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周運清老師
A. 誰知道武漢大學國際學院的簡介,要詳細的
學院概況
武漢大學WTO學院是武漢大學為適應中國入世以後新的社會發展趨勢專門設立的、武漢大學的直屬學院之一,是按照國際國內開放辦學的模式和高效管理機制運行的新型學院。學院旨在以實現學生的國際就業為目標,提供高質量的教學計劃和培養方案,使學生在學習和研究的基礎上,樹立面向國際職業市場的觀念、態度和方法,提高人才的價值和創造力,提高就業競爭能力。學院以國際法商特色本科和研究生學歷教育為基礎,以WTO領域高級管理人才、法律人才和商務人才的培養和培訓為主體,並在該領域開展規模化、高層次的國際合作辦學項目,在此基礎上,拓展WTO領域研究和咨詢服務。 學院在全國率先採用開放辦學模式,於1999年開始開辦「武漢大學WTO法商本科實驗班」、通過國際合作培養模式舉辦本碩連讀制教育、國際管理碩士教育及其他高層次人才的培訓。
學院在全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集中優勢教育資源和國際法、商職業人才資源,綜合法學、應用經濟學、管理學和外語等多個學科,集中培養一種國際型、應用型、復合型高素質人才。學院在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建立起開放性、國際化、規范化的教育管理體制,將學生的國際就業率作為學院培養人才質量的最高目標和標准,努力將學院建設成為我國著名國際法商高級職業人才培養與培訓基地。
學院設有綜合辦公室,國際教育中心和WTO研究與咨詢中心等行政、教育和研究機構。
目前,學院已與英國伯明翰大學、紐卡斯爾商學院、法國巴黎七大、巴黎十大,里爾一大、里爾二大、UT、CNAM、瓦朗西納大學ENSIAME學院、南錫礦業大學、佩皮尼昂大學、拉羅舍爾大學、魯昂高等商學院、昂熱高等商學院等聯合培養本科和碩士層次的國際法、商和管理人才。
學院目前教師和講座教授120餘名,其中外國專家30餘名,各類學生規模1100餘名
機構設置
2002年武漢大學WTO學院籌建領導小組:
武漢大學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顧海良教授
武漢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李文鑫教授
武漢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胡德坤教授
武漢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黃進教授
武漢大學WTO學院機構設置與工作聯絡表
部 門 職責 / 項目辦公室 負責人 電話
院長 全面;學術科研 余敏友 68753867
副院長 院黨支部書記、行政、財務、人事 宋小春 68752041
副院長 教學、國際交流、宣傳 銀新力 68754413
學生工作總監 學生工作 謝 武 68753865
留學事務總監 出國留學服務工作 鮑昌俊 68753879
院辦公室 主任(代) 江桂梅 68754690 68753872
副主任(黨群工會檔案資料) 劉漱玉
副主任(人事財務資產安全) 郭 維
國際教育中心 主任(兼) 銀新力 68754413
教學總監 程勝利 51790004
培訓總監 肖 亮 68753877
教育企劃部 華 果 68753865
行政部 佘 波 51790002
出國留學服務部 李鵬舟 68753879
國際語言教育中心 肖 亮 68753865 68753875
武漢大學WTO實驗班項目辦公室 尹 黎 68753867 68753862 68753863
法國里爾第二大學國際項目辦公室 陳 玲 51790007
法國佩皮尼昂大學國際項目辦公室 曾 潔 51790003
法國拉羅舍爾大學國際項目辦公室 銀新力兼 51790004
英國諾森堡大學國際項目辦公室 郭 莉 51790003
法國魯昂高商國際項目辦公室 待 定 51790004
紐西蘭梅西大學國際項目辦公室 待 定
法國CNAM管理碩士項目辦公室 王向鸞 68753866
法國碩士(獎學金)預備教育項目 68753873
英國碩士(獎學金)預備教育項目 68753879
WTO研究與咨詢中心 籌建中
院辦公地點:武漢大學一區桂園教三樓正對面;院國際教育中心辦公地點:東湖南望山
師資團隊
學院建立了師資全球配置體系,現擁有優秀專兼職教師130餘人,分別在國際法、經濟學、管理、專業外語等學科專業領域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學術研究和從業背景,給學院高質量的本科、研究生教育和國際語言文化培訓提供了可靠保障。
武漢大學WTO學院教師團隊
(截止:2006年5月)
姓名 主講課程 學科專業 教育背景 職業背景 職務/稱 國籍 教師編號
余敏友 國際法
WTO爭端解決機制 國際法 武漢大學博士 WTO學院院長 教授 中國 A-001
李雪平 國際法
WTO爭端解決機制 國際公法 武漢大學博士 副教授 中國 A-002
孫立文 國際法
WTO爭端解決機制 國際公法 武漢大學博士 講師 中國 A-003
鄒國勇 國際法
WTO爭端解決機制 國際私法 武漢大學博士 講師 中國 A-004
謝 皓 經濟學
國際貿易理論 經濟學 武漢大學博士 講師 中國 A-005
羅 昆 民商法
票據法 民商法 武漢大學博士 講師 中國 A-006
楊庭芳 法語 法語 武漢大學博士 講師 中國 A-007
王一平 中國外貿法
商務英語 國際公法 武漢大學博士 教授 中國 B-001
高 凡 法語 法語教學 巴黎3大碩士 講師 中國 B-002
董艷麗 法語 法語 武漢大學碩士 講師 中國 B-003
盧小梅 專業法語 法語 武漢大學博士 講師 中國 B-004
楊開傑 專業英語 商務英語 武漢大學學士 大連實德集團高管 講師 中國 B-005
蘆葉菲 英語 英語 武漢大學碩士 助教 中國 B-006
郭 元 英語 英語 武漢大學碩士 助教 中國 B-007
龍永圖 WTO研究專題 英語 貴州大學學士 亞洲博鰲論壇秘書長 不適用 中國 C-001
黃 進 國際私法
電子商務法 國際私法 武漢大學博士 教授 中國 C-002
李仁真 國際經濟法 國際經濟法 武漢大學博士 司法廳副廳長 教授 中國 C-003
馮潔菡 民事訴訟法
知識產權法 國際公法 武漢大學博士 講師 中國 C-004
楊澤偉 國際法 國際公法 武漢大學博士 教授 中國 C-005
張里安 民商法 民商法 德國博士 教研室主任 教授 中國 C-006
陳本寒 民商法 民商法 武漢大學博士 教授 中國 C-007
劉大洪 公司法 民商法 中南財大博士 教授 中國 C-008
張秀生 國際政治經濟學 政治經濟學 武漢大學學士 教授 中國 C-009
文建東 經濟學 西方經濟學 武漢大學博士 教授 中國 C-010
張建清 國際貿易理論 國際貿易學 武漢大學博士 教授 中國 C-011
陳 嵐 訴訟法 武漢大學碩士 副教授 中國 C-012
蔡 虹 民事訴訟法 訴訟法 中南財大碩士 教授 中國 C-013
李新天 民商法
法律實務 民商法 武漢大學博士 副教授 中國 C-014
申 皓 國際金融理論 世界經濟 武漢大學博士 副教授 中國 C-015
盧漢林 國際投資 金融學 武漢大學博士 教授 中國 C-016
潘 敏 國際金融理論 金融學 武漢大學博士 教授 中國 C-017
桂國平 專業英語 金融學 武漢大學碩士 教授 中國 C-018
徐 珊 管理學 企業管理 武漢大學碩士 教授 中國 C-019
潘 旵 企業管理 武漢大學博士 副教授 中國 C-020
王追林 中國外貿法
國際貿易實務 國際法 武漢大學博士 湖北省商務廳研究員 教授 中國 C-021
聶德宗 民事訴訟法 民商法 武漢大學博士 副教授 中國 C-022
宋麗夢 企業管理專題 會計 中南財大博士 副教授 中國 C-023
李榮建 比較文化專題 阿拉伯文化 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士 中國駐伊拉克使館一秘 副教授 中國 C-024
汪 波 國際政治經濟學 國際關系 武漢大學博士 復旦大學 教授 中國 C-025
