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沈陽農業大學張瑩教授

沈陽農業大學張瑩教授

發布時間: 2021-02-13 08:27:25

㈠ 沈陽農業大學師資力量介紹

知名人才 ◇ 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溫福 ◇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培養計劃人選 李天來 陳溫福 馮玉龍 ◇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馮 輝 史振聲 邊連全 劉明國 朴在林 張玉龍 張志宏 李天來 遲道才 陳溫福 依艷麗 段玉璽 徐正進 傅俊范 謝甫綈 曹敏建 孟憲軍 馮玉龍 ◇ 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人選 陳溫福 ◇ 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 張志宏 陳立傑 ◇ 教育部"優秀青年資助計劃"人員 謝甫綈 吳元華 段玉璽 叢 斌 徐正進 李成華 ◇ 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 陳溫福 汪景寬 朴在林 ◇ 農業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朴在林 李天來 陳溫福 史振聲 劉明國 謝甫綈 徐正進 段玉璽 梁成華 傅俊范 ◇ 農業部"神農計劃"人選 張玉龍 李天來 陳溫福 ◇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張玉龍 ◇ 全國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 陳溫福 ◇ 第二屆中華農業英才獲獎者 陳溫福 ◇ 教育部第五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李天來 ◇ 全國模範教師 陳溫福 ◇ 全國優秀教師 傅俊范 曹軍 ◇ 遼寧省院士培養工程人選 李天來 ◇ 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人選 李天來 陳溫福 謝甫綈 徐正進 依艷麗 傅俊范 段玉璽 曹遠銀 劉明國 陳曉飛 董文軒 胡建民 馮 輝 叢 斌 王秋兵 李成華 趙玉軍 沈國順 胡 蘭 紀明山 陳立傑 張志宏 張 艷 王鐵良 孟憲軍 須 輝 呂德國 遲道才 王昕陟 呂 傑 劉鳴達 張文忠 張廣勝 何劍斌 齊紅岩 李鳳海 高增貴 王 瑄 代紅艷 汪景寬 白義奎 岳喜慶 劉常富 陸秀君 王 術 劉顯軍 齊明芳 於海秋 ◇ 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千人層次人選 張玉龍 韓曉日 齊 華 張立軍 秦 利 雷家軍 陸秀君 王麗學 楊麗娟 吳元華 趙 瑞 崔建國 薛春生 郭維東 周永斌 王 術 殷 有 楊桂芹 劉顯軍 王曉光 郗偉斌 范海延 孫紅梅 張 勇 吳長德 漢麗梅 馬殿榮 邱永春 范昊明 孫守慧 趙天宏 王海英 劉 限 杜國棟 虞 娜 齊明芳 王玉剛 王宏偉 皮鈺珍 夏桂敏 嚴雪瑞 劉 江 張春紅 潘春玲 汪 澈 叢玉艷 謝立勇 陳 珂 谷祖敏 李海春 劉文合 劉彥群 魏松紅 於海秋 鄒洪濤 安迎鋒 邊振興 董勝君 李 旻 祁之秋 鍾 鳴 王嘉宇 ◇ 遼寧省攀登學者 張玉龍 李天來 陳溫福 徐正進 馮玉龍 ◇ 遼寧省首批領軍人才 李天來 ◇ 遼寧省優秀專家 劉長江 陳溫福 張玉龍 李天來 邊連全 劉明國 ◇ 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學科拔尖人才 李天來 陳溫福 ◇ 遼寧省特聘教授 王鐵良 張文忠 馮 輝 汪景寬 劉明國 ◇ 遼寧省普通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 張玉龍 李天來 陳溫福 曹敏建 李成華 ◇ 遼寧省優秀科技工作者 張玉龍 ◇ 遼寧省首屆十大青年科技英才 張志宏 ◇ 遼寧省高等學校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 張志宏 陳立傑 馮 輝 王鐵良 徐正進 張玉龍 張廣勝 李天來 張 艷 段玉璽 紀明山 胡建民 ◇ 遼寧省教學名師 傅俊范 胡建民 惠淑榮 紀明山 李天來 朴在林 張玉龍 王鐵良 任文濤 ◇ 遼寧省優秀教師 張玉龍 李成華 張廣勝 ◇ 遼寧省普通高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 楊桂芹 呂德國 張志宏 劉明國 王小奇 王鐵良 孟憲軍 紀淑娟 馮 輝 須 暉 遲道才 王秋兵 依艷麗 汪景寬 段玉璽 韓曉日 謝甫綈 黃瑞冬 吳元華 張廣勝 劉鳴達 郭維東 胡 蘭 陳立傑 劉常富 齊紅岩 田有文 張本華 孫紅梅 孫仕軍 張 勇 王 術 張佰清 劉顯軍 吳朝霞 白義奎 王昕陟 劉 限 ◇ 沈陽市優秀專家 邊連全 張 艷 陳溫福 呂 傑 ◇ 中共沈陽市委、沈陽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咨詢委員 陳溫福 王春平

