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美國芝加哥大學心理學教授

美國芝加哥大學心理學教授

發布時間: 2021-02-12 14:59:55

❶ 芝加哥大學的知名人物

芝加哥大學自建校以來,在眾多領域里為美國和全世界培養了眾多傑出人才,許多頂尖人才也匯聚芝加哥大學研究、教學。截止至2014年,芝加哥大學校先後有89位校友、教師和科研人員曾獲得諾貝爾獎(現任教授中有6位諾貝爾獎得主),9名菲爾茲獎得主(現任教授中有3位菲爾茲獎得主),4名圖靈獎得主,22位普利策獎得主,60位美國國家科學院、國家工程院和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以及100多位在全美各大學擔任校長或教務長的校友等等 。以下是部分著名人物:

1)數學、物理學及天文學
陳省身,世界級數學大師、微分幾何學之父,1949-1960年在芝加哥大學研究任教;
保羅·寇恩, 著名數學家,創造了力迫法(forcing),憑借連續統假設的獨立性證明於1966年獲世界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芝加哥大學數學博士 (1958年) 及碩士(1954年);
吳寶珠,著名數學家、現任芝加哥大學教授,因證明 基本引理(Fundamental Lemma,Langlands Program)而獲得2010年世界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
弗拉基米爾·德林費爾德,著名數學家、現任芝加哥大學教授,引進量子群(Quantum Group)理論,1990年世界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得主;
安德烈·韋伊,著名數學大師、數論學家,代數幾何學家、1947-1958年在芝加哥大學研究任教;
安托尼·吉格曼德(Antoni Zygmund),著名數學大師、分析學家,芝加哥數學分析學派創始人、1947-1980年在芝加哥大學研究任教;
艾爾伯特·卡德隆(Alberto Calderón), 二十世紀頂尖數學家、分析學家,芝加哥數學分析學派創始人、芝加哥大學數學博士 (1950年)、1959-1985年在芝加哥大學研究任教;
費米, 二十世紀物理學大師、物理系教授,193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與助手1942年12月2日在芝加哥大學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可控原子核裂變鏈式反應堆「芝加哥一號堆」,被譽為「原子能之父」,物理系為紀念費米,成立了恩利克·費米研究院(Enrico Fermi Institute);
詹姆斯·弗蘭克,著名實驗物理學家、物理系教授,以弗蘭克—赫茲實驗等著名,192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物理系為紀念弗蘭克,成立了詹姆斯·弗蘭克研究院(James Franck Institute),與費米研究院並列為物理系兩大研究院;
阿爾伯特·邁克耳孫,芝大物理系第一任系主任、1907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也是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美國人)首先進行光速的測量(邁克耳孫-莫雷實驗),並發展了同位素年代測定法;
羅伯特·安德魯·密立根,著名實驗物理學家,芝大物理系研究員、教授(1896年-1921年),進行了著名的油滴實驗測定了電子電荷,獲得19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阿瑟·康普頓,著名物理學家、192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以康普頓散射等著名,芝加哥大學物理系主任、教授(1923年-1945年);
愛德華·泰勒,著名物理學家、「氫彈之父」,曼哈頓計劃期間在芝加哥大學工作研究,後擔任芝加哥大學教授;
南部陽一郎,美籍日裔物理學家、芝加哥大學教授,弦理論的奠基人之一,200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瑪麗亞·格佩特-梅耶, 著名德裔美國物理學家、芝加哥大學教授,居里夫人之後歷史上第二位女性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63年);
路易斯·阿爾瓦雷茨,著名實驗物理學家、196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與其子Walter Alvarez共同提出了「小行星撞擊說」的恐龍滅絕假說(Alvarez Hypothesis),1936年獲得芝大物理學博士;
詹姆斯·沃森·克羅寧,著名物理學家、1980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CP破壞(CP Violation)發現者,物理系、恩利克·費米研究院及學院部大學講座教授;
愛德溫·哈勃,現代宇宙理論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哈勃空間望遠鏡以其名字命名,河外天文學的奠基人和提供宇宙膨脹實例證據的第一人,芝加哥大學天文學博士 (1917年) 及學士(1910年);
錢德拉塞卡,著名天體物理學家、物理系教授,提出錢德拉塞卡極限,1983年與威廉·富勒共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卡爾·薩根,著名天文學家、宇宙學家和科幻作家,獲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博士(1960年)、碩士(1956年)及學士(1955年)學位,代表作有《宇宙》(Cosmos)以及被改編為電影《超時空接觸》的科幻小說《接觸》(Contact: A Novel)等等;
喬治·史密斯,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CCD圖像感測器發明者,1959年獲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
弗蘭克·維爾澤克, 著名理論粒子物理學家、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70年獲得芝加哥大學數學學士學位;
楊振寧,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著名華裔理論物理學家,1948年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博士;
李政道,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著名華裔理論物理學家,1950年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博士;
崔琦,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著名華裔實驗物理學家,1967年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博士、博士後(1968年);
2)生化& 醫學
詹姆斯·沃森,著名分子生物學家、DNA結構的發現者之一,1947年芝加哥大學學士學位, 1962年與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莫里斯·威爾金斯共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喬治·比德爾,芝大第6任校長,校名譽董事、榮譽退休教授,遺傳學家、生化遺傳學的先驅,1958年因其確定了酶的結構並發現基因對遺傳影響而與塔特姆和萊德伯格共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威拉得·利比,著名化學家、曾任芝加哥大學化學系教授,發明了碳—14年代測定法,1960年因此獲諾貝爾化學獎;
查爾斯·布蘭頓·哈金斯,芝加哥大學教授、本·梅實驗所研究員,1966年因其證實注射合成雌性激素能使雄性個體的前列腺腫瘤消失並證明了使用化學葯物控制惡性腫瘤的可能性而與佩頓·魯斯共獲得諾貝生理學或醫學獎;
哈羅德·克萊頓·尤里,著名物理化學家、193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發現了氫的同位素氘,在曼哈頓計劃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952年起長期擔任芝加哥大學化學教授;
