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浙大現當代研究生導師選擇

浙大現當代研究生導師選擇

發布時間: 2021-02-13 01:42:02

⑴ 研究生應該如何選擇導師~~~

很多學生來選研究生導自師,喜歡選那種名頭特別大的,或者當學校、學院領導的,其實我個人覺得這種方法特別盲目。因為越是社會職務多的導師,越是沒有時間指導學生。特別是那些有行政職務的導師,自己開展科研工作的時間就特別有限,更不用說指導學生了。

歡迎關注「蘇蘇快跑」微信公眾號,邀你一起關注高等教育和家庭教育問題。

⑵ 如何選擇研究生導師主要是看他哪方面謝謝

1. 導師最佳年齡:~35

一定要選擇年輕的導師。年輕的導師在單位歷淺,做事情比較小心謹慎,對學生負責的幾率比較大。帶不好學生可能會影響升職。年輕老師社會閱歷淺,比較單純,不會那麼黑。年輕老師富於創新精神,有朝氣,對新事物敏感。

不要選60歲以上的導師.正所謂"強弩之末,其勢不能穿縞也".其實45歲以上的導師基本上已經不做研究了.

2. 職稱考慮:有博士學位的副教授為最佳

職稱越高,名氣越大的導師,往往不把帶學生當成一回事情。在他們眼裡,當博導帶學生就是「踢著玩兒」的事情。有博士學位這一點很重要。還有,一定要看你未來的導師有沒有在國外高級期刊上發表過文章。

3. 不要選胖子做導師

常言道,「心寬體胖」。身體胖的人,往往比較懶,不喜歡費大力氣做事情,也不喜歡替他人操心。他們投機取巧,精於鑽營。給這種人當學生會很累。因為他們早就盤算好把最累的事情讓你來干,然後據為己有。這種人往往心黑。
個子矮的人也不要考慮。
瘦高個老師最好!

4. 不要選有行政職務的人做導師

有行政職務的人時間太少,這些人心思不在做學問上。

5. 不要選擇有項目的導師

你會成為廉價的打工仔,會很累也學不到學問,滿足以上1,2的除外。

6. 要讀博士一定要到國外

最好是英美,其次是法、德、瑞士。也可以考慮日本。日本的導師非常認真。

7. 不要選擇名下帶很多博士的導師

物以稀為貴。人也一樣。導師的精力有限,多了帶不過來,所以乾脆不帶。

最後,我最強調的是第3點:不要選胖子做導師,切記!祝你們好運!

⑶ 研究生導師要怎麼選啊

原則上導師和學生是雙向選擇,在但實際招考中扎堆現象嚴重,考生都心儀院長內和「大容牛」,原因不言自明。

類似法學、經濟、管理等偏社會實踐性的學科,導師名氣夠大,對學生未來的就業確實有「更實惠」的影響。導師所參與的項目多、規格高,讀研階段可能就取得全職工作一樣的實踐機會。但與此相伴的則可能是導師行政事務繁多,常年在國外,奔走於各種學術會議和項目之中,可以分攤到每個學生那裡的精力少得可憐,在事實中造成了「看起來很美」的現象。

如果是理學、文學、農學、史學、哲學等更偏理論的學科,則需要看考生未來的就業方向,是紮根本專業搞理論搞科研,還是只是拿學歷當跳板。如果是前者,追隨「大家」意義很大,如果是後者,則基本起不到什麼作用。

初試和復試加權後的成績是決定能跟隨什麼樣導師的關鍵,這中間,挑選導師的主觀意願在殘酷的競爭中往往表現得沒那麼重要。「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從就業的角度看,導師可以在步入社會的第一步給學生資源和指導,而未來發展得怎麼樣,更多看個人的造化,所以導師自身嚴謹、專注、務實的修為,對你的影響才是終生的。

