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華人化學系教授
『壹』 哈佛教授傅高儀是華人嗎
哈佛教授傅高儀不是華人,而是美國猶太人。
1930年,傅高義出生於俄亥俄州特拉華市一個猶太人家庭,曾在俄亥俄衛斯里昂大學和哈佛大學學習,並於1958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他在1967年至2000年間於哈佛大學任教,曾擔任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主任,亦曾在 1992 年至 2015 年間出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的國際顧問委員會主席。精通中國和日本等東亞國家。
2020年12月20日,因術後並發症,傅高義在馬薩諸塞州劍橋的一間醫院去世,享年90歲。
(1)哈佛大學華人化學系教授擴展閱讀:
傅高義著有很多關於日本和中國的作品
他曾多年在香港研究廣東及廣州,他關於中國研究的主要著作《共產主義下的廣州》、《先行一步》已經在中國出版。
傅高義對廣東的研究基於他在廣東地區進行的大量田野調查。傅高義組織翻譯了於光遠的回憶錄《1978我親歷的那次歷史大轉折: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台前幕後》:Deng Xiaoping Shakes the World: An Eyewitness Account of China's Party Work Conference and the Third Plenum。
『貳』 如何評價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學系的George M.Whitesides教授
喬治·懷特塞茲 (George M. Whitesides,1939年8月3日於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
,美國化學家版,哈佛大學教權授,在有機金屬化學、納米技術、超分子組裝、核磁共振譜學、物理有機化學、軟光刻技術、微流體等諸多領域都有突出的貢獻。1975年美國化學會純化學獎、1995年亞瑟·科普獎、1998年美國國家科學獎章、2003年材料科技京都獎、2005年丹·大衛獎以及2007年普利斯特里獎得主。截止2008年3月,懷特塞茲是所有在世化學家中h指數最高的一位。
『叄』 華裔哈佛終身教授在美國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哈佛學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高智商,其次,幾乎所有人都是勤奮刻苦的版學霸。
哈佛大學(權Harvard University),簡稱哈佛,坐落於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市,是一所享譽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學,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員。這里走出了8位美利堅合眾國總統,上百位諾貝爾獲得者曾在此工作、學習,其在文學、醫學、法學、商學等多個領域擁有崇高的學術地位及廣泛的影響力,被公認為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之一。
哈佛同時也是美國本土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其誕生於1636年,最早由馬薩諸塞州殖民地立法機關創建,初名新市民學院,是為了紀念在成立初期給予學院慷慨支持的約翰·哈佛牧師。學校於1639年3月更名為哈佛學院。1780年,哈佛學院正式改稱哈佛大學。截止2014年,學校有本科生6700餘人,碩士及博士研究生14500餘人。
『肆』 哈佛大學出現過那些世界名人
哈佛大學出現過的名人:諾伯特·德納、拉爾夫·愛默生、亨利·梭羅、亨利·詹姆斯、查爾斯·皮爾士、羅伯特·弗羅斯特、威廉·詹姆斯、傑羅姆·布魯納、喬治·梅奧等;著名外交家、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蒙古國現任總統查希亞·額勒貝格道爾吉也出自哈佛。
近代以來,中國也有許多科學家、作家、學者曾就讀於哈佛大學,如胡剛復、竺可楨、楊杏佛、趙元任、陳寅恪、林語堂、梁實秋、梁思成、江澤涵、胡秀英、余英時、李歐梵等。
哈佛大學坐落於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是一所享譽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學,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員。