馮天瑜 中國傳統文化專題 漢語 武漢師范學院學士 武漢大學傳統文化中心主任 教授 中國 C-026
陳廣勝 行政管理專題 秘書學 武漢大學學士 教授 中國 C-027
周運清 社會心理學 社會學 武漢大學學士 教授 中國 C-028
張兆國 會計學,財務管理
公司理財 會計學 武漢大學博士 華工會計系主任 教授 中國 C-030
吳孝健 人力資源管理 管理學 英國De Montfort大學博士 高級講師 英國 C-031
Ann Seror 組織行為理論 管理學 加拿大PURDUE大學博士 教授 加拿大 C-032
Richard 技術轉讓管理
項目管理 管理學 英國諾森堡大學博士 高級講師 中國 C-033
Paul-Henri Ravier 國際法
歐盟法 法律 法國碩士 巴黎政策研究所 教授 法國 C-034
劉祖雲 社會心理學 社會學 南開大學學士 教授 中國 C-035
William ALTID 民事法律 法律 巴黎大學博士 法律教授 法國 C-036
Gerard DESMULIERS 金融學 金融學 法國博士 LILLE2-ESA院長 教授 法國 C-037
Philippe CORDONNIER 法國文化概論
法語書面表達 法語文化與書面表達 法國碩士 LILLE2國際部部長 教授 法國 C-038
Joel LESOIN 基礎會計
精算會計 會計學 法國博士 LILLE2-ESA學士負責人 教授 法國 C-039
吳漢東 知識產權法 知識產權法 湖北財經學院學士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長 教授 中國 C-040
韓國剛 戰略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 戰略管理 法國里爾一大博士 教授 香港 C-041
鄔玲玲 國際法
國際法律仲裁實務 國際公法 武漢大學博士 教授 法國 C-042
ORIN KIRSHNER 國際法
專業英語 法律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博士 副教授 美國 C-043
王 靖 法語 法語 武漢大學學士 武大國際部副部長 副教授 中國 C-044
王 戰 法語
(管理)專業法語 管理學 法國里昂二大博士 研究員 中國 C-045
亢秀蘭 法語 法語 北京外國語大學本科 教授 中國 C-046
顏永平 法語 法語 中科院碩士 研究員 中國 C-047
嚴桂發 政務管理專題 政務管理專題 不適用 中國 C-048
李國民 政務管理專題 政務管理專題 不適用 中國 C-049
李建民 會計學
會計實務 會計學 中南財經大學學士 不適用 中國 C-050
張文榮 企業管理專題 企業管理專題 中石油華中區總經理 不適用 中國 C-051
謝 武 企業管理專題 工程管理 華中科技大學碩士 不適用 中國 C-052
杜青剛 法語 法語 巴黎8大博士 武大外院院長 教授 中國 C-053
易亞林 法語 武術 成都體育學院碩士 新加坡武術國家隊主教授 國家級教授 中國 C-054
AUGIER 數學
管理學 數學 法國博士 法國拉羅舍爾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教授 法國 C-055
杜金元 數學 數學 武漢大學博士 教授 中國 C-056
LEBON 管理學 數學 法國CNAM博士 法國CNAM-IIM院長 教授 法國 C-057
何 焰 國際法 國際經濟法 武漢大學博士 教研室主任 教授 中國 D-001
葉初升 經濟學 西方經濟學 武漢大學博士 副教授 中國 D-002
陳忠斌 經濟學 產業經濟學 武漢大學碩士 副教授 中國 D-003
孫 晉 訴訟法
民商法 經濟法 武漢大學碩士 講師 中國 D-004
余延滿 公司法
合同法 民商法 武漢大學博士 教授 中國 D-005
喬雄兵 國際私法 國際私法 武漢大學碩士 講師 中國 D-006
李 傲 民事訴訟法 訴訟法 武漢大學碩士 副教授 中國 D-007
左海聰 國際私法 國際經濟法 武漢大學博士 教授 中國 D-008
代軍勛 金融學 金融學 武漢大學博士 講師 中國 D-009
張慶麟 國際私法 國際經濟法 武漢大學博士 教研室主任 教授 中國 D-010
宋連斌 國際私法 國際私法 武漢大學博士 教授 中國 D-012
秦 儀 管理學 企業管理 武漢大學博士 講師 中國 D-013
張 焱 管理學 企業管理 武漢水電大學碩士 副教授 中國 D-014
鄭春美 會計學 管理學 武漢大學博士 副教授 中國 D-015
郭均英 會計學 管理學 中南財大碩士 副教授 中國 D-016
田 娟 會計學 會管理學 重慶商學院學士 講師 中國 D-017
李淑萍 會計學 管理學 中南財大學士 副教授 中國 D-018
黃 靜 市場營銷 管理學 武漢大學博士 教授 中國 D-019
張奇林 勞動與社會保障 法學 武漢大學博士 副教授 中國 D-020
馮存萬 國際政治經濟學 國際關系 武漢大學博士 講師 中國 D-021
施雪華 國際政治經濟學 政治 武漢大學碩士 教授 中國 D-022
應小華 法語 法語 武漢大學碩士 講師 中國 D-023
Benjamin VIGIER 法語 國際事務亞洲貿易 Le Havre大學碩士
不適用 法國 D-024
Carine D』ARAUJO 法語 法語教學 里昂二大碩士 不適用 法國 D-025
Catherine BERLATIER 法語 TESOL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碩士 不適用 澳大利亞 D-026
Cecile CRESPIN 法語 法語 法國Aix-Marseille大學碩士 不適用 法國 D-027
David Armand Lopez 法語 專業英語 Eastern UniversityMBA 不適用 美國 D-028
Douglas Robert 法語 專業英語 Northern Territory University雙學士 不適用 美國 D-029
Emilie 法語 法語 法國波爾多三大碩士 不適用 法國 D-030
Galadriel MATTARD 法語 亞洲貿易 法國Le Harve大學碩士 不適用 法國 D-031
Genevieve BUSSON 法語 法語教學 法國巴黎五大,佩皮尼昂大學雙碩士 不適用 法國 D-032
Jeremy DAVID 法語 國際商務 法國拉羅舍爾大學碩士 不適用 澳大利亞 D-033
Maxime DOEM 法語 法律 法國Poitier大學碩士 不適用 法國 D-034
Thomas BURCKEL 法語 營銷 法國里爾高商碩士 不適用 法國 D-035
Valerie BOUZAID 法語 管理 法國Nants大學碩士 不適用 法國 D-036
王紹華 法語 數學 法國里爾一大博士 副教授 中國 D-037
楊海艷 法語 法語 武漢大學博士 副教授 中國 D-038
周漢斌 法語 法語 武漢大學碩士 副教授 中國 D-039
夏 燕 法語 法語 北京外國語大學學士 講師 中國 D-040
董 芳 法語 法語 武漢大學碩士 講師 中國 D-041
聞 靜 法語 法語 武漢大學碩士 不適用 中國 D-042
程 靜 法語 法語 巴黎8大碩士 講師 中國 D-043
王 璇 法語 貿易 法國里昂3大碩士 講師 中國 D-044
余啟應 法語 法語 武漢大學學士 副教授 中國 D-045
姜小文 法語 法語 武漢大學學士 副教授 中國 D-046
張 瑩 法語 法語 武漢大學碩士 不適用 中國 D-047
劉林青 財務管理
戰略管理 企業管理 武漢大學博士 副教授 中國 D-048
王建華 計算機與網路技術 計算機 武漢大學博士 副教授 中國 D-049
劉偉安 數學分析 數學 武漢大學碩士 教授 中國 D-050
王 進 社會心理學 社會學 美國伊阿華大學博士 教授 中國 D-051
劉培德 高等代數與解釋幾何 數學 武漢大學學士 教授 中國 D-052
周長城 社會心理學 法學 武漢大學博士 教授 中國 D-053
William GRAIN 法語 哲學 巴黎10大學士 不適用 法國 D-054
王 軍 英語 英語 武漢大學碩士 副教授 中國 D-055
