漢語》
張斌
復旦大學出版
2002年
《語言學綱要》
葉蜚聲、徐通鏘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7年
文藝學
文學理論
《文學理論教程》
童慶炳
高等育出版社
2002年
《文學理論》
韋勒克
三聯書店
1988年
美學
《美學》
朱立元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
《美學原理》
朱立元
華東師大出版社
1998年
《西方美學史》
朱光潛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6年
中國現當代文學
文學理論
《文學理論教程》
童慶炳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
錢理群等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0年
《中國當代文學史》
洪子誠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1年
課程與教學論
語文教育學
《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朱紹禹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當代語文教育學》
劉淼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教學論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比較文學理論
《比較文學簡明教程》
樂黛雲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年8月版
《中國比較文學十論》
孟慶樞、王宗傑、劉研 著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5年9月版
《文學理論》
勒內·韋勒克,奧·沃論著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外國文學史
《外國文學名著鑒賞》
孟慶樞、李毓榛主編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1年5月
《西方文論》
孟慶樞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7月
《外國文學史》
鄭克魯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2003年版
《世界文學歷程》
張良村等主編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1997年版
《外國文學史》
趙沛林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5年版
語言與應用語言學
語言學理論
《語言學綱要》
葉蜚聲、徐通鏘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7年第三版
現代漢語與古代漢語
《現代漢語》(上下冊)
黃伯榮、廖序東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增訂三版
《古代漢語》(1-4)
王力主編
中華書局
1999年第三版
傳播學
傳播理論
《傳播學教程》
郭慶光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9年11月版
新聞理論與實務
《新聞學概論》
李良榮
復旦大學出版社
《當代新聞寫作(第二版)》
周勝林等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4年9月版
吉林大學~~~
102文學院(學制2年)
(聯系電話:5166024
聯系人:陳武軍)
040102課程與教學論
01大學語文綜合素質課程與教學(含影視藝術)
02大學語言文學課程與教學
03中外語文課程與教學比較研究
04對外漢語課程與教學
050101文藝學
01文藝理論
02中國文學批評史
03文藝闡釋學
04文藝美學
050102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01語言學理論
02對外漢語教學
050103漢語言文字學
01漢語史
02漢字學
03漢外對比研究
04現代漢語語法學
050105中國古代文學
01隋唐五代文學
02宋代文學
03遼金文學
04明清文學
050106中國現當代文學
01魯迅研究
02近現代中日文學關系研究
03中國現代文學轉型研究
04中國新文學思潮研究
06世界華文文學研究
吉林大學的比較亂,你願意的話發E-MAIL到我信箱 我給你發去~~~
❾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學術委員會
馬克思主義學院學術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2008年3月至今):
秦宣、張雷聲、楊鳳城、齊鵬飛、梁樹發、吳美華、徐志宏、劉建軍、張新
❿ 劉建軍的介紹
劉建軍,男,1945年生,歷任縣長、縣委書記、市外貿局長,中國中非商會分會回長,世界華人答聯合總會副主席兼非洲分會會長、維多利亞自由貿易區管委會中方主席,中國國際合作局非洲分局長。西非六部聯合榮譽大酋長等,先後任北大研究生部、中國人民解放軍防衛學院、河北大學、河北農 、保定金融專科、現代管理大學和中央黨校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