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葯學博士導師黃教授
❶ 誰知道南京陸軍指揮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柴玉球少將的資料
柴宇球 南京陸軍指揮學院院長,少將。
1952年生,江蘇沭陽人。
1968年入伍,1969年入黨。
研究生版學歷。
教授,博權士生導師。
1983年9月,畢業於國防大學基本系指揮班;2001年8月,畢業於國防大學首批院校長研究生班,獲戰略學碩士學位。歷任戰士、班長(1972年為示範班長),團、師、軍機關幹事、參謀。1979年2月任第24集團軍訓練處副處長。1983年4月任陸軍第24集團軍72師步兵第214團團長,1987年10月任陸軍第24集團軍72師215團團長;1988年6月任1988年6月,任總參辦公廳軍事工作研究室副師職研究員、副主任,1992年12月任總參辦公廳軍事工作研究室主任,2000年4月任南京陸軍指揮學院副院長,2009年任南京陸軍指揮學院院長。2001年7月晉升少將軍銜。
❷ 博士生導師一定是博士學歷嗎
博士生導師不一定是博士學歷。博士生導師一般應具博士學位,對年輕的教授(1972年以後大學畢業)申請擔任博士生導師,除具備上述條件外,至少培養過一屆碩士研究生或在國內外協助指導過博士生的學位論文。
博士生導師應是本學科學術造詣較深的教學科研人員,其學術水平在國內本學科領域內處於前列,在某些方面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般為教授職稱,也有特別優秀的副教授、講師擔任博士生導師。
有培養研究生經驗,至少培養過兩屆碩士研究生。能堅持正常工作,擔負實際指導博士生的責任。有協助本人指導博士生的學術隊伍,培養的研究生質量較好。有課程教學經歷,承擔過或正在承擔一定工作量的本科生或碩士生課程。
❸ 南京理工大學有沒有一個博士生導師叫蔡驊
我查到的結果顯示蔡驊他是南京理工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好像不是博士生導師!
❹ 南京中醫葯大學博導楊進
呵呵 我是南中醫七年制的學生 今年大五 准備兩年後考博 但不考基礎內醫學
准備考徐福松的容
南中醫博士今年400人參加博士考試 包括同等學力的
招收了138人 大概3比1
南中醫考博有點黑 導師太關鍵
實在不行只能報自費的 學費15000元一年
初試上線了問題不大 只要你肯花錢 或者接受調劑
南中醫博導一般都帶碩士 手底下加起來學生大概有一個加強排
競爭激烈與否取決於報考的人數多少 一般一導師招2人
一個公費 一個自費
至於考試 呵呵 專業課55分 英語 45分就夠了 英語最關鍵 但樣卷我也弄不到
專業課不要怕 和本科考試難度差不多 這是南中醫特色
聯系方式找導師郵箱 先給他寄去郵件 吹捧他一下 但也別太過 讓他知道你就可以了
還有 問你個問題 你今年是研一還是研二還是研三?
❺ 教授和博導誰的職稱更高
沒有可比性,因為教授是職稱,而博士生導師不是職稱。
1、教授
教授,是一種高等教育體系中的職稱。多指在大學或社區學院中執教的資深教師與研究員,但教授與研究員是有區別的。教授有教課的任務,而研究員則沒有。
教授為大學教師職稱的最高級別。中文的教授兩字則源於「傳教授業」的字義,是中國古代就使用的學官名稱,在中國漢代、唐代的大學中都設此職位。這個詞語與英文沒有關聯。日語中則與中文同用「教授」來稱呼大學中的老師。
2、博士生導師
博士生導師應是本學科學術造詣較深的教學科研人員,其學術水平在國內本學科領域內處於前列,在某些方面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般為教授職稱,也有特別優秀的副教授、講師擔任博士生導師。有培養研究生經驗,至少培養過兩屆碩士研究生。
能堅持正常工作,擔負實際指導博士生的責任。有協助本人指導博士生的學術隊伍,培養的研究生質量較好。有課程教學經歷,承擔過或正在承擔一定工作量的本科生或碩士生課程。
對年輕的教授(1972年以後大學畢業)申請擔任博士生導師,除具備上述條件外,一般應具博士學位。至少培養過一屆碩士研究生或在國內外協助指導過博士生的學位論文。
(5)南京中葯學博士導師黃教授擴展閱讀:
職責:
一、教授
教授的工作是在大學里針對他們所擅長的領域開課、或授與學生專業訓練,如科學和文學等領域。另外教授也必須深耕自己專精的學科,以發表論文的方式來獲得商業上的合作機會(包括了政府在科學上的顧問、或是商業發明等);
同時訓練自己的學生將來有足夠的能力與他們交棒。在授課、訓練、提交論文與尋求商業合作這四個方向里,要取得平衡則端看學校、地點(國家)和時間額外因素。例如在歐美的頂尖大學中,學校相當重視在獨一領域中專精的教授,而且常常將他們做為該校的宣傳重點。
二、博士生導師
根據博士生學習的定位,博士生導師的主要工作不在於為學生開出幾門課,而在於引導學生學習。或者說,導師的主要工作不在於「教」而在於「導」。
1. 引導學生熟悉本學科或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方法
本學科或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方法,這是進入博士生學習和研究的一個前提性的條件。由於博士生自身學科背景、學術水平的差異,引導學生熟悉本學科或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方法的工作極為重要。
沒有對本學科及相關領域研究狀況的基本了解,不熟悉本學科的學術規范,不會運用本學科及相關學科基本理論和方法提出和解決問題,博士生的學習和研究就沒有一個科學的基礎。
2. 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提高其研究能力
引導學生熟悉本學科或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方法的主要途徑,是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把讀書、思考和研究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提升學術品位和研究水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教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博士生導師
❻ 什麼是臨床中葯學
臨床中葯學
臨床中葯學是研究臨床中葯使用規律的一門科學。其核心是中葯治療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因而對
提高中醫葯臨床療效、減少不良反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臨床中葯學以確保臨床用葯安全、有效、合
