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富春教授新疆大學
① 新疆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的教學改革
學院循序漸進地進行了高校教學的綜合性配套改革,創新教育教學理念,面向生物技術和食品科學理論基礎及其產業化,調整科研和人才培養結構,在實踐教學、學生科研能力、人才培養師資結構模式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大大提高了我校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的實力。主持教育部教改項目1項,自治區教材建設項目1項,新疆大學教改課題3項,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自治區教學成果一等獎一項、三等獎一項;新疆大學教學成果特等獎一項。具體如下:
1)教育部教改項目:新疆少數民族生物學科應用型人才實踐能力培養的改革與實踐, 2005-2008;
2)自治區教育廳教材項目:新疆高等教育地方特色和民文教材-《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 2007-2009;
3)自治區精品課程建設2門:分子生物學,2005-2009;細胞生物學,2006-2010;
4)國家級生物學本科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項目(新疆大學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2008年至今;
5)國家級生物技術專業教學團隊:2008年至今;
6)新疆大學教改項目:
①大學本科實驗室體制改革的研究與實踐,2003-2005;
②生命科學學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2003-2006;
③生物化學實驗體系的改革與實踐,2003-2005。 以選擇優秀教材為主,以自編教材為輔,加強教材建設。我院十分重視國內外優秀教材的選用,包括面向21世紀教材、新版教材、「九五」國家級重點教材,另選用國外優秀原版教材1種,此外,還選用國內外優秀參考書多種。在以上這些教材的使用過程中,學院也注重請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編寫教材、實驗指導書和教學參考書,主要編寫的有:1)《分子生物學實驗指導》,張富春等主編,2008年2月新疆大學出版社出版
2)張富春主譯 蘭海燕 馬紀等參譯 精編蛋白質科學實驗指南 科學出版社 2007,1
自編實驗教材和講義有:
3)《生物化學實驗指導》,楊潔主編,2005,5
4)《現代生物化學實驗技術》,馬東建主編,2006,2
5)《食品分析實驗》楊潔主編,2006,2
6)《動物生物學野外實習指導》,吾買爾主編;2004年,2006修訂
7)《食品工藝實驗指導》,吳旭主編,2005,9
8)《食品技術原理實驗指導》,敬思群主編,2005,9
9)《食品專業實習指導》,劉軍主編,2006,66. 在對學生的培養方面,我們不僅重視專業教育,同時從多渠道、多方面注重和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科學文化素養、社會實踐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我院本科學生考研率一直居於新疆大學前茅。從2003年開始,我院考研率逐年提高,2006、2007年平均達到了33%(包括民族班學生)。從我院每年輸送到其他院校或中科院的學生,也都得到了很高的評價。學生的能力還可以從本科生參與教師科研、申請本科生科研實訓項目等方面得以體現。我院二、三年級學生參與科研工作的人數達到了300多人,其中有100餘人參與了教師科研項目的研究,200餘人自主申請了學校科研實訓項目。本科生發表科研論文人數逐年增加。實驗教學作為基本實驗技能訓練的有效手段,培養了學生扎實的實驗基本功。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與科研素質,實驗教師還根據自己的科研課題,組織成立了多個科研興趣小組,使本科學生盡早參與到真正的科研工作中,鼓勵本科學生發表科研論文,本科生發表科研論文35篇,參加各類科技競賽,獲得各級獎勵44項,其中國家級4項,自治區級10項,校級30項。
② 我是「朱」姓,「洪」字輩。想知道宗族起源哪裡
朱姓的來源和演變
朱姓起源主要有五大支系:朱襄氏之裔、曹姓、狸姓、子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出自朱襄氏。朱襄氏族是以蜘蛛為圖騰,亦有認為是以赤心木(一種樹心為紅色的樹)為圖騰,活動於河南淮陽一帶的部落,其後有朱姓,有5 000多年的歷史。朱姓的第一個名人是舜臣朱虎。朱虎氏族或為朱襄氏的後裔,朱虎的子孫表現不俗,西周的名隱士朱張,戰國時齊人朱毛,魏國大力士朱亥,西漢中邑侯朱進等名人均稱是朱虎的後代。在先秦時一直活躍在冀魯豫地區。
第二支出自曹姓。黃帝之裔高陽氏顓頊之後,祝融氏吳回之子陸終的第五子安,曹姓。曹部落以棗為圖騰,始居於陝西周至,後東遷河南靈寶東的曹陽,舜、夏至商初,曹人一直居於曹陽。商朝初再東遷河南滑縣東的漕邑,殷商初,曹人被迫東遷於山東定陶。曹部落中有一支朱氏族,居住在曹陽之西南的朱陽,朱人隨曹人而遷移,商朝時遷移到河南淮陽原朱襄氏居住過的地方,春秋時為陳國的株邑。西周初,周武王封女婿媯滿於陳,奪株邑並入陳國,並封曹姓朱人的後裔曹挾於邾,今山東曲阜東南南陬村,建立邾國,為魯國附庸。公元前614年遷到繹,今山東鄒城東南紀王城,一部分邾人南遷朱方,今江蘇丹徒東南。戰國中葉,楚宜王滅邾國,並遷邾人於楚的邾地,今湖北黃岡西北。邾人遂以邾為氏,繼而去邑為朱姓。曹姓朱氏是朱姓中最主要的成分。在先秦時期,曹姓朱氏一直活動於豫魯蘇鄂地區,曹姓朱氏的歷史也有2 400年。漢朝時沛國(今江蘇徐州)成為朱姓最重要的繁衍中心和發祥地。
第三支系出自狸姓。帝堯之子丹朱之後,以名為氏。因丹朱封在丹水流域,在今河南淅水地區,古號丹朱。舜封丹朱為房邑侯,故稱房侯,別為狸姓。丹朱部落被舜打敗後,族人四散居於河南、河北、山東、湖北、湖南等地,其中一支以丹朱的名為氏。隋唐時期,其後代在沛國相縣發展為望族。狸姓朱氏的歷史也有4000年之久。
第四支源自子姓。周成王封商紂王之庶兄微子啟於宋,以奉商祀。戰國後期公元前286年,齊國滅宋。居於江蘇碭山的宋微子之裔公子朱的後代以先祖名為姓。秦漢之際徙於河南南陽,東漢時已發展成朱姓大族,直到唐宋時期,南陽朱姓仍是朱姓中的著名望族。子姓朱氏的歷史有2 300年。
第五支系外族和其他姓氏的改姓。從三國以來,重要的由其他姓氏改姓朱的有胡、康、李、范、舒、施等姓,尤其明朝帝王的賜國姓朱,其人數之多、數目之大,是歷史上罕見的。魏晉隋唐時,北方戰亂和民眾大遷移,中原百姓中融入了大量外族的血液,朱姓中也流入外族人的基因。最主要的有:西漢的南越族的朱氏,北魏時鮮卑族慕容部的可朱渾氏族,宋朝金國的女真人兀顏氏族,清朝滿洲八旗的烏蘇氏、朱佳氏、珠錫哩氏等氏族的集體改姓朱。這些外族與漢族長期混居後最終同化為漢族。
朱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二十大姓之一,尤其在江浙皖地區中極有影響。朱姓大約佔了當代人口的1.3,即每1 000個中國人中姓朱的人至少有13個,總人口大約在1 500餘萬。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朱姓歷代名人653名,占名人總數的1.44,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一位;朱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0.92,排在第二十一位;朱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1.9,排在第十二位。
我國朱姓產生過許多世家大族,出現過無數名人。先秦以來,朱姓稱帝者25人,先後建立了高居麗、後梁、明等政權。傑出的人物有:西漢大臣朱買臣、高居麗國君朱蠓,東漢大將朱儁,三國時魏國名僧朱士行,東晉名將朱序,南朝梁國大將朱異,唐朝宰相朱敬則、名將朱環、割地稱秦的朱沘、割地稱冀王的朱滔,五代後梁太祖朱溫,宋朝醫學家朱肱、詞人朱敦儒、詩人朱弁,南宋理學家兼教育家朱熹、學者朱震,元朝醫學家朱丹溪、數學家朱世傑、地理學家朱思本、畫家朱德潤、戲曲作家朱凱,元明之際學士朱升,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劇作家朱權、朱有燉、歷史學家朱載堉,明清之際學者朱之瑜,清朝書畫家朱耷、文學家朱彝尊、文字訓詁學家朱駿聲,民國中央研究院院長朱家驊、民主革命家朱執信、地質學家兼古生物學家朱森,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朱德、物理學家朱經武、美學家朱光潛、語言學家朱德熙、民族樂器演奏家朱英、化學下程學家朱亞傑、電子學家朱物華、生理學家朱壬葆、實驗生物學家朱洗、魚類學家朱元鼎、病毒學家朱既明、理論物理學家朱洪元、土壤化學家朱祖祥。還有, 諾貝爾獎物理學家, 朱隸文, 是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
歷史上朱姓的分布和遷移
秦漢時,朱姓已普遍分布於中原和華東地區,尤其在江蘇南部興起,形成江南朱姓大族。同時由中原向西北的陝西挺進,至東漢末,朱姓的足跡已西達四川、南抵福建。唐朝時朱姓已出現在廣東。明朝是朱姓的鼎盛時期,朱元璋大封同姓王,大賜國姓朱,這樣朱姓迅速地向全國發展,特別是明初向雲南的進軍和屯墾,使西南地區的朱姓得到很大的發展。明朝末朱姓進入了台灣地區。
宋朝時期(公元960-1279年),朱姓大約有11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1.4,排在第十位。朱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約佔全國朱姓總人口的15.8,占江西省總人口的2.2。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江西、河南(14.3)、江蘇(10.4)、浙江(10.2),這四省朱姓大約佔全國朱姓總人口的50;其次分布於四川(9.3)、安徽(7.6)、湖北(7.4),這三省的朱姓又集中了25。全國形成了贛蘇浙皖豫、川鄂兩大朱姓聚集地區。
明朝時期(公元1368-1644年),朱姓大約有186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2,列為第十一位。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朱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要快,600年中朱姓人口總增加率為69,凈增加了76萬。明朝時期,浙江為朱姓第一大省,約佔全國朱姓總人口的19.4,占省總人口的2.4。在全國分布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蘇(18.3)、江西(13.7)三省,大約佔全國朱姓總人口的51;其次分布於甘肅(9.5)、山東(6)、福建(6),這三省的朱姓又集中了22。宋、元、明600餘年,朱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南方遷移,同時也向西北和西南運動。東南地區的朱姓有了長足的發展。全國重新形成了蘇浙贛魯、福建、甘肅三塊朱姓人口聚集地區。