Julien CARPENTIER 法語 法語 法國里爾大學學士 不適用 法國 D-056
龔惠萍 太極拳 武術 武漢體育學院碩士 助教 中國 D-057
廖 璇 太極拳 武術 武漢體育學院學士 助教 中國 D-058
李華斌 太極拳 武術 武漢體育學院學士 助教 中國 D-059
徐鳳菊 會計學
財務管理 會計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博士 副教授 中國 D-060
童光榮 微觀經濟學 經濟學 武漢大學博士 教授 中國 D-061
王 芳 英語 英語 武漢大學碩士 講師 中國 D-062
蘇 舫 法語 法語 法國里昂3大碩士 講師 中國 D-063
B. 武漢大學 大學生健康是哪個領域的通時課
跨學科領域的
這個領域的課程還有:
序號 課程名稱 學時/學分 負責人 開課單位
183 社交禮儀 36/2 李榮建 歷史學院
184 科技革命與世界發展 36/2 胡才珍 歷史學院
185 人類生存環境與考古 18/1 陳官濤 歷史學院
186 女大學生形象設計 18/1 劉吉樺 新聞與傳播學院
187 現代標准化與質量管理 18/1 何紹華 信息管理學院
188 創業學 36/2 韓國文 經濟與管理學院
189 性與社會 36/2 周運清 社會學系
190 公共關系學 36/2 余永躍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191 領導學 36/2 鍾青林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192 創新思維技巧訓練 18/1 石超明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193 大學生求職方法與技巧 18/1 石超明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194 領導心理學 18/1 王新山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195 健康教育學 18/1 張曉燕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196 人文化學 18/1 胡繼明 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
197 生態設計與技術 18/1 嚴 雪 生命科學學院
198 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36/2 林愛文 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
199 地圖歷史與文化 18/1 劉沛蘭 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
200 全球變化與環境導論 18/1 周培疆 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
201 能源與環境 18/1 王紅萍 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
202 自然災害與防災減災 18/1 李 全 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
203 圍棋思維與文化 18/1 田士豪 水利水電學院
204 西北地區水資源與生態環境 18/1 謝 平 水利水電學院
205 水資源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18/1 張 翔 水利水電學院
206 裝飾材料與居住文化 18/1 吳定燕 水利水電學院
207 河流概論 18/1 熊治平 水利水電學院
208 水土流失與水土保持 18/1 餘明輝 水利水電學院
209 全球氣候變化與水資源 18/1 張利平 水利水電學院
210 水與人類生存 18/1 肖益民 水利水電學院
211 大學生專利設計與實踐 18/1 李江雲 土木建築工程學院
212 房地產概論 18/1 王望珍 土木建築工程學院
213 建築美學 36/2 趙 冰 城市設計學院
214 趣味素描 18/1 溫慶武 城市設計學院
215 產品設計 18/1 楊 正 城市設計學院
216 水質與社會發展 18/1 劉廣容 動力與機械學院
217 能源與可持續發展 18/1 熊揚恆 動力與機械學院
218 動漫畫基礎 18/1 翁子揚 印刷與包裝系
219 艾滋病防治 18/1 侯 煒 基礎醫學院
220 人體生理學與心身健康 18/1 萬 瑜 基礎醫學院
221 生命科學與人類文明 18/1 嚴曉紅 基礎醫學院
222 健康心理學 18/1 王高華 第一臨床學院
223 大學生心理健康 18/1 章軍建 第二臨床學院
224 大學生健康 36/2 譚曉東
郭晉武 公共衛生學院
校醫院
225 現代生活方式與健康 18/1 汪春紅 公共衛生學院
226 食品安全與人體健康 18/1 曾曉波 葯學院
227 大學生健康與保健 18/1 張 燕 體育課部
228 專利信息與發明創新 18/1 江海濤 圖書館
229 大學生學習方法 18/1 郭昊龍 教育科學學院
230 大學生與大學發展 18/1 黃明東 教育科學學院
231 大學文化與大學精神 18/1 胥青山 教育科學學院
232 教育社會學 18/1 鄧和平 教育科學學院
233 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 18/1 吳洪波 就業指導中心
234 KAB創業基礎 36/2 夏清華 經濟與管理學院
C. 武漢大學里的櫻花是恥辱的代表還是本身就是花是花的欣賞
1939年前後,為了緩解住在這里休養的大批日本傷兵的思鄉之情,同時懷著炫耀武功和長期佔領之意,侵華日軍從本國引來櫻花樹苗在武大校園栽植。這便是今日武大櫻花的緣起。
日軍當年種下的日本櫻花不超過30株,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櫻花大道上。到了1949年初,就有人建議將櫻花樹砍掉,而當時駐守武漢的國民黨將領張軫師長表示,武漢大學是座寶庫,裡面的一草一木都要保留,於是櫻花樹得以保存(1949年5月15日張軫率部起義,武漢和平解放)。
據本報記者了解,櫻花樹的生命周期很短,一般只有二三十年,當年日本人種下的第一批日本櫻花,50年代更新時已基本死絕。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向周恩來總理贈送了1000株大山櫻,周恩來總理將其中50株轉贈給武漢大學。1982年,為紀念中日友好10周年,日本友協和日本西陣織株式會社又贈送了100株垂枝櫻苗。1992年,在紀念中日友好20周年之際,日本廣島中國株式會社內中國湖北朋友會砂田壽夫先生贈送櫻花樹苗200株。現今武大校園各處的櫻花樹苗,除園林工人自行培育的之外,大多都來自於此。
武漢大學校史研究會創始人吳驍說,對於武大櫻花的爭論早已有之。早在1947年3月武大師生迎來了回歸武昌後首次櫻花盛開的時候,面對爭論,當時中國植物生理學創始人之一的張鏡澄教授便對自己的學生說:「這本是我們中國人的恥辱,不過現在,日本人被打敗了,這幾株櫻樹反而成了戰利品,成為日本侵華的歷史罪證。」
武漢大學社會學專家周運清教授指出,對於武漢大學櫻花的問題一定要從歷史的眼光看,著眼於長遠。美麗的櫻花是全人類的財富,草木是無辜的,不能給它們「貼標簽」、「戴帽子」。現在的櫻花是歷史上經歷多次種植形成的,要了解歷史,國與國的關系、民族與民族的關系也是一個歷史發展的過程。目前雖然中日關系中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音符,但我們更要從長遠考慮,立足於我們自身的發展才是關鍵。
ps:櫻花原產自中國、
D. 湖北省兼職論壇
武漢兼職論壇引才強勢覆蓋】智通人才網(job5156)、荊楚網、聚才網、中國。。。周運清武漢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全國家庭教育專家講師團專家、湖北省家庭教育報
湖北省兼職論壇:
