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師范大學康教授
Ⅰ 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現任領導
(院長:鄧偉民)
鄧偉民,音樂學院院長、教授、博導,02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藝術學碩士點領銜導師,中國音樂學院外聘博士生導師,江西省文聯副主席,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省藝教委副主任,省政府學位委員會委員,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中國音協音樂創作委員會委員,江西省第九、第十屆政協委員,首屆「江西省教學名師」,首批江西省 「贛鄱英才555工程」領軍人才。
在高等音樂教育一線工作30餘年,主要從事作曲與作曲理論的教學、研究,長期擔任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學,教學成效顯著,多次獲省高校優秀教學成果獎,主持完成多項省教學改革項目。
出版著作和教材4部,個人音樂作品專輯3部;在國家級、省級刊物發表論文、作品100餘篇,部分作品被收入歌集、CD、VCD以及中學音樂課本。科研成果獲國家級、省級獎勵50餘項,音樂作品兩次獲國內專業音樂最高獎——「中國音樂金鍾獎」,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省社科成果一等獎等。2011年音樂作品《那一片紅》入闈「唱響中國——群眾最喜愛的新創作歌曲徵集」評選活動。
承擔省、部級科研項目8項,許多作品分別在中央電視台、電台、國家大劇院及省級以上的重大文藝晚會中播出、演出,並代表江西音樂界出席全國文代會、全國音代會。2010年擔任第十四屆CCTV青年歌手電筒視大獎賽評委。中央電視台等省級以上媒體就鄧偉民在教學及音樂創作方面的成績作過多次專題報道。
(院黨委書記:李新庭)
李新庭,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小提琴學會理事、江西省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小提琴協會副會長、音樂學院黨委書記、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音樂教育工作36年,為全國各地培養了大批的美育人才,指導的小提琴學生均獲得過全國和省級的獎項,指導的節目獲得過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比賽獎項;個人均獲的國家級、省級指導教師獎;指揮的交響樂團多次出演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活動,完成兩次由國家教育部主辦的交響樂進校園的演出,應邀分別在上海國際藝術節和韓國鄭律成國際音樂節上指揮交響贛劇和管弦樂作品。指揮的作品在韓國出版發行(DVD/CD)。由教育部選派,參加全國師范類教學改革綱要編寫工作,本人為外國樂器組組長。在國家級、省級刊物上多次發表論文和出版專著。完成省級和國家級課題多項。
(副院長:謝曉濱)
謝曉濱,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常務理事、世界揚琴協會會員、中國揚琴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古箏專業學術委員會委員、江西省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江西民族管弦樂學會副會長。
56年生於四川重慶,高中畢業回江西農村插隊知青,77年考入江西師范學院藝術系音樂專業,81年畢業留校任教,同年又考入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83年畢業回校任教至今。
主要從事民族器樂(揚琴、古箏)的演奏、創作、教學和理論研究。曾參加江西省音樂節、藝術節、音舞節等重大專業音樂比賽,多次獲演奏一等獎。演奏的揚琴曲曾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江西人民廣播電台、江西電視台和其他省市電台、電視台播放。95年應邀赴日本名古屋等六城市舉辦個人專場獨奏音樂會,獲得成功。創作與改編的音樂作品數十首,其中多首作品獲國家級、省級獎項。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和省級專業音樂比賽每次均獲演奏一等獎,本人多次獲得指導教師一等獎和優秀指導教師獎。教授的專業學生有多人分別考入中央、中國、上海等音樂學院。出版了《揚琴藝術論要與演奏技法》、《古箏藝術與名曲》等多部著作和數十首音樂作品。完成省級和國家級課題多項,在國家級、省級刊物發表了《論揚琴藝術在中國之發展》、《古代箏樂文化屬性》等學術論文數十篇。
已入選《中國音樂家辭典》、《當代中國民族音樂家名典》、《中國藝術家辭典》等。
(副院長:解麗)