當代朱姓的人口已達1 512萬,為全國第十四位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1.26。從明朝至今600年中朱姓人口由186萬增到1 512萬,增長了大約8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 300萬,當代的人口按12億計,人口增長了13倍。朱姓人口的增加速度大大低於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這可能與在明朝滅亡之後,皇族朱姓因遭追殺避國難而改姓,以及由其他姓氏所改的朱姓又紛紛改回原來姓的緣故有關。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於江蘇(14.8)、廣東(10.5)、浙汀(9.8)、河南(8.9)四省,大約佔全國朱姓總人口的44;其次分布於四川(6.1)、安徽(5.8)、湖南(5.1)、山東(4.6),四省的朱姓又集中了21。江蘇為朱姓第一大省,占省總人口的3。全國形成了蘇浙皖的朱姓高密度聚居區。在近600年期間,朱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尤其是由東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已經大於由北向東南的遷移,同時,向西南、南方和東北的移民已經成為重要的流動方向。
當代朱姓的分布頻率
朱姓人口單位面積內密度最高的地區在江蘇南部、浙江北部、安徽東部,每平方公里的朱姓人口達到6.4人以上,有的地區最高達到11人以上。密度最高的(6.4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區僅僅占國土面積的2.1,朱姓人口大約161萬;3.2-6.4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7.4,朱姓人口大約283萬;1.6-3.2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35.1,朱姓人口大約767萬;不足1.6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55.4,朱姓人口大約301萬。
朱姓分布很廣,但不均衡。朱姓在華東地區的長江三角洲是最常見的姓氏之一。在江蘇南部、浙江、安徽東南。廣東珠江三角洲、雲南昆明地區,朱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1.6以上,杭嘉湖地區高達3,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4.5;在江蘇北部、安徽北部、江西大部、福建、廣東大部、雲南大部、黑龍江東部和西北,朱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1.2-1.6,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9.2;在青海湖以東的其他地區、新疆西北,朱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4一1.2,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52.8;其他地區,朱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不足0.4,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33.5。
血型分布特徵
朱姓人群的血型分布總的是:O型497萬,佔32.9;A型437萬,佔28.9;B型440萬,佔29.1;AB型138萬,佔9.1。朱姓總人口1 512萬。
江蘇大部、浙江大部、安徽南部地區是朱姓人口最密的地區,約占國土面積的3.3,朱姓220萬,約占朱姓總人口的14.6。其中O型76萬,A型66萬,B型59萬,AB型19萬。
蘇浙皖其他地區、冀魯豫、川鄂湘贛、閩粵、滇中北、黔北、甘南、青東南、寧夏、陝南、遼吉黑、內蒙古東部地區,約占國土面積的41.3,朱姓991萬,約占朱姓總人口的65.5。其中O型325萬,A型287萬,B型289萬,AB型90萬。
其他地區,約占國土面積的31.1,朱姓301萬,約占朱姓總人口的19.9。其中O型96萬,A型84萬,B型92萬,AB型29萬。 一.朱姓是當今中國第十四大姓,人口占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一以上,在台灣排名第三十二。朱姓原作邾姓,出自曹姓。其祖先曹挾,是古帝顓項的後代,被周武王封在邾,建立了邾國。因為邾國比較弱小,就依附於強大的魯國。到戰國時期,邾國被楚國滅掉,邾國的王室成員逃到沛,以國名作為自己的姓氏,後來又把「邾」的右半邊去掉,就成了朱姓。 發展和演變:朱姓也有另外一個起源,是說帝舜時有一個大臣叫朱虎的,他的子孫也以朱為姓。雖然這一支的時間比較早,但朱虎的後代卻沒有資料可以查證。朱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沛縣,丹陽,吳郡,錢塘,譙郡,義陽,太康,洛陽,長沙,南康,吉安,建陽,廬陵等。朱姓名人,尚有朱子清、朱子謙等。
二,朱、庄、嚴三姓聯宗 1970年,生活於台灣、香港的朱、庄、嚴三姓發起並完成聯宗,編輯出版《朱庄嚴氏大族譜》。[15] 三姓得以聯宗的歷史因緣並不單一,而是分為兩個層次。 第一,庄、嚴二姓原姓「庄」,後因避諱而改姓「嚴」。鄭樵《氏族略第六》避諱第八:「庄氏避漢明帝諱,改為嚴氏。」與此類似的例子,還有「籍氏避項羽諱,改為席氏」,「慶氏避漢安帝父諱,改為賀氏」,「師氏避晉景帝諱,改為帥氏」等等。《朱庄嚴氏大族譜》轉載《香港庄嚴宗親總會會刊》中的《庄嚴氏族考》一文,作者嚴既澄,所述庄、嚴二姓淵源頗詳,茲引如下: 庄、嚴二氏,均導源於春秋時代之楚國,原屬羋氏。至春秋末葉,楚莊王之後裔,始有改稱庄氏者,此亦我漢族古代以謚為氏之例。惟在楚莊王之前,宋國已先有庄氏之族,見於《左氏傳》;其地區亦在今河南省之東南部,與楚國領土相毗連。宋國之庄氏苗裔不多,遠不如楚國之一支。故今日回溯我族之起源,仍當以楚莊王之後裔為主,而以宋國之庄氏為旁支。當時楚國幅員甚廣,至戰國時代,且一躍而為七雄之一,與魯省之齊國,同為新興之秦之勁敵。由是庄氏之族人,亦隨政治勢力之擴張,而遍布於中原各地;惟仍以楚國本部所轄之豫、鄂、湘、桂,以及吳越兩國之領土為宗支最繁。至東漢明帝時,以明帝名庄,乃諱庄為嚴,所有西、東漢嚴姓之著名人物,殆均為庄氏所改稱。大抵兩漢時通都大邑之中,當不復有以庄為姓者;惟山陬海隅、政令不及之處,或不免有一仍舊貫者。至晉、唐以後,恢復本姓者漸多,從此庄、嚴二氏遂並行於中國各地。 庄、嚴二姓以東漢明帝以前之庄姓,為二姓聯宗的根據。因此,庄、嚴異姓聯宗的性質,大致接近於本文第一節討論的源於同一古姓的異姓聯宗類型。 第二,朱與庄、嚴聯宗的根據,源於贅婿關系。《朱庄嚴氏大族譜》載有《朱庄嚴三姓淵源》一文。此文原作者為庄氏龜洋十二世孫庄英玉,作於南明永曆十五年(1661),岩嶺十九世孫庄順安(序平)於1968年改寫。移錄如下: 夫始三郎庄公,號太平山老人,系唐黃門都監庄森公之第十三世孫也,父庄杉公,母蘇氏;先世乃廣東潮州府揭陽縣人氏。值宋末元初,世景擾攘,屢遭兵燹;父祖避亂,僑居大埔縣神前鄉獅子口住焉。不幸年幼失怙,依伯松公教養。迨元至治二年(1322),公年廿七,未娶也。素諳勘輿之道,因游於霞漳靖邑永豐里龜洋社。有朱開山公者,邑首富也,一子早哀。公游來朱家看地有素,朱翁以公性行端愨,篤信忠義,甚器之,許以故男婦何氏,招婿入嗣,依以為老。公事雙親,猶生身父母;翁視東床,猶如己出。翁婿相得,一家圓融,樂莫大矣。何氏生二子,朱翁無嗣,公承業垂統。厥後建祠祭祀,配以必文、必華二孫,蓋不忘所自也。而庄公特祠,不與朱翁同廟,禮也。自是朱嗣庄續,傳統四百星霜,裔孫何止巨萬,誠吾朱、庄不祧之祖也。 洎夫明清變革之際,皇明淪亡,國姓遭劫,族人唯恐罹禍,因而倚附於庄氏者眾。及至局勢大定,滿清雖停止殺戮,惟代遠族繁,子姓混淆不清,且鮮有再復朱氏本姓者,故而相議朱、庄不通婚姻,以示同氣連枝之意也。 復考庄、嚴二氏聯宗,其在漢以前原為一姓,以有嫌名之諱,遂成音義之分。氏雖各判,系本同源。昔者漆園作吏,莊周並稱道家之祖;富春垂釣,嚴光獨具高義之風。至若考亭世德,朱熹窮理道貫孔孟,皆我三姓先祖之光,抑亦後人之矩范也。 據此可知,朱、庄、嚴三氏得以聯宗,是因為在元中期庄氏通過「招婿入嗣」的方式與朱氏發生了世系聯系。[16] 根據元代制度,庄氏入贅屬養老女婿性質,俗稱「補代」,故所生子姓朱,在法律上屬於朱姓後裔,即「朱嗣庄續」。[17] 因此,在朱氏聚居的地區,庄、朱二姓祖先分廟祭祀,庄氏不具正式祖先的地位,只是一個「特祠」,其目的是將庄氏世系與朱氏世系作並列的對照,以示父系血統淵源,是所謂「不忘所自」。清初朱氏子孫為避牽連,一時間有改姓庄氏的趨向。這一行為在世系關繫上屬於向庄(嚴)氏的「歸宗」或「復姓」。由於年代久遠,「子姓混淆不清」,改、避已意義不大,只能相約不通婚姻,以免世系過於混亂;最後,在朱、庄、嚴三姓間,構成了異姓聯宗關系。這一解釋,大致上說明了三姓聯宗的歷史淵源。 庄、嚴二姓聯宗尚有一定的普遍意義,但朱、庄、嚴三姓聯宗顯然只是始三郎庄公後代所能接受的一個特例。
我有一個同學是朱元璋的後代,他只記得他們家譜前二十個字是」高瞻祁見佑,厚載弈長由」和明史上皇帝的排輩是一樣的 我也是朱姓, 的確, 回看明朝的皇帝的心理分析, 我竟然發現了, 在我血液里也有那麼個因子. 怎麼說好呢? 期望, 那個自認元章後人的, 跟本人聯系.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③ 自擬題目作文。一位傑出的畫家少見地給驢子畫了一幅肖像。
1、貝多芬生活的時空,前有康德,後有尼采,左有莫扎特,右有歌德,周邊還有左拉和拿破崙、俾斯麥和米拉波,以及丹東……那是一個"千山風雨嘯青鋒"的歐洲大陸,惟其如是,才有了音符的狂飆從他的五線譜上挾勢飛騰;惟其如是,他才得以借用拿破崙的十指,向世界,向冥冥中的命運,奏響了他的《英雄交響曲》! 2、半夜,衛靈公跟南子對坐長閑談,聽見王宮外面的馬路上,一輛馬車遠遠馳來,從車輪跟路面接觸震動發出的聲音,可以推斷車上坐著一個人。 馬車一步一步來到王宮門外,車聲稍稍停頓一下又響了起來,現在的聲音跟剛才的不同,車上的人顯然已經下車。馬車走過王宮大門以後,重新又恢復了較為深重的響聲,馬車的主人又回到了車上。 衛靈公對南子說,車上的人一定是蘧伯玉。第二天一問,果然不錯。南子問衛靈公是怎麼知道的,衛靈公說,依照規定,坐車的人經過王宮門外要下車步行。當時深更半夜,路上連一個行人也沒有,除了蘧伯玉這樣的君子,誰還肯守這個規矩? 3、有一次,齊國的國君要封扁鵲為"天下第一神醫"。然而扁鵲卻堅決不受,說自己並不是天下第一,自己的兩個哥哥醫術都比他高明。國王聞之稍感不解,問道:既然你的兩個哥哥的醫術都在你之上,為何此二人名不見經傳?扁鵲答道:"我二哥扁雁能夠治大病於小恙,還在那些重大疾病只出現微小症狀之時,就能加以診斷並及時根治。所以他只是在家鄉的村裡小有名氣,村裡人知道有小毛病可以去找二哥。而大哥扁鴻的醫術更加出神入化,能夠防病於未然,只要看人一眼就可以判斷出這個人可能得什麼毛病,然後在其得病之前就及時治療。所以只有家裡人知道大哥的醫術高明,連村裡人都不知道大哥的水平。只有我扁鵲,既不能治大病於小恙,又不能防病於未然,等到我妙手回春時,病人已經病入膏肓了,所以我的兩個沒有名氣的哥哥才是神醫,而我只是名滿天下的名醫。" 4、在美國麻省Amherst 學院曾經進行了一個有意思的試驗。試驗人員用很多鐵圈將一個小南瓜整個箍住,以觀察當南瓜逐漸長大時,對這個鐵圈產生的壓力有多大。 最初他們估計南瓜最大能夠承受大約500磅的壓力。在實驗的第一個月,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壓力;實驗到第二個月時,這個南瓜承受了1500磅的壓力;當它承受到2000磅壓力時,研究人員必須對鐵圈加固,以免南瓜將鐵圈撐開;最後當研究結束時,整個南瓜承受了超過5000磅的壓力後南瓜皮才產生破裂。 他們打開南瓜並且發現它已經無法食用,因為它的中間充滿了堅韌牢固的層層纖維,試圖想要突破包圍它的鐵圈。為了吸收充分的養分,以便於突破限制它成長的鐵圈,它的的根部甚至延展超過8萬英尺,所有的根往不同的方向全方位地伸展。 5、羅傑依.黑曼在美國《未來學家》雜志上撰文指出,要想成為21世紀最受社會歡迎的人應該具有以下七種技能: 要有豐富的想像力。能廣泛地搜集信息和理解它們並將之用於引導公司走向未來。 要有廣泛的專業技能。子解並會維護各種系統,包括計算機系統、產品銷售系統乃至水管維修系統。 要有校強的組織能力。許多部門需要在物資供應、工作程序以及貿易往來、財政機遇等諸多方面予以組織或重新組織。 說服他人的能力。在21世紀,推銷技巧比我們今天所理解的還要重要,一個有成效的工作人員應當善於向他人介紹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說清楚自己的觀點,使人能理解並支持某一特殊見解。細心聽取他人的意見,措辭准確的文筆,平和的語言,對事物的准確描述,這些將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在21世紀,商業環境的節奏會更快,只有有限的寶貴時間來消除一些誤解。一個不善於交流的人是不能適應社會的。 善於學習的能力。這一點比上述每一項都重要。信息時代的核心競爭力,已經發展為學習力的競爭。信息更新周期已經縮短不足5年,危機每天都會伴隨我們左右。 6、《古蘭經》上有這樣一個故事:人們聽說有位大師幾十年來練就一身移山大法。一天,有人找到這位大師,央其當面表演一下。大師在一座山的對面坐了一會兒,就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然後說表演完畢。眾人大或不解,大師微微一笑說:"事實上,這世上根本就沒有什麼移山大法,惟一能夠移動山的方法是:山不過來,我就過去。 你覺得這個答案好不好?
