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學特聘教授風波
Ⅰ 宋朝 只殺了兩位大臣
宋太祖的「秘密誓約」:不殺大臣和言官
宋太祖立下秘密誓約,證明這個開國皇帝確有政治遠見,其誓約不僅是保證言路暢通和監察權實施的重大措施,也體現了封建專制時代難能可貴的進步——
據陸游《避暑漫抄》記載,宋太祖稱帝的第三年,即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密鐫一碑,立於太 廟寢殿之夾室,謂之誓碑,用銷金黃幔蔽之,門鑰封閉甚嚴。因敕有司,自後時享及新天子即位,謁廟禮畢,奏請恭讀誓詞」。此後每代新皇帝登基,照例由一個不識字的宦官「驗封啟鑰,先入焚香,明燭,掲幔,亟走出階下,不敢仰視」。然後由皇帝親自到碑前「再拜,跪瞻黙誦訖,復再拜而出」。儀式莊重而神秘。碑中「誓詞三行,一雲:『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一雲:『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一雲:『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在迷信觀念極重的古代,第三條當然是極重的毒誓。但到北宋末年,金軍攻破開封,太廟「門皆洞開,人得縱觀」,秘密就此公開。此外,被俘的宋徽宗,也曾托曹勛向宋高宗轉達重要口信,據曹勛向宋高宗上奏:
「(太上皇)又語臣曰:『歸可奏上,藝祖有約,藏於太廟,誓不誅大臣、言官,違者不祥。故七祖相襲,未嘗輒易。每念靖康年中,誅罰為甚。今日之禍,雖不[在]此,然要當知而戒焉。』」(《松隱文集》卷26《進前十事札子》,《會編》卷98《北狩聞見錄》,《要錄》卷4建炎元年四月,《宋史》卷379《曹勛傳》)
與其他朝代相比,宋朝強調優禮士大夫,台諫官的諫諍和糾劾條件在不少場合下是比較寬松的,他們受到宋太祖誓約的保護。官員最重的處罰不過是流放嶺南。
北宋末年,陳公輔上奏說:
「漢法,大臣有罪,皆棄市夷族。本朝祖宗恩德之厚,未嘗殺戮大臣,然竄逐嶺表固有之矣。」
宋太祖誓約在北宋歷代執行得相當嚴格,如大臣盧多遜和丁謂圖謀皇位,也僅流放了事。在北宋後期的激烈黨爭中,大批反變法派流放嶺南,變法派章敦、蔡卞製造冤獄,確實想將他們定為「大逆不道之謀」,而置於死地,但宋哲宗說:「已謫遐方,朕遵祖宗遺志,未嘗殺戮大臣,其釋勿治。」(《宋史》卷200《刑法志》)只有在宋欽宗時開了殺戒。宋徽宗認為宋欽宗誅斬王黼、朱勔、童貫等人「不祥」,故命曹勛傳話,要宋高宗引以為訓。
宋高宗在位三十六年,這是宋朝政治冤獄和文字獄最濫,正直士大夫受禍最烈的一代,主要也僅開三次殺戒:第一次是殺張邦昌、宋齊愈等降金媚敵者,第二次是殺害直言敢諫的名士陳東和歐陽澈,第三次是殺害岳飛、張憲和岳雲。秦檜得勢之後,睚眥必報,殺心極重,但畢竟受到了皇帝的羈束,而在大部分場合下,皇帝也仍受宋太祖誓約的羈束,對許多正直士大夫的重懲,也就是流放嶺南或海南島。
南宋第二個權臣韓侂胄得勢時,「坐偽學逆黨得罪者五十有九人」,但也僅是貶竄了事。為時不久,「偽黨之禍寖解」,並未開殺戒。後韓侂胄在政變中被殺,宋寧宗最初並不知情。後有詔斬其同黨蘇師旦,才開了殺戒。蘇師旦原是「平江(府)之胥吏」,又當韓侂胄之「廝役」,屬武官,在宋人眼裡不算士大夫。第三個權臣史彌遠為人陰鷙,他以謀反的罪名,殺害了武學生華岳和濟王趙竑,但對許多名士,也僅是設法將他們逐出朝廷,外任地方官。第四個權臣賈似道,對政敵和名士,「小忤意輒斥,重則屏棄之,終身不錄」,也未開殺戒。賈似道最終流放到漳州,在木綿庵被縣尉鄭虎臣「拉殺」,即擊殺,並非出自宋廷的命令。宋廷明令斬殺的,只有其幕僚翁應龍。
由此可見,陳公輔的說法是符合史實的。後世認為宋政「寬柔」,從政治文明的角度看來,宋太祖的秘密誓約確是體現了「寬柔」的積極方面。當然,在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總體制下,此種政治文明的進步畢竟是有限度的,不可估計過高。特別宋高宗不顧宋太祖毒誓,親自下令的兩次屠戮,即使在中華古史上也是罕見的兇殘。
自宋以後的金、元、明、清以至更晚,在政治文明方面的倒退,則是顯而易見的。皇帝的專制淫威不斷強化,政治過程的殘暴化,動輒迫害和誅戮,草菅人命,反而被視司空見慣。從珍視人命的現代人權和文明理念看來,這是理應被批判、譴責而唾棄的歷史罪惡傳統。(王曾瑜/河北大學特聘教授、宋史研究會原會長) (本文來源:新華網)
(由此可見不止兩位大臣)
Ⅱ 河北大學和濟南大學哪個更好
河北大學和濟南大學哪個好是要依照個人的觀點和角度不同評價,兩所學校各有各的特點,下面介紹一下兩所學校的主要對比:(最新及詳細則需自行參考學校官網)
1、師資隊伍
河北大學:
截至2020年8月,學校擁有教職員工3347人,其中,專任教師2018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達到57%;擁有兩院院士、國家傑青、「萬人計劃」;
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等國家級優秀人才67人次,燕趙學者、省管優秀專家等省部級以上高層次人才330人次。
濟南大學:
截至2019年3月,學校有專任教師2117人,其中教授304人,副教授761人,具有博士學位的1140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其中外籍院士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國家萬人計劃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2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0人;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3人,泰山學者攀登計劃人選4人,泰山學者特聘教授,泰山學者青年專家12人,國家和省部級有突出貢獻專家30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5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山東省教學名師12人,山東省優秀教學團隊6個。