解麗,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江西省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高教學會播音與主持藝術教育專委會理事、江西省影視家協會常務理事、江西省第八屆政協委員、第九、第十屆政協提案委員會委員、音樂學院副院長。主要研究主持藝術、聲樂演唱方向。具有30多年的舞台實踐與教學經歷。參與過各類重大的文藝晚會的演出。曾應日本NHK電視台邀請出訪日本演出;應朝鮮萬壽台藝術團、莫斯科國家模範歌舞團、非洲青年藝術團的邀請進行訪華演出。1990年主演的歌劇《紅土地的精靈》獲文化部頒發的全國歌劇大賽優秀演員獎; 1985年、1990年、1993年分別獲得江西省音樂舞蹈藝術節獨唱、重唱一、二等獎;2005年撰寫的論文《以我為主,和而不同》獲教育廳頒發的江西省第五屆大學生藝術展演藝術教育科學論文二等獎;2006年《以我為主,和而不同》獲教育部頒發的全國第一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論文評選二等獎;2007年獲江西省第十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11年獲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江西省教育廳、共青團江西省委、江西省學生聯合會舉辦的「奉獻青春,緊跟黨走」江西省高校大學生演講比賽「優秀指導老師」稱號。主要發表的論文與文章有:《多元整合和而不同—民族聲樂發展的路徑選擇管見》(人民音樂);《論高等音樂教育的價值取向》(南昌大學學報);《原生態民歌:在傳統與當代之間保持必要的張力》(南昌大學學報);《多元整合:民族聲樂發展的路徑選擇》(江西社會科學);《鮮花獻給周小燕》等(中國音樂家協會「音樂信息」報)。
(副院長:廖婷)
廖婷,女,江西師大音樂學院副院長,副教授,江西省青聯副秘書長,江西省音樂家協會會員。曾作為江西青聯優秀代表,應邀到韓國和香港演出。承擔了本科《形體拉丁舞》《聲樂》《聲樂基礎》等課程的教學任務。
1973年出生於江西省九江市,2003年—2005年被選調到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掛職鍛煉,連續兩年被評為優秀。
個人曾獲省級各類拉丁舞比賽一、二、三等獎,多次指導學生在省級拉丁舞比賽中分別獲得一、二、三等獎。
在科研工作中,在《江西社會科學》上先後發表了《新世紀中國民族電影藝術的人文思考》、《今村昌平電影的女性文化解讀》、解構與創新——伍爾夫《達洛衛夫人》敘事模式探析,在《音樂學科教學論》上發表了《高師聲樂教學多樣性探微》和《國際標准舞教學中的美感訓練與培養》等論文。
參與的課題有:《「孟戲」祭祀儀式及其音樂的研究》、《當下電視欄目記錄片生存困境與對策》、《廣告音樂編輯與傳播研究》、《學校音樂學科教學審美化的實驗研究》等等。
曾獲江西省高校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個人」,「三育人先進工作者」、「三下鄉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院黨委副書記:李艷萍)
李艷萍,女, 江西師大音樂學院黨委副書記,教授,碩士生導師,江西省中青年骨幹教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江西省音樂家協會聲樂學會秘書長、常務理事,江西省合唱協會常務理事。長期從事聲樂表演和教學工作,承擔了碩士研究生和本科《聲樂》《聲樂演唱與教學》《合唱與指揮》等課程的教學任務。
在聲樂教學與演唱中,個人曾獲國家級、省級各類聲樂比賽一、二、三等獎近20項次,其中國家級聲樂比賽金獎2次;所教學生多人多次在各類聲樂大賽中獲獎;所指揮的合唱團隊多次在省級比賽中獲得一、二等獎。
在科研工作中,在國家級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江西地方優秀音樂文化的保護》、《積極參與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那裡的哎呀勒》等6篇論文和作品。在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簡論中國民歌的演唱風格》、《歌唱中的聲、境、情三位一體》等近20餘篇。
音樂論文《堅持科學發展觀,深化聲樂教學改革》、《如何提高高師聲樂的有效教學與學生的實踐能力》分獲江西省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演論文一等獎和三等獎。主持研究的成果《多路徑培養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學生教學能力的研究與實踐》獲2010年江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主持和參與《中國民族聲樂演唱風格的演變與發展研究》、《江西省高校音樂學專業的辦學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等近20項省、校級科研課題。主編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聲樂藝術理論》(中國聲樂作品教學曲目精選)、《合唱與指揮》2部,參編《音樂欣賞》《美學與美育教程》《西洋歌劇與美聲唱法》等多部音樂理論著作。
曾獲江西省高校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個人」,江西師范大學「優秀共產黨員」、「三育人先進工作者」、「三下鄉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Ⅱ 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那些老師比較有名
分專業來說:聲樂類(都是教授或副教授級別的,教出的學生挺不錯)有吳一帆、胡建軍、劉明建、廖婷、劉燕萍、李艷萍,鋼琴系有黃紅輝、方行伊,二胡有李艷萍,樂理有張涌,小提琴有李新庭、李響,小號有李琦(江西省首席小號演奏家),古箏有謝曉濱.
