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范大學蘇聯史學教授
❶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專業是師范類還是非師范類
歷史學專業(抄免費師范襲、非師范基地班)
本專業學生就業面較廣,適應各類教育單位、文化事業單位、政府機關等相關崗位,如上海圖書館、四川日報報業集團等,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8%以上,免費師范生有50%以上在各地重點中學從教。同時,本系學生擁有繼續深造的優越條件,可以在本系完成從本科到碩士、博士的完整學歷教育。每年都有一批優秀學生直升研究生,50%左右的基地班學生保送本系繼續攻讀碩士研究生,或保送至全國各知名高校,如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澳門大學等。
多年來,本系培養了大量各行各業優秀人才,有的走上黨政領導崗位,有的在中外學術界頗有聲望,有的成長為各地教育系統優秀教師,有的在商界開創一片天地。主要專業課有:中國通史、世界通史、歷史學理論與方法、中國制度史、中國歷史地理、考古與文博、世界文化史、文史原著講讀,以及中外經濟、思想和社會史等基礎課程,同時還開設儒家經典研讀、非洲史、猶太史、冷戰史、德國史等選修課程。
❷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專業有什麼特點
歷史學專業(免費師范、非師范基地班)
本專業學生就業面較廣,適應各類內教育單位、文容化事業單位、政府機關等相關崗位,如上海圖書館、四川日報報業集團等,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8%以上,免費師范生有50%以上在各地重點中學從教。同時,本系學生擁有繼續深造的優越條件,可以在本系完成從本科到碩士、博士的完整學歷教育。每年都有一批優秀學生直升研究生,50%左右的基地班學生保送本系繼續攻讀碩士研究生,或保送至全國各知名高校,如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澳門大學等。
多年來,本系培養了大量各行各業優秀人才,有的走上黨政領導崗位,有的在中外學術界頗有聲望,有的成長為各地教育系統優秀教師,有的在商界開創一片天地。主要專業課有:中國通史、世界通史、歷史學理論與方法、中國制度史、中國歷史地理、考古與文博、世界文化史、文史原著講讀,以及中外經濟、思想和社會史等基礎課程,同時還開設儒家經典研讀、非洲史、猶太史、冷戰史、德國史等選修課程。
❸ 如何評價南京大學已故教授高華先生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學界的地位
南京大學教授董健:高華之死,令我悲痛,這悲痛壓在內心深處,如鉛似冰,既沉且冷。其實,近幾年來,我年老"心硬",加之患目疾難以讀書,人已似死去一半,對"生"之留戀已大為淡漠,對"死"之悲感也已麻木,故對親朋之死,多淡然處之。但此次高華被萬惡的病魔奪去了生命,我卻難以抑制一種巨大的悲痛,因為我們太需要他了--單就正在蛻變成官場和商場的中國大學來說吧,多麼需要像高華那樣有獨立思想、自由精神的學者來為失魂的大學招魂啊!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系教授張鳴追悼高華先生:"高華是我見過的最認真,最嚴 高華教授謹,見識非凡的史學家,是我的良師益友。英年早逝,痛哉惜哉!高華走了,一個有良知的中國學者,一個自甘貧賤的堅持學術操守的學者離開了我們。高華的成就,怎麼評價都不過分。但他的為人,更令人欽敬。跟他交往,感覺他有一肚子的東西要寫,一肚子的東西可寫。他是一個難得的好老師,在重病期間,在病床上,還在修改學生的論文,每個聽過他課的人,都會終身難忘。高華很窮,其實富有天下"。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許紀霖:這是歲末聽到的最悲哀消息。高華兄是對中共政治有最深邃洞察的當代學者,每一次聽他談中共歷史,都是知性上的享受。他得病之後的堅強、樂觀,讓所有的人都深受感染。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仍然在思考和勉力寫作,沒有什麼人比他更對得起歷史學家和思想者的榮譽了。
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楊天石:"記得他當時文章寫得洋洋灑灑,很有氣派,發言也顯得'高談闊論',讓我印象深刻。"
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高華老師是中共黨史以及蘇聯黨史的'活字典',他的去世太可惜了。"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楊奎松:高華"是毛澤東研究的排頭兵"。"高華先生肯定是近代史學界研究黨史的佼佼者。在近現代史研究領域,還有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的研究,兩方面,高華都領風氣之先。高華的研究有很強的個性,也有很強烈的現實關懷。高華的研究表現了一個學者的誠實、正直和獨立思考"。
香港衛視執行台長楊錦麟:"我與高華有數面之緣,我曾經專程到南京他家中采訪過高華,很有自己堅持的一位學者,為做學問折損了自己的生命。高華不齒與諂媚逢迎者為伍的風骨令人尊敬"。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王奇生:"2003年在台灣"中研院"史語所,我們相處了大約一個月。高華先生是一個非常純粹的學者,高華在生活中是一個謙謙君子,不像他在學術著作和文章中那樣鋒芒畢露。那次見面之後,我們一直有電話和郵件往來。高華突然去世,我一時難以接受。按照茅海建的說法,搞歷史研究,四十歲才起步,五六十歲是黃金時期,七八十歲還能繼續做,因為歷史學和計算機不一樣,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年紀越大,對歷史的感悟越透徹,越深沉。如果高華先生活到八九十歲,成就真的是不可限量"。"高華的著作,已經經受了時間的考驗,成為了經典。每一年都會有各種好書的評選,有些年度好書,可能是和當年的一些歷史事件和現實關懷有關。但是,能夠沉澱下來的不是很多,高華先生的著作,就經受住了考驗"。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陳子善:"真的是令人十分難過!僅57歲,比我還年輕啊。我與高華先生僅一面之緣,高華來我校,我們一起吃過一次飯。高華已患病,話不多,但還是很有精神,對今後的研究抱有信心。我對高華的現代史研究、黨史研究是很佩服的。如天假以年,哪怕只給他十年時間,又該有多少精闢的論著問世"。
