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廈門大學副教授李藝

廈門大學副教授李藝

發布時間: 2021-02-10 07:27:16

Ⅰ 李藝的個人經歷

李藝博士於2000年在英國獲得語言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到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任語言學副教授
主要從事語用學研究,其研究興趣集中在跨文化語言交流,語言交流中的禮貌現象以及文化、權勢和性別等因素對語言使用的影響。
著有《 The Dynamics of Politeness》一書並在學術刊物上發表相關論文數篇。他為研究生開設的課程包括研究方法、批判思維和語用學研究等,為本科生開設的課程有西方禮貌觀念與交際方式和語言與文化。
DR YI LI was awarded Doctor of Philosophy in England in 2000 and came back to work i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Nankai University as an associated professor of linguistics. His research focuses on pragmatics and his main research interest include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linguistic politeness and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power and gender on language use. He published his monograph entitled The Dynamics of Politeness in 2001 and a series of research papers in the various journals. The courses he offered for the post graate students include research method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research in pragmatics and the courses he offered for the undergraate students include the Western notions of politeness and ways of communication and language and culture.

Ⅱ 求 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的《給地理教師的101個建議》作者

張彥 語文教師,特級教師,全國優秀語文教師
姚躍林 語文教師,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
馬彩枝 數學教師,中學高級,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班主任、全國「三八」紅旗手
燕輝 數學教師,中學高級,省「模範教師」
張自科 歷史教師,中學高級,省優秀班主任
李志源 政治教師,中學高級,省優秀班主任,市首屆學科優秀教師,福建省政治(思想品德)課教學研究先進工作者
江振武 地理教師,中學高級,省先進德育工作者,市優秀教師,市教壇新秀
余春玲 語文教師,中學高級,省級「骨幹教師」,市政府嘉獎
孟濤 數學教師,中學高級,省「學術技術帶頭人」
陳洋 語文教師,中學高級,省級骨幹教師
潘四梅 化學教師,中學高級,省「教壇新星」、市學科帶頭人、市政府嘉獎
李燕高 數學教師,中學高級,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對象,市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
陳藝偉 語文教師,中學一級,省級論文評比一等獎,市初中教學先進個人
谷家倫 語文教師,中學高級,市首屆「青年骨幹教師」、首屆「學科帶頭人
吳旭章 英語教師,中學一級,參加國家級骨幹研修 楊軍 英語教師,中學高級,市優秀班主任,參加國家級骨幹研修
周永春 政治教師,中學一級,省優質課比賽一等獎、省教學設計比賽特等獎 廖建勤 地理教師,中學高級,市教壇新秀
邵子艷 歷史教師,中學二級,全國初中歷史優質課競賽說課一等獎 邱雲 數學教師,中學一級,市「教壇新秀」,所帶班級曾獲得省「優秀班級」
廖紹偉 數學教師,中學高級,市優秀教師
海瑞 英語教師,中學二級,德育工作先進個人
朱麗影 英語教師,中學二級,全國中小學教師教學技能大賽(高中英語組)一等獎
郭燕平 物理教師,中學一級,全國中學物理青年教師教學大賽福建賽區一等獎,曾參與2007年度高中會考物理科命題
歐昌友 化學教師,中學高級,全國高中化學競賽(省賽區)輔導教師一等獎
黃海 生物教師,中學二級,華東地區說課和教學比賽二等獎,省教學設計比賽一等獎,省班會案例比賽一等獎
鍾宜福 數學教師,中學高級,漳州市高中新課程片段教學比賽一等獎
廖偉琳 地理教師,中學一級,漳州市高中新課程片段教學比賽一等獎
以下是具有碩士學歷的老師
袁冉 語文教師,廈門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
周蕾 語文教師,廈門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
蘇麗璇 語文教師,廈門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
李燕高 數學教師,華中師范大學教育碩士畢業
孟濤 數學教師,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碩士畢業
鍾宜福 數學教師,福建師范大學教育碩士畢業
林秋林 數學教師,廈門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
許雲宏 英語教師,福建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
王夏靈 物理教師,福建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
曾丹燕 物理教師,廈門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
王青平 物理教師,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研究生畢業
常宗艷 化學教師,華中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
崔波 生物教師,福建農林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
楊越 政治教師,湖南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
呂學雲 體育教師,華中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
高良連 語文教師,廈門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
陳彩雲 語文教師,福建師范大學教育碩士畢業
林筠昕 語文教師,華東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
鄔雙 語文教師,西南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
李新榜 語文教師,福建師范大學教育碩士畢業
吳福鳴 數學教師,福建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
邱雲 數學教師,福建師范大學教育碩士畢業
李藝珍 數學教師,廈門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
劉金亮 數學教師,廈門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
劉雅芳 數學教師,廈門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
方芳 英語教師,安徽師范大學在讀教育碩士
劉玉芳 英語教師,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
陳翠霞 英語教師,福建師范大學在讀教育碩士
蔡樂平 英語教師,貴州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
余俊鵬 化學教師,福建師范大學教育碩士畢業
楊厚波 化學教師,南京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
童克軍 化學教師,華中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
王美紅 體育教師,沈陽體育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
胡福評 生物教師,北京師范大學在讀教育碩士
李秀富 生物教師,廈門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
劉傳喜 政治教師,華東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
陳文貴 政治教師,福建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
婁艷麗 政治教師,華僑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
張靜 歷史教師,華東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
許永濤 歷史教師,青海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
陽文華 地理教師,福建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