④ 請問朱氏家族
始祖崇泰公,二世顯忠,三世天生字祥明,山東人,生於宋寶慶3年(1227),咸淳元年(1265)授湖廣平節度使,因旨貶營道州衛,終於住所。湖南省道縣禾塘下村,我們這里有好幾萬姓朱的。
⑤ 請問元代有什麼名人,請寫出他們的事跡和名言!!!!謝謝!!!!
關漢卿(約1220年——1300年),元代雜劇作家。是中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號已齋(一作一齋)、己齋叟。漢族,大都人(今河北安國),大約生於金代末年(約公元1220年前後),卒於元成宗大德初年(約公元1300年前後)。與馬致遠、鄭光祖、白樸並稱為「元曲四大家」,關漢卿位於「元曲四大家」之首。
有關關漢卿生平的資料缺乏,只能從零星的記載中窺見其大略。據元代後期戲曲家鍾嗣成《錄鬼簿》的記載,「關漢卿,大都人,太醫院尹,號已齋叟」,「太醫院尹」別本《錄鬼簿》作「太醫院戶」。查《金史》或《元史》均未見「太醫院尹」的官名,而「醫戶」卻是元代戶籍之一,屬太醫院管轄。因此,關漢卿很可能是屬元代太醫院的一個醫生。《拜月亭》中,他有一段臨床診病的描寫,宛若醫人聲口,可以作為助證。
元末朱經《青樓集·序》載:「我皇元初並海宇,而金之遺民若杜散人、白蘭谷、關已齋輩,皆不屑仕進,乃嘲弄風月,流連光景。」杜散人即杜善夫,是由金入元的作家,白蘭谷即白樸,金亡(1234)時才8歲,估計關漢卿的年代同他們接近,也是由金入元的作家,關漢卿今存〔大德歌〕10首,「大德」是元成宗的年號 (1297~1307),上距金亡已70年左右。由此可以推斷出關漢卿約卒於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以後,他的生年,估計在1220年左右。《錄鬼薄》作者鍾嗣成稱關漢卿為「前輩已死名公」,說「餘生也晚,不得預幾席之末」。《錄鬼簿》成書於1330年,故將關漢卿卒年定在1300年左右,當去事實不遠。
南宋滅亡(1279)之後,關漢卿曾到過當時南方戲曲演出的中心杭州,寫有〔南呂一枝花〕《杭州景》套曲(中有「大元朝新附國,亡宋家舊華夷」句)。還曾到過揚州,寫曲贈朱簾秀,有「十里揚州風物妍,出落著神仙」句。
關漢卿是一位熟悉勾欄伎藝的戲曲家,《析津志》說他「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明代臧晉叔《元曲選·序》說他「躬踐排場,面敷粉墨。以為我家生活,偶倡優而不辭」。關漢卿在元代前期雜劇界是領袖人物,玉京書會里最著名的書會才人。據《錄鬼簿》、《青樓集》、《南村輟耕錄》記載,他和雜劇作家楊顯之、梁進之、費君祥,散曲作家王和卿以及著名女演員朱簾秀等均有交往,和楊顯之、王和卿更見親密。
馬致遠,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據考證,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東光縣志和東光馬氏族譜都有記載。馬致遠以字「千里」,晚年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晚於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於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另外,叫馬致遠的著名人物還有西安交通大學馬致遠教授等。
馬致遠(1251?-1321),青年時期仕途坎坷,中年中進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後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馬致遠晚年不滿時政,隱居田園,以銜杯擊缶自娛,死後葬於祖塋。
從他的散曲作品中,約略可以知道,他年輕時熱衷功名,有「佐國心,拿雲手」的政治抱負,但一直沒能實現,在經過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後,他看透了人生的恥辱,遂有退隱林泉的念頭,晚年過著「林間友」、「世外客」的閑適生活。馬致遠早年即參加了雜劇創作,是「貞元書會」的主要成員,與文士王伯成、李時中,藝人花李郎、紅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當時最著名的「四大家」之一。馬致遠從事雜劇創作的時間很長,名氣也很大,有「曲狀元」之譽。他的作品見於著錄的有15種,今存《漢宮秋》、《薦福碑》、《岳陽樓》、《青衫淚》、《陳摶高卧》、《任風子》6種,另有《黃粱夢》,是他和幾位藝人合作的。以《漢宮秋》最著名。散曲有《東籬樂府》。小令《天凈沙·秋思》膾炙人口,匠心獨運,自然天成,絲毫不見雕琢痕跡,被譽為「秋思之祖」,已被載入初一課本。有名家評語:「一切景語皆情語。」
郭守敬(1231-1316),中國元朝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專家和儀器製造專家。字若思,漢族,順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生於元太宗三年,卒於元仁宗延佑二年。
郭守敬曾擔任都水監,負責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運河。1276年郭守敬修訂新歷法,經4年時間制訂出《授時歷》,通行360多年。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種歷法。1981年,為紀念郭守敬誕辰750周年,國際天文學會以他的名字為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 郭守敬幼承祖父郭榮家學,攻研天文、算學、水利。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攻下南宋首都臨安,在統一前夕,命令制訂新歷法,由張文謙等主持成立新的治歷機構太史局。太史局由王恂負責,郭守敬輔助。在學術上則王恂主推算,郭主制儀和觀測。
至元十五年(或十六年),太史局改稱太史院,王恂任太史令,郭守敬為同知太史院事,建立天文台。當時,有楊恭懿等來參予共事。經過四年努力,終於在至元十七年編出新歷,經忽必烈定名為《授時歷》。
《授時歷》是中國古代一部很精良的歷法。王恂、郭守敬等人曾研究分析漢代以來的四十多家歷法,吸取各歷之長,力主制歷應「明歷之理」(王恂)和「歷之本在於測驗,而測驗之器莫先儀表」(郭守敬),採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科學態度,取得許多重要成就。
郭守敬和王恂、許衡等人,共同編制出我國古代最先進、施行最久的歷法《授時歷》。為了編歷,他創制和改進了簡儀、高表、候極儀、渾天象、仰儀、立運儀、景符、窺幾等十幾件天文儀器儀表;還在全國各地設立二十七個觀測站,進行了大規模的「四海測量」,測出的北極出地高度平均誤差只有0.35;新測二十八宿距度,平均誤差還不到5';測定了黃赤交角新值,誤差僅1'多;取回歸年長度為365.2425日,與現今通行的公歷值完全一致。
郭守敬編撰的天文歷法著作有《推步》、《立成》、《歷議擬稿》、《儀象法式》、《上中下三歷注式》和《修歷源流》等十四種,共105卷。
為紀念郭守敬的功績,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環形山命名為「郭守敬環形山」,將小行星2012命名為「郭守敬小行星」。
郭守敬為修歷而設計和監制的新儀器有:簡儀、高表、候極儀、渾天象、玲瓏儀、仰儀、立運儀、證理儀、景符、窺幾、日月食儀以及星晷定時儀12種(史書記載稱13種,有的研究者認為末一種或為星晷與定時儀兩種)。
在大都(今北京),郭守敬通過三年半約二百次的晷影測量,定出至元十四年到十七年的冬至時刻。他又結合歷史上的可靠資料加以歸算,得出一回歸年的長度為365.2425日。這個值同現今世界上通用的公歷值一樣。
中國古歷自西漢劉歆作《三統歷》以來,一直利用上元積年和日法進行計算。唐、宋時,曹士等試作改變。《授時歷》則完全廢除了上元積年,採用至元十七年的冬至時刻作為計算的出發點,以至元十八年為「元」,即開始之年。所用的數據,個位數以下一律以100為進位單位,即用百進位式的小數制,取消日法的分數表達式。
晚年,郭守敬致力於河工水利,兼任都水監。至元二十八至三十年,他提出並完成了自大都到通州的運河(即白浮渠和通惠河)工程。至元三十一年,郭守敬升任昭文館大學士兼知太史院事。他主持河工工程期間,製成一些精良的計時器。
⑥ 目前孫姓的人口數量
宋朝時期,孫姓大約有105餘萬人,約佔中國人口的1.4%,為宋朝
孫氏分布
第十一位大姓。孫姓第一大省是安徽,約佔中國孫姓總人口的11.8%。在中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安徽、河南、山東、江蘇,這四省孫姓大約佔全國孫姓總人口的44%,其次分布於江西、河北、四川、浙江、湖南、湖北等。中國形成了長江以北孫姓為主力的布局,以及皖豫魯蘇、長江流域兩個集中分布的孫姓聚集區。
明朝時期,孫姓大約有119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1.3%,為明朝第十四位大姓。在中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浙江、山東、江蘇、江西,這四省孫姓大約占孫姓總人口的60%,浙江為孫姓第一大省。
當代,孫姓的人口已達約兩千二百十五萬三千餘,佔中國人口總數的1.38%左右。在中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山東、河南二省,大約占孫姓總人口的28%,其次分布於黑龍江、河北、江蘇、遼寧、吉林、安徽六省,又集中了41%。 山東為當代孫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孫姓總人口的大約18%。以長江為分水嶺,形成了孫姓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華東沿海省份連接東北三省是孫姓分布高頻率地帶。
孫姓在人群中分布很廣,但不均衡。在山東、京津、河北大部、黑吉遼、內蒙古東部、蘇皖北部、河南東端,孫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8%以上,最高可達3.3%,其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0.6%,居住了大約50%的孫姓人群。在陝西、山西、河北西部、寧夏大部、新疆西北、內蒙古中部、河南大部、湖北北部、蘇皖南部、浙江、福建,這一區域的孫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1.2%一1.8%之間,其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0.2%,居住了大約21%的孫姓人群。
⑦ 毛澤東生活中的故事!!!
