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大學產業教授
Ⅰ 東南大學土木學院畢業設計導師選誰比較好
李啟明 男,1963年11月出生,工學碩士,管理學博士,歷任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副院長、教授、研究所所長。現任東南大學教授、博導;東南大學建設與房地產系主任,東南大學建設與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建設部工程管理專業評估委員會委員;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經濟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建築業協會項目管理委員會專家顧問;中國工程項目管理網專家顧問;中華建設管理研究會(HK)理事;《建設管理與工程國際學報》(HK)國際編委;建設部《建築經濟》雜志編委、江蘇省建築業人才高峰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江蘇省房地產經濟研究會常務理事;江蘇省土木工程學會建築與房地產經濟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南京市房地產經濟研究會副理事長、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員等職。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現代房地產投資風險和優化決策系統研究》、《建築企業現代化管理模式及信息系統研究》和部省級科研項目《建設項目全壽命周期集成信息系統研究》、《21世紀大型承包商綜合競爭力評價系統研究》、《WTO主要成員國家和地區建築市場准入制度和技術性壁壘分析與對策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范》(GB/T50326-2001)、《中國對外工程承包發展戰略研究》、《中國建築業供求及監控機制研究》、《江蘇省構築建築強省經濟技術指標體系研究》、《江蘇省住宅產業發展戰略與技術經濟政策研究》、《綠色生態小區的生態技術及應用研究》、等以及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和其他科研項目共20多項;在科學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等機構主編出版專著和教材《現代房地產開發與經營》、《房地產估價方法和實務》、《涉外房地產》、《房地產投資風險與決策》、《房地產投資決策與風險防範完全手冊》、《建設工程合同管理》、《國際工程承包與項目管理》、《工程建設合同與索賠管理》等10本,參編其他專著和教材7本;在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SCE)《Journal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管理工程學報》、《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東南大學學報》、《中國房地產》、《建築經濟》等國際、國內權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80多篇;與開發商合作主持策劃建設部第一個《綠色生態住宅小區建設示範項目》的研究開發工作以及其他實際開發項目的研究和運作等;1999年至2002年多次在香港理工大學從事房地產及工程管理國際合作研究,目前正與英國里丁大學、英國UNN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開展國際合作研究及學術交流。曾獲江蘇省和南京市科技進步獎、華東地區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江蘇省普通高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稱號、東南大學優秀骨幹青年教師稱號、東南大學優秀教學特等獎等多項榮譽稱號和獎勵。
Ⅱ 東南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系主任是誰
徐康寧,男,經濟學博士,東南大學特聘教授、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1956年出生,江蘇句容人,享受國務院專家特殊津貼,江蘇省政府「333人才工程」重點培養對象。歷任東南大學經濟貿易系主任、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院長。兼任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經濟學會副會長、江蘇省投資學會副會長、南京市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兼馬鞍山市人民政府經濟顧問、宿遷市人民政府經濟顧問,同時擔任多家大型企業和股份公司的顧問或獨立董事。
