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江蘇常州籍北京大學教授

江蘇常州籍北京大學教授

發布時間: 2021-02-13 06:21:30

A. 上海思博職業技術學院的學校領導

名譽校長來:楊金土
教授,中共自黨員,1937年生,上海思博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中國職業教育學會副會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全國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委員會顧問,全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顧問,原國家教育委員會職業技術教育司司長。
校長:皋玉蒂
1954年生,女,中共黨員,上海市特級教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現任思博學院法人代表、院長。
黨委書記:張建中
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副教授。上海中醫葯大學原黨委書記,校務委員會主任。
副校長:潘立本
教授,江蘇常州人,中共黨員,1950年1月出生,同濟大學建築工程專業畢業。
副校長:姚大偉
1956年生,教授,中共黨員。2004年1月至現在,任學院副校長兼國際商務與管理學院院長。
副校長:沈小平
1951年11月出生,上海思博職業技術學院董事、副校長兼衛生技術與護理學院院長,美籍華裔醫學專家,國家外國專家局文教類專家。

B. 康有為的四大得意弟子是誰

梁啟超、譚嗣同、徐悲鴻、劉海粟是康有為的四大弟子。
徐悲鴻(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漢族,江蘇宜興人,生於中國江蘇宜興屺亭橋。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者,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自幼隨父親徐達章學習詩文書畫。1912年17歲時便在宜興女子初級師范等學校任圖畫教員。1916年入上海復旦大學法文系半工半讀,並自修素描。先後留日、法,游歷西歐諸國,觀摹研究西方美術。1927年回國,先後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1933年起,先後在法國、比利時、義大利、英國、德國、蘇聯舉辦中國美術展覽和個人畫展。
劉海粟(1896-1994年) 。祖籍安徽省鳳陽,生於江蘇省常州。 自幼酷愛書畫,1912年11月與烏始光、張聿光在上海創辦現代中國第一所美術學校「上海國畫美術院」任校長,並取蘇軾「渺滄海一粟」詞意,改名「海粟」。首創男女同校,採用人體模特兒和旅行寫生,被責罵為「藝術叛徒」,但得蔡元培等學者支持。1918年到北京大學講學,並舉辦第一次個人畫展。1919年到日本考察美術教育,回國後創辦天馬會。

譚嗣同(1865—1898),男,漢族,湖南瀏陽人,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維新志士。是「百日維新」運動的代表。他主張中國要強盛,只有發展民族工商業,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公開提出廢科舉、興學校、開礦藏、修鐵路、辦工廠、改官制等變法維新的主張。寫文章抨擊清政府的賣國投降政策。1898年變法失敗後被殺,年僅三十三歲,他與康有為,梁啟超等為世稱「戊戌六君子」之一。

C. 江蘇常州的清北清華北大的有沒有回來看到母親

江蘇常州的清華北大的學生,有沒有回來看母親?當然。不管是哪裡的學子,不管是清華北大的,還是普通高校的學生都需要回來看母親,母親生育了我們,養育了我們,我們有理由多回家看看她們。

D. 突出貢獻的科學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王適存教授,旋翼動力學國際頂級專家,旋翼動力學界有唯內一以中國人名字容命名的理論——王適存渦流理論。他的名字在國際旋翼動力學界如雷貫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高歌教授,發明了沙丘駐渦火焰穩定器設計和研究工作,獲國家發明一等獎,現已用於我國多種軍用航空發動機,是我國
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愛因斯坦,他提出了[相對論]!

E. 科技突出貢獻者有哪些

華羅庚:江蘇金壇人。中國解析數論、典型群、矩陣幾何學、自守函數論與多復變函數論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與開拓者,國際知名數學家,先後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法國南錫大學、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博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等。

錢三強:浙江湖州人,出生於浙江紹興。核物理專家、中國核原子科學之父,曾師從居里的女兒、諾貝爾獎獲得者伊萊娜?居里及其丈夫約里奧?居里。在中國研發原子彈期間,擔任技術總負責人、總設計師,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范新弼:電子計算機專家,湖南長沙人。1951年獲美國斯坦福大學電子學博士學位,在電子器件研究與應用領域獲8項美國專利。歸國後,領導我國第一台大型計算機及其後多台大型計算機的磁芯存儲器研製工作,領導中國半導體存儲元件研究,建立了國內第一批測試設備。

