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中山大學的黃民教授

中山大學的黃民教授

發布時間: 2021-02-10 01:15:10

❶ 中山大學葯學院的學院概況

中山大學葯學院是原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兩校合並後於2002年6月成立的第一個新學院。學院以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葯學系為基礎,整合了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以及醫學院有關葯學科學研究的資源,以中山大學的綜合力量為依託組建而成。現任院長為黃民教授
現為葯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單位、葯學(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擁有葯學本科專業一個。目前在讀全日制本科生446名,碩士研究生325名,博士研究生113名。本科生招生規模為每年120人,研究生招生規模呈穩步增長態勢。學院積極開展聯合培養研究生項目,現已啟動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培養100名研究生的計劃,首批研究經費64萬港元已經全部到位,有力地推動本院研究生培養整體水平的提高。
學院擁有1個國家級平台「新葯成葯性評估與評價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擁有「廣東省新葯設計與評價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成葯性評估及評價工程實驗室」、「廣東省創新葯物制劑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廣東省現代中葯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廣東省高校手性合成技術工程中心」、「廣東省高校創新葯物制劑工程技術中心」及「廣東省葯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8個省部廳級重點實驗室及工程研究中心,擁有中山大學臨床葯理研究所等校級研究機構4個。
學院重視對外交流,近年主辦或承辦的大型國際學術會議、全國性學術會議有:2004 年主辦了「精細化工與葯物合成國際研討會」;2008 年9月,學院承辦了「第十一次全國臨床葯理學學術大會」;2009 年10 月,學院主辦了首屆「國際工業葯學與臨床葯學研討會」。2011 年9 月,承辦了國際葯物代謝學會聯合學術會議。2011年11月,承辦了全國葯物化學學術會議暨第三屆中英葯物化學學術會議。2012年12月,學院主辦了第二屆「國際工業葯學與臨床葯學研討會」。開辦「葯學前沿大講壇」系列學術報告,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及企業家代表參加,自2008年來累計報告166場次。
學院於2008年7月啟用位於大學城的建築面積為2.3萬平方米的葯學大樓,目前實驗室使用面積達到1.2萬平方米以上。學院非常重視實驗室科研條件建設,現已購置了10萬元以上用於葯學科學研究的大型貴重儀器150多台,如核磁共振儀、質譜儀、X-單晶衍射儀、熒光光譜儀、全自動細胞組學高內涵篩選和分析系統、激酶篩選系統、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分析儀、激光共聚焦顯微鏡、CO2超臨界萃取儀、全自動生化儀、紅外光譜儀、各種高效液相色譜儀、軟膠囊機、流化床包衣機、擠出-滾圓造粒機等等。購置儀器3000多件,總價值逾億元。
學院的總體發展目標是,以創新葯物研究為龍頭,組建與國際接軌的公共技術平台。藉助學校的整體力量,將葯學院辦成具有國內先進水平,某些領域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科學研究與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特別是培養創新葯物的團隊和人才。使葯學院成為廣東省和全國的葯物(新葯)研究、開發與評價中心及葯學人才培養基地。

