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大學老師績效考核指標

大學老師績效考核指標

發布時間: 2021-02-09 01:02:35

1. 淺談如何有效實施高校教師的績效考核工作

高校教師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設計應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1、科學性原則設計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時,要有科學的理論作指導,使考核指標體系能夠在基本概念和邏輯結構上嚴謹、合理,抓住考核對象的實質,並具有針對性。另外,無論採用什麼樣的定性、定量的方法,還是建立什麼樣的模型,都必須是客觀的抽象描述,抓住最重要的、最本質的和最有代表性的東西。 2、系統性原則對考核對象必須用若干指標進行衡量,這些指標是互相聯系和互相制約的。有的指標之間有橫向聯系,反映不同側面的相互制約關系;有的指標之間有縱向關系,反映不同層次之間的包含關系。同時,同層次指標之間應盡可能的界限分明,體現出很強的系統性。 3、通用可比性原則通用可比性指的是考核指標體系和各項指標、各種參數的內涵和外延要保持穩定,用以計算各指標相對值的各個參照值或標准值應當是不變的。不同對象之間的比較,則找出共同點,按共同點設計考核指標體系,再根據具體情況,採取調整權重的辦法,綜合評價各對象的狀況再加以比較。 4、實用性原則實用性原則指的是實用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即內容要客觀明確,指標要簡化、方法要簡便,信息及數據易於採集且准確可靠,整體操作要規范,考核的尺度應盡可能細化。 5、目標導向原則績效考核是管理工作中控制環節的重要內容,利用實際成果的考核對被考核對象的行為加以控制,引導其向目標靠近。高校教師績效評估體系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確定評價對象。評價目的是評判他們對學校的貢獻程度後,運用評價的結果,提出有效的激勵措施,使得高校教師提高工作意願。 2、工作分析。對被考評對象的崗位的工作內容、性質以及完成這些工作所具備的條件等進行研究和分析,從而了解被考評者在該崗位工作應達到的目標、採取的工作方式等,初步確定績效考評的各項指標。 3、工作流程分析。根據被考評對象在流程的扮演的角色、責任以及同上游、下游之間的關系,來確定其衡量工作的績效指標。此外,如果流程存在問題,還應對流程進行優化或重組。 4、工作績效分析。工作分析的結果是提供了一些工作內容、工作關系、工作職責和任職者資格條件等書面說明。但要設計好績效指標體系還需要在進行工作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績效。績效是指員工在一定時間與條件下完成某一任務所取得的業績、成效、效果、效率和效益。「績效考評」考評的是「績效」,所以在設計績效考評指標之前,對考評主體(考評對象)進行「績效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5、要素調查。初步列出指標根據上述步驟所初步確定的要素,可以運用多種靈活方法進行要素調查,最後確定績效考評要素。在進行要素調查和指標體系的確定時,往往將幾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使指標體系更加准確、完善、可靠。績效考核要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績效要素,這些要素能夠全面、客觀的反映被評估者的工作績效,也利於做出公正的評價。 6、歸類合並篩選指標。確立指標體系這個階段主要把擬定的各種考評指標進行審查、比較歸類、合並與篩選。首先根據考評對象進行歸類,然後把內涵相同、內容交叉重復較大的指標合並,再對具有因果關系,矛盾關系的指標進行正本清源、去偽存真的篩選,同時再根據可操作化原則,以簡單易測的考評指標代替復雜的或看似精確但難以操作的指標。按照設計指標體系的原則,對所設計的指標進行歸類、檢驗,看有沒有重復的並組合優化,從而形成指標體系。

2. 設計大學專職教師績效考核方案

哈哈,大家都一樣的,交大的吧。我也在找,你找到了說聲哈

3. 對於大學老師績效考核最重要的問題有哪些方面

把教師的年終考核和績效工資掛鉤應按學校制定的教師考核辦法進行。要專從德、屬能、勤、績四個方面綜合評定:德,就是考核教師遵守職業道德情況;能,就是考核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勤,就是考核教師的出勤情況(如是否有空堂和遲到、早退現象等);績,就是考核教師的教學效果,這個要結合聽課、教案檢查、作業檢查、學生打分綜合評定。建議把教師的年終考核進行量化,實行百分制或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次評定,由人事(政工)科、教務處聯合成立考核專班發個通知,以便教師有所准備。考核的目的是促進教師新年在教學上跨一個新台階,以利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與績效工資掛鉤要慎重,差距不能拉得太大,可以向兼課的班主任適當傾斜。

