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雲南大學一位教授
A. 雲南大學在全國排名第幾
我覺得前5
雲南大學坐落在氣候宜人、環境優美的春城昆明,是中國西部建立較早的綜合性大學之一,其文化傳承可追溯到1499年始建的雲南貢院。雲南大學1923年4月開始招生,是一所涵蓋文、史、哲、經、管、法、理、工、教育9大學科門類,教學與科研並重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西部開發重點建設院校和省部共建重點院校。
雲南大學在八十多年的悠久歷史中曲折前進,取得了令人驕傲的輝煌業績。1937年4月~1949年8月,著名教育家、數學家熊慶來,受雲南省主席龍雲之聘,就任雲南大學校長。熊氏治校,循思想自由,取兼容並包,羅致人才不講學派,廣納百家博採眾長,唯求學問不究資歷。一時間,雲南大學大師雲集,名流薈萃,靈光璀璨,使學校逐步發展成為國內外影響甚大的綜合性大學。
建國以來,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親臨雲南大學,為雲南大學的建設和發展指明了方向。目前,雲南大學已經形成以本科教育為基礎,研究生教育為重點,輔以成人高等教育、網路教育的全方位、多層次的辦學格局和體系。
目前,學校共有專職教學科研人員1400餘人,其中教授300餘人,副教授600餘人;擁有15個學院(含職業與繼續教育學院),7個研究院,3個公共教學部。有1個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有歷史學、生物學、數理學科等3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個教育部生命科學與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級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基地,1個國家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國家級計量認證單位和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新產品開發研究中心和2個省級高新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基地。雲南大學素有追求學科前沿、重視科學研究的傳統,特別是近年來大力加強科技產業化工作,形成了產、學、研良性互動的格局。目前,承擔自然科學國家級研究項目300多項,其中主持有「973」項目、「863」項目和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等重大科研項目。近年來學校科研經費逐年大幅增長,多次榮獲國家級、省級重大科研獎勵。
雲南大學1978年恢復招收研究生。1981年獲得博士、碩士學位授權,是第一批獲得學位授權的高校。經過二十餘年的建設發展,雲南大學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長足進步。學校現有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和27個省級重點學科;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53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1個博士後企業工作站,2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158個碩士學位授權,有MBA、MPA、法律碩士、工程碩士等4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同時是我國高等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培養單位和中職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培養單位。至今共培養了研究生5000餘人,為國家和雲南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輸送了一大批優秀人才。雲南大學現有在校研究生近800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60餘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3900餘人,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3400餘人。在崗博士生指導教師146人,碩士生指導教師446人。
雲南大學是首屆「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的理事單位,是「雲南省研究生教育研究會」理事長與秘書長單位,並承擔著「雲貴學位授予信息工作站」的工作,在雲南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事業中佔有重要地位。學校有國家級名刊《思想戰線》、《雲南大學學報》等10餘種學術刊物。現與美國、加拿大、歐洲、澳洲、日本、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近百所大學及科研機構保持長期交流與合作關系。
「十一五」期間,雲南大學作為「211工程」、「省部共建」和「西部重點建設」的大學,肩負著光榮的歷史使命和時代重任。學校將秉承「會澤百家、至公天下」的雲大精神,遵循「立足邊疆,服務雲南,辦出特色」的辦學思路,抓住機遇,團結一致,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為雲南省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作出更大貢獻!
