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
A. 天津南開大學文學院教古代文學的哪個老師比較好
寧稼雨研究興趣有魏晉六朝文學,其他人興趣都在唐以後了,趙季乾脆去研究韓國古代漢詩了
B. 南開的新聞傳播(研究生)怎麼樣,導師都有誰
傳播學系源於原中文系「編輯出版學」專業發展而成,該專業創辦於1984年,在國內高校中開辦最早。該系現有兩個本科專業:編輯出版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兩個碩士專業:傳播學、新聞學。其目標是培養具有較高人文素質和文化修養、勝任廣播電視等現代媒體的采寫、編播、攝錄、主持、評論、策劃等業務的高層次新聞傳播專門人才。該系為了適應"新聞學"與"傳播學"即將分設為兩個一級學科的動向,繼續在研究生教育層面上發展傳播學理論問題的研究與人才培養(如文化傳播學、大眾文化與傳播、傳媒批評、傳媒管理等方向),同時也注重發展新聞學研究生培養的新模式。該系辦學涉及傳統學科與新興學科交叉、文理交叉,具有較廣闊的發展前景。該系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5人,講師3人,另聘有兼職教授15人.
何平,男,漢族,生於1958年8月,江蘇東台人,博士,曾任南開大學傳播學系主任,現任傳播學系教授、碩士生導師。
【學習經歷】
1978.9--1982.7 就讀於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獲學士學位。
1982.9--1985.7 就讀於南開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專業,獲碩士學位。
1987.9--1991.4 就讀於南開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專業,獲博士學位。
【主要學術成果】
一、專著
《中國傳統政治思維探源》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
《儒脈興衰---從孔夫子到新儒學》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5月。
二、論文
「超級女聲」與性別政治 《南開學報》2005年第5期
新聞是什麼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5年9月版
亦幻亦真李開復 《出版廣角》2005年11期
大學出版與大學精神 《出版廣角》2005年第2期
歷史敘事功能的退化與史學危機 《探索與爭鳴》2005年第2期
天津:文化與出版業「地圖」 《出版廣角》2005年第3期
偽書橫議 《出版廣角》2005年第4期
編輯出版專業二十周年隨想 《出版廣角》2005年第9期
媒介的公共產品與公民文化建構 《南開學報》2004年第6期
學者們「新概念」作文了嗎? 《出版廣角》2004年第2期
「泛槍手時代」與出版槍手 《出版廣角》2004年第3期
子道與子民 《華僑大學學報》2004年第4期
熱點下的危機 《出版參考》2004年第6期
媒介的身份資本與潛規則 《出版廣角》2004年第5期
冷眼看治道 《中國圖書評論》2004年第10期
廣東出版:一張金質的名片 《出版廣角》2004年第7期
百榮書店祭 《出版廣角》2004年第12期
殷周「地—母」崇拜與原始本體觀念 《南開學報》2003年第6期
直面「書業」:編輯出版專業的唯一生機 《出版廣角》2004年第1期
對中國史學的傳播學思考 《華僑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
文化定位:世紀的歧路 《天津社會科學》1998年第3期
海外新儒學及其外王學 《天津社會科學》1998年第5期
儒學:是語法還是詞彙 《華僑大學學報》1997年3期
試論老子哲學的自然範式 《南開學報》1993年第2期
孟子的仁學、性修與倫理王 《天津師大學報》1994年第5期
荀子禮學的悖論與政治神話在發生 《天津師大學報》1993年第1期
論聖人與聖王神話 《天津社會科學》1993年1期
論文化原型及其在傳統人文中的表徵 《東方文化》1992年第2輯
論政治神話及有關政治範式的神話 《天津社會科學》1992年1期
蘇南浙北新石器文化的區域特點及相關問題 《南開學報》1985年第5期
孝道的起源與孝行的最早提出 《南開學報》1988年第2期
(在《中華讀書報》、《雜文報》、《天津日報》等報刊發表散文、隨筆、雜文30餘篇)
【講授課程】
傳播學概論、新聞學理論研究、媒介批評、媒介經營與管理、消費社會與大眾文化、廣告敘事學、中國文化與中國社會。
