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88年教授
A. 尋山大威海的學生,該校的通信工程是何時開設的急急急 ~~~
我就是山威的 通信工程是07年開的 師資嘛 你要分數不是高出一本線很高應該對得起你
B. 浙大88年女博導烏龍事件扇了誰的耳光
浙大88年女博導烏龍事件扇了誰的耳光?
年齡崇拜由來已久。不過,什麼年齡能做什麼事是有一定之規的,若年齡離了譜,難免招致公眾非議。26日一早網路上和微信朋友圈瘋傳一個1988年生的女孩陸盈盈,將在8月份到浙江大學任教,成為該校最年輕的教授、博導。隨後,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官網立即發布致歉消息,稱之前的網頁內容有誤。
在一個浮躁的社會里,人們最缺的不是浮誇、贊美,而是較真。事實證明,陸盈盈的教授、博導身份有誤。這家實驗室網站辟謠後將陸盈盈的「教授」身份換成了「特聘研究員」,博導信息也不見蹤影。但在該網站的陸盈盈簡介下面,還有「擬聘1-2名博士後;每年計劃招收多名博士研究生及碩士研究生,歡迎具有化工,材料,物理,化學等專業背景的學生前來聯系」的文字。看來,這辟謠有點緊急,以至於一個不是博導的人先行公開招收博士後、博士和碩士研究生。
通常,由媒體報道失實造成的「烏龍事件」,責任在媒體。但這個新聞的源頭是浙江大學這家重點實驗室網站。也就是說,27歲「女博導烏龍事件」的始作俑者,不是新聞媒體,而是涉事方即將供職的單位自己發布的信息。人們不禁要問:陸盈盈的簡歷究竟是誰提供的?發布這樣的簡歷前實驗室方面審核沒有?顯然,這個烏龍事件的背後最該反思的應是涉事重點實驗室了。
「女博導烏龍事件」暴露出的真正問題是:為什麼科研精英的簡介會存在不實之處,真實性打了折扣的簡歷為什麼可以堂而皇之地發布,最終的受害者是浙江大學、陸盈盈還是那些報考她的考生呢?實事求是是基本的科學精神,如果學術界的人不願實事求是,在一些小事上喜歡浮誇,這樣的科研工作者以後的學術成果會不會「王婆賣瓜」呢?
再進一步追問,這樣的「重視」符合科研人員的聘任規律嗎?把「特聘研究員」寫成「教授、博導」,莫非只是一個招生的噱頭?烏龍事件背後反映出的是浮躁之風,難免會讓人對該實驗室的科研態度打折扣。
其實,類似的簡介不實現象,絕非僅此一例。現在的大學里,確有不少被評為研究員技術職務的教師在自己的名片上、簡歷里寫成了「教授」,這樣的小節若都不能拘,怎麼指望他們潛心做學問呢。女博士烏龍事件雖小,卻能小中見大,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一些學者的虛榮心理,而這恰恰是整個中國學術界最應該反思的。
(作者:劉海明 西南科技大學新聞系主任)
C. 山大歷史系八大教授的詳細資料
你可能說的是50年代初山東大學歷史系的「八馬同槽」 吧。
這8位歷史教授:楊向奎、趙儷生、陳同燮、黃雲眉、鄭鶴聲、童書業、張維華、王仲犖。其中,趙儷生、陳同燮、黃雲眉、張維華、鄭鶴聲是1950年後,進入山東大學的。現在,8位著名教授,歷史學家都已經逝世。
「八馬同槽」,是山大歷史系在青島的一個鼎盛時期,但僅僅局限於50年代初期,50年代中期開始,各種運動攪亂了山東大學。
楊向奎,是青島解放後,新成立的21人校務委員會成員之一,8人中,就他1人進入委員會。1950年3月,山大決定:文學系和歷史系合並組成文史系,楊任系主任。文史系裡分為文、史兩個組。1951年3月,楊正式就任山東大學文學院歷史系主任。1952年6月,任文學院院長兼歷史系主任。1956年6月調北京工作,離開青島。後任中國科學院歷史所明清史研究室主任、清史研究室主任,是位歷史學的大家,一代宗師。
楊向奎在青島時,曾任著名刊物《文史哲》的主編。這本刊物1951年5月1日在青島創刊,創刊當年的夏天,陳毅在上海的一次會議上說:「山東大學創辦《文史哲》是開風氣之先,繼續辦下去,一定可以引起全國各大學的重視。」1954年,刊物受到領袖的青睞。
當年在《文史哲》上開展了《紅樓夢》研究的討論。
楊向奎對《紅樓夢》下了工夫,特別是對寧、榮二府的來源,對豐潤和遼東兩個曹氏族譜和宗譜的研究,有很大成果。這可能和楊向奎是豐潤人有關。
1954年,《文史哲》發表李希凡、藍翎關於《紅樓夢》的文章,領袖發表了他的那篇文章,引發了全國文藝界的一些大事。
對於《文史哲》的創刊,不知道為什麼,《青島市志.大事記》中,沒有記載。
那本1954年在青島編輯出版的《文史哲》,青島文史界是否有研究文章呢?