B. 雲南有幾所「985、211」大學
雲南沒有985院校,只有一所211院校:雲南大學。
雲南大學,簡稱雲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所綜合性大學。校本部位於雲南省昆明市五華區,毗鄰翠湖公園,另有呈貢校區。
雲南大學是雙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首批原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之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大學、國家西部重點支持高校和省部共建高校。
雲南大學佔地面積4551.84畝,其中校本部535.84畝,呈貢校區4016畝。全日制在校本科學生13264人,研究生12000人。
(2)目前雲南大學一位教授擴展閱讀
師資力量:
據2018年學校官網顯示,雲南大學現有教職員工2956人,具有正高職稱436人,具有副高職稱832人。目前,教學科研人員中具有博士學位1083人,碩士984人。
學校現有院士7人(含特聘、雙聘、外籍),國家「千人計劃」創新項目入選者3人,國家「千人計劃」青年項目入選者3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5人、講座教授1人。
學科建設:
2017年,教育部第四輪全國高校學科評估,雲南大學評估成績進入全國前60名,30個學科進入榜單,有A+檔學科1個、A-檔學科1個、B+檔學科2個、B檔學科7個、B-檔學科5個、C+檔學科6個、C檔學科3個、C-檔學科5個,全國前30%的學科11個、前50%的學科達22個;
2018年7月26日,教育部第一輪全國高校專業學位水平評估,雲南大學評估成績位列全國第55名,3個學科進入榜單,有B檔學科1個(全國前25%~35%)、B-檔學科1個(全國前35%~45%)、C+檔學科1個(全國前45%~55%)。
C. 雲南大學的具體位置
雲南大學(東陸校區)位於昆明市五華區翠湖北路2號;雲南大學(呈貢校區)位於雲南省昆明市呈貢區大學城東外環南路。
雲南大學位於雲南昆明,簡稱雲大,是一所文脈深遠、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中國著名大學,始建於1922年,時為私立東陸大學,1934年更名為省立雲南大學,1938年改為國立雲南大學,1946年被《不列顛網路全書》列為中國15所在世界最具影響的大學之一,1950年定名雲南大學。
截至2019年4月,雲大有呈貢、東陸兩校區,佔地面積4363.64畝,校舍建築面積100餘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370餘萬冊;有教職員工2971人,其中專業技術崗位2497人;有院士10人(含雙聘、特聘);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學生16976人,碩士研究生7595人,博士研究生1108人。
雲南大學校徽:
釋義:雲南大學徽志是雙圓套圓形徽標,環形帶書以「雲南大學」的中英文字樣和建校時間,雲大中文標准字體為毛體,內圓正中是「會澤院」線描圖案,該圖像標志下方是「1923」字樣,代表學校最初創建年份。
會澤院線描圖案——因會澤院乃雲大標志性建築,幾與雲大同齡(東陸大學開學之日即會澤院奠基之時),故最可象徵雲大。
會澤院線描圖案中之梯級,長條為「十」,短條為「一」,以九長條為「九十」,五短條為「五」,點明「九五」之數。整個圖案為海藍色,寄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之意。
D. 雲南大學施本植是幾級教授
二級
E. 去雲南大學當教授的資格
洋博士可以來當個講師,教授得一步一步向上爬吧。
F. 雲南大學建校歷史
樓掩映在花圖錦簇中。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是讀書、研究學問的好地方。
雲南大學現已成為文、法、理、技、經、管學科齊全、人才密集的全國重點大學。在校學生達19872人,其中全日制學生9919人,研究生2853人(博士 生94人;碩士生684人;碩究生進修班1842人;授專業法學學位170人;學位教師進修班63人),夜函大生7100人。
雲南大學現有在職教職工2372人,專業技術人員1981人,其中教授222 人,副教授409人,專任教師980人,全校在職人員平均年齡40歲,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683人。
雲南大學現有經濟學院、成人教育學院、人文學院、生命科學與化學學院、信息學院、理學院、發展研究院、職業技術學院、法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工商管理與旅 游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國際現代設計藝術學院、葯學院、國際文化學院等15個學院共30餘個教學系(部)65個本專科專業,還有16個開發研究中心、 25個研究所、10個研究室;4個教學服務中心;其中歷史學、生物學、數理科學是國家級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基地(此外,新設立的國家級文科綜合素質培養實驗 基地班現已報國家教育部審批),還建設有1個國家級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基地、2個在建的國家級重點學科群;16個省級重點學科;4個博士學科授權點、1個博 士後工作流動站、48個碩士學位授權點、4個專業學位[法學、職業教育、MBA(工商管理專業碩士)、MPA(公共管理碩士)]授權點;1個國家級新產品 研究開發中心、1個國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雲南大學圖書館設備先進、功能齊全,已建成為現代化、多功能、開放型的信息資源庫、圖書的采訪、編目、流通、公共檢索已實現了計算機網路管理,現有藏書120多萬冊,收藏有一批全國善本和珍貴文獻。
