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西安科技大學楊梅中教授

西安科技大學楊梅中教授

發布時間: 2021-02-09 01:45:57

『壹』 西安科技大學能源學院的現任領導

分黨委襲書記 程文東 教授
院 長 伍永平 教授、博導
副院長 黃慶享 教授、博導
副院長 張儉讓 教授
分黨委副書記 高朕棟 工程師
辦公室主任 胡安輝 工程師
工會主席 范公勤 副教授
采礦工程系主任 張恩強 教授
安全工程系主任 鄧 軍 教授、博導
建環工程系主任 姬長發 教授

『貳』 西安科技大學微電子學有前途嗎

我認識上一屆大四的5個微電子的,一個考研了,兩個在深圳聯發科,還有兩個留著西安,不過據學長們說,除了考研的而外,大部分還是往廣東那邊沿海走了!微電子就業一向在西電算挺吃香的專業,不過估計受金融危機影響,肯定不能跟前幾年相比了!至於考研或是找工作得看自己實際情況吧,本人自認為該選最適合自己的!我在西電雖然我的專業不好,但我還是覺得找工作適合我,所以現在一心就往這方面發展了!

微電子學院成立於2003年,是在我校微電子研究所及技術物理學院微電子系的基礎上組建而成。本學院是根據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基地的建設需要而設立。我校的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是全國首批9個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之一,是科技部資助的5個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之一(排序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是我校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的依託單位。

學院現設有2個博士學位授予學科,4個碩士學位授予學科,2個本科專業。其中,「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為國家重點學科、國家211工程建設重點學科,「微電子學」、「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專業為陝西省名牌專業。每年為國家培養畢業的本科生160餘人、碩士研究生80餘人、博士研究生10餘人,目前在校的本科生973人、碩士研究生595人、博士研究生113人。

學院現有三個部級重點實驗室,即寬禁帶半導體材料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微電路可靠性技術」和「新型半導體材料與器件」信息產業部重點實驗室。另設有EDA實踐中心、超凈工藝實驗室、研究生專業實驗室和本科生專業實驗室,實驗室場地總面積超過4400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價值超過2400萬元,為學院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設施條件。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其中中青年教師隊伍實力在全國高校同類專業中名列前茅。學院現擁有校級創新團隊1個、校聘關鍵崗位教授11人,博士生導師8人,教授17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已佔專任教師總數的45%。以郝躍教授、楊銀堂教授、庄奕琪教授等為代表的學科帶頭人在國內同學科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學院的主要科研方向是寬禁帶半導體(GaN、SiC)材料與器件,VLSI/SOC 設計技術,超深亞微米器件可靠性與可製造性,新型半導體工藝與新結構器件。近年來,承擔有國家973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防預先研究等科研項目100多項,獲得過4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在GaN基材料及微波功率器件、短距離無線通信系統晶元設計、SiC高溫半導體材料與器件、數模混合晶元設計等方面取得多項標志性成果。

『叄』 汪梅的西安科技大學教授

汪梅,女,教授、博士,安徽金寨人。1985年畢業於長沙鐵道學院自動控制內專業,1990年獲得西安礦業容學院自動化碩士學位,留校任教至今。2004年晉升為教授。2006年獲得西安科技大學安全技術及工程博士學位。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在英國帝國理工學院電氣與電子工程系做訪問學者,通信與信號處理博士後。現任西安科技大學《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碩士點學科帶頭人。
主要研究方向為模式識別技術與智能信號處理系統。在電纜故障診斷領域及室內氣體識別領域有較深的研究。主持陝西省科技攻關項目「智能電纜故障預測與定位裝置的研製」、陝西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攜帶型室內環保監控儀的研製」等項目。主要參與項目「工礦安全環境與關鍵設備故障診斷及其威脅評價研究」於2005年5月獲陝西省教育廳科技進步三等獎。
主要參與教學項目「雙語教學中教學規律的研究及教學方法的改革」於2007年9月獲西安科技大學教學成果特等獎, 並於2007年12月獲陝西省人民政府頒發的教學成果一等獎。合作出版教材3部,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2004年被評為西安科技大學優秀教師。

『肆』 西安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的科研實力

學院現有教職工66人,其中教師48人,博士生導師2人,教授13人,副教授12人,高級工程版師6人,博士後及博士15人,碩士權以上學位教師37人。學院積極開展科學研究,發表論文400餘篇,出版專著、教材30部,形成了相對穩定、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近年來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和教學成果獎6項,已鑒定的科研項目20項,承擔國際合作及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十餘項。中俄合作振動截割式掘進機研製項目達到「國內首創,國際先進」水平;W8.8型防爆柴油牽引車專利產品達到國內首創,國內領先水平;激光快速成型技術、無損檢測技術等研究也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目前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千餘人。已培養碩士研究生百餘人、本科生4000餘人。

