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學教授自縊
① 成都理工大學師資力量如何
截至2017年4月,成都理工大學有教職工人,其中教授(級)255人,副教授(級)583人。截至2017年4月,學校擁有「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2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4人,「中國青年科技獎」5人;入選「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8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3人,四川省「百人計劃」5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98人,獲得「四川省突出貢獻優秀專家」稱號29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稱號43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稱號98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國家教學名師1人,四川省教學名師7人;有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1個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團隊、7個四川省科技創新團隊、10個四川省教育廳科技創新團隊和6個四川省教學團隊。
成都理工大學,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國土資源部、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為中國地球科學高層次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之一,是以地質、能源、資源科學、核技術、環境科學為優勢,以化工、材料等學科專業為特色的重點大學。
學校設16個教學學院、1個沉積地質研究院、1個地質調查研究院。設有89個本科專業。有教職工3735人,有在校本科生29619人,在校專科生1382人,在校博碩士研究生5450人。
② 成都理工大學怎麼樣
盡管我成理不是985,也不是211,但是!對外收分真的不低,各專業高出一本線一大截。成理是一所典型的理工科學校,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就是男生人數遠多於女生。but,這和你能不能找到對象半毛錢關系都沒有。所以呢,還是好好學習吧。
③ 成都理工大學 教師待遇問題
得看你是專業教師還是行政人員還是普通輔導員。
專業教師還得分為特殊專回業(地質),普通專答業
一般的行政人員和輔導員工資還是比較低的,一個月3000——4000.成都房子的均價已經基本上過萬了,你可以看下這個收入水平。。。
如果是專業課教師,特別是地質類的話,工資卡基本上只用來加油,額外收入非常非常地高啊~~~
④ 有誰跟成都理工大學的何明友教授讀過研的怎麼樣啊一般有時間帶嗎
我是何老師的學生現在研二,去年我們到新疆做過兩個金礦詳查內項目(未完,今年容7月還要去),真不是吹捧何老,正兒八經的雙師型(師母對學生超好,經常去他家吃飯,娛樂),已經重點做金礦產研究十年,典型的好脾氣啊,白天野外講,晚上回到住處(租的克拉瑪依市小區套房),帶頭整理,收獲不淺。我們的論文從那裡面出,快要見刊(中文核心)了。至於錢嘛不會比外面給的少,他今年還有一個西藏(山南)的研究項目,5月出去。有必要可以先跟他學生咨詢哈,以此驗證
老師履歷:1977年畢業於成都地質學院放射性地質與勘探專業,1984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地球化學專業。1993年12月獲工學博士學位,1994年晉升副教授。1996年10月從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出站,同時晉升研究員,次月聘任為成都理工大學教授。2000年晉升為博士生導師。地球化學專業。研究領域:資源與環境。研究方向:礦床形成的源-運-聚地球化學過程及成礦機理。
⑤ 成都理工大學趙建軍老師帶研究生怎麼樣
不要跟上了歲數的教授比。但是在同齡的教師中算最好的吧,自己也能接不少項目,最關鍵的是年輕,潛力大。
⑥ 成都理工大學的知名校友
黨政界姓名概況姓名概況劉連和 國土資源部礦產開發管理司司長 熊盛青 國土資源部航空物探遙感中心副主任 何玉舟 商務部信息化司副司長 丁貴明 中央企業工委監事會主席、原大慶石油管理局局長 熊盛青國土資源部航空物探遙感中心副主任、教授級高工周心懷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渤海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勘探總師宗國英 天津市委常委、濱海新區區委書記 羅在明原 廣西地礦廳黨組書記、廳長,廣西國土資源廳黨組書記胡昌升 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原四川省甘孜州委書記;遂寧市市長 李建華雲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副局長多吉西藏自治區第九屆、十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十七屆中共中央候補委員,中國工程院首位藏族院士,原西藏自治區國土資源廳黨組書記盧映祥雲南省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彬 第十屆、十一屆廣西自治區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廣西自治區委主委 郭遠生雲南省有色地質局局長黃方方 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
原 廣西梧州市市長,貴港市市長,廣西壯族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廳長,南寧市市長 李文昌雲南省地質調查局局長王少雄 中共四川省第八屆、九屆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省國資委黨委書記,四川省第十一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宋光齊 第十一屆四川省政協民族宗教委員會主任,原四川省國土資源廳黨委書記、廳長 黃潤秋 四川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十屆、十一屆省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常委、四川省委主委,2016年3月國務院任命其為環境保護部副部長 吳耀強 原四川省地震局黨組書記、局長、高級工程師 伍丕光 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正廳級),原四川省鄉鎮企業局(省中小企業局)黨組書記、局長 鄔宗岳率領中國登山隊勇攀珠穆朗瑪峰的副政委羅強 四川省政府秘書長、黨組成員,原 四川省綿陽市委書記,廣元市委書記,達州市市長,共青團四川省委書記 詹雲超安徽省蕪湖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許從年 東華理工大學原黨委書記 胡忠義原遼寧省核工業地質局局長,黨組書記 工商界姓名概況朱晨國際著名學術刊物《GCA》副主編王小牧原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公司董事長、十七大代表丁貴明中央企業工委監事會主席、原大慶石油管理局局長俞凱中國石化華東分公司副總經理,教授級高工梅非奇中國銀行總行辦公室、任主任助理、副主任、高級經濟師王之敬國際勘探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副主席、美國雪佛龍德士古勘探開發技術公司地學技術與人事發展部主管李曉明紫金礦業集團西南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李洪鐸中國石化新星石油廣州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正廳級)、教授級高工張 鳴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院黨委書記、副院長、教授級高工侯洪斌中國石化股份公司西部勘探指揮、副指揮兼總地質師、教授級高工張玉明中石化新星東北分公司副經理、教授級高工易廷斌北京海地人資源咨詢公司總裁胡精沛廈門中建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馬代光北京荷馬集團董事長