理為前提,著眼於科學闡述中葯葯性理論,探討中葯臨床有效與安全的應用原則,追蹤中葯療效,評價中
葯多成分作用,為解決臨床常見、多發、疑難病提供科學依據。
臨床中葯學學科多年來,在中醫葯理論指導下,以中葯臨床應用及葯性理論研究為主線,形成了穩定的研
究方向。其一,中葯防治疑難病症的研究。其二,中葯葯性理論及其資源的研究。其三,中葯本草及文獻
研究。其四,中葯不良反應、毒副作用及中葯葯源性疾病研究。先後主持及參與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基
金等課題5項;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國家教育部、衛生部等課題16項,國際合作課題2項。其中黃梔花口服
液的研究已取得新葯證書並投入生產,菊苣雙降膠囊的研製不僅通過了國家科技部的鑒定,而且還作為技
術股份被列入校企聯合項目。在國家或省級期刊上發表科學研究論文60餘篇,主編和參與編寫專業著作
40餘部。
臨床中葯學的老一代學術帶頭人顏正華教授是我國中葯學高等教育學科創建人之一,素有"南凌北顏"之稱
他學驗俱豐,德高望眾,參加了《中葯學》(二版、五版)教材的編寫,並多次出國講學,深受國內外同
行的尊重和贊譽。為國內外兄弟院校培養了一批中葯學教學、科研和中醫臨床的骨幹。
學術帶頭人高學敏教授兼任中國中醫葯學會理事、中成葯分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葯品監管局中葯品種保護
委員會委員、葯品審評專家委員會委員、科技部保密技術級專家評審組專家、衛生部葯典委員會委員、麻
醉葯品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大疾病研究專家組成員。長期從事中醫葯學教學、醫療、科
研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中葯學理論及臨床應用研究。承擔教育部博士點課題2項。出版專著13部。
學科帶頭人張冰教授,中葯學博士,碩士生導師,是北京市普通高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北京市普通高校
青年學科帶頭人,兼任衛生部健康相關產品評審委員,全國高等中醫葯教學管理委員會副理事長,主持國
家科技部重點攻關項目"菊苣雙降膠囊葯理及臨床研究"等國家、部局級科研課題6項,出版著作3部,發表
學術論文30餘篇。
臨床中葯學重點學科與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葯理系、南京中醫葯大學、浙江中醫學院、甘肅中醫學院、山東
中醫葯大學、黑龍江中醫葯大學、天津中醫學院、河南中醫學院等8個單位共同協作,有教授16人,副教
授53人參與學科建設。推動各協作院校各研究方向的發展,形成了以我校為龍頭,中西南北有機聯合的研
究整體。實驗室總面積800M2,包括中葯臨床實驗室、中葯臨床應用實驗室、中葯葯理實驗室及中葯不良
反應實驗室等5個科研實驗室。
本學科面向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開設《中葯學》、《中葯葯源性疾病學》、《葯性導輪》、《本草文
獻》、《中葯現代研究與臨床應用》5門課程,先後培養出博士研究生10餘人,碩士研究30餘人。
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臨床中葯學重點學科已具有一定的優勢與特色,並通過北京中醫葯大學臨床中葯
學重學科的學術特色與優勢,帶動協作點共同發展,使臨床中葯學在自身完善的同時促進中醫學術發展。
❼ 南京中醫葯大學葯學院中葯學碩士研究生導師
都可以考,基礎醫學院出來做醫院,葯學院偏葯理類的分析,出來做葯廠或葯物研究院的居多 可以考的,但基礎醫學院的是中葯教學,葯學院的中葯學是做實驗
❽ 肖體俊教授的博士導師是黃發倫嗎
博士候選人是指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指還沒有取得畢業合格證的博士生,依然在專學校里求學屬,准備拿到畢業證的博士生。
而博士學位所提到的博士是指已經取得了畢業證書,已經學業有成,已經畢業了,並順利拿到了畢業證書的博士生。簡單講,一個是沒有畢業的博士生,一個是已經畢業了的博士生。
博士是對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生的稱呼,同樣也可用來稱呼已獲得博士學位的人員。在國外特指獲得過博士學位的人,中國則把博士生也稱為某某博士。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三級學位中,博士學位是最高的一級。
❾ 新鄉醫學院葯學院的學院教授博士
閆福林,男,1957年出生,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葯學院常務副院長。河南省優秀專家,河南省重點學科「葯物化
學」學科帶頭人,省級優秀教學團隊帶頭人。全國優秀教師,河南省師德先進個人,新鄉市勞動模範、新鄉醫學院教學名師。
1982年畢業於河南師范大學化學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2004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獲理學博士學位。
長期從事葯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鑒定和天然葯物的研發。承擔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河南省科技廳科技攻關項目4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150餘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收錄論文25篇,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獲國家發明專利2項,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主編教材和著作4部。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葯學教育研究會理事,河南省保健品協會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化妝品審評專家。
白素平,女,1965年出生,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葯學院副院長。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天然葯物化學》省級精品課程負責人,「葯學」國家級特色專業、省級優秀教學團隊、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主要成員。河南省優秀教師。
