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教授教師師資情況
1. 武漢大學文學院師資力量怎麼樣
文學院現有教職工104人,其中專任教師77人。教師中教授41人,副教授17人,其中武漢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2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5人、教育部「馬工程首席專家」2名、國家教學名師1名。研究生和本科生1300餘人。學院下轄中國文學系、漢語言文化系、古籍整理研究所、《長江學術》雜志社、《寫作》雜志社、院黨政辦公室、綜合資源中心、武漢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實踐教學中心、武漢大學普通話培訓與測試工作站等機構。
學院具有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和博士後流動站。有國家重點學科一個(中國現當代文學),國家重點培育學科一個(中國古代文學),中國語言文學為湖北省重點學科,中國現當代文學為湖北省優勢學科,中國古代文學為湖北省特色學科。二級學科博士點和碩士點有:文藝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寫作學、對外漢語教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本科專業有中國語言文學類(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其中,漢語言文學專業是國家特色專業和湖北省品牌專業。此外,學院還與美國匹茲堡大學合作在美國賓州創辦了孔子學院。
學院有教育部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直接指導的古籍整理研究所、學院還擁有國家語委科研基地「中國語情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湖北語言與智能信息處理研究基地」、「湖北現代人文資源調查與研究中心」,與歷史學院和哲學學院合作建設的國家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與歷史學院等單位合作建設的「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
2.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的師資力量
截止到2010年6月,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有全日制在校學生567人,其中博士研究專生80人,碩士研究生137人,本科生350人,外國屬留學生4人,港澳台學生1人。在崗教職工72人,其中專任教師53人,管理人員11人,教輔人員8人。53位專任教師中,有教授31人,副教授13人,講師9人;有46人擁有博士學位,占專任教師的86.8%;博士生導師29人。擁有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名,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名,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2名,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學科評審組專家3名,全國博士後管委會專家組成員1名,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成員1名。先後有2人入選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6人入選珞珈學者特聘教授,1人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1人入選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1人入選霍英東教育基金項目,5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人獲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該院大多數教師具有在國外著名大學與科研機構講學、訪問或攻讀博士學位的經歷。此外,該院還聘請有一批國內外知名學者為名譽教授或兼職教授。
3. 武漢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師資力量怎麼樣
學院現有教師120餘人,其中教授30餘人,博士生導師近40人。學院有國家「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國家「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第十四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獲得者1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者2人和「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3人,中國數學會「鍾家慶數學獎」獲得者2人,武漢大學「珞珈傑出學者」1人,武漢大學「珞珈學者特聘教授」5人。學院現有本科生800餘人,碩士、博士研究生近400人。
建國以來,學院在函數論、偏微分方程、代數、概率統計、計算數學等領域所取得的顯著成果已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近年來,學院一批中青年教師在偏微分方程、多復變幾何理論、泛函分析、微分幾何與幾何分析、微分方程的控制論、隨機微分方程、大偏差理論、隨機過程、數論與密碼、動力系統、優化決策論、小波分析及其應用、偏微分方程的數值分析、多尺度建模與計算、不確定性理論、金融數學、生物統計、計算系統生物學等研究方向又取得了許多突出的成果。
近20年來,學院已獲得國際阿提雅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獎2項,省部級自然科學獎和科技進步獎近40項,國家級、省部級教學成果獎近20項。
2007年,學院「基礎數學」學科被評為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008年,學院「數學」學科被評為一級學科省級重點學科,「基礎數學」學科被評為二級學科湖北省高校優勢學科。
面對新世紀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武漢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將奮發圖強,勇於開拓,為建設一流的數學學科、培養更多優秀人才而努力奮斗。
4. 武漢大學法學院師資力量怎麼樣
法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一支結構良好的教師隊伍,其中既有一批專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屬的資深法學家,更有一大批在全國法律界和相關學科有影響的中青年法學家。現有專任教師116人,其中教授61人、副教授35人,博士生導師62人,形成以1位人文社科資深教授、1名國家級教學名師為主的學術領軍隊伍和青年創新團隊。
法學院國際交流活躍。與法國巴黎十一大、里爾二大,德國哥廷根大學、馬爾堡大學、薩爾大學,比利時根特大學,荷蘭伊拉斯莫斯大學,美國東北大學、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英國利茲大學、謝菲爾德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等世界知名高校建立了廣泛、深入的合作關系。
