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金一楠教授華為大學演講

金一楠教授華為大學演講

發布時間: 2024-04-27 00:11:13

『壹』 做難事必有所得

這句話是國防大學金一南教授在演講中反復提到的一句話,是他個人人生經歷的寫照,也是他的作品和演講中最觸動我的一點。

每個人的生命短暫也漫長,我們嘆息生命的短暫是基於「吾生也有涯,而時光無涯」,但是一個人在自己的生命中,又有多少時刻會被記住呢?又有多少時刻是富有價值的?有多少時刻是會隨著時光的流淌,而日漸有分量,而非日漸被遺忘或遺棄呢?

打敗一個人的,既不是成功,也不一定是失敗,而是平淡。教授的這句話讓人振聾發聵。每一年12月的31日,不知道有多少人願意努力去復盤過去的一年,又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姿肢對前一個問題的困惑中,稀里糊塗地進入新的一年……

平淡,似乎已經成了人生的常態,我們雖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然而不管如意還是不如意,這十之八九的時間都會歸於平淡;我們也會總結出諸如久旱甘霖,金榜題名,洞房花燭……這樣的美滿時刻,而無論多少的美滿在今夜令人陶醉,第二天的太陽都會照常升起。

平淡,也因此成為了我們生活的態度。平安、平淡、平凡和平常……這些字眼在絕大多數人的心中是那樣貼近。誠然,我們生活在一個大時代中,面對的是百年甚至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然而作為一個人本能的反應是讓日子變得平順,此種本能反應亦會因為身邊的人而得到自己的確認。

不是每個人都生來希望自己平庸一生,碌碌無為。很可惜,大多數人在自己短暫也漫長的時間里要麼沒有找到對沖平淡的方法,要麼從來沒有用力抓住一系列的機會……這就導致無論你覺得生命是短暫的,還是漫長的,似乎終究你都要走向平淡。

如果不從自身的行動出發,不去找到一個打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循環的出口,那麼說要擺脫平淡就註定是一句空話。

如何去做呢?

一言以蔽之,就是做難事。因為做難事能夠通過自身的力量擺脫平庸的循環,做難事能夠讓跡簡世自己在挫折中有更多反思,做難事為自己提供了自我學習和提升的場景、素材,最重要的一點是,做難事就自然而然地讓自己與身邊人變的「不一樣」。

而我們知道,在這樣的大變革時代,所謂「超越」往往就建立在「不一樣」的基礎上,「創新」源於非共識。

做難事必有所得。在互聯網時代深入發展,我們正在目睹和體驗人類工業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迭代與變革之時,去找到一個確定的路徑,真的不容易……

做難事必有所得。這種必然性建立在人類社會分層的基礎上:人永遠無法迴避個體的差異,然而人的成功也往往建立在這種橫向比較的基礎上,即使你依然覺得自己並不是最卓越的那個人。

知易行難,也是因為對「做難事必有所得」的篤信,我打破了幾個月因為覺得沒有心境寫文章,擔心寫不好從而就不寫的死循環,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哪怕自己的文章寫的並咐歲不那麼有深度,文字並不那麼有分量

——哪怕寫文章的環境並不那麼好

——哪怕堅持也不一定像教授那樣最終修成正果

哪怕有諸多的哪怕……

最後結尾想引用的,還是教授的那句話:

「多數人因看見而相信,少數人因相信而看見」

5月4日

於重慶渝北仁和

『貳』 做難事必有所得

上周六的晚上,逆熵增社群讀書分享會,神仙群友駑馬十駕做了《熱愛》的主題分享,多次提到金一南這個名字,他不平凡的人生經歷,以及「干一行愛一行,干什麼都努力愛上」的做事態度,引起了我的好奇心,能讓優秀的駑馬佩服的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馬上開始找尋答案。

金一南教授是誰?

金一南教授出生於1952年,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戰略學博士生導師,少將軍銜,正軍級。他初中畢業後,在工廠當了2年工人,入伍後在基層幹了11年,36歲學外語,41歲學習電腦,46歲評上副高職稱,47歲走上講壇,是全國模範教師,全軍英模代表大會代表…

他是怎樣從一個初中生成長為大學教授的?是用什麼方法取得今天這些成就的?

在B站觀看了金一南教授在國防大學2019年畢業生典禮上的演講視頻——《我們的時代,我們的奮斗》,我似乎找到了答案,金一南教授分三個部分分享了他對讀書、學習、工作和做人的格局等問題的看法和觀點:

一、做有心人

為什麼做有心人?