羅伯特·馬利肯,化學系教授,提出了分子軌道理論,1966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理查德·斯莫利,納米技術之父、富勒烯發現者,1996年諾貝爾化學獎,在芝加哥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多年並作出重要成果;
歐文·羅斯, 著名生化學家、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發現了泛素調節的蛋白質降解,在芝加哥大學獲得本科及博士學位;
李遠哲,著名台灣化學家,1968-1974年化學系教授,因其在化學反應動力學研究而獲得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
赫伯特·布朗,著名化學家、1979年諾貝爾化學家,首次將硼和磷及其化合物用於有機合成,在芝加哥大學獲得本科及博士,後擔任講師;
3)計算機科學
理查德·衛斯里·漢明,著名計算機學家,1968年圖靈獎得主,1937年獲得芝加哥大學數學學士學位;
赫伯特·西蒙,又名司馬賀,二十世紀全才型人物,計算機學家、心理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政治學家,1975年世界計算機最高獎圖靈獎得主,197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1943年)及學士(1936年);
達納·斯科特,著名計算機學家,1976年圖靈獎得主,曾在芝加哥大學從事計算機研究並任講師;
羅伯特·弗洛伊德,著名計算機學家,1978年圖靈獎得主,1958年前獲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及文學(Liberal arts) 雙學士學位;
4)經濟學及法學
富蘭克·奈特,芝加哥經濟學派創始人之一、芝加哥大學教授,20世紀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也是西方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
亨利·賽門斯,芝加哥經濟學派早期人物之一、芝加哥大學教授,他提出了「經濟所得(economic income)」的概念,同時他的反壟斷和貨幣主義主張對於芝加哥經濟學派影響巨大 ;
米爾頓·弗里德曼,經濟學教授,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芝加哥經濟學派領袖人物之一,貨幣主義大師,1976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喬治·斯蒂格勒,著名經濟學家、芝加哥經濟學派領袖人物之一、經濟系教授,1982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哈耶克,著名經濟學家、社會思想委員會教授,1974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保羅·薩繆爾森,著名經濟學家,1935年芝加哥大學畢業,197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創立了新古典綜合經濟學派;
尤金·法馬,布斯商學院教授、芝加哥經濟學派代表人物之一,因提出「有效市場假說」聞名,2013年與芝大經濟學教授拉爾斯·彼得·漢森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拉爾斯·彼得·漢森,經濟學教授、芝加哥經濟學派代表人物之一,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羅傑·邁爾森,經濟學教授、博弈論大師,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詹姆斯·赫克曼,經濟學教授、芝加哥經濟學派成員之一,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羅伯特·盧卡斯,經濟學教授、芝加哥經濟學派代表人物之一,199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羅伯特·福格爾,經濟學教授、芝加哥經濟學派代表人物之一,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加里·貝克爾,經濟學教授、芝加哥經濟學派代表人物之一,由於把微觀經濟學的研究領域延伸到人類行為及其相互關系方面而榮獲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詹姆斯·布坎南,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公共選擇學派代表人物, 198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芝加哥經濟學派創始人富蘭克·奈特的學生;
西奧多·舒爾茨,經濟系教授,1979年與亞瑟·劉易斯爵士共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羅納德·科斯,法學院教授、芝加哥經濟學派代表人物之一,是法律與經濟分析運動的倡導者,主張經濟上的成本和利潤應從法律上加以評判,因此而獲得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亞倫·戴雷科特,法律經濟學領域的奠基人、芝加哥經濟學派重要人物之一,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教授;
理查德·A·波斯納,法律經濟學的領軍人物,芝加哥大學法學院終身講師,美國聯邦第七巡迴法庭法官;
貝拉克·奧巴馬,美國現任總統,2009年獲諾貝爾和平獎,從1992年到2004年任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憲法講師;
5) 其他學科
約翰·杜威,哲學系、心理學系和教育系主任、教育學院院長。作為美國哲學家、教育家和實用主義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曾創辦了芝加哥大學附屬實驗學校(從幼兒園至高中階段);
伯特蘭·羅素,世界著名哲學家、數理邏輯學家,195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在芝加哥大學擔任教職;
索爾·貝洛,社會思想委員會和英文系教授,197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塞繆爾·亨廷頓,當代美國保守派政治學家,以《文明沖突論》聞名於世;
約翰·馬克斯韋爾·庫切,著名文學家、200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曾長期在芝加哥大學任教、芝加哥大學社會思想委員會成員(Committee on Social Thought);
顧立雅,西方著名漢學家,畢業於芝加哥大學並曾任芝加哥大學東方語言系主任、美國東方學會會長等;
喬治·赫伯特·米德,著名美國社會學家、社會心理學家及哲學家,符號互動論的奠基人、1894-1907年在芝加哥大學研究任教;
6)華人校友
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
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崔琦;
中國物理學會創建人,清華四哲人之一,「大師之師」葉企孫;
世界著名氣象學家、「芝加哥氣象學派」著名人物郭曉嵐;
「芝加哥氣象學派」主要成員之一,中國全球變化研究領域的奠基人士葉篤正;
中國近代物理學先驅,著名教育家吳有訓;
中國近代力學奠基人和理論物理奠基人之一周培源;
中國近現代神經解剖學的先驅盧於道;
中國著名葯理學家丁光生;
中國著名泌尿外科醫學家,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雙料院士吳階平;
中國著名婦產科學家、醫學教育家俞靄峰 ;
美籍化學家,現代光化學開創者之一,改革開放後第一位受聘中國科學院的外籍教授楊念祖;
中國近代數學奠基人之一孫光遠;
著名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葉企孫;
著名法學家,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中國首席大法官梅汝璈;
著名社會學家、犯罪學家、社會活動家嚴景耀;
著名詩人和翻譯家查良錚(筆名「穆旦」);
中華民國教育家、慈善家查良釗;
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
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