劉暢,祖籍山東煙台,1953年生於遼寧沈陽。1970年赴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務農,後在大港油田煉油廠務工。78年接受系統教育,就讀於天津師范大學中文系、南開大學中文系、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學習漢語言文學、古代文學理論批評史、古代政治思想史,相繼獲文學學士、文學碩士、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南開大學文學院傳播學系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傳播思想史、文學思想史、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有專著《何遜集注》、《宋代文學思想范疇》、《王維詩譯注》(合著),在《文學遺產》、《文學評論》、《南開學報》等發表專業論文50餘篇。另在《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中華讀書報》、《讀書》、《書屋》、《散文》、《天津日報》、《今晚報》等報刊發表傳播學隨筆、影視評論、散文、雜文200餘篇。
1993—94年,赴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訪問進修;2004年10月,赴英國愛丁堡大學蘇格蘭漢學研究中心作短期訪問,應愛大人文學院之邀作《中國文化語境下的隱私觀念》英語講座。曾擔任英語現場口譯。95年至今,為碩士研究生講授專業外語,側重口語訓練,注重培養演講及實際交際能力。
【研究方向】
傳播學理論、中西傳播思想史、中國古代文學思想史、中國古代思想史
【主講課程】傳播學理論基礎,西方傳播理論研究,西方新聞理論基礎,社會心理學,新聞傳播學專業英語,社會熱點問題研究,研究生專業英語。
【著作】
1·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魏晉南北朝詩歌,中晚唐詩歌、散文部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08月
2·中國文學思想史·宋代文學思想史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4年06月
3·何遜集著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8年12月
4·王維詩歌譯注(合著) 四川巴蜀書社 1989年10月
5·意境縱橫探(合著) 南開大學出版社 1986年10月
【論文】
1·從曹丕到劉勰:批評者的視角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05年1期
2·三不朽:回到原始語境的思想梳理 《文學遺產》,2004年5期 (《新華文摘》2004年23期摘要轉載,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5.2期全文轉載)
3·心君同構:作為一種思想史現象 《天津社會科學》,2004年5期(人大書報復印資料《政治學》2004.12.全文轉載)
4·「自環為厶,背厶為公」辨析 《內蒙古大學學報》,2004年2期
5·老成·平淡·以清為美:宋人審美趣味叢談 《淮陰師院學報》,2004年2期
6·問題滯後與思想原創短缺 《浙江社會科學》,2004年1期(《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摘要》2004年2期轉載)
7·《關於『厶』字的象意特點及幾個證明》商略 《史學集刊》,2004年1期
8·先秦「尚大」思維論 《社會科學輯刊》,2003年5期
9·*中國哲學的公私之辨 《南開學報》,2003年3期 (《光明日報》2003年8月28日摘要轉載)
10·春秋意識與傳統詩詞 《天津師大學報》,2003年1期
11·述而不作:作為一種思維方式 《天津社會科學》,2002年6期
12·思想力問題與述而不作傳統 《人文雜志》,2002年5期
13·感官與心靈:中西方的不同命運 《天津師大學報》,2002年1期
14·宋人二元心態及矛盾互補理論范疇 南開大學古籍所《文史論集二集》
15·宋代文人心態的二元格局管窺 《洛陽師專學報》,2001年4期
16·*格物致知 —— 理學認識論與文藝審美觀 《天津師大學報》,2001年2期(人大書報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2001年9期全文轉載
17·*述而不作:從官方職能到學術思想 《中國典籍與文化》,2001年1期(人大書報復印資料《歷史學》2001年8期轉載)
18·老成 —— 宋人的審美追求之一 《中國韻文學刊》,2001年1期
19·論宋代文學思想的社會文化背景 《淮陰師院學報》,2001年3期
20·從「睹物興情,更向篇什」看蕭統的著述思想 《滄州師專學報》,2000年4期
21·*文官政治·書卷風流·人文氣象 《南開學報》,2000年5期(人大書報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2000.10全文轉載
22·廣義的物色態度與蕭統的編篡思想 《天津社會科學》,2000年6期