長期從事國際貿易、產業分工及區域經濟方面的研究,主持並完成"企業集團跨國經營研究"、"台資企業管理模式研究"等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以及一批省、市政府和大型企業委託的研究項目,其中主持完成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大型企業跨國經營研究"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評估為優秀項目。主持的軟科學招標項目的研究成果"中心城市經濟發展環境與競爭力比較研究",2001年10月在國務院主辦的《經濟日報》發表後,在全國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其中許多研究成果為政府部門所採納。出版了《文明與繁榮》、《跨國公司與中國企業跨國經營》、《現代企業競爭戰略》、《產業聚集形成的源泉》等學術著作,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經濟學動態》、《中國工業經濟》、《世界經濟》、《中國軟科學》等權威學術刊物上發表數十篇論文,其中有的論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個人的研究成果曾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人民日報》理論徵文一等獎等。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貿易、產業聚集、城市經濟和競爭力研究。
目前正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新時期區域協調發展研究」。
Ⅲ 東南大學經濟專業全國排名第幾
經濟學包括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這兩個學科教育部2009年有一次最新官方評估專,這是最客屬觀的,你可以去了解:
http://info.jyb.cn/jymdk/200902/t20090216_241071.html
http://info.jyb.cn/jymdk/200902/t20090216_241068.html
Ⅳ 吳應宇的個人經歷
吳應復宇,男,教授,博士生導師制。東南大學校長助理,協管產業、大學科技園工作。 同時兼任南京市財政會計學會常務理事。
1959年出生,福建省福州市人。1982年畢業於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留校任黨委辦公室秘書。1987年,研究生班畢業留管理學院任教,曾任經管學院院長助理、工商管理系主任、會計系主任、經管學院副院長等職。
Ⅳ 王保平的生平
王保平博士,男,漢族,中共黨員,東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61年6月出生,安徽省蕪湖市人。1979年至1983年在南京工學院電子工程系電真空專業進行本科階段的學習,1983年至1985年在北京廣電部科研所工作,1985年至1988年在東南大學電子工程系物理電子學專業進行碩士階段的學習,1988年至1991年在東南大學研究生院從事學位管理工作,1991年至1995年在東南大學電子工程系875工程研究室在職攻讀博士學位, 1996年晉升為副教授,同年,赴香港科技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1997年起,歷任東南大學顯示技術中心教授、副主任、主任、東飛中心總經理助理、總經理、東南大學電子工程系主任、江蘇省信息顯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江蘇省顯示技術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東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東南大學人事處處長、東南大學校長助理等職。2008年12月擔任東南大學副校長。王保平教授長期從事物理電子學與光電子技術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真空微電子學、平板顯示技術、視覺感知、測試技術與標准。1999年起從事蔭罩式等離子體顯示(SMPDP)技術研究,主持完成了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863計劃課題4項和江蘇省科技攻關項目1項,均通過國家科技部驗收或江蘇省科技廳鑒定。SMPDP在技術上有重大創新和突破,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取得的原創性技術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並成功實現了技術轉讓,以技術作價入股形式組建了南京華顯高科有限公司,現已在南京高新技術開發區實施SMPPDP產業化。王保平教授累計發表學術論文一百多篇,獲SCI收錄20多篇,出版著作3部,獲發明專利授權9項,其中一項PCT國際(美國)專利,主持完成的「新型蔭罩式等離子體顯示器」項目獲2006年度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6年榮獲「江蘇省先進工作者」稱號,2007年入選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 首批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王保平教授現任國家信息產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國家信息產業部平板顯示標准工作組組長、國家科技部「十一五」863新型平板顯示重大項目專家組副組長、國際信息顯示學會北京分會理事長、江蘇省真空學會理事長等職
Ⅵ 南京東南大學交通學院丁建明教授的詳細信息:他是正教授嗎
中文名:丁建明
國籍:中國
職務:副院長
主要成回就:東南答大學交通學院副院長,東南大學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
性別:男
分享
簡介
丁建明,東南大學交通學院副院長,東南大學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