⑷ 怎麼選擇研究生導師

興趣、專業積累是選擇導師的主要標准和原則 關於選擇導師,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值得探討,那就是什麼樣的導師適合你?最有名氣的導師?最有地位的導師?最有權力的導師?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興趣和專業積累才是選擇導師的主要標准和原則,所以首先明確自己的目標和興趣,在報考某個學校和專業之前,應該對該專業的導師及其研究方向有一定的了解,然後根據自己的興趣點和積累來選擇導師,同時我們還應該綜合學生和導師雙方面的情況來衡量,比如你了解到導師是以研究電視媒體為主的,那麼他就不太適合一個以後想在報紙方面發展的新聞學研究生;比如導師性情嚴厲,喜歡批評,那麼他就不太適合於一個心理容易緊張、心理素質較差的學生;比如導師在學術上要求非常嚴格,那麼他就不太適合一個不想從事學術事業的學生。其次院校也應該會將導師的基本情況和研究方向公布出來,供學生更好地選擇,同學們可以通過各種渠道來搜集導師信息,選擇相應的導師,比如學校網站,論壇,相關專業學術網站,搜索引擎,或者是通過身邊的朋友等等。 另外強調一下選擇導師要注意的幾點:不要選有行政職務的人做導師,有行政職務的人時間太少,這些人心思不在做學問上;不要選擇名下帶很多博士的導師,物以稀為貴,人也一樣。導師的精力有限,多了帶不過來,所以乾脆不帶。 聯系導師注重良好的第一印象 根據學校設置的不同,在正式錄取之前,有的學校報導師,有的報導師組,到復試再決定導師。有的同學誤認為報導師組的就不用聯系導師了,聽天由命,並且有的學校在招生目錄上也確實不列出導師的名單,但是不提前聯系導師而去參加復試確實是一種很大的冒險。只要條件允許,就應該通過各種途徑在面試之前主動聯繫上導師,不管是報導師的還是導師組的。報導師的應該在報名前就聯系,要弄清楚有沒有內定的或者保送的,報導師組的可以在復試前聯系就好了。而且應該在充分了解導師的情況下去聯系,要以導師喜歡的方式去聯系他。 在與導師第一次接觸時,要注重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一次接觸形式可以是各種各樣的,可以E-mail,電話或者是第一次在導師的博客中留言,和導師見面是無疑最直接的聯系方式,但要有全方面的准備,一個充分的准備包括穿著、談吐、態度、對老師性格的了解、專業知識掌握等,最好能做一個簡歷,把自己的一般情況和獲獎情況以及發表過的文章放在一起,盡量把簡歷作的美觀些,凸顯出你的個人特點,另外最好也准備一份英文簡歷,以備需要。也許因為有了你的這份簡歷,導師就不會太在意你自我介紹時的緊張了。發E-mail和博客留言也是常用的方式,但無論你採用哪種方式,第一次接觸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讓他去了解你,並且喜歡上你。建議大家最好還是先通過E-mail與導師取得聯系,然後在合適的時候再給導師打電話,一般不要輕易登門拜訪或打電話,先約好或者有人引見,再去拜訪。 不要過於頻繁與導師聯系 第一次接觸之後,如何鞏固聯系、保持接觸的延續性,以加深導師對你的印象也顯得十分重要,大家還可以巧妙利用一些節日獲取好感,中秋節、教師節,給導師寄個電子郵件或發個簡訊,很可能收到奇效。不一定要收到導師的回信才算成功,記得介紹自己的名字和身份,別玩匿名簡訊。另外,在聯系導師的過程中要切忌不要頻繁地與導師聯系。過於頻繁的聯系既影響導師的正常生活,也會讓導師覺得反感,影響對你的判斷,每次聯系的內容不要重復太多,爭取每次都能提供一些幫助他了解你的新內容,相反,如果沒有什麼話題就不要盲目打電話聯系,與導師的聯系不在於次數的多少,而在於每次聯系的質量。適宜的、恰如其分的聯系才是最佳鞏固聯系的方式。最後,要注意保持正確的心態,不要過分注重導師的作用,要認識到導師固然重要,但考研的關鍵仍然在於自身的學習備考情況。