這8名教授中,我最感興趣的是趙儷生,這位「信仰馬克思的自由主義者」。他有跌宕傳奇的一生。
趙教授山東人,原名趙甡,取自《詩.大雅》「甡甡之鹿」。在原籍景德鎮小學畢業後,上世紀20年代隨母親到青島,生活困難,住在西鎮貧民院。在多人的幫助下,到鐵路中學上了6年學。1932年就在《膠濟日報》發表過作品。我不清楚20至40年代西鎮的貧民院中,是否還出過其他的教授,或者是其他的什麼「家」。
他的自傳中有「一二.九的五次遊行,我全參加了,而且掌過門旗;我參加了『左翼作家聯盟』和『民族解放先鋒隊』,還當過清華文學會的主席」等等。
我是從他的自傳,才記住「12.9運動」共遊行5次。
也就在「12.9運動」中,蔣南翔動員他參加組織,他考慮一番,表示想當信仰馬克思主義的自由主義者。原話好象是「做一個馬爾托夫式的孟什維克」。
他1950年回到青島,到山大任教。
1955年華崗出了問題,又趕上肅反還沒結束,趙儷生被揪了出來,批鬥一番。好在問題得到改正,夏征農來青島,到山大宣布給他平反。但57年的「反右」中,他又倒霉了。
夏征農現在健在,104歲。和趙儷生都曾經是「左聯」成員。前幾年北京一位朋友告訴我,他是青島某人的爺爺,不知道真假。這是位老資格,可能是現在唯一健在的「五四運動」參加者,僅有的兩位健在的「南昌起義」參加者(另一位肖克)。他和山東及青島的許多事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1956年6月,楊向奎調動工作離開青島,由黃雲眉接任山大歷史系主任。
他是一位靠自學成才的學者、教授。
童書業是學究式的教授,和黃雲眉一樣,都是浙江人。青島解放後的1949年下半年,經楊向奎介紹,他從上海來到青島。他的記憶力驚人,過目不忘。在青島,一次華崗作報告,討論時對華崗講話中的細節發生爭論,於是請童教授評判,他把報告背了出來。當時醫學院的人沒去聽報告,由童書業去傳達。他不僅完整的復述一遍,就是華崗講話時咳嗽的地方,他也咳一聲。
這位老教授在青島時,多次挨整。
趙儷生曾回憶童書業,大概意思:1948年時,童參加過顧祝同的一次會議,國軍的人員說,打共產黨,一夜可以消滅千把。童回來後曾向一些人說過。經過多人傳播,成為童書業一夜打死過上千共產黨員。他的檔案里就有這樣的揭發材料。所以,50年代中期,他成為山大歷史系三大「反革命」之一。
還有一段:60年代初台灣當局要反攻大陸,叫運動整怕了的童知道後非常緊張。他找到黨支部書記說,國民黨來了肯定要我帶領他們抓共產黨員,我不敢不帶他們去。現在我就跟你約定好,到時候我就使勁咳嗽,聽到咳嗽聲,你馬上躲起來。
文革中,童教授的一大罪狀,和台灣當局反攻大陸聯繫上了。
以上對童書業的描述,是否有演繹的成分?我就不清楚了。
張維華,山東人,是個有氣節,敢說實話的教授,1952年到青島。
50年代中期,他也是山大歷史系的三大「反革命」之一,而且位於3人之首。
先發到此,有時間再繼續發。
D. 山東大學所有教授名單
學校博士生導師 名單,教授不知道。可以到山大主頁查找
--------------------------------------------------------------------------------
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
傅有德 劉陸鵬 何中華 高鑒國 林聚任 陳堅 劉傑 劉新利 王新春 顏炳罡 劉大鈞 林忠軍 宋全成 謝文郁 王善波 苗潤田 艾里克 劉玉建 李培林
經濟學院
