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張鳴教授講演錄
A. 先學生存,後謀發展任務驅動型的作文
任務驅動型作文作為新生事物,一時還不為廣大師生所了解。雖命題專家和語文名師對它的解讀鋪天蓋地,但對學生和一部分教師而言還不能細細梳理以條分縷析。筆者整合多種資料,融合自己的理解,草創此文,以資借鑒。紕漏之處,敬請斧正。
一、 什麼是任務驅動型作文
任務驅動型作文是2015年高考出現的新型作文。是命題人為了避免材料作文的隨意和考生立意偏離,有意識地在多角度材料中,給學生創造出情境,展現對立性、並列性問題,並提出指令性任務,讓考生能夠圍繞材料的內容及含意,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表達自己的見解。它重點考查考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思維能力。
任務驅動是指在材料引發考生思考、激發考生寫作慾望的基礎上,通過任務的指令,發揮試題引導寫作的功能,從而增強寫作的針對性。與傳統作文不同的是,任務驅動型作文具有一定的封閉性,寫作目的與要求更明確更具體。要求考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辨析關鍵概念,在多維度的比較中論證說理。這樣,既可防止學生死摳話題和斷章取義,又可以避免套作、宿構等傳統作文中常出現的問題。
二、 任務驅動型作文有哪些特點
目前而言,其特點如下:1、表達方式以敘事體、陳述性文字為主。2、材料內容以時事、實事為主。3、材料內部充滿了多解性、對立性、爭議性、矛盾性。4、寫作提示具有指令性、導向性。5、寫作內容具有權衡性、選擇性。6、寫作指向具有針對性和對象感。7、寫作思維具有辯證性、統一性。8、材料中思想導向具有向善性、向上性,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正氣,傳播正能量。
三、 寫作任務的表述形式
這幾種人中,你欣賞誰?你更贊成誰的行為?你認為哪種最好?請給某人寫信,表明你的態度。請你就其中XX或XX的表現表明態度。請你站在反方立場表明態度。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變化?面對這樣的變化,我們應該如何應對?請你以某種身份來看待(對待)這件事等等。這種表述,從優秀作文題例1中可見一斑。
例1:(2016深圳一模)
中國人一向認為自己是一個勤勞的民族,全世界也都知道中國人的勤勞,工作辛苦。但中國人民大學著名學者張鳴教授最近撰文披露,據權威的蓋洛普公司的一份調查,全球雇員的敬業度,中國籍雇員最低。
敬業即專心致力於學業或工作,是一個人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學習負責的態度。中國人究竟是敬業不是不敬業?你對這個問題是如何看待的?請圍繞此問題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文體自選,不少於800字。
B. 中國人民大學張鳴這個人有才學嗎
評價一個人有抄沒有才學的前提是你是否有相當的才學,否則,你認為的對方無才學也許只是你不能理解對方的觀點或見解而已。
所以,個人不敢評價張鳴是否有才學。只是個人觀感,覺得這個人因為懂歷史,然後潛意識里拿歷史來投射現實從而滋生對現實的不滿甚至反感,觀點稍偏激,喜歡提新穎(奇)的觀點,但提得太多讓人覺得有為出新而出新的嫌疑。
C. 張鳴的人物經歷
2012年出版新作《重說中國近代史》,2014年出版《共和中的帝制》。
1994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1996年畢業後,留校任教。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D. 如何評價南京大學已故教授高華先生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學界的地位
南京大學教授董健:高華之死,令我悲痛,這悲痛壓在內心深處,如鉛似冰,既沉且冷。其實,近幾年來,我年老"心硬",加之患目疾難以讀書,人已似死去一半,對"生"之留戀已大為淡漠,對"死"之悲感也已麻木,故對親朋之死,多淡然處之。但此次高華被萬惡的病魔奪去了生命,我卻難以抑制一種巨大的悲痛,因為我們太需要他了--單就正在蛻變成官場和商場的中國大學來說吧,多麼需要像高華那樣有獨立思想、自由精神的學者來為失魂的大學招魂啊!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系教授張鳴追悼高華先生:"高華是我見過的最認真,最嚴 高華教授謹,見識非凡的史學家,是我的良師益友。英年早逝,痛哉惜哉!高華走了,一個有良知的中國學者,一個自甘貧賤的堅持學術操守的學者離開了我們。高華的成就,怎麼評價都不過分。但他的為人,更令人欽敬。跟他交往,感覺他有一肚子的東西要寫,一肚子的東西可寫。他是一個難得的好老師,在重病期間,在病床上,還在修改學生的論文,每個聽過他課的人,都會終身難忘。高華很窮,其實富有天下"。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許紀霖:這是歲末聽到的最悲哀消息。高華兄是對中共政治有最深邃洞察的當代學者,每一次聽他談中共歷史,都是知性上的享受。他得病之後的堅強、樂觀,讓所有的人都深受感染。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仍然在思考和勉力寫作,沒有什麼人比他更對得起歷史學家和思想者的榮譽了。
