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學歐陽教授
1. 歐陽自遠在哪裡讀的小學初中和高中
歐陽自遠,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原籍江西上饒,1935年生於江西吉安。
歐陽自遠,男,漢族,1935年10月生,江西上饒人。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礦床專業畢業,研究生文化,中國科學院院士。195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6年8月參加工作。1956年8月至1957年3月為北京地質學院助教、研究生。1957年3月至1960年2月為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礦床專業研究生。1960年2月至1960年11月在北京外語學院留蘇預備部學習。1960年12月至1966年4月任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66年4月至1988年6月任中國科學院地球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副所長。1988年6月至1993年1月任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部委員、資源環境科學局局長。1993年1月至1994年3月任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兼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3月任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兼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省科協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1956年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1961年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生畢業。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1956年北京地質學院畢業,1961年中科院地質所研究生畢業.現任貴州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空間科學學會副理事長,貴州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山大學,上海大學,南昌大學,吉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天津理工大學,海南師范大學及成都理工大學兼職教授.
歐陽自遠院士負責國內地下核子試驗選場與綜合效應研究,爆後驗證成功,系統開展各類地外物質,月球科學,比較行星學和天體化學研究,是國內天體化學領域的開創者.
系統開展各類地外物質(隕石、宇宙塵、月岩)、比較行星學、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的研究。建立了鐵隕石成因假說,吉林隕石的形成演化模式與多階段宇宙線照射歷史的理論;提出地球多階段轉變能的新的演化模式,地質體中宇宙塵的判斷標志;補充並發展了太陽星雲化學不均一性模式與理論;論證中國K/T界面撞擊事件,提出並證實新生代以來6次巨型撞擊誘發地球氣候環境災變的觀點;論證組成地球原始物質的不均一性、地球兩階段形成與多階段演化及對成礦與構造格局的制約,提出地球與類地行星的非均一組成與非均變演化的理論框架。近年來,積極參與並指導了中國月球探測的短期目標與長遠規劃的制訂,是中國月球探測計劃的首席科學家。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2007年7月,被貴州省遴選為貴州省首批核心專家。
近年來,他積極參與並指導中國月球探測的近期目標與長遠規劃的制訂,具體設計國內首次月球探測的科學目標與載荷配置和第二,三期月球探測的方案與科學目標,是中國月球探測工程的首席科學家.在國內外共發表論文390篇,專著9部,主編專著11部.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50餘人.
2. 歐陽自遠 哪個大學名譽校長
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浙江大學、中南民族大學、上海大學、中國地質大學、長春科技大學、成都理工學院客座教授和貴州工業大學名譽校長
3. 昆明理工大學、貴州大學、蘭州交通大學、桂林理工大學他們四個的研究生院的環境工程專業哪個好一些。我今
蘭州交通大學給水排水系-----「給排水老八家」之一