1998年8月27日, 「雲大科技」股票上市後,雲南大學成為全國1千多所高校中第八家擁有高科技上市公司的高校。「雲大科技」的主產品雲大—120在全國推廣應用近1億畝,並 形成了推廣、銷售、服務網路。短短幾年時間,「雲大科技」從一個幾萬元起家的課題組,發展成為總資產超過10億元的上市公司。「雲大生物」是國內首家在單 克隆抗體領域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所研製生產的「避孕試紙」、「優生試紙」和「不孕檢測試紙」被定為國家標准。填補了我國單克隆抗體研究技術空白。 已具有年產20克以上單抗體的能力。
雲南大學設有出版社,已出版各類學術著作200餘種共200多萬冊。學術期刊《思想戰線》(社會科學版)進入了全國核心期刊行列、《雲南大學學報》(自然 科學版)被評為全國優秀重點大學學報,此外還有《雲南大學》校報。學校還附設有雲大附中、雲大外語學校和雲大幼兒園。雲大附中連續十多年在昆明市中考、高 考中名列前茅,社會上聲譽較好。
七十餘年來,雲南大學共培養了各類專門人才7萬餘人,其中解放後培養了本專科生5萬餘人,研究生1300餘人,留學生1600餘人、成人夜函大學生萬余 人。以基礎扎實、學風嚴謹、知識廣博、務實進取而享譽省內外的雲大畢業生受到社會各界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近幾年來,根據雲大「立足邊疆、服務雲南、辦出 特色」的辦學指導思想,結合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形勢,提出並實踐著適應與創新相統一的全面發展的教育觀,確立了「教為不教、學為創造」的教學理念,構 建以教育觀念、目標規格、課程體系及運作機制等為主要內容的人才培養模式。倡導「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學識、成一等事業」的校訓,造就博專高精兼備、德智體 美同優、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社會主義「四有」人才。
雲南大學素有重視科學研究、追求科學前沿、活躍學術氣氛的傳統。在幾代人的探索和努力下,學校的基礎學科和優勢領域的研究得到加強,新型領域和應用領域的 研究得到拓展,重大攻關項目得到集成,同時又積極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大力促進科研成果的孵化、推廣和應用。近五年來雲大共完成各類科研項目700餘項, 榮獲各類科研獎勵170餘項,出版專著250餘部,發表論文3100多篇,國際學術榜(《SCI》)上的排名居全國高校第六十位左右。在應用研究領域涌現 出一批高新技術成果,雲大BR—120被列為國家「九五」期間重點推廣項目。
雲南大學基金會是全國大學基金常務理事單位。雲南大學基金會已發展到有近七十位海內外董事,他們為雲大捐款捐物,獻計獻策,牽線搭橋,有力地促進了學校的 改革、建設和發展。近五年來,雲南大學先後與美、英、俄、日、澳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所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建立了不同層次的交流關系,派出了 200餘人赴國(境)外進行學術交流、合作研究,成功舉辦了十餘次大型國際學術會議。雲大正在成為亞太地區國際學術交流比較活躍的大學之一。
--------------------------------------------------------------------------------
• 1922年12月8日,宣布成立
• 1923年4月20日,正式開學 私立東陸大學
(1923年—1930年) • 預科
• 本科
• 附中
• (1927)附中
• 1930 年,改為省立東陸大學
• 1932 年,雲南省立師范學院並入 省立東陸大學
(1930 年—1934年) • 文學院(政治經濟、法律系)
• 工學院(土木、礦冶系)
• 教育學院
• 1934年9月,改稱省立雲南大學
• 1937年,熊慶來受聘出任雲南大學校長 省立雲南大學
(1934年—1938年) • 文理學院(文學院 + 教育學院)
• 理工學院(工學院 + 理科學系)
• 醫學專修科
• 1938年,改為國立雲南大學
• 1946年,被英國《簡明不列顛網路全書》列為中國15所著名大學之一 國立東陸大學
(1938年—1949年) • 5 個學院
• 18 個系
• 3 個專修科
• 3 個研究室
• 1951—1958年,全國院系調整
• 1954年8月理工學院獨立為昆明工學院
• 1956年8月醫學院獨立為昆明醫學院
• 1958年8月農學院獨立為昆明農林學院(今雲南農業大學和西南林學院前身) 雲南大學
(隸屬中央高等教育部)
(1950年—1958年) • 航空:並入四川大學、北京航空學院
• 法律、政治:並入西南政法學院
• 土木建築:並入中南土木工程建築學院、重慶土木工程建築學院
• 鐵道管理:並入北京鐵道學院、長沙鐵道學院
• 1958年8月劃歸雲南省政府管轄
• 1978年,被教育部列為全國88所重點大學之一
• 1997年11月,正式成為國家「 211 」 工程首批建設的 61 所大學之一
• 2004年成為省部共建高校 雲南大學
(隸屬雲南省政府)
(1958年—至今) • 1958年院系調整後,僅設文理兩科,共6個系至2005年12月
• 17個學院
• 7個研究院
• 3個公共教學部
• 1個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