23·*蕭統文學觀的審美角度觀照 《淮陰師院學報》,2000年2期(人大書報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
學》2001.10全文轉載
24·從屈原到宋玉的審美嬗變 《蘇東學刊》,2000年1期
25·司馬遷、曹丕、蕭統三人著述思想比較談 《西北民族學院學報》,2000年1期
26·從劉勰與時流的距離看「唯務折衷思想的形成 《文學評論叢刊》,2000年8月
27·*由《程器》觀《風骨》 《洛陽師專學報》,2000年1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0.3期摘要轉載)
28·從《物色》測析昭明對劉勰的「深愛接之」 《天津大學學報》,2000年1期
29·《文心雕龍》 :尚北宗南與唯務折衷 《揚州大學學報》,2000年1期
30·*《文心雕龍》:貴器用與重風骨 《天津師大學報》,2000年1期(人大書報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2000.7全文轉載)
31·*史料還原與思辨索原 《天津師大學報》,1999年3期(人大書報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1999.11全文轉載)
32·警悟與賞玩 :蕭統與劉勰著述思想的分野 《天津師專學報》,1999年3期
33·舒憤與警悟 :司馬遷與曹丕兩種著述不朽類型 《洛陽師專學報》,1999年4期
34·論劉勰首倡合南北文學兩長 《文學遺產》,1999年6期
35·由「悲涼」看建安風骨的北方文化審美屬性 《天津大學學報》,1999年1期
36·楚辭悲秋與建安悲涼 南開大學古籍所《文史論集》
37·《物色》—— 南國美學之花 《天津師專學報》,1999年1期
38·南風北土差異的文學審美價值 《天津師專學報》,1998年4期
39·*論劉勰的南北文學觀 《天津師大學報》,1998年1期(《新華文摘》(標題)人大書報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8.6全文轉載
40·盛唐之音生成的審美契機 《南開學報》,1997年1期
41·明稿本明諸名人尺牘 《中國典籍與文化》,1995年2期
42·清康熙刻本寶綸堂集 《中國典籍與文化》,1995年1期
43·論何遜詩的清美及其在文學史上地位 《南開學報》,1989年3期
44·論王夫之的文藝鑒賞觀 《船山學報》,1987年2期
45·社會心理與文學風貌 《讀書》,1987年8期
46·王船山藝術思想成因初探 《船山學報》,1986年1期
47·老莊哲學與船山美學的思想淵源 《學術月刊》,1985年10期
48·王船山詩歌美學三題 《文學遺產》,1985年3期
49·論家庭環境對王船山的影響 《船山學報》,1985年1期
50·王船山現量說對傳統藝術直覺詩論的改造 《江漢論壇》,1984年10期
51·書不可玩 《讀書》, 1984年7期
【譯著·譯文】
1·英語世界隱私觀念研究綜述(《南開學報》,2005年1期,原作者為杜博妮教授,原作為英文)
【主要散文隨筆】
1·紐約花心 《天津日報》1994.3.11文藝副刊
2·人生需要掌聲 《中國青年報》1995.11.12「人生版」
3·幾十最好 《中國青年報》1995.9.26「人生版」
4·紀念是防止第二次謀殺 《天津日報》1998.7.17文藝副刊
5·紅色幽默:恨晚 《今晚報》1998.8.27文藝副刊
6· 紅與黑 《天津日報》1998.9.23文藝副刊
7· 哈佛街:流淌著音符 《今晚報》1998.12.8文藝副刊
8·風雨飄零一本書 《天津日報》1998.12.13「文化雨」
9·故人是首歌 《天津日報》1998.12.18「七色社會」
10·風雨徘徊越南牆 《光明日報》1998.12.23「國際縱橫」
11·駱駝狂舞 百花文藝出版社《知青老照片》1998.12
12·閱讀:心靈盤點 《天津日報》1999.5.26文藝副刊
13·斷裂的唱片 《今晚報》1999.6.2文藝副刊增刊
14·智慧的貪婪 《今晚報》1999.7.26文藝副刊
15·拿「總統」找樂 《世界博覽》1999.8
16·空間與情緒 《春風》1999.9
17·《清貧思想》:給生活來點粗糧 《今晚報》1999.9.23文藝副刊
18·富饒中的貧困 《天津日報》1999.10.26學習版
19·青黃雜糅 文章爛兮 《書屋》(湖南) 1999.2
20·理想世界:按君子設計 照小人施工 《書屋》 2000.10
21·你還欠一槍 《今晚報》2000.3.16文藝副刊
22·生命發現的快樂 《今晚報》2000.3.17文藝副刊
23·保爾三題 《天津日報》2000.3.28學習版
24·函授抵萬金 《天津日報》2000.3.29文藝副刊
25·人心不古論 《今晚報》2000.5.11 文藝副刊
26·悔其少作與少年老成 《今晚報》2000.7.8 文藝副刊
27·你好,筆鄰! 《天津日報》2000.10.7文藝周刊
28·字典蒙塵與視窗文明 《天津日報》2001.4.13文藝副刊
29·美國的墓園 《散文》2001.5.