蘭州交通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有著悠久的辦學歷史。其前身為原唐山鐵道學院鐵建系的給排水專業,1958年由唐院成建制地遷蘭,將唐山鐵道學院所屬的給水排水教研組所有教師及設備全部調入蘭州鐵道學院,組建了鐵道建築系給水排水專業。
1971年9月蘭州鐵道學院單獨成立給水排水工程系,這是全國鐵路院校中首個唯一的給水排水專業人才培養基地,在全國工科高校中也是比較早的專業系,俗稱「給排水老八家」。
1984年8月蘭州鐵道學院在給水排水系內增設了環境工程專業,同年12月給水排水系正式更名為環境工程系。之後增設了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環境科學專業,2001年又更名為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003年正式定名為蘭州交通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
學院先後有顧培恂、李正才、張慶文、孫經曙、羅征洪、王乃忠、滕蘭珍、葉洪輝、王慶來、歐陽銘、邱熔處、葉凌碧、朱琨、常青及高孟理等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教授執教,為學院良好的教風、學風奠定了深遠的文化基礎。
附:
山海關鐵路官學堂(1896)
→唐山鐵路學校(1905)
→交通大學唐山學校土木工程科市政工程門(1925)
→國立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1937)
→唐山鐵道學院鐵道系給排水專門化(1953)
→蘭州鐵道學院鐵道建築系給水排水專業(1958)
→蘭州鐵道學院給水排水工程系(1971)
→蘭州鐵道學院環境工程系(1984)
→蘭州鐵道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2001)
→蘭州交通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2003)評論|贊同0
4. 怎樣給歐陽自遠寫信
"現任貴州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名譽理事長內,中國空間科學學會副容理事長,貴州大學名譽校長,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北京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南京大學、中南民族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山大學、上海大學、南昌大學、吉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天津理工大學、海南師范大學、桂林理工大學及成都理工大學兼職教授。" http://ke..com/view/210846.htm
5. 求夜郎王的生平
據《史記》記載:漢武帝十五年(公元前125年),漢武帝要對付北方匈奴,對南方的少數民族進行安撫。勢力相對強大的夜郎國和滇國分別被授予王者稱號。這是當時西南地區諸多少數民族首領中,漢朝政權授出的兩個非劉氏宗親的王位。並且王位是可以世襲傳承的。到西漢成帝三年(公元前29年),當時的夜郎王叫興,他為本民族的利益不停地和廣西、雲南的兩個少數民族勢力勾酊王禹和漏卧候俞在今新義一帶進行頑強的抗爭。西漢朝廷派人解決,但是採取的策略是撫弱壓強,偏袒了入侵的勾酊王禹和漏卧候俞。夜郎王興對此大為不服。朝廷又指派主管西南事務的最高行政長官——太守陳立設計殺害了這位為本民族利益征戰一生的大英雄。相傳夜郎王興的頭被砍下之後,落地即逝。從而引發濮族22邑的反叛,加快了西漢政權的滅亡。 兩千年後,如此形象的《夜郎王》石在安順發現。據2007年的《貴州都市報》報道,夜郎王印亦在安順的鎮寧發現。 《夜郎王》除有歷史文化影響效果之外,其本身的藝術效果也令人稱奇不已。一隻被打瞎的眼睛就令人感到瞎得逼真,瞎得自然美妙,一道從下巴上劃的刀疤亦令人驚嘆不已。就連肥肥的大耳朵也無不體現出王者的福分,大大的虎頭冠帽更是增添王者的風范。 天下有諸多石為諸多好石者不好,是何原因?石不奇!猶如人,天下人之多,多為史舍無名,是何原因?無才。人石相照:石以奇問世;人以才留史。才是丈夫之所好也? 追問: 不是是在 遵義 的桐梓了嘛,你確定是在安順。 回答: 夜郎王 印落定鎮寧新聞發布會暨專家研討會在貴陽召開 2007-11-02 黔興綜合門戶網 二00七年十月三十日下午,由中共貴州鎮寧自治縣委,貴州省鎮寧自治縣人民政府在貴陽召開新聞發布會,出席發布會的有:原貴州省省長( 王朝文 );原貴州省政協主席(龍志毅);原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羅尚才);省文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何光渝);貴州文史館原副館長、著名史學家(史繼忠);貴州民研所原所長、著名專家(余宏模);貴州省苗學會執行會長(楊培德);貴州省社科範文學所研究員( 王鴻 儒);貴州省社科院歷史所原所長、研究員(熊宗仁);貴州省苗學會秘書長(麻勇斌); 