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教授對新生的講話
A. 大學,在招新上對新生發言。。要怎麼說,演講稿。。。字數要在500個以上。。。主席說的~~~~急急急急
呵呵,這位大哥你太緊張了,首先是你與稿子的形象,年輕人沒有那些經歷滄桑回的老同答志們的心理,年輕人追求的是幽默與激情,鼓勵最好不要說太多,就算你說多了也沒多少人聽得進耳,反而會不耐煩,對於新生,你們大哥大姐更多要說的不是教育,而是讓他們覺得自己很好相處,讓新生們不會太多感到緊張和陌生。你是大學生,詞語應該可以的。
B. 作為教官面對新生第一次的講話
要有有互動抄,熱情一點,一襲般學生對教官還是有一定的敬重之心的,反正我是挺崇拜教官的,他們平時的工作都是最帥氣值得人尊敬而且是和非常偉大的。你可以以大哥哥的身份給新生講話。不要太鬆散,稍微嚴肅一點,可以讓你保持一定的威信。不過最好是表面嚴厲,內心還是要對學生比較細致的。在訓練非常累的時候也是要開開玩笑或者和新生嘮嘮的,但是點到為止,不用太隨意。
C. 北大開學英國留學生的講話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各位嘉賓:
大家上午好!
我是白若汐,很高興能夠代表留學生在開學典禮上發言。我來自英國,本科畢業於劍橋大學,接下來兩年將要在政府管理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
2014年到2015年我曾經在北大對外漢語學院交換一年。因此,對我而言北大已經有了一種「家」的感覺。我想和在座很多來自中國各地、世界各國的同學一樣,我們遠離家鄉來北大求學,我希望北大能夠成為我們第二個家,不分國籍,省份,北大人是我們共同的名字。
在座的每個同學背後都有自己邁向北大的故事。我的北大夢始於我的15歲。那時
候著名運動員Tiger
Woods成立的基金贊助了一批學生去中國重慶參加體育活動。對一個來自英國鄉下,沒離開過歐洲的女孩而言,這是一個非常開眼界的機會。僅僅9天的時間足
夠點燃我對中國的好奇心,特別是中國人的熱情待客以及中國城市的活力。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在重慶給我當翻譯的女孩現在還跟我保持聯絡,甚至已經成為了我的
閨蜜。第一次來到中國,第一次結識中國的朋友,一切都是那麼美好。我下決定心一定要學好中文,從此我與中國有了不解之緣。
可是,如果我15歲的時候有人告訴我以後有機會去中國頂尖學校交換,我根本不相信,那是個天方夜譚的事! 更何況讀研究生。今天我能站在這里,我要感謝北大與世界各國名校建立的交流項目,提供了我們與北大溝通的平台,進而縮短了英國到北京的距離,也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在北大交換的收獲極為豐富。燕園一走進來就會讓你感覺到它的歷史悠久,但在每
間教堂里學生都在學習學術領域最領先的知識。北大的生活不僅是在課堂內得到知識,還包括課外的活動:下課後跟老師在最美時光咖啡館討論話題,中午和同學在
康博斯吃雞腿飯,晚上去理教、二教聽各種講座,還有一年一度的國際文化節。北大的校園充滿活力,每個北大人都為自己熱愛的事情而努力,我感到這是一個萬事
皆有可能的地方。我在劍橋的本科論文寫的是中國春晚小品所反映的社會現實,我利用北大圖書館搜集到大量資料,北大的老師和同學也給我很大幫助,這讓我明白
北大是了解中國最好的學術園地。因為對中國感興趣,我來到北大交換一年,又因為北大,我更加熱愛中國,所以我做出了重回北大讀研究生的決定。
再次來到北大,我希望在這里能夠增進我對中國文化、歷史以及社會的了解,畢業
後與更多英國人分享我學到的知識,讓他們知道中國是一個多麼值得去探索的國家,鼓勵更多英國人來這里旅行、學習以及工作。我希望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在將來
有能力讓中國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交流邁向新的台階。
我對未來兩年的生活充滿期待,我一定會跟隨老師努力學習,認真研究,和同學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當然我也願意和你們一起打卡鍛煉,聚餐K歌,咱們一起當個充實又豐富的北大人!