『伍』 西安科技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的學院領導

繼續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
蘇更生,男,高級工程師,漢族,1959年9月生,現任西安科技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1976年參軍入伍,歷任衛生員、班長、分隊長等職務;1983年畢業於基建工程兵第三技術學校礦井建設專業,1997年畢業於陝西省委黨校黨政領導幹部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班。1983-1992年先後在西安礦業學院采礦系、建工系和組織部工作,任辦公室主任、秘書等職,1993年任人事處副處長。1996年任離退休黨總支書記,1998年任地質系黨總支書記,2002年3月任西安科技學院建工系黨總支書記,同年9月任西安科技大學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黨委書記。長期從事黨務及思想政治工作,先後撰寫黨建及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論文20餘篇,發表18篇,主持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三項;主持橫向科研項目3項。
繼續教育學院院長
楊梅忠,男,中共黨員,教授,碩士生導師,1982年畢業於山東礦業學院地質專業,現任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兼任陝西省地質學會、西安地質學會、陝西省災害防禦協會理事,主要從事礦區環境治理與恢復、礦山地質災害勘察、評估與治理等方向的教學與科研,主持完成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十餘項,發表專業論文50餘篇,出版教材專著4部,多次獲省部級、廳局級表彰和獎勵。
繼續教育學院黨總支副書記
呂曉軍,男,中共黨員,工程師,碩士;1999年山西大學本科畢業,2007年取得西安科技大學工學碩士學位,現任西安科技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黨總支副書記、繼續教育學院分工會主席;十年來一直從事行政管理、黨務及思想政治工作,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工作經驗;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近十篇,主持參與完成縱向研究課題2項;曾獲「西安科技大學優秀共產黨員」、「西安科技大學勤廉兼優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繼續教育學院副院長
劉福民,男,中共黨員,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984年畢業於中國礦業大學煤炭企業管理專業,現任繼續教育學院副院長。近年來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主編、副主編省部級統編教材8部,主持和參加了10餘項科研課題的研究,獲省級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負責和參與了校級教改項目6項;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校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主要研究方向:能源經濟與戰略、資本經營與公司理財、投資項目評價。
繼續教育學院原黨總支書記
沙保勝,男,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原繼續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現負責單考單招專項工作。1982年1月畢業於西安礦業學院,大學本科,獲工學學士學位。20多年來先後在公開刊物上發表論文近10篇,曾兩次獲得學校優秀黨務工作者,兩次獲學校優秀黨員。在高校黨務管理和行政管理方面積累的豐富的經驗。

『陸』 西安科技大學郭力宇教授怎麼樣

郭力宇,男,副教授,博士,西安科技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學院人文地理學學科帶頭人。版主要從事人文地理學、權自然地理學、地質災害、旅遊資源開發與規劃等領域的科研與教學工作;主要講授自然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城市規劃及環境科學等課程;積極參與社會科普工作,多次受到CCTV10「地理·中國」欄目組邀請,拍攝地理特殊現象考察與科普節目。