2、院系專業
河北大學:
截至2020年8月,學校有95個本科專業。學科專業分布在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12大門類,是全國學科門類設置最齊全的高校之一。另設獨立學院1所——河北大學工商學院,有本科專業59個。
濟南大學:
截至2019年6月,學校設有24個學院,開設96個本科專業。
(2)河北大學特聘教授風波擴展閱讀:
河北大學學科建設:
截至2020年8月,設有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河北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項目3個,河北省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項目4個、河北省國家重點學科培育項目3個、河北省強勢特色學科4個、河北省重點學科18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1個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建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3個;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基地)、工程實驗室22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等省部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心)17個,河北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4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1個,與央企共建重點實驗室2個;擁有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特色專業等國家級「質量工程」項目14個,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卓越人才培養計劃、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等國家級「本科教學工程」項目17個,以及省級「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126個。
Ⅲ 河北師大大學教授陳超個人資料 陳超為什麼跳樓自殺引關注
陳超1958年10月生於太原市,1982年執教於河北師大中文系,主要研究方向為現代詩學、比較詩專學、現代西屬方哲學。生前曾任北京大學新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燕山大學人文學院、河北科技大學文法學院兼職教授,《新詩評論》編委等職。
Ⅳ 龔延明的個人經歷
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歷史學教授、古典文獻學博士生導師,杭州大學錢江學者特聘教授。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有特殊貢獻專家特殊津貼。1960年畢業於杭州大學歷史系,同年八月留校任教。1962年8月至1974年7月,響應祖國號召,離開大學助教崗位,投筆從戎,在部隊十二年。從當工兵至軍黨委學習秘書。1974年重返杭大歷史系任教。1992年晉升為教授。1995年評為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導師。1991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95年開始招收博士生。1999年開始接收留學生及指導博士後。1993年11月至2000年3月,先後任杭州大學與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所長。2000年5月,被任命為浙江大學宋學研究中心主任。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1996年至今,任教育部全國高校古籍整理委員會委員。
2003年,被聘為《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特邀編委。
2007年5月,被聘為國家《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程審定委員會委員。
2001年起,被聘為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2009年9月,被聘為北京大學歷史文化研究所兼職研究員。
1996-2005年,被選為中國宋史研究會副會長。2006年至今任中國宋史研究會理事。1985年至今,任岳飛研究會會長。
2009年,被聘為杭師大特聘教授。
2009年,被推選為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科舉專業委員會(2009年由中央民政部批准成立)主席團主席。
2010年7月1日, 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布的《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第二批外審專家。