最後,祝大家在北大快樂成長,學業有成!北大,我又來了!
謝謝大家!
D. 北大開學第一課校長寄語是啥
近日,北大開學第一課校長寄語:不要太功利 追隨好奇心
校長發言結束之後,在場學生全體起立佩戴上北京大學的校徽,「從今天起,共享北大人的榮耀,共擔北大人的責任。
E. 跪求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國農業大學2010級新生開學典禮校長講話稿,急用!!!感激不盡!!!!
農大校長柯炳生在2010級新生開學典禮講話
親愛的新同學們:
大家好!
再次向你們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和歡迎!祝賀你們考上了中國最好的大學之一,歡迎你們成為中國農業大學大家庭中的新成員!
大學生活,是人生的一個全新階段,你們面對著新的老師,新的同學,新的環境,新的課堂;大學生活,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個階段,你們將從這里開始職業的選擇,進入社會之前的熱場;大學生活,也是人生最美好的一個階段,你們將體驗成長與進步的快樂,同時享受青春、友誼乃至愛情的陽光……
大學的生活,與中學有很大不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學生自己的主動性。大學以前,父母與老師們安排好了所有的事情,你們除了考試之外,不需要操別的心。而在大學里,就完全不同了。大學里雖然仍然有輔導員、班主任和任課教師,但是,他們不會每天都圍著你們每一個人身邊轉。大學只是提供一個場所和一些資源,其中包括有許多名家大師--例如在座的李寧院士,有大量的優秀課程和講座,有各種各樣的設備條件以及機會,等等。如何利用好這個場所和這些資源,主要取決於你們自己,取決於你們的主動態度和主動行動。同樣的大學校門,走出很不一樣的畢業生,主要原因就在於此。所以,你們的大學生活,應當從主動提問開始;你們要從現在開始,就主動地去思考一些問題,提出一些問題,並去尋求這些問題的答案。
下面,我對這些需要你們自問自答的問題,做幾點提示。
第一個問題,這是你想上的大學嗎?同學們會說,當然是我想上的,要不怎麼會坐到這里來呢。其實這個問題的本質是:你為什麼要報考這個學校?我相信,你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都有自己的故事。有些同學是因為喜歡這個學校的專業,願意獻身於一份有重大意義的事業――像新生代表李瑾同學剛才說的那樣;而也有不少同學,則是想上北京,看看自己的分數,就中國農大吧;等等。社會上對這個大學的認識也不盡相同,有一些人,有著深刻的了解和理解――就像新生家長代錶王建新先生和中學校長代表郭涵女士那樣,很有眼光,很有理性和智慧;但是也有些人仍然帶著不少無知和偏見。前些天,見到一位地方政府官員,得知我是農大校長,脫口就說,「哦,就是培養農民的大學!」還有一個故事,是一位優秀畢業生告訴我的:他當年是縣里的高考狀元,鄰居問他,考哪兒去了?他回答說,中國農大。鄰居有些詫異:「你不是學習挺好的嗎?」你們當然不會這樣認識,但是,社會上的無知和偏見,不可能對你們毫無心理影響。我可以詳細地給你們講述,這個大學如何之重要,以至於總書記都要來視察,還給我們寫回信;也可以給你們念出很多數字,說明這個大學的學科和實力如何之強,不僅無愧於中國最高農業學府的稱號,而且同全國綜合性重點大學相比,也有相當地位,主要學術水平指標排在全國前10名以內或前20名以內,等等。不過,這些都無法真正代替你們自己的回答。只有你們自己真正了解了和理解了這個學校的職責和使命,知道了這個學校的方方面面,進而從內心深處萌發出對這個學校的熱愛,萌發出對你所學專業的熱愛,萌發出一個農大學子應有的由衷的自信和自豪感――就像你們的學長劉懿同學表現出來的那樣,你們的大學生活,才能過得充實,過得豐富,過得快樂。
與上一個問題相關的問題是:你熱愛這個專業嗎?你們的專業,絕大部分是自己的選擇。但是,很多人可能並不真正了解所選擇的專業;更重要的是,可能也不是真正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的真正興趣點和擅長之領域。很多家長和中學老師在專業選擇上,與對學校的選擇一樣,有很大的盲目和偏見,他們只根據專業的名稱進行判斷。實際上,專業是沒有好壞之分的,也沒有高低差別。最適合你的興趣和最能激發你的潛能的,就是最好的;只要你能夠學到極致,在哪個專業都可以成為傑出人才,都會受到社會的重用,都會成為國家的棟梁。我遇到過很不相同的例子。