於良春 臧旭恆 孫曰瑤 侯風雲 張東輝 劉國亮 范愛軍 孔慶峰 張宏 劉慶林 樊麗明 李齊雲 李文 胡金焱 姜旭朝 秦鳳鳴 曹廷求 任燕燕 陳蔚 林平 白景明 劉尚希 戚聿東 張昕竹
經濟研究院
黃少安 盛洪 王新軍 陳昆亭 孫天琦 洪永淼 魏建 王金利 曹洪軍 王天義 史鶴齡 李銳
法學院
范進學 齊延平 肖金明 王德志 柳硯濤 馮殿美 周長軍 於改之 劉保玉 王麗萍 徐顯明 郝鐵川 梁慧星
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
劉玉安 崔桂田 王學玉 方雷 王建民 王韶興 郇慶治 楊魯慧 臧秀玲 曹現強 趙明義 孔令棟 張錫恩 包心鑒 邢占軍 葛 荃 張 銘 張全新 朱 鋒
馬克思主義學院
田建國 周向軍 孫熙國 徐艷玲 費利群 徐國亮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曾繁仁 譚好哲 陳炎 王汶成 儀平策 程相占 盛玉麒 楊端志 張樹錚 唐子恆 楊振蘭 王平 李劍鋒 王小舒 廖群 孫之梅 黃萬華 張華 鄭春 張學軍 賀立華 劉方政 張志慶 袁世碩 周來祥 劉培
國際教育學院
寧繼鳴
文史哲研究院
杜澤遜 馮春田 馬來平 王承略 王學典 徐傳武 葉濤 鄭傑文 張富祥 傅永軍 龐朴 張士閃
外國語學院
苗興偉 劉振前 王俊菊 申富英 叢亞平 高文漢 張德祿 李銘敬 李德鳳
藝術學院
潘魯生
歷史文化學院
王育濟 於化民 張書學 張金龍 晁中辰 胡新生 欒豐實 譚世寶 顧鑾齋 方輝 曾振宇 陳尚勝 於海廣 劉玉峰 劉平 徐暢 胡衛清 趙興勝 姜生 李文海 馬新 齊濤 江奔東 劉鳳君 任相宏 崔大庸 胡正榮 錢乘旦 張海鵬
數學學院
劉建亞 儀洪勛 史玉明 張順華 楊連中 彭實戈 芮洪興 羊丹平 王小雲 展濤 吳臻 陳增敬 嵇少林 林路 趙衛東 劉桂真 李國君 任秀敏 韋忠禮 司建國 欒貽會 吳建良 魏剛 黃華林 劉華文 葉揚波
物理學院
林兆軍 戴瑛 馮存峰 何瑁 胡季帆 解士傑 梁作堂 劉德勝 劉向東 馬瑾 司宗國 王春雷 王克明 王新年 顏世申 張家良 張學堯 Rolf_Mueller 冀子武 鄭雨軍 陳峰 王雪林 仝殿民 張 澤 李衛 強 游 王占國 張瑞勤 宋愛民 焦 軍 孫振東 王萌 康仕壽
化學與化工學院
馮聖玉 譚業邦 魯在君 劉成卜 步宇翔 張冬菊 苑世領 王建武 郝愛友 趙寶祥 李曉燕 孫宏建 馬厚義 張樹永 楊延釗 焦秀玲 陳代榮 陳曉 侯萬國 徐桂英 孫德軍 鄭利強 沈強 郝京誠 黃錫榮 金文睿 張長橋 曹成波 李希友 馬晨 占金華 劉永軍 姜瑋 馬玉道 丁軼 孫道峰 錢逸泰 王琪瓏 程津培 徐政和 江元生 孔祥正 周其鳳 佟振合 黃崇祺 閆兵 洪茂椿
生命科學學院
曲音波 陳冠軍 夏光敏 張玉忠 王金星 趙小凡 李越中 楊愛芳 白增亮 孔健 向鳳寧 鮑曉明 肖敏 許平 王仁卿 苗俊英 馬翠卿 張舉仁 林建強 侯丙凱 谷立川 申玉龍 馮力駿 劉相國 陳靠山 祁慶生 張玉臻 王鵬 張新時 盧雪梅 劉巍峰 黃峰 趙建 陳秀蘭 高建剛 張先恩 雷 鳴 石德利 孔祥復 龐秀華 方詡 張偉 徐志剛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袁東風 趙聖之 李康 王洪君 張行愚 王青圃 劉琚 江銘炎 周衛東 孔繁敏 曹葉文 李桂秋 盧霏 連潔 常軍 卓壯 金國藩 薛其坤 張小民 劉允才 曹志剛 楊義先
晶體材料研究所
陶緒堂 徐現剛 黃柏標 趙顯 許心光 張懷金 胡小波 劉宏 崔得良 郝霄鵬 王聖來 孫洵 於曉強 何京良 蔣民華 王繼揚 許東 劉鐸 夏盛清 夏海兵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崔兆傑 高寶玉 胡文容 李小明 王曙光 岳欽艷 張建 劉汝濤 王睿 裴海燕 張 波
