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業大學劉衛國老師
❶ 西安工業大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怎麼樣
挺好,西安工業大學有三個一本專業,分別是:測控技術與儀器,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金屬材料工程專業。
光電工程學院
一、學院概況
光電工程學院始建於1955年,是西安工業大學建校首批招生的院系之一 。目前,學院下設:光信息科學與技術系、測控技術與儀器系、陝西省薄膜技術與光學檢測重點實驗室、陝西省光電測試與儀器技術重點實驗室、光電測試技術研究所、光電信息技術研究所、光電微系統研究所、光電學院實驗中心等機構。現有各種實驗和科研儀器價值4000萬元。
現設「測控技術與儀器」、「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光電信息工程」和「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光電子技術方向)」四個本科專業,其中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為陝西省名牌專業,也是我國質量工程特色專業建設點專業。現設「光學工程」、「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武器系統與運用工程」、「精密儀器及機械」、「機械、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五個碩士專業,其中光學工程學科是省級重點學科。
經過50年的發展,現在的光電工程學院在專業建設、學科建設以及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的成就。1998年光學工程學科被陝西省評為一類重點學科,1999年經陝西省政府批准建立「薄膜與光學檢測實驗室」,2004年先後經陝西省國防工業技術委員會和科技部國家光電子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基地批准,成立「薄膜技術與微光電器件軍民兩用技術工程中心」和「國家光電子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基地光學薄膜與器件研發服務中心」,2007年批准建立「陝西省光電測試與儀器技術重點實驗室」,2008年「薄膜與光學製造技術」實驗室獲批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9年獲批「陝西省光電工程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驗區」。
2001年測控技術與儀器首批被評為陝西省名牌專業,2007年榮獲國家級質量工程特色專業建設點。同時,我院「光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榮獲陝西省優秀教學團隊進行建設。掛靠的重點實驗室有中白高技術合作研究中心,北方光電有限公司—西安工業大學紅外技術聯合研發中心,泰勒.霍普森(Taylor Hobson)公司精密檢測技術培訓基地,萊寶(LEYBOLD)公司薄膜技術研究基地,南光機器薄膜技術研究基地、利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光學製造聯合研究基地等。
二、師資情況
1、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在職教職工近90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5人,講師34人,校內兼職教授3人,博士25人,碩士70人,外聘教授21人。
2、著名教授
劉衛國:男,漢族,1964年生,安徽六安人。教授,博士生導師。1985年畢業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紅外技術專業,1988年1月獲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物理與器件專業碩士學位,1995年獲西安交通大學電子材料與元器件專業工學博士學位。1999年至2000年和2001年至2003年先後兩次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訪問研究及講學。現任中國真空學會常務理事、陝西省真空學會副理事長、陝西省光學學會副理事長等職。2003年度陝西省委、省政府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三五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劉衛國教授長期從事光學薄膜、電子材料與元器件、光電子材料與器件的研究。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項。編著、出版學術專著2部,獲得發明專利4項,主持完成973、國防基礎科研多項,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其中30餘篇被SCI和EI收錄。
倪晉平:男,漢族,1965年生,陝西乾縣人。教授,碩士生導師。1985年7月畢業於西安工業學院電子工程系工業電氣自動化專業。1993年獲北京理工大學自動控制系自動控制理論與應用專業碩士學位。2002年4月西北工業大學航海工程學院武器系統與運用工程專業工學博士學位。現任光電工程學院院長。倪晉平教授長期從事光電測控技術和信號處理技術的科學研究與教學工作,研究的技術領域包括:測試計量技術,電子線路設計,微機控制,單片機應用,自動控制技術,盲信號處理,圖象處理技術等。倪晉平教授在科研工作中取得多項研究成果,先後獲省部級二等獎2項,三等獎5項,發明專利6項,作為負責人承擔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完成1項國防重點實驗室基金項目,1項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完成橫向委託項目60多項,累計經費1000多萬元。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18篇被EI收錄,被ITSP收錄3篇次。
機電工程學院
一、院系概況
機電工程學院始建於1955年,是西安工業大學歷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學院現設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包裝工程、工業工程、工業設計(工)4個本科專業,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電子工程和車輛工程四個碩士點,其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為陝西省名牌專業、陝西省特色專業建設點和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其專業教學團隊為陝西省優秀教學團隊,所在的機械工程學科為陝西省重點學科。精密與超精密加工及測量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陝西省特種加工重點實驗室、兵器工業進口測試設備維修中心和中國兵工學會特種加工專業委員會等國家與省級教學科研基地和學術機構掛靠在該院。
機械工程學院經過50年多年的建設與發展,現已形成了特種加工與精密加工技術、精密測量與控制技術、數字化製造技術、精密機械設計與理論等各具特色與優勢的研究方向,學科內涵涉及設計、製造、測量、控制、包裝、管理等多個領域,在國防工業和機械工程領域具有一定的影響。
學院在辦學過程中,接受了由教育部組織的多次評估,均取得優秀成績。《機械設計》、《機械製造基礎》、《機電系統設計》、《工程測試技術》等機械工程主幹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工程圖學》、《機械製造工程學》等主幹課程為校級精品課程。近年來開展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知識獲取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為核心的教學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大賽中先後獲得國家級一等獎、二等獎各一項,在挑戰杯電子製作大賽等相關大賽中獲省部級以上獎勵40餘項。