E. 求助,很急,就 這兩天要!
法,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受國家強制力保證執行的行為規則的總稱。它包括法律、法令、條例、命令、決定等。
而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它的含義可以有多種,但最根本的一條是:表現為道德的行為必須是發自內心的願望,合乎規範本身就是最高的終級目的。
法與道德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之重要組成部分,是兩種不同的社會調整手段,它們都是為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的。道德是法的基礎,法是道德規范的制度化實現。
由於兩者之間各有獨特的地位和功能,它們之間有著很大的區別性,同時也有很強的互補性。
一、法與道德的區別非常明顯:
1、法與道德產生的條件不同:
法,產生於道德,是以道德沖突的協調者出現的。法作為規范人類行為的一般准則,它的產生有其自身的社會軌跡。按馬克思的觀點,法是階級的產物,是階級社會特有的社會現象,是在人類社會發展到階級社會時所產生的一種調整人類關系的手段。階級不是從來就有的,它本身就是人類歷史特定階段的產物。在原始社會中,生活在一種低下且和諧狀態中的人類,對於現代意義上的法律需求是不存在的,也沒有適合它的空間。所以說,法,是人類文明進程中的一種文化結晶,是一種文明標志。
歷史選擇了法,法在這一契機下最終伴隨著私有而來,並進入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展示著它巨大的優越性和頑強的戰鬥力。「只有在共同利益分化為眾多的個體利益並導致普遍的利益沖突,僅靠道德、傳統和輿論不足以有效維持社會存在與發展所必需的基本秩序時,法的產生才成為必需和可能。」 進而法成了道德沖突的協調者,是歷史發展到一定社會階段的產物,並且維護著它產生後的社會秩序。
當這個社會的自我運行或調控陷入到極端不可解決的道德陷阱中,並不斷地分裂出不可調和的利益沖突和道德沖突,同時又不能有效地擺脫這些沖突時,為了這些沖突不至於在無謂的斗爭中把自我和整個社會毀滅,更為了這個社會在由表及裡的層次上保持相對的和諧狀態,就設置了一種表面上臨駕於社會,實質融於社會的強大力量,這就是法。它最基本的作用是緩和沖突並把沖突保持在秩序允許的范圍內。
初始的法更多地表現出與道德的相似性,所以「初始的法乃是我們道德生活的見證和外部沉澱」 的論調是不無道理的。
道德,是人們在長期社會生活和實踐中逐漸形成的、普遍認可的行為規范和准則。它隨著生產力的提高、社會的進步、人們對自然界認知水平的提升而有更加豐富的內容。
恩格斯講:「一切以往的道德論歸根到底都是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的產物。而社會直到現在還是在階級對立中運動的,所以道德始終是階級的道德。」這表明道德的內容最終由經濟條件決定,並伴隨經濟的發展而有相應的變化;基於不同的物質生活條件的不同社會集團,有著不同的道德觀,在階級社會中的道德具有階級性。
因此,可以說,道德是生活在一定物質生活條件下的自然人關於善與惡、美與丑、誠實與虛偽、光榮與恥辱、正義與非正義、公正與偏私、野蠻與謙遜等觀念、標准、規范以及原則的總和,或者說是一個綜合的矛盾統一體系。
沒有亘古不變的永恆道德,也沒有亘古不變永恆的法。今天的社會,代表不同利益的統治集團仍然還存在,但是他們代表的階級利益是根本不同或者是對立的。不同的統治集團各有各自的階級利益,以及與其階級利益相適應的道德。而法的內容由一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
2、法與道德的表現形式不同:
法,是由國家制定和實施,而道德則通過人的內心信念、信仰及社會輿論來實現。因此,法在制裁方面表現出比道德更有強制性。違反一項道德規范可以招致指責、嘲笑,甚至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比如造成精神失常、毀掉了美好的前程,甚至可能因而引起自殺等種種情況。但是,它畢竟不如法這種權力行為例如刑事判決那樣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留下永久的印跡。
3、法與道德的實施方式不同:
法,具有確定的、強制性的制裁力,道德的懲罰方式則主要依據
公共輿論、不贊成、嘲笑和摒棄於某一特定的社會團體之外。
道德,表現出的行為是自覺性的,如果不那樣做勢必會受到良心的責備或質問,會感到歉疚,會被世俗和社會所唾棄。所以,道德它是沒有外在的、世俗的功利目的。
法,實施的過程是個機械過程,它必須以道德作為基礎。而且,
一個國家的法制是否健全,主要取決於道德規范被納入法律規則的數量。道德不具有國家強制性,而是基於個人的主觀意願和意志,以及人們在長期的社會活動中自覺建立的准則,它主要訴諸良心,明辨善惡,是居於人的內心自律。「法不考慮潛在的動機如何,而要求對現行規則與法規進行外部服從;而道德則求助於人的良心,道德規則要求人們根據高尚的意圖,首先是根據倫理責任感,然後到行為,它還要求人們為了善而去追求善。」
所以,道德是不需依靠國家強制力來執行、實施的,而是依靠人們的觀念,社會的輿論和善良風俗來維持的。
4、法與道德的調整范圍不同:
法,著眼於行為,而道德著眼於意志和情感;法律規定一般來說
總是避免涉及良心的問題,不過問其意圖如何,而只考慮其行為和態度;與此截然相反,道德所選定的范圍則是意圖。
一般地說來,道德調整的社會關系領域要比法所涉及的范圍廣泛得多。法,難以觸及人的心靈,解決不了人的思想問題;而道德的落腳點在於人心,在於人的思想自覺。所以法解決不了信仰、價值觀問題,只有道德才能使人樹立正確的信仰、價值觀、人生觀,並以其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法,不可能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統管起來,而必然留有一些領域由道德來管理。
道德,是指導和制約人們思想和行為的精神力量,道德的相對獨立性是道德的社會價值能夠發揮出來的前提。道德建設中必須堅持以立為本、重在建設的方針,依靠教育、引導、培養和熏陶,輔之以相應的社會管理制度和法規約束,努力倡導和培育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規范,大力倡導社會文明新風尚,逐漸形成和確立以思想道德教育為內容,以排解引導為橋梁,以陣地建設為依託,以強化管理為手段的新機制,使一些公共道德規范上升為法律規范,再轉化為人們的道德行為,改變人們的舊習慣,推動社會的不斷進步與文明發展。
5、法的效力所形成的法律條文具有普遍性和絕對性,而道德所
遵循的准則是因人、因環境而異的。
有時,憑借良知這樣內在的道德並不能把私慾控制在不危害他人利益的范圍內,必須藉助外在的擁有強制力的規矩才能實現,它的極端表現形式就是我們現在稱之為法的東西。
