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福州大學副教授陳鳳蘭

福州大學副教授陳鳳蘭

發布時間: 2021-02-09 14:24:58

『壹』 福州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的師資力量

學院師資抄力量雄厚,擁襲有一批朝氣蓬勃的中青年教授、副教授。現有教工128名,其中專任教師79名,博士生導師5名,教授10名,副教授27名,具有碩士以上學歷的教師48名。另外,學院的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現有員工350名。
1996年該院「電機電器及控制」學科列入省「211工程」重點建設項目,已投入重點建設經費近千萬元,建成了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電器檢測中心、高頻磁技術研究中心。對實驗室的建設還將陸續投入重點建設經費600萬元。福州大學電器檢測中心已通過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認可和福建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計量認證,成為國家級實驗室,該中心將發揮該院的學科優勢,為我國電器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貳』 福州大學化學系好不好

福建師范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是由原化學系、高分子研究所、實驗中心於2002年11月整合而成的。學院現設化學系、材料系、環境科學系、高分子研究所、環境科學研究所和實驗中心。化學系前身為1907年的福建優級學堂理化選科,經解放初期院系調整,由華南女子學院化學系、福建協和大學化學系、福建省立師范專科學校化學系、福建研究院工業研究所等相繼合並成福州大學化學系,1953年更名為福建師范學院化學系。高分子研究所是由前身中國科學院華東分院天然高分子研究室發展起來的。實驗中心是由世界銀行貸款投資建設的。
學院組建多年來,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 以發展為主題,以培養人才為中心,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提高綜合辦學實力為根本出發點,正確處理改革、穩定、發展的三者關系,堅持「在穩定中謀發展,在發展中講團結」的總體思路,及時化解學院整合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全體教職工團結拼搏、銳意進取,迎難而上,圓滿完成校黨委組建學院時的意圖和目標,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績。為化學與材料學院實現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基礎。目前,化學與材料學院已具有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博士學位點;環境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碩士點,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物理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應用化學、環境科學、環境工程、材料學、材料物理、材料加工等10個碩士學位點,同時具備招收化學專業教育碩士研究生的資格;化學、應用化學、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等4個本科專業,現有研究生256人(其中全日制碩士研究生212人,博士研究生11人),全日制本科生1110人。具有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省級重點學科、物理化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兩個校重點學科,建立了「高起點、高水平、有規模、有特色」的福建省功能材料研究與新技術開發公共實驗平台、福建省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福建省改性塑料技術開發基地。
全院現有教職員工155人,其中專任教師109人。教授、研究員25人,副教授、副研究員33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省優秀專家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先後有18人,閩江學者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6人,有31人獲校教學科研重要崗位,有15人在全國學會、省級學會任職。學院教師中已獲博士學位39人,在讀博士17人,已獲碩士學位54人(不包括已獲博士學位者)。我院還擁有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工程技術與實驗技術隊伍,其中教授級高工2名,高級工程師和高級實驗師18名。此外還有15位院士和24位專家、教授擔任我院的兼職教授。
化學材料學院經過5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近五年來整合和發展,已形成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三個學科相互交叉相互滲透優勢,已在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等學科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成為福建省在高分子材料等方面不可或缺的研發力量。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從20世紀50年代創辦伊始就參與國家的科技規劃,以天然高分子為主攻方向,填補了當時我國在該研究領域的空白,40多年來,堅持不懈地為發展以中國生漆為主的天然高分子化學與加工利用的學術研究而努力,在我國東南沿海樹立了鮮明的地區科學研究特色,天然高分子生漆研究成果獲得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其代表性成果「漆酚鈦螯合高聚物防腐蝕塗料」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和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目前,該方向承擔的國家863計劃項目「青藏鐵路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己順利完成,通過國家科技部的驗收。金屬有機高分子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新型鋁體系偶聯劑」為國內外首創,在全國廣泛應用,取得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九.五」以來,全院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三百多項,其中國家級項目9項,省部級項目153項,通過鑒定項目57項,獲得發明專利26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50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錄的共有200多篇。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省科技進步獎12項。在積極開展基礎科學研究的同時,學院還密切聯系生產實踐,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走產學研聯合開發的道路,積極進行應用基礎和開發項目的研究;許多研究成果成功地實現對接與轉化,「青藏鐵路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己投入批量生產並在青藏鐵路上使用,新型鋁酸脂偶聯劑、可環境消納塑料材料等成果先後投產、應用;一項標准被政府採用並在許多地區強制實施和推廣應用,中性松香造紙施膠劑的研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為國家創造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003年以來,為適應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需要和學校發展的特色,福建省政府和學校先後對我院投入了二千多萬元資金購置了功能材料的測試、表徵和加工等先進儀器、設備、建成了「福建省功能材料研究與新技術開發公共實驗平台」和「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實驗平台根據高分子學科發展的趨勢,突出材料科學領域研究的特點,面向實際進行科技開發,建成了功能材料制備實驗室、功能材料性能表徵實驗室、功能材料加工公共實驗室,形成了完整的研究與技術開發體系,已經形成了天然高分子材料、金屬有機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以及材料加工等四個研究方向,涉及13個科研項目組,研究方向明確,並有一支高素質、年齡結構合理的專業人才隊伍。平台的建成為我院科研水平的提升和高層次人才的培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為了提高自身的學術水平和擴大學院的對外影響,學院十分重視開展對外學術交流活動。不僅積極派人參加相關的學術會議,而且還主動爭取舉辦各種學術會議。近年來,主辦了兩次國際學術會議和2001年海峽兩岸高分子學術會議以及中科院化學部十屆二次常委會議、全國化學課程與教學論學科建設協作會、2003年全國新世紀塑料與環保研討會暨塑料改性與加工技術交流會等高級別會議,還主辦多次全國性和全省性的學術會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國內外(包括台灣、香港)的幾十位專家、學者對學院的研究成果極為關注。近幾年,邀請來校訪問、講學、交流的國內外專家、學者達上百人次,聘請了34位國內外著名教授、研究員擔任學院的兼職教授,其中有15位中科院院士。同時,學院還與國內外的許多著名高校、研究所及企業保持著良好的關系,不斷有學者進行互訪、講學,有力地促進了學院的發展。
目前,學院已制訂了 「十一.五」發展規劃,堅持以科學的發展觀統領學院的各項工作,切實抓住和用好發展機遇,按照立足科學發展、著力自主創新、完善管理機制、促進學院全面和諧發展的總要求,扎實推進教育改革與發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凸顯科研特色,加強學科帶頭人的培養和引進,加大創新團隊和優秀青年人才的培養力度,凝聚力量,優化、整合研究方向,提高自主創新、集群攻關的能力,力爭在承接研究課題、成果申報、技術對接與轉讓等方面都有重大突破;完善管理機制,規范各項規章制度,建立高水平、有特色、注重創新、團結和諧的學院。
熱誠歡迎海內外專家、學者,博士、碩士畢業生加盟,為學院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而並肩戰斗。