環境研究院
王文興 張慶竹 江桂斌 王韜
管理學院
徐向藝 楊蕙馨 王興元 胡正明 趙炳新 潘愛玲 陳志軍 丁榮貴 戚桂傑 溫德成 張體勤 張玉明 謝永珍 李海艦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陳傳忠 閔光輝 李勝利 關小軍 於化順 季忠 朱波 呂宇鵬 張玉軍 孫康寧 尹龍衛 趙士貴 王成國 武傳松 李亞江 孫勝 王廣春 王作成 田學雷 邊秀房 劉相法 王偉民 趙國群 鄒增大 李木森 范潤華 張建新 李輝 管延錦 朱瑞富 耿浩然 許斌 鹿曉陽 張希華 劉久榮
機械工程學院
艾興 張建華 黃傳真 鄧建新 王勇 張承瑞 馮顯英 宋現春 趙軍 李劍峰 張進生 周以齊 路長厚 周慎傑 王威強 葛培琪 董玉平 張勤河 唐委校 高琦 劉戰強 孫傑 林明星 李兆前 王增才 許崇海 趙正旭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王志明 程勇 李國祥 路春美 孫奉仲 杜廣生 韓吉田 程林 田茂誠 馬春元 潘繼紅 陳寶明 欒濤 張樹生 過增元 秦裕琨 陶文銓 王立秋 許明田 鄒勇
電氣工程學院
陳青 高厚磊 韓學山 李慶民 梁軍 劉玉田 劉志珍 譚震宇 王秀和 徐丙垠 徐文遠 徐衍亮 薛禹勝 張文 趙建國 劉淑琴 唐任遠 陳通文
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
劉伯強 魏守水 楊立才 劉常春 常發亮 劉允剛 李貽斌 隋青美 賈磊 張承慧 張光先 張慶范 張承進 王玉振 孫同景 劉樹堂 李歧強 田國會 張煥水 孟慶虎 吳耀華 俞夢孫 付敏躍 鄒難 陳冬岩 宋沐民
土建與水利學院
李術才 張強勇 李樹忱 曹升樂 王有志 姚占勇 陳衛忠 顧金才 唐春安 朱維申 鄔愛清 周學軍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龔斌 賈智平 李慶忠 李學慶 馬軍 孟祥旭 屠長河 王海洋 徐秋亮 張彩明 朱大銘 王新軍 尹義龍 秦學英 王魯生 沙行勉 禹曉輝 彭京亮
體育學院
張瑞林
醫學院
龔瑤琴 劉奇跡 劉樹偉 李振中 張利寧 馬春紅 苑輝卿 賈繼輝 劉傳勇 潘芳 陳曉陽 侯桂華 張岫美 郭瑞臣 趙家軍 何深一 周庚寅 張運 張薇 張梅 黎莉 安豐雙 季曉平 陳麗 侯明 李延青 李興福 肖偉 曲迅 王傳新 遲兆富 程玉峰 胡立寬 胡三元 徐忠華 趙斌 柳澄 劉作勤 張源潮 劉子棟 汪運山 田興松 盧志明 郝愛軍 趙蔚明 陳哲宇 李新鋼 龐琦 朱長軍 李建峰 劉秀華 高成江 陳有海 鍾世鎮 王錫崗 韓金祥 高聆 易凡 邵常順 王向東 鞠秀麗 孫若鵬 張文同 潘新良 許安廷 孔北華 劉培淑 王波 楊興升 陳玉國 岳壽偉 高海青 於金貴 李春陽 馬立憲 王凱 閻明 董亮 卜培莉 張銘湘 鍾敬泉 曹義海 康維強 王興利 紀春岩 陳春燕 孫秀蓮 焉傳祝 李建民 聶林 徐祗順 史本康 陳雨信 牛軍 徐克森 楊其峰 董家鴻 馬榕 劉玉光 朱樹干 畢研文 吳樹明 田輝 魏奉才 吳欣怡 韓建奎 劉韶平 李淑玲 張繼東 趙玉霞 侯應龍 邢啟崇 閆素華 段瑞生 李傑 關廣聚 畢建忠 趙升田 余之剛 蔡景龍 李桂梅 王玉林 孫玉萍 王海波 陳子江 溫澤清 趙躍然 傅志儉 林殿傑 秦成勇 張春清 王欣 杜怡峰 金訊波 呂家駒 金星 曲元明 滕良珠 范全心 鄒承偉 王洲 霍然 李安源 劉奇 王錫明 武樂斌 賈堂宏 於金明 洪濤 馮健全 吳榮德 周東生 盧永田 榮海欽 王濱 魏光偉 王月蘭 鄭成雲 劉慶偉 彭志海 劉傳聚 王榮 蔣凡