⑦ 成都理工大學在當地是一本嗎
成都理工大學在當地是一本。成都理工大學在四川是第一批次招生,成都理工大學是一本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坐落在四川省成都市,是由國土資源部和四川省共建,是一所以理工為主、地學為優勢、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是全國唯一擁有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非教育部直屬高校,是中國重要的地球科學高層次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之一。
成都理工大學佔地2887畝,建築面積97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5.5億元。 設17個教學學院、1個沉積地質研究院、1個地質調查研究院。設有92個本科專業。有教職工3466人,在校本科生29827人,全日制研究生4847人 。
(7)成都理工大學教授自縊擴展閱讀:
成都理工大學的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工3466人,其中,有教授(級)277人,副教授(級)593人。截至2018年7月,獲得「全國傑出技術人才」稱號2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4人,「中國青年科技獎」5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人,「萬人計劃」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領軍人才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8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7人。
「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3人,四川省「千人計劃」1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01人,獲得「四川省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稱號34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稱號72人次,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133人。
全國優秀教師2人,國家教學名師1人,四川省教學名師7人,四川省優秀教師3人,四川省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四川省師德標兵1人,有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1個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團隊、8個四川省科技創新團隊、16個四川省教育廳科技創新團隊和6個四川省教學團隊,獲國家教學成果獎5項。
⑧ 請問有誰知道成都理工大學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各位老師的簡介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全院現有教職工124人。107名教師及實驗室教學人員中,有教授(含研究員)26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1人)、副教授(含副研及高工)30人、講師(含助研及工程師)42人、助教(含助工)9人。另有從日本、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及國內著名高校、研究所外聘兼職教師9人。學院人才濟濟,現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優秀專家8人,國家傑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四川省學術帶頭人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優秀專家5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基金資助1人,教育部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獎獲得者1人,霍英東青年教師獎和基金獲得者2人,中國地質學會青年地質科技獎獲得者3人。教師隊伍中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的人數占教師總數的80%以上。中青年教師中具有碩士、博士學位和正在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的約佔中青年教師總數的90%以上,已形成了一支老、中、青三者有機結合,職稱、年齡、學歷結構合理,以中青年骨幹教師為主體的朝氣蓬勃的教學科研群體。
地質工程系(23人,教授9人,研究員1人,副教授8人,副研究員1人,講師5):
王運生、傅榮華、任光明、聶德新、黃潤秋、唐 川、朱靜、李渝生、王獎臻、孫書勤、丁秀美、劉惠軍、韓愛果、馮文凱、陳 強、趙建軍、胥建華、陳禮儀、謝智斌、韋 猛、石永泉、袁學武、李 山
土木工程系(34人,教授7人,副教授10人,講師16人、助教1人):
嚴 明、趙其華、左三勝、李天斌、許 強、韓文喜、張蓮花、汪家林、王小群、鄧 輝、 鄭 達、彭社琴、 塗國祥、魏玉峰、李育樞、湯明高、石豫川、巨能攀、夏克勤、胡 瑾、孫晉玉、林 鋒、 沈軍輝、嚴麗娟、 廖軍、胡繪新、薛小強、范 濤、易 寧、周 舒、趙 曉、王 剛、高涌濤
環境工程系(13人,教授5人,副教授5人,講師3人):
李 曉、萬新南、許 模、張強、劉清華、漆繼紅、鄧英爾、楊艷娜、吳 勇、劉 國、李澤琴、程溫瑩、 羅 麗
工程管理系(7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副研究員1人,講師3人,助教1人)
吳 飛、羅 鳳、張樂群、原建軍、王 彬、王瓊梅、吳 麗
建築學系(8人,副教授2人,講師2人,助教4人)
楊 盡、劉 燕、徐 鍾、肖 瑜、許 晉、劉熙光、李 歡、莫妮娜
基礎力學教研室(6人,副教授1人,講師4人,助教1人):
郭春華、王 衛、徐湘濤、丁南生、胡 瀟、陳臻林
綜合實驗室(13人、研究員1人,高工3人,工程師3人,講師1人,助理研究員3人,助工2人):
付小敏、虞修竟、於 靜、蘇道剛、楊維富、董秀軍、裴 鑽、徐思敏、蔡國軍、張樹貴、鄭海君、張曉超、楊 菊
⑨ 成都理工大學楊武年是院士嗎
成都理工大學楊武年教授,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但是並不是院士
⑩ 成都理工大學2000年校長是那位
賀振華
(1998.-2001.8 )任校長、黨委書記
