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燕浙江大學副教授
Ⅰ 2014年浙江大學金融學考研群有好點的交流群
2 7 3 6 4 4 7 9 8 3(答案)考研,刑法,雖然沒有民法那樣博大精深,包羅萬象,但中國的刑法處於理論轉型期,傳統的蘇聯的四要件平面耦合式的犯罪構成理論受到多數學者批判,但也有部分傳統的學者仍固守傳統的四要件(2009年張明楷教授把犯罪構成三要件理論寫入三大本,引起高銘暄老一輩刑法學家等眾怒,遂上書司法部,批其「擾亂刑法學秩序」)。由於張明楷2009年以前的司考拼題人的地位,他本人在理論界和實務界的地位達到了頂峰(傳某檢察院同志人手必備張明楷《刑法學》第三版),司法考試的授課中掀起了一陣研究張明楷理論的熱潮,講課言必稱張明楷,劉鳳科、韓友誼等人因此發跡。韓友誼的授課磅礴大氣,妖風陣陣(想不到好詞了),險象環生,充滿激情,引人入勝,激起人學習和研究刑法的極大興趣,尤其是他的總則講的非常精彩。但近兩年韓友誼的課程有「唯張明楷」的傾向,在一些知識上求新求偏,嚴重背離司法考試的命題導向和理論立場,所以他的三天的刑法分則課程充滿廢話,雖然有趣,但有些浪費時間。沖刺課程更是玄而又玄,顛覆你傳統的理論知識體系,嚴重摧毀考生自信。李建偉評語「嘩眾取寵,沉醉於自己的世界不能自拔」雖有詆毀之嫌,但也非妄語。另一位老師劉鳳科以張明楷學說發家,前些年也有唯張明楷的傾向,但今年來其授課歸於平和,以法條和真題為依歸,基本符合司考的理論立場,但其口音著實聽著難受,
不過劉鳳科的300多頁的講義還是值得研究和學習。最後,司法考試刑法學習必備的一本書就是柏浪濤老師的指南針《刑法攻略》,柏浪濤是拼題人周光權的學生,在他的刑法攻略里貫穿著「溫和新理論」立場,講解富有實用性,如能把此書融會貫通,則司考刑法可將之拿下。
余者,精力有限簡述之。
(1)民事訴訟法抓住楊秀清和郭翔(楊秀清的課講得很清晰、基礎,娓娓道來,但一她的課具有一定的跳躍性;萬國的郭翔是神一般的人物,把枯燥的民訴法講得非常生動、犀利),刑事訴訟法搞定汪海燕(期待重出江湖)、向高甲(汪海燕「老師」,黑馬,講義做的特棒)、陳少文(萬國新銳,感動許多人),不過訴訟法最終還是要回歸法條,不斷重復,重視每年新增內容。
(2)行政法拿下季宏(精深透徹)和林鴻潮(林鴻潮的課並沒有傳說的那麼好,對很多試題的講解有牽強附會之嫌,復議訴訟一鍋端不適合初學者,但講義做的很好,值得收藏)。
(3)商經推薦王小龍和張海峽(王小龍講課四平八穩,經典的冷幽默為人熟知,但對知識的講解非常全面細致,實用性強。張海峽也是司考界的一朵奇葩,其自編口訣和黃色笑話是其橫行江湖多年的殺手鐧,他的公司法講的非常好,但餘下的課程基本上可稱之為雞肋,有華而不實之感。此外,商經還可以聽一下鄢夢萱老師的課。)
(4)三國毫無疑問肯定是楊帆的天下,此外萬國的王斌和劉萬嘯也非常不錯。理論法學陳景輝無出其右(但由於其12個小時的課程經常法理學就講11個小時,憲法和法制史讓同學自己看,前些年不明真相的考生被污為「二吊子」)。
Ⅱ 汪海燕的人物簡介
汪海燕,教授,碩士生導師, 湖北武漢人,1953年1月出生。
中國心理學會注冊心理師 中國心理學會注冊督導師;
1982-1985年 華中師范大學校長辦公室 秘書;
1985-2003年 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課部 講師、副教授;
2003-2005年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副教授;
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咨詢中心咨詢師;
2005年至今 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 副教授、教授;
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咨詢師主任。 本科生課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團體輔導、教師倫理學、人際關系學、法律基礎。
研究生課程:團體咨詢、心理咨詢實習與督導(課程班)。 心理咨詢與心理健康教育、團體輔導、危機干預與自殺預防科研論文。
[ 1 ] 2005年10月 全國首屆心理創傷治療和危機干預學術研討會,論文報告「危機團體干預的理論與實踐」
[ 2 ] 2002年7月 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大會專題報告「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危機干預」
[ 3 ] 「中小學教師對職業道德教育意見與建議調查報告」,第一作者,載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思想、理論、教育》2001年第12期。
[ 4 ] 論女大學生性心理保健 . 獨立著作 見:第一屆亞洲性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1年8月
[ 5 ] 女學生手淫問題心理咨詢 . 第一作者 見:面向 21 世紀的性與健康 . 北京:中國人口出版社,
[ 6 ] 2001年8月 第一屆亞洲性教育學術研討會,大會論文報告「女大學生性心理保健」
[ 7 ] 2000年10月 中國陶行之研究會全國女學生教育研究會第二屆年會, 大會學術報告「女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指導」
Ⅲ 如何推動新時代政法工作有新氣象新作為
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政法領域體現「四個轉變」
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針對這一重要論斷,會議指出,在政法領域,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體現在「四個轉變」上:
1、從實現基本物質文化需要向同步追求高品位物質文化生活轉變;
2、從實現外在物質文化需要向同步追求精神心理滿足轉變,不僅希望人身權、財產權不受侵犯,而且期待個人尊嚴、情感得到更多尊重,隱私、名譽、榮譽等人格權得到有效保護;
3、從注重現實安全向同步追求長遠安寧轉變,對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有更高要求;
4、從單純的個體受益向同步追求參與社會事務轉變,更加關注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對社會事務參與意願強烈。
「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凸顯出人民日益增長的對民主法治的需求、對法治品質的要求、對公平正義的期待、對安全保障的法律依賴等,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增量部分幾乎都與民主法治直接關聯。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張文顯說。
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對政法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提高法治品質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質量和效益,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歷久彌新「楓橋經驗」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
