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張輝老師武漢大學法學院

張輝老師武漢大學法學院

發布時間: 2021-02-10 23:11:46

Ⅰ 張輝的教育背景

1993年9月-2003年7月 武漢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

Ⅱ 感覺自從我上了初三我媽就用管著我,墨跡我這個那個的,然後再加上我爸,我爸也看提醒我這個那個的,整天

你爸媽也是為你好 互相體諒吧 好好溝通

Ⅲ 大學軟體工程專業教材都有哪些

1、《編譯原理》

教材:《編譯原理》, Alfred V. Aho, Jeffrey D.,ullman著,李建中,姜守旭 譯.

2、《解釋器構造》

教材:《編譯原理》, Alfred V. Aho, Jeffrey D.,ullman著,李建中,姜守旭 譯.

3、《計算機導論》

輔助教材:

《計算機文化》(New Perspective of Computer Science, 6th Edition),電子工業出版社,(美)帕森斯(Parsons J.J),2004

或《計算機文化》(New Perspective of Computer Science, 8th Edition), 電子工業出版社,(美)帕森斯(Parsons J.J),2005


(3)張輝老師武漢大學法學院擴展閱讀:

軟體工程專業的主幹課程:

1、主幹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大學外語、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物理實驗、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程序設計語言、數據結構、離散數學、操作系統、編譯技術、軟體工程概論、統一建模語言、軟體體系結構、軟體需求、軟體項目管理

2、該專業除了學習公共基礎課外,還將系統學習離散數學、數據結構、演算法分析、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現代操作系統、資料庫原理與實現技術、編譯原理、軟體工程、軟體項目管理、計算機安全等課程,根據學生的興趣還可以選修一些其它選修課。

3、實踐環節:畢業實習、課程設計、計算機工程實踐、生產實習、畢業設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軟體工程專業