成都理工大學(Che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是由國家國土資源部和四川省共建高校,是一所以理工為主、地學為優勢、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學校始建於1956年,其前身是由地質部、地質礦產部、國土資源部直屬的成都地質學院。1993年更名為成都理工學院,2001年由教育部批准組建成都理工大學(合並四川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和有色金屬地質職工大學)。2001年9月21日成都理工大學正式掛牌成立。
截至2014年5月學校設16個教學學院、1個沉積地質研究院和1個地質調查研究院。設有80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9個。是全國唯一擁有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非教育部直屬高校,是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是中國重要的地球科學高層次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之一。
成都理工大學設在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地理位置優越,成都地鐵7號線通過並設理工大學站。截至2014年5月,學校有在校本專科生共計29124人,其中本科生27403人,專科生1721人;在校博碩士研究生5387人。學校校園用地2890畝,建築面積81萬平方米。2007年,學校被教育部評為本科教學優秀單位。
成都理工大學始建於1956年,其前身是成都地質學院。1993年更名為成都理工學院,經教育部批准2001年組建成都理工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成都理工大學的主體原成都地質學院和成都理工學院,曾是原地質礦產部和國土資源部的重點高校。2000年學校管理體制轉變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為主。現為四川省重點大學。校園面積2888畝,校舍建築面積80餘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43億元。
成都理工大學是一所以核能、能源、資源環境、基礎工程、電子信息等學科為優勢特色,以理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多科性大學。學校現有12個學院,1個體育教學部,同時設有研究生部、沉積地質研究院、繼續教育學院等教學科研單位。學科專業以理工為主,涵蓋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哲學、農學、教育學9個學科門類,有68個本科專業、50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6個工程碩士招生領域、20個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14個省部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培育)學科,1個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8個省級本科人才培養基地和6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目前,在校學生總數2.5萬餘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萬餘人,碩士研究生3004人,博士研究生585人。在編教職工2100餘人,其中博士生導師62人,教授204人,副教授442人,其中有3人成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獲「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稱號,1人獲「四川省科技傑出貢獻獎」,2人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2人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7人入選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8人入選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培養計劃」和「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獲高校青年教師獎,4人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2人獲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1人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3人獲中國青年科技獎,88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30人獲「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稱號,23人獲「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0人獲四川省青年科技獎。
學校是我國重要的地球科學高層次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之一,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其中1個與西南石油大學共建)和9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建校54年來,完成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項目近1000項,獲得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和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在內的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800項(次),發表論著1.5萬余篇(部)。
學校是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鼓勵廣大學生積極參加科技文化活動,近年來組隊參加「挑戰杯」、數學建模、電子設計、英語演講等重要賽事,獲得國際獎9項、國家級和成都理工大學省部級獎勵500餘項;獲得全國大學生田徑、羽毛球、攀岩、健美操錦標賽前八名20餘項(次),省市高校田徑、籃排球、健美操等團體和個人前八名近40餘項(次);獲得全國、省市級大學生藝術專業比賽含金獎在內的各類獎勵50餘項(次)。
學校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後與20個國家和地區的50餘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接待了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餘名外國專家及留學生來校講學、留學,出訪近500餘人次,開展了300餘項科研合作。學校還多次主辦國際學術會議;主辦學術期刊6種,其中核心期刊4種。有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廣播影視學院等獨立學院和多個聯合辦學點,與資源、能源、環境、建築、軍工和高技術等領域的國家大型企業或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的產學研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