法的實現只有通過立法者、執法者、守法者將自身的道德修養、人格魅力體現在法治的活動中,使法與道德的精神協調起來,使法得到道德的內化力的支持,讓法律精神同道德精神一起成為全社會共同的價值觀念。只有這樣,法與道德的建設才會達到和諧統一。
而制定得再好的法律,也需要合適的人正確地去執行和適用。試想如果一個法律工作者不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思想道德水平,又如何能正確理解和執行與道德緊密聯系的法呢?因而也就很難想像法會得到有效實施。另外,制定得再好的法,也需要絕大多數社會成員的支持,如果社會成員缺乏守法的思想道德風尚,沒有他們對任何違法行為的道德上的抵制,法也不可能得到有效地實施。再者,法的不健全和存在漏洞,如果社會成員缺乏起碼的道德水平,就會做出不違法卻又有害於社會公德的行為,影響社會的健康有序的發展。
比如對於市場造假事件,我們似乎已經見怪不怪了。因為自從國家加大力度打擊制假販假以來,雷聲就不斷,雨聲似乎也很大,可「3。15」喊了這么久,就像武漢的「甲醛米粉」,還有隨之牽出的一連串其他「毒物」,如「問題榨菜」、「雙氧水鹵雞爪」等等有毒食品仍接連不斷。盡管對於那些製造有毒食品危害消費者利益的廠家和個人,執法部門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有關法律法規沒收非法所得,並處以非法所得1~5倍的罰款,有的還將依法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可如果不是一位打工者寫信披露,這些米粉還會源源不斷地出現在市場上。而那些廠家、商家究竟有幾人憑借良心發現、從處罰的案例中汲取教訓、受到警示了呢?就象一位小作坊老闆就上述事件對記者說的那樣,不過小事一樁,撞到槍口上了而已。
正如華中農業大學食品微生物研究所教授史賢明所講的那樣,現如今我國法律的有關規定只是原則性的,對執法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這也就是為什麼制假、販假事件屢禁不止的原由了。
也許有人會說,現代社會出現的諸多社會問題都是因為社會競爭激烈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的,傳統道德中提倡的競爭意識不強,甚至有所缺乏是弊病,但現代經濟社會中如果採用不正當的、甚至是非法手段參與競爭那就勢必會引起社會混亂,最終導致信用危機,導致信用概念在人們心目中被擠壓、被擊退、被消融。市場制假販假之「毒」,最終毒蝕的是整個社會的道德准則。
現代社會,隨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們更加講求生活質量,可食品、葯品的信用危機仍然一直存在,人們更加渴望安全地生活。可對於那些妨礙公共安全的制假販假的廠家和商家,究竟是用法律進行嚴懲還是靠道德進行教化?究竟哪一種形式對人的心靈和行為、對事情的進程更有影響力呢?
武漢大學社會學系周運清教授說,沒有道德的法治,法治必然淪為政治權力的奴隸;而沒有法治的道德,道德自身也維持不了多久。所以一個完善的現代法治更需要強大的道德理念做支撐,從而更快、更完善地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德。讓經濟制度的構建與設計建立在人人正當地、合法地追求自身利益的基礎上,平等地承認個人或他人同樣也有權追求自身的正當、合法的權益,而不再是損人利己,這是經濟制度設計的前提條件和首要規則。只有遵循著這一規則,才有公正、平等、自由與民主的社會秩序;也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能說法治有立足之魂。
所以說,市場經濟中的信用道德確立之時,也就是法治社會的建立之日。
二、法與道德具有融合性和互補性。
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認為,人們的社會關系,是以一定的生產關系為基礎的,而生產關系歸根到底是由一定歷史水平的生產力決定的。所以,人們的社會關系,實際上是一定社會生產方式的產物。在這一點上,道德與法有著共同的本質特點,它們都是由一定的社會存在決定的社會意識現象,屬於社會的上層建築,它們的性質、作用和發展變化,都要與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相適應。
1、 作為兩個獨立的實體,法有賴於道德的存在,但又是獨
立自主的,不完全依附於道德規范。
法,憑借著與生俱來的外部強制力,調整著錯綜復雜的社會利益關系。正是具有這種強悍的外部物理性強制力量,才促使具有不同道德觀念的利益者遵循著相同原則下的行為規范。因為他們清楚地知道,破壞它意味著賦予自己以法律責任,其後果必定是不利的,畢竟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是違法的。所以,遵守法就成為必需。
2、法,是在道德沖突發展到極端的情況下,不得已而擔負起這
一沉重的歷史使命的,它是多元化道德沖突的協調者。雖然法取代道德成為調整社會關系的主要手段,但並未否棄道德的積極作用。相反,法律的產生本身與道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且道德作為一種社會調整手段也不可能退出歷史舞台。 「道德往往成為法的基礎素材,而法往往又鞏固著某種道德;道德所不及的地方由法調整,法所不及的地方由道德調整。」 所以,即使法具有強大的強製作用也往往需要通過人的內在道德信念才能起作用。
法所沒涉及到的缺陷,彌補的手段就是道德。道德就是滲透於經濟、政治、行政、文化、教育、習慣、傳統和輿論的思想觀念和准則。
傳統的中國社會是以德治國,道德成為政府控制社會各階層,平衡矛盾沖突的手段,政治化了的道德擔負起本應由法律承擔的職責。
如今,在這個金錢至上、浮躁喧囂、人慾橫流的時代,在我們的精神領域,人們的道德、倫理等方面發生著各種病變,導致道德約束下降,心理防線崩潰。諸如政治生活中的腐敗、貪污、瀆職、賣官買官;經濟交往中的制假販假、走私販私、不講信用、惡劣競爭、坑蒙拐騙;公共生活中人對人的陌生、冷漠、隔膜,對他人不幸的殘忍、麻木等等都給人留下世態炎涼、人心不古的感慨,也沖擊著千百年以來形成的固有道德觀念和道德防線。
所有這些不只是公民權利意識的淡漠、平等意識、責任意識的淡漠,更主要的是對法律意識的淡薄。扭轉這些局面僅僅靠道德的規范約束是實現不了的。
比如,在贍養老人這個問題上,雖然現在經濟空前發展,人們的生活水準普遍比以前提升一個檔次,但從現實情況反映出對待贍養老人的問題並不容樂觀。
據《新民晚報》載,上海市金山區漕涇鎮87歲的王阿水生了6個子女,如今卻遭受著小兒子王根龍夫婦等兒女的欺凌。當記者推開老人孤身棲息的本該堆草的屋門時,「只見老人依然凄涼地在幽暗冰冷的屋子裡形影相弔,桌上扔著冷飯菜。」
《刑法》第260條規定:「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2年以下徒刑,拘役或管制;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盡管法律寫的明確,可生活中遭到虐待情形的又何止王阿水一人!