『柒』 西安科技大學理學院哪些老師教的好,負責任

西安理工大學前身是北京機械學院和陝西工業大學於1972年合並組建的陝西機械學院,隸屬機械工業部。1994年1月經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更名為西安理工大學,1998年劃轉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高校。北京機械學院和陝西工業大學的歷史可分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和19世紀末期,由於歷史變遷頻繁,學校將人民政府接管北京機械學院前身之一「國立北平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的時間——1949年5月1日定為建校日。60年來,學校伴隨著共和國一起成長,現已發展成為一所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具有較強辦學實力和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大學。 學校現有金花、曲江、蓮湖3個校區和大學科技園,佔地總面積1,311,602平方米(約1,967.3畝),建築面積682,499平方米。學校被陝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級「文明校園」、「平安校園」稱號。
學校現設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機械與精密儀器工程學院、印刷包裝工程學院、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水利水電學院、工商管理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理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高等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國防生教育學院等13個學院和體育、德育2個教學部。設有24個實驗中心,其中有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7個陝西省重點實驗室,3個陝西省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陝西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技術推廣中心,陝西省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研究中心,陝西城市戰略研究所也設在校內。現設本科招生專業55個,其中5個專業為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6個專業為陝西省特色專業建設點,8個專業為陝西省名牌專業。現有普通全日制本、專科生17,300餘人,博士、碩士研究生4,200餘人。
學校是我國首批獲得博士、碩士、學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之一。現有水利工程、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等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6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1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學位授權點覆蓋全部本科專業。建有水利工程、電氣工程、機械工程、土木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水文學及水資源等5個學科為全國高等學校重點學科,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等21個學科為陝西省重點學科。1999年,學校研究生部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授予「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進集體」。2001年學校實現了全國優秀博士論文零的突破。
學校現有教職工2,317人,專任教師1,352人,其中教授176人,副教授394人;284人具有博士學位,612人具有碩士學位。5人獲得「全國優秀教師」稱號;13人分別被授予國家、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22人分別獲得省部級「勞動模範」、「優秀教師」、「教學名師」、「師德標兵」等稱號;1人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0人為教育部高等學校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學校始終堅持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以教學工作為中心、教學質量為生命線,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逐步建立起符合教育規律和社會需求、具有學校辦學特色的人才培養體系,取得了一批優秀教學成果和學生創新成果。學校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後備軍官選拔和培訓基地之一。「十五」以來,獲國家教學成果獎1項,陝西省教學成果獎17項,已建成2門國家級精品課程、23門省級精品課程。1999年學校教務處被教育部授予「全國優秀教務處」榮譽稱號。
學校的科研工作以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為重點,始終面向國家特別是西部地區經濟建設主戰場,形成了與製造業、水利水電行業和地區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應用型科研特色。科研成果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大會獎等國家級獎17項、省部級獎250餘項。2001年學校科技處被教育部命名為「全國普通高校科技管理先進集體」;2006年3月被教育部科技司命名為「『十五』全國高等學校科技管理先進團隊」;2006年6月學校被陝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陝西省科學技術廳等五部門命名為「『十五』期間陝西省產學研聯合開發先進集體」。2004年以來,學校科研經費和科技產業年收入雙雙突破億元大關。
學校一貫重視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與德國、日本、美國、義大利、新加坡、韓國、烏克蘭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22所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自1999年起,與德國斯圖加特媒介大學聯合培養中德雙重學歷印刷工程專業本科生。近五年來選派教師出國進修、交流並邀請國(境)外專家學者來校任教、講學、訪問600餘人次。
學校面向全國30個省(市、區)招生,考生報考十分踴躍,近三年,學校在全國第一志願錄取率平均為93.8%。本科生一次性就業率位居陝西高校前列。學校多次被評為陝西省「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建校60年來,學校為社會培養了十萬余名各類專門人才,為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特別是為國家製造業、水利水電行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們中有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有高校及科研院所專家學者等。他們的工作業績充分顯示了我校學子的精神風貌和育人特色,為學校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在長期的建設與發展歷程中,廣大西理工人凝煉了「育人為本、知行統一」的辦學理念,傳承了「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學校精神,形成了「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風,踐行了「祖國、榮譽、責任」的校訓。這些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構成了西理工之魂,培養了一代代西理工優秀學子,促進了學校快速發展。當前,學校正在認真實施《西安理工大學「十一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為把學校建設成為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斗。

『捌』 西安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實驗室建設

先進無機材料與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先進材料與技術工程研究中心,以博士生導師、教授、材料系主任、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王曉剛博士為帶頭人,有教授、副教授、高級工程師8人、博士6人、碩士12人、大專以上學歷的高級管理人員5人。
多年來,王教授帶領研究所人員,先後承擔了多項國家重點技術創新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技術創新推廣項目和十餘項省級科技攻關項目及重點技術項目,承擔來自企業的委託研究項目20餘項;創建了國內唯一的多熱源多向流先進無機材料中試實驗室,建成了多個高水平新材料制備與測試分析實驗室;開發了十餘項新技術;成功研發了5種新產品。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5項,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項,在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40餘篇,出版專著3部,申請發明專利6項。其中的多芯爐生產SiC新技術和雙電源多熱源爐生產SiC新技術已在我國寧夏、青海、福建、新疆、內蒙和陝西等地推廣應用,已建和在建生產線11條,經省級專家鑒定技術水平達國際領先,在國內外碳化硅及相關行業產生了重大影響,有力的推動了行業的科技進步。技術推廣應用創產值5億多元,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玖』 西安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四級要求多少分能拿到學位證

過國家四級線來425分就可自以了,拿到學位證還有個前提是修夠學校所規定的學分。
按照今年畢業的標准,可以拿到證書。每年的卡學位證的分數線都不太一樣,我覺得你這個應該可以拿到學位證書。沒記錯的話,2012年的線是350。