1986年畢業於河南大學化學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2005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獲理學博士學位;2011-2012年,美國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博士後。
主要從事葯物化學和天然葯物化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生物活性成分的發現、結構修飾、合成及構效關系、作用靶點及作用機理的研究。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河南省傑出青年基金1項,河南省科技廳項目2項,河南省教育廳項目1項,新鄉市科技局項目1項。通過河南省科技廳成果鑒定3項,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河南省教育廳科技成果一等獎1項,國家發明專利2項。發表科研論文47篇,其中SCI收錄22篇。
新鄉市紅旗區政協委員、新鄉醫學院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會長。
劉巨源,男,1956年出生,教授,碩士生導師。河南省文明教師,新鄉醫學院教學名師,新鄉市勞動模範。先後獲得校級優秀共產黨員、三育人先進個人和育人楷模等榮譽。
1983年畢業於河南醫科大學醫療系,獲醫學學士學位。從事葯理學教學與科研工作30年。河南省重點學科「葯理學」學科帶頭人、省級精品課程《葯理學》課程負責人、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
主要從事肺間質纖維化的病理生理及葯物治療研究。主持省部級科研課題4項,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主編、副主編學術專著和教材10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先後獲得河南省教育廳科技成果一等獎1項,河南省醫葯衛生科技成果二等獎2項,河南省教育廳教育教學應用技術成果5項。
中國葯理學會理事、中國葯學教育研究會理事、河南省葯理學會常務理事。
孫祥德,男,1963年出生,教授,碩士生導師。葯物分析學教研室主任。新鄉醫學院師德師風先進個人。
1983年畢業於河南師范大學化學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主講本科生《葯物分析》、《現代色譜分析》、《體內葯物分析》和研究生《分離與色譜技術》等課程。
研究方向為葯物色譜分析和光譜分析。先後承擔省、廳、校級科研課題10餘項,目前承擔河南省重點科技攻關計劃項目1項,河南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項,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1項,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主編、參編教材5部。
房立真,男,1973年出生,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葯物化學教研室主任。獲得新鄉醫學院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1993年畢業於洛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化學專業;2003年,畢業於延邊大學有機合成專業,獲理學碩士學位;2008年,畢業於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學與西部植物資源持續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獲理學博士學位。
主要從事葯物化學和天然葯物化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天然葯物化學》省級精品課程,「葯學」國家級特色專業、省級優秀教學團隊、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主要成員之一。
主要研究方向為天然葯物合成和構效關系。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河南省教育廳自然科學計劃課題1項, 2012年獲河南省青年骨幹教師資助計劃資助;已發表學術論文23篇,其中SCI收錄17篇。
趙 營,女,1974年出生,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河南省青年骨幹教師。河南省教育廳高校學術技術帶頭人。1997年畢業於新鄉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獲醫學學士學位;2003年畢業於新鄉醫學院臨床專業專業,獲碩士學位;2008.12-2011.1在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McLean醫院進行單胺轉運體調控研究和PD發病機制研究。2011年畢業於中國葯科大學葯理學專業,獲葯理學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為神經精神臨床葯理學。多年來,從事膜轉運蛋白研究,致力於基礎研究向臨床應用轉化研究。掌握了遺傳學、表觀遺傳學研究方法和轉運體功能研究方法。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1項,河南省精神病學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1項。發表論文15篇,SCI收錄12篇。
呂潔麗,女,1980年出生,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優秀教師。
2002年畢業於河南中醫學院中葯學專業,獲學士學位;2005年畢業於河南中醫學院葯物化學專業,獲碩士學位;2009年畢業於中國葯科大學中西醫結合基礎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