❷ 中山大學葯學院黃民教授的研究生難考嗎

其實中大初試分數線挺低,但是最終考過來的學生分數都不低啊,怎麼也得350以上才能行吧~

❸ 太陽能學科哪種專業更有發瞻前景

新余高等專科學校簡介 新余高等專科學校是一所全日制公辦普通高校。學校位於「七仙女下凡」神話傳說發祥地、擁有「鋼城」美譽的新興工業城市——江西省新余市。學校現有新老兩個校區,佔地2400餘畝,校園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緊鄰孔目江國家濕地公園、仰天崗省級森林公園,距離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仙女湖僅二十分鍾的車程。 新余高等專科學校前身是創辦於1986年的新余職業大學,1987年,新余職業大學與江西廣播電視大學新余分校、江西師范大學新余專科班合並。1992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更名為新余高等專科學校。1998年,江西廣播電視大學新余分校從新余高專分離出去。 建校二十餘年來,學校不斷發展壯大,各項事業呈現勃勃生機,現已發展成為一所融工學、理學、文學、教育學、醫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門類於一體,規模結構較為合理,教學質量優秀,辦學效益顯著,辦學特色鮮明,在省內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多科性高等院校。 學校現設有機電工程系、計算機與信息工程系、太陽能科學與工程系、數學與信息科學系、醫學與生物工程系、人文科學系、外國語系、經濟與管理系、藝術系、體育系、職業教育部、成人教育部等十二個教學單位,有全日制在校生10000餘人,成教生約2000人。 學校專業特色鮮明。現有4個聯辦的本科專業以及40多個專科專業面向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招生,基本形成了以工科為主導,文、理為基礎,太陽能光伏學科為重點,多學科協調發展,專業特色鮮明的學科專業體系。在所開設專業中,有1個國家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6個省級示範專業。光伏材料加工與應用技術專業是全國高校中首個此類專業。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任教師500餘名,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150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180人(其中博士8人),聘請外籍文教專家7人。教師中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省級學科帶頭人1人,省級骨幹教師、省級教學名師12人。此外,學校聘請了台灣大學胡述兆教授、著名畫家傅抱石之子傅二石教授、南昌大學周紹森教授、中山大學黃民教授、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副教授李點博士、美國里昂大學章向華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崔容強教授、南昌大學周浪教授、內蒙古大學季秉厚教授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學者擔任兼職教授或客座教授。 近年來,學校以新校區建設為契機,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教學儀器設備、圖書資料、教學行政用房等辦學基本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學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已達5000多萬元,裝備了設備先進的語音室和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建設有基礎化學實驗室、普通物理實驗室、工程訓練中心、數控模擬實驗室、通信原理實驗室、EDA技術實驗室、高頻電子線路實驗室、機械設計實驗室、電工電子實驗室、D-Link聯合網路技術實驗室、微機原理實驗室、基礎護理實驗室、康復醫療實驗室、醫學美容實驗室等40多個校內實驗(實訓)中心(室)。圖書館藏圖書80餘萬冊,中外期刊600餘種,收藏有整套《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建有設備先進的電子閱覽室,學校圖書館是中國學術期刊文獻檢索咨詢二級站。 2007年2月,學校斥資6.5億元,正式動工建設新校區。新校區佔地2000畝、規劃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其中教學實驗行政用房23萬平方米。新校區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規設設計,以「融於自然的山水校園」為設計理念,採用「集中型、組團式」規劃格局,塑造「以人為本」的多重交往空間,努力打造生態化、園林化、人性化、信息化的現代化大學校園。截至2008年5月,已累計完成投資3.5億元,新校區已初具規模,屆時,環境優美、設施優良的新校園將為莘莘學子的成才提供良好的條件。 學校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適應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目標,通過強化管理和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較為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和質量監控體系,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近年,學校有3門課程被評為省級優質課程,多項優秀教學成果獲省級以上獎勵,學生在全國、省級數學建模大賽、電子電腦大賽、英語演講大賽、大學生文藝展演等重要比賽中屢創佳績,多次榮獲一、二、三等獎。 學校重視實踐教學,依託大中型企業、事業單位、中小學建立了100多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附屬的新余市逸夫小學是學校師范類畢業生見習、實習基地。學校大力推行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新模式,與世界級光伏企業、亞洲規模最大的太陽能多晶矽片生產企業——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開展了聯合辦學,採取「訂單式」培養模式,加強高校與企業的融合。學校畢業生素以實際操作能力強、適應面廣、綜合素質好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位居全省高校前列,2005年、2007年連續兩次被評為「全省高校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長期以來,學校堅持以科研促教學的理念,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取得了可喜成績。自2001年以來,我校教師出版教材、著作數百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數千篇,其中核心期刊論文數百篇,有多篇論文被SCI、EI檢索收錄。學校承擔並完成了包括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在內的各級科研項目100多項。學校編輯出版的《新余高專學報》面向全國公開發行,是江西省九家核心期刊遴選期刊之一,在省內外專科院校學報中具有較高的知名度。 歷經20餘載的春華秋實,學校共向社會輸送了2萬余名各類專門人才。畢業生遍布江西及廣東、上海、浙江等沿海省市,一大批畢業生已成為所在單位的中堅骨幹力量,有的走上了各級領導崗位,擔任了大、中型企業主管,政府部門負責人,有的成為校長、優秀教師、優秀記者、公務員,還有不少畢業生已獲得北京大學等名牌大學的博士、碩士學位。 「深感東風暖,喜見桃李芳」,在全國高等教育蓬勃發展的大好形勢下,在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體高專人的共同努力下,學校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全校師生員工正戮力同心,銳意進取,秉承「求新、求實、求善」的校訓,不斷加快新校區建設步伐,積極推進建院升本工作,為把學校建設成為一所立足地方、面向全國、接軌國際、獨具特色的本科院校和一流的太陽能產業人才培養基地而努力奮斗。 參考資料: http://www.xygz.net/web.files/hantiao/jianjie/jianjie.htm