故事之一, 「求書」的故事
1920年12月1日,毛澤東在給蔡和森等的信⑴第四部分求學問題中寫到:「極端贊成諸君共同研究及分門研究之兩法。諸君感於散處不便,謀合居一處,一面工作,一面有集會機緣,時常可以開共同的研究會,極善。長沙方面會友本在一處,諸君辦法此間必要彷行。至分門研究之法,以主義為綱,以書報為目,分別閱讀,互相交換,辦法最好沒有.子升舉力學之必要,謂我們常識尚來充足,我們同志中尚無專門研究學術者,中國現在尚無可數的學者,誠哉不錯!思想進步是生活及事業進步之基。使思想進步的唯一方法,是研究學術。弟為荒學,甚為不安,以後必要照諸君的辦法,奮發求學。」
1929年11月28日,毛澤東在給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宣傳部部長的李立三的信⑵中寫到:「我知識飢荒到十分,請你時常寄書報給我,能抽暇寫信指導尤幸。」
同一天,毛澤東在致中共中央的信⑶中寫到:「四軍黨內的團結,在中央正確領導之下,完全不成問題。陳毅同志已到,中央的意思已完全達到。惟黨員理論常識太低,須趕緊進行教育。除請中央將黨內出版物(布報,《紅旗》,《列寧主義概論》,《俄國革命運動史》等,我們一點都未得到)寄來外,另請購書一批(價約百元,書名另寄來),請墊付,寄付地點『 』。我們望得書報如飢似渴,請勿以事小棄置。」
1939年1月17日,毛澤東在致當時任陝北公學教授的中國問題教研室主任的何干之的信⑷中寫到:「你的兩本新書如出版時,盼各付我一本。」
從上述毛澤東「奮發求學」、「知識飢荒到十分」 、「望得書報如飢似渴,請勿以事小棄置」、 「盼各付我一本」的通信用詞中,可見毛澤東求書求學的迫切心境。其中,1929年11月28日給中共中央的信,提出「惟黨員理論常識太低,須趕急進行教育」,並要求中央寄給黨內出版物和代購一批理論書籍。在當時戎馬倥傯的艱苦的戰爭環境中,這樣急迫地提出提高黨員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的問題,是很有見地的。
故事之二, 「搜書」的故事
1943年,毛澤東給時任他的秘書胡喬木的信⑸中寫到:「請你就延安能找到的唯物史觀社會發展史,不論是翻譯的,寫作的,搜集若干種給我。聽說有個什麼蘇聯作家寫了一本猴子變人的小說,我曾看過的一本賴也夫的社會學,張伯簡也翻過(或是他寫的)一本《社會進化簡史》,諸如此類,均請收集。」
故事之三, 「抄書」的故事
1944年4月29日,毛澤東在致李鼎銘的信⑹中寫到:「《永昌演義》前數年為多人所借閱;近日鄙人閱讀一過,獲益良多。並抄存一部,以為將來之用。……此書贊美李自成個人品德,但貶抑其整個運動。實則吾國自秦以來二千餘年推動社會向前進步者主要的是農民戰爭,大順帝李自成將軍所領導的偉大的農民戰爭,就是兩千年來幾十次這類戰爭中的極著名的一次。這個運動起自陝北,實為陝人的光榮,尤為先生及作者健候先生們的光榮。此書如能按上述新歷史觀點加以改造,極有教育人民的作用,未知能獲作者同意否?」
故事之四,「摘書」的故事
1937年4月,繼艾思奇《大眾哲學》出版之後,上海讀書生活出版社出版了艾思奇以答讀者問的形式宣傳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著作---《哲學與生活》一書。1937年9月,毛澤東作了《艾著〈哲學與生活〉摘錄》。摘錄中,毛澤東對艾思奇《哲學與生活》一書中的一個論點提出質疑。艾思奇的論點是:「差別的東西不是矛盾,例如筆、墨、椅子不是矛盾。但如果懂得推移和變化的原理,就知差別的東西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轉化為矛盾,倘若某兩件差別東西同時同地在一起且發生互相排斥的作用時,就成為矛盾了。例如店員與作家本無矛盾的,如果某店員有了寫作興趣而想成為作家時,二者就在統一體里互相排斥,也就成為矛盾了。」
毛澤東在摘錄艾思奇的這個論點後,寫了一段話:「根本道理是對的,但『差別不是矛盾』的說法不對。應說一切差別的東西在一定條件下都是矛盾。一個人座椅搖筆濡墨以從事作文,是因為人與作文這兩個一定的條件把矛盾的東西暫時統一了。不能說這些差別不是矛盾。大師傅煮飯,把柴米油鹽醬醋茶在一定的條件下統一起來。店員與作家也可以在一定條件下統一起來。半工半讀,可以把工讀統一起來。差別是世上一切事物,在一定條件下都是矛盾,故差別就是矛盾。這就是所謂具體的矛盾。艾的說法是不妥的。」
毛澤東不僅摘錄艾思奇《哲學與生活》一書的論點,而且還為此於1937年致信艾思奇。信⑺中寫到,「你的《哲學與生活》是你的著作中更深刻的書,我讀了得益很多,抄錄了一些送請一看是否有挑錯的。其中有一個問題略有疑點(不是基本的不同)請你再考慮一下,詳情當面告訴。今日何時有暇我來看你。」
據有關資料介紹,艾思奇把這封信讀了再讀,感到無限親切。看來毛主席可能是讀了他所寫的一切哲學著作了,而並不限於《大眾哲學》和《哲學與生活》,這從他寫的「你的著作中更深刻的書」句中的一個「中」和「更」就說明了這一切。他讀得是那麼認真仔細,「其中有一個問題略有疑點,而且要當面告訴」,但不知是哪個地方使毛主席有疑點呀?於是,他又翻開了寫有「艾思奇哲學與生活摘要」的毛主席摘抄的手書來看,他一頁一頁地翻閱仔細看下去,翻到第14頁末尾,看到毛主席寫的前面那段話。
故事之五,「購書」的故事
1936年10月22日,毛澤東在給當時代表中國共產黨在西安做統一戰線工作的葉劍英和當時在紅軍與東北軍之間做聯絡工作的劉鼎的信⑻中寫到:「(二)要買一批通俗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及哲學書,大約共買十種至十五種左右,要經過選擇真正是通俗的而又有價值的(例如艾思奇的《大眾哲學》,柳湜的《街頭講話》之類)每種買五十部,共價不過一百元至三百元,請劍兄經手選擇,鼎兄經手購買。在十一月初先行選買幾種寄來,作為學校與部隊提高幹部政治文化水平之用。在外面的人,一面工作,一面要提倡看書報。
買來的軍事書多不合用,多是戰術技術的,我們要的是戰役指揮與戰略的,請按此標准選買若干。買一部孫子兵法來。」
故事之六,「借書」的故事
1944年7月28日,毛澤東在致時任陝甘寧邊區參議會副議長謝覺哉的信⑼中寫到,「《明季南北略》及其他明代雜史我處均無,範文瀾同志處或可找得,你可去問詢看。《容齋隨筆》換一函送上,其他筆記性小說我處還有,如需要,可寄送。」
故事之七,「薦書」的故事
1941年9月29日,毛澤東在給中央研究組及高級研究組各同志的信⑽中,強調學習方針是「理論與實際聯系」,理論以「研究思想方法論為主」,實際是「看六大以來的文件」。這封信是在中央政治局九月擴大會議期間寫的,要求黨的高級幹部,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學習和研究黨的歷史,為全黨的普遍整風作重要的准備。信中還寫到,「請各同志首先看下列材料:(一)《左派幼稚病》(用1939年解放社版);(二)艾譯《新哲學大綱》第八章『認識的過程』(即《哲學選輯》第四章);(三)李譯《辯證唯物論教程》第六章「唯物辯證法與形式論理學」;(四)河上肇《經濟學大綱》的「序說」(已油印發出)。
19943年12月24日,毛澤東在讀了1930年9月由成嵩翻譯、上海泰東圖書局出版的《從猿到人》一書[書中包括恩格斯的《勞動在由猿進化到人的過程中的作用》、《人類進化的過程》(《〈自然辯證法〉導言》中的一段)兩篇和哥列夫(即郭烈夫)的《馬克思主義觀點的達爾文主義》一篇]後,致信⑾並將此書推薦給劉少奇。信中寫到,「此書有恩格斯兩篇短文,十分精采,可以看。郭烈夫的一篇亦可一閱。郭烈夫的《唯物論》,瞿秋白曾有譯本,我看過,還好,後來聽說他犯有錯誤,我還不知其錯誤究在何處。我正在找其他唯物史觀的書看,看後再送你。」
故事之八,「寄書」的故事
毛澤東給青年、包括他自己的孩子的幾封書信中,向他們指出學習和工作的努力方向,期望他們健康地成長。1946年1月8日給在蘇聯學習的蔡博等五位青年的信,指出新中國需要很多的學者及技術人員,鼓勵他們向這方面努力。
1939年8月26日,毛澤東在致兒子毛岸英、毛岸青的信⑿中寫到:「岸英、岸青二兒:
你們上次信收到了,十分歡喜!