截至2018年10月,哈佛大學共培養了8位美利堅合眾國總統 ,而哈佛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員中共走出了158位諾貝爾獎得主(世界第一)。
18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一) 、14點陣圖靈獎得主(世界第四),其在文學、醫學、法學、商學等多個領域擁有崇高的學術地位及廣泛的影響力,被公認為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 。
(4)哈佛大學華人化學系教授擴展閱讀:
哈佛大學校區
哈佛大學的設施分布在二十多個地方,總面積有4882英畝,建築面積21,565,000平方英尺。其中位於坎布里奇的主校區面積為224英畝,建築面積13,202,000平方英尺。
哈佛大學本部坐落於劍橋市的哈佛庭院上,庭院位於波士頓商業區西北方約5.5公里處。裡麵包括了中央行政辦公署及大學中央圖書館,另外也有數棟學術大樓,如大學學堂、紀念教堂和新生宿舍等。
共有十二所住宿大樓提供給本科生,九所位於哈佛庭院的南部,靠近查爾斯河;剩餘的部分則在庭院的西北方,那裡原本是以前拉德克利夫學院的學生宿舍,直到兩者合並使用同一的住宿政策為止。校園附近有公交車及鐵路等交通運輸服務,供學生教員們穿梭校園。
哈佛大學的商學院及大多數的體育設施均處於波士頓的西邊,佔地145公頃。市區的行人天橋——約翰韋特橋橫跨查爾斯河,並將兩處的校區相連。
哈佛的醫學院、牙科學院及公共衛生學院則在長木醫學區,佔地約8.9公頃,在波士頓商業區的西南約5.3公里處,距離本部同樣5.3公里遠。醫學區附近有巴士到達本部,中途站還包括後灣及麻省理工學院。
『伍』 在哈佛大學第一個教書的中國人是誰
歷史上第一個到哈佛教書的中國人當我們走進著名的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時,會被牆上懸掛著的一幅大照片所驚訝。這是一個清代官員打扮的中年人,頭上頂戴花翎,身著官服,足蹬皂靴,清癯的臉上生著一雙睿智的眼睛。他就是第一位到美國名校任教的中國學者戈鯤化(1838—1882)。120多年前,戈鯤化不遠萬里來到美國,創立哈佛大學的中文教育,在中美文化交流史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美國商人請哈佛培養中文人才 戈鯤化能夠赴美擔任哈佛中國語言文學教師也是機緣巧合。起先,在哈佛大學設立中文課程並不是校方的本意,而是來自於在華經商的美國商人的建議。1877年,一些美國商人在與中國進行貿易時,深感培養通曉中文人才的重要性,他們希望哈佛大學可以培養一些了解中國的年輕人,使美國人能夠在中國政府供職,並促進兩國間的貿易往來。 對於學習中文的目的和意義,有關人員均無異議,但在具體操作方法上卻產生了分歧。有人認為,學習中文就應該到中國去學,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人則堅持從中國聘請教師來美國教學。這時,哈佛大學的態度起了重要作用。盡管當時哈佛已成為美國最著名的大學,但校方認為開設中文課極具挑戰性,可為哈佛的進一步發展拓展空間,因此極力贊同從中國聘請老師。於是,商人們捐贈了8750美元,讓哈佛大學從中國聘請教師,開設一門為期三年的中文課程。 計劃敲定了,但到哪裡去找合適的中文教師成了一個難題。這時,哈佛大學校長埃里奧特想起了自己的朋友———美國駐中國牛庄領事鼐德。埃里奧特親自寫了一封信,請求鼐德幫忙在中國尋找中文教師,鼐德則委託擔任清朝總稅務司的英國人赫德幫忙。赫德又把此事託付給任職寧波稅務司的美國人杜德維。早在康熙年間,寧波就是中國四個對外通商口岸之一,1844年開埠以後,與外國的貿易往來更加頻繁,人們的思想比較開放,赫德認為在寧波更容易找到合適的人選。經過仔細考慮,杜德維選中了自己的中文老師戈鯤化。當時,戈鯤化正在美國駐寧波領事館任職,對西洋特別是對美國有一定了解,而且還教過一位英國學生和一位法國學生。 近代中國第一次向西方世界派出教師 1879年5月26日,美國駐牛庄領事鼐德在上海代表哈佛大學校長埃里奧特和戈鯤化簽訂了任教合同。合同規定,哈佛聘請戈鯤化前去教授中文,自1879年9月1日起,至1882年8月31日止,共計三年,每月薪金200美元,往來旅費(包括隨同人員)亦由校方負擔。至於在哈佛的課程設置、學生人數、教學時間,則由校方根據具體情況統一安排。 這年秋天,41歲的戈鯤化帶著妻兒與一個僕人,經過50天的航行,乘船抵達美國,開始了他在哈佛大學為期三年的教學生涯。這是近代中國第一次向西方世界派出教師,講授中國文化。此事立即成為當時美國各大報紙爭相刊登的新聞。 抵達哈佛後,戈鯤化在1879年10月22日正式開課,他的第一份教材是一篇小說。戈鯤化在哈佛開館授徒,但學生並不局限於本校人士,任何有興趣了解中國的學者,或者希望從事外交、海關、商業及傳教事業者,只要繳費就可選修他的課程。戈鯤化每周上五天課,每次上課他都要穿上官服,要求學生尊師重道。他還為哈佛的教授們特別開設了中國詩文講座,有時還應邀到教授俱樂部去演講。