師資力量
現有教職工117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21人、博士學位9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者2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26人、省級教學
名師2人、省音樂學科學術帶頭人3人、省級骨幹教師3人、省批「贛鄱英才555工程」領軍人才1人。學術梯隊中有多人擔任全國、省級學術團體的兼職如:中
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分會副理事長;理論作曲、合唱指揮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江西省文學藝術聯合會副主席;江西省音樂家協會主席、副主席;江西省聲樂家學會、
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副會長、秘書長等。
(院長:鄧偉民)
鄧偉民,音樂學院院長、教授、博導,02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藝術學碩士點領銜導師,中國音樂學院外聘博士生導師,江西省文聯副主席,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省藝教委副主任,省政府學位委員會委員,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中國音協音樂創作委員會委員,江西省第九、第十屆政協委員,首屆「江西省教學名師」,首批江西省 「贛鄱英才555工程」領軍人才。
在高等音樂教育一線工作30餘年,主要從事作曲與作曲理論的教學、研究,長期擔任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學,教學成效顯著,多次獲省高校優秀教學成果獎,主持完成多項省教學改革項目。
出版著作和教材4部,個人音樂作品專輯3部;在國家級、省級刊物發表論文、作品100餘篇,部分作品被收入歌集、CD、VCD以及中學音樂課本。科研成果獲國家級、省級獎勵50餘項,音樂作品兩次獲國內專業音樂最高獎——「中國音樂金鍾獎」,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省社科成果一等獎等。2011年音樂作品《那一片紅》入闈「唱響中國——群眾最喜愛的新創作歌曲徵集」評選活動。
承擔省、部級科研項目8項,許多作品分別在中央電視台、電台、國家大劇院及省級以上的重大文藝晚會中播出、演出,並代表江西音樂界出席全國文代會、全國音代會。2010年擔任第十四屆CCTV青年歌手電筒視大獎賽評委。中央電視台等省級以上媒體就鄧偉民在教學及音樂創作方面的成績作過多次專題報道。
(院黨委書記:李新庭)
李新庭,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小提琴學會理事、江西省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小提琴協會副會長、音樂學院黨委書記、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音樂教育工作36年,為全國各地培養了大批的美育人才,指導的小提琴學生均獲得過全國和省級的獎項,指導的節目獲得過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比賽獎項;個人均獲的國家級、省級指導教師獎;指揮的交響樂團多次出演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活動,完成兩次由國家教育部主辦的交響樂進校園的演出,應邀分別在上海國際藝術節和韓國鄭律成國際音樂節上指揮交響贛劇和管弦樂作品。指揮的作品在韓國出版發行(DVD/CD)。由教育部選派,參加全國師范類教學改革綱要編寫工作,本人為外國樂器組組長。在國家級、省級刊物上多次發表論文和出版專著。完成省級和國家級課題多項。
(副院長:謝曉濱)
謝曉濱,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常務理事、世界揚琴協會會員、中國揚琴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古箏專業學術委員會委員、江西省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江西民族管弦樂學會副會長。
56年生於四川重慶,高中畢業回江西農村插隊知青,77年考入江西師范學院藝術系音樂專業,81年畢業留校任教,同年又考入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83年畢業回校任教至今。
主要從事民族器樂(揚琴、古箏)的演奏、創作、教學和理論研究。曾參加江西省音樂節、藝術節、音舞節等重大專業音樂比賽,多次獲演奏一等獎。演奏的揚琴曲曾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江西人民廣播電台、江西電視台和其他省市電台、電視台播放。95年應邀赴日本名古屋等六城市舉辦個人專場獨奏音樂會,獲得成功。創作與改編的音樂作品數十首,其中多首作品獲國家級、省級獎項。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和省級專業音樂比賽每次均獲演奏一等獎,本人多次獲得指導教師一等獎和優秀指導教師獎。教授的專業學生有多人分別考入中央、中國、上海等音樂學院。出版了《揚琴藝術論要與演奏技法》、《古箏
藝術與名曲》等多部著作和數十首音樂作品。完成省級和國家級課題多項,在國家級、省級刊物發表了《論揚琴藝術在中國之發展》、《古代箏樂文化屬性》等學術論文數十篇。
已入選《中國音樂家辭典》、《當代中國民族音樂家名典》、《中國藝術家辭典》等。