❷ 美國現代教育家有哪些

布盧姆(掌握學習教學法)

布盧姆(B·S·BLOOM,1913~)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現任芝加哥大學名譽教授。布盧姆整個教學理論的核心內容是"掌握學習"理論。本世紀70年代初,布盧姆針對美國現行教育制度只注意培養少數尖子學生而犧牲大多數學生的弊端認為,當今教育不能再滿足於只有一小部分學生充分學會學校所教的東西;也不應有這樣的心理定勢:1/3的學生能完全掌握教師所教的知識,另1/3的學生成績一般,再1/3的學生可以不及格。布盧姆認為,解決上述問題的最好辦法在於改變我們對學習者及其學習的看法,實施"掌握學習"教學。所謂"掌握學習",就是在"所有學生都能學好"的思想指導下,以集體教學(班級授課制)為基礎,輔之以經常、及時的反饋,為學生提供所需的個別化幫助以及所需的額外學習時間,從而使大多數學生達到課程目標所規定的掌握標准。

布魯納(發現法)

布魯納(JeromeSeymorr,Bruner1915-)是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是結構主義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915年10月1日,他出生於美國紐約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1972-1978年,布魯納任英國牛津大學心理學教授。1978年退休回國。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教育過程》(1960)、《論認知》、《教學論探討》(1966)、《教育適合性》等。在教學方法上,布魯納提倡「發現學習」,他認為,兒童應該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按自己觀察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表現學科知識的結構,藉助於教師或教師提供的其他材料去發現事物。布魯納強調說,發現是教育兒童的主要手段。「人類學習中似乎有個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像發現一樣,是盡力探索情境的機會。」他還強調說:「如果我們要展望對學校來說什麼是特別重要的問題,我們就得問怎樣訓練幾代兒童去發現問題,去尋找問題。」