因為生活變化太快了,因為世界變化太快了,因為知識過時太快了,因為有心,才能讓你持續學習,持續積累,持續追趕。

人生最大的魅力就在於不可知,它成為一個人改變自己命運的奮斗空間。

我們常說,書到用時方恨少,關鍵在於是不是有心,如果無心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也不一定學得進去,如果有心風餐露宿的場所,也是學習的天地。

金教授在基層部隊12年,沒有比別人更好的條件,之所以比別人多讀了一些書,多做了一些筆記,就是利用了別人看電視的時間、聊天的時間、打牌的時間。 社會有種種不平等,但是惟時間對每個人一律平等,對這個平等資源的不同運用,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學習、自學不但積累知識而且積累精神,磨練品格,精神積累、知識積累在這個過程中相輔相成。金一南教授說他從沒有覺得工作和學習帶給他的是苦難,相反感到的都是歡愉。

金教授說,他從來沒有厭棄和後悔干過的任何工作,當工人,被稱為「天生的好車工」,到部隊當無線機師,被稱為「天生的好機師」,到國防大學當館員,被稱為「天生的好館員」,走上講台當教師,被稱為「天生的好教員」。

金教授說,哪有什麼天生,道理很簡單,不是產生靈感,才去工作的,而是要在工作中產生靈感。同理,人不是因為產生靈感才去學習的,而是通過學習才產生靈感。只有真正感覺到的,你最後才能真正的認識到。一個人如果熱愛生活,從熱愛工作開始,一個人如果熱愛祖國,從做好工作開始。

沒有功利的學習是最扎實的學習。

二、干困難事

「做難事必有所得」是金一南教授的人生信條。

金一南教授說平淡會產生極大的惰性,要克服平淡,平淡是磨滅理想的鈍刀子,敢於把自己逼向牆角,要給生活營造波瀾。心理學家赫伯特·奧托說:普通人的一生只使用了能力的4%,也就是說還有96%的能力沒有發揮出來,所以金一南教授講要努力激發自己的潛能。

他不斷地挑戰自己,遠離舒適區,2006年他參加了中美聯合軍演,想親身體驗乘軍艦橫跨太平洋的感受,當時遇到了幾十年不遇的巨大風浪,他說這是坐在辦公室里永遠都感受不到的特殊經歷,人不但要讀有字之書,更要讀無字之書,也就是知行合一。

三、立大格局

金一南教授說,如果僅僅把學習知識當敲門磚,為了晉職晉級,不是說不必要,因為求職、工作有要求,有門檻,我們必須這樣做,但如果學習的目的僅僅如此,那格局就太小了。

1997年,金一南教授在美國國防大學學習,參觀西點軍校,看到了上甘嶺597.9高地和537.7高地模型擺在西點軍校紀念館內,他在日記中寫到: 每天晚上看著窗外華燈閃爍波光粼粼的波托馬克河,我都不由得想起在冰天雪地的朝鮮戰場一把炒麵一把雪沖鋒不止的戰士,在零下四十度嚴寒中單衣單褲作戰凍死在長津湖畔的英雄,他們以驚人的犧牲,為我們這些後來者贏得了今日地位,我們應該驕傲,我們也應該慚愧,我們千萬不能吃盡這一老本。

我們的前輩給我們創造了今天的地位,在國際上受到尊重,我們是站在前人的肩膀頭上,他們的肩膀頭很硬,我們能不能像前人那麼硬?別讓我們的後人踩著我們的肩膀說,這代人肩膀很軟,一踩踩蹋了,這是我們今天學習、進步必須有的格局。

這是一個百年變局的大時代!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作為見證者和參與者是我們的幸運,我們為這個時代奮斗過,作為奮斗者,這應該是我們的責任。

我們有了這樣的格局,什麼時候也不會驕傲,也不會萎沌,不是我們獲得了多少東西,多少社會名譽,而是我們保持了自己的本色,做人要不忘本,就是不忘初心,我當年的理想也是我現在的理想。我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我們得活明白了,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反復去追問。

最後金一南教授用他新書《心勝》的一句話結束演講: 戰勝對手有兩次,第一次在內心中。

以上就是金教授演講的主要內容,看完後我受到很大觸動,我們生在這個真是太幸運了,所以無論做什麼都懷著感恩之心去做,任何事情做著做著就愛上了,何況現在做的都是自己願意去做的,沒有功利之心。在有能力的情況下,一定要盡力多做利他之事,也希望能用自己的螢螢之光去影響別人,用生命影響生命,在祖國需要的時候,為國家盡一份自己的綿薄之力!