Ⅳ 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的人才培養

碩士生培養 入學時間 研究生姓名 學位論文題目 單位 1978 董英哲 先秦諸子論道研究 西北大學
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1979 任大援 陳確哲學思想概論 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
中國文化研究所教授、副所長 1981 王光照 唐代佛教寺院壁畫 中國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項賢慶 荀子倫理思想研究 安徽省政府督查室副主任 1983 李禹階 老子思想研究 重慶師范大學教授、副校長 李曉東 中國封建家禮 自由職業 1984 任澤峰 先秦儒道政治意識比較 中華供銷合作總社 1985 陳國慶 嚴復啟蒙思想新論 西北大學
社科系教授、主任、博導 馬克峰 辜鴻銘的中西文化觀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 1986 張運華 先秦時期的「氣」范疇 五邑大學教授、黨委紀委副書記 1987 方光華 試論佛學對中國本體學說的發展 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導;西北大學副校長 韓健平 老莊人生哲學初探 中國社會科學院
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研究員 1989 吳 銳 中國宗教與政治權威的起源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 徐惠琪 二程思想與佛學的關系 病故 1990 陳玉京 中國古代自然哲學 總政 梁 濤 禮與中國古代文化 中國人民大學
國學研究院副教授 1992 武占江 劉古愚思想研究 河北經貿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教授 1993 趙 旗 宋代書院研究 西安郵電學院社科部副教授 1994 吳炫靜
(韓) 老莊「自然」之學 返回韓國 1995 劉 豐 中國早期「道」論的發展 中國社科院哲學所副研究員 1996 江向東 先秦名家思想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博士後 鍾湘鴻 楊度思想研究 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講師 1997 宋玉波 唯識學在中國的理論發展 西北大學
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講師 朱曉紅 王夫之關於《中庸》思想的研究 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副教授 馬增強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新論 西安體育學院社科部副教授 喬小娥 先秦名家與諸子關系 已故 趙 瑛 戊戌辛亥間陝西教育變革 寧波大學法學院講師 1998 吳國源 李約瑟難題史 清華大學歷史系博士生 張秀玉 先秦儒道關系 天津工業大學講師 1999 尚建飛 先秦陰陽五行說的歷史 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博士生 王建宏 《大學》流變初探 陝西省機場管理集團公司 朱丹瓊 《肇論》的思想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文學院講師 2000 王寶峰 《西銘》與天地境界比較研究 西北大學
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陳海華 韓非子法家思想研究 未詳 方洪波 早期道家思想生態哲學價值 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社科部講師 孟慶荷 侯外廬對明清之際
早期啟蒙思想的研究 不詳 2001 馬菊霞 論春秋時代的禮治思潮 西安體育學院人文學系講師 李江輝 論章太炎的漢晉學術史研究 西北大學
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陳景聚 姚際恆、崔述與方玉潤的《詩經》學簡論 西安財經學院社科部講師 王軍福 亞細亞生產方式與
侯外廬的中國古代社會史研究 西安公路交通技術學院講師 章曉丹 《淮南子》的生態世界觀簡論 陝西師范大學哲學系博士生 鄭 熊 王夫之對孔子的研究 西北大學
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趙麥茹 漢唐《孟子》學研究 西北大學經管學院博士生 2002 劉延苗 玄學社會歷史觀初探 西北大學
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張 勇 南北朝《周易》學研究 西北大學
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黃曉軍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研究 陝西省社科院人文雜志社編輯 翟紅霞 蔡元培職業教育思想研究 陝西省廣播電視局 李曉星 1919-1949陝西地區文化思想 中共陝西省委黨校信息中心 王俊傑 黃宗羲的詮釋學思想 西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教師 張彤磊 戴震的經典詮釋學思想 湖南常德文理學院人事處 陳張林 《唐律疏議》的法律詮釋學思想 自由職業 馬 毓 《史記》的史學詮釋學思想 西安思源學院 2003 張顯棟 試論董仲舒的天的哲學思想 中國刑警學院學生處 朱 俊 荀子的禮學思想 雲南師范大學西南聯大研究所 王 強 王陽明「致良知」命題的詮釋學思想意義 西北大學
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侯步雲 韓愈的儒學思想 西北大學
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李 君 章太炎的宗教觀 青島大學 殷向飛 《天演論》與
進化論在近代中國的傳播 呼和浩特職業學院 閔 軍 武則天時期的宮廷佛事活動研究 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生 郭 茜 有無·自然·生命——
論魏晉玄學的主題 南開大學文學院博士生 韓艷秋 人之追問——論南宗禪思想的初期發展及其現代心理學意義 未詳 苗彥愷 朱熹與黑格爾倫理思想之比較 河南科技學院人文學院 夏紹熙 海德格爾與老莊思想的初步比較 西北大學
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2004 閻海文 東漢前期的經學研究 復旦大學博士 王 珺 試論唐玄宗時期沐浴文化 黃 勇 論牟宗三的朱子學 西大博士 吳保傳 先秦儒道時間觀念史比較研究 西大博士 2005 趙 娜 唐玄宗時期佛教法術現象探析 西大博士 趙 虎 早年章太炎與西方自然科學 復旦博士 趙文朝 《抱朴子》養生思想綜論 西大博士 韓國慶 莊子自我學說淺探 中山大學博士 秦 奮 孫中山民族思想初探 寶雞報社 耿 峰 董仲舒天人思想研究 大荔中學 王雲雲 先秦儒家學習思想研究 西大博士 李旭然 王安石政治思想研究 西大博士 2006 陳西 王夫之美學思想研究 回原籍 張海 民國時期黃炎培對職業教育的貢獻(1912—1937) 理工大輔導員 路傳頌 自然與自由——莊子與康德的兩種思路 西大博士 李璐 東晉南北朝時期的佛道之爭 趙 標 戴震對宋明理學的批判 西大博士 王紫佳 梁漱溟的比較文化觀 鳳鳴 熊十力體用哲學之研究 西大文化遺產學院 萬宏強 王夫之心性論 張軍 試論《管子》的環境思想 西大博士 李進鵬 牟宗三易學思想研究 海南農墾中學 王顯波 《新世紀》中吳稚暉的無政府主義思想 駐馬店中學 2007 田探 孔孟「仁」道思想及其實現 讀博 白立超 荀子思想內在思維方式研究 讀博 范新可 先秦儒家典籍中所見的社會救助事跡及思想 姚雷娜 帛書《老子》若干章句讀解 陳鑫 僧肇的認識論思想 讀博 聶希 夫婦與朋友 李長海 柳宗元學術思想研究 范軍娣 王陽明的心身之學 蘭梁斌 近現代中國自由主義的傳統觀(1895-1969) 讀博 周蜜 侯外廬的章太炎思想研究 2008 袁志偉 遼代華嚴思想研究 讀博 韓永志 侯外廬土地國有論及其思想史意義 讀博 全召軍 任繼愈的佛學研究 西藏報社 楊方方 胡適的中國思想史研究 榆林中學 聶 雲 馮友蘭的孔子研究述評 安徽某中學 謝麗莎 馬相伯的宗教思想 雲南某中學 任永亮 錢穆的中國史觀 讀博 周後燕 陳榮捷朱子研究述評 河南安陽某中學 代 超 懷特海與《周易》過程觀比較 讀博 曹國洲 《禮記》所見的禮學和人的完善思想初探 銅川公務員 胡彬 推遲 2009 荊體琛 《尚書》所見西周時期的政治思想 張麗萍 《莊子「心」論》 張輝 東晉南北朝三教關系 曹振明 隋唐關中華嚴思想研究 馮倩 唐玄宗與佛道教 巫殷波 黃宗羲的宋明理學研究 李雲 孫子軍事思想研究 博士生培養 入學時間 研究生
