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大學教授格局
⑴ 能介紹一些中國政法大學的名師嗎
民法:李永軍,朱慶育、劉智慧、龍衛球、費安玲
民訴:楊秀清
刑法:鄔明安,田宏傑、曲新久
刑訴:洪道德
法理:舒國贏,鄭永流
憲法:焦洪昌,王仁博
我說的都是給本科開課的,還有很多,一下想不起來了......
⑵ 中國政法大學最優秀的教授
太多了,看你說的是哪個方面,而且每個人對好教授的標准都不一樣,我覺得這個問題沒什麼意義啊。
⑶ 政法大學2000年屆畢業生教授都有誰
王燦發,男,1958年8月出生,山東省成武縣人。現為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碩士和博士生導師,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所所長,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和服務中心主任,專門從事環境資源法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同時兼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研究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國家環保總局深圳環境培訓中心特聘教授、河北科技大學兼職教授、北京市法大律師事務所律師,世界銀行發展門戶網站法律顧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貿易與環境議題專家咨詢組成員。
王燦發教授從1984年起即在廈門大學法系從事環境法的教學工作,後又考取北京大學環境法研究生。1988年到中國政法大學工作後,一直從事環境資源法的研究和教學工作。王教授獨自或與他人合作完成環境資源法的著作30多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70多篇。從1994年以來在《中國環境報》「律師信箱」專欄以嚴律師的名義回答全國各地讀者有關環境法的疑難問題200多篇。他還是最近10多年來參與起草中國環境資源立法最多的學者之一,並對中國環境立法有許多獨到的見解。先後被評為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優秀科技工作者、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勞動模範。其獨著的《環境法學教程》,2000年獲得北京市高等教育優秀成果一等獎。作為訪問學者訪問過瑞典、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加拿大等國,與國外多所大學建立了學術交流關系。他創辦的「中國政法大學污染受害者法律幫助中心」及其免費咨詢熱線,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並為環境法的研究生提供了方便的研究和實習基地。他是中國大陸目前最有影響的環境法學者之一。
胞僥
次嘗
⑷ 211和985政法大學有那些
截至2019年,211政法類的大學只有一所,是中國政法大學,985的沒有。
中國政法大學是一所以法學學科為特色和優勢,兼有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歷史學、哲學、教育學、理學、工學等學科的「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
「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2011計劃」和「111計劃」(高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重點建設高校,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直屬於國家教育部,正致力於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現有海淀區學院路和昌平區府學路兩個校區。
學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四校的法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學院,毛澤東同志親筆題寫了校名。
學校最初在北京沙灘紅樓辦學,1954年遷址至學院路。1960年成為國家確定的全國重點高校。「文革」中學校停辦,1978年復辦。
1983年,北京政法學院與中央政法幹校合並,組建成立中國政法大學,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了校名。學校形成一校及本科生院、研究生院、進修生院三院辦學格局。
1985年,學校開辟昌平校區。進修生院後更名為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單獨辦學,2000年復並入中國政法大學。
(4)政法大學教授格局擴展閱讀:
截至2017年12月,中國政法大學設有昌平校區、海淀校區,教學行政用房共計173722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19747.62萬元,館藏紙質文獻達246.6萬冊。
截至2018年1月,學校擁有博士學位授權點3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78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雙一流」建設學科1個、國家重點一級學科1個、北京市重點一級學科1個。
截至2018年1月,學校擁有教師968人,教學科研崗教師中教授307人,博士生導師201人、碩士生導師613人,有博士或碩士學位的比例達89.25%。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985工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211工程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法大學——學校簡介
⑸ 問中國政法大學的政治與行政學或國際政治怎樣,從昌平校區到市區最近的地鐵站要多久。
它們都是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的兩個專業
基本上它們開的專業課可以說沒有太大的區別。
不過你不要太在乎這些,今年中國政法大學這個院的新生入學不分專業,大學二年級再分專業。所以這些都是變數的。
一些是關於這個學院和兩個專業的一些資料
一、學院概況: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是我國政治學與政府管理研究的重鎮,在政治學、國際關系和政府管理等領域擁有一批全國知名的專家學者,在國內學術界擁有重要的學術地位。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MANAGEMENTS )的前身是政治系。 1985 年出於發展政治學專業的需要,中國政法大學組建了第一個非法律本科專業教學單位 —— 政治系, 10 年後因進一步發展管理學專業的需要,更名為政治與管理學系, 1999 年 12 月再度擴展為政治與管理學院, 2002 年 6 月學校根據新的發展戰略進行院系調整,在原政治與管理學院的政治學研究所、行政管理研究所和國際政治教研室的基礎上組建了現在的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多年來,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一直堅持 「 務實、兼容、自強、創新 」 的院訓,以豐厚的科研成果和優秀的教學水平構成了我國政治學、公共管理學科研和教學的一方重鎮。它擁有一批在國內外政治學和公共管理學界有廣泛影響的專家學者。這些專家學者中,有 6 人擔任中國政治學會理事、 4 人擔任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理事, 1 人擔任中國國際關系學會理事。此外,還有 1 人擔任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 1 人擔任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 1 人擔任全國高校國際政治研究會常務理事。