公共衛生學院
趙仲堂 姜寶法 王志玉 謝克勤 徐凌中 薛付忠 李立明 張傑 曹務春 王濟川 逄增昌 李德新 梁國棟 徐凌忠
衛生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
孟慶躍 尹愛田 王健
口腔醫學院
楊丕山 王春玲 姜廣水 徐欣
護理學院
婁鳳蘭 徐大為 王 辰
葯學院
劉新泳 婁紅祥 曲顯俊 田志剛 王鳳山 徐文方 張彩 張建 張慶柱 趙桂森 張典瑞 方浩 凌沛學 劉珂 王炳和 張娜 李敏勇 沈月毛
威海分校
高軍 陳金釗 董學立 汪全勝 葛荃 付文忠 仵從巨 張紅軍 賴曉平 王冰 祝茜 張銘 羅潤東 綦建剛 孫基林 陳耀 董恩清 韓聖浩 呂鐵良 夏利東 顏毅華 趙剛 趙永恆 鄭衛民 薛安克 仝興華 吳佩林 李波
E. 山東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已經算不上萌新的萌新回答一下,咳咳
山東大學出過許多名人,他們如今都是各個領域的大牛。
《濟南的冬天》想必小學都是背過的,它的作者老舍,是傑出的語言大師,是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老舍與歷史上的山東大學淵源頗深,1930年到1936年間先後在齊魯大學與國立山東大學任教。1937年8月老舍重回齊魯大學,1946年山大曾邀請老舍重回山大執教,老舍也有此意向,無奈當時在美國講學,只能作罷。事實上,老舍在齊大、山大的這六年正是寫作高峰期,老舍的很多作品是在這一時期完成或者構思的,他的兩篇文章《青島與山大》《非正式的公園》講的就是就是他與山大的故事。
F. 山東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雖然本人是一名大一新生,但是材料專業涉及的范圍很廣,所以本人上的課見的老師挺多的。關於蹭教授的課,本人分三種。第一,你想聽生動活潑的課,你真的可以選擇軍理老師李傳道的軍事理論課,上課氣氛特別好,是大學老師裡面唯一一個可以讓我目不轉睛的老師。而且上課內容並沒有因為搞笑而失去質量。在李傳道老師的課堂上,我真的聽懂了那些曾經高大上的國際軍事。他的每一個動作基本上都是笑點,特別是他一個人演各國討論的時候,真的是一個人撐起一台戲,哈哈哈哈哈。十分建議學弟學妹們來蹭這位老師的課。
第二種呢,就是高質量,內容特別硬的干貨課堂。本人強烈推薦本人的英語老師陳偉(女老師,哈哈哈哈)。她特別的負責,而且因為有出國的經歷,對外國的語言、文化都特別的了解,上課讓你受益良多。第三種呢,就是我們學員的大牛老師的課了。無機研究所孫康寧教授,1975年-1976年山東沂南縣車輛參加工作; 1976年-1979年於山東工學院鍛壓專業學習; 1979年-1985年留校後在山東工學院第二機械繫金工教研室任教; 1985年-1988年研究生畢業於山東工業大學材料工程系,獲工學碩士學位。 1989年-1997年山東工業大學金工教研室暨無機非金屬材料教研室,任講師、副教授、教研室主任。 1997-2000年山東工業大學教授、金工教研室暨無機非金屬材料教研室主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學院在職博士研究生,2000年獲工學博士學位。 2000年-2008年,山東大學材料液態結構及其遺傳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程陶瓷省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8年-至今,工程陶瓷省重點實驗室主任。成就很多吧,我喜歡這個老師的原因是他講課特別的清楚,讓我們這些初學者能夠聽懂並且產生興趣,這絕對是一種能力。