杜威

美國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從實用主義經驗論和機能心理學出發,杜威批判了傳統的學校教育,並就教育本質提出了他的基本觀點,"教育即生活"和"學校即社會"。杜威認為,教育就是兒童現在生活的過程,而不是將來生活的預備。他說:"生活就是發展,而不斷發展,不斷生長,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從生活中學習"、從經驗中學習"。教育就是要給兒童提供保證生長或充分生活的條件。由於生活就是生長,兒童的發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長的過程,因此,杜威又強調說:"生長是生活的特徵,所以教育就是生長。"在他看來,教育不是把外面的東西強迫兒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得以生長。由此,杜威認為,教育過程在它的自身以外無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過程之中。其實,他反對的是把從外面強加的目的作為兒童生長的證式目標。

❸ 去美國大學讀心理學本科芝加哥大學好還是卡內基梅隆大學好

從全抄球三大排行榜看,在襲2019-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THE)學科排名中,芝加哥大學的心理學排在世界第4位(卡內基梅隆大學為22位);QS世界大學排名中芝加哥大學的心理學排在第15位(卡內基梅隆大學為37位);usnews世界大學排名芝加哥大學的心理學位居31位(卡內基梅隆大學為67位)。

也就是說,無論是學校的綜合聲譽,還是心理學的實力,作為全球十強的芝加哥大學都有明顯的優勢。

❹ 誰能介紹幾位偉大的心理學家

華生是美國心理學家,行為主義的創始人。1878年1月9日出生於美國卡羅來納州格林維爾城外的一個農庄,16歲時進入格林維爾的福爾滿大學學習哲學,21歲獲得哲學碩士學位,1900年入芝加哥大學研究哲學與心理學,師從教育哲學家J·杜威、心理學家J·R·安吉爾、神經生理學家H·H唐納爾森和生物學家J·洛布。1903年以題為《動物的教育》的論文獲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博士學位,隨之出任芝加哥大學講師和心理實驗室主任,1908年受聘為霍普金斯大學正式教授。1913年《行為主義者心目中的心理學》文章發表,行為主義正式誕生1914年《行為:比較心理學導論》出版。1915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18年獲福爾滿大學名譽博士。1919年《行為主義心理學》出版。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任美國軍事航空服務社少校。1920年因主持一項有關性行為實驗研究,引起家庭糾紛與妻子離婚而被迫辭職並離開學術界,改行從商,經營廣告行業,1958年9月25日逝世。他對心理學發展的貢獻有:

①確定了以行為作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消除了傳統心理學的主觀性,格守一般科學共有的客觀性原則。

②發展了客觀的觀察方法,使心理學在方法上益趨精進。華生的預測與控制行為的觀點促進應用心理學的發展,他的環境決定論觀點影響美國心理學達30年

美國心理學家,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1904年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薩斯奎漢納,從小對動物及人類行為感興趣,1922年進紐約哈密爾頓學院主修文學,獲英語科學士學位。後上哈佛大學專修心理學,師從當時著名的心理學家E·G布林。1930年和1931年分別獲該校心理學碩士學位和哲學博士學位。此後5年時間留任哈佛大學研究員。1936—1944任明尼蘇達大學講師、副教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參與美軍秘密作戰計劃,採用操作性條件反射的方法訓練鴿子,用以控制飛彈與魚雷。1945年出任印第安納大學心理學系主任。1948年重返哈佛大學,擔任心理學終生教授。1990年8月18日卒於波士頓。其一生中主要著作有《有機體的行為》(1938)、《科學和人類行為》(1953)、《言語行為》(1957)、《強化程序》(1957)、《教學技術》(1968)、《關於行為主義》(1974)、《超越自由和尊嚴》(1971)。

他的主要貢獻在於他發展了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反射理論,提出了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原理,他所設計和發明的「程序教學」和「教學機器」在60年代曾風行一時,對西方教育界產生深刻的影響,他在心理治療、兒童行為矯正領域卓有貢獻,屬行為矯正技術的創始人之一。

潘菽(1897~1988)
中國心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897年7月13日生於江蘇宜興,1988年3月26日卒於北京。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21~1927年在美國留學 ,獲印第安那大學碩士和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中央大學理學院心理系教授、系主任,南京大學教授、校長兼心理系主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名譽所長,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心理學報》主編,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等職。從事心理學教學與研究60餘年,是中國現代心理學主要奠基人之一。講授過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理論心理學等課程,為中國心理學的發展培養了一大批人才。早年從事記憶、錯覺、漢字知覺等實驗研究;後來主要致力於心理學基本理論的研究,提出心理學既不同於自然科學,也不同於社會科學,而是具有二重性的中間科學的觀點;他把心理活動分為意向活動和認識活動,區別於傳統的知、情、意三分法體系;對意識、身心關系、個性等心理學中的重大問題提出了深刻而獨到的見解,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著有《心理學概論》、《社會的心理基礎》、《心理學的應用》、《教育心理學》、《人類的智能》、《心理學簡札》等。