最後希望小弟高考順利,志願填好,學校專業都走好!!

『叄』 福州大學管理學院的副教授:

喻翠玲陶紅軍劉永平楊廣青趙滌非許嬌林孝文陳資燦陳曉楓俞飛穎陳世發

『肆』 請問北大博士畢業去福州大學當副教入職體檢如果有先心病,近幾年不需要動手術

請問北大博士畢業去福州大學當副教授入職體檢,如果有心臟病最近年要不要動手術?這個要看你的病情。

『伍』 請問北大博士畢業去考公務員好還是到福州大學當副教授好

非常肯定的說,到福州大學當副教授好。這樣既不會放棄你的學術,各方面待遇和將來發展前途都比公務員好。

『陸』 福州大學社會學系的福州大學社會學系簡況

師資力量雄厚,在11名專任教師中,教授與副教授8名,其中有博士學位6名。社會學系堅持以研促教,科研力量較強,2005年以來,共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5項,教育部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福建省社科基金項目、福建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基金項目、福建省科技廳基金項目、福建省教育廳基金項目等20多項,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
福州大學社會學系擁有社會學專業本科學士與研究生碩士學位授予權,學生在學期間可得到系統的社會調查研究及社會工作與組織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畢業後可從事政府、企業及社會組織管理、社會工作以及新聞傳播等職業。本專業的主幹課程有:社會學概論、社會調查與研究方法、西方社會學史、經濟社會學、城市社會學等。
迄2013年底,社會學專業本科生已有12屆500多名畢業生,主要分布在企業、政府部門、新聞媒體等單位。社會學專業自建系之日逐漸建立起了完善的本科生、研究生的科學教學體系。課程內容既包含著基礎的社會學理論和研究方法,也有密切聯系中國社會發展現實問題的社會學前沿問題研究與社會工作應用等技術性課程。在課程設置上,要圍繞社會需要,讓學生學有所用,使學生能真正學到一門應用性強的社會學專業知識與技能。目前在課程設置主要圍繞著一項基本能力、三項應用技能與兩項職業資格師培訓進行課程調整和設置。一項基本能力是社會調查與研究能力,三個應用技能是統計分析、社會工作、人力資源管理,兩項職業資格師培訓是社會調查師與社會工作師。

『柒』 福州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首推張彧老師的課,對思政知識的理解還是比較深刻的,把握到位,認真負責,上課氛圍很好.老師授課的方式非常適合我們,他根據本課程知識結構的特點,重點突出,層次分明。理論和實際相結合,通過例題使知識更條理化。但授課速度有點快,來不及記錄。