2008年11月,應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與費正清研究中心邀請,赴哈佛大學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9年8月至9月,應日本北海道大學之邀,出席國際學術會議;應早稻田大學文學部邀請,赴早稻田大學訪問講學。
Ⅳ 河北大學質量技術監督學院的學院簡介
河北大學質量技術監督學院是我國北方唯一的一所質量技術監督學科的高等學府,始建於1984年。學院現面向華北、西北、東北地區招生,招生區域遍及河北、北京、天津、山東、山西、新疆、內蒙、青海、甘肅、陝西、河南、湖北、遼寧和吉林等18個省區,是為國家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工商企業、海關、商檢、環保、氣象、農林和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培養產品質量檢驗、計量測試技術、無損檢測技術、食品安全檢測技術、自動測量與控制、質量管理、電子商務、防偽技術、信息與計算機技術等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學院 。
學院現有教職工94人,其中教師共74人,包括教授6人,副教授28人,講師37人。另有特聘教授14人,其中中國工程院士1人(博導、研究員),國家級專家4人(博導、研究員),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人(博導、研究員),河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5人(碩導、研究員),留美博士1人(碩導、教授)。學院現承擔多項國家及省部級科研課題,先後完成國家質量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勞動社會保障部下達的20餘種教材編寫任務,大部分已出版並在全國發行。學院專業課教師大部分都獲得了國家或國際相應機構頒發的專業證書。學院有測控技術與儀器、產品質量工程、安全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四個本科專業和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碩士點。另設檢測技術及應用、理化測試與質檢技術(產品質量檢驗方向和質量工程方向)、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四個專科專業。現已初步形成學科門類齊全、覆蓋面廣的質量技術監督相關專業學科群。學院有感測器測試、測控技術、無損檢測、安全性能檢測、長度計量、溫度計量、電磁計量、壓力流量計量、產品質量檢驗和食品安全檢測等多個專業實驗室,是國家質量檢驗檢疫總局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的一級培訓鑒定站,河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專業培訓中心,美國康菲公司中國分公司無損檢測技術總監單位,英國殼牌公司中國分公司無損檢測技術總監單位,法國阿發卡國際質量體系審核認證公司審核認證參與單位。
在學術領域,精密數顯熱敏電阻溫度計添補了國內空白,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獲廳局級科技進步一等獎;自校式鉑電阻數字測溫儀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國家質量檢驗檢疫總局正式批准該測溫儀作為國家二等標准溫度計推廣使用,用以替代現國家使用的二等標准水銀溫度計、二等標准貢鉈溫度計和二等標准銅康熱電偶。該測溫儀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由張鍾華院士主持,學院作為主要參加單位承擔的 「量子化霍爾電阻基準」國家科技部攻關項目,在國際標准比對中處於國際領先水平,2007年該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經國家發改委批準的「核磁共振標准測場儀」科研開發及應用推廣項目也在順利進行中。
現有大專以上在校生2000餘名。學院與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三一重工等多家國內500強的大型企業及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簽有就業協議,畢業生有良好的就業渠道及較高的就業率。現學院培養的學生在質監部門或各工商企事業單位中大都是業務、技術骨幹或擔任領導職務。
河北大學質量技術監督學院願與社會各界攜手,勇於進取,開拓創新,為國家的需要和社會的發展,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Ⅵ 李寅的介紹
李寅,研究員抄、教授。襲現任清東陵博物館副館長、研究室主任,河北大學、河北聯合大學特聘教授。兼任中國清宮史學會理事,中國紫禁城學會理事。出版專著有《清東陵揭秘》、《清代帝陵》、《清代後宮》、《實說清後宮》、《清東陵密碼》、《清朝十二帝疑案正解》、《雍正和他的甄嬛們》、《清十二帝後宮疑案》等,公開發表論文百餘篇。2012年5月,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主講「清東陵密碼」;2013年10月,在《百家講壇》主講「清代皇陵謎案」;2013年12月,在《百家講壇》主講「雍正和他的甄嬛們」;2014年6月,在《百家講壇》主講「清十二帝後宮疑案」;2014年8月開始,在《百家講壇》錄制「探秘清代帝陵」系列節目。
Ⅶ 丁放的人物經歷