• 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 4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
• 1個國家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G. 雲南的哪所大學最好
學校簡介】
雲南大學創建於1922年12月,1923年4月20日開始招生。八十多年來六易校名,從創建之初的私立東陸大學發展成為雲南省唯一的國家重點綜合大學,已為國家培養各類專門人才七萬多人。目前,雲南大學是國家首批重點建設的61所「211工程」大學之一,已經被列入國家「西部大開發」重點建設高校的行列,是一所歷史悠久,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大學。也是一所發展勢頭強勁的邊疆大學。
雲南大學有著輝煌的歷史。1937年到1947年,著名數學家熊慶來教授受聘擔任雲南大學校長,按照「清華模式」建設雲大,費孝通、楚圖南、陳省身、華羅庚、嚴濟慈、馮友蘭、呂叔湘等大批著名學者應邀來校執教,使學校逐步發展成為國內外較有影響的綜合性大學。1946年,世界著名的《簡明大不列顛網路全書》把雲南大學列為中國十五所世界著名大學之一。
雲南大學位於昆明市區內,踞商山余脈的貢院坡上,前臨翠湖,左依圓通山,佔地面積640畝,校舍面積35萬平方米。校園內茂林修竹,綠草如茵,一幢幢教學大樓、圖書館、實驗樓掩映在花圖錦簇中。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是讀書、研究學問的好地方。
雲南大學現已成為文、法、理、技、經、管學科齊全、人才密集的全國重點大學。在校學生達19872人,其中全日制學生9919人,研究生2853人(博士生94人;碩士生684人;碩究生進修班1842人;授專業法學學位170人;學位教師進修班63人),夜函大生7100人。
雲南大學現有在校本科學生16700多人、研究生2000多人,各類成人教育學生14000多人。全校有專職教科人員1214人,其中教授261人,副教授382人;國家級、省級有突出貢獻專家25人,享受國務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8人;雲南省高校特聘教授(研究員)4人;14人入選 「百千萬人才工程」、「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獎」、「教育部骨幹教師培養資助對象」等國家人才選拔培養計劃, 43人入選雲南省中青年學術和科技帶頭人等選拔培養計劃。
學校設有24個學院、3個公共教學部、2個研究院;72個本科專業;擁有4個國家級重點學科(民族學、生態學、微生物學和專門史)和15個省級重點學科;10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MBA、MPA、法律、工程碩士(含:軟體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高等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6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1個博士後企業工作站;3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歷史學、生物學、數理學科)、1個教育部生命科學與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職教師資培養基地、2個省級高新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開放實驗室、1個國家級新產品開發研究中心、1個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雲南大學圖書館設備先進、功能齊全,已建成為現代化、多功能、開放型的信息資源庫、圖書的采訪、編目、流通、公共檢索已實現了計算機網路管理,現有藏書140多萬冊,收藏有一批全國善本和珍貴文獻。是西南地區重要的文獻信息資源庫。學校設有出版社;學術期刊《思想戰線》在全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學報評比中名列第10位,榮獲「雙十佳學報」稱號,並獲第二屆國家期刊獎,進入「百種重點期刊」行列;《雲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被美國權威的《數學評論》收錄摘評;2002年創刊的《雲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在國內社科界已產生良好聲譽。
1998年8月27日, 「雲大科技」股票上市後,雲南大學成為全國1千多所高校中第八家擁有高科技上市公司的高校。「雲大科技」的主產品雲大—120在全國推廣應用近1億畝,並形成了推廣、銷售、服務網路。短短幾年時間,「雲大科技」從一個幾萬元起家的課題組,發展成為總資產超過10億元的上市公司。「雲大生物」是國內首家在單克隆抗體領域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所研製生產的「避孕試紙」、「優生試紙」和「不孕檢測試紙」被定為國家標准。填補了我國單克隆抗體研究技術空白。已具有年產20克以上單抗體的能力。
雲南大學設有出版社,已出版各類學術著作200餘種共200多萬冊。學術期刊《思想戰線》(社會科學版)進入了全國核心期刊行列、《雲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被評為全國優秀重點大學學報,此外還有《雲南大學》校報。學校還附設有雲大附中、雲大外語學校和雲大幼兒園。雲大附中連續十多年在昆明市中考、高考中名列前茅,社會上聲譽較好。