『捌』 鄙人准備報考福州大學的有機化學,問下福大的有機如何

福州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現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材料學、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加工工程三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三個二級學科碩士點以及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其中材料學和材料物理與化學為省重點學科,並且所屬學科中設有「新材料先進制備技術研究與應用」國家「十五」「 211工程 」重點學科建設項目、「裝備設計製造關鍵技術及先進材料」國家「211工程」三期重點學科建設項目。
本學院經過「九五」和「十五」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以及「211工程」三期重點學科建設,擁有先進的各類大型研究設施,現有材料制備、加工、合成以及分析測試儀器設備1600餘台套,固定資產總值3000餘萬元。
長期以來,本學院稟承學科建設的龍頭地位、人才隊伍建設的核心地位、人才培養的根本地位,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授為核心、梯隊結構合理、科研與教學並重、科研實力雄厚、富有創新意識、治學嚴謹、學術造詣深厚、工程實踐經驗豐富的高水平學術團隊。現有博士生導師 14人,教授14人,副教授1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3人,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3人,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4人,擔任省級以上學術團體理事10人。
本學科的科學研究工作涵蓋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所屬的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與化學所有二級學科領域。依託學院資源設有福建省功能材料技術開發基地及6個校級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環境凈化材料、納米材料與納米表面工程技術、新型工程材料與材料成型加工技術、新材料先進制備與加工技術、光電功能材料、清潔能源材料、環境材料以及材料設計與計算模擬等的基礎與應用研究。在主要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學術水平處於材料科學發展前沿,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的知名度,並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建院以來,獲國家、省級獎20餘項,其中國家發明三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省部科技進步二、三等獎10餘項。近年來本學科承擔國家和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85項(其中國家級項目30項),企事業單位委託項目36項,共獲資助經費5000餘萬元,發表論文1200餘篇,其中SCI、EI、ISTP收錄300餘篇,出版教材2本。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40項。
目前學院下設3個教學系(即金屬材料工程系、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系及高分子材料工程系)和1個中心實驗室。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具有先進的實驗教學信息化管理系統,進行開放式管理。擁有在校本科生600人,碩士生220人,博士生31人。近年來,本學院在教學質量建設方面取得良好的成績,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3項,省級本科教學「質量工程項目」2項,省級精品課程1項,省級教學團隊1個。
長期以來,我院面向國家需求和福建省經濟建設需要、瞄準國際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前沿、跟蹤國際發展動態,在若干領域形成了比較優勢和一定特色,已成為「海峽西岸經濟區」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領域以高層次人才培養為重點的各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成為面向區域經濟乃至國家經濟發展中解決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的重大需求的研發中心,為我省材料和新材料產業以及先進製造業領域的人才培養、科技攻關和技術服務做出了顯著貢獻。
學院以與國際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合作交流為重點,以選派學術帶頭人出國訪問、講學、進修、合作研究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及邀請國際知名學者來校講學為主體,建立了較廣泛的國內、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與美國、英國、日本、德國等國的多所大學和研究所建立了學術交流關系。

『玖』 福州大學管理學院的師資隊伍

工商管理系:
教 授: 朱祖平 林迎星 黃文馨 鄭文力 吳秋明 陳莉平陳章旺
副教授:肖 陽 羅婉容 郭建輝 李春方 陳 敏 黃儒偉 李廣培 陳為平
講 師:陳 健 劉家椿 李 昊 施紅兵 盧長寶 姜 軍
助 教:林乃森 王志瑋 陳 莞
管理科學與工程系:
教 授:張岐山 黃章樹 陳國宏 林元慶
副教授:劉福泉 林孝基 彭雁紅 強 瑞 駱念蓓 王嚇忠 陳世發 陳加良 向小東
講 師:蔡樹坤 黃健民 林 星
助 教:王海燕 李美娟 蔡猷花 楊靛青 陳 敏 陳捷娜 張笑華
會計系:
教 授:張 白 胡繼榮 潘 琰
副教授:楊 琦 劉昌華 王小英 林 兢 許 萍 房桃峻 劉微芳 保紅珊 陳朝暉 袁寒松 黃蓮琴
講 師:王水平 蔡志忠 鄭禮光 王 萍 張菊芬 林小娟 林麗花 鄭煦平 張 榆
助 教:蔡勝軍 顏 艷 曾 萌 辛清泉
財政金融系
教 授:黃志剛 陳 玲 鄒輝文 馮 玲
副教授:唐文華 郭秀亮 劉曉潮 林 瑋 范衛萍 林炳華 戴美蘭 謝夜香 唐振鵬
講 師:鄧淑嬪 陳麗英 王彥曉 蔡高銳 陳寶熙 王 剛
助 教:黃祥鍾 陳志軍 林 娟
統計學系:
教 授:孫秋碧 林筱文 鄭珍遠
副教授: 陳美英 陳 靜 王慧紅 陳天祥
經濟貿易系:

熱點內容
西華大學的師范專業 發布:2025-08-08 14:37:39 瀏覽:905
華中農業大學馬副教授 發布:2025-08-08 14:37:38 瀏覽:580
北京理工大學宋建梅教授 發布:2025-08-08 14:29:11 瀏覽:282
大學生班風建設 發布:2025-08-08 14:09:04 瀏覽:779
四級報名時間吉林建築大學 發布:2025-08-08 14:09:00 瀏覽:711
大學生活的圖片 發布:2025-08-08 14:07:16 瀏覽:726
徐武漢大學教授 發布:2025-08-08 14:06:38 瀏覽:490
南方醫科大學心理學考研 發布:2025-08-08 13:57:23 瀏覽:55
大學生的挫折ppt 發布:2025-08-08 13:55:16 瀏覽:403
北京理工大學上課放假時間 發布:2025-08-08 13:43:04 瀏覽: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