主要從事天然產物的分離、結構鑒定及中草葯的品質評價。曾參與完成國家自然基金面上及青年項目、「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中國葯典》2010版一部標准制定等項目的研究。
研究方向為中葯資源化學與質量分析。目前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青年項目1項;新鄉醫學院省級重點學科開放課題1項;參與河南省教育廳自然科學研究課題1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公開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SCI、EI收錄10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項。
賈岩龍,男,1977年出生,副教授,博士, 葯理學教研室副主任。
2001年畢業於鄭州大學葯學專業,獲學士學位;2008年畢業於鄭州大學第一臨床學院,腫瘤學專業腫瘤生物工程方向,獲醫學博士學位。葯理學省級重點學科腫瘤葯理學方向學術帶頭人。
主要從事腫瘤與生物工程和腫瘤葯理學的教學科研工作。先後參加了國家「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國家教育部「十五」、「 211」工程重點學科「腫瘤與生物工程」等項目的研究工作。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其中SCI收錄論文3篇。獲2010年河南省級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011年獲得河南省首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
河南省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委員,河南省葯理學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
徐 萍,女,1979年出生,博士,講師,碩士生導師。
2004年畢業於山東中醫葯大學,獲中葯學碩士學位;2009年畢業於南京中醫葯大學,獲中葯學博士學位。2009年9月至2010年7月在軍事醫學科學院從事科研工作。
參與國家科技部十二五計劃「重大新葯創制」項目1項;國家十一五重點支撐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國家十五重大科技1項;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
目前主持承擔新鄉醫學院引進高層次人才課題1項、省教育廳課題1項。
主要從事中葯抗輻射新葯研發的研究。獲河南省醫學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論文4篇(IJRB 影響因子2.275)。申請國家發明專利5項,授權2項。
吳 嬌,女,1978年出生,博士,講師。
2001年畢業於河南師范大學生物技術專業,獲學士學位;2004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研究院植物學專業,獲理學碩士學位;2004年—2011年在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生物技術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2011年畢業於海南大學種質資源學專業,獲博士學位。
主要從事中葯學的教學科研工作。研究方向為葯用植物資源化學與質量分析。
主持完成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參與完成973計劃前期研究專項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和十一五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子課題1項。獲國家農業部中華農業科技獎二等獎1項。發表學術論文33篇,其中SCI收錄14篇。獲國家發明專利9項。出版著作3部。
劉 巍,男,1979年出生,博士,講師,碩士生導師。任葯學院科研秘書。
目前從事熒光化學探針方向的研究。
趙 傑,女,1982年出生,博士,講師。
2006年畢業於河南師范大學有機化學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2011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獲理學博士學位。
主講本科生《天然葯物化學》和研究生《高等有機化學》等課程。
主要研究方向為天然產物的提取分離、結構鑒定和結構修飾。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其它項目的研究,發表SCI論文6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項。
閆建偉,男,1979年出生,博士,講師。
2003年畢業於河南大學化學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2012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上海葯物研究所葯物化學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
主要從事葯物化學和天然葯物化學的教學科研工作。研究方向:發展新穎的反應方法學構建結構多樣性的類葯性結構骨架,通過對化合物庫的高通量篩選尋找新的先導化合物;活性天然產物骨架的結構修飾及構效關系研究。
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發表SCI論文6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項。
閻璽慶,男,1971年出生,博士後,講師。
1992年畢業於開封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葯學專業;2002年畢業於河南大學特種功能材料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無機化學專業,獲理學碩士學位,主要從事復合材料納米摩擦學性能研究;2006年畢業於第一軍醫大學現代葯劑專業,獲醫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納米肝靶向制劑研究;同年,進入清華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從事多肽類葯物微米制劑的研發.