姓名 學位論文題目 工作(或學習)單位 1986 李曉東 宋明理學與禮學 自由職業 1988 麻天祥 佛學與晚清社會思潮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
宗教學系教授、博導、主任 趙瑞民 宋明理學和政治哲學 山西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導 1990 方光華 中國近代史學學術史論 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導、西北大學副校長 1991 張運華 兩漢道家思想述論 五邑大學教授、宣傳部部長 1992 謝揚舉 中國文明起源與儒道關系 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導、副所長 袁 峰 魏晉玄學與文學 西北大學文學院教授 李賓漢
(韓) 中國宗教與思想 美國哈佛大學東方文化中心 1993 張茂澤 賀麟學術思想述論 西北大學
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程 鋼 焦循學術思想研究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文化素質辦公室副主任 梁 濤 儒家五常研究 中國人民大學
國學研究院副教授 1994 趙小雷 法家與先秦諸子的關系 西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史炳軍 梁漱溟學術思想研究 麗水學院人文部教授、主任 1995 武占江 中國古代思維方式研究 河北經貿大學新聞系教授、主任 肖永明 北宋新學與理學 湖南大學嶽麓文化書院
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導、副院長 歐陽軍喜 五四新文化運動與儒學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導 1996 趙 旗 心學與禪學 西安郵電學院社科部副教授 陸建猷 四書集注與南宋四書學 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1997 劉惠琴 北朝儒學與經學 山東煙台師院
歷史與社會學系副教授 田沐臣 《禮記》與禮治 陝西省委辦辦公廳綜合一處 魏哲銘 先秦婚姻文化研究 西北大學圖情系教授 1998 張曉虎 周代宗教思想的演進 徐州礦業大學
文法學院教授 韓 星 儒法政治文化源流述論 陝西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導 王美鳳 先秦倫理思想研究 西安文理學院副教授 李 剛 道治主義論 長安大學
人文學院副教授、副院長 1999 陳春會 考古學與先秦宗教思想論綱 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丁德科 先秦儒道一統思想述論稿 陝西省財經學院
教授、副校長、博導 陳 博 從理想社會構思到社會政治實踐——黃老思想與漢初政治 西北政法大學教授 王 錕 20世紀的孔子 浙江師范大學法政學院教授 2000 宋玉波 佛教中國化歷程研究 西北大學
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講師 彭國興 20世紀前半期中國關於科學社會功能的認識研究 解放軍第二炮兵工程學院
副教授 蘭 天 中國佛教早期判教理論述評 西北政法大學哲學系 副教授 馬增強 《儀禮》思想研究 西安體育學院人文學系副教授 時曉麗 莊子審美生存思想研究 西北大學文學院教授 張娟芳 二十世紀西方《老子》研究 西北大學文學院講師 田延峰 秦思想研究 ——
以秦統一前的思想發展為核心 寶雞文理學院教授 崔 銳 秦漢時期的女性觀 陝西教育學院副教授 張永攀 英國侵藏的最後十年(1937-1947) 中國社科院亞非所 2001 周益鋒 晚清海防思想研究 西安政治學院政治系 周溯源 論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
關於治亂興衰的思考 《求是》雜志社
文史編輯部編審、副主任 江心力 二十世紀上半期荀學發展研究 山東聊城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王長坤 先秦儒家孝道研究 西安理工大學
人文學院社科系副教授、副主任 周淑萍 兩宋孟學研究 陝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陳一梅 漢代文獻思想研究 西北大學文博學院副教授 2002 王 雪 《淮南子》哲學思想研究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人文學院講師 陳戰峰 宋代《詩經》學與理學 西北大學
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講師 孫學功 馮從吾學術思想研究 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
社科部副教授 趙萬峰 二十世紀初(1898-1937)文化守成主義的教育思想及實踐 西北大學211辦副研究員 寧國良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道家思想研究 湘潭大學
成人教育學院教授、院長 朱丹瓊 科學個案研究與
中國科學觀的發展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人文學院講師 李海波 死亡學視野中的
中國佛教死亡觀研究 西北大學
西北史研究所講師 程 遠 先秦戰爭觀研究 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教授 潘俊傑 先秦雜家研究 中國石油大學人文學院講師 趙 璐 晚清義利觀研究 西北大學社科系副教授 車冬梅 晚清理學學術研究 西安理工大學
人文學院社科系講師 劉 歡 西漢文學思想研究 西北大學學報編輯部編審 曾 加 張家山漢簡法律思想研究 西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2003 梁安和 賈誼思想研究 咸陽師范學院
歷史系教授、副主任 王欣瑞 民國鄉村建設思想研究 西北工業大學 沈秀芳 (退學) 王寶峰 李贄儒學思想研究 西北大學社科系 張瑞雪 先秦儒家法思想研究 西北大學社科系講師 藺靖華 (退學) 李桂民 荀子思想與戰國時期的禮學思潮 山東聊城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2004 陳榮慶 荀子與戰國學術思潮 江西省宜春學院教授) 鄭 熊 宋代《中庸》學 西大思想所 李江輝 晚清江浙禮學研究 西大思想所 王元琪 道咸同時期漢學研究 西北大學社科系 付粉鴿 老莊生命哲學研究 西北大學社科系講師 2005 張 勇 朱熹理學思想的形成與演變 西安財院 線 文 晚清重商思想研究 陝西師大經管學院 肖建原 王夫之對道家的研究與評價 陝西師范大學心理學系 劉延苗 章學誠史學哲學研究 西安體育學院 2006 王建宏 王陽明思想再評價 西北大學哲社學院 夏紹熙 老莊「自然」觀念的產生和變化 西大思想所 張建民 宋代《尚書》學研究(抽查) 西安郵電學院 侯步雲 北宋的《春秋》學研究(抽查) 陝西科技大學 王 強 老子與先秦思想 西安政治學院 朱曉紅 先秦軍事法思想研究 西安政治學院 2007 吳保傳 社會與學術:黃宗羲與明清學術思想史的轉型 陝西科技大學 鄭建鍾 北宋仁學思想研究 黃勇 推遲 楊曉莉 20世紀上半葉陝西地區的法學思想與法學實踐研究 2008 趙娜 北宋「文字禪」研究