❹ 了解中山大學的進

呵呵,葯學院是我們這個校區的——東校區。雖然不是校本部,但是環境好,消費低,關鍵是飯堂菜飯可口啊。葯學院的美女很多,抓緊時間。

❺ 考研求助:中山大學葯學院

1、中山大學葯學考研難,畢竟中大是985和雙一流建設學校。 2、考研難度和招生單位所處的城市以及名氣相關,因為生源不一樣。 3、不管是報考什麼學校,一定要努力和自信,因為錄取是比分數。

❻ 黃民的介紹

男,1963年10月出生於江西省新余市。現為中山大學葯學院院長,中山大學臨床葯版理研究所教授權、博士生導師、所長。1983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獲學士學位;1988年中山醫科大學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1998年香港大學研究生畢業,獲葯理學博士學位(Ph.D.);2000年5月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並擔任中國葯理學會理事、臨床葯理專業委員會委員(理事),中國葯學會抗生素專業委員會委員(理事)、廣東省分會理事、廣東省葯理學會理事,「中國臨床葯理學雜志」、「中國醫葯導刊」、「癌症」、「廣東葯學」以及「中國腫瘤」雜志編委、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葯品審評專家庫專家、廣東省葯品審評專家庫專家。

❼ 中山大學葯學院的學術交流

一、師生出訪交流
1.本科畢業生留學情況
2012年120名本科畢業生中有黃思遠等19名同學已經接到海外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即將於今年9月前往劍橋大學、杜克大學、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匹斯堡大學、倫敦大學學院等國際頂尖學府深造。本院本科生畢業出國留學率為15.8%。
2.派出研究生情況
截止2012年底,四年來派出博士研究生22人,佔在籍博士生總數18%。派出經費來源:政府資助佔52%,校內導師資助佔24%,外方導師資助佔24%。派出學校有: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美國匹茲堡大學、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美國密西西比大學、美國喬治亞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
3.教師出訪交流情況
截止2012年末,我院出國(境)教職工人次達93人次。擁有一年以上留學經歷的老師37人占總教職工人數的57%。出訪學校及科研機構包括劍橋大學、耶魯大學、諾丁漢大學、普渡大學、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北卡羅來那大學等。出訪性質包括合作研究、參加國際學術會議、進修培訓、參加競賽、訪問考察等。
二、來訪專家交流
1.「葯學院十周年院慶系列活動之葯學前沿大講堂」
近年來,我院共邀請130餘名海外國際知名專家進行了140場「葯學前沿大講堂」的高水平學術報告。受邀專家包括諾貝爾獎得主Dr. Roger Kornberg及其科研團隊、來自多倫多大學、麥吉爾大學、諾丁漢大學、劍橋大學、東京大學、匹茲堡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等國際頂尖學府的教授;來自美國國立衛生院、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國家專利局等權威研究機構高級技術人員;來自輝瑞、諾華等大型跨國制葯企業的公司技術總監等。
2.匹茲堡大學葯學院院長、副院長及中心主任來訪我院並舉辦匹茲堡—中山大學葯學院師生聯誼會。
3.瑞典烏普薩拉大學葯學院院長Fred Nyberg 教授來訪我院洽談科研及產業合作、人才培養。
4.瑞士聯邦理工洛桑分校教授Prof. Florian Wurm 來訪我院,並洽談科研及產業化合作。
5.澳大利亞貿易委員會常務副總裁 Mr. Peter Yuile來訪我院洽談合作。
三、科研國際合作
近三年來,我院共承擔國際(境外)合作與交流項目25餘項。累計經費4000萬元以上,合作院校皆為悉尼大學、麥吉爾大學、羅馬大學等國外知名頂尖學府;截至2012年底,共與境外研究機構共發表文章130餘篇(均我院為第一單位)。
四、簽署國際合作協議
截至2012年末,我院分別與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美國匹茲堡大學、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澳大利亞皇家理工學院、西悉尼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澳門大學、等海外10餘所頂尖知名高校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在人才培養及科研方面進行全方位深度合作。
五、舉辦國際會議
——2008年9月,學院承辦了在廣州召開的「第十一次全國臨床葯理學學術大會」,黃民院長作為大會主席主持及發言;大會邀請了院士、資深學者、國外同行以及官員進行演講,這也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全國臨床葯理學學術大會。
——2009年9月13日「國際葯物代謝學會(ISSX)暨中國葯物和化學異物代謝專業委員會(CSSX) 聯合學術會議」在我院舉行,國際葯物代謝學會的10名葯物代謝學海外專家參加了本次會議,為中外葯物代謝工作者提供了一個開展學術交流,溝通研究信息,切磋經驗體會,加強國際合作,推動成果轉化的平台,產生了很好的學術和社會影響。
——2009年10月10日,學院主辦了首屆「國際工業葯學與臨床葯學研討會」。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香港、澳門以及中國內地等國家和地區的近200名著名專家和代表參加了會議,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多名。
——2011年11月17日-11月19日學院主辦了「2011年全國葯物化學學術會議」近千人出席了全國葯物化學學術會議,其中海外專家15名;本次大會共收到來自國內外各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的論文摘要507篇,實際參會代表955人,是近年來與會代表人數最多、會議規模最大的一次年會,是中國葯物化學界的一次年度盛會,也為國內外葯物化學領域的專家和學者提供了一個充分交流和學習的大舞台。
——2011年11月20日學院主辦「第三屆中英葯物化學學術會議暨中國葯學會-英國皇家化學會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葯學會理事長桑國衛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當選主席Lesley Yellowlees教授分別在簽約儀式上致辭,並代表雙方簽署了合作備忘錄。雙方都希望以此為契機,今後在教育和科研方面進行更加廣泛、深入的交流合作。來自中英兩國的多位學者見證了簽字儀式。隨後中英兩國學術界和企業界的知名專家和學者做了9場精彩的學術報告,展示和交流了各自在葯物化學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新進展、新技術和新經驗。
——2012年12月8日-2012年12月9日,學院主辦了「第二屆國際工業葯學與臨床葯學研討會」。黃民院長、吳傳斌副院長分別作為大會主席及組委會主席進行了主題演講。該會議構建了一個國際工業葯學和臨床葯學交流的平台,密切了學術界、企業界、政府的聯系,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加強工業葯學和臨床葯學領域的國際合作,有力地推動我國制葯產業實現由仿製向自主創新研製的歷史性轉變。