七十餘年來,雲南大學共培養了各類專門人才7萬餘人,其中解放後培養了本專科生5萬餘人,研究生1300餘人,留學生1600餘人、成人夜函大學生萬餘人。以基礎扎實、學風嚴謹、知識廣博、務實進取而享譽省內外的雲大畢業生受到社會各界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近幾年來,根據雲大「立足邊疆、服務雲南、辦出特色」的辦學指導思想,結合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形勢,提出並實踐著適應與創新相統一的全面發展的教育觀,確立了「教為不教、學為創造」的教學理念,構建以教育觀念、目標規格、課程體系及運作機制等為主要內容的人才培養模式。倡導「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學識、成一等事業」的校訓,造就博專高精兼備、德智體美同優、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社會主義「四有」人才。
雲南大學素有重視科學研究、追求科學前沿、活躍學術氣氛的傳統。在幾代人的探索和努力下,學校的基礎學科和優勢領域的研究得到加強,新型領域和應用領域的研究得到拓展,重大攻關項目得到集成,同時又積極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大力促進科研成果的孵化、推廣和應用。近五年來雲大共完成各類科研項目700餘項,榮獲各類科研獎勵170餘項,出版專著250餘部,發表論文3100多篇,國際學術榜(《SCI》)上的排名居全國高校第六十位左右。在應用研究領域涌現出一批高新技術成果,雲大BR—120被列為國家「九五」期間重點推廣項目。
雲南大學基金會是全國大學基金常務理事單位。雲南大學基金會已發展到有近七十位海內外董事,他們為雲大捐款捐物,獻計獻策,牽線搭橋,有力地促進了學校的改革、建設和發展。近五年來,雲南大學先後與美、英、俄、日、澳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所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建立了不同層次的交流關系,派出了200餘人赴國(境)外進行學術交流、合作研究,成功舉辦了十餘次大型國際學術會議。雲大正在成為亞太地區國際學術交流比較活躍的大學之一。
H. 雲南大學的知名教授有哪些
金子強,石鵬飛,熊思遠,蘇升乾 (雲南大學四大名嘴),
其中蘇升乾教授上過百家講壇,現已已經62歲,退休了。現在在教我們的中國近代史大綱。
其他的就不太清楚。
I. 雲南大學有個叫朱文章的教授嗎
朱文章教授,男,博士,1962年出生。現任廈門理工學院副院長,主管常務教學工作。主要從事半版導體光權電技術的研究工作,先後參加和主持完成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10多項,目前主持科研項目4項。已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出版《半導體光電性質》專著一部(42萬字),該書獲福建省自然科學著作基金資助出版。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入選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2005年獲福建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003年獲福建省高校教學名師獎,1997年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97年獲首屆廈門市青年科技人才傑出獎,1995年評為全國優秀教師,1994年評為第二節福建省十大傑出青年。
J. 雲南大學的相關信息
雲南大學創建於1922年12月,1923年4月20日開始招生。八十多年來六易校名,從創建之初的私立東陸大學發展成為雲南省唯一的國家重點綜合大學,已為國家培養各類專門人才七萬多人。目前,雲南大學是國家首批重點建設的61所「211工程」大學之一,已經被列入國家「西部大開發」重點建設高校的行列,是一所歷史悠久,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大學。也是一所發展勢頭強勁的邊疆大學。 雲南大學有著輝煌的歷史。1937年到1947年,著名數學家熊慶來教授受聘擔任雲南大學校長,按照「清華模式」建設雲大,費孝通、楚圖南、陳省身、華羅庚、嚴濟慈、馮友蘭、呂叔湘等大批著名學者應邀來校執教,使學校逐步發展成為國內外較有影響的綜合性大學。1946年,世界著名的《簡明大不列顛網路全書》把雲南大學列為中國十五所世界著名大學之一。 雲南大學位於昆明市區內,踞商山余脈的貢院坡上,前臨翠湖,左依圓通山,佔地面積640畝,校舍面積35萬平方米。校園內茂林修竹,綠草如茵,一幢幢教學大樓、圖書館、實驗樓掩映在花圖錦簇中。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是讀書、研究學問的好地方。 雲南大學現已成為文、法、理、技、經、管學科齊全、人才密集的全國重點大學。在校學生達19872人,其中全日制學生9919人,研究生2853人(博士生94人;碩士生684人;碩究生進修班1842人;授專業法學學位170人;學位教師進修班63人),夜函大生7100人。 雲南大學現有在校本科學生16700多人、研究生2000多人,各類成人教育學生14000多人。全校有專職教科人員1214人,其中教授261人,副教授382人;國家級、省級有突出貢獻專家25人,享受國務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8人;雲南省高校特聘教授(研究員)4人;14人入選 「百千萬人才工程」、「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獎」、「教育部骨幹教師培養資助對象」等國家人才選拔培養計劃, 43人入選雲南省中青年學術和科技帶頭人等選拔培養計劃。 