(圖全是本人自己在興隆山校區實拍)
G. 著急求問:80年代末(88年左右),一線城市大學教授級別,基本工資大概有多少
http://e.qq.com/a/20060925/000149.htm
這個給你一個參考回吧答
H. 山東大學歷任校長
周學熙 (1866~1947) ,山東大學第一任校長,於1901年~1902年任校長,校址濟南。
王壽彭 (1875~1929) 於1926年~1927年任校長,校址濟南。
楊振聲 (1890~1956) 於1930年~1931年任校長,校址青島
趙太侔 (趙畸) (1889~1968) 於1932年~1936年及1946年~1949年任校長,校址青島。
華崗 (1903~1972) 於1951年2月~1955年8月任校長,校址青島。
晁哲甫 (1894~1970) 於1956年~1958年任校長,校址青島。
成仿吾 (1897~1984) 於1958年8月~1974年1月任校長,校址濟南。
吳富恆 (1911~2001) 於1979年12月~1984年任校長,校址濟南。
鄧從豪 (1920~1998) 於1984年6月~1986年11月任校長,校址濟南。
潘承洞 (1934~1997) 於1986年11月~1997年任校長,校址濟南。
曾繁仁 (1941~ ) 於1998年~2000年7月任校長,校址濟南。
展濤 (1963~) 於2000年7月~2008年11月任校長,校址濟南。
徐顯明 (1957~) 於2008年11月~2013年10月任校長,校址濟南。
張榮 (1964~ ) 於2013年10月~2017年7月任校長,校址濟南。
現任校長為樊麗明。
I. 山東大學經管系教授名單
你要哪個專業的啊~~~~~或者說哪門課程的啊,說的具體點我給你查查,我是山大的學生,二專業是國貿……
J. 畢業於山東大學的知名人士都有誰
臧克家(1905—2004),詩人,1930年,考入國立山東大學
季羨林(1911—2009),東方語言學家,1923年曾在山東大學附中學習
王小雲,1966年生,山東人,1983年至1993年就讀於山東大學數學系,獲得本碩博學
位,導師潘承洞。破解了MD5和SHA-1兩大密碼演算法,震驚世界。庄孝僡,(1913-1995),山東人。1935年畢業於國立山東大學生物系。曾任北京大學教
授、系主任,中國科學院實驗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名
譽所長。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江桂斌(1957—),祖籍山東萊陽。1982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化學系,1987年、1991年
先後獲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博士學位。現任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研究員。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