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海德堡大學教授工資

海德堡大學教授工資

發布時間: 2021-02-10 12:23:21

① 海德堡大學的大學名人

截至2015年,有5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曾在海德堡大學學習,任教或從事工作,其中11位教授在海德堡大學任教期間獲得諾貝爾獎。截至2013年,海德堡大學獲諾獎獲獎人數位居德國第一,歐洲第四,世界第13。此外,該校有18位萊布尼茨獎(世界上獎金額度最高的科學獎項)及2位奧斯卡獎獲得者。
該校歷史上有5位校友最終成為德國總理,數位比利時,保加利亞,泰國,英國等國國家領導人級政要曾在海德堡大學學習。
海德堡大學在各學科領域內均有大量傑出校友,例如:神經外科專家卡爾.馮.巴赫曼(Karl von Bachmen),物理化學學科奠基人吉布斯(Josiah Willard Gibbs);化學家亥姆赫茲(Hermann von Helmholtz),本生(Robert Wilhelm Bunsen),基希霍夫(Gustav Robert Kirchhoff)及門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音樂家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哲學家費爾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詩人艾興多爾夫(Joseph Freiherr von Eichendorff)。作家施皮特勒(Carl Friedrich Georg Spitteler);社會學家韋伯(Maximilian Karl Emil Weber)。
11位在海德堡大學任教期間獲得諾貝爾獎的教授:
菲力浦·雷納爾德(Philipp Lenard),因提出電子論和陰極輻射現象榮獲190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阿爾布萊希特·考索爾(Albrecht Kossel),在蛋白質和核酸研究中取得巨大成果獲1910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奧托-弗里茨-麥耶豪夫(Atto Fritz Meyerhof),研究生物反應鏈取得成果,獲1922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里查·柯恩(Richard Kuhn),研究維他命取得成果,獲1938年諾貝爾化學獎。
瓦爾特·波特(Walther Bothe),他發展了物理學上的重合方法,發現了電子在光子放射時獲得沖量的方法,和宇宙射線中粒子運動以及核反應時核運動的數據,從而獲得195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漢斯·丹尼爾·傑生(Hans Daniel Jensen),因對原子核核層結構的研究而榮獲196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喬治·維蒂希(Georg Witting),因對自然材料再造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獲得1979年諾貝爾化學獎。
恩斯特· 彼特斯曼(Ernst Ulrich Petersmann),著名國際經濟法學家,歐洲國際法學會副會長,世界貿易組織法律顧問。海德堡大學法學博士學位,現於歐洲大學研究院任教
伯特·薩克曼(Bert Sakmann),1991年,他與厄溫·內爾一同奪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卡爾·齊格勒(Karl Waldemar Ziegler)在聚合反應催化劑研究方面有很大貢獻,並因此與義大利化學家居里奧·納塔共同獲得1963年諾貝爾化學獎。
哈拉爾德·楚爾·豪森(Harald zur Hausen),2008年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斯特凡·黑爾(Stefan Hell),2014年,因「研製出超解析度熒光顯微鏡」,與埃里克·貝齊格、威廉·莫納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② 去德國海德堡大學讀醫學一年的費用是多少

德國公立大學免學費的.可是據說多數老師授課都用德語好象...還有,德國人內的確特別容麻煩!做事情特別規矩!有時候咱們是接受不了的...建議你要有心理准備!而且那種高消費的國家,生活費用不會低的...其實那些理論上的東西,國外未必比國內先進多少的,建議好好考慮哦~~~

③ 德國海德堡大學一年的收費是多少

生活費,保險費,交通費等加在一起,每月500歐左右;
學雜費每學期590歐左右,一版年兩個學期的話乘權以2;
每年回一次國的話,來回機票一共550~600歐左右。

換算成人民幣的話,你就乘以十差不多了。

語言得要求是dsh2或3或testdaf 16或18分以上,看你的專業而定。

④ 在德國海德堡大學工作過的名人或從這所大學出來的名人有哪些

數學家赫曼·斯卡支拉教授
著名思想家有黑格爾
詮釋學哲學家伽達默爾
社會學家哈貝馬斯

⑤ 法國海德堡大學讀法學博士一年要多少錢

建議先了解清楚一些 海德堡大學是德國的學校不是法國的
目前國內碩士畢業可以申請博士課程,或者碩博課程,不過可能需要德國教授推薦,學制3-5年

⑥ 海德堡大學留學費用

海德堡大學的學費為500 EUR/學期,換算成人民幣約為4220元/學期。大學注冊費:(含學生票專)104 EUR/學期,換算成人民幣約屬為878元。此外在德國海德堡留學衣食住行等生活費一年約為6~7萬人民幣。