貴州大學 歷史教授(田玉隆); 貴州民族學院 教授( 石開 忠);貴州民族學院教授、博士( 胡曉東 );貴州大學文學院教授、旅遊研究專家(陳昌茂);貴州大學教授(楊茂銳);貴州省旅遊局新聞中心主任(歐陽昌佩);貴州民院教授、國際國內公共關系協會秘書長(齊新潮);貴州省律師協會民事委員會秘書長(范述喜);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秘書長(韋興儒);夜郎王印研究者( 楊文 金); 黔東南 州民政局( 王文 璋); 安順市 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王林 新);鎮寧自治縣委副書記、縣長(狄安臣)、縣政協主席(楊芝謀);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蘇恩海)等。新聞煤體有:《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中華 新聞報 》、《今日中國新聞》、《貴州都市報》、《 貴州商報 》、《 西部開發 報》、《 貴陽晚報 》、《貴州政協報》、《勞動時報》、《當代貴州》、《貴州人民廣播電台》、《貴州交通台》、《貴陽人民廣播電台》、《貴陽交通台》、《 貴州電視台 》、《新聞聯播》、《百姓關注》、《論道》欄目組、《 貴陽電視台 》、 新華網 、 新浪網 、 多彩貴州 印象網、金黔在線網、黔興大型綜合門戶網、 貴州旅遊 網等媒體。 這枚夜郎王印是鎮寧縣苗族同胞祖祖輩輩相傳的祖物。掌握這枚「夜郎王印」是一位自稱為夜郎王「多德」的75代子孫苗族老人,此印於2007年5月經原 北京市文物局 研究館員,從事 文物鑒定 38年的 孫曉 虹專家鑒定為漢代合金銅鑄文物。發布會宣布,塵封2300年的漢 代文 物「夜郎王印」落定鎮寧。 自 司馬遷 《史記· 西南夷 列傳》中提及「西南夷君長以十數,夜郎最大」之後。夜郎便與貴州結下不解之緣。「 夜郎自大 」這一家喻戶曉的成語,雖然講的是古夜郎人的封閉,不知外部世界有多大。但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在秦漢時期西南夷的數十個社會實體中, 夜郎國 是「最大」者之一。它對當時的中國社會確實產生過一 定影 響,它的影響歷經滄桑而長存。值得今天生活在夜郎土地上的人們為之值得驕傲。作為歷史上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治實體,夜郎存在的時間二百餘年,但夜郎作為一種文化,不僅沒有隨著夜郎王國的滅亡而消失,歷經兩千餘年的風雨滄桑而魅力無窮,在諸多撲朔迷離的夜郎故事中,夜郎王印之謎可謂最難破解卻又寄託著眾多專家學者們美好期望,無論是以往的歷史學家還是傳統的 金石學 家,都有未能解決夜郎王印的真實性問題,正因為如此,才引起了眾多的關注。甚至有專家認為:找到夜郎王印,也就等於找到了夜郎國,謎團重重。專家學者們在肯定如能找到王印將產生的意義之餘,也不得不泠靜思考,也有專家認為「一定能找到夜郎王印,王城「?無人敢打保票。誰都不可預先框定。需要事實才能作出准確回答。 能揭開這一千古之謎,夜郎國都城在那裡?是否湮沒於 礫石 沙灘之下,至今還是一個 未解之謎 ,無須多言,夜郎研究又有新內容,此次鎮寧縣委,縣政府宣布「夜郎王印」落定鎮寧,它將對鎮寧乃至貴州的經濟文化等 安撫鎮寧
6. 中國繞月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表示,嫦娥工程有很多技術和嘗試
5月14日京時16:00,新大講堂第二十六講將在校本部大學生科技文化活動中心開講,此次特邀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主講《中國的探月夢》,敬請廣大師生關注。
主講人簡歷:
歐陽自遠,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935年出生於江西,1956年北京地質學院畢業,1960年中科院地質所研究生畢業。現任中科院地球化學所研究員,國家天文台高級顧問,貴州省科協名譽主席和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名譽理事長;兼任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16所高校兼職教授,天津理工大學和貴州大學名譽校長。曾任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局局長、地球化學所所長,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1964-1978年,負責我國地下核試驗選場、爆炸過程模擬、防止地下水污染與綜合地質效應研究,系統提出在非硅酸鹽介質特別是在碳酸鹽岩石中進行地下核試驗的地質、地球化學可行性論證,經地下核試驗驗證成功。
自1961年以來系統開展各類地外物質、月球科學、比較行星學、天體化學和資源與環境科學研究,取得一系列創新性成果,作出了系統的重大貢獻,是我國天體化學科的開拓者,現仍在科研第一線辛勤工作。近十多年來,主要從事中國月球與深空探測的近期目標與長遠規劃的制訂,設計我國首次月球探測的科學目標與載荷配置、第二、三期月球探測的方案與科學目標和中國太陽系探測的科學目標與發展規劃,是中國繞月探測工程的首席科學家,現為月球探測領導小組高級顧問。