『拾』 西安科技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的詳細資料,

學院是西安科技大學下轄的二級學院。西安科技大學成人教育創辦於1960年,文革中被迫停辦。1980年恢復辦學,成立西安礦業學院函授部。1994年在
原函授部的基礎上組建了成人教育學院,2005年更名為西安科技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其職能業務由過去單一的成人教育擴展為成人學歷教育、各類培訓和面向煤
礦系統單獨考試、單獨招生的普通高等教育。學院既是獨立的辦學實體,又是全校成人教育的專職管理機構。也是學校對外宣傳的重要窗口。現設有4個科室,管理
人員16名,成人在籍學生8000餘人,普通高等教育面向煤炭行業單考單招在籍學生559人。
1辦學宗旨編輯
西
安科技大學成人教育始終堅持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宗旨,突出為成人學習服務的方向,始終把握為在職從業人員提供學習機會為導向,在招生領域突破過去
單一的煤炭行業,努力延伸,開拓市場,拓寬到電力系統、金融、石化等領域,形成本科、專科、專升本、二學歷,業余、脫產、崗位培訓、大學後繼續教育等多規
格、多層次、多元化的辦學體系。尤其自1998年以來逐步形成成人教育
以機制求活力,實行目標管理,從辦學方向、辦學規模、辦學層次、專業設置、管理體制入手,全方位開拓辦學思路。以市場需求定計劃,以規模質量求發展,以特
色鑄品牌,不斷提高辦學層次和辦學質量、努力拓寬辦學領域。初步走出了面向社會,依託企業,校企結合,學校與企業、地方政府聯合的辦學之路。確立了自己的
辦學機制,奠定繼續教育的發展基礎,通過聯合辦學拓寬辦學渠道的辦學理念,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信譽,擴大了西安科技大學成人教育在西
北、西南乃至全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2開設專業編輯

步形成了西安科技大學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為完整的教育體系,學院廣開辦學渠道,堅持深入社會、廠礦企業進行調查研究,開設社會、企業需要和受歡迎的專業。目
前本科專業設有采礦工程、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會計學、工商管理、土木工程、測繪工程、環
境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勘查技術與工程、英語、旅遊管理等16個專業,專科專業設有計算機信息管理、企業管理、采礦工程、機電一體化、工
業與民用建築、文秘、會計電算化、安全工程、工業電氣自動化、影視表演藝術、旅遊管理、計算機及應用等15個專業。在新疆、甘肅、寧夏、青海、內蒙古、四
川、河南、陝西等省份先後設立21個函授站,覆蓋了西南、西北地區,內蒙古西部,方便了在職人員的學習,較好的完善了學校--繼教院--函授站--教學班
四級管理體系,形成了函授、脫產、繼續教育、崗位培訓等多規格、多渠道的辦學形式。且單考單招恢復了原礦業學院采礦六個本專科專業。

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規模逐年增長。從2000年招生618人到2007年招生人數2800餘人,在陝西名列前茅。
目前成人學歷教育在籍學生8000餘人,其中脫產生400餘名,函授生7600餘名,培養層次有本科、專科、專升本、每年各類培訓達1000人次。普通高
等教育面向煤炭行業。單獨考試單獨招生在籍學生559人。

3對外合作編輯

持面向社會、依託市場、校企合作、聯合共建的原則,依據企業不同需求,設置所需專業,實行定單式培養。先後與神東公司、陝西各礦務局、榆神礦區、青海西部
礦業公司、窯街礦務局、靖遠礦務局、新疆地礦系統、神木煤炭局、府谷煤炭局、中煤南梁礦業公司、四川華瑩山礦務局、芙蓉礦務局、魯能陝西府谷能源公司等聯
合舉辦採煤、礦山機電、電氣自動化等專業,為煤炭企業培養緊缺的人才。與陝西地方電力公司合作培養了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人才,與銀行系統聯合培養了一批金
融專業技術人員。