2009年3月至6月,在揚子江葯業集團從事葯品研發工作。
完成國家博士後基金項目1項,深圳市科信局基金項目1項。
主要從事葯用高分子材料修飾及腦靶向研究。目前主持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合作課題1項,新鄉市科技局基金1項,學校教改課題1項。發表論文10餘篇,其中SCI收錄2篇,EI收錄1篇。
黃 鋒,男,1977年出生,博士後、講師。
2000年畢業於新鄉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獲醫學學士學位;2005年獲中國協和醫科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理學博士學位,2010年從汕頭大學醫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出站。
主要從事葯理學教學科研工作。研究方向為腫瘤葯理學、心血管葯理學。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國內外公開刊物發表論著10餘篇,被SCI收錄6篇。參與申報國家發明專利5項。
劉瑞麗,女,1975年出生,博士,講師。
1999年畢業於新鄉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獲醫學碩士學位; 2007年獲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葯理學碩士學位,2010年獲葯理學博士學位。
主要從事葯理學教學科研工作。研究方向為神經葯理學。曾參加國家傑出青年基金、「973計劃」項目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的研究工作。獲省級科研鑒定2項,成果獎1項。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其中SCI收錄3篇。申報國家發明專利1項。參編著作2部。
孫彭利,男,1972年出生,博士,講師。
1993年畢業於蘇州大學,獲工學學士學位;2004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有機化學專業,獲碩士學位;2008年畢業於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葯物研究所,獲葯物化學博士學位。
主要從事葯物化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為葯物分子的設計與合成。承擔及參與課題4項,發表科研及教育論文10餘篇,參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7項,授權4項。
宋 宇,男,1979年出生,博士,講師。
1999年畢業於中國葯科大學生物工程專業,獲學士學位;2010年獲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神經葯理學博士學位。
主要從事葯理學教學科研工作。研究方向為神經葯理學,主要從事膠質細胞在神經退行性病變中的作用及機制和.神經退行性病變中針對膠質細胞的新葯篩選的研究。
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江蘇省中醫葯管理基金1項,發表論文12篇,其中SCI收錄4篇。
張來賓,男,1979年出生,博士,講師。
2002年畢業於河南中醫學院葯學院,獲中葯學學士學位。201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葯學院,獲生葯學博士學位。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在浙江大學化學系作為訪問學者從事研究,從事多糖化學及逆流色譜研究。
承擔《天然葯物化學》、《中醫葯學概論》、《葯用植物與生葯學》等課程的教學工作。
研究方向為中葯及天然葯物化學,主要從事中葯及天然葯物生物活性成分和中葯質量評價研究。參與國家自然基金1項,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其中SCI收錄7篇,發表在Journal of Natural Procts、Chromatographia等雜志上。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項。
宋宏林,男,1977年出生,博士,講師。
2003年畢業於錦州醫學院臨床葯學專業,獲學士學位;2006年畢業於錦州醫學院,獲醫學碩士學位;2010年畢業於沈陽葯科大學葯劑學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
主要從事葯劑學教學科研工作。主講本科生《工業葯劑學》、《葯劑學》、《生物制葯工藝學》等課程
從事葯物新劑型的研究。研究方向:緩控釋制劑和微粒制劑、注射給葯系統、中葯有效成分色譜分析及質量標准。
標題: 關鍵字: 文章分類: 所有類型公告通知圖片招生就業其他
❿ 南京大學地理系歷任教授有姓黃的嗎是博導,有八十歲了,但退休了,
南京大學(Nanjing University),簡稱「南大」,[1]是一所源遠流長的高等學府。追溯學脈古為源自孫吳永安元版年的南京太學,近代權校史肇始於1902年籌辦的三江師范學堂,歷經多次變遷,1949年「國立中央大學」易名「國立南京大學」,翌年徑稱「南京大學」,沿用至今。
南京大學是教育部與江蘇省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高校,首批「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計劃」實施高校,也是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世界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和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重要成員。[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