負責工作:
分管學院行政事務、財務工作及辦公室、產業管理。
聯系學校的對口部門:
後勤管理處、資產經營管理處、保衛處、財務處、審計處。
Ⅶ 文瀾學院的師資力量
文瀾學院作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精心打造的拔尖人才創新試驗學院,從成立之日起,就開始在全校范圍內選派最優秀教師給文瀾學子授課。2015年,學校高薪從海內外聘請了大批優秀經濟學博士及專家學者組建了文瀾學院專職教師團隊,進一步優化學院師資力量,提高學院科研水平和輻射范圍,努力向「國內頂尖、國際一流」的「國際化商學院」邁出堅實步伐。目前學院有專職教師10人、兼職教師60人、行政崗教師8人,科研機構一所——「中國財經研究與調查中心」(China Research and Survey Center for Finance and Economics, CCFE)。
學院高度重視學術交流和學科交叉融合,2015年共舉辦了五十餘場高端學術講座,為提高師生學術科研水平和創新實踐能力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同時也有助於師生夯實專業理論基礎、掌握前沿分析方法,提高學術競爭力。
學院教師緊密聯系科研實際並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和研究,科研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2015年至今,共發表學術論文17篇,其中中文論文3篇(包括《經濟研究》2篇),英文論文14篇(包括SSCI期刊12篇);人均發表論文1.7篇,人均發表SSCI期刊論文1.2篇,邁入全國高校先進行列,超過武大、華科等兄弟院校,位列全國前三,在全國同類海歸院校中也是遙遙領先。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文瀾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財經研究與調查中心(China Research and Survey Center for Finance and Economics, CCFE)主任。
教育經歷:武漢大學數學系數學學士、武漢大學數學系數理經濟學碩士、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管理經濟與戰略博士。
研究成果:發表國內外論文三十餘篇(包括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Marketing Science及《經濟研究》(8篇)《管理世界》《經濟學季刊》等)。
研究領域:財政與公共政策,公司金融,機制設計理論,信息經濟學,制度經濟學,產業政策,產業組織理論,管理經濟與戰略,市場理論。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文瀾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國立高雄大學副校長、榮譽講座教授,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客座教授,南非金山大學經濟系講座教授,財團法人華亞經濟管理教育基金會董事長,中華亞太經濟與管理學會理事長,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財團法人亞太綜合研究院董事,《亞太經濟管理評論》(Asia-Pacific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Review)主編。
教育經歷:台灣東吳大學經濟學學士、台灣東吳大學經濟學碩士、美國普渡大學經濟學碩士、美國普渡大學經濟學博士。
研究領域:產業組織;國際貿易、發展和環境;逃稅和稅收歸宿;大陸經濟。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文瀾學院教授,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經濟系高級研究員。
曾任香港中文大學助理教授,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教授。
教育經歷: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學士、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碩士、美國西北大學經濟學博士
研究領域:宏觀和貨幣經濟學、金融經濟學、國際經濟學、應用理論。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文瀾學院副教授。
教育經歷:法國尼斯大學應用數學和社會科學學士、法國尼斯大學應用數學和社會科學碩士、法國巴黎第九大學數理金融碩士、加拿大魁北克大學蒙特利爾分校經濟學博士。
工作經歷:2014-2015世界銀行研究員;2011-今 加拿大魁北克大學蒙特利爾分校講師;2010-2012 加拿大魁北克大學蒙特利爾分校助教。
研究領域:增長理論、金融銀行業、經濟發展、面板數據分析。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文瀾學院副教授。
教育經歷:國立嘉義大學應用經濟學系管理學學士、國立高雄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管理學碩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經濟學碩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經濟學博士。