二、師資情況
1、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教師114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30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人員21人,具有碩士學位人員54人。
2、著名教授
王建華,博士,教授,現任機電工程學院院長,中國兵工學會特種加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理事,兵器工業進口測試設備維修中心主任,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省級重點學科帶頭人,陝西省教學明師,陝西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研究方向為精密機械與測試、CNC技術、超精密加工、自動化控制等。
范植堅,教授,中國兵工學會特種加工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陝西省機械工程學會電加工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從事特種加工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材料與化工學院
一、學院概況
材料與化工學院始建於1983年。現設有金屬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環境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學五個本科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一個,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與化學和材料學二級學科碩士點三個;六個研究所和一個實驗中心。其中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和陝西省名牌專業,材料加工工程學科為陝西省重點學科,光電功能材料與器件實驗室為省級重點實驗室,材料科學與工程教研室為省級優秀教學團隊。
經過2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材料與化工學院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學科優勢和辦學特點。形成了復合材料與精密成型、新型功能材料(包括高分子材料,金屬材料,陶瓷材料)、新型耐蝕耐磨材料、水污染控制與凈化技術、聚合物改性6個學科方向,承擔了30餘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與教育改革項目,取得了20餘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國家發明、專利獎和優秀教學成果獎,獲得了科研經費1000萬余元。本科教學上,學院注重夯實基礎,注重實踐教學與創新能力培養,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堅持四年外語教學不斷線,計算機學習不斷線,實踐教學不斷線。
材料化工學院招生20多年來,為國家科研院所各部門和各行各業培養了3000餘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許多畢業生已經成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術骨幹、學術帶頭人、企業家。相當一批畢業生出國深造。學院畢業生以其堅實深厚的基礎,過硬的實際工作能力,強烈的創新意識和踏實的工作作風而深受用人單位的好評和贊譽。
二、師資情況
1.師資隊伍
現有專任教師70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學歷的教師佔全院教師總數的30%,碩士學歷的教師佔65%以上。學院有四名教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有兩名全國優秀教師,二名陝西省突出貢獻專家,一名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一名教育部優秀教師獎勵計劃資助教師,二名陝西省「三五人才」 ,一名陝西省教學名師,學院的師資隊伍實力居全學校之首。
2.著名教授
嚴文,男,教授,英國伯明翰大學冶金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全國優秀教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太空材料省級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在材料顯微分析與單晶材料研究方面有很高的學術造詣並取得多項成果。
劉江南,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部級優秀教師,陝西省先進工作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新型金屬功能材料研究與應用取得多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與發明專利。材料類專業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研究取得多項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獎。
李建平,男,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全國優秀教師,陝西省先進工作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奧運火炬手。復合材料研究與開發獲得多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國家發明專利和專利獎。
堅增運,男,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日本東京宇宙科學研究所博士後、陝西省「三五人才」 、教育部優秀教師獎勵計劃項目獲得者,材料凝固理論研究取得國際水平研究成果。
❷ 劉衛國的人物履歷
1985年畢業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光電子技術專業,1988年獲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工學碩士學位,1995年獲西安交通大學工學博士學位。
歷任西安工業學院光電工程系教師、副主任、主任,發展規劃處處長,2003年05月任院長助理。
2003年10月任西安工業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
2015年12月任西安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❸ 西安工業大學光電工程學院的專業設置
2015-05-12 13:14測控技術與儀器系
主任:侯宏錄 副主任:國 蓉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系
主任:韓 軍 副主任:劉 鈞
實驗中心
主任:蔡長龍
光電測試技術研究所
所長:宋玉貴副所長:馬衛紅
院辦
主任:宋俊傑
陝西省薄膜與光學檢測技術重點實驗室
主任:劉衛國 副主任:杭凌俠 彌 謙
光電信息術研究所
所長:高 明
光電微系統研究所
所長:劉衛國
陝西省光電測試與儀器技術重點實驗室
主任:蘇俊宏 副主任:高 明 倪晉平 一 專業編號與學制
專業編號:080401
類 別:工 學
學 制:四 年
二 培養目標與專業特色