❽ 新余高專好不好啊 請讀過了的學長學姐講一下謝謝

新余高等專科學校簡介
新余高等專科學校是一所全日制公辦普通高校。學校位於「七仙女下凡」神話傳說發祥地、擁有「鋼城」美譽的新興工業城市——江西省新余市。學校現有新老兩個校區,佔地2400餘畝,校園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緊鄰孔目江國家濕地公園、仰天崗省級森林公園,距離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仙女湖僅二十分鍾的車程。
新余高等專科學校前身是創辦於1986年的新余職業大學,1987年,新余職業大學與江西廣播電視大學新余分校、江西師范大學新余專科班合並。1992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更名為新余高等專科學校。1998年,江西廣播電視大學新余分校從新余高專分離出去。
建校二十餘年來,學校不斷發展壯大,各項事業呈現勃勃生機,現已發展成為一所融工學、理學、文學、教育學、醫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門類於一體,規模結構較為合理,教學質量優秀,辦學效益顯著,辦學特色鮮明,在省內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多科性高等院校。
學校現設有機電工程系、計算機與信息工程系、太陽能科學與工程系、數學與信息科學系、醫學與生物工程系、人文科學系、外國語系、經濟與管理系、藝術系、體育系、職業教育部、成人教育部等十二個教學單位,有全日制在校生10000餘人,成教生約2000人。
學校專業特色鮮明。現有4個聯辦的本科專業以及40多個專科專業面向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招生,基本形成了以工科為主導,文、理為基礎,太陽能光伏學科為重點,多學科協調發展,專業特色鮮明的學科專業體系。在所開設專業中,有1個國家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6個省級示範專業。光伏材料加工與應用技術專業是全國高校中首個此類專業。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任教師500餘名,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150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180人(其中博士8人),聘請外籍文教專家7人。教師中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省級學科帶頭人1人,省級骨幹教師、省級教學名師12人。此外,學校聘請了台灣大學胡述兆教授、著名畫家傅抱石之子傅二石教授、南昌大學周紹森教授、中山大學黃民教授、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副教授李點博士、美國里昂大學章向華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崔容強教授、南昌大學周浪教授、內蒙古大學季秉厚教授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學者擔任兼職教授或客座教授。
近年來,學校以新校區建設為契機,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教學儀器設備、圖書資料、教學行政用房等辦學基本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學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已達5000多萬元,裝備了設備先進的語音室和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建設有基礎化學實驗室、普通物理實驗室、工程訓練中心、數控模擬實驗室、通信原理實驗室、EDA技術實驗室、高頻電子線路實驗室、機械設計實驗室、電工電子實驗室、D-Link聯合網路技術實驗室、微機原理實驗室、基礎護理實驗室、康復醫療實驗室、醫學美容實驗室等40多個校內實驗(實訓)中心(室)。圖書館藏圖書80餘萬冊,中外期刊600餘種,收藏有整套《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建有設備先進的電子閱覽室,學校圖書館是中國學術期刊文獻檢索咨詢二級站。
2007年2月,學校斥資6.5億元,正式動工建設新校區。新校區佔地2000畝、規劃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其中教學實驗行政用房23萬平方米。新校區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規設設計,以「融於自然的山水校園」為設計理念,採用「集中型、組團式」規劃格局,塑造「以人為本」的多重交往空間,努力打造生態化、園林化、人性化、信息化的現代化大學校園。截至2008年5月,已累計完成投資3.5億元,新校區已初具規模,屆時,環境優美、設施優良的新校園將為莘莘學子的成才提供良好的條件。