你們近來好否?有進步否?
我還好,也看了一點書,但不多,心裡覺得很不滿足,不如你們是專門學習的時候。
為你們及所有小同志,托林伯渠老同志買了一批書,寄給你們,不知收到否?來信告我。」
1941年1月31日, 毛澤東在致兒子毛岸英、毛岸青的信⒀中寫到:「你們長進了,很喜歡的。岸英文理通順,字也寫得不壞,有進取的志氣,是很好的。惟有一事向你們建議,趁著年紀尚輕,多向自然科學學習,小談些政治。政治是要談的,但目前以潛心多習自然科學為宜,社會科學輔之。將來可倒置過來,以,社會科學為主,自然科學為輔。總之注意科學,只有科學是真學問,將來用處無窮。……關於寄書,前年我托西安林伯渠老同志寄了一大堆給你們少年集團,聽說沒收到,真是可惜。現在酌檢一點寄上,大批的待後。」
「我的身體今年差些,自己不滿意自己;讀書也少,因為頗忙。」
故事之九,「改書」的故事
1940年,毛澤東在致時任中央軍委總政治部宣傳部部長的肖向榮的信⒁中寫到,「戰士課本寫得很好。第一第二第四課看了,可即付印。第三課望送來看,須加修改,要將大資產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親日派大資產階級與非親日派(即英美派)大資產階級,大地主與中小地主及開明紳士,加以區別。宣傳部正在付印的一本書中,我已將《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第二章關於這一部分加了修改,請你向羅邁同志索取一閱。在第三章中,主要應說各階級對抗日的態度,才有現實意義,亦請加以注意。」
故事之十,「傳書」的故事
1936年9月11日,毛澤東在致彭德懷、劉曉、李富春的信⒂中寫到:「(一)同意富春辦法,組織流動圖書館。(二)明日即開始寄第一次書十本,先交富春,停三天轉寄彭劉,停一星期。(三)各同志務必按時寄回,以免散失。(四)以後將一星期或十天寄一次。」
故事之十一,「定書」的故事
1936年,毛澤東在致林彪的信⒃中寫到:「還有一點就是三科的文化教育(識字,作文,看書報等能力的養成),是整個教育計劃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部分之一」……「如果學生一切課都學好了,但不能看書作文,那他們出校後的發展仍是很有限的。如果一切課學了許多,但不算很多也不算很精,但學會了看書作文,那他們出校後的發展就有了一種常常用得的基礎工具了。如果你同意此意見,那我想應在二三兩科,在以後的四個月中,把文化課(識字,作文,三門)更增加些,我意把它增加到全學習時間(包括自修時間)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請與瑞卿同志考慮這個問題」
故事之十二,「訂書」的故事
1941年3月1日,毛澤東在給當時在重慶負責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區工作的周恩來和協助周恩來工作的董必武的信⒄中寫到,「自三月一日起,請代訂下列日報各一份;中央日報,掃盪報,新蜀報,新民報,時事新報,新中國日報,華光日報,國家社會報及雲南各種報紙。並請即向重慶中四路中國國民經濟研究所代購下列書刊;四川經濟參考資料,貴州經濟,日本對支經濟工作,列強軍事實力,中外經濟年報(三九、四0年版),中外經濟拔萃(創起全要)。以上書刊請妥托該所直寄。又前托購商務版中國工業資本問題,亦請掛號郵寄。」
故事之十三,「著書」的故事
1939年1月17日,毛澤東在致當時任陝北公學教授、中國問題教研室主任何干之的信⒆中寫到:「我們同志中有研究中國史的興趣及決心的還不多,延安有陳伯達同志在作這方面的研究,你又在做民族史,這是很好的。盼望你切實地做去。我則有志未遂,我想搜集中國戰爭史的材料,亦至今沒著手。我的工具不夠,今年還只能作工具的研究,即研究哲學,經濟學,列寧主義,而以哲學為主,將來擬研究近代史,盼你多多指教。」
據有關資料介紹,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毛澤東在延安住了10年,他博覽群書,系統地學習和研究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當時在他的書架上擺著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和斯大林的著作,還有許多線裝的中國史書。在這期間,他結合中國革命的實際,共撰寫了100多篇文章,後來收入到《毛澤東選集》中的就有92篇。《實踐論》、《矛盾論》、《論持久戰》、《論聯合政府》、《抗日戰爭勝利後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等許多重要著作,都是在延安時期相當艱苦的條件下寫的。
故事之十四,「譯書」的故事
1942年9月15日,毛澤東在致何凱豐的信中強調大批翻譯馬恩列斯著作的重要性,信⒇中說:「整風完後,中央須設一個大的編譯部,把軍委編譯局並入,有二三十人工作,大批翻譯馬恩列斯及蘇聯書籍,如再有力,則翻譯英法德古典書籍。我想亮平在翻譯方面曾有功績,最好還是他主持編譯部,不知你意如何?不知他自己願干否?為全黨著想,與其做地方工作,不如做翻譯工作,學個唐三藏及魯迅,實是功德無量的。」
故事之十五,「評書」的故事
在《毛澤東書信選集》中,有許多是毛澤東同黨內外一些學術界、文藝界的知識分子和著名人士的通信,這些通信,除了真誠地同他們交朋友,平等地談心和交換意見,熱情地支持他們的工作,鼓勵他們多接觸群眾,接觸實際,幫助他們思想上的進步外,再就是談與「書」有關的話題。尤其是對學術、文藝工作提出一些指導的意見。在歷史學方面,有談範文瀾對經學的批判,也有談吳晗的《朱元璋傳》。在文學藝術方面,談到了反映敵後斗爭生活的現代話劇,郭沫若的歷史話劇,開創舊劇革命新局面的《逼上樑山》,艾青論秧歌劇的小冊子,還談到丁玲的特寫,肖三的詩歌;在哲學方面,有對艾思奇著作的評價,也有對研究孔子、墨子、老子的哲學文章詳盡地提出意見。等等。其中,1939年2月1日,圍繞《墨子哲學思想》毛澤東致陳伯達的信和1939年2月22日圍繞孔子的哲學思想,毛澤東給張聞天的兩封長信,對研究孔子、墨子、老子的哲學文章提出的詳盡意見,就很有代表性。
故事之十六, 「發書」的故事
1942年1月23日,毛澤東在致時任中央軍委總政治部副主任和八路軍留守兵團政治部主任譚政和莫文驊的信①中寫到,「將四軍九次大會決議多印數千份,發至留守部隊及晉西北部隊,發至連長為止,每人一本,並發一通知,叫他們當作課材加以熟讀。(各級幹部均須熟讀)」
故事之十七, 「勵書」的故事
1944年3月,重慶《新華日報》發表了著名的史論著作《甲申三百年祭》。文中敘述了明末李自成起義軍在攻入北京推翻明朝以後,若干首領腐化並發生宗派斗爭,以致陷入失敗的過程。1944年4月12日,毛澤東在延安高級幹部會議上說:「近日我們印了郭沫若論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們引為鑒戒,不要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並於同年11月在致郭沫若的信⒅中寫到:「大示讀悉。獎飾過分,十分不敢當;但當努力學習,以副故人期望。武漢分手後,成天在工作堆里,沒有讀書鑽研機會,故對於你的成就,覺得羨慕。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們把它當作整風文件看待。小勝即驕傲,大勝更驕傲,一次又一次吃虧,如何避免此種毛病,實在值得注意。倘能經過大手筆寫一篇太平軍經驗,會是很有益的;但不敢作正式提議,恐怕太累你。……你的史論、史劇有大益於中國人民,只嫌其少,不嫌其多,精神決不會白費的,希望繼續努力。」
⑧ 新疆與浙江的區別
新疆
概述
① 省名,清末設置,轄境相當於約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② 自治區名,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疆或新。
地理位置
自治區政府駐烏魯木齊市。位於我國西北部,地處歐亞大陸中心。面積166多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面積的1/6,是我國面積最大的一個省區。除東南聯接甘肅、青海,南部聯接西藏外,其餘與8個國家為鄰,即東北部與蒙古毗鄰,北部同俄羅斯聯邦接壤,西北部及西部分別與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接壤,西南部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接界,邊境線長達5400多公里,是我國邊境線最長、對外口岸最多的一個省區,這使新疆對外開放具有得天厚的地緣優勢。
行政區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我國1955年10月1 日成立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治區行政區包括23個市、7個地區、5個自治州、68個縣和自治縣。23個市:自治區管轄地級的烏魯木齊市(自治區首府)和克拉瑪依市;石河子市、阿拉爾市、圖木舒克市、五家渠市、北屯市(交兵團管理的5個縣級市);其餘16個縣級市交所在的自治州或地區代管:哈密市、吐魯番市、阿克蘇市、喀什市、和田市、伊寧市、塔城市、阿勒泰市、奎屯市、博樂市、昌吉市、阜康市、庫爾勒市、阿圖什市、烏蘇市、米泉市。7個地區:哈密地區、吐魯番地區、阿克蘇地區、喀什地區、和田地區、塔城地區、阿勒泰地區。5個自治州: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68個縣中有6個民族自治縣(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焉耆回族自治縣、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
人口
截止2004年底,新疆人口為1963.11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約佔60.5%。各民族中,維吾爾族897.67萬人,占總人口的45.73%;漢族780.25萬人,佔39.75%;哈薩克族138.16萬人,佔7.04%;回族87.63萬人,佔4.46%;柯爾克孜族17.12萬人,佔0.87%;蒙古族16.96萬人,佔0.86%;塔吉克族4.35萬人,錫伯族4.08萬人,滿族2.41萬人,烏孜別克族1.42萬人,俄羅斯族1.13萬人,達斡爾族0.67萬人,塔塔爾族0.47萬人,其他少數民族共10.79萬人。
氣候
新疆遠離海洋,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濕氣不易進入,形成明顯的大陸性氣候。 氣溫變化大,日照時間長(年日照時間達2,500-3,500小時),降水量少,空氣干 燥。新疆年平均降水量為150毫米左右,但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北疆山區的年降水 量可達500-600毫米,而南疆的且末、若羌年平均降水量僅約10毫米,為全國降水量 最少的地區。