30·讀己備忘錄 《書屋》2001.9
31·「奢侈」的視覺 《書屋》2002.1
32·思想力貧弱與記憶力文化 《今晚報》2002.2.28文藝副刊
33·「青年」的彈性 《今晚報》2002.3.23文藝副刊
34.傷春·物化·類生命意識 《今晚報》2002.4.5文藝副刊
35.憂樂的長度 《書屋》2002.11
36.「小人」小考 《今晚報》2002.10.31文藝副刊
37.風雨徘徊越南牆 《散文》2002.1
38. 天堂里的笑聲(1) 《散文》2002.7
天堂里的笑聲(2) 《讀者》2002.19 全文轉載
天堂里的笑聲(3) 《青年文摘》2002.9 全文轉載
39.永遠的海倫·凱勒 《天津日報》2003.2.14七色社會
40.讀書與讀圖 《今晚報》2003.5.22副刊·日知錄
41.國民幸福總值 《今晚報》2003.8.11副刊
42.紅與黑的記憶 《散文》2003.8期
43.散步、口語與哲學 《書屋》2003.9期
44.上大學:尋找你的另一半 《天津日報》2003.7.20「滿庭芳」
45.大人假說與小人預設 《今晚報》2003.9.2副刊
46.「E」時代的「E商」 《今晚報》2003.11.8.今晚副刊
47.信息過剩與感官剝奪 《今晚報》2003.12.27 副刊
48.傳統思維中的原錯意識 《今晚報》2004.04.10 副刊
49. 原生態需求與體驗經濟 《今晚報》2004.08.17 今晚副刊
50. 郁悶是奧運的組成部分 《今晚報》2004.08.26 今晚副刊
51. 人本位尺度下的動物命運及其分類 《今晚報》2004.09.09 今晚副刊
52. 「懶人哲學」:給勤奮換一套時裝 《今晚報》2004.09.27 今晚副刊
53. 「陌生六人傳播假設」:愛丁堡尋房記 《今晚報》2004.11.10 今晚副刊
54. 歷史正劇與傳統文明的二級傳播 《今晚報》2005.02.02 今晚副刊
55. 「春晚情結悖論」與「想像的共同體」 《今晚報》2005.03.14 今晚副刊
56. 「人來瘋」與「他人在場」 《今晚報》2005.04.07 今晚副刊
57. 「第三次機會」與去個性化 《今晚報》2005.04.26 今晚副刊
58. 三個和尚與集體行動的邏輯 《今晚報》2005.05.12 今晚副刊
59. 小黃金周與社會休閑學 《今晚報》2005.06.06 今晚副刊
60. 有獎讓座與過度理由效應 《今晚報》2005.06.16 今晚副刊
61. 「芙蓉現象」與「把關人」 《今晚報》2005.08.11 今晚副刊
62.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 《今晚報》2005.09.13 今晚副刊
63. 「超女現象」與「同輩群體效應」 《今晚報》2005.09.20 今晚副刊
64. 「網路同居」與「虛擬自我」 《今晚報》2005.12.05 今晚副刊
65. 「鏡子先生」、「鏡中我」及其它 《今晚報》2006.01.21 今晚副刊
66. 「職業枯竭」者遭遇「單面人」 《今晚報》2006.03.09 今晚副刊
67. 「臟先生」「凈先生」與芭比娃娃 《今晚報》2006.03.26 今晚副刊
1)《讀者》2006年13期全文轉載;
2)《青年文摘》2006年6期全文轉載;
68. 庄生曉夢迷蝴蝶 主我客我舞翩躚 《今晚報》2006.04.13 今晚副刊
69. 憂慮:拆解與遞減 《今晚報》2006.05.23 今晚副刊
【主講課程】
1.西方新聞理論基礎
2. 西方傳播理論研究
3.新聞傳播學專業英語
4.傳播學理論基礎
5.社會心理學
6.跨文化溝通
【指導研究生】
自1996年以來,指導碩士研究生22人次。已畢業3人。
【獲獎情況】
1.論文《王船山現量說初探》曾獲天津市第一屆優秀社科成果獎三等獎。
2.1999年 —— 2001年連續三年南開大學年終專業考核優秀,晉升一級工資。
3. 2002年在CSSCI入選核心期刊上發表4篇學術論文,獲南開大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4. 2003年在CSSCI入選核心期刊上發表3篇學術論文,獲南開大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5. 2004年在CSSCI入選核心期刊上發表5篇學術論文,獲南開大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承擔科研課題情況】
1.1990 —— 1998:國家古籍整理委員會項目《清文海》,擔任五、六、二十、二十八冊分冊主編,完成170萬字。
2.2001 —— 2002:南開大學項目,《宋代文學思想舉隅》,已結項。
3.2001 —— 2003:教育部項目《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擔任其中「魏晉南北朝詩歌」、「中晚唐詩歌」、「中晚唐散文」 三部分,共計完成18萬字。
4. 2004 —— :《心君同構意識研究》,為南開大學重點科研基地、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項目《中國歷代統治階級思想與民間社會意識的關系研究》子課題,已經列入出版計劃,獲資助3.0萬元。
【參加學術會議】
2004.10-11 英國愛丁堡大學蘇格蘭漢學研究中心「中西隱私觀念研討會」,英國愛丁堡。