經濟和社會效益同步增長,學院從1998年來經濟效益有了顯著的增加,在全額負擔人員的工資和崗位津貼,補貼及學院
日常運轉費用,教學及管理成本的基礎上,實現了學費及各項收入近千萬元。學院經過多年的努力累計結餘900餘萬元辦學經費。學院恢復舉辦成人教育以來,培
養了近萬名畢業生,廣泛分布在國民經濟建設的主戰場,他們中絕大部分成為所在企業的技術骨乾和領導幹部。據不完全統計,有近200餘人分別擔任了礦處級領
導幹部,其中有20餘人擔任廳局級領導。西安科技大學1966級函授畢業生經天亮現任中煤集團總經理。2008年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1985屆電氣自動
化本科畢業生沈浩從基層由所長,處長,局長干起,現已擔任陝西第一大企業-陝西延長油礦集團董事長,並被選為中共十七大代表,中共陝西省委員。其餘大多堅
守在煤炭企業局。公司領導崗位上。他們的扎實工作和為國民經濟建設付出的努力,已贏得了單位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學院嚴格加強教學組織,實行規范化管理,建立配套的成人教育管理制度,做到了每個專業有計劃,每門課程有大綱。在日
常教學管理過程中,有據可依、依法治教、嚴格治教,嚴格按照企業需求的教學計劃開設課程,嚴格按照大綱要求授課,依據函授學生的特點組織面授和輔導。學院
始終堅持在函授生中狠抓自學、面授、實踐、考試和畢業設計等五個重要環節,始終堅持由學院統一命題、統一制卷、統一派人送卷巡考、統一閱卷登分的四統一考
試制度,統一來校做畢業設計,嚴把教學的各個環節,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4學院領導編輯
繼續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

蘇更生,男,高級工程師,漢族,1959年9月生,現任西安科技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

1976
年參軍入伍,歷任衛生員、班長、分隊長等職務;1983年畢業於基建工程兵第三技術學校礦井建設專業,1997年畢業於陝西省委黨校黨政領導幹部經濟管理
專業研究生班。1983-1992年先後在西安礦業學院采礦系、建工系和組織部工作,任辦公室主任、秘書等職,1993年任人事處副處長。1996年任離
退休黨總支書記,1998年任地質系黨總支書記,2002年3月任西安科技學院建工系黨總支書記,同年9月任西安科技大學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黨委書記。長
期從事黨務及思想政治工作,先後撰寫黨建及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論文20餘篇,發表18篇,主持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三項;主持橫向科研項目3項。

繼續教育學院院長

楊梅忠,男,中共黨員,教授,碩士生導師,1982年畢業於山東礦業學院地質專業,現任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兼任陝西
省地質學會、西安地質學會、陝西省災害防禦協會理事,主要從事礦區環境治理與恢復、礦山地質災害勘察、評估與治理等方向的教學與科研,主持完成國家及省部
級科研項目十餘項,發表專業論文50餘篇,出版教材專著4部,多次獲省部級、廳局級表彰和獎勵。

繼續教育學院黨總支副書記

呂曉軍,男,中共黨員,工程師,碩士;1999年山西大學本科畢業,2007年取得西安科技大學工學碩士學位,現任
西安科技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黨總支副書記、繼續教育學院分工會主席;十年來一直從事行政管理、黨務及思想政治工作,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工作經驗;在核心期刊上
發表論文近十篇,主持參與完成縱向研究課題2項;曾獲「西安科技大學優秀共產黨員」、「西安科技大學勤廉兼優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繼續教育學院副院長

劉福民,男,中共黨員,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984年畢業於中國礦業大學煤炭企業管理專業,現任繼續教育學院副院
長。近年來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主編、副主編省部級統編教材8部,主持和參加了10餘項科研課題的研究,獲省級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負責和參與
了校級教改項目6項;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

項,校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主要研究方向:能源經濟與戰略、資本經營與公司理財、投資項目評價。

繼續教育學院原黨總支書記

沙保勝,男,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原繼續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現負責單考單招專項工作。1982年1月畢業於西安
礦業學院,大學本科,獲工學學士學位。20多年來先後在公開刊物上發表論文近10篇,曾兩次獲得學校優秀黨務工作者,兩次獲學校優秀黨員。在高校黨務管理
和行政管理方面積累的豐富的

經驗。

熱點內容
哪所大學英語專業好 發布:2025-08-08 06:02:00 瀏覽:190
美國賓州加利福呢亞大學好嗎 發布:2025-08-08 06:01:47 瀏覽:858
大學考研重要 發布:2025-08-08 05:58:20 瀏覽:320
南京師范大學王永貴教授 發布:2025-08-08 05:48:14 瀏覽:442
美國大選對當代大學生 發布:2025-08-08 05:44:28 瀏覽:131
浙江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學院導師 發布:2025-08-08 05:38:40 瀏覽:591
你聽說過女大學生嗎 發布:2025-08-08 05:27:56 瀏覽:649
2017中南大學考研大綱 發布:2025-08-08 05:16:52 瀏覽:8
河北大學比較文學考研 發布:2025-08-08 05:15:29 瀏覽:769
上海財經大學孫寧教授 發布:2025-08-08 05:14:01 瀏覽: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