一般說,冬季氣溫北疆高於南疆,夏季氣溫南疆高於北疆。最冷月( 1月 ), 平均氣溫在准噶爾盆地為零下20度以下,該盆地北緣的富蘊縣絕對最低氣溫曾達到 零下50.15度,是全國最冷的地區之一。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在號稱「火洲」 的吐魯番為33度以上,絕對最高氣溫曾達至49.6度,居全國之冠。由於新疆大部分 地區春夏和秋冬之交日溫差極大,故歷來有「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 之說。
山脈
新疆北部有阿爾泰山,南部有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和阿爾金山。天山,
天山作為新疆象徵,橫貫中部,形成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和北部的准噶爾盆地。習慣上把天山以南地區叫南疆,天山以北地區叫北疆,把哈密、吐魯番盆地叫東疆。
水資源
新疆三大山脈的積雪、冰川孕育匯集為500多條河流,分布於天山南北的盆地,其中較大的有塔里木河、伊犁河、額爾齊斯河、瑪納斯河、烏倫古河、開都河等20 多條。許多河流的兩岸,都有無數的綠洲,田園阡陌,村鎮相望,頗富「十里桃花萬楊柳」的塞外風光。這是新疆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息活動的主要基地。新疆有許多自然景觀優美的湖泊,總面積達9,700平方公里,佔全疆總面積的0.6%以上,其中有著名的十大湖泊:博斯騰湖、艾比湖、布倫托海、阿雅格庫里湖、賽里木湖、阿其格庫勒湖、鯨魚湖、吉力湖、阿克薩依湖、艾西曼湖。
新疆境內綿連的雪嶺,林立的冰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大冰川,共計1.86萬余條,總面積2.4萬多平方公里,佔全國冰川面積的42%,冰儲量2.58億立方米,是新疆的天然「固體水庫」。新疆的水資源極為豐富,人均佔有量居全國前列,有待於大力開發。
大沙漠佔全國沙漠面積的2/3,其中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面積為33.67萬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的沙漠,為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僅次於阿拉伯半島上的魯卜哈利沙漠。准噶爾盆地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面積48,000平方公里,為我國第二大沙漠。新 疆沙漠中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和礦產資源。
宗教
新疆是多宗教地區。主要宗教有伊斯蘭教、喇嘛教(藏傳佛教)、佛教、 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和薩滿教,其中伊斯蘭教為維吾爾、哈薩克、回、 柯爾克孜、塔吉克、烏孜別克、塔塔爾、撒拉、東鄉、保安等10多個民族所 信奉。伊斯蘭教在新疆社會生活中有著較大的影響。現在全疆各地伊斯蘭教的清真寺和其他宗教活動場所包括喇嘛廟、天主教堂等,共23,000多處,充分滿足了各族信教群眾的需要。
新疆宗教組織主要有伊斯蘭教協會、伊斯蘭經學院和佛教協會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主要高校有:石河子大學、新疆大學、新疆農業大學、新疆師范大學、新疆財經學院、塔里木大學等。
浙江省是中國東部沿海的一個省份。
=======自然地理 =======
浙江省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與江西、安徽相連,北與上海、江蘇接壤。境內最大的河流錢塘江,因江流曲折,稱之江,又稱浙江,省以江名,簡稱"浙"。省會杭州。
浙江省東西和南北的直線距離均為450公里左右,陸域面積10.18萬平方公里,為全國的1.06%,是中國面積最小的省份之一。
浙江地形復雜,山地和丘陵佔70.4%,平原和盆地佔23.2%,河流和湖泊佔6.4%,耕地面積僅208.17萬公頃,故有"七山一水兩分田"之說。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大致可分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東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東南沿海平原及濱海島嶼等六個地形區。省內有錢塘江、甌江、靈江、苕溪、甬江、飛雲江、鰲江、京杭運河(浙江段)等八條水系;有杭州西湖、紹興東湖、嘉興南湖、寧波東錢湖四大名湖及人工湖泊千島湖。
=======資源特色 =======
浙江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氣溫適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937億立方米,按單位面積計算居全國第4位,但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2004立方米,低於全國人均水平。
浙江是我國高產綜合性農業區,茶葉、蠶絲、水產品、柑橘、竹製品等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森林覆蓋率達59.4%,居全國前列。樹種資源豐富,素有"東南植物寶庫"之稱。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有123種動物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浙江礦產資源以非金屬礦產為主。石煤、明礬石、葉蠟石、水泥用凝灰岩、建築用凝灰岩等儲量居全國首位,螢石居全國第2位。
浙江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里。面積大於500平方米的海島有3061個,是全國島嶼最多的省份,其中面積495.4平方公里的舟山島為我國第四大島。海岸線總長6486.24公里,居全國首位,其中大陸海岸線2200公里,居全國第5位。岸長水深,可建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線290.4公里,佔全國的1/3以上,10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線105.8公里。東海大陸架盆地有著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氣開發前景。
浙江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絲茶之府、文物之邦、旅遊勝地"之稱。全省有重要地貌景觀800多處、水域景觀200多處、生物景觀100多處。人文景觀100多處,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特色明顯,知名度高。
=======風景名勝 =======
浙江山川秀麗,人文薈萃。境內山陵綿延起伏,平原阡陌縱橫,江河滔滔不絕,海島星羅棋布,山、河、湖、海,灘、林、洞、泉,構成了一幅幅或雄、或奇、或險、或幽,或靜若處子、或動若蛟龍,或欲比天高、或試比海深,或如潑墨山水、或似萬馬奔騰的美麗畫卷。奇山異水,哺育出一代代傑出人物,吸引了一批批四方豪客,在浙江大地留下了一處處人文古跡。全省有重要地貌景觀800多處,水域景觀200多處,生物景觀100多處,人文景觀100多處;有西湖、富春江-新安江、雁盪山、莫干山、普陀山、天台山、楠溪江、嵊泗列島、雙龍洞、仙都、雪竇山、浣江-五泄、江郎山、仙居等14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東錢湖、大佛寺、方岩、爛柯山等42個省級風景名勝區;有杭州、寧波、紹興、衢州、臨海5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2座;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79個;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個,國家森林公園20個。
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使浙江成為名副其實的旅遊勝地。以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為中心,縱橫交錯的風景名勝,遍布全省。浙東一片,可以游水鄉,謁佛國,亦可尋覓唐詩之蹤。西湖、東湖、東錢湖、溪口、普陀,一路行來,水網交織,阡陌縱橫,山水綿延,直通大海,沿途有中國最典型的水鄉風貌;杭州靈隱寺、凈慈寺,新昌大佛寺、南岩寺,寧波天童寺、阿育王寺、保國寺、雪竇寺,天台國清寺、德清覺海寺、龍興寺,普陀普濟寺、慧濟寺、法雨寺,佛學深厚,慈航普度;西子湖畔、山陰道上、穿岩十九峰、謝靈運古游道、天姥石城、石樑飛瀑等,李白、杜甫、劉長卿、宋之問、元稹、王勃、賀知章、溫庭筠、杜牧等400多位唐代詩人留下了一處處行蹤和上千首詩作。浙南一片,北接括蒼,東臨大海,以奇山異水、飛瀑流泉著稱海內。溫州雁盪山、楠溪江、洞頭島,台州天台山、神仙居、古長城,麗水仙都峰、石門洞、南明山,山水雄奇,名勝眾多,目不暇接。浙西一片,集天地之靈氣,聚山川之精華。從杭州出發一路上行,西湖、富春江-新安江以及安徽黃山3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連成一線,不愧為中國著名的黃金旅遊線之一。富陽鸛山、桐廬瑤琳洞、建德小三峽、淳安千島湖、金華雙龍洞、衢州江郎山、浙西大峽谷、開化錢江源等,山水如畫,美不勝收。杭徽公路經天目山,可直達安徽黃山。浙北一片,著名的京杭大運河縱貫富饒的杭嘉湖平原,這里是著名的蠶鄉,是絲綢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南潯、西塘、烏鎮、新市等江南古鎮,古跡尚在,風物猶存;莫干山、龍王山、南北湖等避暑勝地,環境獨特,景色宜人;海寧錢江潮、安吉竹種園、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等,氣象萬千,蔚為大觀。這里還與蘇州、無錫、宜興等地共同形成了古運河-太湖旅遊區。
⑨ 新疆大學2010年考研專業目錄...參考書...考試大綱..