學校設有24個學院、3個公共教學部、2個研究院;72個本科專業;擁有4個國家級重點學科(民族學、生態學、微生物學和專門史)和15個省級重點學科;10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MBA、MPA、法律、工程碩士(含:軟體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高等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6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1個博士後企業工作站;3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歷史學、生物學、數理學科)、1個教育部生命科學與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職教師資培養基地、2個省級高新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開放實驗室、1個國家級新產品開發研究中心、1個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雲南大學圖書館設備先進、功能齊全,已建成為現代化、多功能、開放型的信息資源庫、圖書的采訪、編目、流通、公共檢索已實現了計算機網路管理,現有藏書140多萬冊,收藏有一批全國善本和珍貴文獻。是西南地區重要的文獻信息資源庫。學校設有出版社;學術期刊《思想戰線》在全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學報評比中名列第10位,榮獲「雙十佳學報」稱號,並獲第二屆國家期刊獎,進入「百種重點期刊」行列;《雲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被美國權威的《數學評論》收錄摘評;2002年創刊的《雲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在國內社科界已產生良好聲譽。 1998年8月27日, 「雲大科技」股票上市後,雲南大學成為全國1千多所高校中第八家擁有高科技上市公司的高校。「雲大科技」的主產品雲大—120在全國推廣應用近1億畝,並形成了推廣、銷售、服務網路。短短幾年時間,「雲大科技」從一個幾萬元起家的課題組,發展成為總資產超過10億元的上市公司。「雲大生物」是國內首家在單克隆抗體領域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所研製生產的「避孕試紙」、「優生試紙」和「不孕檢測試紙」被定為國家標准。填補了我國單克隆抗體研究技術空白。已具有年產20克以上單抗體的能力。 雲南大學設有出版社,已出版各類學術著作200餘種共200多萬冊。學術期刊《思想戰線》(社會科學版)進入了全國核心期刊行列、《雲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被評為全國優秀重點大學學報,此外還有《雲南大學》校報。學校還附設有雲大附中、雲大外語學校和雲大幼兒園。雲大附中連續十多年在昆明市中考、高考中名列前茅,社會上聲譽較好。 七十餘年來,雲南大學共培養了各類專門人才7萬餘人,其中解放後培養了本專科生5萬餘人,研究生1300餘人,留學生1600餘人、成人夜函大學生萬餘人。以基礎扎實、學風嚴謹、知識廣博、務實進取而享譽省內外的雲大畢業生受到社會各界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近幾年來,根據雲大「立足邊疆、服務雲南、辦出特色」的辦學指導思想,結合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形勢,提出並實踐著適應與創新相統一的全面發展的教育觀,確立了「教為不教、學為創造」的教學理念,構建以教育觀念、目標規格、課程體系及運作機制等為主要內容的人才培養模式。倡導「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學識、成一等事業」的校訓,造就博專高精兼備、德智體美同優、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社會主義「四有」人才。 雲南大學素有重視科學研究、追求科學前沿、活躍學術氣氛的傳統。在幾代人的探索和努力下,學校的基礎學科和優勢領域的研究得到加強,新型領域和應用領域的研究得到拓展,重大攻關項目得到集成,同時又積極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大力促進科研成果的孵化、推廣和應用。近五年來雲大共完成各類科研項目700餘項,榮獲各類科研獎勵170餘項,出版專著250餘部,發表論文3100多篇,國際學術榜(《SCI》)上的排名居全國高校第六十位左右。在應用研究領域涌現出一批高新技術成果,雲大BR—120被列為國家「九五」期間重點推廣項目。 雲南大學基金會是全國大學基金常務理事單位。雲南大學基金會已發展到有近七十位海內外董事,他們為雲大捐款捐物,獻計獻策,牽線搭橋,有力地促進了學校的改革、建設和發展。近五年來,雲南大學先後與美、英、俄、日、澳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所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建立了不同層次的交流關系,派出了200餘人赴國(境)外進行學術交流、合作研究,成功舉辦了十餘次大型國際學術會議。雲大正在成為亞太地區國際學術交流比較活躍的大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