『叄』 關於信仰的力量主題演講稿

信仰是精神世界中發出的巨大力量。它能托起沉淪的人生,點亮心靈的燈盞,給人一種精神的仰望和生命的活水。我為大家整理了關於信仰的力量主題 演講稿 ,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信仰的力量主題演講稿篇1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去年市委、市政府在慶祝建黨86周年表彰的“十佳公僕”?鄧立英等10名優秀黨員幹部在他們各自平凡的崗位上,以他們的 事跡 為黨員幹部樹立了燦爛的榜樣、以他們的言行為我們詮釋了共產黨員的深刻內涵。

十名普通的人物、十個不同的 故事 ,十道別致的風景、十面別樣的旗幟,給予我的卻是同樣的感動、同樣的激勵。這感動、這激勵的背後,是他們執著信仰所表現出來的永恆力量。

人生,就是追求信仰的過程。有了信仰,人生才有真諦。一個普通黨員堅守對黨的信仰,他的生命就會煥發出奪目的光彩,他的思想才會閃爍出璀璨的智慧之光。反之,就會喪失奮斗的渴望,缺失黨員的價值。

上架鄉政協聯工委主任鄧立英沒有豪言壯語、沒有繁句麗詞,紮根基層,十年如一日,無私奉獻,無怨無悔,即使身懷六甲,也不畏艱辛,連續駐村,帶領群眾大面積進行雜交制種,促進農民增收不言悔;由於工作繁忙,正值年近古稀、患病多年的老母70壽辰之際,同樣出差在外的計生局副局長鄧向東的事跡告訴我,既然選擇了黨的事業,就要選擇始終不渝、鞠躬盡瘁,寧可把對親人的愛深深地埋在心底……

聆聽“十佳公僕”的事跡,與其說是聆聽一場 報告 ,不如說是對我這名黨員新兵的一次心靈洗禮。他們之所以優秀,是因為他們在困難和危機面前,有著強烈的責任感與主動承擔責任的勇氣。

面對7.15特大洪災對農業的侵蝕,農業局副局長陳小虎像一頭孺子牛,背負著村民的幸福上路,心繫群眾,勤政為民,駐村整整48天不回家,摸災情,定對策,建議市裡果斷出台補種“倒種春”等可行性 措施 ,減輕農民群眾因災所受的糧食損失,顯示了一個黨員的風范;市紀委正科級紀檢監察員蔣議仁視原則如生命,在紀檢崗位29年來,清貧而充實,溫和而淡定,即使現在已退居二線,但黨員的責任卻總讓他知難而上,為著一個目標而執著,而且愈挫彌堅……

我不知道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懷,但我聽過這些事跡之後卻強烈地感到: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後來,我又在工作中接觸了鄧立英。我問她:您作為一個弱女子,為什麼這樣一直留戀農村,不考慮進城?她的回答是如此的簡單:我是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趁自己年輕,爭取多為群眾干點事。

這是一種多麼朴實的人間大愛!難怪一位詩人這樣說:愛是人類最真摯的情感,愛是人類最美好的語言,愛是無比芬芳的精神體驗。不難想像,如果我們身邊更多一些像鄧立英這樣的質朴、像鄧向東這樣的執著、像陳小虎這樣的為民、像蔣議仁這樣的勤廉……將堅強的黨性和崇高的信仰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那該是怎樣動人的一幅畫面!

聽多了黨員這樣的先進事跡,便常常覺得自己像只氣球,彷彿飛得很高,仔細一看卻是被浮雲托著。這樣想著不免有些擔心:自己作為一名年輕的黨員,以後的路該怎樣走?於是,“堅定信仰”四個字,對於我就不再是霧里看花、水中望月,而是選擇如何在自己年輕的時候,吸取身邊這些黨員身上的種種優秀品質。於是,我也更加知道了黨員幹部所具有的深義。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黨員幹部?心中有個聲音在回答:先成為一個有追求的黨員,再成為一個有責任的幹部,然後就會成為一個優秀的黨員幹部。

謝謝大家!
關於信仰的力量主題演講稿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同志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舒家小學的李秀蕾。從接到這個活動的通知後我就開始思索:對我而言,黨,意味著什麼?我想,對於這個問題,在座的很多同志一定會和我有同樣的想法,那就是:黨,是我們的信仰。所以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黨,我們心中不變的信仰》。

小時候,提起中國共產黨,我們就想起映照著紅旗的隆隆炮火,想起了“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劉胡蘭振臂高歌;想起了潘冬子嚮往的紅星、八角樓上點燃的燈火,想起了那首世代傳唱的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而今天,我們感受到的中國共產黨是祖國和諧統一的維護者,是倍加疼愛十三億人民子女的親慈,是改革開放的偉大設計師。是他,用堅強的臂膀捍衛了民族的尊嚴;是他,在災難來臨之際拯救百姓於水火,徜徉新時代,我們更加確信:有了共產黨,才有了如今這與時俱進、日新月異的中國!

所以,我是多麼自豪啊,為我能成為這一偉大政黨的一員;我是多麼幸福啊,為我能有一天站在這樣的舞台,高唱那支給黨的山歌。也正因此,我更加堅定了我的信仰,也正因此,我更加苦苦地思索:從1921到2016,這條前行了95年的光輝路程背後,是什麼在源源不斷地提供著力量?