張效祥:計算機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中國解放軍總參謀部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領導中國第一台大型通用電子計算機的仿製並在此後的35年中主持中國自行設計的電子管、晶體管到大規模集成電路各代大型計算機的研製,為中國計算機事業的創建、開拓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1985年,領導完成中國第一台億次巨型並行計算機系統。

錢學森:中國現代物理學家、世界著名火箭專家、全國政協副主席,浙江杭州市人,生於上海。錢學森曾在美國任講師、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開始,歷經5年努力,於1955年才回到祖國,1958年起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

董鐵寶:力學家、計算數學家,江蘇武進人,「中國第一個程序員」(王選),長期致力於結構力學、斷裂力學、材料力學性能、計算數學的研究和教學,我國計算機研製和斷裂力學研究的先驅者之一。1945年赴美學習,1956年歸國教學,1968年在文革中因受迫害自殺。

金怡濂: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高性能計算機專家、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原籍江蘇常州。中國第一台大型計算機研製者之一,先後提出多種類型、各個時期居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巨型計算機系統的設計思想和技術方案,為我國高性能計算機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和趕超世界計算機先進水平有著重要貢獻。

王選:江蘇無錫人。著名的計算機應用專家,主要致力於文字、圖形、圖象的計算機處理研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曾任北大方正集團董事、方正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科技顧問,九三學社副主席、中國科協副主席、九三學社副主席、中國科協副主席。2003年當選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周巢塵:計算機軟體專家,原籍江蘇南匯,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研究員,曾任聯合國大學國際軟體技術研究所所長。

楊芙清:北京大學計算機學科第一位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計算機科學技術及軟體專家,無錫人。歷任軟體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信息與工程科學學部主任、北京大學軟體工程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計算機科技系教授。

孫仲秀:計算機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原籍浙江餘杭,生於江蘇省南京市,歷任南京大學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副校長等職。1974年後主持研製了中國國產系列計算機DJS200系列的DJS200/XT1和 DJS200/XT1P等操作系統。從1979年起開始對分布式計算機系統軟體和應用進行了研究,1982年在國內首次研製成功ZCZ分布式微型計算機系統,研究和開發了多個實用的分布式計算機系統。

何積豐:中國科學院院士、計算機軟體專家,生於上海,祖籍浙江寧波。現任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軟體學院院長,上海嵌入式系統研究所所長、聯合國大學國際軟體技術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早年進行管理信息系統和辦公自動化系統的研發。

吳幾康:安徽歙縣人。計算機專家、中國計算機事業的開拓者之一。曾於1951年至1953年在丹麥任無線電廠開發工程師,歸國後調至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後參與籌建計算技術研究所。1965年負責研製成功兩台大型通用計算機,後參與籌建771微電子學研究所,任副所長和研究員。

張梓昌:電子計算機專家。江蘇崇明(今屬上海市)人。歷任航天工業部第二研究院所長、測控公司總工程師,中國計算機學會第一屆副理事長,中國宇航學會第一、二屆理事。長期從事電子設備和計算機的研製,曾負責我國第一台計算機的技術工作,是我國計算機技術的學科帶頭人之一。

張世龍: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主任、教授,曾參加我國第一台自行設計製造的大型計算機119機和北大紅旗計算機的系統設計。

慈雲桂:著名計算機科學家、教授,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學部委員,安徽桐城人。歷任國防科技大學副校長兼電子計算機系主任和計算機研究所所長等職,先後主持了我國多種型號計算機的研製,從領導研製我國第一台電子管數字計算專用機,到擔任「銀河」億次計算機研製的技術總指揮和總設計師,為國家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及科學研究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馮康:應用數學和計算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數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科學家。生於江蘇南京,原籍浙江紹興。其獨立創造了有限元方法、自然歸化和自然邊界元方法,開辟了辛幾何和辛格式研究新領域。中國現代計算數學研究的開拓者。1997年底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授予馮康的另一項工作「哈密爾頓系統辛幾何演算法」。歷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任副研究員、研究員,中國科學院計算中心主任、名譽主任。(排名不分先後)