2005.8.20-26 第4屆亞洲學者大會(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f Asia Scholars 4),上海。
C. 南開大學文學院環境藝術專業有哪幾位導師是研究生導師哦。
南開大學文學抄院
副主任
李軍, 畢業於襲天津美術學院繪畫系,現為南開大學文學院藝術設計系副教授。多年來致力於繪畫與雕塑的創作與研究。並涉獵壁畫,環境藝術,平面設計等領域。屢有作品參展,出版,並多次獲獎主要代表作有:中國畫作品《君子蘭》,《魯迅與內山完造》,《東坡閑居圖》,《紫氣東來》,《李商隱詞意》,《紅鴿子》,《鴿異》,等。雕塑作品《陳省身》,《共同的家園》,《和諧》,《登州史話八景》及蓬萊文化廣場大型雕塑壁畫群《過去。現在。未來》等。平面設計作品《南開大學》八十年校慶標識》,《IFUPE大學校長--企業家論壇》等。近年來在中國畫教學的同時,正在從事近現代東西方美術的比較研究。
D. 王紅旗的南開大學文學院
南開大學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 、語言學教研室主任. 1《漢語教學語法研究》(合著),語文出版社,1995年。
2《語言學概論》,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1997年。
3《語言學概論》(修訂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4 張斌主編《現代漢語描寫語法》之第十三章「指稱范疇」一、二、四、五節之原稿,商務印書館,2010年。 主要論文
1《謂詞充當結果補語的語義限制》,載《漢語學習》1993年第4期。
2《動結式述補結構配價研究》,載《現代漢語配價語法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3《「別V了」的意義是什麼——兼論句子格式意義的概括》,載《漢語學習》1996年第4期,轉載於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1997年第1期。
4《論〈馬氏文通〉「字類假借」理論產生的原因》,載《語文新論》(《語文研究》創刊15周年紀念文集),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5《論語義指向分析產生的原因》,載《山東師大學報》1997年第1期。
6《漢語「規范過度」現象產生的認識根源》,載《語文建設》1998年第11期。
7《動趨式述補結構配價研究》,載《語言研究》1999年第1期,又載《現代漢語配價語法研究》(2),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8《動詞的特徵與「別V了1」的歧義指數》,載《語文研究》1999年第3期。
9《動結式述補結構在「把」字句和重動句中的分布》,載《語文研究》2001年第1期。
10《粘合補語和組合補語表達差異的認知分析》(與郭繼懋合作),載《世界漢語教學》2001年第2期。
11《語義特徵及其分析的客觀基礎》,《漢語學習》2002年第6期。
12《「把」字句的意義究竟是什麼》,《語文研究》2003年第2期。
13《關於若干語法理論問題的思考》(與馬慶株合作),《南開語言學刊》第3期,2004年,又載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04年第5期。
14《框架及其在語言表達中的作用》,《語言研究》2004年第1期,又載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04年第7期。
15《功能語法指稱分類之我見》,載《世界漢語教學》2004年第2期。
16《名稱名詞的句法表現》,載2005年第一期《對外漢語研究》,又載《劉叔新先生七十華誕紀念文集》,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年。
17《非指稱成分產生的原因和基礎》,《漢語學習》2006年第1期,又載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06年第5期。
18《指稱不確定性產生的條件》,《語文研究》2006年第3期,又載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06年第12期。
19《施受歧義產生的條件》,《語言研究》2006年第4期。
20《論無指成分》,《語言學論叢》(第35輯),2007年,商務印書館。
21《「當作」與「看作」》,《世界漢語教學》2009年第1期。
22 在《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1期主持「網路語言」筆談,並與張薇合寫其中的《網路語言是一種社會方言》。
23《「是」字句的話語功能》,《語文研究》2010年第3期。
E. 南開大學文學院藝術系環境藝術專業有哪幾位導師
招生專業及專業方向 計劃 層次 學制 說明
工業設計(產品造型設計)
工業設計(玩具設計) 40 人
40 人 本科 四年內容 文理兼收,授予文學學士學位。學費:
8000元/年.生
藝術設計(裝飾藝術設計)
藝術設計(服裝藝術設計)