那一天,年過五旬的陳雪娟老師帶著一雙紅得嚇人的眼睛進了辦公室,我忙上前詢問怎麼了。陳老師邊埋頭改作業,邊回答:“沒什麼,眼睛充血了。”當時的我不知道眼睛充血是個什麼概念,嚇得連連追問,可陳老師依然改著作業,漫不經心地說:“真的沒什麼,眼睛裡毛細血管破裂,老毛病了。”她的回答是那樣的輕描淡寫,但實際上,醫生的診斷卻並不那麼樂觀:因為用眼過度,陳老師的眼睛受到了極大地傷害,她絕對不能再改作業了。可回到學校的陳老師一碰到學生的作業本兒,就什麼都忘了。“其實,第一次發病的時候,我也確實嚇壞了,看到自己的眼睛莫名奇妙地通紅,還真以為得了什麼怪病呢!”陳老師不好意思地笑笑,“老師嘛,不就是改改作業上上課,啞了喉嚨紅了眼睛,那都是小毛病咧。咱們黨員有力量嘛!”看著已兩鬢斑斑卻幽默依然的陳老師,我彷彿明白了為什麼即將退休的她還是終日忙碌於一線,我也終於懂得了給予共產黨人力量的源泉——是信仰!

是啊,如果把我們黨的事業,比作一座宏偉的建築,那麼,有了這份信仰,這建築里就有了民族的脊樑來高瞻遠矚,就有了社會的鋼架來支撐四方,有了這份信仰,就連攪拌在混凝土中毫不起眼,甚至壓根兒就察覺不到它存在的小石頭,也有了舉足輕重的力量。如犯了眼病卻仍放不下作業本的她,如晾著剛訂婚的女友,卻只顧忙著校園 文化 建設的你,又如啞了聲音卻仍比劃著進課堂的我,我們,我們都是共產主義事業中的一塊小石頭。就因為我們心中有信仰,所以雖然我們很普通,但我們絕對不尋常;也許我們默默無名,但我們同樣承擔起了黨之偉業的一份重量。

同志們,不論何時何地,請帶上我們的信仰,帶著它去擁抱“烏蒙磅礴走泥丸”的樂觀;帶著它去擁抱“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勇敢;讓我們的靈魂顯示出與眾不同的高貴與偉大,讓我們用行動傳達出屬於共產黨人的念想——黨,我們心中不變的信仰!
關於信仰的力量主題演講稿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

“修身莫如養性,至樂莫過讀書”。書是知識的寶庫,是力量的源泉,更是激發鬥志堅定信仰的燈塔。各位領導、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XXX,來自總隊人事 教育 處,今天我的演講題目是《與信仰對話,與青春同行》。

最近,我拜讀了金一南教授所寫的《苦難輝煌》,這是不僅是一本頁碼很厚的書,更是一部思想厚重的書。它生動、詳細地描繪了中國工農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中艱苦卓越的斗爭歷程,描繪了眾多我們敬仰或熟知的大人物,同時也描寫了眾多迄今仍默默無聞的英雄。正是這些人懷著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堅定信念,忠貞不渝地凝聚在黨的旗幟下,朝著遠大目標沖鋒向前,方才成就了我們和平的今天。

掩卷而思,不禁感嘆: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們已經無法想像頭上數十架飛機轟炸,數十萬敵人圍追堵截是什麼樣的場景,我們也無法想像徒步二萬五千里,翻過皚皚雪山,趟過滔滔急流,走過茫茫草地……是何等的艱險!但我卻深刻地感受到紅軍將士們視死如歸、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如果沒有一種堅定的信仰,沒有一種“革命理想高於天”的精神,裝備低劣、缺衣少食的紅軍將士,怎麼能夠戰勝凶頑的反動軍隊,怎麼能夠征服險惡的自然環境,怎麼能夠從人們無法想像的艱難困苦中拼殺和奮斗出來?

信仰,只有堅定信仰的力量,才能讓我們從勝利走向勝利,這是《苦難輝煌》這本書給我的最大啟示。共產黨人從來不缺乏信仰,他們在戰爭年代的犧牲、在建設時期的奉獻、在平淡工作的堅守,都是對信仰的真實寫照。

有這么一群人,他們沒有驚天動地的偉大創舉,沒有激情澎湃的豪言壯語;他們的工作地點永遠是在電腦桌前,談論最多的是數字表格。他們用數字抒發情感,用表格贊美人生,在枯燥的數海中成就事業,在單調的工作中追求夢想!這,就是平凡而又自豪的TJ調查人。很多人在TJ系統清貧了一輩子、奉獻了一輩子、但也堅守了一輩子,因為他們知道,必須要以求實的精神、嚴謹的作風、真實、及時、准確的數據字記錄著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的得與失,記載著人民生活水平的發展與變化,為制定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和發展規劃提供科學依據。這,是信仰鑄就的調查人本色。