(副院長:解麗)
解麗,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江西省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高教學會播音與主持藝術教育專委會理事、江西省影視家協會常務理事、江西省第八屆政協委員、第九、第十屆政協提案委員會委員、音樂學院副院長。主要研究主持藝術、聲樂演唱方向。具有30多年的舞台實踐與教學經歷。參與過各類重大的文藝晚會的演出。曾應日本NHK電視台邀請出訪日本演出;應朝鮮萬壽台藝術團、莫斯科國家模範歌舞團、非洲青年藝術團的邀請進行訪華演出。1990年主演的歌劇《紅土地的精靈》獲文化部頒發的全國歌劇大賽優秀演員獎; 1985年、1990年、1993年分別獲得江西省音樂舞蹈藝術節獨唱、重唱一、二等獎;2005年撰寫的論文《以我為主,和而不同》獲教育廳頒發的江西省第五屆大學生藝術展演藝術教育科學論文二等獎;2006年《以我為主,和而不同》獲教育部頒發的全國第一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論文評選二等獎;2007
年獲江西省第十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11年獲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江西省教育廳、共青團江西省委、江西省學生聯合會舉辦的「奉獻青春,緊跟黨走」江西省高校大學生演講比賽「優秀指導老師」稱號。主要發表的論文與文章有:《多元整合和而不同—民族聲樂發展的路徑選擇管見》(人民音樂);《論高等音樂教育的價值取向》(南昌大學學報);《原生態民歌:在傳統與當代之間保持必要的張力》(南昌大學學報);《多元整合:民族聲樂發展的路徑選擇》(江西社會科學);《鮮花獻給周小燕》等(中國音樂家協會「音樂信息」報)。
(副院長:廖婷)
廖婷,女,江西師大音樂學院副院長,副教授,江西省青聯副秘書長,江西省音樂家協會會員。曾作為江西青聯優秀代表,應邀到韓國和香港演出。承擔了本科《形體拉丁舞》《聲樂》《聲樂基礎》等課程的教學任務。
1973年出生於江西省九江市,2003年—2005年被選調到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掛職鍛煉,連續兩年被評為優秀。
個人曾獲省級各類拉丁舞比賽一、二、三等獎,多次指導學生在省級拉丁舞比賽中分別獲得一、二、三等獎。
在科研工作中,在《江西社會科學》上先後發表了《新世紀中國民族電影藝術的人文思考》、《今村昌平電影的女性文化解讀》、解構與創新——伍爾夫《達洛衛夫人》敘事模式探析,在《音樂學科教學論》上發表了《高師聲樂教學多樣性探微》和《國際標准舞教學中的美感訓練與培
養》等論文。
參與的課題有:《「孟戲」祭祀儀式及其音樂的研究》、《當下電視欄目記錄片生存困境與對策》、《廣告音樂編輯與傳播研究》、《學校音樂學科教學審美化的實驗研究》等等。
曾獲江西省高校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個人」,「三育人先進工作者」、「三下鄉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院黨委副書記:李艷萍)
李艷萍,女, 江西師大音樂學院黨委副書記,教授,碩士生導師,江西省中青年骨幹教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江西省音樂家協會聲樂學會秘書長、常務理事,江西省合唱協會常務理事。長期從事聲樂表演和教學工作,承擔了碩士研究生和本科《聲樂》《聲樂演唱與教學》《合唱與指揮》等課程的教學任務。
在聲樂教學與演唱中,個人曾獲國家級、省級各類聲樂比賽一、二、三等獎近20項次,其中國家級聲樂比賽金獎2次;所教學生多人多次在各類聲樂大賽中獲獎;所指揮的合唱團隊多次在省級比賽中獲得一、二等獎。
在科研工作中,在國家級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江西地方優秀音樂文化的保護》、《積極參與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那裡的哎呀勒》等6篇論文和作品。在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簡論中國民歌的演唱風格》、《歌唱中的聲、境、情三位一體》等近20餘篇。
音樂論文《堅持科學發展觀,深化聲樂教學改革》、《如何提高高師聲樂的有效教學與學生的實踐能力》分獲江西省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演論文一等獎和三等獎。主持研究的成果《多路徑培養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學生教學能力的研究與實踐》獲2010年江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主持和參與《中國民族聲樂演唱風格的演變與發展研究》、《江西省高校音樂學專業的辦學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等近20項省、校級科研課題。主編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聲樂藝術理論》(中國聲樂作品教學曲目精選)、《合唱與指揮》2部,參編《音樂欣賞》《美學與美育教程》《西洋歌劇與美聲唱法》等多部音樂理論著作。曾獲江西省高校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個人」,江西師范大學「優秀共產黨員」、「三育人先進工作者」、「三下鄉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Ⅲ 江西師范大學心理學院著名教授有哪些