研究領域:產業組織、國際貿易、應用微觀經濟學、國企私有化、公共經濟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文瀾學院副教授。
教育經歷:西安交通大學經濟學學士、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經濟學博士。
研究領域:微觀經濟學、產業組織、博弈論。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文瀾學院助理教授。
教育經歷: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學士、美國南衛理公會大學經濟學碩士、美國南衛理公會大學經濟學博士。
研究領域:環境經濟學、產業組織理論、應用微觀理論。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文瀾學院助理教授。
教育經歷:山東大學金融學學士、哲學學士、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經濟學碩士、美國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經濟學博士
研究方向:能源與環境經濟學、產業組織、政府規制、應用微觀經濟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文瀾學院助理教授。
教育經歷: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學士、鄭州大學金融學碩士、德國奧托·拜斯海姆管理學院行為金融學博士。
研究領域:行為金融學、公司金融、資產定價、證券投資、投資組合理論。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文瀾學院助理教授。
教育經歷:北京工商大學金融學士、北京師范大學經濟學碩士、西班牙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學經濟學碩士、西班牙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學統計學博士。
研究領域:貝葉斯計量經濟學、理論計量經濟學、時間序列。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文瀾學院助理教授。
教育經歷: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學士、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世界銀行聯合培養博士。
研究領域:制度經濟學、發展經濟學、財政與公共政策、制度經濟學、政治經濟學、家庭金融。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文瀾學院助理教授。
教育經歷:湘潭大學經濟學學士、雲南民族大學經濟學碩士、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博士。
研究領域:地區經濟學研究、計量經濟學。
Ⅷ 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的榮譽校友
沈向陽
沈向洋1980年(13歲)從江蘇省溧水高級中學畢業後進入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後相繼獲得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系碩士學位;研究生畢業後,進入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成為著名的計算機專家拉吉·瑞迪(Raj Reddy)教授的學生,1996年獲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機器人專業博士學位。
沈向洋曾在DEC公司劍橋實驗室及蘋果公司交互媒體實驗室工作。
1994年,當沈向洋公布第一個三維全真模型時,幾乎還沒有人在這一領域從事這樣的工作。
1996年加入微軟,成為微軟美國研究院視覺技術組研究員。
1999年1月,沈向洋博士跟隨李開復博士回到北京創立了微軟中國研究院,任微軟亞洲研究院計算組主任研究員,高級研究員,同年發明了一種稱為同心拼圖的方法,將四維全光函數簡化為三維函數,從而大幅度地降低了需採集的數據量。
1999年8月在全球計算機科學研究領域最富盛名的會議之一的國際圖形學年會Siggraph』99上宣讀的論文引起人們高度的關注。
2000年8月,升任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在他的帶領下,微軟亞洲研究院在計算機視覺、圖形學、人機交互和統計學習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2004年1月7日沈向洋晉升為第三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科學家。
2007年10月30日卸任並升任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全面負責微軟全球的live搜索及在線廣告研發工作。
孫曉東