⑦ 德國公立大學是怎麼做到學術自由的

德國是現代大學的發源地。我記得歷史最悠久的應該是海德堡大學,有超過六百年的歷史。所以波恩大學的200年校慶在中國或許會引來一片驚嘆,但是在德國,這算是一個「年輕」的大學。但是校長說:波恩大學和柏林(洪堡)大學一樣,都是在1810-1820期間建立的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大學。從這個角度講,說母校是當前最古老的現代化大學,亦不為過。
為什麼要把歐洲大學的歷史在1810-1820劃斷,作為一個分水嶺呢?
因為在這之前的歐洲教育,有兩個體系。一方面,教會壟斷著教育權,他們的神學院,其主要目的是傳播一種思想(基督教教義),當然也意味著扼殺別的思想;這有點兒類似於中國皇帝的翰林院,雖然也是學術機構,但是他們的主要職能是網路天下英才,服務於社會管理。另外一方面,市民階層需要一些實用的技術,比如醫學商學數學等等,於是民間自發辦起一些不受教會控制的大學。比如義大利的博洛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Bologna),建立於1087年,至今差不多已經有一千年的歷史了;還有諸如布拉格、維也納、和海德堡大學等等,都屬於這一類。

到了十九世紀,統一的現代民族國家——德國,慢慢形成。當時,在歐洲范圍內,德國這個地理區域是相當落後的,和義大利、法國這些先進國家根本沒法比。這有點兒像中國版圖內的東北。直到清朝末年,東北地區仍然是地廣人稀。德國那時候比清朝時候的東北更加落後,當時在現在德國版圖內仍然存在著很多獨立的小國家,彼此征戰,好比春秋戰國。其中最大的一個叫普魯士王國。1806年普魯士敗於拿破崙,被迫簽訂《提爾西特和約》,割地賠款,稍微像樣一點的哈勒大學也被法國佔領。
窮則思變,敗了才會想到卧薪嘗膽,奮起直追。為了獲得生存空間,和法國英國這些先進國家競爭,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決心重整旗鼓。他對逃出來的教授們說:「這個國家必須通過它精神上的力量來彌補它物質上的損失。教育不僅不會使國家貧窮,恰恰相反,教育是擺脫貧困的最好手段!」國防大臣沙恩霍斯特也說:「普魯士要想取得軍事和政治組織結構上的世界領先地位,就必須首先有在教育與科學上的世界領先地位。」這時教育家洪堡出任內政部教育文化司司長。他認為:「大學是一種最高手段,通過它,普魯士才能為自己贏得在德意志世界以及全世界的尊重,從而取得真正的啟蒙和精神教育上的世界領先地位。」