尊敬老人,贍養父母,本是一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對一個公民的最基本的起碼要求。在道德規范的領域,要求兒女不僅應當在物質生活方面盡到贍養的職責,還應當在精神生活方面充分讓老人過得享受、幸福和愉快。這是從道德倫理方面確定的社會公民應盡的義務。
可是,公民不具備這種社會公德時就勢必需要法的介入,法律的制裁。這其中涉及的界定范圍值得做深層次的探討。雖然法律規定虐待老人情節惡劣或致被害人重傷、死亡方可判刑。但在社會生活中大多數不尊敬老人的言行,並不一定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原因有多方面,不在本論述中探討。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我想是由法與道德的調整界限使然的。現如今法學界普遍的一種觀點認為「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但仍有分歧。試問,一個不道德的行為是否只有在傷害他人的情況下才應由法律加以干預?還是在傷害自己或傷害公眾感情抑或是損害了社會的公共性的情況下才可以引出法律的干預呢?
從根本來講,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廣泛宣傳教育,加強社會輿論的批評和引導,以及通過對本人內心覺悟和良知的呼喚等等手段,來彌補法所不能制約的地方和不足是必要的。既用老百姓通常所說的「良心發現」來修正公民自身的言行,來修正自己包括對老人問題上的種種弊病。至於有些人的言行有違道德倫理范疇時,就需要以法的強制力來規范執行了。
所以,現如今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程中,必須在健全社會主義法律制度的同時形成社會主義市場道德,形成法與道德齊頭並進,通過道德推動法的制定和實施,並彌補法的不足,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以道德來約束,以法的形式來嚴懲。所以,道德與法是相輔相成,互為彌補的。
市場經濟和依法治國的內容要求我們要繼續發揚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該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構造具有時代特色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和框架,把當前我們已經提倡的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建設抓好。我們應使傳統美德和新型法律規范相互滲透,充分運用法制和德治兩種手段,把依法治國不斷完善,使以德治國深入人心,為改革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法制環境和道德環境。
F. 誰能找到關於:家長打孩子的事件
母親節剛過去兩天,可七歲的花都區農家女孩小杏(化名)說,媽媽好凶,她最怕媽媽了———昨日,這個女孩在記者面前撩起上衣,指著肚臍眼以下到兩腿之間的那塊皮膚,喃喃地說,「是媽媽『辣』(燒)的……」小杏說,媽媽常打她,她還曾經被吊起來打。
她太不乖,這么大還尿床,所以我用火柴燒她,看她還敢不敢……」昨日小杏的母親向記者親口承認了自己的行為。
律師表示,在家庭中施以嚴重暴力行為者可以追究刑事責任。至昨天為止,那驚人的一幕在花都區新華鎮廣塘村一個農家已經發生10天了。昨日,小杏的表姐從堂姐處得知:「上月30日那天,小杏的媽媽用撥柴草的燒紅的鐵棍,燙她的下身……」表姐聽後嚇了一大跳,下午她和小杏的鄰居劉小姐一起把小杏從學校里偷偷接出來。
面對幾個一臉關切的大姐姐,小杏順從地掀起上衣,拉開褲子———只見肚臍眼以下到下身兩腿之間的部位,清晰地布著七個被燒傷的疤痕。經過10天,雖然沒經過任何治療,但傷口還是慢慢地癒合了,正在長出新生肌膚。
「我覺得這樣的事情簡直不可思議,哪有這樣的母親!應該判她的刑!」年輕的劉小姐十分激動,「這樣變態的行為,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多大的影響!」小杏:「如果我恨媽媽,她就會再打我,我不敢恨……」
記者:「媽媽這樣打你,你恨她嗎?」
小杏:「如果我恨媽媽,她就會再打我,我不敢恨……」
「媽媽好惡,我好驚(怕)她……」小杏是個不善言辭的女孩。表姐說,「幾年前她家裡添了個弟弟,小杏的日子逐漸越來越難過,她媽媽對她管教很嚴,放學後必須准時回家,晚一點就要打。」說話間,表姐不斷地看錶,「不行了,快5時了,我們必須把她送回去,否則又是一頓打……」
記者問小杏那次打完後媽媽又打了幾次,小杏扳起指頭數了數:5次。原因有三個:溜出家門去騎車、和姐姐們出去玩、跑到姐姐們家裡去看電視……」她說,有一次,媽媽把她雙手綁起來,吊起來打;還有一次,媽媽把她的手腳全部綁牢,再打……
小杏母親:「不用火柴燒她,她就老是尿床……」
在表姐的催促下,記者帶著小杏飛快地趕回了家。在那個簡陋的農家小院里,記者見到了小杏的媽媽,她是一個看起來不修邊幅的農家婦女,頭發蓬亂。但她沒有記者想像中的那種兇相,臉色尚算緩和。
記者單刀直入:「聽說小杏被用鐵棍燒傷了?」小杏母似乎一下子未反應過來,但隨即否認,「沒有啊……」記者拉開了小杏的衣服露出傷疤,她囁嚅了一下,說「不是用鐵棍燒的,是用火柴燒的……」
小杏媽:「她這么大還尿床,弟弟這么小都不尿床,我燒她,她痛,就會改……不燒她,她就老是尿床……」
記者:「聽說你平常也經常打她?」
小杏媽:「她很調皮,老是出去玩,弟弟跟著她,我怕他們會掉到水塘里。」
記者:「所以你就打她。但是你燒過她以後,她還有沒有尿床?」
小杏媽:「……還是尿床……」
從其與記者的對答來看,很明顯,這個農婦的思想並不復雜,所以她坦然承認了一切。記者一再追問她為何要這樣毒打孩子,她要麼沉默,要麼反復重復同一句話:「她老是尿床……她很不乖……」旁邊,她的丈夫一直沒吭聲,偶爾尷尬地笑笑。
希望對你有幫助
G. 周運清的近期專題報告
大學生的角色資本培育(參見超聲教育視頻);
職場壓力與心理調適(參見石家莊廣電網:燕趙講壇視頻);
提升文化位勢,促進角色自覺(參見超聲教育視頻);
塑造陽光心態,經營健康生活(參見超聲教育視頻);
怎樣做個好家長(參見廣東中山市:香山大講堂視頻);
成功家教的三把鑰匙(參見珠海市:文化大講堂視頻,新東方家庭教育中國行專題,湖北省家庭教育大講堂專題);
十個忠告助解家教難題(新東方家庭教育中國行專題);
家庭教育系列講座(參見湖北省圖書館視頻);
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湖北省委講師團:市縣幹部專題);
社會建設與社會管理創新(湖北省委講師團:市縣幹部專題);
做個有魅力的賢內助(湖北省委講師團:市縣幹部專題-廉政文化進家庭);
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又好又快(湖北省委講師團:市縣幹部專題);
讓核心價值觀在本職工作中閃光(湖北省委講師團:市縣幹部專題);
繼續解放思想,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湖北省委講師團:市縣幹部專題);
突出實踐特色 推進科學發展上水平(湖北省委講師團:市縣幹部專題);
其它專題報告有:
做一個有高級同理心的心理咨詢師(心理咨詢師培訓教育專題);立足社區,做好群眾工作(社區幹部培訓專題);當代青年成功之路(青年幹部與大學生專題);社區工作的過程與方法;全球老齡問題與中國老年工作;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解讀;(人大)社會發展的前沿課題與立法工作;殘疾人權益保護與社區工作;領導人的語言藝術修養;等等。
最新專題報告:陽光心態與幸福生活。
聯系方式:
湖北省武漢市武漢大學社會學系 430072
H. 武漢大學的法學院研究生導師誰比較好呢都有誰呢
你想考什麼方面啊?