F. 號稱北京大學教授的教授的是什麼人

網上流傳的,
很多的北京大學教授,
一般有很多是冒名頂替的,
不是真的,
所以不要把北京大學完全帶入。

G. 常州有幾位常州籍中科院院士

在常來州尋根的陸鍾武院士告源訴記者,在離開常州的68年中,與常州惟一的一次聯系是大約3年前,常州檔案局曾向他徵集過個人資料,他請記者代為向檔案局示謝。而正是從常州檔案局,記者了解到,在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常州籍的院士有57人。

據介紹,中國科學院在1955年成立學部,是中
國最高學術機構,學部委員是中國科技界最高學術稱號。1994年,國務院決定:將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改稱院士。自1995年至2002年共評選出中科院院士900餘人。中國工程院是國家在工程技術方面的最高榮譽性、咨詢性學術機構,於1994年在北京召開第一次院士成立大會。工程院院士是中國工程技術界最高學術稱號,至今共評選出工程院院士600餘人。

在常州籍的兩院院士中共有中科院院士38名(含1名出生武進的外籍院士,1名首屆社會哲學部學部委員),工程院院士有20名。其中,吳階平身兼中科院和工程院兩院院士。在57名院士中,尚有42名健在。不過,檔案局的同志強調,這個數字還只是截至2002年,而且是不完全統計

H. 搜集4位報效祖國的科學家

「三錢」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中國力學之父錢偉長、中國原子彈之父錢三強,
鄧稼先,華羅庚......
錢學森, 祖籍浙江杭州,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錢偉長(1912.10.9—2010.7.30),江蘇無錫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1931年考入清華大學,1942年獲多倫多大學博士學位。1946年5月,錢偉長回國,應聘為清華大學機械繫教授,兼北京大學、燕京大學教授。
錢三強,1913年10月16日生於浙江湖州,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中國「兩彈一星」元勛,中國科學院院士。1940年,獲法國國家博士學位。1946年底,榮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1948年,回國後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從新中國建立起,錢三強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業的開創。
鄧稼先(1924—1986),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國普渡大學留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畢業當年,他就毅然回國。
華羅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祖籍江蘇丹陽。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新中國成立後不久,華羅庚毅然決定放棄在美國的優厚待遇,奔向祖國的懷抱。

I. 北京大學都 有哪些著名的教授

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著名考古學家嚴文明 著名經濟學家劉偉教授

滿意請採納

J. 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的知名校友

瞿秋白,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
張太雷,無產階級革命家、原中共廣東省委書記
劉半農,文學家、語言學家和教育家,中國新文化運動先驅
劉天華,中國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樂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學等校教授
錢穆,史學家、教育家、國學大師,曾任北京大學等校教授
潘菽,心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南京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所長
孟憲承,曾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部長、華東行政委員會教育局局長、華東師范大學首任校長
呂叔湘,語言學家,曾任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所長
周有光,中國語言學家、文字學家
陶希晉,法學家、曾任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委員會副主任
陶魯笳,曾任國防科委主任、政委,中共中央委員,全國政協常委
史紹煕,熱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天津大學校長
吳汝康,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
陳太一,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通信工程學院副院長
盛金章,中國科學院院士、古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侯雲德,中國預防醫學科學研究員
王之江,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所長
薛鳴球,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蘇州大學教授
胡平,曾任福建省省長、商業部部長
知名校友參考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國紐約有野雞大學嗎 發布:2025-08-04 01:18:42 瀏覽:343
大學生函調證明材料信 發布:2025-08-04 01:09:52 瀏覽:406
大學生預征的對象 發布:2025-08-04 00:59:13 瀏覽:450
研究生導師偏心怎麼辦 發布:2025-08-04 00:53:15 瀏覽:837
華工建院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8-04 00:27:19 瀏覽:150
大學學攝影是什麼專業 發布:2025-08-04 00:25:53 瀏覽:706
清華大學王佳偉教授 發布:2025-08-04 00:21:30 瀏覽:831
薅羊毛大學生 發布:2025-08-04 00:07:04 瀏覽:487
大學生來了2主持 發布:2025-08-04 00:06:57 瀏覽:641
廣西大學微積分老師推薦 發布:2025-08-03 23:58:05 瀏覽: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