Ⅳ 求新穎的作文題材

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
文章來源:黃村四小 作者:五(一)班張海娟 閱讀次數:394

清晨起來,我拉開窗簾。一個銀亮的世界呈現在我眼前。我一看見這些潔白的雪花,心就激動起來,只想盡快撲進這白雪世界的懷抱。媽媽送我走出門口,並三番五次地叮囑我路上小心。我只顧欣賞雪景,自然覺得媽媽有些啰嗦,「回去吧,真煩人!」我頭也不回地上路了。
「媽媽,快,快拉我跑!」

雪地中一位年輕的母親拉著身後的小女兒跑著,笑著。忽然,母親腳下一滑,摔倒在雪地上。我忙跑過去拉起她,她卻不顧自己,而是馬上扶起坐在地上的小女兒。女兒也很懂事地給媽媽拍去頭上的雪,輕輕地說:「媽媽,您疼不疼?」母親由衷地笑了,笑得那麼舒心。

望著雪片紛飛中母女倆緊緊相偎的身影,我的腦海里映出10年前相似的一幕!那時,我也曾十分乖巧地為媽媽拍雪,扶媽媽走路。可是10年後同樣的雪天,我卻只顧自己的興致把媽媽的關心擱在一邊。也許媽媽並未留意我的話,但12歲的我應該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因為在他們的眼裡我永遠是個長不大的孩子。也許剛才的那位母親摔得很重,可小女兒簡單的一句話,便化解了她的疼痛。不管外界多冷,心裡也是熱的。這便是世界上最動人的欣慰,也是像雪一樣純的真情!