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
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設計) 20 人
20 人
80 人
100人 本科 四年
服裝設計與工程 40 人 本科 四年
動畫 40 人 本科 四年
F. 南開大學文學院研究生導師信息名單!!
http://202.113.21.169/mydbs/xuezhe2.asp
這個上面應該有你想要的所有資料回了吧~答~
G. 南開大學文學院的介紹
南開大學文學院是在原中文系和東方藝術系基礎上重新組建的實體化專業學回院,於2000年11月16日正式成立答。1根據新修訂的學科分類,該院對應「文學」和「藝術學」學科門類,涵蓋5個一級學科:「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設計學」、「美術學」和「藝術學理論」;有11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文藝學、中國古典文獻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比較語言學(以上均兼招碩士生)及中國文學思想史、高等中文教育;此外,美術學、設計學、藝術學理論,新聞傳播學,均按一級學科招生碩士生;同時招收「藝術碩士」、「新聞與傳播碩士」、「出版碩士」等專業學位碩士。
H. 南開大學文學院的概況
據《南開大學年鑒(2014)》稿,文學院設中文、傳播東方藝術計四系及化素版質教學部,涵蓋權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設計美術等一級科。補充生輔導員2人,現有教職員129人,其中專任教師103人。晉升教授 1人、副教授2人,確認講師1人、實驗師 1人(均為2012012013年度指標)。9月新學期開始時,有各類普通高等教育基本學制內學生1176人,其中本科生745人,碩士研究生293人,博士研究生138人;另有外國留學本科生70人、研究生20人。
I. 南開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錯過悔終身
南開的老師都是很厲害的啦,但是有幾位老師是不得不去蹭課的,不然簡直後內悔啊,這些老師是典型的人好容課還好。
排在首位的當然要屬史廣順老師了,這位老師簡直就是大神一樣的存在,他是南開計算機學院的副教授,自己同時還創辦了自己的公司,他目前在南開教授一門選修課,叫做辯論與修養。
J. 張峰屹的張峰屹(大學教授,學者)
張峰屹,南開大學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
教授、博士生導師;古代文學教研室主任
祖籍山東蓬萊,1962年出生於內蒙古赤峰市。1995年入南開大學中文系,師從羅宗強先生攻讀中國文學思想史;1998年獲文學博士學位,留校任教。2000年受聘為副教授,2006年受聘為教授。2003至2004年,任韓國國立濟州大學客座教授。2012年3月,任台灣淡江大學客座教授。 文學院各專業本科生必修基礎課「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先秦至唐五代)」;
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生必修基礎課「中國古代文學史(先秦至唐五代)」;
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選修課「中國文學批評史」;
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選修課「經學概論」、「諸子概論」。
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課程「諸子研究」、「分體文學理論批評研究(詩文)」、「分體文學史研究」等。 1、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全先秦漢魏晉南北朝文》編纂整理與研究」(批准號:10&ZD103)
子項目「《全西漢文》編纂整理與研究」,主持人;(進行中)
2、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兩漢經學與文學思想研究》(批准號:05BZW029),主持人;(已完成)
3、南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韓國高等教育財團項目《經學與漢代詩賦文學思想研究》(批准號:AS0525),主持人;(已完成)
4、全國古籍整理出版「十五」重點規劃項目《隋唐五代文藝理論匯編評注》(2003),主撰稿之一;(已完成)
5、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國家級重點教材項目《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2003),主撰稿之一;(已完成)
6、南開大學教材建設重點項目《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史》(2002),主撰稿之一;(已完成)
7、南開大學校內項目《漢代經學與文學思想研究》(2001),主持人。(已完成)