⑸ 研究生導師選擇都怎麼弄的啊,問了幾

你想學到些什麼?
這大概是美國研究生申請人在選擇導師的時候要考慮的首要問題。選擇你想要學習的領域——這對博士生尤其重要,因為讀博士要付出的成本,包括時間是非常可觀的。而且你的領域(包括大、小領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將來的擇業走向。確定了方向之後,審視一下,你想加入的課題組對於研究生的培養可以給你帶來哪些技能(skill
set)。你學習到的技能,是將來從事這個領域從事研究或其他相關工作的安身立命之本。
學術記錄,是評價一個導師最好的指標。
這是考察一個導師是否合格最重要的指標。畢竟科研、指導學生、教書育人畢竟是教授的本分。
這里說的學術記錄,就是academic
record。包括他(她)所受訓練的背景(包括受教育經歷、博士後的訓練經歷、從業經歷等),學術成績記錄(發表論文及項目情況),是否有順利地指導學生畢業的良好記錄,以及在本領域內是否活躍。這些指標上良好的記錄是一個科研工作者能力的最好證明。如果一個資深的教授課題組里有博士後去別的學校做了教授,這就更好了——這說明該課題組的培養質量是上乘的。但是不是簡歷看起來完美無缺的學術明星就一定好呢?未必。
學術明星很耀眼,但卻不一定適合你。
講一個國內親歷的故事,一個國外聽來的經歷。
國內,某領域著名專家,身兼數個等學術職務及一打以上的社會兼職頭銜,在自己的學院里作學術報告。報告之後,有個學生起來問了一個問題,此專家甚為贊賞,欣喜地問:問得很好,你是咱們院的學生么?只見學生漲紅了臉,支支吾吾地說,老師,我是你的學生。事後報告廳里的人都倒吸一口冷氣。
一個朋友在國外的遭遇。好友的導師乃學界名人,親手做學問已經很久之前的事兒了。一年有大半的時間忙於學術及社會活動、組織會議等等。每次碰面,好友均要通過郵件提前預約時間。而開會的時候,導師第一句話總是:你能提醒我咱們上次開會講的都是啥來著?
兩個導師都是學術明星,但是他們都太忙了,你無法指望他們給你具體的指導。姑且不論這兩位老師的職業操守如何,從學生的角度講,不是什麼樣的人都適合「抱大腿」,跟他們讀研究生。對於自身學術能力超常、具有非凡潛力的研究生,這樣的導師也許只需要給你若干點撥,然後放手讓你去干,就能讓你的研究順利進行——但這種情況不多,因為這哪裡是培養研究生,分明是指導一個已經具有了十八般武藝的博士後。對於一般的研究生而言,最好選擇一個能定期和你碰面,詳細討論研究進展以及需要解決的問題,並且為你提供學術上的幫助的導師。
導師的「人品」好,也很重要。
導師指導學生的方式千差萬別,學科之間也有很大的差異,但是「人品」好的導師有一個共同點:並且愛惜自己的學生,有良好的職業操守。
導師-學生的組合應該是一個雙贏的游戲,是一種「合作」,任何一方只知道索取,都不會有很好的結果。如果你申請國外的課題組,看到某個老師只招收帶著某種獎學金的國際學生,腦袋裡要打個問號了:他(她)是否是因為缺乏科研經費而濫用獎學金這個系統?而缺乏科研經費,就使導師的學術能力存疑了。
東、西方文化對於導師的期望多少是有差別的。在國內讀書,我們中國人更傾向於找到「亦師亦友」的老師,如果你能找到一個,當然最好;如果你聽到某導師不為學生著想的事兒,還是繞道而行。對西方人來說,師生某種程度上也是「同事」,因此,有良好的職業操守,是對導師評價的最貼切地評價標准:他(她)作為導師,份內該做得事兒是否都做了?
要補充一句,咱們也得做個好學生,有做學生的「操守」,別做讓老師頭疼的出格事兒。
性格也是要考慮的因素
從事科學研究,總是起起伏伏。科研人員有做出新發現、新應用的興奮期,也有實驗不順利、或思路枯竭的低潮期。這時師生的互動方式能為你帶來建設性的益處,還是適得其反?導師和學生溝通的方式是否和你合拍?
多方獲取信息,做到知己知彼。
在選擇導師之前,盡量多方獲取各種能得到的信息,對其做更多的了解。如果有可能,接觸一個該導師的學生,詢問一下有關課題組的情況。實際上,我見過有的老師直接讓申請他的學生跟自己的某個在讀的學生聯系,方便這個學生了解更多的信息。