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楊天石:"記得他當時文章寫得洋洋灑灑,很有氣派,發言也顯得'高談闊論',讓我印象深刻。"
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高華老師是中共黨史以及蘇聯黨史的'活字典',他的去世太可惜了。"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楊奎松:高華"是毛澤東研究的排頭兵"。"高華先生肯定是近代史學界研究黨史的佼佼者。在近現代史研究領域,還有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的研究,兩方面,高華都領風氣之先。高華的研究有很強的個性,也有很強烈的現實關懷。高華的研究表現了一個學者的誠實、正直和獨立思考"。
香港衛視執行台長楊錦麟:"我與高華有數面之緣,我曾經專程到南京他家中采訪過高華,很有自己堅持的一位學者,為做學問折損了自己的生命。高華不齒與諂媚逢迎者為伍的風骨令人尊敬"。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王奇生:"2003年在台灣"中研院"史語所,我們相處了大約一個月。高華先生是一個非常純粹的學者,高華在生活中是一個謙謙君子,不像他在學術著作和文章中那樣鋒芒畢露。那次見面之後,我們一直有電話和郵件往來。高華突然去世,我一時難以接受。按照茅海建的說法,搞歷史研究,四十歲才起步,五六十歲是黃金時期,七八十歲還能繼續做,因為歷史學和計算機不一樣,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年紀越大,對歷史的感悟越透徹,越深沉。如果高華先生活到八九十歲,成就真的是不可限量"。"高華的著作,已經經受了時間的考驗,成為了經典。每一年都會有各種好書的評選,有些年度好書,可能是和當年的一些歷史事件和現實關懷有關。但是,能夠沉澱下來的不是很多,高華先生的著作,就經受住了考驗"。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陳子善:"真的是令人十分難過!僅57歲,比我還年輕啊。我與高華先生僅一面之緣,高華來我校,我們一起吃過一次飯。高華已患病,話不多,但還是很有精神,對今後的研究抱有信心。我對高華的現代史研究、黨史研究是很佩服的。如天假以年,哪怕只給他十年時間,又該有多少精闢的論著問世"。
E. 為什麼餃子里包硬幣
餃子里包硬幣的傳統習俗,貌似在整個北方都挺流行。" 一個地方一個風俗,沒版准不到十里就得權改規矩 ",沒想到餃子里包硬幣卻流行於北方大地。
據中國人民大學張鳴教授的講述:餃子本身就寓意發財。兩年的交界點,更歲交子之際,吃餃子,代表交子。同時,這食物長得很像元寶,吃了它,寓意著來年發財。而往餃子里包錢,下鍋後,誰吃到了,誰來年就能發財,有福氣。
中國人講究彩頭,從銅錢到硬幣,這個小風俗在民間一直受到追捧。
如今好多人家出於衛生的考慮,已經不在餃子里放硬幣了,取而代之的是放花生啊,糖果啊,又甜又吉祥。
F.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在《重說中國近代史》中分析說,當時我們只要了白菜,而沒有要到種子和種植方法。通
A
G. 中國人民大學張鳴博士的簡介謝謝 老知青,混進人大,博士學位現在還存疑問,靠胡攪蠻纏混到現在教授的位置,算是人大國關學院里的釘子戶,就是領導誰敢動他,誰就是公報私仇,就是排除異己,弄得學校也很頭疼。 H. 中國人民大學現在的政治系主任是誰 不是張鳴哈
自張鳴2007年被撤銷系主任以來,似乎並沒有隨之任命新主任,也許因為撤銷其職務本身就有爭議專(畢竟人屬家是由系裡老師投票選舉、校方任命的系主任,由二級學院的院長辦公會來罷免的方式不妥) I. 潛庵湯公是怎樣一個人 是善於以小事觀察人(善於以小見大,或見微知著,或窺一斑而知全豹);僧惡貪官;清正、剛直。 J. 大學為何謂之大
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布的《2006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顯示,2005年以前,中國公辦大學的銀行貸款總額達1500至2000億元人民幣。有學者估計中國公立大學銀行貸款達2000至2500億元人民幣,更有人預測在4500至5000億元人民幣之間。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