8、國家教委古籍整理委員會資助項目《中國古典詩詞精華類編》(1996),主撰稿之一,獨立承擔其中《憂怨卷》的編寫。(已完成) 1、2004年,專著《西漢文學思想史》獲天津市第九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2002年,南開大學「敬業」獎教金二等獎;
3、2006年,南開大學「金喬」獎教金二等獎;
4、2007年,南開大學履崗考核「優秀」。 張峰屹 讖緯文獻及其輯佚問題例說 羅宗強先生八十壽辰紀念文集,中華書局2009年6月
張峰屹 墨子的愛利主義解析 2009年6月2日《人民論壇網》之《學術前沿》欄目
張峰屹 關於《性惡與性朴可以協調嗎》——答周熾成教授 《學術批評網》2007年8月6日「學界觀察」專欄
張峰屹 翼奉《詩》學著述存留考 《文學與文化》第八輯,2008
張峰屹 翼奉《詩》學之「五際」說考釋 《鄭州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
張峰屹 也談荀子的人性論 《學術批評網》2007年7月1日「學術批評」專欄;《社會科學論壇》2007年9月「學術評論卷」
張峰屹 儒學東漸與韓國漢詩 《中國文化研究》2007年第2期
張峰屹 儒家詩、樂觀念異同論 《南開學報》2006年第3期
張峰屹 跬步集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張峰屹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先秦部分)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國家級重點教材)
張峰屹 中國古代詩文賞析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
張峰屹 隋唐五代文藝理論匯編評注(國家古籍整理「十五」規劃重點項目,參編初、中、晚唐各一部分) 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年12月
張峰屹 羅宗強先生的中國文學思想史研究 《中文自學指導》2003年第2期
張峰屹 社會歷史與文學觀念的中介——中國古代文學思想史學科的士人心態研究 《河南社會科學》2003年第5期
張峰屹 中國文學通識(詩文部分)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
張峰屹 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史(先秦兩漢部分) 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
張峰屹 中國古典詩詞精華類編(憂怨卷) 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6年1月(國家教委古籍整理委員會資助項目)
張峰屹 中國古代文學史(先秦兩漢部分) 華東師大出版社2000年10月
張峰屹 經學發展與西漢文學思想的演變 《南開學報》2003年第3期,同年人大報刊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全文轉載。
張峰屹 「發憤」與「發奮」——司馬遷「發憤著書」說的雙重內涵及其超越時代的意義 《文學前沿》第3輯,首都師大出版社2000年12月
張峰屹 董仲舒「《詩》無達詁」與「中和之美」說探本 《南開學報》2000年第1期,同年《高校文科學報文摘》第2期大部摘刊
張峰屹 《淮南子》有關文藝的觀念及其歷史地位 《天津師專學報》1999年第1期
張峰屹 也談嵇康為何而死 《中華讀書報》1998年9月16日第11版。
張峰屹 西漢詩歌創作及其與西漢詩論的關系 《內蒙古大學學報》1998年第2期。
張峰屹 政治、經學的衰變與西漢後期士人心態的走向 《南開學報》2001年第2期,同年《高校文科學報文摘》第5期大部轉摘
張峰屹 試論漢武帝時期的士人心態——兼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實質 《文學與文化》第三輯,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年3月
張峰屹 進取用世,與政趨同——西漢初期士人心態的主旋律 《曲靖社會科學》1997年第6期
張峰屹 莊子思維方式探析 《內蒙古社會科學》1998年第2期。
張峰屹 美人遲暮悵秋風——解讀漢武帝《秋風辭》 《古典文學知識》1997年第3期。
張峰屹 《北溪字義》版本考(譯文) 《朱子研究》1997年第2期。
張峰屹 語境:傳統文論實現現代轉換的症結 《天津社會科學》1997年第6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8年第3期全文轉載。
張峰屹 從《庄》注之差異看「莊子影響」問題 《內蒙古大學學報》1996年第6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中國哲學與哲學史》同年第12期全文轉載。
張峰屹 《管子》四篇的審美心胸論及其歷史地位 《管子學刊》1993年第2期
張峰屹 《西漢文學思想史》 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