4年前的夏天,我進入廣東調查總隊,成為這群人中的一名人事工作者。當舉起右手面對鮮艷的黨旗進行公務員庄嚴宣誓的那一刻起, 愛崗敬業 、忠於職守就是我不變的信念。人事教育處的工作,繁瑣繁雜又重要,領導教導我們“人事工作無小事”,必須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去完成好每一項工作。晚上下班後處室燈火通明中,我看到了什麼是敬業;從一份份加班盒飯中,我體會到什麼是廉潔;從領導修改的每一個字句和標點中,我學會什麼叫嚴謹;從同事每一句關心的話語和指點中,我感受到什麼是溫暖。那周密嚴格的人員招錄及考察方案和紀律,昭示著公道正派的風范;那精心設計的每一次幹部培訓,凝聚著提升綜合能力和素質的智慧,那齊心協力完成的每一項工作,體現著團結拼搏的力量;那對生病或有困難的幹部關注的目光和及時的行動,彰顯著幹部之家以人為本的情懷。

這種力量感染著我,也激勵著我。記不清多少個夜晚,拖著疲憊的身體踏著濃濃夜色走出辦公大樓,也記不清多少個周末,奔波在出差的途中。每年公務員招錄時期,接聽咨詢電話、審核報名資料、考察政審等等工作,都讓我們說啞了嗓子、熬腫了雙眼、跑酸了雙腿。我也曾因工作的忙累而日漸憔悴感到委屈,也曾為有付出而沒有回報感到辛酸,但當我學習著努力將這些平凡而瑣碎的工作做得高效而富有條理,並取得了一系列成績的時候,我感到自己進步、成長了。有人說,人事處是核心部門,其實,人事幹部就是一滴水,“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不圖名也不謀利,甘為他人做嫁衣!

“既然選擇了你,我就無怨無悔,既然選擇了你,我就默默奉獻”。在這里,我不僅僅是一名會 唱歌 的人,更將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今日喜看隊伍壯,調查風采更飛揚;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躍。再過幾天,我們將迎來新中國政府TJ機構成立60周年的喜慶日子,我將代表總隊去北京參加全國的文藝匯演,要在全系統中唱響TJ人的《情懷》,要為執著奮斗在TJ調查事業中可愛的同行們獻上最深情的贊歌!

最後,請允許我和大家一起分享一樣東西,這個,是萬年青的莖,這是葉。我們青年人就是這莖,就是這葉,加起來,就是敬業,兢兢業業。參天大樹挺拔聳立,正是來自於根的支撐。而總隊,就是我們的根。讓我們一起紮根總隊,唱響奉獻創新的旋律,一起祝福總隊,祝福調查事業,根深葉茂,精彩輝煌!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看完“關於信仰的力量主題演講稿”的人還看:

1. 信仰的力量五分鍾演講稿

2. 關於信仰的力量演講稿

3. 信仰的力量黨員演講稿3篇

4. 關於信仰的力量演講稿範文

5. 信仰的力量演講稿

『肆』 金一南談中國:過去與未來,我們需要對手更需要自強,對嗎

無論怎樣振奮人心的過去,是的,我們曾經摔倒過,但是我們也爬起來了,金一南將軍這部《為何是中國》鳥瞰了全局局面的視野,讓我們回顧百年滄桑,再分析復興的光輝,現在我們就好像離戰爭很遠了。

當然,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只要和平就有挑釁。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沒有統一的大國。世界安全局勢是最復雜的國家之一。

『伍』 金一南:災難不由我們選擇,道路卻由我們開辟

【易境思·2020中國汽車營銷沙龍】9月4日,以「來者可追 安且吉兮」為主題的易境思·2020中國汽車營銷沙龍在浙江安吉舉行。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博導金一南少將在主題演講《困境與機遇》中講到,我們正處於歷史轉折點:今天全球化進程嚴重倒退,多國經濟大幅度滑坡,供應鏈體系遭受重創,種族主義四處蔓延,世界遭受嚴重震盪。今天全球面臨的這些問題,沒有任何人能夠跑脫。

金一南認為,在這樣的非常時刻,堅持全球化的進程,堅持改革開放,堅持開門就是前進。無論是經濟脫鉤還是科技脫鉤,都無法抑制中國市場,「技術壓抑市場是暫時的勝利,而市場自創技術是最終的勝利。」

金一南說,產業鏈的集群化是這次疫情中全球產業鏈重構的重要特徵;疫情正在促使下一階段產業更重視數字基建、雲服務、物聯網、遠程連接等等;未來第一步看誰扛得住,誰才能生存;第二步能生存下來才能變革。生存不是目的,生存下來是為了變革,變革是為了勝利。我們把握生存之機,把握變革之機,就是把握勝利之機。