⑹ 如何選擇研究生導師主要是看他哪方面

1.
導師最佳年齡:30~35
一定要選擇年輕的導師。年輕的導師在單位歷淺,做事情比較小心謹慎,對學生負責的幾率比較大。帶不好學生可能會影響升職。年輕老師社會閱歷淺,比較單純,不會那麼黑。年輕老師富於創新精神,有朝氣,對新事物敏感。
不要選60歲以上的導師.正所謂"強弩之末,其勢不能穿縞也".其實45歲以上的導師基本上已經不做研究了.
2.
職稱考慮:有博士學位的副教授為最佳
職稱越高,名氣越大的導師,往往不把帶學生當成一回事情。在他們眼裡,當博導帶學生就是「踢著玩兒」的事情。有博士學位這一點很重要。還有,一定要看你未來的導師有沒有在國外高級期刊上發表過文章。
3.
不要選胖子做導師
常言道,「心寬體胖」。身體胖的人,往往比較懶,不喜歡費大力氣做事情,也不喜歡替他人操心。他們投機取巧,精於鑽營。給這種人當學生會很累。因為他們早就盤算好把最累的事情讓你來干,然後據為己有。這種人往往心黑。
個子矮的人也不要考慮。
瘦高個老師最好!
4.
不要選有行政職務的人做導師
有行政職務的人時間太少,這些人心思不在做學問上。
5.
不要選擇有項目的導師
你會成為廉價的打工仔,會很累也學不到學問,滿足以上1,2的除外。
6.
要讀博士一定要到國外
最好是英美,其次是法、德、瑞士。也可以考慮日本。日本的導師非常認真。
7.
不要選擇名下帶很多博士的導師
物以稀為貴。人也一樣。導師的精力有限,多了帶不過來,所以乾脆不帶。
最後,我最強調的是第3點:不要選胖子做導師,切記!祝你們好運!

⑺ 研究生導師的選擇

選擇自己的研究生導師很重要,但是也不是每個人都有統一的標准。需要自己好好考慮專清楚。

  1. 每一屬個人都希望跟一個很牛的導師,或者是你們專業學術帶頭人。

    好處:他手底下資源比較豐富,項目會比較多,可以讓你進入角色快一點。

    缺點:導師沒有時間管你,完全要靠自己。

  2. 年輕的導師,剛好和上面相反,精力比較旺盛,跟這樣的導師可能會比較辛苦,但是事情比較多,可以學到一些真本事。

  3. 專業方向,其實日後的研究方向就是導師的研究方向之一。


⑻ 碩士生怎麼選擇導師

碩士生都是先進行報考院校的選擇,然後在進行考試,基本在學生選擇報內考的院校的時候就已經對容導師進行了初步的選擇。
研究生的考試跟高考有很大的不同。
1、在准備研究生考試的時候,並不是說在得到成績之後在進行學校和導師的選擇,而是需要先選擇要報考的高校。
2、根據想要報考的院校準備初試,如果有專業課那麼就需要准備專業課所需要的教材進行針對性的知識儲備。
3、面試,再通過初試之後方可進入面試階段。面試階段會包括英語面試。
4、面試通過之後會再一次進行專業復試,專業復試通過之後才算是通過了研究生考試。
在考生對高校的選擇時,考生已經將導師的范圍縮小到了某所高校。對於專業的選擇,又將導師具體到了哪幾位。然後在通過初試參加復試的時候,招收報考的專業的導師會對通過初試的學生進行面試,那麼面試的考官中就是要招收改專業研究生的導師了。一般一所高校中招收同一專業的導師都是很少的,基本都是一兩個。所以很好選擇,一般在面試的時候哪個導師比較看重考生,那麼那個考生就會通過面試了。