1.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光學、機械、電子、計算機及信息科學技術的基本知識,有較強的實踐能力的可從事光學工程、精密儀器、光電儀器、測量控制等領域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2.基本要求
具有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強的外語能力,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獲得良好的工程實踐訓練,著重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3.專業特色
本專業含蓋精密儀器、光學技術與儀器、檢測儀器儀表三個研究方向,涉及光、機、電、計算機等多門技術學科,是現代測量技術、電子技術、微機控制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光學工程和機械工程等學科互相交叉與融合的綜合學科。本專業面向測控技術和儀器工程領域,以光電精密儀器設計為主,設計中以測量與控制技術為重點,著重培養學生掌握光、機、電、計算機相結合的當代測量與控制技術和光電精密儀器及系統的研究、設計能力,突出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工程技術方面的綜合訓練。
三 主幹學科與主要課程
1.主幹學科
光學工程和儀器科學與技術
2.主要課程
應用光學、物理光學、精密機械設計基礎、電子技術、微機控制技術及應用、自動控制原理與系統、感測器應用技術、儀器製造工藝學、測試技術、光學製造工藝學,儀器設計等。
四 畢業去向
可以從事測量控制技術領域第一線的設計、計算、檢測以及光電產業領域的研究、設計、管理工作。可報考光學工程學科、測試技術與儀器、精密機械等方向的碩士研究生。
五 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一 專業編號與學制
專業編號:080616
類 別:工 學
學 制:四 年
二 培養目標與專業特色
1.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光電信息工程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能從事光電信息工程、光電子工程、光通訊及其他與光信息採集、處理、傳輸等領域相關科學研究,工程設計、教學或管理工作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級技術人才。
2.基本要求
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及組織管理能力,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能較順利的閱讀本專業外文書刊。著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專業特色
本專業涉及光、機、電、計算機等多門技術學科。本專業畢業生具有光學和光電技術的堅實基礎,具有信息科學與技術領域的基本理論與應用技術,具有較強的機械設計,電子技術,計算機應用,光纖通訊及光信息處理的能力。本專業畢業生可從事光信息科學與技術領域的設計開發,檢測,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
三 主幹學科與主要課程
1.主幹學科
工程光學、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訊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
2.主要課程
高等光學、物理學、電子技術基礎、軟體技術基礎、微機原理與系統設計、應用光學、物理光學、激光技術、信息光學、光學設計、光纖技術、儀器力學基礎、光電儀器設計、儀器製造工藝學、現代通訊技術、信號與系統、光電技術基礎、感測器技術、數字信號處理等。。
四 畢業去向
畢業後在光纖通信,光電信息處理和光機電一體化產業領域從事研究,設計和生產管理的高級人才。可以報考光學工程、測試計量技術與儀器等領域的碩士研究生。
五 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光電子技術方向)
一 專業編號與學制
專業編號:080606
類 別:工 學
學 制:四 年
二 培養目標與專業特色
1.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兼具理科基礎和工科技能,具有創新精神的復合型高紐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從事光電子技術科學、微光與紅外成像技術、光電子材料與器件、光感測與光電檢測技術、光通信工程與技術等領域的理論研究、設計、開發、應用和管理等工作的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2.基本要求
培養在光電子技術科學領域具備物理電子學、光電子學及微電子學領域寬厚的理論基礎、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具有創新精神的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級光電子技術科學人才,使學生能在電子、光感測與光電信號檢測、光電子技術與器件、激光、光通信、光波導與光電集成、光電信息處理和計算機應用技術等領域開展創新性基礎理論研究和從事設計、開發、應用、教學和管理等工作。
3.專業特色
本專業畢業生具備光電子技術、激光技術、紅外技術、微電子機械技術、光通信技術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對光電子材料制備及光電子器件設計和製造的基本能力,具有微光與紅外成像系統設計、光感測器研製、光電信號檢測與處理、光纖通信系統設汁的能力。
三 主幹學科與主要課程
1.主幹學科
電子科學與技術和光電子技術科學
2.主要課程
高等數學、物理學、電子技術、軟體技術基礎、信號與系統、物理光學、應用光學、光電子技術、光電子材料與器件、激光原理與技術、量子力學、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光輻射與測量、電子機械設計、光纖通信與系統、微光與紅外成像技術、集成光電子學等技術基礎課和專業課。
四 畢業去向
可以從事測量控制技術領域第一線的設計、計算、檢測以及光電產業領域的研究、設計、管理工作。可報考光學工程學科、測試技術與儀器、精密機械等方向的碩士研究生。
五 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培養目標與專業特色
1.培養目標
本專業包括光纖通信以及計算機技術。涉及光、機、電、計算機等多門技術學科,屬於理學類。培養素質全面,具備扎實的數學、物理基礎和具備光學電子、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能從事光電信息、光纖通信和信息處理等領域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2.基本要求
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較強的外語能力,掌握專業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3.專業特色
本專業涉及光、機、電、計算機等多門技術學科。本專業畢業生具有光學和光電技術的堅實基礎,具有信息科學與技術領域的基本理論與應用技術,具有較強的機械設計,電子技術,計算機應用,光纖通訊及光信息處理的能力。本專業畢業生可從事光信息科學與技術領域的設計開發,檢測,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
主幹學科與主要課程
1.主幹學科
物理學、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2.主要課程
高等數學、數學物理方法、物理學、電子技術基礎、軟體技術基礎、微機原理、物理光學、應用光學、激光、傅立葉光學、光纖技術、現代通信技術、網路技術等課程。
畢業去向
畢業後在光纖通信,光電信息處理和光機電一體化產業領域從事研究,設計和生產管理的高級人才。可以報考光學工程、測試計量技術與儀器等領域的碩士研究生。
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