徐亞文 男 副教授 碩導 法學理論
桂宇石 男 副教授 碩導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汪進元 男 副教授 碩導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皮勇 男 副教授 碩導 刑法學
李新天 男 副教授 碩導 民商法學
張善斌 男 副教授 碩導 民商法學
蔡傑 男 副教授 碩導 訴訟法學
陳嵐 男 副教授 碩導 訴訟法學
寧立志 男 副教授 碩導 經濟法學
汪鑫 男 副教授 碩導 經濟法學
張榮芳 女 副教授 碩導 經濟法學
卞祥平 男 副教授 碩導 經濟法學
熊偉 男 副教授 碩導 經濟法學
喻術紅 女 副教授 碩導 經濟法學
李啟家 男 副教授 碩導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羅吉 女 副教授 碩導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柯堅 男 副教授 碩導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張慶麟 男 副教授 碩導 國際法學
宋連斌 男 副教授 碩導 國際法學
黃德明 男 副教授 碩導 國際法學
杜志華 女 副教授 碩導 國際法學
周運清 男 教授 碩導 社會學
閉偉寧 男 副教授 碩導 社會學
桂勝 男 副教授 碩導 社會學
徐煒 男 副教授 碩導 社會學
徐少舟 男 副教授 碩導 民俗學
劉應民 男 副教授 碩導 民商法學
李廣兵 男 副教授 碩導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石磊 男 副教授 碩導 國際法學
李曉鳳 女 副教授 碩導 社會學
殷燕敏 男 副教授 碩導 社會學
王進 男 副教授 碩導 社會學
吃東西要注意,你最好在考研前半個月就不要吃生冷的東西了。還有酒和冷飲也不要喝。作息要開始調整正常。心理放輕松,可以適當的出去走走。看點閑書,象報紙,還輕鬆了又了解了時政但是要避免大的心情起伏。
I. 日本有罪,櫻花無罪是誰說的
不是什麼學者說得話,而是網路上對武漢大學內日本遺留的櫻花的評論~~~
給你這個,是關於這個話題的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武大櫻花是恥還是花?
著名門戶網站網易的觀點交鋒欄目里,爭論相當激烈。認為「是恥不是花」的網民指出:櫻花雖美,但國恥勿忘。武大的櫻花正是侵華的罪證。那裡的櫻花,是為了慰問日本士兵,鼓舞他們的士氣,以望其為繼續侵略而努力。所以,這里的櫻花不能成為全國人民追逐、「仰慕」的對象。
而認為「是花不是恥」的網民反駁說,「樹本無辜」,「景物無分國界也」。他們認為,「這些櫻花雖然的確是窮凶極惡的日本侵略者在中華大地上耀武揚威的產物,但它本身是無罪的;人們之所以會欣賞它,喜歡它,完全是因為它自身的美麗。花只是花,花無罪。人犯的錯誤是人的錯,對櫻花的喜愛和對日寇侵華暴行的憤恨,根本就是兩回事;單純的藝術欣賞和民族仇恨的情緒,實在不應強扯在一起。」
一名自稱武大學生的網民則表示,日本人種下的這批櫻花,也不失是國恥教育的好素材,當年武大的周鯁生、李達等諸位校長對這批櫻花均未砍伐之也是出於這種考慮。
百萬人爭賞武大櫻花
網上爭論火熱,而美麗的武漢大學校園依舊人頭攢動。櫻花並不為武大所獨有,武漢市成片的櫻花林就有五六處,如東湖磨山公園、青山公園、武漢音樂學院等地,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去觀賞。據不完全統計,在賞櫻高峰期間,一天進出珞珈山觀看武大櫻花的人次超過10萬,整個櫻花節期間賞櫻的人數超過百萬。
保留櫻花是最好的愛國教育
「櫻花有什麼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櫻花只不過是一種植物,它好看,我們就能去欣賞。更何況,我們國家也是櫻花原產地之一,而且現在我們看到的櫻花已經不是當年侵略的殘留物,而是中日友好的見證。」對於網上出現的爭論,武漢大學新聞學院的徐同學言至於此,甚至有些「氣憤」。另一位田同學說:「勿忘國恥並不錯,但是我們需要的是強大自己,而並不是失去理智地指責無辜的植物。」
武漢大學校史研究會創始人吳驍說,對於武大櫻花的爭論早已有之。早在1947年3月武大師生迎來了回歸武昌後首次櫻花盛開的時候,面對爭論,當時中國植物生理學創始人之一的張鏡澄教授便對自己的學生說:「這本是我們中國人的恥辱,不過現在,日本人被打敗了,這幾株櫻樹反而成了戰利品,成為日本侵華的歷史罪證。」
吳驍說,近年來,武漢大學還在櫻花節期間豎起「武漢大學櫻花簡介」的指示牌,向觀光者講述著那段永難磨滅的歷史,正是最好的愛國教育。去年的櫻花大道上,還有一些年青人穿梭於賞櫻人流之間,散發「勿忘國恥」的傳單。
武漢大學社會學專家周運清教授指出,對於武漢大學櫻花的問題一定要從歷史的眼光看,著眼於長遠。美麗的櫻花是全人類的財富,草木是無辜的,不能給它們「貼標簽」、「戴帽子」。現在的櫻花是歷史上經歷多次種植形成的,要了解歷史,國與國的關系、民族與民族的關系也是一個歷史發展的過程。目前雖然中日關系中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音符,但我們更要從長遠考慮,立足於我們自身的發展才是關鍵。綜合《國際先驅導報》報道
武大櫻花史
「侵略之櫻」已基本死絕
1938年10月底,武漢三鎮淪陷,武大珞珈山校園亦遭日軍侵佔。1939年前後,為了緩解住在這里休養的大批日本傷兵的思鄉之情,同時懷著炫耀武功和長期佔領之意,侵華日軍從本國引來櫻花樹苗在武大校園栽植。這便是今日武大櫻花的緣起。
日軍當年種下的日本櫻花不超過30株,主要分布在今天武大櫻園的櫻花大道上。到了1949年初,就有人建議將櫻花樹砍掉,而當時駐守武漢的國民黨將領張軫師長表示,武漢大學是座寶庫,裡面的一草一木都要保留,於是櫻花樹得以保存(1949年5月15日張軫率部起義,武漢和平解放)。
櫻花樹的生命周期很短,一般只有二三十年,當年日本人種下的第一批日本櫻花,50年代更新時已基本死絕。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向周恩來總理贈送了1000株大山櫻,周恩來總理將其中50株轉贈給武漢大學。1982年,為紀念中日友好10周年,日本友協和日本西陣織株式會社又贈送了100株垂枝櫻苗。1992年,在紀念中日友好20周年之際,日本廣島中國株式會社內中國湖北朋友會砂田壽夫先生贈送櫻花樹苗200株。現今武大校園各處的櫻花樹苗,除園林工人自行培育的之外,大多都來自於此。
網友PK台
是花不是恥
網易網友
不知道花有什麼罪過?要世界上沒有人,花依然活得好好的。
網易網友
人有罪,花無過,植物能發動侵華戰爭嗎?