5.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師資力量怎麼樣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教師學科專業、學歷、年齡結構合理。現有在職教師76人,其中,教授43、副教授30人,講師6人。50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全部有博士學位,90%以上的教師有海外訪學經歷。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2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3人,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湖北省教學名師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人,各類高層次人才25人次,武漢大學珞珈傑出學者2人,武漢大學珞珈特聘教授12人,武漢大學珞珈青年學者17人,教育部本科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4人,全國圖書情報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全國出版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 1人,教育部學風委員會委員1人,全國性學術組織主要負責人3人,國外期刊同行評審專家13人,國際期刊編委6人。四個青年教師團隊入選武漢大學「70後」學術團隊。
學院始終把人才培養質量放在首要位置,致力於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理論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廣,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厚基礎、寬口徑、復合型,適應新技術環境的信息資源管理高級專門人才。學院先後有《目錄學概論》《信息管理學基礎》《電子文件管理》《信息服務與用戶》《信息計量學》《信息資源建設》《信息檢索》七門課程入選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有兩門課程在在線開放課程平台「愛課程網」上線。「圖書館學情報學核心課程教學團隊」入選教育部國家級教學團隊。多個教改項目榮獲國家和湖北省優秀教學成果獎。學院建設有一流的實驗教學與圖書資料保障條件。武漢大學圖書情報實驗教學中心獲批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學院圖書分館收藏有國內最豐富的圖書情報檔案文獻資源。近年來,學院先後獲得「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基層單位」「湖北省先進班集體」「武漢大學學生工作特色基地」「武漢大學學生工作先進集體」「武漢大學五四紅旗團委」等獎勵。學生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研究生智慧城市技術與創意設計大賽、中國電子商務大賽、全國大學生「未來編輯杯」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全國首屆出版創意大賽、全國大學生智能設計競賽、全國高校搜索營銷大賽等重要學科競賽中,屢獲殊榮,在國際、國家、省、市和校級各類比賽中,獲得一系列榮譽。學院畢業生深受社會廣泛歡迎,廣大畢業生在各自領域為社會作出重要貢獻,不少優秀畢業生成長為本領域學界和業界的精英。近年來,學院畢業生就業率持續向好,穩居全校人文社會科學各學科前列。
6. 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師資力量怎麼樣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任教師227人,其中大學英語部教師143人,專業教師84人。內專業教師中,有教授21人、副容教授94人,具有博士學位43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2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校級教學名師1人。95%以上專業教師具有國外留學、訪學、工作經歷。多位教師在校內外教學競賽和科研成果評比中獲獎。
常年聘請外籍教師授課,開設國內外名家講壇。學院現擁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湖北省精品課程1門,武漢大學精品課程4門;承擔國家自科項目1項,國家社科項目8項,省部級項目60餘項;近五年科研項目到賬總經費六百餘萬。
7. 武漢大學研究生院的師資力量
師資力量
1、武漢大學共有專任教師3700餘人,其中正副教授2700餘人,有9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專回職)、答8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專職)、3位歐亞科學院院士、
2、10位人文社科資深教授、22人次「973項目」(含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6位「863項目」計劃領域專家、5個國家創新研究群體、56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
3、15位國家級教學名師、68位長江學者特聘及講座教授、39位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共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3個。
8. 武漢大學分校的師資力量
資源共享性大,詳情可參考《中國高校招生》
9. 武漢大學師資力量PK中山大學師資力量
不知道中山大學師資怎樣,但是實力夠強勁。非常非常有潛力。
我覺武大嘛,除了我們工科的一般,文理科實力非常強勁。另外,牌子比較老。
長年TOP10.
將來就不好說咯。呵呵
10.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師資力量怎麼樣
歷史學院師復資力量雄厚。61位專任教師制中,有教授31人,副教授23人,講師7人;有58人擁有博士學位,占專任教師的95.08%;博士生導師34人。
擁有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名,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名,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2名,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學科評審組專家3名,全國博士後管委會專家組成員1名,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成員1名。先後有2人入選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6人入選珞珈學者特聘教授,1人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1人入選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1人入選霍英東教育基金項目,5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人獲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學院大多數教師具有在國外著名大學與科研機構講學、訪問或攻讀博士學位的經歷。
歷史學院設有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世界史研究所、歷史地理研究所、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經濟與社會史研究所、簡帛研究中心、科技考古研究中心、十五至十八世紀世界史研究所、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後世界研究所、阿拉伯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簡帛研究中心、科技考古研究中心分別於2006年、2007年入選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