戴海琦,胡竹菁,劉建平,羅照盛,李文虎,花蓉,唐日升,劉明礬,塗冬波,董聖鴻
Ⅳ 江西師范大學現任校長是誰
江西師來范大學現任校長為自梅國平。
個人資料:梅國平,男,漢族,1962年10月出生,江西進賢人,博士後,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教育部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財政部跨世紀學科帶頭人,江西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贛鄱英才555工程」首批人選,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1983年參加工作,1993年4月加入民進。曾任江西財經大學副校長、江西省人大常委,2011年2月起擔任江西師范大學校長。是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委員、民進江西省委副主委、民進江西省委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主任、民進江西財大委員會主任、江西省數量經濟學會理事長。
Ⅳ 江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學科方向及梯隊
學術帶頭人:劉茂生教授(博士)
主要學術骨幹:王茹教授(碩士)、專李麗華教授(博士)、蔡芳副教授(碩屬士)、曾燕冰副教授(博士) 學術帶頭人:李勇忠教授(博士)
主要學術骨幹:廖福濤教授(碩士)、蔣向勇副教授(博士) 學術帶頭人:饒振輝教授(博士)
學術骨幹:劉春燕教授(博士)、唐雄英教授 (博士)、晏小琴副教授(博士) 學術帶頭人:李玉英教授(學士)
學術骨幹:曹迎春副教授(博士)、楊麗華副教授(博士)、付瑛瑛(博士)
Ⅵ 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師資力量
現有教職工117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21人、博士學位9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內貼者2人、博士生容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26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省音樂學科學術帶頭人3人、省級骨幹教師3人、省批「贛鄱英才555工程」領軍人才1人。學術梯隊中有多人擔任全國、省級學術團體的兼職如: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分會副理事長;理論作曲、合唱指揮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江西省文學藝術聯合會副主席;江西省音樂家協會主席、副主席;江西省聲樂家學會、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副會長、秘書長等。
Ⅶ 江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的師資力量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教學科研成果卓著。現有教職工134人,其中教授18人,副版教授52人,碩士生權導師38人;博士學位14人;江西省省級教學名師1人,江西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4人。近五年來,學院教師公開出版論著和教材30餘部,在國際、國內核心期刊及省級期刊共發表論文380餘篇,承擔省部級及以上課題80餘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含子課題)7項,國家體育總局各類課題20餘項,有近百項成果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體育學院在辦學過程中,始終以培養復合型體育專業人才為宗旨,突出辦學特色和優勢,並在探索培養競技體育人才模式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近幾年先後涌現出了李榮祥、楊文軍、金紫薇和勞義等50多位世界冠軍、亞洲冠軍和全國冠軍。辦學以來,面向社會輸送萬名師范畢業生。初步形成了以體育基礎理論、新技術指導競技訓練、體育健身實踐等比較穩定的研究特色,已經成為江西省高校競技體育、體育教育和社會體育人才培養的搖籃。
Ⅷ 江西省職稱廢止的熊時升教授是江西師大的教授嗎
傅修延 傅修延筆名: 吳易化
性別: 男
出生年月:版 1951/4
民族: 漢族
江西鉛山人。中共權黨員。文學博士。1964至1968年在南昌一中學習。1981年江西師院外國文學專業大雨研究生畢業(碩士學位由北京師范大學授予);1998年揚州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
現任江西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教授,文藝學專業及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專業碩士點導師,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
Ⅸ 關於江西師范大學
沒有
江西師范大學2014年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招生簡章
考生須知
一、報考條件