雪花飄啊飄,我目送那對母女遠去,便急切地回轉身,我想要回家去對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雪大路滑當心啊!」

親愛的爸爸媽媽:

請原諒我以這種方式給你們訴說我的心理話。

我從小就是一個貪玩的孩子,和個假小子一樣,跟著男孩子一起爬樹,捉蝦……你們都沒有阻止過我,給了我別的孩子所不能企及的愛,我很感謝你們!

自從我上學以來,你們為了我的學習成績也費了不少心血,這我都看在了眼裡。我並不是一個用功的孩子,我也承認我一直在依靠自己的小聰明來學習,所以學習成績一直都不夠理想。現在我上初三了,功課越來越多,你們為了能使我考入重點高中也想了很多辦法,給我請家教,買大量的輔導書,每周跟老師詢問我的情況,可你們有想過我的感受嗎?!我就好比是一隻在籠子里的小鳥,每天活在你們的監視中,我的一舉一動都受到了你們的限制。我真的很痛苦,但是我一直沒有說出我的不滿,因為你們是為了我好,是為了我將來能有出息,能生活在別人羨慕的目光中。可是我真的很累,同學們打來電話找我周末出去玩,都被你們推掉了,只以為那該死的數學家教!而且我還有一件事情沒有說出來,上個星期六我上完能輔導課回家以後看見我的日記被人動過了,在我的新里出現了一個可怕的念頭:你們偷看我的日記!當時我真的特別氣憤,可看到爸爸那佝僂的身影正在忙著修理自行車,那輛車子是您結婚時的嫁妝,小時候爸爸經常騎著它載著我去逛公園,那真是我童年生活中最快樂的時光!它早就到了「退休」的年齡,可你們為了給我多買幾本輔導書爸爸就一直騎著它上班。我一回頭正看見媽媽您在給我縫校服,昏黃的燈光使您的眼睛在不停的出眼淚,而我的課桌上卻是高級護眼燈,媽媽鬢角的白發刺得我直想流眼淚。我退卻了,我最終還是忍住了,我悄悄地把我的日記本放回了抽屜里……

爸爸媽媽,讓我來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吧「在南京某機關工作的王先生近日越來越煩惱,他發現上高二的女兒和自己越來越疏遠了。除了要錢時女兒會主動找他外,一般情況下女兒都不和他羅嗦。前不久,女兒過生日,王先生悄悄地訂了一桌酒席。生日那天,女兒顯得格外高興,對他也熱情多了,特邀了七八個同學參加生日晚宴,看著女兒開心的樣子,王先生心中暗喜,這下可打開女兒的心窗了。誰 知祝酒詞才過不久,女兒便端起了酒杯禮貌地說:「爸爸,謝謝你今天為我所做的准備,不過我有個小小的請求,今晚能不能給我們一點點空間。」女兒的逐客令令王先生哭笑不得,只好餓著肚子識趣地離開,心中滿是惆悵。」

我講它的目的是為了讓你們明白:不要把我一直栓在你們身邊,也請給我一些自己的空間,「天高任鳥飛,海闊任魚躍。」我已經16歲了,我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我從一點一滴的小事里都能感受到你們對我的愛,但請你們用對方法。

爸爸、媽媽,我是真的很愛你們,我今後很努力把我的成績搞上去,不再讓你們為了學習的事情再為我操心,那樣我也會很心疼的。

媽媽,我想對您說

我的文章發表了,竟然發在《中國中學生》報的頭版頭條。編輯來電話問我家的住址,為的是給我寄樣報。我高興得竟然怎麼也想不起我家的地址了。也許,你會覺得我挺沒出息的,這點兒小小的成績就樂得找不著北了。這是我第一次去采訪,當記者是我從小的理想,拿到樣報的那一刻我覺得自己離夢想更近了。

文章見報的喜悅並沒有持續多久,當我興高采烈地把喜訊傳遍「大江南北」時,我多麼希望朋友們能與我共同分享我的快樂。可有人卻說,那是什麼報?好像沒聽說過呀!我不再多言,是啊,在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成功的艱難,哪怕僅僅是一點一滴的成功,哪怕只是一份孩子的報紙。那篇小小的文章,是我徹夜不眠換來的。其實我明白,文章得以發表多虧了編輯老師的指點和鼓勵,沒有老師的幫助,我怎會有今天的感受。

說實話,我並不很看中別人對我的評價,我是個我行我素的人。但這次不同,因為那個不肯給我以鼓勵的人是我的媽媽。

媽媽並沒有對我的成績表示出些許的喜悅,工作太忙嗎?也許吧,可我還是有些失落。昨天是媽媽的生日,她對我給與她的生日祝福並沒有太多的回應。她們這代人大都如此吧,上有老下有小,為了兒女為了家,整日奔波。如果不是別人提起早就把自己生日的事忘在腦後了。我的媽媽自然也是如此,所以,在昨晚的飯桌上她沒說幾句關於自己的話,而是以另一種方式為自己慶祝著生日?/div>