學院下設政治學研究所、國際政治研究所、行政管理研究所和公共事業管理教研室,擁有政治學 項目 博士後招生權,政治學理論專業和中外政治制度專業兩個博士點,政治學理論、中外政治制度、國際關系等政治學一級學科全部 8 個碩士點,一個公共管理( MPA )碩士點,以及政治學與行政學、國際政治、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等四個本科專業,形成了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個層次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格局。
二、 學科建設:
近年來,在歷屆領導及教師的努力下,學院的學科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政治學是政法大學傳統優勢學科,錢端升、吳恩裕、樓邦顏、杜汝楫、雲光等老一輩政治學家曾先後任教於此, 20 世紀 80 年代初,他們中的一些人曾為我國政治學學科的復建和中國政治學學會的創建做出了重要貢獻。 1983 年,學院取得了政治學理論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 1998 年被評為司法部重點學科。
近年來,為加強學科建設,學院引進了一批國內學術界知名學者。在政治學和國際政治研究領域成果卓著的蔡拓教授、叢日雲教授和潘小娟教授等知名學者紛紛來我院任教
三、 師資隊伍:
政治學研究所現有教師 14 人,其中教授 5 人,副教授 5 人。在 14 名教師中 10 人有博士學位,其餘 3 人為在讀博士。
國際政治研究所現有教師 11 人,其中教授 5 人,副教授 4 人。 11 名教師中 9 人有博士學位,其餘 2 人為在讀博士。
四、 科學研究:
長期以來,學院一直堅持以科研促教學的辦學理念,高度重視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現已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2001 年以來,我院教師共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8 項,主持省部級項目 6 項 , 其他重要橫向項目 10 余項,另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重點課題、省部級重大課題、國家社科基金、省部級一般項目研究 30 余項 ,福特基金會重點資助國際項目 1 項。在《中國社會科學》、《政治學研究》、《中國法學》、《中國行政管理》等著名期刊發表學術論文 100 余篇,撰寫出版學術著作 30 余部(含合著),這些研究成果主要分布於全球化與全球政治、西方政治思想與政治文化、中國政治思想與政治文化、當代政府理論與政府規制、國際組織與國際法、日本與東亞地區研究等領域。其中,兩項獲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項被評為教育部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目前,學院的科研工作正本著 「 鞏固優勢、發展特色、方向布局合理 」 的指導思想,通過引進人才、加大科研投入等措施,努力朝著 「 高層次 」 、 「 國際化 」 的目標和標准邁進。
--------------------------------
從昌平到市區的地鐵站起碼都要1小時20分(乘公共汽車大約要1小時10分,到車站後步行10分左右就可到積水潭地鐵站搭乘地鐵)
⑹ 這個人叫什麼名字好像是個政法大學教授,不知道具體出處。
,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導師郭繼承教授
請確認並及時採納。
⑺ 請問政法大學有幾個王教授
王燦發,男,1958年8月出生,山東省成武縣人。現為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碩士和博士生導師,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所所長,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和服務中心主任,專門從事環境資源法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同時兼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研究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國家環保總局深圳環境培訓中心特聘教授、河北科技大學兼職教授、北京市法大律師事務所律師,世界銀行發展門戶網站法律顧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貿易與環境議題專家咨詢組成員。
王燦發教授從1984年起即在廈門大學法系從事環境法的教學工作,後又考取北京大學環境法研究生。1988年到中國政法大學工作後,一直從事環境資源法的研究和教學工作。王教授獨自或與他人合作完成環境資源法的著作30多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70多篇。從1994年以來在《中國環境報》「律師信箱」專欄以嚴律師的名義回答全國各地讀者有關環境法的疑難問題200多篇。他還是最近10多年來參與起草中國環境資源立法最多的學者之一,並對中國環境立法有許多獨到的見解。先後被評為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優秀科技工作者、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勞動模範。其獨著的《環境法學教程》,2000年獲得北京市高等教育優秀成果一等獎。作為訪問學者訪問過瑞典、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加拿大等國,與國外多所大學建立了學術交流關系。他創辦的「中國政法大學污染受害者法律幫助中心」及其免費咨詢熱線,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並為環境法的研究生提供了方便的研究和實習基地。他是中國大陸目前最有影響的環境法學者之一。
⑻ 中國最好的政法大學里既是985也是211的有那些
法學界是講來究人脈的,那些政法強自校都是有自己的小圈子的。
所以單單就政法來講,五院四系應該是「中國最好的政法大學」,即北京政法學院(中國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學院(西南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學院(華東政法大學)、中南政法學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學院(西北政法大學);四系分別是北京大學法律系、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武漢大學法律系、吉林大學法律系。
其中985211院校為北大、人大、武大、吉大。
⑼ 中國政法大學最優秀的教授是誰
這個問題問得沒有意義,每個教授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和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