1、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願意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2、已獲碩士學位的人員;應屆碩士畢業生(最遲須在入學前取得碩士學位);獲得學士學位6年或6年以上(從獲得學士學位到博士生入學之日)並達到與碩士畢業生同等學力的人員;
3、身體健康狀況符合我校規定的體檢要求;
4、有2名本報考學科領域的教授(或相當職稱)專家推薦;
5、同等學力考生及跨專業考生報考須以第一作者在核心刊物上發表與所報考專業相同或相近的學術論文1篇以上,並由所報考導師出具同意報考的書面材料。
6、現役軍人考生報考,按照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的規定辦理。
二、報名及考試時間、地點
報名時間:2013年12月10日——2013年12月31日
初試時間:2014年3月下旬,具體時間另行通知
復試時間:待定
考試地點:江西師范大學
三、報名手續
1、符合報考條件者,進行網上報名(網上報名有關事項屆時見我校研究生招生網公告:http://yz.jxnu.e.cn/)。報名成功後列印有關表格,並繳納報名費。
2、報名後,考生應在規定的時間內向我校研究生院招生考試辦公室寄(送)下列報考材料:
(1)報考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登記表;
(2)專家推薦書;
(3)碩士學位證書(同等學力提供學士學位證書,應屆碩士生提供學生證)復印件。應屆碩士生最遲須在入學前校驗並補齊碩士學位證書復印件;
(4)縣級以上醫院通過的體格檢查表;
(5)碩士階段的成績單(同等學力考生提供本科階段成績單)、碩士學位論文(附評議書)、公開發表(出版)的論文(專著)、科研成果證明書、學習(工作)中獲獎證書、專家推薦信、自我評價等材料(論文、證書、科研成果等提供復印件即可);
(6)思想政治審查表。
註:(5)、(6)所列材料可在復試時提供。
3、資格審查及准考證發放:研究生院招生考試辦公室根據報考條件對考生進行資格初審,博士生導師根據本專業(方向)具體情況對考生進行資格終審。資格審查合格者由研究生院招生考試辦公室統一通知並寄發准考證。
同等學力考生須加試政治理論及2門碩士階段專業主幹課程。
江西師范大學2014年博士生招生專業目錄
001政法學院(0791-88120510劉老師)
030500 馬克思主義理論
1、研究方向及指導老師
01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問題研究 祝黃河
0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祝黃河、馮霞
0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基本理論與發展創新研究 王員、吳仁平
04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論與發展研究汪榮有、吳瑾菁
05中國近現代歷史進程與社會轉型研究張艷國、周利生
06馬克思主義與中國近現代農村社會變遷萬振凡
2、考試科目
① 1001英語
② 200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③ 01-02方向:3001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
03方向:3002中共黨史
04方向:3003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05方向:3004中國近現代史
06方向: 3006中國蘇區史
3、參考書目
(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馬克思恩格斯文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人民出版社出版2011版;《列寧專題文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人民出版社出版2011版
(3)中共黨史:《中國共產黨歷史》(1-2卷)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和2011年版
(4)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版
(5)中國近現代史:李侃等:《中國近代史》,中華書局1994、王檜林:《中國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中國蘇區史:何友良:《中國蘇維埃區域社會變動史》當代中國出版社1996年版、萬振凡《蘇區革命與農村社會變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版
4、同等學力加試專業課
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② 01-03方向:政治學原理
04方向:倫理學
05方向:辯證唯物主義
06方向:中共黨史
009心理學院(0791-88120280寧老師)
040201 基礎心理學
1、研究方向及指導老師
01認知心理學 胡竹菁
02心理統計與測量羅照盛
03人格心理研究劉建平
2、考試科目
① 1001英語
② 2002心理學研究方法
③ 01方向:3007認知心理學
02方向:3008心理統計與測量
03方向:3009人格心理學
3、參考書目