有的同學,入學後從熱門高分專業轉到了冷門低分專業,並且是文科轉到理科,學得非常之好;也有的同學,入學時的專業不是首選,半年後家長要求轉到一個名字好聽的專業,而學生堅決不想轉了――因為他通過半年的學習,了解了專業,萌發了對現有專業的強烈熱愛。所以,你們進校後,一定要很好地研究和分析自己的專業選擇問題。在興趣與愛好方面,誰也代替不了你們自己。如果你發現高考時做了非常錯誤的專業選擇,那麼,就要及時進行改正。把四年最寶貴的年華,用在學習自己根本不喜歡的東西上,這可能是世界上最痛苦和最浪費的事情之一。做自己喜歡做的有價值的事情,是人生快樂的基礎,也是做出重大社會成就的基礎。盡可能讓每一個同學都能夠學習自己最喜歡的專業,是大學以人為本的最重要體現之一。我校的轉專業制度同其他大學相比較是較為寬松的,學校還將進一步放寬和完善――盡管很復雜,有阻力,學校也將繼續堅決推進。
接下來的一個問題是:四年之後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也許你會說,我剛剛進校門呢,哪能這么早就想得了那麼遠的事情?其實,一點也不早。四年時間,並不很長;而這四年的時間,對人生是極為重要的。並且,你需要想的,不僅僅是四年之後,而且包括十年之後,二十年之後。因為,這大學的四年,是未來十年二十年的基礎和開始。你現在的眼中,或者心中,需要有一個未來的你,有一個四年之後、十年之後乃至二十年之後的你。只有這樣,你才會知道,要想成為未來的你,應該如何做好今天的事。
要回答這個問題,你需要再問自己兩個問題:成為哪一類的人?成為哪一領域的人?首先,成為哪一類的人?這涉及到人格養成問題。我校的校訓是: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你們一定與我有著共識,就是把你們培養成精英之才。我對精英的定義是:整天為他人的福利而操心的人,為社會做出重大貢獻的人。整天僅僅考慮自己如何糊口和謀生的人,不會是社會精英。而你如果能為社會做出重大貢獻,那麼,你自己的謀生就不是問題;更重要的是,你會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快樂。這實際上就是一個理想問題。人的一生所能達到的高度,一定不會超過他的理想的高度。所以,希望每個同學心中,都要有一片星空。
你想成為哪個方面的精英?這涉及到的是職業選擇問題,有許多選項供你們選擇,包括科學家、政治家和企業家。所有這些社會精英除了具備有知識、有能力和有責任感的共性之外,還在知識結構、能力結構、成才路徑等方面,有所不同。四年之後,你是出國深造?是國內考研?還是走入社會,到基層或者企業中去打拚?這些不同的選擇,都與你的職業選擇有關。這個問題,你不一定現在就回答,但是,你應該現在就開始考慮如何回答;等到四年之後再回答,就太晚了。
為了回答上邊的問題,你們就要想到這樣一個問題:學校會提供些什麼幫助呢?學校能夠提供的,是精英人才成長的環境和服務。這有許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有三:傳道授業的課堂,精神文化的滋養,以及生活服務的保障。在這些方面,大學與中學也有許多不同。
課堂里的事,大學與中學不同的是:你們會有共同的專業培養方案,但是不再有全班統一的課程表,在一些必修課之外,你們還必須自己選定一些課程。到底選什麼?是選好拿學分的,還是選難度高一些的但是受益更大一些的,得你們自己拿主意。學校里每個專業都有一些名教授,不過如果你們自己不主動,可能四年之內都見不到他們,因為他們整天忙於指導研究生、搞科研工作和提供社會服務;而如果你們主動去選修或者旁聽他們的課,聽他們的講座報告,然後帶著問題去找他們,他們一定會給予你們熱心的專業指導和人生的啟迪。中學的老師會一遍遍不厭其煩地重復一些定理和公式,把重點強調了再強調,而在大學里,你們會發現,老師往往把課程講得飛快,你一不小心,就會落下很多功課。大學里的分數仍然重要,但是絕不再像中學里那樣每一分都很關鍵了。如果說中學給予你們的主要是「魚」,那麼大學里希望給予你們更多的「漁」――大學里你獲得的能力遠遠比知識重要,更比分數重要。還有,大學里,你們還有權利對老師的講課進行打分評價,你們將會感到得到更多的尊重,等等。總之,你們在大學的課堂里,將更多地享受到成年人的待遇:你們需要更多的自我思考,更多的主動爭取。