Ⅲ 教育技術學有博士點的大學有哪些安徽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考研怎麼樣大概多少分

建議來看看這個帖子:自http://..com/question/284014991.html
上述8校均有教育技術博士點;

此外,2010年教育部新增教育學一級學科博士點高校14 所,具有招收教育技術學博士資格:

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天津師范大學、遼寧師范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師范大學、河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南師范大學、四川師范大學、陝西師范大學;

南師大李藝教授的課早年聆聽過,挺不錯的,上課氛圍很輕松活潑;

安師大教育技術較差,330分即可; 建議考慮南師大或華東師大

Ⅳ 永安一中的辦學成績

學校有優良的辦學傳統。60多年來,共培養近3萬余名各級各類人才。其中世界著名電化專家、中科院院士、原廈門大學校長田昭武,著名半導體專家、中科院院士鄭有炓,世界液膜創始人黎念之,曾出任多國大使的國際問題專家薛謀洪,黨的十六大代表、福建省副省長王美香以及新時期涌現出來的像美國國家環保局傑出科學家余紹才,被評為「福建省小科學家」的陳瀾傑等百餘名傑出校友聞名遐邇,為永安一中增光添彩。
改革開放以來,該校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穩步提高,先後培養了6位高考總分狀元,和[font]12位學科狀元。2004年來在各類學科競賽中有5人獲全國一等獎,20人省級獲獎。在中學生創新大賽中共有2人獲全國獎,6人省級獲獎。2005年張華同學獲省高考文科總分第二名,在三明市文科總分前十名中,該校佔了4名,文理本一上線數列三明市第三。在2006年高考中該校取得歷史性的突破,本一上線數231人,其中應屆199人,居三明市各中學之首;楊曉慧同學以672分的高分,勇奪省文科應屆狀元,在三明市文科前10名中,該校佔了4名,理科前10名,該校佔2名,600分以上有76人;5位學生被清華、北大和香港大學錄取。該校高三全體畢業班師生正信心十足,全力以赴地搞好復習工作,爭取在2007年的高考中再創佳績永安一中將在新的高度上,總結出更好的辦學經驗,以更加矯健的步伐向國家千所示範校邁進。為發展祖國的科學文化教育事業再展新風采,譜寫新華章。在這幾年的高考中永安一中年年位居永安市榜首,本科上線率都在80%以上。
一、榮獲國家級以上表彰的單位
2002年,全國語文學習科學實驗學校
2002年,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課題先進實驗學校
2002年7月,第九屆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活動組織優秀獎
2004年,國家級綠色學校
2004年,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獎
2006年,學校被評為全國「十五「期間綠色學校創建活動先進學校
2007年,中國特色教育理念與實踐項目學校
2008年,全國對聯教育先進學校
二、榮獲省級以上表彰的單位
1982年8月,獲省體委、省教育廳、共青團省委授予的省籃球傳統項目學校稱號。
1984年6月,獲省教育廳、省文化廳、共青團福建省委授予的第二屆學校音樂周活動中歌詠成績顯著獎狀。
1985年9月,獲省政府授予的省教育先進單位稱號。
1986年7月,獲省教育廳第四屆學校音樂周錄像評選三等獎。
1991年11月,獲省教育委員會授予的1989年中學創優先進集體稱號。
1992年,獲省綠化委員會授予的省綠化紅旗單位稱號。
1993年9月,省教育局確認永安一中為省普通中學二級達標學校。
1994年3月, 獲省創建文明學校領導小組授予的省級文明學校稱號。
1995年,獲省教學研究室授予的省中學先進政治教研組稱號。
1996年7月,獲全國「迎接香港回歸祖國讀書活動」組織優秀獎
1996年7月,全國「樹中華正氣讀書活動」組織獎。
1996年12月,獲省教育局省婦女聯合會授予的福建省優秀家長學校稱號。
1997年5月,獲省檔案局授予的省級先進檔案室稱號。
1997年5月,獲省教育局授予的省普通中學先進教務處稱號。
1997年,獲省教育局授予的省先進數學教研組稱號。
2002年4月,獲福建省五一獎狀先進集體稱號。
2002年4月,獲民盟福建省98-2001年度先進盟基層組織稱號。
2002年12月 ,獲省級花園式單位稱號
2003年2月,獲福建省普通中學一級達標學校稱號
2003年3月,獲第三屆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單位稱號。
2003年12月,獲省級綠色學校。
2004年,獲第二屆省級綠色學校稱號。
2006年,獲國家教師基金「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先進實驗校。
2006年,獲福建省第21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2006年7月,獲福建省第21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獎。