(1)心理學研究方法:《心理學研究方法》, 舒華,張亞旭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認知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王甦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3)心理統計與測量:1、《心理測量學》,戴海琦主編、羅照盛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心理統計學》,胡竹菁主編、董聖鴻、張闊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項目反應理論基礎》,羅照盛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4、《心理與教育測量學原理》,漆書青、戴海琦、丁樹良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人格心理學:1.社會與人格心理學研究方法手冊,哈里•T•賴斯 (Harry T. Reis)、查爾斯•M•賈德 (Charles M.Judd)、張建新、等,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 人格心理學,黃希庭,浙江教育出版社;3. 解讀中國人的人格,王登峰,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4. 人格心理學:人性的科學探索,蘭迪·拉森(Randy J.Larsen) 戴維·巴斯(David M.Buss) (作者), 郭永玉 (譯者),人民郵電出版社
4、同等學力加試專業課
①教育心理學;②社會心理學
011文學院(0791-88120297朱老師)
050100 中國語言文學
1、研究方向及指導老師
01文藝學賴大仁、陶水平、詹艾斌
02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李小軍
03中國古代文學劉松來、李舜臣
04中國現當代文學顏敏
05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傅修延
06文化藝術與傳播邱新有、鄧偉民
07現代語言理論與語言應用饒振輝、王明文
2、考試科目
① 1001英語
② 2003文學評論寫作
③ 01方向:3010文藝理論
02方向:3011漢語語法學
03方向:3012中國古代文學
04方向:3013中國現當代文學
05方向:3014西方文學
06方向:3015文化藝術與傳播
07方向:3016應用語言學
3、參考書目
(1)文學評論寫作:無參考書目
(2)文藝理論:1、【美】卡勒:《文學理論》(李平譯),遼寧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1998年;2、【英】拉曼塞爾登:《當代文學理論導讀》(劉象愚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3、童慶炳主編:《文學理論要略》,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4、陶東風主編:《文學理論基本問題》(第3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3)漢語語法學:1、朱德熙,《語法講義》,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2、陸儉明,《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3、Croft(克羅夫特),《語言類型學與語言共性》,龔群虎等譯,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4、Traugott(特拉格特)等,《語法化學說》,梁銀峰譯,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5、沈家煊,《認知與漢語語法研究》,商務印書館2006年版;6、呂叔湘,《漢語語法論文集》,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7、邵敬敏,《漢語語法學史稿》,商務印書館2006年版。
(4)中國古代文學:1、游國恩等主編《中國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2、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007版;3、劉松來主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中國文聯出版社,2006年版;4、朱東潤主編《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上海古籍出版社。
(5)中國現當代文學:1、顏敏、王嘉良主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下冊),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2、謝冕、孟繁華主編:《百年中國文學總系》(11卷本),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3、王曉明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4卷本),東方出版中心1997年;4、朱寨主編:《中國當代文學思潮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5、陶東風主編:《當代中國文藝思潮與文化熱點》,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6)西方文學:1.雷·韋勒克/奧·沃倫:《文學理論》,劉象愚等譯,三聯書店,1984年版; 2.張寅德(編選):《敘述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版; 3.James Phelan/Peter J. Rabinowitz(主編):《當代敘事理論指南》,申丹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4.