1810年柏林大學誕生,1818年波恩大學建校。這些新式學校和原來的大學完全不同。
首先,普魯士國家取代教會成為大學的財政提供者。通俗地講,這是國立大學,而不是教會大學,也不是私立大學。這個原則被德國人一直堅持到了21世紀。兩百年來,德國大學增長迅速,現在全德國有超過一百所大學,和英國美國不同,德國的大學全部都是國立的。而且保證對全世界的學生敞開大門免費服務(這個情況正在緩慢地改變),所以我去念書的時候,十分驚訝:怎麼中國都已經開始灌輸教育收費理念了,德國大學居然還是免費的,而且對外國人都免費!國家撥款,保證了大學的運轉,也是學術自由的生存前提。教授不必為了五斗米發愁,也不必屈從於市場需求或者教會思想。國家撥款,也保證了落後國家的大學能夠獲得充足的資源去彎道超車。
其次,國家不幹預大學管理和學術研究。俗話說,吃人家的嘴短。一旦政府握緊錢袋子,大學教授就會從仰市場或者教會的鼻息轉變為仰政府的鼻息,一樣不能促進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作為現代大學的創始人,洪堡先生清楚地知道學術自由的重要性。所以他和德國皇帝議定:新版大學必須是教授自治的大學。大學自我決定教學科研等內部事務。大學校長由教授們輪流坐莊,教授有任意的開課權,工資由國家支付,享受社會中上層的生活待遇。同時實行嚴格的退休制度,不管是誰,到了65歲,都得讓位。企業家資助教授的研究課題,經教授與校長聯名簽字,就可到稅務局申請減稅。
由此看出,現代大學的基本要義是兩個:第一,政府給錢;第二,政府不管事。這個和一般企業管理相悖的重要原則才是奠定現代大學的基礎。如果政府不給錢,大學生存不下去;如果政府給了錢還要管事,那麼它就成為羅馬教廷的翻版,仍然不可能激發科學的進步。只有給錢而不管事,才是激發科學創造的唯一一條道路。
這是一個非常不讓人放心的制度設計。從一般意義上的組織管理看,給錢而不管事,那麼必然會面對一個效率缺失的狀態。對於中國人來講,我們記憶中的大鍋飯不就是這樣的一種制度嗎?說句實在話,這的確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制度,也可以想像:能夠在當時設計出這樣的制度是需要怎麼樣的智慧和勇氣。
社會需要有人去面對未知發問,探索未知是不可控的,所以科學家不是工程師。我們平時熟悉的管理模式和制度,都是針對已知世界的,難以簡單地照搬到大學管理中。也許有人會說:企業家同樣面對不確定性和未知的市場風險,我們不是設計了市場競爭機制來獎優罰劣嗎?比爾蓋茨、巴菲特都是成功的代表,市場獎勵他們世界首位的財富。但是你仔細想想,企業家所面對的市場風險相較於科學家面對的整個未知世界,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比爾蓋茨的windows設計也不過是電腦技術的一種運用而已,即便如此,市場已經給予了如此大規模的獎勵,讓他做了世界首富。如果牛頓、愛因斯坦都需要產權保護來獲得經濟回報的話,我們是不是應該把整個世界奉獻給他們呢?所以,用市場化的方法對純粹公共物品的科學創造進行經濟獎勵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且,一旦給科學創造以壟斷權力,就像是微軟、英特爾一樣收取專利費,也不利於整個人類迅速地傳播和利用科學原理。
由此,現代的大學制度其實是轉換了一個激勵機制:不是用物質化的東西去獎勵科學家,而是用崇高的社會地位去獎勵他們。讓他們成為自由人,享受中上等的物質生活,衣食無憂(但絕不是奢侈豪華!),同時要求他們開放所得到研究成果給整個社會共享。而什麼樣的人才能夠成為這樣的教授科學家呢?只能由已經是教授科學家的同行來評定。這就是最最重要的「大學自治」原則。
柏林大學的出現,成為現代化大學誕生的標志。此後,這種模式被德意志三十多個邦國競相效仿,發展趨勢如雨後春筍。它們都是綜合性大學,與工科或實用學科的專門學院有嚴格區別。大學成了對世界進行新解釋的中心,人文科學擺脫了神學的束縛,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的新體系也確立了真正的獨立地位。教授們不再像神學院時代那樣,只能在一種思想體系中思考。研究不為人知的東西,發現新規律,增長人類的新知識,成了最高的存在形式。只有作為優秀的研究者,才能成為大學教師;照本宣科,拾人牙慧,只能下課。大學成為研究者的共同體。
科學與教育的崛起,有力地推動了普魯士王國的現代化進程。1870年普法戰爭再次爆發,這次法國大敗。排除了法國干擾,德意志各邦完成統一,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成為德意志帝國皇帝。其雕像,如今矗立在波恩南部五十公里的「德國之角」。在普法戰爭前,德國已經居於世界科學領先地位。這里出現的科學家可謂群星燦爛,如數學家高斯、物理學家赫茨、洛倫茲、普朗克、愛因斯坦、化學家李比錫、奧斯瓦爾德、哈維爾,這個名單還可以繼續列下去。而美國雖然在20世紀初時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但在科學、教育方面,只是德國的學生。在這方面,中國也是德國的學生。蔡元培就曾幾度留學德國。他主政北京大學,倡導兼容並包、思想自由、教授治校,主張大學為純粹研究學問之機關,不可視為養成資格之所,亦不可視為販賣知識之所,都受益於德國,甚至他女兒取名威廉,都可見他從德國受到的影響。

⑧ 關於德國海德堡大學

海德堡醫學是很強不過醫學在德國好像是限制專業.比較難申請
如果樓主想大二開始申請,那麼你必須在211大學讀完1個學期,非211讀完3個學期,然後通過APS審核或者TESTAS考試方能申請德國大學,德語最好在國內通過德福考試

⑨ 黑格爾在海德堡大學擔任哲學教授是的就職演講的內容是什麼

1916年秋季,黑格爾來到巴登公國的海德堡大學擔任哲學教授,接替了弗里斯的職位。10月28日,黑專格爾發表就職演屬講,公開宜稱「普魯士國家就是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一反他青年時的論調。那時,他崇拜盧梭,崇拜拿破崙,嚮往資產階級的民主與自由,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熱烈地嚮往革命。