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

多些尊重,少些敷衍;多些真誠,少些虛偽;多些接納,少些排斥;多些理解,少些猜疑。

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

能不能放下家長的架子和尊嚴,不要忘了您也年輕過,您也沖動過;女孩子特有的敏感,您現在也還有;為什麼,媽媽您也忙裡偷閑地照鏡子,為什麼您也在意臉上出現的小變化。

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

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是一件很難的事。不要讓我在您們和老師之間穿梭度過。

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

我是您的孩子,能不能不用審視的眼神和訊問的口吻,檢查我的書包和言行。我知道什麼是健康的,我也懂得一寸光陰一寸金。

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

您們也不希望用您的腦袋考慮我的問題,為什麼我就不能用自己的腦袋考慮自己的問題呢?

為什麼平等的討論,變成我違心的承諾?

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

我不是小女孩了,花季般的少女面對自己的變化,我束手無策的時候,您們能夠知道該幫助做些什麼嗎?

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

我還能說什麼呢?我只想讓你們知道,我是愛你們的。

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

高三考生: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

高三,對於經過十年寒窗苦讀的莘莘學子來說,是最後的關鍵時刻,能否順利通過高考,成功邁向大學的殿堂,高三絕對是至關重要的一年。
高三重要,不是一句簡單的描述,高三學生知道這一點,高三學生的家長也知道這一點。這不,進入高三,即刻嚴肅的家庭氛圍不用說,家長們也行動起來了。然而,意識到是一回事,意識到以後該怎麼做又是另一回事。全家皆兵的嚴肅,異常緊張的父母,壓抑死沉的氣氛……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高三學生是什麼感受,他們有什麼想法呢?作為高三學生的家長,不妨聽聽高三學生的心聲。
品味高三——「過來人」的酸甜苦辣
「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站在大學的殿堂上來回顧走過的高三歲月,「過來人」看高三的角度,比正處在高三階段的學生對父母的看法應該更加冷靜、更加客觀、更加中肯。回顧曾經的酸甜苦辣,心中的感慨何止萬千。
高三是值得懷念的一年,幾乎每一個受訪的大學生都這樣說。回首自己的高三生活,老師的鞭策、父母的鼓勵,甚至緊張、枯燥的學習本身就附著著一種值得回憶的因素。高考的壓力已不復存在,但父母的叮嚀猶在耳邊。每每回憶起這些,方才更深刻的理解到父母的用心,更真切的體會到家的溫馨。走過高三,他們更願意把自己的體會告訴尚在路上的學弟、學妹,也告訴所有含辛茹苦的父母們。
溝通,從心開始
西安理工大學的魯繼文,2001年他獲得了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在學校也連年獲得一等獎學金。他高中就讀於湖北省黃岡中學,家在農村,每月和父母見不了幾次面。由於是村裡唯一就讀於重點中學的學生,全村人都對他寄予厚望。加上由於在著名的黃岡中學,班裡和學校眾多優秀學子的競爭,老師的要求,讓他高三感到從來沒有的壓力。然而,在家庭里,他卻能找他的避風港。他的父母,從未對他提出什麼樣的目標和要求,而是在不停減輕他的壓力,爸媽經常對他說:「高考,其實就是一場考試,只要積極的准備,走好復習的每一天,然後在考試中發揮出應有的水平,做好自己會做的題,這就夠了,無論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果,我們都會滿意的」。正是父母的理解與支持讓他深受感動。有任何方面的問題,他總是主動和他們談,而父母也主動和他交換學習生活中的看法,鼓勵他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疑慮,或者高興或者郁悶。就這樣,高三一年,盡管也緊張忙碌,可是他的生活學習始終有序,心情也單純愉快。最後,盡管因為身體的原因,高考時魯繼文發揮得不好,考試成績不理想,但是他仍然被西安理工大學錄取。更重要的是,父母對此也沒有埋怨而是十分理解。這讓魯繼文以平和的心態到了大學。在他的心目中,父母是心靈最後的避風港,在那裡他總能汲取到安寧和奮發向上的動力。最終,他在大學里又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成為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談到高三的經歷,魯繼文同學說了下面一段話:
其實天下的父母都是相似的,無論他們和顏悅色還是疾風驟雨,這外表下面隱藏的都是對子女的拳拳愛心。多和父母談心吧,把你所有想說的話都坦誠地告訴你的父母,不管什麼時候,他們都是我們最值得信賴的長輩和朋友。
作為學生家長,你應該知道,高三的學生其實壓力很大。他們要面對同學之間的競爭、學校老師的要求和父母親的希望,如果我們做父母的不能夠給他們一個釋放壓力解脫自己的環境,父母還要一味的再給他們壓力,那對高三學生而言,效果就往往會適得其反。十七、八歲的他們已經懂事,也自然明白自己面臨的道路和即將經歷的事情,他們有能力並且會作出自己的選擇並為之付出自己全部的力量。這個時候,家長要做的,就是多與他們溝通,做一位真正相信他們理解他們的人,做他們無話不說的朋友。
感動,在不經意之間
孩子面臨高考,家長也異常緊張,希望為孩子盡量作好一切事情,對他們關懷異常。這時候孩子就成了「特殊保護對象」和家庭的核心,一切圍繞孩子轉,孩子除了學習的事情之外一切都不讓操心。
「從高三的第一天開始,他們(父母)就時刻關注(高考的)各種動向,決不會輕易放過任何一個可以「長分」的機會。從每周一次的營養大餐的精心准備可見一斑。每個周末,家的飯菜總是異常豐盛。老爸大清早去買菜,老媽從洗到燒一絲不苟,還參考著報紙上的食譜,科學地配方加工,於是,有時為了燒一隻雞要跑幾回葯店的辛苦經歷。」說到曾經高考時父母的關照,現在已經是同濟大學學生的湯丹感動萬分。
「六月的高溫,他們依然到學校來看我,而且只是為了給我送一頓飯,給我改善一下伙食。」武漢大學商學院周玲的感動同樣來源於父母的一個舉動。
然而,高考,學生面對和需要的不僅僅是伙食和營養,也不是都需要父母無私的為他們作大量事情,讓他們成為「公主」「少爺」。刻意的「重點保護」,往往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壓力。
在高三的路程中,學生們會經歷一些挫折,有一些失落,心理上情感上的關愛與幫助、理解與支持同樣重要而且絕對不能忽視。不經意之間,心靈的慰藉往往會給考生更多的感動,也就能夠帶給他們更多的動力。
「有一次,我考的不怎麼樣,回家沒跟他們(父母)說,但是他們通過學校的公告欄知道了這件事,但是他們並沒有就這件事當面跟我問原因,而是給了我一張字條,上面寫著:你是我們最為驕傲的女兒!」武漢大學的王利霞同學在回味父母的理解時對此印象深刻。
不經意為孩子所作的行為,既不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壓力,也能夠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拳拳之心。
「其實,父母的關愛都是在平時的點點滴滴之中的。正因為他們的愛,我才有力量面對學業上遇到的困難,有勇氣去克服。」同濟大學的張穎算是給父母的關愛作了一個總結。
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在高考過程中,父母的照顧與關愛卻往往最容易變質,演化成父母對孩子意願的違背和強制。
「考上名牌大學不一定是最好的結果」,西安理工大學的張輝這樣認為。他的一個高中同學以前對軍人充滿了憧憬與嚮往,十分希望在軍營里鍛煉自己,於是整日夢想著進軍校。但是,父母對他的決定卻十分反對,一心要讓他考一個重點大學。後來,迫於父母的壓力,他最終改變了志願。結果還好,如父母所願,他順利的進入了這所名牌大學。可是,事情才剛剛開始,進入大學一年以來,由於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他根本無心於學業,期末成績紅燈高懸,最終落得個被迫退學的結果,他的父母也後悔莫及。這件事給了張輝很大的刺激。父母平時應該尊重孩子的意見,即使你是為孩子的前途著想,也應該考慮到孩子的立場,對他耐心說服而不是強加於人,單純寄望於「孩子日後會理解」的想法是不對的。現在看來「最好的」的道路可能並不適合你的孩子,何況,判斷好與不好,孩子的意願也是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父母不應打著「關心」的旗號剝奪了孩子選擇的權利。其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適合他的道路才是最好的道路,孩子也才能得到最好的發展。