2007年,獲福建省中學示範圖書館。
三、榮獲三明市級表彰單位
1982年8月,獲三明地區教育局儀器站擴大實驗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稱號。
1984年8月,獲三明市綠化先進單位稱號。
1985年4月,獲三明市人民政府授予的84 年計劃生育先進單位稱號。
1985年5月,獲中共三明市委授予的84年度先進黨組織稱號。
1985年5月,獲中共三明市委、市政府授予的84 年度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稱號。
1985年9月,獲三明市人民政府授予的85年教育先進單位稱號。
1987年1月,獲三明市委、市府授予的文明單位稱號。
1987年7月,獲三明市總工會、 教育局授予的群眾性長跑先進單位稱號。
1987年8月,獲中共三明市委市府授予的86─87 年度教育系統先進單位稱號。
1989年11月,獲三明市教育局授予的89年中學青年教師創優先進集體稱號。
1990年2月,獲三明市委、市府授予89年度市級文明單位稱號。
1990年2月,獲三明市教育局授予的90年中學教學質量 一等獎稱號。
1991年1月,獲三明市委授予90年度市級文明單位。
1991年10月,獲三明市教育局授予的花園式學校榮譽稱號。
1992年1月,獲三明市委、市府授予的保持市級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1992年1月,獲三明教育局授予的91年度,市中小學實驗和儀器工作先進集體。
1992年,獲三明市教育局授予的三明市德育先進學校稱號。
1992年12月,獲三明市教育局授予的三明市德育先進學校稱號。
1994年4月,我校工會被三明市教育工會授予92-93年先進單位。
1994年4月,獲三明教育局授予的我校高一⑴班先進班集體。
1996年,獲三明教育局授予的三明市優秀家長學校稱號。
1996年10月,獲三明市教育局授予的96年三明市普通中學教學常規管理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1997年4月,獲三明教委授予的97年三明市普通中學先進教務處稱號
1997年12月,獲三明市教育局授予的高校招生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1997年3月,獲三明市級文明單位稱號。
1997年,語文組獲三明市教育局授予的三明市先進教研組稱號。
2002年6月,獲99-2001學年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2002年7月,獲得三明市中小學運動會籃球比賽男子組第二名。
2003年3月,獲三明市文明學校稱號。
2004年,獲得首批三明市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工作先進學校稱號。
2006年,獲三明市平安校園先進單位稱號。
2008年,物理教研組榮獲三明市「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
三、教職員工獲省級以上表彰的榮譽
全國勞模:鄢維俊
全國模範班主任:蘇天民
全國優秀教師:林世甲、馮瑞庭、蘇鴻炎、薛衛平
特級教師:鄭啟周、張一儀、沈華偉、范純正、吳 昌
全國中小學外語教師園丁獎:吳 昌
全國優秀科技輔導員:林勝貴
福建省教育系統優秀教師:范純正
省勞模:鄭啟周、鄒武能、陳天生
省先進教育工作者:李其錦、蘇天民
省「五一」勞動獎章:連宗德、鄭積厚
省庄采芳優秀校長獎:蘇天民、林世甲
省優秀青年校長:張啟生
省優秀教師:顏秀娜、張淑媚
省優秀青年教師:周榮銓、楊君坦、張 明、林 瑜、劉林萍、李 明、曾榮峰、孫春燕、韓月眉、崔 靜
省骨幹教師:沈華偉、吳 昌、劉林萍、尤華生、洪宗相 、陳 威、吳蘭英、孫春燕、鄭積厚、李藝明
省德育先進工作者:周榮銓、潘才進
省優秀班主任:黎振聲、勞伊翎、薛秀瓊
省「三育人」先進個人:張 瓊
省「三八」紅旗手:游兆素
省優秀青年教育工作者:周榮銓
省級以上有關學科或單項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翁建生、楊一鳴、聶書展、張維義、鄭為志
省優秀美術輔導教師:李藝明、周 芳
省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個人:李藝明
四、獲歷屆高考全省總分第一或單科全省第一的學生名單
1981屆 馬永彪:數學滿分,全省第一名
1982屆 賴海濤:數學滿分,全省第一名
1985屆 黃海聶、林月琴:英語滿分,全省第一名
1986屆 林文英:歷史成績全省第一名 蘇紅霞、張安輝:數學滿分,全省第一名
1987屆 彭瑞珍:數學滿分,全省第一名
1988屆 鄧辛梓、黃蔚丹、張琳、蔡毅平:數學滿分,全省第一名
1989屆 劉 峻:全省外語類總分第一名 羅積福:數學成績全省第一名
1990屆 蘇 閩:全省外語類總分第一名 蘇 閩:數學、外語、政治三科成績全省第一名
1992屆 王貴海:物理滿分,全省第一名
1998屆 薛承勇:全省外語類總分第一名
2006屆 楊曉慧:全省文科應屆總分第一名