50多年前,浙江楓橋幹部群眾創造了「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的「楓橋經驗」,並根據形勢變化不斷賦予其新的內涵。
會議要求,以總結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為契機,提升城鄉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1、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2、堅持以善治為目標,推動創新城鄉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
3、堅持以預防為基點,構建社會矛盾風險綜合防控新體系;
4、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築牢社會和諧穩定新防線。
「過去的『楓橋經驗』強調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隨著時代發展,現在強調黨政動手依靠群眾、預防糾紛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促進發展。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刑法研究室主任劉仁文說。
要牢牢把握「楓橋經驗」以人為本的核心要義,推進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要總結推廣「網上楓橋經驗」,推動社情民意在網上了解、矛盾糾紛在網上解決、正面能量在網上聚合,努力使社會治理從單向管理向雙向互動、線下向線上線下融合、單純部門監管向社會協同轉變。
新時代的「楓橋經驗」不僅要貫徹落實到「現實空間」,還要落實到「網路空間」。例如在打擊和防範電信詐騙等新型犯罪領域,在探索基層矛盾糾紛化解中,利用互聯互通的網路科技,解決現實中的具體問題。
強調 「完善產權保護機制」增強企業家信心
「更加註重完善產權保護機制,促進市場主體立恆心、增信心。 」這是會議透露出的一個重要信號。
切實維護企業家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嚴防刑事執法介入經濟糾紛、超標的超范圍採取財產強制措施、財產處罰過寬過重等現象發生。
政法機關直面當前產權保護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問題,需要更新執法理念,轉變執法作風,改進執法方式,提高執法質量和水平,才能實現執法辦案法律效果與政治效果、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2017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人民法院將依法再審張文中案,顧雛軍案,李美蘭與陳家榮、許榮華案等三起重大涉產權案件,讓人們切實感受到黨中央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堅定決心。
「一個案例勝過一打文件」。這次會議提出,要抓緊甄別糾正一批社會反映強烈的產權糾紛案件,進一步穩定社會預期、增強企業家信心。
「這有利於在全社會樹立起『有恆產者有恆心』的理念。 」劉仁文說,「提升社會對公正司法的信心,對促進有關當事方和辦案機關依法辦事必將產生良好的示範效應。 」
構建「中國特色輕罪訴訟制度體系」
訴訟制度改革作為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優化司法資源配置、提高司法質量效率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國正在18個城市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
會議提出,今年9月試點到期後,要及時總結試點經驗,推動刑事訴訟法等有關法律修改,構建起中國特色輕罪訴訟制度體系。
「在保障司法公正的前提下,應當在提高司法效率方面多下功夫。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副院長汪海燕表示,要解決有限的司法資源與不斷激增的訴訟案件之間的矛盾,就要使公正和效率在更高的層次上實現統一。
在民事訴訟制度改革方面,會議提出要推進化解方式多元化,完善訴調對接機制,探索調解前置程序改革試點,開展律師調解試點,發揮訴訟費制度的杠桿作用,引導更多民商事糾紛以非訴方式解決。
深化民商事庭審方式改革,探索法庭調查與法庭辯論合並進行,進一步提高司法效率。
「通過理論層面的不斷創新,以及改革試點的實踐,將一些成熟的、科學的改革經驗上升為法律,以構建和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訴訟制度。 」汪海燕說。
全國執法司法規范化大檢查今年開展
會議透露,今年要開展全國執法司法規范化大檢查,著力解決執法司法不嚴格、不規范、不公正、不文明問題,防止公權力損害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針對執法司法的規范化大檢查很有必要。汪海燕說,政法機關應當遵循法治思維,秉承以人為本的執法理念,爭取在司法執法的每一個環節都能夠嚴格依照法律程序進行,才能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執法和司法的案件中感受到公平和正義。
要努力營造公正、透明、可預期的法治環境。更加註重改進執法司法方式。
改進執法司法方法,確保司法執法方法的嚴格、規范、公正和文明,是提高執法司法公信力、提升司法文明程度的重要舉措與保障。
要深化執法權力運行機制改革,逐步構建起完備的執法制度體系、規范的執法辦案體系、系統的執法管理體系、實戰的執法培訓體系、有力的執法保障體系,推動執法規范化建設提檔升級。
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要開展重大社會穩定風險防範化解專項行動,努力做到發現在早、防範在先、處置在小,確保社會大局穩定。
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把對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的查辦和化解風險、追贓挽損、維護穩定結合起來,防止引發次生風險。
要開展專項行動,依法查處金融、財稅、資本市場、社會民生等領域經濟犯罪案件,重點打擊非法集資、網路傳銷、內幕交易等經濟犯罪,堅決懲戒違法違規活動。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非法集資等涉眾型經濟犯罪手段也不斷翻新,極具隱蔽性和欺騙性。一旦蔓延,將對金融體系乃至社會穩定產生巨大沖擊,嚴重影響實體經濟發展。
相關部門要強化監測預警,綜合運用各種手段積極排查化解金融風險隱患,加強薄弱環節的制度建設,構建系統化的追贓挽損工作體系,同時積極回應民生訴求,加強對廣大群眾的金融普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