作為父母,充分為孩子參考是十分必要的,說出父母考慮的因素和原由,幫他們把好各個時期的關也是完全可以的。但是父母首先就要調整好自己的期望水平,不盲目攀比,也沒有必要和隔壁鄰居或者親戚朋友的孩子作比較,只要結合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既不讓孩子為難,不會給他們增加什麼壓力,也是完全為了他們的未來作想。
如果再來一次高考
站在象牙塔內的學子,在父母的幫助下,順利地邁過了高考的門檻,這個時候看來,如果給他們再來一次高考,他們有什麼樣的話要說呢?
曾經我的高考這樣走過,我很幸運,我珍惜了,如果上天要我再選擇一次的話,我依然會服從父母的意願,那其實並不是壓力,只要自己把握好,完全可以轉化為動力。可憐天下父母心,哪個不願在關鍵時候幫孩子一把,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綿薄之力。高考只有一次,因為他們願意,他們非常想要付出這份愛,心甘情願,無怨無悔,我們又何必強人所難,就算給他們一次奉獻的機會吧!——同濟大學湯丹
我堅信,即使再來一個高三,父母的寬容與關懷仍將是我獲勝的法寶——張穎
維持原狀就好,不必過分緊張,只要給予我一定的鼓勵就好了,讓我自己決定一切。——周玲
如果再來一次高三,我想讓父母多給我指出點錯誤,不管是我生活上還是性格上。——王利霞
……
他們的高三,他們的高考,畢竟都已經過去,沒有再一次,那他們的話語,只能說給正在高三或者行將意識到已經是高三學生的父母們聽了。希望這些「過來人」的只言片語會給他們帶來一些啟示,陪伴他們孩子一起,輕松地走在高三的大路上。
扣問高三——爸爸媽媽怎麼了?
高三,無論情願與否都已經來臨。剛剛步入高三的學生們感受到了怎樣的家庭氛圍?而家庭中的父母和其他家人有什麼變化?相比高三之前的情況有沒有感覺到不適應?高三生對父母的真實想法是什麼?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高三學生的真實想法吧。