85級吳健雄學院學生,1989年7月提前獲得碩士學位。 1989年8月進入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統計系攻讀博士學位。他在研究生第三年的開始就與導師和計算計系另一教授獲得了該校跨學科課題的研究基金。研究應用統計方法提高計算機語音識別系統的准確率。經過一段時間,他們提出了一個基於發聲系統原理構造的語音模型來解決對話式語音中存在的連音現象對語音識別帶來的難題。1995年6月,他正式擔任貝爾實驗室統計研究室研究員。孫曉東的突出成就之一是「Statistical Methods for Telephone Network Fraud Detection」研究項目。他和三位同事一起研究開發出一個高統計方法來實時跟蹤和發現非法使用電話者。他的另一主要成就是在「Internet Traffic」方面的研究成果。他隨同其他三位研究員於1998年底開始進行網際網路交通的數據採集和研究。在2001年,他們宣布了一個震撼整個網際網路交通研究領域的研究結果:「Traffic on heavily loaded and high-capacity network links loses its burstiness and becomes more random, regular, smooth and manageable.」當這個結果在2001年6月SuperComm的新聞發布會上公諸於眾後,受到學術領域和整個通訊領域的巨大關注。1997年,他與C.F.J.Wu教授和Dr.Y.Y.Chen的合作論文榮獲「the Jack Youden Prize for the best expository paper in Technometrics for the year 1997」。這篇論文第一次用最優理論研究調度問題的系統的概述。2000年,他和Dr.C.H.Liu合作的論文榮獲「the Frank Wilcoxon Prize fo the best ractical application paper published in Technometrics for the year 2000」。在2001年他被選為泛華統計協會理事。2002年他還作為統計界權威人士受美國國家科學院邀請與幾十位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一起參加對一些國家重大項目和科研部門的評審工作。
朱 榮
1985年從揚州中學考入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在生物醫學工程系獲得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
1992年至1994年在德國亞琛工業大學高頻技術研究所學習,聯合培養博士。 1995年獲得東南大學工學博士學位。
1995年至1999年在深圳飛通光電子技術公司工作。
1999年至2001年在德國卡塞爾大學技術物理研究所和基因系從事核酸分子的力學測量研究。在2000年留德華人物理學者年會上演講的論文《分子力測量系統的校準》獲得大會的最佳論文獎。
2001年至今在奧地利的林次大學生物物理研究所和上奧地利研究公司從事生物納米技術方面的研究工作。
張紅寧
1986年考入吳健雄學院,後轉入生物醫學專業,並在韋鈺(前校長)指導下獲得碩士學位。
1993年考入北京大學,師從中科院資深院士唐有祺教授攻讀結構計算生物學的博士學位。
博士畢業後旋即又到美國著名的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科學探索。在全世界最為有名的生物基因研究公司CeleraGenomics任職基因研究科學家。研究工作已有十篇左右論文發表在中外著名的科學期刊(包括Science)上,並擁有若干美國專利。
讀書期間,曾獲得東南大學的胡夢華-關淑貞獎學金和北京大學的光華獎及東港獎學金等多項獎勵。
王長林
1986年考入吳健雄學院,1988年轉入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1993年4月碩士畢業。
畢業後到電力部電力自動化研究院工作,主要從事電力自動化方面的研究並承擔相關工程項目。
1997年-1999年,作為主要的設計人和項目規劃者,參加RCS-9000綜合自動化系統的研製和開發項目,其中獨立完成的「IEC-870-5-103規約模塊」是國內第一次在監控後台上實現IEC國際標準的保護規約。1999年-2001年,作為項目負責人,完成「RCS-9011保護信息系統子站」的項目規劃、主要設計和主要開發工作。2000年起,作為分項目組長,正在進行國家電力公司下達的「500KV變電所綜合自動化系統」項目研製開發工作。
現為南瑞繼保公司高級工程師、項目經理,IEEE會員,江蘇省微電腦協會理事。
李儼
87級吳健雄學院學生。1991年本科畢業,獲學士學位。1993年進入東南大學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在導師沈連豐教授的指導下開發的簡易無線尋呼台獲東南大學學生發明大賽一等獎,1995年畢業並獲碩士學位,接著開始在東南大學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攻讀博士學位,師從程時昕教授,期間參加尤肖虎教授領導的863項目「IS-95 CDMA微蜂窩系統的開發」,設計開發IS-95反向基帶接收機,1998年5月畢業並獲博士學位。1996年8月,參加首屆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獲一等獎。
1998年6月,加入諾基亞中國研發中心,從事W-CDMA的標准工作。1999年1月,進入大唐電信集團,工作至今,負責IS-95/CDMA2000-1X基站系統的開發。現為高級工程師,碩士生導師。1999年6月至2001年底承擔863 C3G項目中的「CDMA2000-1X基站控制器的開發」項目,較好地完成了課題。由於在863計劃工作中做出的貢獻,2001年被國家科技部授予863計劃十五周年先進個人稱號。
1999年至2002年,作為課題負責人先後承擔信息產業部的產業基金項目「IS-95基站系統的開發」和「CDMA2000-1X基站系統的開發」,成功地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IS-95和CDMA2000-1X蜂窩移動通信系統。