Ⅳ 合成氨脫硫用的活性炭再生問題

1 傳統活性炭再生方法
1.1 熱再生法
熱再生法是目前應用最多, 工業上最成熟的活性炭再生方法[2, 3]。處理有機廢水後的活性炭在再生過程中, 根據加熱到不同溫度時有機物的變化, 一般分為乾燥、高溫炭化及活化三個階段。在乾燥階段,主要去除活性炭上的可揮發成分。高溫炭化階段是使活性炭上吸附的一部分有機物沸騰、汽化脫附, 一部分有機物發生分解反應, 生成小分子烴脫附出來,殘余成分留在活性炭孔隙內成為「固定炭」。在這一階段, 溫度將達到800~900 °C, 為避免活性炭的氧化, 一般在抽真空或惰性氣氛下進行。接下來的活化階段中, 往反應釜內通入CO2、CO、H2或水蒸氣等氣體, 以清理活性炭微孔, 使其恢復吸附性能, 活化階段是整個再生工藝的關鍵。熱再生法雖然有再生效率高、應用范圍廣的特點, 但在再生過程中, 須外加能源加熱, 投資及運行費用較高。
1.2 生物再生法
生物再生法是利用經馴化過的細菌, 解析活性炭上吸附的有機物, 並進一步消化分解成H2O 和CO2的過程[1, 2]。生物再生法與污水處理中的生物法相類似, 也有好氧法與厭氧法之分。由於活性炭本身的孔徑很小, 有的只有幾納米, 微生物不能進入這樣的孔隙, 通常認為在再生過程中會發生細胞自溶現象, 即細胞酶流至胞外, 而活性炭對酶有吸附作用,因此在炭表面形成酶促中心, 從而促進污染物分解,達到再生的目的。
生物法簡單易行, 投資和運行費用較低, 但所需時間較長, 受水質和溫度的影響很大。微生物處理污染物的針對性很強, 需就特定物質專門馴化。且在降解過程中一般不能將所有的有機物徹底分解成CO2和H2O , 其中間產物仍殘留在活性炭上, 積累在微孔中, 多次循環後再生效率會明顯降低。因而限制了生物再生法的工業化應用。
1.3 濕式氧化再生法
在高溫高壓的條件下, 用氧氣或空氣作為氧化劑, 將處於液相狀態下活性炭上吸附的有機物氧化分解成小分子的一種處理方法, 稱為濕式氧化再生法[ 4 ]。再生條件一般為200~ 250 °C, 3~ 7M Pa, 再生時間大多在60m in 以內。濕式氧化再生法處理對象廣泛, 反應時間短, 再生效率穩定, 再生開始後無需另外加熱。但對於某些難降解有機物, 可能會產生毒性更大的中間產物。
同濟大學環境學院以苯酚吸附等溫線的變化為評價標准, 系統地研究了活性炭濕式氧化再生過程中的主要影響因素, 並從理論上探討了其規律性; 探討了各主要因素之間的協同作用; 考察了飽和炭多次循環再生的可能性; 並對活性炭自身結構在濕式氧化過程中的變化情況進行了研究。實驗獲得的活性炭最佳再生條件為: 再生溫度230 °C, 再生時間1h, 充氧pO20. 6MPa, 加炭量15 g, 加水量300mL。再生效率達到(45±5)% , 經5 次循環再生, 其再生效率僅下降3%。活性炭表面微孔的部分氧化是再生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傳統的活性炭再生技術除了各自的弊端外, 通常還有三點共同的缺陷: (1) 再生過程中活性炭損失往往較大; (2) 再生後活性炭吸附能力會有明顯下降; (3) 再生時產生的尾氣會造成空氣的二次污染。因此, 人們或對傳統的再生技術進行改進, 或探索全新的再生技術。
2 目前新興的活性炭再生技術
2.1 溶劑再生法
溶劑再生法是利用活性炭、溶劑與被吸附質三者之間的相平衡關系, 通過改變溫度、溶劑的pH 值等條件, 打破吸附平衡, 將吸附質從活性炭上脫附下來。這種再生工藝一般通過以下三種途徑來實現: 改變污染物的化學性質; 使用對污染物親和力比活性炭更強的溶劑來萃取; 使用對活性炭親和力比污染物更強的物質進行置換(一般僅用於以吸附質回收為目的的使用)。根據所用溶劑的不同可分為無機溶劑再生法和有機溶劑再生法。