⑼ 研究生如何選導師,師兄師姐們請進

研究生選導師的方法:
1、看導師願不願帶你,再好的導師,如果他本人不願意帶你,你再強求也不會有很好的結果,導師不帶你可能因為幾個因素:
第一,專業不對口,你的本科專業與他想招的不一樣。
第二,感覺你不適合跟著他,這是為你好,以免耽誤你的前程。
第三,他已經招夠人了。
2、看導師的實力強不強,知名導師一般都擁有著很廣的人脈關系以及很多項目,跟著他對以後的發展會很有幫助。
3、看導師的為人好不好,有些導師雖然學術成就斐然,但是個人性格、品德可能不太好,這時就要好好想下是不是合適自己。
4、看導師的科研方向是不是符合自己的目標,同一學科會有很多方向,每個導師研究的方向也不同,這時要根據自己希望從事的行業選擇研究方向,然後根據研究方向選導師。
5、看導師未來兩三年的發展規劃,如果在未來的一年或者兩年的時間里,導師要去國外進修什麼的,那你就瞎了,可能一年都見不了導師幾面。
6、看導師的學術水平高不高,在選擇導師前,一定要先了解他的專業特長、學術觀點等, 這些信息可以再網上搜,也可以去看一些老師發表的論文、書籍等。
注意事項:
在選擇導師時需盡可能多的收集導師的信息,不要只看一位導師的信息,說不定會有更合適你的導師。
選好導師之後,就需要跟導師聯系了,聯系導師時盡量實話實說,不吹噓,但也不要謙虛,把自己做過什麼、可以做什麼都讓導師清楚,
在聯系導師時不要心虛,大膽的去聯系就可以,也不必為被導師拒絕而沮喪,繼續選擇下個合適的導師。

⑽ 如何選研究生導師

在選導師之前,首先需要自己想清楚的幾點:

首先明確自己讀研的目的是什麼?是否讀博士(即走學術/科研路線or畢業後去企業工作)?

自己希望研究生階段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苦學or輕松?發文章or去實習?)

希望自己和導師是哪種關系?(緊密合作 or 老闆員工 or 路人)

好了明確這幾點,咱們考慮下幾種類型導師
1. 功成名就的學術大牛教授型
院士、萬人領軍、長江、千人、傑青、院士候選人等等
通常這類大牛教授很忙,非常忙,他們的時間是很寶貴的。

你的所有有關入學,中期檢查,畢業等等手續都是需要自己整理,代簽字,有時你一學期也見不到幾面,甚至聽說畢業了老師都不知道台上答辯的是自己的學生。更不要說具體指導你做什麼科研了,能給你一些指導就不錯,但是往往他們的指導是比較空虛,如果沒有一個給你提供一個具體的可以平台或軟體等,你往往浪費很長時間都無從下手。

他們忙的往往不是具體的科研工作,而是申請項目,申請各種項目,以及各種校校合作、院所合作、校企合作、成果轉化、社會交往等等等等。

如果找這種類型的教授,一定首先要確定一點:自己有較強的自製力,以及科研決心,以及自學能力,還有就是你確定肯定會讀博士。因為導師肯定會把你往博士的方向培養。

這種導師更注重的還是師門傳承,希望自己旗下的學生走學術道路,嶄露頭角。否則兩三年就走人了,從此再無交集,那為啥要培養你?