以下是演講實錄:

今天給我的題目是《困境中尋找機遇》,我把題目改了一下《困境與機遇》。

今天講困境與機遇的時候,第一句話就是有些年代註定要在歷史中留下深刻的印痕。2020年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年代,不僅個人,包括大家生活的社區,包括大家所處的國家,包括國家之間的關系,都留下了深刻印痕。

我們正處在這樣的歷史轉折點,猝不及防

2020年初,最初大家談論的是美伊戰爭,然後是中美貿易協議。結果年初料定的戰爭沒有發生,和平也沒有到來,來的是一個不速之客——新冠病毒,誰請它來?不請自到。今天確診病例2600萬,死亡接近90萬,2019年底到2020年初,全世界那麼多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誰料到這種形勢?

還有一句話「重大危機往往成為歷史轉折點。」這句話里還有一句話:「歷史轉折點往往是不經意的」,我們正處在這樣的歷史轉折點,猝不及防,大家都也沒有想到。

今天全球化進程嚴重倒退,多國經濟大幅度滑坡,供應鏈體系遭受重創,種族主義四處蔓延,世界遭受嚴重震盪。今天全球面臨的這些問題,沒有任何人能夠跑脫。

誰能想到美國感染新冠病毒人數、死亡人數全球最多,股市十天熔斷四次。美國醫療條件最好,醫學設備最發達,結果今天確診人數630萬,死亡超過19萬,特朗普說「能把死亡人數控在10萬以下是重大勝利」,我們聽了大吃一驚。

同時,美國失業人數超過4千萬,意味著五分之一的美國人失去工作,特朗普氣急敗壞,對他來說三年多的經濟成果,6天時間全被摧毀,他最輝煌的成果就是經濟、股市和就業,今年3月底到4月初,道指從29000點下降到18000多點,下跌將近11000點。

我們為抗疫做出最好的示範,我們是閉卷考試,答得很好,卻被若干國家要求索賠。為什麼他們特別熱衷向中國索賠?一方面中國有多次賠償的歷史傳統,另一方面「隱忍為上,花錢消災」的現實思維。我們有一句話:只要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算問題。這些思維方式被國外掌握,對我們絕不是福音,而是災難。他們把中國人當作最好的打劫對象。

所以在今年推遲召開的兩會上,王毅外長講的非常清楚,針對中國的這些濫訴沒有事實基礎、沒有法律依據、沒有國際先例,是徹頭徹尾的「三無」產品。這些話的意思十分清楚,想讓中國賠償,一個錢都不要想。我們沒有這種堅決態度,絕對不行。從今天的現象可以看出來,新冠病毒大流行成為影響國際格局裡程碑式事件,所有的猙面——國家的真面、個人的真面、企業的真面,大難臨頭都暴露出來。面目有多麼猙獰,想掩蓋也掩蓋不了。新冠病毒流行不是重置秩序的革命性力量,而將以罕見的螺旋方式加速歷史倒退、封閉、保守、阻斷、全球化大幅度退坡,大國關系惡化,全球供應鏈和市場規則遭受深度懷疑,民粹主義、反精英、反融合日漸成為趨勢,不同人種之間的對立與區隔,各種政治的、社會的、種族的偏見死灰復燃。歷史不總是前進的,歷史是會倒退的。今天大家所處的時刻,就是一個歷史倒退的時刻。

「站立不動,也是前進」

在這樣的非常時期我講一句話:「站立不動,也是前進」。

我們即使沒有什麼新政策、沒有什麼新方略,我們只要堅持原有的全球化進程,堅持改革開放,堅持開門,我們就是前進。在這樣一個非常時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講的「可以確定,2020年全球經濟將急劇下滑,比大蕭條時期更加嚴重,全球將有170個國家出現人均收入負增長。」最近調整到了190個國家,就是說幾乎所有國家都是負增長。今天我們在這里講困難,但誰不困難?我們這里講問題,但誰不是問題成堆? 中國的問題相較之下是最輕最緩的,人家比我們困難的多。我們在今天率先走出了疫情,人家還身陷在裡面。