精神文化的滋養,其實就是素質教育。大學的素質教育與中學也有很大不同。大學以前,所有素質教育方面的缺失,都可以被考試分數所掩蓋。並且,同學們年紀也小,也沒有更多明顯表露素質的地方。而到了大學里,就很不一樣了。你們已經成為法律意義上的成年人了,社會接觸面和生活內容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小學時隱藏的素質缺失,會在大學中迅速得到顯現,並且放大。尤其同學們社會閱歷不足,非常容易受到社會上浮躁低俗等不良風氣的影響。這一點,請同學們一定要警惕。學校將努力幫助你們度過這樣一個困難的轉換期。學校要努力做到關愛而不溺愛,包容而不縱容,引導而不誤導。學校會很堅定地堅持這些原則,不怕你們的一時誤解,不怕你們的無端抱怨。希望你們關注自己成長成才的大事,要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就是要成為能夠改變一些事情的社會精英,要有務實作風,要有包容精神,要有自覺的法制意識和高尚的道德修養。其中最主要、最根本和最為基礎的,我認為是要學會感恩,學會尊重:感恩父母,感恩學校,感恩社會;尊重老師,尊重同學,尊重所有為我們服務的員工,尊重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有了這兩點,你離精英就不遠了。素質教育,除了在課堂上通過老師們的言傳身教、通過學校的規章制度進行規范之外,也還要通過各種課外活動。大學里的課外活動要比中學豐富得多,也更重要的多,這包括各種社團活動、經常性的社會實踐活動、各種文化活動和論壇活動等等。同樣,這需要你們自己的主動,包括主動組織、主動參與。有了這些優良素質,同學們無論干什麼,都會成為行業中的領軍人物,社會中的優秀公民。
在各種保障服務方面,大學也與中學有所不同。大學里的同學之間差別很大,大家從五湖四海來到一起,家庭條件不同,地區特點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對生活保障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學校將盡力搞好保障工作,讓同學們能夠不受干擾,靜心讀書。我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比較多,學校將竭盡全力,落實好各種獎助政策,絕不讓任何一個農大學子因為經濟原因而影響學業。在水電暖、吃住行方面,學校一直在努力改善條件。學校一定在該供暖的時候供暖,在該停電的時候停電――對,你們沒有聽錯,是停電:學校規定晚上11點拉閘斷電。這是不得已的事:休息和健康很重要,你們6個人一個房間,有一個人折騰不睡覺,那麼所有6個人第二天就都沒有精神上課了。我校的圖書館條件,很不如意。西區的正在維修,東區的很小。不過,東區的新圖書館會很大,已經在辦理各種審批手續的過程中,希望你們在校期間能夠用得上。我校是985工程大學,未來幾年的經費投入會比較多,學校將加大對教學方面的各種投入,大大改善教學條件。例如,學校已經在考慮全面解決教室的空調問題,爭取明年夏天可以用上。你們可以看到,同兄弟院校比較,我校的校園沒有很多耀眼和奢華的地方,但是卻可以說是最為安靜、最少死角、最為整潔的校園之一。學校近年來清理了不少雜亂差的地方,補種了不少樹木花草,也進行了周邊治理。我們要建設一個安全的、安靜的、精緻的校園,使得同學們能夠在教室中安靜地學習,能夠在教室外找個地方安靜思考,能有些可以散散步乃至偶爾獨自一個人對著藍天白雲發發呆的地方。有一個地方,會經常得到你們的青睞,這就是食堂。根據你們的學長們的親自調查和事後回想,我們的食堂還是不錯的,在北京的高校中名列前茅。當然,盡管如此,食堂的飯菜也將是你們在BBS上的永恆話題,而學校的一個永恆的任務,就是如何同時實現這雙重目標:讓錢少的學生覺得不貴,讓錢多的學生覺得好吃。
學校保障方面的事情還有很多,盡管學校一直在努力,將來還會更加努力,但是,你們也一定會不斷發現,這里或者那裡還會不時出現一些小問題。為了及時解決這些問題,學校建立了後勤服務熱線電話。同時,還建立了一個特殊的校長信箱,就在校園網的主頁上。名字叫校長信箱,其實是一個全校性的管理服務大平台。你們有什麼問題,有什麼意見,有什麼建議,發一封信去,就會貼出來。然後,就會有人(那些相關職能部門的負責人)去回答你的問題。我通常不親自回答,但是,我會經常看,看你們的問題和他們的回答。你們也一定要經常看看,因為,別人提的問題,可能也是你想提的問題。
在寫這個講話之前,我問了一個去年的大學新生,該講點什麼。他說,講什麼都沒有用,沒人會聽到心裡去,因為,不親身經歷一遍,就不會真正理解。他說的好像對,等到你們畢業的時候再聽這些話,你們肯定會更容易理解。只是,等到那時候,就太晚了。人的一生,只能上一次大學。所以,我幫你們提出了上邊的幾個問題,這些問題,需要你們自己去尋求答案。希望你們從今天開始就去認真地思考,去想著如何及時地找出答案,去想著如何編織好你們的人生夢想。我衷心地祝願,四年之後,當你們離開這個校園的時候,回首往事,回想起從今天開始的日子,你們能夠沒有遺憾,只有懷戀;沒有後悔,只有欣慰。希望這個可愛的校園,成為你們放歌青春、激揚理想的舞台,成為你們人生中那個真正的夢開始的地方。