陳鶴琴,中國近現代教育家。1892年3月5日出生。浙江省上虞縣百官鎮人。6歲喪父,8歲入私塾,15歲由姐夫資助入杭州蕙蘭中學。1911年2月(清宣統三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同年秋轉入北京清華學堂(1928年改名清華大學)。1914年(民國3年)8月畢業。同年考取公費(「庚款」)留學美國,與陶行知同行,就讀於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獲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教育學碩士學位,
1919年8月回國。回國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授。1921年出版了陳鶴琴、廖世承合編的《智力測驗法》,對智力測驗作了詳細的介紹。陳鶴琴是邊知、邊行、邊寫、邊講,即把研究、實踐或發表互相結合在一起的一位學者。他同時研究兒童,同時辦幼兒園,同時在自己的家庭里實施幼兒教育,同時宣講兒童心理和幼兒教育。1922年出版《語體文應用字匯》,為第一本漢字查頻資料,開創了中國漢字字量的科學研究。對編寫小學課本和普及教育起了推動作用,也為陶行知、朱經農編寫《平民千字課》課本提供了用字依據。 1923年任東南大學教授兼教務主任,創辦南京鼓樓幼稚園。1925年,他根據教學、研究、觀察、實驗中所積累的材料,寫成《兒童心理之研究》(上、下冊),商務印書館出版。其中第一章「照相中看一個兒童的發展」,發表他的兒子陳一鳴從一個半月到兩歲七個月的生活照片86幅,展示嬰兒的發展進程,引起讀者極大的興趣。這在當年可算是先進的研究方法。兒童心理的測驗研究引進我國是比較早的。 1927 年他在東南大學任教期間,兼任陶行知創辦的曉庄試驗鄉村師范學校第二院(幼稚師范院)院長,南京特別市教育局學校教育科科長,建立南京教育實驗區制度。 與陶行知合力創辦櫻花村幼稚園,開辟鄉村幼稚教育基地。與張宗麟一起發表《我們的主張》一文,提出創辦適合我國國情和兒童特點的幼稚園15條意見。又發起成立中國幼稚教育研究會,創辦專門研究幼兒教育月刊《幼稚教育》。
1928 年至1939 年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華人教育處處長(1928.9),創辦多所小學、幼稚園和中學。1939年任中華兒童教育社主席。1940 年創辦江西省立幼稚師范學校,並任校長。抗戰開始,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號召下,投身於進步文化活動和抗日救亡工作,任上海市難民教育委員會及國防救濟會難民教育股主任,創辦救濟會中學、兒童保育院、報童學校。 次年,創辦《活教育》月刊。抗戰勝利後,任上海市教育局督導處主任督學。 1945 年回滬任教育局督導處主任督學,接管外國人所辦中小學,創立上海市立幼稚師范學校、後改名上海市立女子師范學校)。 1946 年兼任國立幼稚師范專科學校校長,生活教育社上海分社理事長。並先後擔任中共創辦的上海省吾中學、華模中學和報童小學校長、校董事會董事長。1948年4月,赴菲律賓,在馬尼拉暑假小學教師講習會講學。8月,赴捷克參加世界兒童教育會議。解放前夕,兩次遭國民黨特務逮捕。 民國38年(1949)5月曾先後兩次遭國民政府當局逮捕,經上海五位大學校長聯合營救獲釋。8月,任中央大學師范學院院長。9月,出席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華東軍政委員會文教委員、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 解放初期(1949——1952)陳鶴琴曾任春暉中學校董。 1951年,加入九三學社。先後當選為全國和江蘇省政協一至五屆委員、副主席,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委、副主任,九三學社中央委員和南京分社主任委員,中國教育會名譽會長,全國幼兒教育研究會名譽會長。任南京師范學院院長等職。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第一、二、三、四、五屆委員,江蘇省一、二、三屆副主席。
從50年代初起,由於「左」的思潮的影響,他的活教育思想受到錯誤批判。而他本人,在1958年也遭到錯誤批判,他的兒童教育思想被全盤否定。1959年,他不得不離開了自己長期從事而又深為熱愛的幼兒教育工作。文化大革命後,陳鶴琴先生得到平反昭雪。除了擔任社會和政府的一些要職之外,他當選為全國幼兒教育研究會名譽理事長。1981年六一兒童節時,他雖然身患重病,但仍然不忘兒童,並為兒童題詞:「一切為兒童,一切為教育,一切為四化。」1982年,他在連說話都非常困難的情況下,還寫下了「我愛兒童,兒童也愛我」的肺腑之言。由此可見,陳鶴琴先生把畢生的精力全部獻給了祖國的兒童教育事業,他不愧為著名的幼兒教育家。1979 年後任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全國幼兒教育研究會名譽理事長。 主要著作有《兒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我的半生》等,合著《智力測驗法》、《測驗概要》等,輯入《陳鶴琴教育文集》。1982年12月30日陳鶴琴在南京病逝。終年91歲。
陳鶴琴提出活教育理論。重視科學實驗,主張中國兒童教育的發展要適合國情,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呼籲建立兒童教育師資培訓體系。編寫幼稚園、小學課本及兒童課外讀物數十種、設計與推廣玩具、教具和幼稚團設備。發起組織幼稚教育研究會、中華兒童教育社等團體主編《幼稚教育》、《小學教師》、《活教育》等刊物和《幼稚教育叢朽》、《幼稚教育論文集》。 一生主要從事於一系列開創性的幼兒教育研究與實踐。民國9年,第一個孩子出生,從第一天起,進行連續觀察和實驗,作詳細文字與照片記錄,長達808天。14年,發表《兒童心理之研究》,為我國最早用追蹤方法研究兒童心理的專著。針對幾千年來死讀書、教死書的陋習,提出活讀書、教活書的要求,影響很大。主要著作有《家庭教育》、《兒童心理之研究》、《幼稚園的課程》、《中國幼稚教育之路》、《教育史導言》等,已出版《陳鶴琴全集》。