新疆大學201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院系所、專業、研究方向、科目組 導師 招生人數 考試科目 備注
001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93
010101馬克思主義哲學 4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01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④801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 復試科目:哲學史
_ 01經濟哲學 羅淑榮
_ 02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社會發展 趙新居
010108科學技術哲學 8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01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④801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 復試科目:哲學史
_ 01科學哲學 秦裕華
_ 02科學技術與社會 羅淑榮
030203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6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③702政治學原理④802綜合(國際政治學,科學社會主義原理) 復試科目:鄧小平理論
_ 01當代國際與世界社會主義 張家飛 韓雋
_ 0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李爽 楊麗
030206國際政治 24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③702政治學原理④802綜合(國際政治學,科學社會主義原理) 復試科目:戰後國際關系史
_ 01東歐中亞研究 祝政宏
_ 02中國西部與周邊國家關系 吳福環 馮懷信
_ 03當代國際政治與國際關系 張先亮 張家飛 韓雋
030402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 12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③703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④803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 復試科目: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著作選讀
_ 01民族理論與民族問題研究 姜勇 黃達遠
_ 02中國民族政策研究 王穎 吳瓊 陳旭
_ 03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發展與現代化 王茜
030500馬克思主義理論 15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③704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④804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復試科目:政治學原理
_ 0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姜勇
_ 0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李爽 楊麗 許爾才
_ 03思想政治教育 朱瑛 王霞
120401行政管理 24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③705政治學④805行政管理學 復試科目: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_ 01行政管理理論與實踐 高新生 吳瓊 王國新
_ 02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 劉閩 王建基 周永華 朱新武
_ 03公共危機管理 曾慶忠 雷霆 杜孝珍 戢廣南
002經濟與管理學院 105
020101政治經濟學 22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③303數學三④806經濟學基礎 復試科目:西方經濟學、政治經濟學
_ 0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與實踐研究 吳一丁 阿布里克木
_ 02區域經濟與國際化 毛克貞 阿不都熱扎克·鐵木爾
_ 03宏觀經濟運營研究 趙軍 孫景兵
020106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22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③303數學三④806經濟學基礎 復試科目:西方經濟學、政治經濟學
_ 01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大系統研究 何倫志 陳曉 康馬爾丁
_ 02區域開發與可持續發展 秦放鳴 呂雁琴 肖英
_ 03人口與環境經濟研究 李中耀 艾尼瓦爾·聶基木 鞏勇 馬曉鈺
020207勞動經濟學 9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③303數學三④806經濟學基礎 復試科目:西方經濟學、政治經濟學
_ 01人力資源開發管理 秦放鳴
_ 02收入與分配研究 李金葉
_ 03社會保障研究 李育冬
120202企業管理 24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③303數學三④807管理學基礎 復試科目:西方經濟學、管理學
_ 01企業戰略管理研究 孫慧 巴吾爾江
_ 02營銷與企業財務管理 孫蘭鳳 李莉 李詠梅 徐曉莉
_ 03生產運作與組織管理 王志堅 王玉蓮
120204技術經濟及管理 9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③303數學三④807管理學基礎 復試科目:西方經濟學、管理學
_ 01技術進步系統研究 何倫志
_ 02技術創新管理 鄧峰
_ 03項目管理 湯一溉
460100工商管理碩士 15 ①-無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③399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④--無 復試科目:政治、英語
_ 00不分方向
003法學院 77
030101法學理論 6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06法理學④808綜合基礎(含民法學、刑法學、民事訴訟法學 復試科目:憲法學、法理學
_ 01法理學 韓永初
_ 02比較法律文化 王照東
030105民商法學 8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06法理學④808綜合基礎(含民法學、刑法學、民事訴訟法學 復試科目:商法學、法理學
_ 01婚姻家庭繼承法律制度研究 白潔
_ 02民商法研究 王芳
030109國際法學 18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06法理學④808綜合基礎(含民法學、刑法學、民事訴訟法學 復試科目:國際法學、法理學
_ 01國際法 秦鵬 阿里木·熱合甫 韓永初
_ 02國際經濟法 陳建萍 王林彬
410100法律碩士(非法學) 20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③398法碩聯考專業基礎(非法學)④498法碩聯考綜合(非法學) 復試科目:法理學
_ 00不分方向
00法律碩士(法學) 25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③397法碩聯考專業基礎(法學)④497法碩聯考綜合(法學) 復試科目:法理學
_ 00不分方向
004人文學院 115
030304民俗學 8
_ 01民俗文化學 熱依拉·達吾提 卡麗比努爾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③707民俗學④810民間文學(維) 復試科目:民間文藝學
_ 02維吾爾民間文學 烏斯曼·司馬義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③707民俗學④810民間文學(維) 復試科目:民間文藝學
_ 03新疆民族民俗研究 周亞成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③707民俗學④809民間文學(漢) 復試科目:民間文藝學
030401民族學 10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③708民族學概論④811中國古代史 復試科目:中國民族史
_ 01民族經濟與社會發展 奇曼 阿合買提·蘇來曼
_ 02民族關系研究 孟楠
_ 03民族文化研究 西仁·庫爾班 陳剛
050101文藝學 10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③711文學概論(漢)④814文學史(漢) 復試科目:文學評論寫作
_ 01西方文論和文化研究 劉志友 張春梅
_ 02中國文學批評史 王開元
_ 03文藝理論與美學 張立斌 歐陽可惺
050102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15
_ 01維吾爾語 阿爾斯蘭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③710語言學概論(維)④813現代維語(維) 復試科目:社會語言學
_ 02漢語 張新武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③709語言學概論(漢)④812古代漢語 復試科目:現代漢語
_ 03對外漢語教學 周殿生 楊洪建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③709語言學概論(漢)④812古代漢語 復試科目:現代漢語
050106中國現當代文學 6
_ 01維吾爾現當代文學 艾賽提·蘇來曼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③712文學概論(維)④815文學史(維) 復試科目:維吾爾現當代文學史
_ 02中國現當代文學 安凌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③711文學概論(漢)④814文學史(漢) 復試科目:文學評論寫作
050107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36
_ 01少數民族文學(維) 海熱提江·烏斯曼 扎米爾·賽都拉 吾爾買提江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③712文學概論(維)④815文學史(維) 復試科目:古代維文學
_ 02少數民族文學(哈) 卡木那·江波孜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③713文學概論(哈)④816文學史(哈) 復試科目:古代哈文學
_ 03維吾爾語言與雙語翻譯 西仁·庫爾班 阿不力克木·亞森 阿不里米提·艾海提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③710語言學概論(維)④813現代維語(維) 復試科目:翻譯理論與實踐
_ 04雙語對比與雙語現象研究 牛汝極 馬德元 海峰 胡毅 彭嬿 廖冬梅 庄淑萍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③709語言學概論(漢)④813現代維語(維) 復試科目:翻譯理論與實踐
060104歷史文獻學 4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③313歷史學專業基礎④--無 復試科目:新疆地方史
_ 01漢文文獻整理與研究 高健
_ 02新疆地方文獻整理與研究 張世才
060105專門史 14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③313歷史學專業基礎④--無 復試科目:新疆地方史
_ 01新疆與中亞歷史文化研究 孟楠 萬雪玉
_ 02新疆民族史研究 尤努斯江·艾力 阿合買提·蘇來曼 策·巴圖
_ 03新疆社會經濟史研究 王茜 拜合提亞爾
060107中國近現代史 12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③313歷史學專業基礎④--無 復試科目:中國近現代史
_ 01中國近現代社會經濟史研究 吳福環
_ 02中國近現代邊疆問題研究 管守新 奇曼 姚勇
005外國語學院 52
050201英語語言文學 32 ①101政治理論②211俄語二外或212日語二外③714綜合英語④817英語文化 復試科目:英語語言學、英美文學、英漢互譯任選一門;英語寫作;二外;英語口語
_ 01英語語言學 付鴻軍 蘭傑 古麗巴哈爾 郭建榮 麥麗哈巴
_ 02英美文學 單雪梅
_ 03英漢互譯理論與實踐 謝旭升
050202俄語語言文學 20 ①101政治理論②212日語二外或213英語二外③715實踐俄語④818綜合俄語 復試科目:俄語語言學、俄語語言與文化任選一門;二外;俄語口語
_ 01俄語語言學 王琳 楊蓉 海力古麗 哈斯也提
_ 02俄語語言與文化 海力古麗 楊蓉 吳劍萍
006新聞與傳播學院 30
050301新聞學 30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16新聞史論④819新聞業務 復試科目:外國新聞傳播史、新聞評論
_ 01理論新聞學 韓強 張立斌 阿斯買 亢平
_ 02廣播電視應用新聞學 韓強 張立斌 羅憶 帕哈爾丁 施生田 金玉萍 張允
_ 03少數民族新聞事業研究 帕哈爾丁 阿斯買
007數學與系統科學學院 72
070101基礎數學 10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17數學分析④820高等代數 復試科目:近世代數;常微分方程;概率統計
_ 01泛函分析及應用 吐爾地別克
_ 02調和分析 江寅生
_ 03偏微分方程及應用 閆萍
070102計算數學 9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17數學分析④820高等代數 復試科目:矩陣分析;數值代數;數值逼近
_ 01偏微分方程數值解 阿布都熱西提 馮新龍
_ 02最優化 楊志霞
07010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12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17數學分析④820高等代數 復試科目:近世代數;常微分方程;概率統計
_ 01數理金融 師恪 徐雲
_ 02概率統計及應用 胡錫健
_ 03精算數學 吳黎軍
070104應用數學 30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17數學分析④820高等代數 復試科目:近世代數;常微分方程;概率統計
_ 01圖論及其應用 黃瓊湘 艾爾肯 寶音都仍 孟吉翔 趙飈
_ 02常微分方程及應用 滕志東 蔣海軍 夏米西努爾
_ 03可靠性分析與信息網路 艾尼
070105運籌學與控制論 11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17數學分析④820高等代數 復試科目:近世代數;常微分方程;概率統計
_ 01圖與網路優化 孟吉翔 張昭
_ 02系統分析與控制 滕志東 曼合布拜
_ 03神經網路理論及應用 蔣海軍 張龍
008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66
070200物理學 40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18量子力學④821普通物理(力學、電磁學) 復試科目:理論力學
_ 01理論物理 沙依甫加馬力 張軍 呂國梁 艾力伊沙木
_ 02原子與分子物理 沈異凡 王倩 普拉提
_ 03凝聚態物理 段海明 艾爾肯·阿 蔣中英 李強
_ 04光學 沈異凡 普拉提 帕爾哈提 王倩 賈振紅 葛文萍 阿不都熱蘇力·阿不都熱西提
080501材料物理與化學 12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21普通物理(力學、電磁學) 復試科目:理論力學