1880年,戈鯤化以他的特立獨行和厚重的中國文化背景成為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令人矚目的貴賓。 在哈佛,戈鯤化的教學以其豐富的內容、充分的准備和高度的技巧著稱,深受學生和同事的好評。戈鯤化是作為語言老師被聘任的,但他的文化自豪感決定了他更想做一個文化傳播者,而不僅僅是語言老師。他選擇的載體是中國詩歌,因為「詩言志」,詩歌是非常民族化的,融合了民族精神。因此,他在任何場合,幾乎都不忘吟詩、講解詩。 作為詩人的戈鯤化,用中國詩歌的魅力和中國詩人的氣質,感染了從未接觸過中國文化的美國人。戈鯤化不僅自己喜歡詩,而且強烈地意識到詩的價值,有意識地在美國致力於中國文化的傳播,要把詩的精神帶到美國。為此,戈鯤化專門編纂了中文教材《華質英文》,這本教材被哈佛大學稱作「有史以來最早的一本中國人用中英文對照編寫的介紹中國文化尤其是中國詩詞的教材」。在這本收錄了戈鯤化自己創作的15首詩作的小冊子中,既有中文原詩,又有英文譯文,還有對詩中詞句、典故的英文解釋,甚至還標出了平仄發音。通過這種方式,戈鯤化不僅使中文教育更加生動,也讓學生在學習漢語的同時了解到中國的文化。在異國的戈鯤化就這樣頑強地成為中國文化輸出的先行者。 兩大文明的溝通者帶著遺憾客死他鄉 在日常生活中,旅居哈佛的戈鯤化也以一種開放積極的姿態融入了美國社會。他一到哈佛就開始學習英語。很快,他就擺脫了基本上不會說英語的窘境,能比較隨意地用英語和人們交談,甚至可以翻譯自己的文章和詩歌。他從不排斥美國文化,對所見所聞總是備感興趣,孜孜以學。 戈鯤化很注意與身邊的美國人友好交往。美國報刊評價他「擅長交友,待人真誠」,「他獨特的社交氣質使他能夠與社會各界人士交往,努力使自己能被大家接受」。依靠著自己的努力,在不到三年的時間里,戈鯤化與美國的漢學家們和當地社會名流建立了良好的關系。 盡管戈鯤化關於漢語教學和文化傳播有許多雄心勃勃的設計,可惜「千古文章未盡才」,他在哈佛的任教期還未結束,就於1882年2月不幸患上了肺炎,雖經當地名醫全力搶救,但他的病情仍不斷惡化。幾天後,帶著事業未竟的遺憾,戈鯤化在異國的土地上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途。 戈鯤化雖然英年早逝,但他卻留給美國人一筆精神財富。正如他的美國朋友在悼詞中所說:「通過戈鯤化的言行,我們發現還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學習,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兄弟般的關系。」哈佛大學神學院院長埃里福特也高度評價戈鯤化:「當他拜訪別人時,具有紳士的老練機智,尊重我們社會的習俗;他款待客人時,又總是以中國的禮儀相待。」這種交流智慧,被埃里福特視作「能在新舊兩大文明間進行溝通交流」的佐證。 過早結束了生命旅程的戈鯤化,沒有來得及把他在美國的收獲帶回國內,用他的學識來推動中國的進步。比起中國第一個留學生容閎,一百多年來,戈鯤化的名字幾乎不為世人所知。但是,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他的美國之行所體現出的意義是應該給予充分評估的。 近代以來,中國總的趨勢是吸收外來文化,但是西方文化中卻夾雜著一些糟粕。面對承襲國學精粹和學習外來先進文化這兩種選擇,幾代中國知識分子都曾產生過困惑,如何平衡兩者間的關系也成了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然而在一百多年前,戈鯤化已經找到了這一問題的答案。面對當時強勢的西方文化,他試圖將其精華與中國文化融會貫通。同時,他將古老的儒家文明介紹到美國,給高速發展的資本主義文明提供了另外一種價值參照,使人們看到文化交融互補的重要意義。今天,當我們面對全球化浪潮時,重新審視戈鯤化的歷史貢獻,其意義毫無疑問是重大的。
『陸』 教授饒毅:我為什麼不建議中國學生上美國頂尖大學
你好,下面是您想要知道的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導語
很多父母內心希望通過孩子彌補自己在學歷方面的缺失或不足,也有更多華人父母將子女所讀大學的名頭,當作自己身為家長的「畢業證」,而不考慮特定院系對孩子一生可能產生的具體影響。上頂尖大學的本科或研究生院,對於大多數華人來說,或許真的不如去上「次尖」大學或研究生院,能讓自己獲得更好的發展。
來源: 饒毅海外留學政策(ID:fgzhwlx)
01
事實未必有看起來那麼光鮮
一般而言,無論海內外的華人父母,大都簡單地認為上頂尖大學或研究生院只會對子女有好處。這當然是有可能性的,有時也的確會發生。但是,還有另一種可能性,也許發生更頻繁——那就是對於大多數華人的孩子來說,上頂尖學校也可能對其造成影響一生的負面作用。
一般國內的人會覺得這種說法令人驚訝,海外華人中也不流傳這種看法,原因是絕大多數華人並不知道這是事實:因為絕大多數華人或沒進過頂尖院校,或即便進過但也不願對外講出全部事實——特別是不令人喜悅的事實;也因為華人父母經常簡單地迷信,或臆測頂尖大學的好處。
02
什麼是「頂尖」大學?