❺ 心理學家有哪些,著名心理學家

1.馬斯洛

亞伯拉罕·馬斯洛是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人本主義心理學, 於其中融合了其美學思想。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義心理學,提出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代表作品有《動機和人格》、《存在心理學探索》、《人性能達到的境界》等。

2.約翰·多拉德

約翰·多拉德 (John Dollard 1900.08.29-1980.10.08),美國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出生於美國威斯康星州密尼薩。1922 年獲得威斯康星大學文學學士學位,1931 年在芝加哥大學獲社會學博士學位,隨後在德國柏林的 H.薩克斯指導下進修精神分析一年。1932 年,他參加了由耶魯大學人類學家 E.薩皮爾領導的文化和人格研究。他在耶魯大學度過職業生涯:1933 年任耶魯大學新成立的人類關系研究所助理教授,1935 年任該所研究助理,1948 年任研究助理和心理學教授。1969年退休後仍擔任該校的榮譽教授。

3.羅傑斯

卡爾·羅傑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年1月8日-1987年2月4日),美國心理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從事心理咨詢和治療的實踐與研究,主張「以當事人為中心」的心理治療方法,首創非指導性治療(案主中心治療),強調人具備自我調整以恢復心理健康的能力。

羅傑斯1947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56年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傑出科學貢獻獎。

4.讓·皮亞傑

讓·皮亞傑(Jean Piaget,生於1896年8月9日,逝於1980年9月16日),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兒童心理學家。他的認知發展理論成為了這個學科的典範,一生留給後人60多本專著、500多篇論文,他曾到過許多國家講學,獲得幾十個名譽博士、榮譽教授和榮譽科學院士的稱號。

皮亞傑對心理學最重要的貢獻,是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種隨意、缺乏系統性的臨床觀察,變為更為科學化和系統化,使日後臨床心理學上有長足的發展。

5.斯坎特

斯坎特(Stanley Schachter 1922-1997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主要的研究興趣是上癮和情緒。他認為人類的情緒體驗是人的生理狀態和這一狀態的認知解釋共同作用的結果。1969年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傑出科學貢獻獎,1983年當選為國家科學院院士。

參考資料網路-羅傑斯

網路-約翰·多拉德

網路-斯坎特

網路-讓·皮亞傑

網路-馬斯洛

❻ 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來自於以下哪個國家

本傑明·布來魯姆(Benjamin Bloom,1913年源2月21日-1999年9月13日),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家,芝加哥大學教育系教育學教授,曾擔任美國教育研究協會會長,是國際教育評價協會評價和課程專家。著有《人類特性和學校學習》;七十年代,他又提出「掌握學習」的學校教學理論,著有《我們的兒童都能學習》、《掌握學習理論導言》。布盧姆提出的關於「人類特性」和學校教學的理論,曾經被列為美國「最有意義的教育研究成果之一」。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家,芝加哥大學教育系教育學教授,曾擔任美國教育研究協會會長。

❼ 美國哪個大學心理學專業最好

心理學是近幾年非常火熱的一個留學專業,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開始選擇這個專業。但由於中美兩國專業上的差異,美國心理學與國內有很大的不同。

現在的主流心理學基本上是基於實驗的科學的心理學,所以心理學基本上拿的都是理學士,簡單點說就是心理學用科學的方法在做很多哲學家,藝術家,老百姓思考過的事情。而我們熟知的精神分析(psycho analysis)的大師弗洛伊德,榮格,阿德勒基本上都是在主流心理學之外的(他們確實是大師但是不要指望去美國學這個,因為第一作精神分析的人不多,第二咨詢或者臨床心理學基本上是申請不到的)。那麼美國心理學最好的大學都有哪些?