高中畢業後曾當過知青和煤炭工人,1978年2月考入安徽師范大學中文系(77級),1982年1月畢業,獲學回士學位,1985年畢業於答安徽師范大學中文系唐宋文學專業,獲碩士學位,導師為宛敏灝、劉學鍇、余恕誠先生;1993年9月至1994年8月在北京大學作訪問學者,導師為袁行霈先生;2001年畢業於河北大學中文系,獲博士學位,導師為劉崇德、詹福瑞先生。
1993年晉升為副教授、1995年破格晉升為教授,兩度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曾獲曾憲梓高等師范院校教師獎三等獎、2001年被評為安徽省優秀教師。
1999年被遴選為安徽省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2008年成為安徽省首批學術與技術帶頭人。
1999年起聘為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生導師,2004年起聘為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首批博士生導師,現招收唐宋文學、元明清文學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2005年被聘為「安徽省皖江學者」(特聘教授)。
現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安徽師范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主任、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文學院院長。
Ⅷ 印象初的人物經歷
1995年6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科學院挑選為中國當代科技精英之一。1995年10月當版選為中國科學權院院士。1996年2月被河北大學聘為終身教授,2001年被山東農業大學聘為特聘教授。現任《昆蟲學報》編委,《昆蟲分類學報》編委,《動物分類學報》編委,《中國農業科技導報》編委。
Ⅸ 湖北大學和河北大學哪個好
湖北大學
北大學地處華中重鎮、九省通衢——湖北省武漢市,是湖北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學校歷史溯源於1931年創辦的湖北省立教育學院,1944年,在著名學者李四光先生的推動下,改建為國立湖北師范學院。建國後,學校迭經改制和整合,先後歷經了湖北省教育學院和武漢師范學院等時期,1984年改制為湖北大學,實現了由單一師范學院向綜合性大學的跨越。在辦學歷程中,湖北大學經歷過篳路藍縷的歲月,忍受過調整分合的陣痛,但湖大人百折不撓,艱苦奮斗,在逆境中謀發展,於艱難中創事業,學校的文化傳統中逐漸積淀了「日思日睿、篤志篤行」的校訓精神和以「自強不息、克難奮進」為基本特徵的「習坎」精神,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湖大在湖北省10所重點大學中位列第八,其中文科第四名。
學科門類齊全,學科綜合實力日益增強。湖北大學擁有文、史、哲、理、工、經、法、管、教、醫等10個學科門類,設有文學、歷史文化、商學、政法與公共管理、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生命科學、物理學與電子技術、化學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資源環境、教育、體育、藝術、外國語、哲學等15個院,另設有繼續(成人)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培訓學院、知行學院、職業技術學院、人民武裝學院。學校現有55個本科專業、1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05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5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公共管理碩士MPA、工商管理碩士MBA、教育碩士、農業推廣碩士以及工程碩士、9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擁有省級重點學科一級學科9個(覆蓋62個二級學科)、二級學科10個,19個學科獲准設立「楚天學者計劃」特聘教授崗位。
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師資隊伍水平不斷提升。湖北大學(本部)現有教職員工2000餘人,專任教師1000餘人,其中雙聘院士3人,「楚天學者計劃」特聘教授19人,校內特聘教授3人,「琴園學者」特聘教授50人,正、副教授600餘人,博士、碩士生導師400餘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近300人。有3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1人入選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工程」,10人入選湖北省「新世紀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7人入選湖北省「111」人才工程, 28人和14人分別入選湖北省屬高校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幹,有湖北省教學名師4人,30人曾被授予國家、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58人享受國務院、省、市政府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