首先定義「頂尖」。這里說的頂尖意味著至少在前10名,特別是指那些排在前5名之內的大學。從大學來說,公認的頂尖綜合性大學本科包括哈佛、耶魯、普林斯頓、斯坦福,而頂尖的理工科院校也就是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麻省理工學院(MIT)。從研究生來說,頂尖並非僅以學校綜合實力為標准,而通常只在某專業領域做到頂尖的系科。
當然,本文大概基本無用,因為絕大多數的華人,不僅不了解這些學校對他們的孩子實際上意味著什麼,而且也不願去了解。很多父母內心希望通過孩子彌補自己在學歷方面的缺失或不足,也有更多華人父母將子女所讀大學的名頭,當作自己身為家長的「畢業證」,而不考慮特定院系對孩子一生可能產生的具體影響。
『柒』 美國的大學里活躍著多少華人教授
那我說一個吧。。UCBerkeley的林伯中,實驗天體物理,空間科學實驗室主任,美國科學院回和美國藝術答科學院院士。Caltech本科,Berkeley的PhD。 他父親和哥哥都是美國科學院院士,父親好像是UCLA教授。都是華人啦。
『捌』 哈佛大學中出過那些名人
哈佛大學共出過8位美國總統和數十位諾貝爾、普利策獎獲得者。此外,還培養內了一大批容知名的學術創始人、世界級的學術帶頭人、文學家、思想家,如諾伯特·德納、拉爾夫·愛默生、亨利·梭羅、亨利·詹姆斯、查爾斯·皮爾士、羅伯特·弗羅斯特、威廉·詹姆斯、傑羅姆·布魯納、喬治·梅奧等;著名外交家、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蒙古國現任總統查希亞·額勒貝格道爾吉也出自哈佛。
——托普仕
『玖』 哈佛大學被教授「告」了,這位教授到底經歷了什麼
美國哈佛大學著名化學教授、該校化學系主任、美國五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查爾斯·李波(Charles Lieber),在2020年1月被美國司法部以欺詐罪逮捕,被指控隱瞞了參與中國的人才項目並獲取科研經費。而查爾斯李波不承認他從中國的實驗項目合作中獲取經費,並聘請律師為自己辯護,而哈佛大學沒有按照合同為他提供律師費,所以這個教授決定將哈佛大學告上法庭。
一、 查爾斯李波這個想要狀告哈佛大學的教授叫查爾斯李波,他1981年畢業於弗蘭克林馬歇爾學院。1991年成為哈佛大學的鄭教授,在2004年的時候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在納米材料領域有很大的建樹。09年的時候,“武漢理工大學-哈佛大學納米聯合重點實驗室”成立,塔爾斯李波擔任實驗室主任,15年的時候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同年擔任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學系主任。2020年的時候,因被指控向美國國防部提供虛假虛構和欺詐性陳述被逮捕。
查爾斯李波被抓捕以後,就請了律師為自己辯護,他一直都沒有承認國防部對他的控告,一直想要證明自己的清白,但是哈佛大學卻拒絕幫查爾斯李博付律師費,理由就是查爾斯利伯隱瞞了這些事情。他們之間是有相關合同的,於是查爾斯就計劃將哈佛大學告上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