⑩ 德國海德堡大學的校史。

從來沒有一個德國城市,得到過像海德堡那麼多的贊美。
歌德說,這里是他把心遺失的地方。
荷爾德林說,海德堡是他見過的最美的德國城市。
海德堡大學的校史檔案里還記載了茜茜公主的兩首詩,也是贊美海德堡的,可惜我看不懂德文。
在描述自己的歐洲之行時,馬克·吐溫寫道,他從來沒有遇到過一個地方,如此充滿平靜與迷人的魅力,海德堡給人一種不可超越的美感。他本來計劃只在海德堡停留一天,結果在這里待了整整一個夏天。
當我們到達海德堡的時候,正是夏天最熱的時候。海德堡大學正在慶祝625周年校慶。海大新樓(海德堡大學文科的主教學樓)剛剛進行過一次大整修,一群諾貝爾獎得主開完林道大會,專程趕來,與這里的年輕學生交流。美軍基地即將撤離的消息也是人們熱衷的話題,據說學校正在考慮把它改建成學生宿舍。另外,一個盛大的校慶派對即將在內卡河畔的大草坪上舉行,每個人都被歡迎來參加。正如《海德堡的學生王子》中的一句台詞:海德堡的夏天,是浪漫和音樂的季節。
德國是一個老齡化的社會,大概只有在海德堡這種大學城,才能看到那麼多讓人賞心悅目的年輕人。有時候你會覺得他們太愛學習了,露天食堂的長凳上,隨便哪塊草坪上,都能看到一兩個年輕人卧在那裡,前面擺開一堆書。但也是同樣的地方,一旦派對開始,你會懷疑他們是否從來不學習,也太愜意了。
這里學生的那種自由姿態竟讓我震驚。有一次經過內卡河畔,見一個學生一邊抱著一本書,一邊將腳泡在水裡,旁若無人地讀著。
不過,海德堡大學一直是一個以自由聞名的大學。1849年,海德堡神學系曾經給一個逃難到海德堡的美國黑奴詹姆斯·彭寧頓(James W.C.Pennington)頒發了榮譽博士學位。而那時候的美國,教黑人讀書寫字都是非法的。
來德國前,按照中國人的慣常思維,我一直將海德堡大學視為德國最好的大學,比如德國的「哈佛」,或者德國的「清華」之類。當我向海德堡的教授們問及這一點時,教授們要麼一臉惶恐,要麼哈哈大笑。「不不不,謝謝你這么說,但我們只是很好的大學,不是最好的。」
在德國,「精英」是一個可疑的概念。從2006年起,德國政府為了提高大學的競爭力,陸續選了9所「精英大學」出來,海德堡大學名列其中。
「這只是政治家的選擇。」海德堡校史專家彼得·默斯伯格教授告訴我,「德國人真正引以為豪的是,他們的每所大學固然都有獨特之處,但總體的教學和科研水平都很相似,並無優劣之分。無論走到哪裡,你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這與美國大學體系不同,你沒法拿哈佛、耶魯與美國中西部的一個大學相比。在我們看來,不公平的教育體系本身就是對人權的侵犯。」
這種「去中心化」也與德國歷史的高度不確定性有關。與歐洲其他國家相比,德國近現代史上諸侯分立,教派斗爭激烈,新舊秩序的更迭太快,一直沒有形成一個類似於倫敦、巴黎那樣的中心,占據一個國家大部分的資源。相反,每個獨立的小國都想有自己的大學、劇院和博物館,於是很多小的文化中心發展起來。正如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金耀基在《海德堡語絲》一書中所描述的:「在德國,最大的圖書館在法蘭克福,最盛的印刷業在漢堡,最多劇院是在慕尼黑,最多博物館的是柏林,最全的國家檔案在柯伯尼茲,最豐富的文學資料在內卡河上的小城瑪白。科學的中心不止一個,而是分散在杜斯道夫、哥廷根、海德堡、曼茲各地。」
除去625年的歷史,美麗的山水建築,以及種種關於海德堡的浪漫主義迷思之外,海德堡大學唯一優越於其他大學的地方可能在於,它所屬的巴登-符騰堡州很有錢,對教育的投入更大,付給教授的薪水也更高,還可以建更好的實驗室。100年以前,為了留住著名的化學家、光譜分析的發明者本森在海德堡任教,州政府曾斥巨資為他建造了當時整個歐洲最好的化學實驗室。本森在海德堡大學當了6年教授。
除外,它只是一所「很好」的德國大學,而這是最讓我感動的地方。
德國沒有大學入學考試,一般說,學生只要通過中學會考,就可以申請任何大學的任何專業。與英美系的名校相比,海德堡大學不會得到一個國家,乃至全世界最好最聰明的學生,但它得到的是參差百態的學生,有很聰明的,也有平庸的,但參差才是真實的社會形態。
「美國人這些年在許多問題上所犯的錯誤,在阿富汗、伊拉克,都是因為精英的同化。無論民主黨還是共和黨,都上的是哈佛和耶魯,接受同樣的教育,他們內部沒有質疑的空間。」默斯伯格教授這樣告訴我。
1855年,一位美國觀察家曾經這樣寫道:「從來沒有一個民族像德國人那樣對自己的大學教育制度的發展付出了如此多的思考和艱辛——沒有一個民族從大學提供的服務中獲得如此大的益處,也沒有一個地方能使它們在國民的生活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
那時候,德國大學是美國人的榜樣。19世紀大約有1萬名美國青年赴德留學,影響美國現代大學發展的幾位關鍵人物都曾在德國大學做過學生,而位居美國大學排行榜前列的幾所大學,大都是按照德國模式進行改革的成功範例。
美國教育史家認為,19世紀美國留德學生從德國大學獲得了三種智力財富:智力習慣(Intellectual Habit),智力方法(Intellectual Method),智力的和道德的信念(Intellecual and Ethical Conviction)。智力習慣代表學者個人及其學術的獨立性,它是三種財富中最為寶貴的;智力方法代表在思想和研究上的全面性和准確性,這似乎是日耳曼人的一種獨特的財富,即掌握全部能夠知道的有關的事實材料;智力的和道德的信念,深信自己所做的事情,將為美國的知識和學術增添財富。
即使如此,有一些獨屬於德國的東西仍然保留在德國。海德堡歷史系教授曼弗萊德·伯格教授(Manfred Berg)在談到美國與德國大學教育體制的根本差異時,這樣告訴我:「美國大學生將教育看成人生的投資,而對德國大學生來說,大學是一種權利。州政府有責任讓每個年輕人接受良好的大學教育,只要他滿足基本的條件。一個哈佛商學院的學位可以基本確保你未來的人生成功,德國卻沒有這份精英的歸屬感。」