F. 假設你叫李華,現是北京大學的一名新生。請你根據以下提示,給你中學的英語老師王老師寫一封感謝信,表達
Dear Mr Wang,
I』m very excited to write to express my thanks to you. I am now a freshman of Beijing University, which I have been dreaming about. Mr Wang, I still remember the days when you taught me English. My English has been improved greatly because of your creative work. However, at one time, the pressure of examinations, too much homework and the high expectations made me depressed. I was tired of the warning that if I didn』t do my best, I wouldn』t have the chance to go to college. Thanks for your encouragement; if not, I wouldn』t have realized my dream. And now I really understand you. I wish more and more of your students could go to their ideal colleges. Are you still so busy? How I miss you! Look forward to hearing/Hoping to hear from you soon . Yours, Li Hua G. 中青報:大學開學致辭靠什麼打動學生
開學時刻,校長致辭可以說是新生接受的大學第一課。然而,一些校長開學致辭並不能讓人印象深刻,有的堆砌了現代理念,有的流水賬式地介紹校園,它們能給新生帶來一時的振奮,卻缺乏可堪回味的餘地。 H. 有誰知道北大法學院院長致05級新生歡迎詞
第一個夢想成真---蘇力2005年北大法學院新生致詞 I. 幫忙想幾句主持人台詞,關於請教授來給新生講科研生活。給個大致內容就ok了。具體點更好。
1,開場白:用幾句話介紹-----科研的前景,歡迎新生的加入;簡單介紹院士的版簡單經歷,歡迎他講話權。 J. 蔡元培《在北京大學開學典禮上的講話》原文 五年前,嚴幾道先生為本校校長時,余方服務教育部,開學日曾有所貢獻於學校。諸君多自預科畢業而來,想必聞知。士別三日,刮目相見,況時閱數載,諸君較昔當為長足之進步矣。予今長斯校,請以三事為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 諸君來此求學,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與否,必先知大學之性質。今人肄業專門學校,學成任事,此固勢所必然。而在大學則不然,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敗,以求學於此者,皆有做官發財思想,故畢業預科者。 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蓋以法科為干祿之終南捷徑也。因做官心熱,對於教員,則不問其學問之淺深,惟問其官階之大小。 官階大者,特別歡迎,蓋為將來畢業有人提攜也。現在我國精於政法者,多入政界,專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請教員,不得不聘請兼職之人,亦屬不得已之舉。究之外人指摘之當否,姑不具論,然弭謗莫如自修,人譏我腐敗,問心無愧,於我何懼? 果欲達其做官發財之目的,則北京不少專門學校,入法科者盡可肄業於法律學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業學校,又何必來此大學?所以諸君須抱定宗旨,為求學而來,入法科者,非為做官;入商科者,非為致富。 宗旨既定,自趨正軌,諸君肄業於此,或三年,或四年,時間不為不多,苟能愛惜分陰,孜孜求學,則求造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發財,宗旨既乖,趨向自異。平時則放盪冶遊,考試則熟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惟爭分數之多寡。 