1、密歇根大學心理系
該系只授予博士學位,不授予單獨的碩士學位。被錄取為博士候選人的學生如果達到一定的要求,可申請碩士學位。
錄取委員會考慮的因素有 GRE 成績(GRE 單項考試不是必需條件)、推薦信、GPA。主要學位課程涵蓋以下領域:美國文化(Ph.D.)、生物工程學(MS、Ph.D.)、傳播學(Ph.D.)、教育和心理學(Ph.D.)、神經心理學(Ph.D.)、社會工作和心理學(Ph.D.)、城市、技術與環境規劃學(Ph.D.)、婦女研究(Ph.D.)。

2、斯坦福大學心理系
該系只授予博士學位,不授予單獨的碩士學位。
博士學位課程主要涵蓋以下領域: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神經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而不包括臨床心理學、組織管理心理學和超心理學。
該系有 12 個實驗室,主要的有嬰幼兒研究中心、認知神經心理學實驗室、文化和情緒實驗室、心理生理學研究室等。
申請者的所學課程、GPA、GRE成績(包括心理學單項考試)、推薦信和個人陳述等都是被考慮的因素。該系每年錄取大約15名新生。

3、明尼蘇達大學雙子城分校心理系
該系主要是授予博士學位,博士學位課程涵蓋以下領域:生物精神病理學、臨床心理和精神病理學、認知和生物心理學、咨詢心理學、差別心理學/行為遺傳學、工業/組織心理學、人格研究、心理測量學/計量心理學、學校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其中只有心理測量學還可授予 MA 學位。
該系2004年在446名申請者種錄取59名,女性佔68%。GPA平均分為3.67,GRE平均分為1355(V-625,Q-730),GRE(心理單項)平均分為710。
該系研究資源豐富,下屬研究機構有:認知科學中心、政治心理學研究中心、個體和社會研究中心、興趣測量研究中心、明尼蘇達雙胞胎和收養研究中心、明尼蘇達雙胞胎和家庭研究中心等。

4、耶魯大學心理系
該系主要有5個研究領域:行為神經學、臨床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社會 / 人格心理學。下屬研究中心和項目有:布希兒童發展和社會研究中心、食用和體重失調中心、家庭電視研究和咨詢中心、精神系統科學研究項目、PACE 中心、21 世紀學校項目等。
錄取委員會要考察申請者的 GRE 成績( GRE 單項考試不是必需條件)、成績單、推薦信、研究成果實例。

5、哈佛大學心理系
該系只授予博士學位,但該校的教育學院會授予單獨的與心理學相關的碩士學位。沒有碩士學位的也可申請心理學博士學位。
錄取委員會要考察申請者的GRE成績(GRE單項考試不是必需條件,該系錄取學生的平均GRE成績為1350)、成績單、推薦信、以及研究興趣和潛力。鑒於該系的研究方向偏向計量分析,所以申請者最好在本科階段修過數學和統計相關課程。
主要研究領域有: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實驗精神病理學、臨床心理學、認知心理學、認知神經學、行為神經學、行為主義心理學。

6、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心理系
該系授予三種學位:MA、MS和Ph.D.。博士學位和MA學位課程均涵蓋8個領域:生理心理學、腦和認知心理學、臨床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計量心理學、社會-人格 - 組織心理學、視覺認知和運動表現心理學。 MS學位課程均涵蓋2個領域:個人心理學和應用心理計量學。
申請者本科最後一個學年的GPA至少要達到3.0/4.0。如申請博士學位,還應滿足下列要求:至少修過15個小時的心理學課程、1門心理學實驗課程、1門統計課程、1學年其他實驗課程。錄取委員會還會考察申請者的GRE成績、推薦信等。如果申請者還修過除代數外的其他數學課程、以前有過相關研究經歷、職業規劃明確,會被優先考慮。 MS 學位申請者的本科專業應為應用心理學或應用心理測計量學。如果申請者的母語不是英語,還必須參加TOEFL 和TSE考試。