傅修延:《文本學――-文本主義文論系統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7)文化藝術與傳播:1、《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美)沃納·塞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鎮之等譯,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2、《作為文化的傳播》詹姆斯·凱瑞著,丁未譯,華夏出版社2005版。3、《藝術哲學》劉綱紀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4、《藝術形態學》(俄羅斯)卡岡著,凌繼堯 金亞娜譯,學林出版社2008年版。
(8)應用語言學:1、齊滬楊、陳昌來主編,《應用語言學綱要》(第二版)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9年出版2、陳昌來主編,《應用語言學導論》商務印書館 2007年出版3、MaCarthy, M. Issue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1/2006.4、王宗炎,《語言學與語言的運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8
4、同等學力加試專業課
①西方文論;②中國古代文論
018化學化工學院(0791-88120692韋老師)
070300 化學
1、研究方向及指導老師
01無機化學陳祥樹
02分析化學汪莉
03有機化學蔡明中、廖維林、雷愛文、俞初一
04高分子化學與物理侯豪情
05化學生物學 塗宗財、彭以元、王野喬、葉新山、杜宇國
06納米材料物理與化學顧剛、楊健夫、歐陽楚英
2、考試科目
① 1001英語
② 2004綜合化學
③ 01方向:3017高等無機化學
02方向:3018高等分析化學
03方向:3019高等有機化學
04方向:3020高分子化學
05方向:3021化學生物學
06方向:3022納米材料物理與化學
3、參考書目
(1)綜合化學:1、《無機化學》 武漢大學、吉林大學上、下冊 第三版 高教出版社 1994;2、《無機化學》 大連理工大學 第四版 高教出版社 2001;3、《有機化學》 胡宏紋 第二版 高教出版社 2001;4、《大學化學基礎》 榮國斌、蘇克曼 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0
(2)高等無機化學:1、高等無機化學 / 陳慧蘭主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無機合成與制備化學/作者:徐如人,龐文琴,霍啟升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3)高等分析化學:1.《分析化學》武漢大學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2.《儀器分析》朱明華等編,高教出版社,第四版;3.《21世紀的分析化學》 汪爾康等編, 科學出版社
(4)高等有機化學:1、《高等有機化學--反應、機理與結構》(美)史密斯,馬奇編著,李艷梅譯,出版 社: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時間: 2010-1-1 I S B N : 9787122053312 ;2. 《高等有機化學》魏榮寶 (作者, 編者)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版 (2007年12月1日 ISBN: 9787040211979 ;3.《高等有機化學》榮國斌、 等,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5)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科學簡明教程》,董炎明編,科學出版社
(6)化學生物學:1、《化學生物學基礎》,劉磊,陳鵬,趙勁、何川編著,科學出版社;2.《生命化學基礎》周晴中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7)納米材料物理與化學:1、《固體物理導論》(美)基泰爾著,項金鍾,吳興惠譯,化學工業出版社,ISBN:7-5025-7183-3,(2005)2、Electronic structure, Basic theory and practical methods,(美),Richard M. Marti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ISBN:0-52-178285-6, (2004). 3、《量子化學計算方法與應用》,林夢海編著,科學出版社,ISBN:7-03-012616-5(2004);4.Minimax Theorems,作者:M. Willem, 出版社:Birkhauser 1996. 5. Elliptic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作者:Qing Han and Fanghua Lin; 出版社:Amer. Math. Soc. 1997.
4、同等學力加試專業課
01方向:①無機合成;②配位化學
02方向:①儀器分析;②化學綜合實驗
03方向:①有機分析化學;②有機合成
04方向:①功能高分子;②高分子結構與性能
05方向:①有機化學;②基礎生物學
06方向:①計算方法;②材料設計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