_ 01薄膜材料 簡基康 李錦
_ 02磁性材料 拜山
_ 03半導體納米材料 簡基康
082703核技術及應用 8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21普通物理(力學、電磁學) 復試科目:理論力學
_ 01離子束技術與生物工程 張軍 毛培宏 武寶山
_ 02核探測技術 艾爾肯·阿
_ 03核輻射防護 陸嫵
430105材料工程 6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21普通物理(力學、電磁學) 復試科目:理論力學
_ 00不分方向
009化學化工學院 141
070300化學 68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19物理化學I④822無機化學或823有機化學 復試科目:專業英語;綜合化學
_ 01無機化學 賈殿贈 王吉德 張正方 孫都成 岳凡 宿新泰
_ 02分析化學 解成喜 彭秧 李玲 肖開提 蘇玉紅 封順 劉玉梅 吐爾洪 鹿毅 李明
_ 03有機化學 李燕萍 阿布力克木 艾來提 穆赫塔爾 劉晨江 解正峰 阿布拉江
_ 04物理化學 賈殿贈 劉瑞泉 阿布力孜 李娟 劉浪 甄衛軍 宿新泰 包淑娟
_ 05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司馬義 徐世美 曹麗琴 吐爾遜
080706化工過程機械 10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24化工原理 復試科目:專業英語;綜合化學
_ 01化工過程集成化與網路技術 孟永彪
_ 02化工機械計算機數值模擬與優化 張亞新
_ 03化工過程式控制制 毛先萍
081700化學工程與技術 55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24化工原理或825物理化學II 復試科目:專業英語;綜合化學
_ 01化學工程 馬鳳雲 毛先萍 葉楓 黃雪莉 管民 王雪楓 薛援 馬空軍
_ 02化學工藝 馬鳳雲 李惠萍 李玲 周歧雄 張亞新 龐桂林 劉月娥 甄新平 牛春革 徐新良
_ 03應用化學 王吉德 司馬義 解成喜 孫都成 徐世美
_ 04工業催化 陸江銀 周歧雄
430117化學工程 8 ①101政治理論②204英語二③302數學二④824化工原理或825物理化學II 復試科目:專業英語;綜合化學
_ 00不分方向
010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 125
070500地理學 79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0自然地理學④826地理信息系統 復試科目:綜合自然地理
_ 01自然地理學 海米提·依米提 劉志輝 熊黑鋼 瓦哈甫·哈里克 安放舟 徐華君 吐爾遜·哈斯木 袁玉江 陳洪武
_ 02人文地理學 熊黑鋼 李曉東 何秉宇 高敏華 韓春鮮 孜比不拉
_ 03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丁建麗 張永福 高敏華 瓦哈甫·哈里克 鄭江華 魏建新 劉斌
071012生態學 24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③720自然地理學或721景觀生態學④827基礎生態學 復試科目:陸地生態系統生態學
_ 01乾旱區生態學 呂光輝 努爾巴依 玉米提.哈力克
_ 02生態環境與人類行為 李維青
_ 03區域生態學 師慶東 周耀治 丁建麗
083001環境科學 18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28環境科學概論 復試科目:環境影響評價
_ 01氣候與環境 師慶東 何清 吉力力
_ 02區域污染控制與環境評價 何秉宇 姚俊芹
_ 03環境管理 劉志輝
430130環境工程 8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28環境科學概論 復試科目:環境工程學
_ 00不分方向
011地質與勘查工程學院 80
070901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20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2礦物學④829普通地質學 復試科目:礦床學
_ 01環境、材料及成因礦物學 汪立今
_ 02礦物學及岩礦新材料 地里夏提
_ 03造山帶、火山岩與成礦 孫寶生 木合塔爾扎日 黃建華 柴鳳梅
081801礦產普查與勘探 20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29普通地質學或831C語言 復試科目:礦物學
_ 01綜合勘查成礦預測 帕拉提 周剛
_ 02工程地質構造 趙新生
081802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30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29普通地質學或831C語言 復試科目:礦物學
_ 01資源遙感圖像數字處理 張曉帆 陳川
_ 02遙感與礦產資源預測 孫寶生 董連慧 弓小平
_ 03GIS技術與礦產資源預測 木合塔爾扎日
430118地質工程 10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29普通地質學 復試科目:礦物學
_ 00不分方向
012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90
071000生物學 80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3細胞生物學④832生物化學 復試科目:分子生物學;專業外語
_ 01植物學 李冠 阿不都拉·阿巴斯 計巧靈 吾甫爾·米吉提 帕提古麗·馬合木提 姜彥成 買買提明·蘇來曼 張愛勤 謝麗瓊 李群 艾尼瓦爾·吐米爾
_ 02動物學 張富春 馬合木提·哈力克 吾瑪爾·阿布力孜 胡紅英 劉小寧 多力坤·買買提玉素甫 孫素榮 張渝疆 蔣衛 李文蓉
_ 03微生物學 艾爾肯·熱合曼 晁群芳 祖麗皮亞·玉努斯 烏斯滿·依米提 依米提·熱合曼 婁愷
_ 04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張富春 李冠 蘭海燕 馬紀 苟萍 瑪依努爾 蘇力坦 楊潔 李江偉 馬正海 劉忠淵 曾幼玲 於繼雲 竇君
083201食品科學 10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32生物化學或833微生物學 復試科目:食品化學、專業外語
_ 01食品生物技術 阿不都拉·阿巴斯
_ 02食品工程 賈曉光 敬思群 倪慧 張丹鳳
_ 03食品加工技術 康健 熊元君
013機械工程學院 80
080104工程力學 8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34機械設計基礎或836C程序設計 復試科目: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
_ 01材料與結構強度 王春耀
_ 02機械動力學 王春耀
_ 03生物力學 迪麗娜
080201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24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34機械設計基礎或836C程序設計 復試科目: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
_ 01CAD/CAM及先進製造技術 孫文磊 趙群 阿達依.謝爾亞
_ 02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 孫文磊 袁逸萍
_ 03製造業信息化工程 樊軍 何連英
080202機械電子工程 10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34機械設計基礎或836C程序設計 復試科目: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
_ 01數控系統及微機控制 梁楚華
_ 02特種加工技術研究與應用 梁楚華
_ 03微機機電控制 吳金強
080203機械設計及理論 16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34機械設計基礎或836C程序設計 復試科目: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
_ 01現代設計方法與數值模擬 買買提明 居來提·買
_ 02結構優化設計與顯示處理 穆塔里夫
_ 03虛擬產品設計與開發 尼加提·玉素甫
080503材料加工工程 16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35機械工程材料或836C程序設計 復試科目: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
_ 01新材料優化設計與數值建模 劉炳 巴吾東
_ 02金屬表面改性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劉炳 李新梅
_ 03模具CAD/CAE/CAM軟體開發及應用 祁文軍
430102機械工程 6 ①101政治理論②204英語二③302數學二④834機械設計基礎或836C程序設計 復試科目: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
_ 00不分方向
014電氣工程學院 66
080802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6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37電路I 復試科目:微機原理及應用
_ 01風機控制與電力系統繼電保護 王維慶 張新燕
_ 02潔凈能源發電及其並網技術 晁勤 李鳳婷 吐爾遜·伊不拉音
_ 03電力系統穩定與控制 晁勤 加瑪力汗·庫馬什 焦莉
080805電工理論與新技術 5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37電路I 復試科目:微機原理及應用
_ 01通信電路設計與信息處理技術 張紹洲 哈力旦·阿布都熱依木
_ 02電氣控制系統優化設計 張新燕
081101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26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38自動控制理論(含現控)I 復試科目:微機原理及應用
_ 01過程檢測、診斷與控制技術(含風力發電) 王維慶 帕孜來
_ 02智能控制與系統開發 姜波 陳華 羅真 張宏立
_ 03計算機控制技術 梁嵐珍 巴力登 吳向前 哈力旦·阿布都熱依木 南新元
081102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6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38自動控制理論(含現控)I 復試科目:微機原理及應用
_ 01自動化裝置與智能儀表 陳志軍
_ 02智能信息處理技術和系統 張宏立
430108電氣工程 5 ①101政治理論②204英語二③301數學一④839電路II 復試科目:微機原理及應用
_ 00不分方向
430111控制工程 8 ①101政治理論②204英語二③301數學一④840自動控制理論(含現控)II 復試科目:微機原理及應用
_ 00不分方向
015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110
081001通信與信息系統 20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41信號與系統 復試科目:通信原理
_ 01數字信號處理 山拜 王慶祥
_ 02通信與網路系統 賈振紅 賴惠成 郝軍 吾守爾·斯拉木
081002信號與信息處理 20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41信號與系統 復試科目:通信原理
_ 01圖象處理與多媒體技術 地里木拉提 艾斯卡爾 王慶祥
_ 02光信息處理 賈振紅 葛文萍
081202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30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408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 復試科目:編譯原理
_ 01信息處理理論與技術 古麗拉 吐爾根
_ 02網路拓撲結構與信息安全 於炯 張振宇 劉勝全
_ 03圖像處理與多媒體技術 哈里木拉提 趙暉
081203計算機應用技術 30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408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 復試科目:編譯原理
_ 01網路技術及應用 吾守爾 卡米力 劉勝全 於炯 蘇國平
_ 02計算機應用及信息處理 吐爾根 古麗拉 艾斯卡爾 維尼拉 阿力甫 趙暉 袁保社 周俊林 李曉
430112計算機技術 10 ①101政治理論②204英語二③302數學二④842操作系統、數據結構 復試科目:編譯原理
_ 00不分方向
016建築工程學院 44
081302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10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4建築構造與結構④843設計基礎(含中外建築史) 復試科目:建築快題設計(8小時)或建築物理(熱工部分)
_ 01採暖地區建築設計理論及方法 王萬江
_ 02建築設計方法與理論 潘永剛 孫國城 王小東 劉胥 劉人愷
081402結構工程 20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44結構力學基礎 復試科目:混凝土結構
_ 01建築結構抗震理論及應用 徐虎 阿肯江 李守恆 艾合買提 馮立群
_ 02鋼結構研究及開發應用 於江 張廣泰
_ 03混凝土結構理論及加固技術 劉清 樂風江 沙吾列提
081405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10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44結構力學基礎 復試科目:混凝土結構
_ 01工程結構抗震性能監測、診斷與加固技術 阿肯江 劉清 張廣泰 沙吾列提
_ 02復合地基邊坡穩定與加固 余雄飛 肖正華
_ 03地質災害理論、方法以及防災減災監測技術 沈軍 李錳 尹光華
430114建築與土木工程 4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44結構力學基礎 復試科目:混凝土結構
_ 00不分方向
017藝術設計學院 12
082101紡織工程 12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45紡織材料學 復試科目:棉紡工藝學
_ 01紡織材料、製品與新技術研究 徐紅 單小紅
_ 02紡織工藝設備及計算機應用研究 李惠軍 崔玉梅
_ 03紡織印染工藝控制研究 賈麗霞
018旅遊學院 12
120203旅遊管理 12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3數學三④846旅遊學概論 復試科目:旅遊經濟學
_ 01旅遊資源開發與評價 海米提·依米提
_ 02旅遊規劃與管理 李曉東 田曉霞
_ 03旅遊可持續發展 韓春鮮
019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10
570100漢語國際教育碩士 10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③343漢語基礎④443漢語國際教育基礎 復試科目:跨文化交際
_ 00不分方向
020公共管理碩士教育中心 20
490100公共管理碩士 20 ①-無②204英語二③399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④--無 復試科目:管理學原理;行政管理學
_ 00不分方向
⑩ 新疆大學的知名校友
突出貢獻優秀專家:塔西甫拉提·特依拜,孟凡麗,王維慶,高靜文,宋回嶺,秦放鳴,
阿不都克力木·答熱合曼,孟吉翔,艾尼·吾甫爾,王吉德,張富春,賈振紅,吾守爾·斯拉木。
傑出校友:李中耀,阿不都熱西提·努爾登,賈殿贈,周耀治,薛新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