一般情況,這種教授每年都是滿名額招生(意思就是能招收多少學生就招收多少學生,比如碩士每年3個,那可能一共9個碩士;博士每年兩個,4年畢業的話,那就是8個博士,再加上過來交流 聯合培養各種方式,可能一個大牛教授有20多個學生都不在話下),因此,你得好好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

所以你的發展幾乎是:全靠自己野蠻生長。

具體地來說進這種組你最可能的科研狀況:

有可能大牛教授自己帶你,但也只是大致幫你把握下研究領域或說說研究方向,然後自己鼓搗吧。自己發展的好了,大牛可能會幫你推薦出國啊,或者申請項目啊各種事情;自己發展不好,那就拜拜了,別人想幫你首先你自己得有那個本事才行。
也有可能會讓團隊的小老師或者師兄師姐指導實驗,小老師一般是要努力發文章、評職稱的一類(見後續回答)。

這里存在的問題是,小導師有時間願意付出精力帶你,那很好,不過一般來講,他們自己也要做項目,你也得做你的大導師安排給你的任務,小導師能帶給你多少東西或願不願意給你付出精力值得商榷,尤其是他可能還有自己的研究生;如果是有大公無私的師兄師姐帶,或者組里有這種師兄帶師弟的知識傳承製度,那真是萬幸,好好珍惜吧,如果沒有,那也正常,畢竟誰都是自己奮斗來的,也沒有義務就平白無故把人家自己的核心技術教給你。最難受的一種情況是,有人願意帶你,但是帶著帶著你的成果就是他的了,你費苦費力的工作卻是小導師的一作。你最後文章專利啥都沒有,成了徹底的免費勞動力。其實我覺得,這種情況相比沒有導師帶更讓人接受,雖然不是一作,但是這個過程也學到東西,也出了文章;比自已一個人瞎摸索還是強很多。
在大牛組的好處是,無論是繼續讀博還是工作,你說你的老師是哪位大牛,到哪都是一張靚麗的通行證。有可能大牛老師幫你推薦工作一句話的事,二是別人對你的認可度也是高的,畢竟師出名門,你的工作更容易在更高的平台上展示(但是自己太水了,別人還是能看出來的,關鍵還是自己;沒人帶你的情況下,你得自己完成出色的工作,難度可想而知)

這類導師基本都是學術圈的佼佼者,和地方企業合作並不多,不太會給你推薦實習或者工作。但應該會支持你參加各種夏令營,學術會議,短期培訓等。
缺點;大牛很忙自己整,老師管理時間很少,全靠自覺。所以說,進大牛組還是很有挑戰性的,存在風險。並不是說你找到了個好導師,你就厲害;邏輯是這樣的,你厲害了,導師可以幫你變得更厲害,給你提供更好的平台。你不厲害,那就。。。不厲害了唄。

不要抱怨沒人帶你,不同的組情,不同的特點,這是你自己的選擇。

到碩士畢業,就會有一個分流,幹得好的一般就繼續讀博了,乾的不行的就去工作了,也會有一部分去導師的合作夥伴處讀博。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大牛組人已經很多,但是大家還是拚命往裡擠,競爭還是很激烈的,可以自行看看中科院的院士組,一個組都能自立成一個研究所了。選擇這種組,發展的好前景無疑是很光明的,但是就像游戲里的hard模式,你需要不斷地砥礪奮進。

熱點內容
東大物理系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8-07 09:41:59 瀏覽:767
南京師范大學學科英語考研 發布:2025-08-07 09:41:59 瀏覽:210
竹笛專業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8-07 09:32:07 瀏覽:596
哈佛大學博士周平主 發布:2025-08-07 09:30:23 瀏覽:182
武漢大學何炎祥教授 發布:2025-08-07 09:22:13 瀏覽:497
成都理工大學英語專業 發布:2025-08-07 09:16:14 瀏覽:672
河南農業大學王博士 發布:2025-08-07 09:11:52 瀏覽:992
2017美國大學前100排名 發布:2025-08-07 09:11:51 瀏覽:959
華中科技大學專業設置 發布:2025-08-07 09:08:56 瀏覽:31
南京工業大學考研教室 發布:2025-08-07 09:06:53 瀏覽: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