4. 假設你是財務部職員現在要對大學的老師進行績效考核你會選擇哪種績效考核方式

對大學老師的績效考核可能一方面按照學生的評價來定,另一方面要按照科研成績

5. 大學教師360度績效考核怎麼寫

根據本人的工作職責和范圍,以及職責的重要性進行編寫。具體可在網上搜索一下相關資料。

6. 大學教師的kpi指標

績效考核我覺得沒有必要考慮的過於復雜。

首先你需要明確每個教室崗位的工作專流程和工作職責。然後你屬在根據工作流程和工作職責制定老師需要完成的工作項目和工作量。工作量一定要落實到數字上,並且不可以脫離實際。

根據工作內容、工作量、工作時間基本就可以制定績效考核了。

首先需要了解理解應用績效管理的基本概念了。

1、讓員工走出「績效就是扣工資」的思想誤區,為員工量身訂制「賞罰分明」機制,給員工安全感;

2、強化績效的監管機制,防止管理層「放水」,讓績效考核流於形式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

3、績效管理三維度:只能全力以赴、不能盡力而為,因為目標只有一個!

4、從崗位職責提煉KPI,推動權責利體系建設;從管理計劃提煉KPI,保證體系合理性;

5、這是一場真正將績效落地的課程,讓無法量化的KPI指標得到數據支持。

方向是好的,細節決定成敗。

7. 如何構建高校教師績效考核管理制度

績效管理是管理者保證員工的工作活動和結果與組織目標保持一致的一種手段和過程,它是通過識別、衡量和傳達有關員工工作績效狀況和水平的信息,並作出相應指引來使組織的目標得以實現,也是人力資源管理的一項核心職能,對於人力資源管理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績效管理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不能缺少,我們要認真的學習,也要讓員工參與到績效考核中,只有得到員工的支持和認可才能順利的實施下去,那麼我們的企業又該如何完善績效考核體系呢?下面來具體的講解一下。
重組績效管理組織,提升評估機構、評估主體水準。績效評估是績效考核的重要一環,它不是人力資源部門的「專屬」工作,而如果僅僅依靠人力資源部是難以有效完成績效管理的,因為它必須是全員參與才能真正有效。所以關鍵是要加強績效評估組織建設,把公司老闆、主要高管、各業務部門負責人、職能部門負責人以及員工代表都納入績效管理小組,確保績效管理組織既有「重量」,也有「質量」,並且更具「權威性」。同時,在評估主體的選擇上也要進行重新甄選、確定,以確保評估的公正客觀、真實有效。
要優化績效管理流程,明確角色分工,保障實施順利。績效管理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要想保證這個系統的良好運轉,必須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不斷地優化流程、明確定位、合理分工。一個完整的績效管理體系應該至少包括評估內容、評估機構、評估主體、評估頻率、評估操作流程、評估的方法、結果的運用、申訴與處理等幾個方面。因此,必須加強績效管理輔導,推動績效計劃有效實施。強化績效溝通。要明確溝通原則,注重溝通過程,強調考核信息反饋;同時加強培訓、輔導、跟蹤;注重信息收集。要優化信息收集方法,精煉信息內容,關注存在問題;加大幹預力度。要對績效實施過程中的信息及時反饋、研究,給出建議,並進行指導與幫助,從而有助於績效計劃的順利實現。
科學調整績效指標,確保考核內容精煉有效。在很多企業里,當初制定之時是根據公司戰略來做了,而隨著市場的變化,公司戰略會不斷修正,戰略調整了,績效管理工作卻沒有相應地進行修正,沒有跟上公司發展變化的步伐,從而導致了嚴重脫節。所以企業在制定關鍵指標,注重戰略導向,並確保各類關鍵績效指標的平衡。要運用管理大師德魯克的目標管理思想,注重任務績效、周邊績效和管理績效的有機協調,注重主要績效指標與基礎績效指標的合理搭配,以確保工作目標的實現。
健全績效反饋機制,發揮績效面談真正作用。要從面談前的准備開始,讓主管人員、員工都明晰自身的責任,充分准確的做好每一次准備;要進一步明確績效反饋面談的原則;對面談技巧進行強化訓練。尤其要針對典型的面談情況,譬如:優秀的下級、沒有明顯進步的下級、績效差的下級、年齡大工齡長的下級等等,要通過實操演練、實戰式培訓,強化提高管理者面談水平,確保績效反饋面談目的充分實現。只有做到:認真總結、完善內容、有效評估、吸收經驗和完善,績效考核體系就一定能進一步完善,使之為企業的長治久安、穩定員工、提高效率創造條件。