學校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適應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目標,通過強化管理和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較為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和質量監控體系,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近年,學校有3門課程被評為省級優質課程,多項優秀教學成果獲省級以上獎勵,學生在全國、省級數學建模大賽、電子電腦大賽、英語演講大賽、大學生文藝展演等重要比賽中屢創佳績,多次榮獲一、二、三等獎。
學校重視實踐教學,依託大中型企業、事業單位、中小學建立了100多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附屬的新余市逸夫小學是學校師范類畢業生見習、實習基地。學校大力推行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新模式,與世界級光伏企業、亞洲規模最大的太陽能多晶矽片生產企業——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開展了聯合辦學,採取「訂單式」培養模式,加強高校與企業的融合。學校畢業生素以實際操作能力強、適應面廣、綜合素質好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位居全省高校前列,2005年、2007年連續兩次被評為「全省高校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長期以來,學校堅持以科研促教學的理念,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取得了可喜成績。自2001年以來,我校教師出版教材、著作數百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數千篇,其中核心期刊論文數百篇,有多篇論文被SCI、EI檢索收錄。學校承擔並完成了包括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在內的各級科研項目100多項。學校編輯出版的《新余高專學報》面向全國公開發行,是江西省九家核心期刊遴選期刊之一,在省內外專科院校學報中具有較高的知名度。
歷經20餘載的春華秋實,學校共向社會輸送了2萬余名各類專門人才。畢業生遍布江西及廣東、上海、浙江等沿海省市,一大批畢業生已成為所在單位的中堅骨幹力量,有的走上了各級領導崗位,擔任了大、中型企業主管,政府部門負責人,有的成為校長、優秀教師、優秀記者、公務員,還有不少畢業生已獲得北京大學等名牌大學的博士、碩士學位。
「深感東風暖,喜見桃李芳」,在全國高等教育蓬勃發展的大好形勢下,在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體高專人的共同努力下,學校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全校師生員工正戮力同心,銳意進取,秉承「求新、求實、求善」的校訓,不斷加快新校區建設步伐,積極推進建院升本工作,為把學校建設成為一所立足地方、面向全國、接軌國際、獨具特色的本科院校和一流的太陽能產業人才培養基地而努力奮斗。

❾ 黃民的個人歷程

1979.09——1983.06 上海醫科大學本科學習,獲學士學位;
1983.06——1989.11 中山醫回科大學臨床葯理教研答室助教;
1985.09——1988.06 中山醫科大學葯理學研究生,獲碩士學位;
1989.12——1994.11 中山醫科大學臨床葯理教研室講師;

1994.10——1998.08 香港大學獲葯理學博士研究生,1998年獲博士學位(Ph.D.);
2000.05——2000.10 香港中文大學葯劑學院訪問教授;
1994.12——2000.11 中山醫科大學臨床葯理教研室副教授;
2000.12——現在 中山大學臨床葯理研究所教授;
2002.06——現在 中山大學葯學院常務副院長,中山大學臨床葯理研究所所長、教授。

熱點內容
大學生洗澡圖片 發布:2025-08-08 20:29:57 瀏覽:914
托福90分美國大學 發布:2025-08-08 20:19:40 瀏覽:854
浙江傳媒大學研究生院導師 發布:2025-08-08 20:15:21 瀏覽:636
鞍鋼18年新入職多少本科生 發布:2025-08-08 20:14:38 瀏覽:907
去年那個學校招本科生錄兩次 發布:2025-08-08 20:10:21 瀏覽:163
遼寧師范大學助學金發放時間 發布:2025-08-08 20:10:15 瀏覽:27
法學研究生導師的選擇 發布:2025-08-08 19:59:13 瀏覽:873
大學老師入民盟 發布:2025-08-08 19:43:19 瀏覽:961
2016廣州大學各專業錄取分數線 發布:2025-08-08 19:29:15 瀏覽:822
研究生讀導師的博士生 發布:2025-08-08 19:27:40 瀏覽: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