無機溶劑再生法主要用無機酸(H2SO4、HCl等) 或鹼(NaOH 等) 作為再生溶劑。廈門大學葉李藝等研究了苯酚和對氯苯酚水溶液在活性碳上的吸附平衡關系[ 5 ] , 溶液pH 值對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響,苯酚在固定床上的吸附和脫附動力學。同時採用間歇法和固定床連續法研究了吸附苯酚後的活性炭鹼再生工藝過程, 以及多次再生對活性炭再生效率的影響, 探討了鹼性溶劑再生活性炭的初步規律。南京化工大學材料科學和工程學院張果金和周永璋等利用一種新型有機再生溶劑(ZL ) [ 6 ] , 對印染廢水處理中的活性炭進行再生。該再生劑是一種無色透明復配有機溶劑, 經蒸餾後能反復使用, 對於一些有可回收的廢熱廠傢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溶劑再生法比較適用於那些可逆吸附, 如對高濃度、低沸點有機廢水的吸附。它的針對性較強, 往往一種溶劑只能脫附某些污染物, 而水處理過程中的污染物種類繁多, 變化不定, 因此一種特定溶劑的應用范圍較窄。
2.2 電化學再生法
電化學再生法是一種正在研究的新型活性炭再生技術[ 7 ]。該方法將活性炭填充在兩個主電極之間,在電解液中, 加以直流電場, 活性炭在電場作用下極化, 一端成陽極, 另一端呈陰極, 形成微電解槽, 在活性炭的陰極部位和陽極部位可分別發生還原反應和氧化反應, 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污染物大部分因此而分解, 小部分因電泳力作用發生脫附。該方法操作方便且效率高、能耗低, 其處理對象所受局限性較小,若處理工藝完善, 可以避免二次污染。
廈門大學化學工程系張會平, 傅志鴻等通過研究pH 值對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的影響, 活性炭在不同電極上的電化學再生效率和循環再生對活性炭再生效率的影響。他們結合有關研究結果分析認為, 活性炭的電化學再生過程機理中包括電脫附,NaOH 鹼再生,NaClO 化學氧化等過程。實驗結果表明, 電化學再生活性炭具有較高的再生效率, 可達到90%。此外, 對工藝參數的研究表明, 再生位置是活性炭再生工藝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電解質NaCl 濃度是較重要的影響因素, 再生電流和再生時間對活性炭的電化學再生也有一定的影響。
2.3 超臨界流體再生法
物質的溫度和壓力高於其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力時, 稱為超臨界流體。許多物質在常壓常溫下對某些溶質的溶解能力極小, 而在亞臨界狀態(近於臨界狀態) 或超臨界狀態下卻具有異常大的溶解能力。在超臨界狀態下, 稍改變壓力, 溶解度會產生有數量級的變化[ 8 ]。利用這種性質, 可以把超臨界流體作為萃取劑, 通過調節操作壓力來實現溶質的分離, 即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二氧化碳的臨界溫度為31 ℃, 近於常溫, 臨界壓力(7. 2M Pa) 不甚高, 具有無毒、不可燃、不污染環境以及易獲得超臨界狀態等優點, 是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應用中首選的萃取劑。據最近的研究資料表明, 在CO2的臨界點附近, 再生效率的變化很大; 對未被烘乾的活性炭, 則需要延長其再生時間。對氨基苯磺酸而言, CO2超臨界流體法再生的最佳溫度為308 K, 當溫度超過308K 時, 再生不受影響; 當流速大於1. 47×10- 4m/s時, 流速不影響再生; 用HCl 溶液處理後, 會使活性炭再生效果明顯改善。對苯而言, 再生效率在低壓下隨溫度的下降而降低; 在16. 0M Pa 壓力時的最佳再生溫度為318 K; 在實驗流速下, 再生效率會隨流速加快而提高[ 9 ]。
2.4 超聲波再生法
由於活性炭熱再生需要將全部活性炭、被吸附物質及大量的水份都加熱到較高的溫度, 有時甚至達到汽化溫度, 因此能量消耗很大, 且工藝設備復雜。其實, 如在活性炭的吸附表面上施加能量, 使被吸附物質得到足以脫離吸附表面, 重新回到溶液中去的能量, 就可以達到再生活性炭的目的。超聲波再生就是針對這一點而提出的。超聲再生的最大特點是只在局部施加能量, 而不需將大量的水溶液和活性炭加熱, 因而施加的能量很小[ 10 ]。