壓力從小就有,但高三比以前要重的多。應該說,這一代的高中生從小就是在壓力中長大的。沉重的課業負擔、競爭激烈的中考擇校等等,使得他們都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對壓力的心理承受能力。但一進高三,他們還是明顯感到了緊張和急迫。
「真正知道了什麼叫『壓力』,」西安市第一中學高三(2)班的張鑫同學說,「家庭氛圍有了明顯的變化,父母的變化當然大了,感覺他們和我一樣也在上高三。對於他們來說,一天三句話句句不離高考,在我們的耳邊更是警鍾長鳴。家庭環境不用提有多緊張了。這還不算,就是那些鄰居和父母的朋友見面,第一句話也總問:高三了吧,學習怎麼樣?在這樣的環境里,不緊張才怪呢,弄得大家一天都緊張兮兮的」。
家長方面表什麼態呢?羅鑫的家長則明確宣布:一切為學習服務,大家艱苦奮斗。於是家裡堅壁清野,電腦上了鎖,電視、報紙徹底封存,更不要提玩電玩了。王洋的父親擅長思想政治工作,長篇大論讓王洋招架不住。對於大學目標,他給王洋分析社會形勢,探討發展前途,最後得出了個結論:王洋「非清華不上」。
「有點壓力其實也挺好的,畢竟有壓力才有動力嘛,但父母整天重復強調就受不了,而且高考也是我自己的事,難道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不知道嗎?我當然也會刻苦努力的了,如果他們老是不相信我一樣在我耳邊叨念,真是很煩。」羅鑫說。而王洋,盡管學習成績還算不錯,可是對於爸爸訂下的「清華」目標,他仍然覺得沒底。而且他很不滿爸爸的做法,「搞得家裡就和監獄似的,再高三也得讓人活啊,每天除了學習就是『思想工作』,誰罪孽深重啊?」明顯,一棵清華的苗子又在倍受煎熬。
可憐天下父母心。家有高三學生,父母心裡那根弦往往綳得比考生自己還要緊。高三學生感到精神緊張,可以說一半來自高考,一半則來自父母的緊張情緒。王其同學的苦惱就是個典型。在家裡,爸媽對她象小公主一樣,什麼事情都不讓她做,要她一心復習,搞得很特殊,家裡氣氛也怪怪的,父母對她總是小心翼翼的,就象她是一個陶瓷的娃娃,生怕一鬆手會掉到地上摔得粉碎。吃飯媽媽對她叨念要吃什麼什麼保持營養,飯前飯後夜裡還要補充什麼什麼營養素,爸爸則東找些西找些各種各樣的復習資料讓她強化,連爺爺奶奶也經常會噓寒問暖立坐不安的為自己忙著忙那……談到這些,王其感到太大的壓力了:「我真想不出來,要是我沒有考好,辜負了大家的期望和為我做的努力,我會怎麼樣。」無疑,家庭的「特殊化」帶給考生的不是方便與動力,而是更大的壓力。
張鑫有一次跟父親聊到高考,隨口說了句「陝西今年的高考錄取比例已經達到53%了呀」,沒想到父親生氣了,於是長篇大論的開始分析,說什麼錄取結構的問題,說什麼勉強進一所大學很被動等等,同時還分析說她對自己放鬆了要求,開始不思進取……讓張鑫目瞪口呆有口難辯。張鑫覺得,盡管可以理解父親的良苦用心,理解父親所說意義何在,可是搞得上綱上線風聲鶴唳緊張如此,也是全然沒有必要的。
很多同學表示,因為父母太過敏感,所以不敢再向父母說出自己的一些真實想法,害怕他們擔心。於是都是先揣摩父母的心思,順著父母的意願說而掩藏了自己真實的想法,自己的問題不僅沒有得到解決,還得為父母消除疑慮,實在辛苦得很。
家長比考生緊張,就如同考生在考場緊張一樣,都是不合格的表現,做一個合格的家長,家長首先要給自己減壓,然後為家庭製造一個有利於考生的輕松的環境。
正所謂幾家歡喜幾家愁,一方面學生抱怨家長的太過專注,而另一方面,一些高三學生卻得不到應有的關懷。張強是一個很獨立的學生,這是他自己的評價,而實際上從上初中開始,他就開始住讀生活,相信多年的住讀已經讓他習慣於自理,可是高三的壓力還是讓他有些招架不住。「父母也許是對我太放心了吧,他們對我不太管,一切事情都由我。可是我還是希望把一些事情和他們說說,徵求一下他們的意見,或者讓他們給我點建議。」高三了,畢竟和之前不一樣。
這就難了,孩子高三,要做一個合格的家長還真的難呢,不左就右,還真是眾口難調,要怎樣做才能夠讓孩子滿意?還是來聽聽學生們自己的期望吧。
期望高三——說給父母的心裡話
注意關注的度
高三(1)班的徐杉希望父母能夠客觀地看待高考,不要每天象沖鋒一樣緊張。高三的他們明白自己的處境,知道通過努力爭取高考的成功。適當提醒固然必要,過分關注則可能適得其反。
在高三這個關鍵時機,來自家庭的適當的關懷,會讓行走在高三路途上的考生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和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如果高考是一場戰斗,那家庭就是他們的大後方。這會讓他們充滿信心和動力,讓他們敢於直面高三的一切壓力。
然而,當父母的關注過度,或明顯的表現為對孩子諸多的要求,言語行動上對他們過多干涉,或在平常的一舉一動中都流露出殷切期望,所有的行為處事都較高三之前有較大變化……這樣,所有太過特殊的形式對異常敏感的高三學子來說,都會增加他們無形的壓力。當父母太過殷勤時,孩子會自動把父母的殷切歸結為自己對自己的要求,懂事的他們總是擔心辜負家人對他們的期望,對不起家人為他們付出的一切。這樣,他們的壓力也就會越來越大,讓他們不堪重負,不能夠正常施展個人能力。
家庭氛圍寬松自然,學生心情輕松愉快,這樣的效果不是大家期望的嗎?
請做我們的朋友
高三的沉悶並不代表學生們沒有話說,他們一樣渴望與人的交流。學習上的壓力,自我發展方向的選擇,同學關系的淡漠,老師的喜怒哀樂……高三恰恰是一個需要與人溝通的時候。在這個時候,家庭要扮演的角色就十分重要了。如果學生每次回家能夠在父母製造的輕松氣氛中談談學校發生的事情,商量自己的前途以及學校和專業選擇,和父母一起放鬆心情,父母這時候就是孩子朋友,扮演一個朋友的角色比扮演一個長者或者說教者要成功得多,也容易得多。
「嘮嘮叨叨喋喋不休,只知道讓你看書學習看書學習的父母,不是我們喜歡和希望的,學習的事情我們自己肯定知道,我們需要的,只是他們能給我們一個休憩的場所,和他們象朋友一樣聊聊我們心中的事。」相信黃歷同學說出了很大部分高三學子的心聲。
自己的路,讓我們自己決定吧
高考過程中,父母最放心不下就是填報志願選擇學校和專業,畢竟,這關繫到孩子以後的出路和他們的個人發展。不可否認,家長由於閱歷豐富,考慮問題會從各方面來加以考慮,會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好的意見,當然也會更實際一些。但是,家長一定不要忽略了孩子的個人興趣愛好和他們的個人性格因素,社會上什麼職業「香」就不顧學生本身的情況要求孩子報考,這樣的越俎代庖替孩子作決定甚至強制為學生安排志願,都是大錯特錯十分不可取的。
學習成績很好的張越同學說:我希望我填志願的時候,爸媽能夠充分的幫我參考,比如選什麼學校啊,可是我也希望他們能夠最終尊重我的決定。我知道那也許就是選擇一條人生道路,我自己的人生道路,我想自己決定。
家長要做的其實也很多,比如幫他們找專業或者學校的詳細介紹等相關資料,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考慮能不能考上,專業的課程設置,專業就業前景,學校的總體就業率等等。提醒他們多方面的參考因素,相信他們能選擇好自己的路。
多幫忙,少干涉
受訪的徐杉同學曾經一度猶豫不決。父母和周圍的長輩們一味鼓勵她報考名牌大學,但她認為不能只關注學校的牌子,還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張鑫擔任著班委的職務,因為父母總指責為同學服務會浪費時間,她有時很苦惱。學習本來應該勞逸結合,死讀書的效果不一定好,自己在學習之餘為同學辦些事,有什麼不好呢?記者注意到,四名同學在談到對父母的期望時,有三名使用了「默默無聞」三個字。他們都希望,在情緒低落的時候,父母給他們留出安靜思考的空間;在有所放縱的時候,對他們提醒但不是抱怨。總的來說,高三學生的要求並沒有什麼特殊,多幫忙、少干涉,輕松的家庭氛圍比什麼都重要。「讓我吃好點兒就行了」,王洋甚至只提了這樣的要求。他狡黠地一笑,臉上卻寫滿了決心和自信。
後記
經常接到家長的來信和來電,希望我們幫他們出一些主意,在高三這樣一個特殊時期,他們要怎麼做才好,才能夠「盡到一個父母應盡的職責」。我們很感動,學生參加高考,家長的緊張也非同尋常,他們想為孩子做點什麼,可是他們知道高三非常關鍵,害怕做得不好,他們不知道怎麼做才能夠符合孩子的要求,才能夠給他們帶來切實的幫助。拳拳的父母之心,頃刻展現這樣完整這樣生動!真的希望我們的采編的文章,能夠給他們一些有益的啟示。同時,我們也衷心希望所有將參加高考的高三學生,能夠站在父母的立場多理解父母一些,對父母多一些寬容。溝通,是相互的,溝通,是為了共同的目標。
這里,我們把給我們印象深刻的同濟大學的湯丹同學說過的話再次送給所有高三同學,在不斷要求父母的同時,如果站在父母的角度來想想,也許就理解他們:曾經我的高考這樣走過,我很幸運,我珍惜了,如果上天要我再選擇一次的話,我依然的會遵從父母的意願,那其實並不是壓力,只要自己把握得好,完全可以轉化為動力。可憐天下父母心,哪個不願在關鍵時候幫孩子一把,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綿薄之力。高考只有一次,因為他們願意,他們非常想要付出這份愛,心甘情願,無怨無悔。
我們又何必強人所難,給他們一次奉獻的機會吧!

Ⅵ 如何幫媽媽過一個有意義的生日

媽媽都喜歡看到兒子的成績,,最好是用你自己賺的錢,買啥都高興,,,可以買個圍巾之類的!~不要太抵擋了!

熱點內容
重慶理工大學徐睿老師怎麼樣 發布:2025-08-09 17:51:06 瀏覽:194
當今大學生的普遍現狀 發布:2025-08-09 17:49:37 瀏覽:704
狀告大學生 發布:2025-08-09 17:48:49 瀏覽:347
大學生罵我 發布:2025-08-09 17:43:42 瀏覽:976
重慶2017大學暑假時間 發布:2025-08-09 17:18:15 瀏覽:187
大學生職業規劃6000字 發布:2025-08-09 17:17:39 瀏覽:624
遼寧省大學生村官 發布:2025-08-09 17:00:22 瀏覽:413
大學生來了所有的插曲 發布:2025-08-09 16:52:04 瀏覽:383
大學級美國 發布:2025-08-09 16:48:27 瀏覽:627
大學生寫給父母的一封信 發布:2025-08-09 16:44:17 瀏覽: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