在完成上述課題的同時,先後在國內和國際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10餘篇。
鄒求真
89級吳健雄學院學生,1992年,他提前一年完成本科學業並以優異成績獲美國斯坦福大學全額獎學金入該校研究生院學習,只用一年時間於1993年獲碩士學位,時年19歲。
後受雇於美國高通公司。由於工作成績突出,至2000年2月未滿26歲的鄒求真就被任命為高通公司副總裁,負責高新技術的研究和發展工作,成為該公司最年輕的領導骨幹。
鄒求真是高通公司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組的創始人之一。這個組的任務是設計碼分多址(CDMA)無線電通信系統的晶元。鄒求真剛加入這個組時只有幾個人,現已發展成為幾千雇員、產值十幾億美元的部門。鄒求真積極投入晶元的研究、發展和製造,並從一群極有天賦的工程師中脫穎而出。他領導設計的晶元,僅2001年一年就為公司創造了13億美元的產值,成為高通公司產值的主要來源。
薛建軍
90級吳健雄學院學生,1993年以優異成績提前一年完成大學本科學習,免試進入東南大學無線電系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始碩士研究生的學習。1995年3月提前一年進入博士研究生的學習,1998年4月完成博士論文和答辯並於同年獲得工學博士學位。在校期間曾獲「亞仿」、「陳章」等獎學金。
畢業後先後在摩托羅拉中國軟體中心和大唐電信科技產業集團中央研究院任軟體工程師和項目經理等職。
作為核心成員參加了CDMA手機協議測試軟體和CDMA基站系統樣機的開發,並作為項目負責人參加了「863」中國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項目開發總體組的「通用CDMA基站系統平台」項目的開發。
現任職於國內最大的獨立手機設計公司,中電東方通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任項目經理,從事GPRS手機的開發。
章勇
90級吳健雄學院學生,1993年畢業後保送東南大學無線電系信息與信號處理專業讀研究生。1996年獲得工學碩士學位,並考入浙江大學信電系,攻讀通信與電子系統專業博士。
1999年獲得博士學位後,受聘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電器與電子工程系,任博士後研究員,為期兩年,主要從事數字圖像的國際編碼標准MPEG以及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晶元的研究工作。
2001年赴美國矽谷工作,現為美國Lattice半導體公司工程師,主要從事通信與數字信號處理的晶元開發任務。
湯凱
1991年高考中以南京市理科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吳健雄學院。1994年以三年時間完成本科學習,並且在研究生入學考試中獲全系第一。
1994年至1997年在東南大學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攻讀通信與電子系統碩士學位,師從尤小虎教授。期間作為技術骨幹參與了國家863計劃CDMA/PCN系統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參與開發了工作站平台上的CDMA移動通信系統信號鏈路模擬軟體,該項目於1996年通過了驗收,並且獲得好評。
1997年起進入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UCSD)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攻讀博士學位。湯凱的研究課題是無線電通信系統中的CDMA干擾抑制與信道編碼技術,先後發表了一系列的學術論文,並且於2001年順利通過博士學位答辯。
畢業後進入高通公司(Qualcomm)從事無線電通信系統晶元開發工作。
季皓
1991年被保送入東南大學電子工程系,一年後轉入吳健雄學院。1993年被評為江蘇省優秀學生活動積極分子。1994年被評為學校三好生標兵。提前一年修完所有本科課程,在電子工程系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2000年3月在美國加州大學計算機工程系獲得博士學位。
現任美國Celestry Design Technology研發部經理。
2001年在亞洲及南太平洋地區設計自動化會議上發表KSim:A Stable and Efficient RKC Simulator for Capturing On-Chip Inctance Effect的論文。
孫靜
92級吳健雄學院學生。在校期間曾獲得全國數模競賽金獎。
1995年提前一年獲學士學位,保送到東南大學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攻讀碩士。
1998年9月進入俄亥俄州大學電子工程系信息處理系統實驗室研究信息理論、編碼理論及無線電通訊。
陸綏華
93級吳健雄學院學生。在校期間在美國大學聯盟協定數學與應用組舉辦的國際數模競賽中獲獎,1996畢業並獲東南大學畢業獎學金。隨後進入美國科羅拉多州大學數學系並於2001年獲該校博士學位。
研究成果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集中跟蹤系統:開發了多種跟蹤演算法,測定了不同的跟蹤濾波器,實現了大規模跟蹤系統(C++),在C++代碼與Matlab軟體中間實現了互相通信。
網路分布式跟蹤系統:設計和實現了三種網路分布跟蹤系統結構:網路多重任務集成化(Multiple Frame Assignment),基於本地數據和網路跟蹤的MFA,以及基於任何數據和網路跟蹤的MFA。對於不同結構可以選取和比較不同的方案。