試驗既終,書籍束之高閣,毫不過問,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責,文憑到手,即可藉此活動於社會,豈非與求學初衷大相背馳乎?光陰虛度,學問毫無,是自誤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敗。 即在今日,吾人對於當軸多不滿意,亦以其道德淪喪。今諸君苟不於此時植其基,勤其學,則將來萬一因生計所迫,出而仕事,但任講席,則必貽誤學生;置身政界,則必貽誤國家。是誤人也。誤己誤人,又豈本心所願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此余所希望於諸君者一也。 二曰砥礪德行。方今風俗日偷,道德淪喪,北京社會,尤為惡劣,敗德毀行之事,觸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鮮不為流俗所染。 諸君肄業大學,當能束身自愛。然國家之興替,視風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設想。故必有卓絕之士,以身作則,力矯頹俗,諸君為大學學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責無旁貸,故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勵人。 苟德之不修,學之不講,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已且為人輕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諸君終日伏首案前,芸芸攻苦,毫無娛樂之事,必感身體上之苦痛。為諸君計,莫如以正當之娛樂,易不正當之娛樂,庶幾道德無虧,而於身體有益。 諸君入分科時,曾填寫願書,遵守本校規則,苟中道而違之,豈非與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謹嚴。此余所希望於諸君者二也。 三曰敬愛師友。教員之教授,職員之任務,皆以圖諸君求學便利,諸君能無動於衷乎?自應以誠相待,敬禮有加。 至於同學共處一室,尤應互相親愛,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開誠布公,更宜道義相勖,蓋同處此校,毀譽共之。同學中苟道德有虧,行有不正,為社會所訾詈,已雖規行矩步,亦莫能辨,此所以必互相勸勉也。 余在德國,每至店肆購買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價接物,互相稱謝,此雖小節,然亦交際所必需,常人如此,況堂堂大學生乎?對於師友之敬愛,此余所希望於諸君者三也。 余到校視事僅數日,校事多未詳悉,茲所計劃者二事:一曰改良講義。 諸君既研究高深學問,自與中學、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員講授,尤賴一已潛修。以後所印講義,只列綱要,細微末節,以及精旨奧義,或講師口授,或自行參考,以期學有心得,能裨實用二曰添購書籍。本校圖書館書籍雖多,新出者甚少,苟不廣為購辦,必不足供學生之參考。 刻擬籌集款項,多購新書,將來典籍滿架,自可旁稽博採,無虞缺乏矣。今日所與諸君陳說者只此,以後會晤日長,隨時再為商榷可也。 (10)北京大學教授對新生的講話擴展閱讀:作者簡介: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鶴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並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漢族,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原籍浙江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進步人士,國民黨中央執委、國民政府委員兼監察院院長。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時兼任中法大學校長。他早年參加反清朝帝制的斗爭,民國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個法令——《大學令》 。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