中國的經濟規模和教育規模正在逐漸顯現

我們不但走出來了,再看今天中國的經濟規模。我們今天講困境與機遇,機遇寄託在中國首先走出疫情,第二中國經濟規模,這種經濟規模再想動搖是非常難的。你看世界四大製造國,黑線是美國,長期雄居世界製造業20%,後來跌落了;灰色線是日本,90年代中期日本曾經達到過20%,後來跌落了;虛線是德國,長期在世界10%以下;你看中國這條線,1980年世界製造業2.5-3%,2008年中國上升的紅線與美國下降的黑線相交,各佔世界製造業18%。2018年中國製造業佔世界比重29.4%,世界第一,2025年這一比重將上到40-45%。這是我們的基礎,我們的經濟規模。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統計,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的工業門類的國家,包括39個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形成門類期權,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這是我們今天重要的從困境走向機遇的基礎。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做的世界主要工業國家高端製造門類比較,美國、德國、中國、日本,這四國,14項高端製造的產業比較,看日本,日本沒有航發,沒有民航客機,沒有互聯網、沒有通訊設備、沒有航天工業、沒有衛星當行等等,這是日本的缺項。然後德國,也沒有航空發動機,沒有晶元,沒有智能手機,沒有筆記本電腦、沒有互聯網、沒有航天工業、衛星導航等等。然後是美國,美國沒有液晶電板、沒有高鐵、沒有民用船舶、沒有鋰電池。最後是中國,14樣全部齊全。我們的問題是什麼都能造出來,就是質量不太好,這是我們必須改變的問題,但是毫無疑問,中國經濟規模今天達到這個程度,就像總書記講的一樣,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不是小池塘,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是不能掀翻大海。

規模太大了,你通過什麼經濟切割,科技切割把中國切割的所勝無幾,都不可能。所以講不管貿易戰,疫情也好,對我們的沖擊,心理沖擊大於實際沖擊,國人很振盪,心理振盪,實際上沒那麼可怕,中國經濟的規模導致美國人很難辦,特朗普經濟顧問要求美國企業從中國搬出去,政府將支付一切搬遷費用,特朗普讓庫克搬,庫克說,在美國,如果把模具工程師開會,可能一個房間都裝不滿,但是在中國,可能許多足球場才能容納下那麼多人。

支撐中國經濟規模的,是中國的教育規模。2016年我們學理工的本科生已經達到了500-600萬,現在600萬以上,美國56.8萬,而且大部分還亞裔,美國人學金融,學法律,學醫學,而橋梁、船舶、汽車、鋼鐵、煤炭他們不學了,這是美國今天存在的大問題,它沒有足夠的工程師熟練工人。《華盛頓郵報》報道,「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理工畢業人才。2001-2014,中國新開設1800多個大學,培養出的科學、技術工程畢業生是美國的10倍」;《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報道:「44%中國大學生主修自然科學工程學,美國只有16%,考慮到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這一趨勢未來十分可怕。」美國不是怕你現在,是怕你未來。再這樣下去,中國的工程師源源不斷大量涌現,美國該怎麼辦?國際經合組織預測,2025年,中國擁有的工程師和熟練工程師數量,將超過經合組織所有成員國的總和。這就是我們今天的經濟規模和教育規模,而教育規模正在逐步展現。

這是2018年全球專利申請,從這里大家可以看到,歐洲專利局包括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挪威、丹麥、瑞典加上東歐全部加起來2018年才申報了17萬項,不如韓國21萬項;而韓國是日本的三分之二;日本31萬項,是美國的一半;美國將近60萬項,美國是中國的三分之一強。當然我們的專利申請質量還沒上去,美國、日本專利質量高,我們專利申請也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個過程正在積累,有了量變才有質變。我們的汽車產量現在將近三千萬輛,我們已經積累了足夠的量變,汽車界應該已經到了質變時刻了。

現在美國人炒得最厲害的就是經濟脫鉤,怎麼脫鉤?提出「休西底德陷阱」的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說:「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的脊樑,美國無法讓其他國家和中國經濟脫鉤,中國經濟的主導部分實際上是國內消費,他們不需要去向西方求援。西方去中國投資是因為這里成熟的供應鏈,良好的基礎設施和巨大的市場,誰會傻到放棄這個市場。」「生產當然可以轉移到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問題是他們有多大市場消費的那些生產出來的眾多產品?」這就是問題所在,你把汽車企業轉到越南,越南有那麼大汽車銷量嗎?它銷不出去,我還得到中國來,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還得過來,還得經過一道關稅。這是市場的抉擇,不是政治誘惑,是市場誘惑。

美國說好,那就科技脫鉤,高科技脫鉤。谷歌的前CEO,退休後出任五角大樓「國防創新委員會主席」的施密特堅決反對科技脫鉤,他說:「一旦拆散了全球平台,就再也無法收回。中國受益一個通用的交流平台,每個技術平台都有西方價值觀,這才符合西方的利益。」你逼著中國人搞沒有西方價值觀的中國平台,好不好?讓中國人永遠用西方的二流、三流的晶元,永遠用高價購買美國晶元、支撐美國晶元研發,這樣最好。現在中國人自己干晶元,不但導致美國晶元嚴重庫存堆積,而且導致後續研發能力下滑。所以施密特的結論是「最好讓中國人使用西方的晶元,而不是自己製造晶元。」