特徵半自動跟蹤:貝葉斯定理的論證,提供論據的論證和信息融合。
美國首都國際機場Milpitas大規模集成電路公司任高級軟體工程師。
陸建華
94級吳健雄學院學生。曾任吳健雄學院94級班長,浦口校區學生會主席,無線電系學生會主席。兩次蟬聯校運會5項全能冠軍。1998年9月保送至無線電系讀研究生。2002年獲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全額獎學金攻讀博士學位。
在東南大學讀研究生期間,主要從事高速光纖收發機集成電路設計。參與並完成多項國家863課題,在國內核心期刊、國內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7篇。其6.1GHz 1:4 0.35um CMOS靜態分頻器、8.5GHz 1:8 0.35um CMOS動態分頻器和4.8Gb/s 0.35um CMOS光纖通信用4:1復接器三塊晶元通過863專家參加的省級鑒定,被評為國際先進水平。
甘露
94級吳健雄學院學生。大一時不幸腿部患疾,以至無法到學校上課。但甘露仍然靠著頑強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難,在家中自學各科課程,成績優異,始終名列前茅。大一時,她的《數學分析》得了全校唯一的一個滿分。
憑借良好的數學功底,她在碩士階段就在國內權威雜志《電子學報》上發表關於小波理論的論文,並提前一年獲得碩士學位。
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方芳
95級吳健雄學院學生。曾擔任東南大學校學生聯合會主席,江蘇省學生聯合會副主席。
1999年保送清華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2000年以全優成績獲得清華大學碩士學位並被美國卡納基-梅隆大學研究生院錄取,仍以全優成績獲得該校碩士學位並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Ⅸ 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傅兆君是什麼職務
傅兆君教授(1966 -),江蘇東海縣人。1988 年本科畢業於南京師大。1994年6月畢業於華東師范大學,獲史學博士學位。曾任東南大學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經濟系理論經濟學教研室主任。2002年晉升教授。2008年度赴美國華盛頓大學訪問學者。現任東南大學韓國學研究所所長、經管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區域經濟學科點召集人,中國區域科學協會理事、南京宏觀經濟學會常務理事。
成就及榮譽
一、主要研究領域及成果 研究領域涉及經濟史理論、城市與區域經濟、以及馬克思主義東方社會經濟發展理論等學科。著述百萬余字,曾分別在《民族研究》、《中國史研究》、《學術月刊》、《社會科學戰線》、《地域研究與開發》、《人文地理》、《孔孟月刊》、《華東師大學報》、《江蘇社會科學》等海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三十餘篇,其中有十多篇列入權威性《新華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的《經濟史》卷、《理論經濟學》卷、《馬列主義研究》卷、《歷史學》卷轉載。已版個人學術專著兩部:《東方社會形態論》(東南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春秋戰國社會經濟形態史論》(黃山書社,1998年版)。主編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論》(1999)、《韓國經濟危機與社會發展的制度詮釋》(1999)等學術著作五部。參編教材多部。 二、近年來主持完成或正在主持的研究項目 1.主持東南大學國家社科基金預研項目:城鄉一體化視野下中心城市及其腹地統籌協調發展研究,2010 2.主持安徽省全椒縣政府項目:梅花壟能源生態觀光園旅遊綜合規劃,2010 3.主持無錫市社科應用精品工程項目:吳文化與區域共同發展,2010 4.參與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國大學生核心價值體系研究,2010 5.參與國家科技部軟科學課題:區域戰略性產業結構空間布局研究,2003 6.參與南京市玄武區政府項目:新街口商務中心區綜合發展規劃研究,2003 7.主持東南大學國際合作處項目:韓國學研究,1997-2002 8.香港中文大學「地域文化中的鄉土建築」,1998-2000) 9.江蘇省科委軟科學研究基金項目(1998)、 先後為研究生、本科生主講了發展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說史、基金管理學、政治經濟學、市場經濟理論、區域經濟學研究、東亞區域經濟研究、國際企業經營管理、馬克思主義原理等十多門課程。
Ⅹ 請問東南大學吳利華教授怎麼樣
吳利華,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有關產業組織與企業發展戰略、產業組織演變回、產業政策與企業創答新等方面的研究與教學工作,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和江蘇省軟科學重點項目等10項,參與國家級、省部級項目和企業咨詢項目等二十餘項,在核心期刊等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出版專著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