7、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系
該系只授予博士學位,不授予單獨的碩士學位。
該系立志於培養學者型的研究人才,下設4個學院:人格和社會研究學院;認知和腦科學學院;人類發展學院;工業關系學院。博士學位課程主要涵蓋4個領域:臨床心理學;認知、腦和行為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社會/人格心理學。
該系年均錄取比率為5%。申請者的前期相關經歷、推薦信、個人陳述、GPA、GRE 成績(包括心理學單項考試)等都是考慮的因素。該系尤其看重申請者的前期研究經歷。

8、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心理系
該系只授予博士學位,不授予單獨的碩士學位。
一般來說,具有心理學學士學位的申請者會被優先考慮,其他專業(數學、物理、生物和社會學)的也會被考慮。申請者須參加GRE考試、GRE心理學單項考試、TOEFL/IELTS考試。如果要申請TA,TSE須在50分以上。
下列學位獲得者不得申請:三年制的普通學位獲得者;會計、商業、圖書管理、社會工作、體育、健康教育等專業的學位獲得者;技校、職校或專科學校四年制學位、文憑或更高證書的獲得者。
1998-2002年,年均申請者人數為463,年均錄取人數為60,錄取比率為13%。國際學生比率為9%。

9、卡內基•梅隆大學心理系
該系授予博士學位。
主要研究方向有認知心理學、認知神經學、發展心理學、社會/人格/健康心理學。此外,心理系、社會和決策科學系還有一個Joint Program ,授予心理和行為決策科學的博士學位。對認知神經學感興趣的學生還有資格參加認知神經基礎中心項目,該項目主要研究方向為:認知神經學、計算神經學、系統神經學、細胞神經學、分子神經學。
錄取委員會要考察申請者的推薦信、GRE、TOEFL、TSE 成績。

10、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心理系
該系的主要研究領域為:腦生物與行為心理學、臨床心理學、認知和認知神經學、發展心理學、知覺心理學、社會與人格心理學。下屬 16 個研究實驗室,主要有認知發展和溝通實驗室、情感神經學實驗室、語言和認知神經學實驗室、視覺神經學實驗室等。
該系的最低申請條件為:心理學或相關專業的學士學位;GPA 最低3.0/4.0;GRE最低分1200;TOEFL最低分550。臨床心理學專業的最低申請條件為:本科GPA×393.9+GRE分數≥2600;致力於研究工作。
錄取委員會要考察申請者的推薦信、GRE成績、成績單、個人陳述。若本科有研究經歷,錄取機會將加大。2000-2002 年,該系研究生的年均錄取比率為 5.7% 。

❽ Paul Ekman 教授學的是心理學中的什麼專業呢

情緒心理學,主要研究情緒的表達及其生理活動、人際欺騙等。
保羅·艾克曼 [Paul Ekman 1934.02.15],美國心理回學家,答出生於華盛頓。主要研究臉部表情辨識、情緒與人際欺騙。1991 年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傑出科學貢獻獎。他在芝加哥大學和紐約大學接受本科教育,在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蘭利波特精神病研究所臨床實習一年,1958 年獲紐約市阿德菲大學博士學位。1958-1960 年任職於新澤西州迪克斯堡美國陸軍參謀部,1972 年任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心理學教授至 2004 年退休。
艾克曼和 Friesen 較早地對臉部肌肉群運動及其對表情的控製作用做了深入研究,開發了面部動作編碼系統來描述面部表情。他根據人臉的解剖學特點,將其劃分成若干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的運動單元(AU),並分析了這些運動單元的運動特徵及其所控制的主要區域以及與之相關的表情,並給出了大量的照片說明。許多人臉動畫系統都基於 FACS。

❾ 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專業怎麼樣

芝大心理學很牛的。
美國幾個心理學牛校:

哈佛大學心專理學
芝加哥大學心理學
麻省理工腦認屬知、神經、細胞和基因等
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和臨床心理學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心理學
西北大學臨床心理學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

熱點內容
中南民族大學教授張英 發布:2025-08-16 09:01:07 瀏覽:990
復旦大學戲劇專業 發布:2025-08-16 08:51:44 瀏覽:8
天津大學2018考研擬錄取名單 發布:2025-08-16 08:46:08 瀏覽:984
2017大學招生專業 發布:2025-08-16 08:39:37 瀏覽:21
大學生當兵真的好嗎 發布:2025-08-16 08:18:49 瀏覽:575
薩拉戈薩大學專業 發布:2025-08-16 08:15:05 瀏覽:334
吳波華南理工大學教授 發布:2025-08-16 08:14:54 瀏覽:829
廣東工業大學老師工資待遇 發布:2025-08-16 08:01:06 瀏覽:239
美國大學抄作業被記錄 發布:2025-08-16 07:52:46 瀏覽:106
佛系研究生導師的特徵 發布:2025-08-16 07:42:59 瀏覽: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