網易網友
不要做一個太過自卑得敏感的民族!
網易網友
心中有恥,無花亦恥;心中無恥,有花亦無恥。
網易網友
任何沖突都不應該以犧牲文化為代價
J. 襄陽新東方學校的大事記
(1) 2004年6月,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下屬第一所地級城市分校——襄陽新東方學校正式成立。
(2) 2005年3月,新東方大型勵志「夢想之旅」講師團隊,在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創始人俞敏洪老師親自率領下,蒞臨襄陽古城。為襄陽職業技術學院、襄陽四中、襄陽五中等名校學子奉獻了精彩的講座。
(3) 2006年7月襄陽新東方舉辦首屆「新東方」杯全國POP少兒英語風采大賽,襄陽選手張卓爾獲得了幼兒組全國總冠軍。
(4) 2006年10月襄陽新東方攜手襄陽市三十九中舉辦了首屆校園英語文化節,至今共與襄城實驗小學、米公小學、襄州實驗小學、昭明小學、東風二小、二十二中、七中等學校進行了不同形式的交流與合作。
(5) 2007年4月,由襄陽共青團市委和襄陽新東方聯合創辦的公益性藝術團體——襄陽泡泡少兒英語藝術團成立,並於6月30日在沃爾瑪商場的戶外廣場成功舉行了英語童話劇匯報表演。
(6) 2008年5月,襄陽新東方倡議發起「愛護環境,減少白色污染」大型環保活動;
2008年11月舉辦「陽光教室氠益助學活動」,免費捐助米襄怡等貧困學子在襄陽新東方學校免費學習;
2008年12月舉辦「口語文化節」,為襄陽學子送上視聽盛宴,提高襄陽學子的口語水平。
(7) 2009年3月和4月,襄陽新東方與楚天都市報先後聯合舉辦「中考/高考名師報告會」,邀請全市中高考一線教學名師,第一時間揭秘中高考,為襄陽中高考學子服務。
(8) 2009年4月,「團省委&新東方青少年成長教育健康行」公益活動在襄陽新東方啟動,長江日報報業集團高級記者、武漢市政協委員、武漢市婦女記者協會副主席高晶發言;清華大學王晶教授、武漢大學周運清教授都到場講座,以示祝賀。
(9) 2009年5月,與楚天都市報攜手舉辦百萬市民學英語活動,同年11月聯合樊城區教育局成功舉辦 「公立小學英語教師交流培訓會議」,為提高市民英語水平,創建學習型城市、國際化城市貢獻自己的力量。
(10) 2009年7月,襄陽新東方秋季大型勵志講座盛大開講,由集團副總裁陳向東老師率領的襄陽新東方講師團先後在襄陽劇院、市七中、四中義教部、三十一中、三十二中、三十三中、三十五中等名牌初中,為優秀學子們奉獻了一場場精彩的講座。
(11) 2010年4月,新東方「夢想之旅」大型勵志與英語學習講師團隊,在新東方口語大師王強老師率領下,再次強勢登陸襄陽。在諸葛亮體育館、襄陽學院、襄陽市五中、襄陽市一中、襄陽市三中、襄州區一中等名校奉獻了精彩的講座。
(12) 2011年4月,襄陽新東方與襄陽市教育學會中學英語專業委員會、楚天都市報聯合舉辦襄陽市首屆「新東方」杯《新概念英語》背誦大賽。共有來自全市11所重點初中的2600餘名初中生參賽,經過復賽和決賽後,共有24名選手勝出。襄陽市教育局領導朱啟龍主任、市教研室曹松山秘書長全程出席決賽現場並頒獎。
(13)2012年4月,由市外僑局、市教育學會英語教學專業委員會、襄陽新東方學校聯合舉辦的襄陽市第二屆「新東方杯新概念英語背誦大賽」,再次吸引全市12000餘名學生參加,該活動受到廣大學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此活動對於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學校英語教學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
(14)2012年10月23日,新東方「走向未來——2012中國中學生學習規劃與勵志公益巡講」(襄陽站)分別來到襄陽一中、襄陽五中和襄陽四中。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演講師、北京新東方學校優秀教師李延隆,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演講師、南昌新東方學校優秀教師朱偉,共同為三所學校的8500名學子帶去了精彩而又震撼的演講。
(15)2012年12月22日,由襄陽市婦聯,襄陽市教育局關工委,襄陽新東方學校聯合舉辦的「全國家庭教育高峰論壇分享暨市區家庭教育工作座談會」在襄陽市城市名人酒店隆重召開!市婦聯紀委書記陳紅,市教育局關工委主任李耀楠,市政府教育督導室分管基礎教育的副主任朱啟龍,市教育局老幹部郝禮明,武漢大學教授周運清,襄城區教育局長張永成,襄城區分管基礎教育的副局長明萬紅,樊城區教育局分管基礎教育的副局長王建林,市教研室英語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曹松山以及全市三十多所中小學學校的校長、學科教研組長,新東方多名家長委員會代表,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襄陽學校校長紀建鏢共同出席並參加了此次座談會。會議分享了歷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的主要內容,並對襄陽市目前家庭教育工作的開展展開了相關討論,同時也對未來襄陽市家庭教育的發展方向提出了全新的建議和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