德國大學最注重的是一種獨立思考的精神。在德國人的概念里,大學生應是獨立自主、把握自己命運的人,他們已經成熟到不需要教師的引導,因為他們能把自己的生活掌握在手中。他們有選擇地去聽課,聆聽不同的看法、事實和建議,為的是自己將來去檢驗和決定。相比之下,英美大學像一座規劃得很好的城市,有時候連學生的私人生活都是有組織的。但德國大學,你乍一進來,可能覺得空盪盪的,什麼都抓不住。沒人關心你,也沒有人告訴你應該做什麼,聰明人得自己找到方向。你沒有指導,但也同時意味著沒有束縛。
海德堡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經在一本叫《什麼是教育》的書中提到:「大學應該培養精神貴族,而不是精神附庸。前者會晝夜不停地思考,並為此形銷骨瘦;後者則要求工作與自由時間分開。前者敢冒風險,靜聽內心的聲音,並隨著它的引導走自己的路;後者則需要別人引導,要別人為他定下學習計劃。前者有勇氣正視失敗,後者則要求在他努力之後就有成功的保證。」

熱點內容
吉林大學預防醫學考研 發布:2025-08-09 06:08:14 瀏覽:770
福建農林大學博士招生簡章 發布:2025-08-09 06:08:09 瀏覽:948
北京大學醫學部博士招生簡章2016 發布:2025-08-09 06:02:28 瀏覽:241
電子科技大學張教授 發布:2025-08-09 06:01:53 瀏覽:458
中國醫科大學眼科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8-09 05:53:13 瀏覽:841
河北工業大學檔案室辦公時間 發布:2025-08-09 05:45:05 瀏覽:669
美國所有大學名稱大全 發布:2025-08-09 05:38:45 瀏覽:540
東北大學專碩專業 發布:2025-08-09 05:23:03 瀏覽:112
內蒙古大學博士點數量 發布:2025-08-09 05:20:30 瀏覽:205
北方交通大學同等學歷博士 發布:2025-08-09 05:19:05 瀏覽: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