研究表明經超聲波再生後, 再生排出液的溫度僅增加2~3℃。每處理1 L 活性炭採用功率為50W 的超聲發生器120min, 相當於每m 3 活性炭再生時耗電100 kW h, 每再生一次的活性炭損耗僅為乾燥質量的0. 6%~0. 8% , 耗水為活性炭體積的10倍。蘭州鐵道學院王三反進行了超聲波再生法的試驗。結果表明, 超聲再生具有能耗小、工藝及設備簡單、活性炭損失小、可回收有用物質等優點。但其只對物理吸附有效, 目前再生效率僅為45% 左右, 且活性炭孔徑大小對再生效率有很大影響。
2.5 微波輻照再生法
微波輻照再生法是在熱再生法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活性炭再生技術。其原理是以電為能源, 利用微波輻照加熱實現再生[ 11 ]。東南大學傅大放等以新炭碘值變化為評價標准, 研究吸附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鈉的活性炭微波再生條件。通過正交試驗, 探討了活性炭再生效率與微波功率、微波輻照時間、活性炭的吸附量等因素的關系。試驗中的最佳再生效率出現在功率為H I(W ) , 輻照時間約為80 s 時。比較極差S可知, 對再生後活性炭碘值恢復影響最大的是微波功率, 其次是輻照時間, 最後是活性炭的吸附量。微波輻照法再生活性炭的時間短。能耗低、設備構造簡單, 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然而, 在微波加熱使有機物脫附過程中, 是否有其它的中間產物產生等問題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2.6 催化濕式氧化法
傳統濕式氧化法再生效率不高, 能耗較大。再生溫度是影響再生效率的主要原因, 但提高再生溫度會增加活性炭的表面氧化, 從而降低再生效率。因此, 人們考慮藉助高效催化劑, 採用催化濕式氧化法再生活性炭。同濟大學水環境控制與資源化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正在開展此方面的研究。隨著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深入人心, 活性炭再生工藝與技術日益得到人們的重視。一些傳統的活性炭再生技術與工藝在近幾年有了新的改進與突破。同時新再生技術也在不斷涌現。雖然這些新興技術在工藝路線上還不成熟, 目前尚無法投入工業使用。但它們的出現為活性炭的再生帶來了新思路與新探討。

熱點內容
大學給輔導員還是老師送禮 發布:2025-08-09 02:00:49 瀏覽:784
美國有哪些好大學 發布:2025-08-09 01:58:32 瀏覽:285
英語專業南開大學考研科目 發布:2025-08-09 01:52:23 瀏覽:592
山東大學工科博士待遇 發布:2025-08-09 01:42:50 瀏覽:260
2016年三峽大學考研 發布:2025-08-09 01:37:08 瀏覽:451
各種大學專業 發布:2025-08-09 01:36:32 瀏覽:266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副教授 發布:2025-08-09 01:31:21 瀏覽:824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電話 發布:2025-08-09 01:31:13 瀏覽:785
南通大學優勢專業 發布:2025-08-09 01:29:45 瀏覽:337
大學生情侶出租屋視頻 發布:2025-08-09 01:23:05 瀏覽: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