成果獲國家科學大會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和科技進步獎多項、貴州省最高科學技術獎,中科院自然科學一等獎和科技進步一等獎、工信部科技進步特等獎、國防科工委個人突出貢獻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全國先進工作者等。在國內外共發表論文460多篇,專著13部,主編著作14部。培養碩士、博士與博士後65人。
7. 歐陽貝兒的爸爸是誰
家庭出身:一個鑽石世家,爺爺是頂尖的鑽石專家,爸爸是有名的腦科教授,媽媽是名歐陽貝兒:身高:165CM年齡:16歲就讀學校:
歐陽,貝兒\爸爸
家庭出身:一個鑽石世家,爺爺是頂尖的鑽石專家,爸爸是有名的腦科教授,媽媽是名歐陽貝兒:身高:165CM年齡:16歲就讀學校:
8. 歐陽志遠簡介
歐陽志遠,男,1947年生於四川省雅安市。大學物理專業畢業,1992年在中國人民大內學獲哲學博士學容位。
現任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口、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理事,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委員會委員。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口、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理事,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地學哲學委員會常務理事。
主要作品有《最後的消費》、《上帝的陶杯》等。研究方向:可持續發展理論。
(8)貴州大學歐陽教授擴展閱讀:
代表作品介紹:
1、《上帝的陶杯》
該書內容涵蓋「一」的災難,「多」的必要,互補方法以及互補之道等四大部分。闡述了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目標有二:一是社會平等,二是生態平衡。
2、《最後的消費》
主要講述了「綠色消費」的興起、生活質量的反思、我們怎樣消費等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歐陽志遠
9. 歐陽自遠的社會使命
歐陽自遠院士不僅是位傑出的地球科學家,而且也是中國傑出的科技組織者與管理家。他不僅長期擔任科研部門的領導職務,而且還長期擔任一些學會的領導職務,現任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理事長、中國空間科學學會副理事長,還兼有多種學術職務;長期擔任《環境科學》、《中國科學》、《科學通報》、《中國人口、資源、環境》、《空間科學學報》、《地球化學》、《礦物學報》、《地質地球化學》、《礦物岩石》、《地質論評》、《科學》、《黃金科技》、《大地構造與成礦》、《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通報》等十餘種學術期刊的主編、副主編和編委;兼任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浙江大學、中南民族大學、上海大學、中國地質大學、長春科技大學、成都理工學院客座教授和貴州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名譽校長;為了中國地球科學的成長與發展,他孜孜不倦、嘔心瀝血、不辭勞苦、辛勤工作。
從1993年起他又兼任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貴州省科協主席,對貴州省科學事業的發展和西南地區人民脫貧致富事業傾注了滿腔的熱情。在不同場合,他積極呼籲政府有關部門應對目前中國岩溶集中分布的西南地區正面臨著水土流失、石漠化等嚴重的生態危機和貧困人口集中分布等社會問題引起足夠的重視。對這一問題,他進行了較長時間的思考和研究。從科學的角度,他認為這一問題的研究,應充分利用遙感技術動態監測岩溶山區的國土資源與國土環境的變化,採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綜合國土資源與國土環境的多元信息和社會經濟信息,建立國土資源與國土環境的基礎空間信息資料庫,並進一步形成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一體化的業務運行系統,為岩溶山區的生態重建、資源合理開發與綜合利用,以及脫貧致富提供決策支持。計算機網路與通訊技術的發展,使得信息交流和信息資源共享極為便利。我們應充分發揮網路技術優勢,加強岩溶山區的國土資源與國土環境空間信息的科學管理,深入開展岩溶山區跨地區多源信息的綜合研究,進一步提高岩溶山區生態環境治理的科學性和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