8. 我是一名大學老師,請問大學老師有績效工資嗎

大學教師也是事業單位,他們同樣歸屬事業單位工資管理規定。所以,實行績效考核工資,但學校的有些領導屬行政任命,給予職務工資,那就另當別論了

9. 高校教師績效評估體系包括那幾個部分

高校教師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設計應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1、科學性原則設計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時,要有科學的理論作指導,使考核指標體系能夠在基本概念和邏輯結構上嚴謹、合理,抓住考核對象的實質,並具有針對性。另外,無論採用什麼樣的定性、定量的方法,還是建立什麼樣的模型,都必須是客觀的抽象描述,抓住最重要的、最本質的和最有代表性的東西。
2、系統性原則對考核對象必須用若干指標進行衡量,這些指標是互相聯系和互相制約的。有的指標之間有橫向聯系,反映不同側面的相互制約關系;有的指標之間有縱向關系,反映不同層次之間的包含關系。同時,同層次指標之間應盡可能的界限分明,體現出很強的系統性。
3、通用可比性原則通用可比性指的是考核指標體系和各項指標、各種參數的內涵和外延要保持穩定,用以計算各指標相對值的各個參照值或標准值應當是不變的。不同對象之間的比較,則找出共同點,按共同點設計考核指標體系,再根據具體情況,採取調整權重的辦法,綜合評價各對象的狀況再加以比較。
4、實用性原則實用性原則指的是實用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即內容要客觀明確,指標要簡化、方法要簡便,信息及數據易於採集且准確可靠,整體操作要規范,考核的尺度應盡可能細化。
5、目標導向原則績效考核是管理工作中控制環節的重要內容,利用實際成果的考核對被考核對象的行為加以控制,引導其向目標靠近。

高校教師績效評估體系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確定評價對象。評價目的是評判他們對學校的貢獻程度後,運用評價的結果,提出有效的激勵措施,使得高校教師提高工作意願。
2、工作分析。對被考評對象的崗位的工作內容、性質以及完成這些工作所具備的條件等進行研究和分析,從而了解被考評者在該崗位工作應達到的目標、採取的工作方式等,初步確定績效考評的各項指標。
3、工作流程分析。根據被考評對象在流程的扮演的角色、責任以及同上游、下游之間的關系,來確定其衡量工作的績效指標。此外,如果流程存在問題,還應對流程進行優化或重組。
4、工作績效分析。工作分析的結果是提供了一些工作內容、工作關系、工作職責和任職者資格條件等書面說明。但要設計好績效指標體系還需要在進行工作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績效。績效是指員工在一定時間與條件下完成某一任務所取得的業績、成效、效果、效率和效益。「績效考評」考評的是「績效」,所以在設計績效考評指標之前,對考評主體(考評對象)進行「績效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5、要素調查。初步列出指標根據上述步驟所初步確定的要素,可以運用多種靈活方法進行要素調查,最後確定績效考評要素。在進行要素調查和指標體系的確定時,往往將幾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使指標體系更加准確、完善、可靠。績效考核要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績效要素,這些要素能夠全面、客觀的反映被評估者的工作績效,也利於做出公正的評價。
6、歸類合並篩選指標。確立指標體系這個階段主要把擬定的各種考評指標進行審查、比較歸類、合並與篩選。首先根據考評對象進行歸類,然後把內涵相同、內容交叉重復較大的指標合並,再對具有因果關系,矛盾關系的指標進行正本清源、去偽存真的篩選,同時再根據可操作化原則,以簡單易測的考評指標代替復雜的或看似精確但難以操作的指標。按照設計指標體系的原則,對所設計的指標進行歸類、檢驗,看有沒有重復的並組合優化,從而形成指標體系。

熱點內容
大學生思想調查 發布:2025-08-08 07:16:14 瀏覽:2
大學生野戰圖 發布:2025-08-08 07:16:13 瀏覽:927
南京大學老師體檢標准 發布:2025-08-08 07:08:28 瀏覽:974
廣西大學文科專業 發布:2025-08-08 07:07:43 瀏覽:884
貴州大學補考時間 發布:2025-08-08 07:01:46 瀏覽:474
武漢大學講座教授 發布:2025-08-08 06:46:47 瀏覽:442
大學生副書記 發布:2025-08-08 06:45:25 瀏覽:603
江西師范大學有哪些資深教授 發布:2025-08-08 06:38:58 瀏覽:678
現今的大學生 發布:2025-08-08 06:31:59 瀏覽:985
大學生的書包 發布:2025-08-08 06:27:08 瀏覽: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