這裡面我們看到了市場的力量。就像郎咸平講的一樣「技術是美國的最大優勢,市場是中國的最大優勢,技術必須賣給市場,才能獲得高利潤,失去市場技術必定衰退。」「晶元是人類目前最高級最復雜的技術,美國以此為傲慢,中國是全球最大晶元市場,有了市場沒有技術可以發展技術,若失去技術,技術之花再艷麗也必然枯萎。」「技術壓抑市場是暫時的勝利,而市場自創技術是最終的勝利。」

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外雙循環相同促進的大格局

這就是總書記講的,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我們充分看見了美國的技術優勢,卻沒有充分領略自己的市場優勢,美國現在充分感受到了中國的市場優勢,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市場,就是總書記講我們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外雙循環相同促進的大格局,這就是我們未來的格局。

產業鏈的集群化是這次疫情中全球產業鏈重構的重要特徵。這次疫情中,從今年初到現在,我們兩個區域,——蘇州、重慶都在增長,而且增長幅度比較大,關鍵得益於產業鏈的集群化。所以黃奇帆市長說:「中國要抓住歐美部分產業停擺,經濟衰退的機會,在珠三角、京津冀、長三角、成渝雙城經濟圈等地區重點打造一批空間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緊密協同,供應鏈集約高效,規模達幾千億甚至上萬億的新興產業鏈集群」,作為國內大循環的核心,國際大循環的起點。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雙城經濟圈,加上未來的鄭州、武漢、長沙、合肥中部地帶,成為國內大循環的核心,國際大循環的起點。

疫情正在促使下一階段產業更重視數字基建、雲服務、物聯網、遠程連接等等。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基礎設施好,中國恰好在5G研發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基建進一步加速。我們可以設想下一步這種基礎設施將更加優於其他國家。美國五角大樓評估:「5G有可能將中國從資本和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經濟,轉變為創新型經濟體。」5G我們走在全世界最前面。我們講困境與機遇,講機遇是無形的資源,講把握機遇要把握不確定性。大多數人不喜歡不確定性,其實真正的領導者喜歡不確定性,真正高超的領導藝術,恰恰是充分發揮不確定性的結果,如何有效的利用不確定性,正因為不確定,才真正有機會在裡面。

當然我們說未來就是這樣,第一步誰扛得住,誰才能生存。2020大沖擊,一大批企業垮掉,對服務業打擊太沉重了,餐飲業、旅遊業、賓館業包括交通業打擊及其沉重。我說第一步誰扛得住誰就生存,第二步能生存下來才能變革,生存不是目的,生存下來是為了變革,你死了,你所有雄才大論都結束了,你得活下來,你才能變革,你成為變革者,變革的目的是為了勝利,一定要做勝利者。

這是CNN統計2020世界經濟增量,橘色是2020,全部都是負增長,大家看美國-8%,英國-10%,法國-12%,西班牙、義大利-13%、-14%、-15%,唯有中國冒出個小紅頭這個冒小紅頭非常珍貴,人家都在負數,你只要在正數就是重大勝利。2020的疫情促使中國和美國的距離大大的拉近了,我們覺得發展受阻了,其他國家更後退,距離反而靠近了。國際經濟界有個「倖存者通吃」理論,就是看誰能活到最後。我們把握生存之機,就是把握變革之機,把握勝利之機,在災難中完成這種把握。

最後以恩格斯的話結束:「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進步作為補償」。能不能享受到這個補償,取決於你的生命力,你的發展力,你的創造力。災難不由我們選擇,道路卻由我們開辟。

最後兩句話:第一句:「問題是帶人走出困境的最好向導。」

第二句:「危機是教人進行創造的最好老師。」

我就講到這兒,謝謝。

『陸』 從金一南教授成功的故事中,你收獲了些什麼

從金一南將是成功的故事中,收獲了一些人要努力上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熱點內容
大學城闖紅燈 發布:2024-05-19 18:57:57 瀏覽:525
北京林業大學自主招生簡章2017 發布:2024-05-19 18:57:34 瀏覽:322
大學生泳裝 發布:2024-05-19 18:51:34 瀏覽:294
新疆大學電氣工程研究生導師介紹 發布:2024-05-19 18:51:31 瀏覽:84
釜山大學宿舍價格 發布:2024-05-19 18:47:56 瀏覽:648
延邊大學葯學研究生網 發布:2024-05-19 18:27:34 瀏覽:744
安徽建築大學研究生獎學金 發布:2024-05-19 18:27:28 瀏覽:829
成人教育網成人本科成人自考 發布:2024-05-19 18:11:37 瀏覽:922
開化大學生 發布:2024-05-19 18:10:51 瀏覽:288
調宿舍申請書大學 發布:2024-05-19 17:49:24 瀏覽: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