❹ 華東師范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華東師范大學不僅僅有著濃厚的文化氣息,還培養過許多人才,這些名人活躍在各個領域,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首先就是大家最熟悉的央視一姐——董卿。她曾經在華東師范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她是一位優秀的主持人,曾經多次主持過央視春晚,和與中國文化有關的節目如:《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等。她的優雅被大家所喜愛。
華東師范大學之所以走出這么多名人,與它的培養計劃是分不開的。
華師大以陶冶品性、學會學習、學會發展為導向,將崇尚真理、獨立思考和實踐創新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培養以民族振興為己任,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綜合素質協調發展,在各領域有影響力的卓越人才。
還有創造條件,努力使具有特殊潛質和突出才能的優秀學生,在素質全面提高的基礎上,能夠更快達到更高發展水平,在各自領域展現才華,成為各個領域拔尖人才、領軍人才的重要後備力量。
華師大的名人還有很多,母校都因他們而感到驕傲!
❺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考研參考書用哪些是統考還是自主命題
華東師范大學今年自命題,考722歷史學基礎綜合;但在備注里說「考試范圍參考教育部考試中回心編制的統考卷(答313歷史學基礎)考試大綱」。按照統考准備就好。建議中國史用北師大版,世界史用高教版,再加上一本譚其驤先生的簡明中國地圖集和一本周予同先生的歷史文選就夠用了,山東仝晰綱大本也可以看看。可以繼續交流哈。
❻ 如何評價沈志華教授
關於沈志華的評價,請看看周新城教授(文章)對他的評價,就知道了。
《如何看待專科學社會主義基屬本原則和評價蘇聯社會主義模式——關於我們同沈志華的分歧》
作者:周新城(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
看到《北京青年報》2013年4月14日刊載的沈志華的講演:《斯大林模式的症結與終結》一文,實在不敢苟同。文章從根本上否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進而完全否定蘇聯社會主義模式,並把它看作是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文章涉及一系列原則問題,這里不可能一一評述。這里只講三個問題:一是如何認識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這一基本原理?二是如何評價斯大林模式(即蘇聯社會主義模式)?三是如何分析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
一、社會主義必然取代資本主義
二、蘇聯社會主義模式是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一個時間段
三、必須正確分析蘇聯向資本主義演變的原因
❼ 中蘇關系史綱的作者簡介
沈志華,1950年4月出生。現為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國際冷戰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兼專職教授。主要屬研究方向冷戰史、蘇聯史。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已出 版的學術專著有《一個大國的崛起與崩潰》《新經濟政策與蘇聯農業社會化道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版)、《蘇聯專家在中國(1948—1960)》(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3年)、《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並主編了《蘇聯歷史檔案選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和《朝鮮戰 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等。
❽ 沈志華是什麼人
沈志華1950年出復生,是著名制歷史學家,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終身教授,國際冷戰史中心主任,北京大學歷史系兼職教授,香港大學名譽研究員。著有《蘇聯專家在中國》《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白話續資治通鑒(全十二冊)、《黨九十三年》、《新經濟政策與蘇聯農業社會化道路》等作品。
與學界盛行的籠統粗獷的學風不同,沈老師的學術觀點建立在精密實證之上。而他獲得史料的過程,同歷史一樣傳奇。
(8)華東師范大學蘇聯史學教授擴展閱讀
沈志華的部分社會活動
2005年5月,承接華東師范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承擔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地重點科研課題:編寫中蘇關系史綱(子課題),已於12月完成。
2005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冷戰與中蘇同盟研究」(項目批准號:05BSS005),結項日期2008年5月。
2006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地的重大研究課題「蘇俄史研究」( 項目批准號:05JJDGJW040),結項日期2008年6月。
❾ 華東師范大學的歷史學博士畢業後能去什麼樣的大學當老師呢
普通一本或二本院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