㈡ 沈陽農業大學食品科學專業的研究生導師誰比較好謝謝幫忙了。

http://spxy.syau.e.cn/pic_list.asp?t=2&n=%D7%A8%BC%D2%D1%A7%D5%DF&include=b&leixing=1
食品院的專家學回者答

㈢ 沈陽農業大學兩院院士都是誰

陳溫褔,李天來

㈣ 沈陽農業大學的三位終身教授是誰

1.楊守仁 -- 中國農業科技界的「北丐」、中國超級稻之父
楊守仁,男,漢族,江蘇省丹陽人,1912年3月生。1937年畢業於浙江大學農學院農藝系。1948年赴美威斯康星大學研究生院深造,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1951年回國,任山東大學農學院教授。1953年後從事水稻理論、水稻育種的研究工作,奉調到沈陽農業大學,為沈陽農業大學一級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 被稱為「中國農業科技界的『北丐』」;他三年時間連拿威斯康新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他研究的超級稻畝產800公斤以上;他90高齡的時候,一談起水稻,仍然精神振奮,沒完沒了。
2005年2月28日6時20分,楊守仁教授逝世,享年94歲。農大校園里一片悲痛之聲。
楊守仁教授是我國迄今惟一而且是比較全面科學地闡明我國悠久的傳統經驗而又有所創新的著名水稻科學家。他曾用第一代IBM進行博士論文的研究,還發明了「田間試驗區估算的新方法」,人稱「楊氏公式」,至今美國仍在應用。他是東北三省水稻生產的積極宣傳倡導者,是我國水稻高產栽培理論體系的始創者。經過多年的長期努力,水稻高產栽培理論研究已提高到一個新水平,且已形成體系。他是釉粳稻雜交育種、水稻理想株型育種、水稻超高產育種新途徑的開拓創造者。由他主持的超級稻研究在國內外已引起高度重視,超級稻科研項目列人了國家重大科研項目,並已取得突破性進展。
楊守仁教授執教40餘載,他從1980年開始招收博士生,是我國第一批招收「作物栽培學及耕作學」的博士生導師,發表有關水稻栽培理論、水稻育種、育種新途徑的開拓等方面重大學術問題的論文達200餘篇,在總結弘揚我國傳統種稻經驗和開拓水稻新的育種領域秈粳稻雜交育種、理想株型育種中做出了創造性的突出貢獻,填補了這項空白,因此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委一部「六五」重點科技攻關獎等幾十項獎勵。1998年,楊守仁教授榮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獲此獎項的農業科學家全國僅2人,何梁何利基金評選委員會評價楊守仁教授「對秈粳稻雜交育種、水稻理想株型育種及水稻超高產育種有重要貢獻,在超級稻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從50年代起,他先後主編了第一部全國高等學校通用教材《作物栽培學》和《東北水稻栽培》專著,編寫了《中國水稻栽培學》,還主編了《中國大網路》及《中國農網路》有關水稻的內容,並擔任世界名著《稻的生物學》的總校譯,出版了個人學術專著《水稻高產栽培與高產育種論叢》和《水稻專題討論文集》。在他80歲高齡時,仍然孜孜不倦,辛勤耕耘,自輯出版了《水稻文選》,並列人遼寧省文化名人叢書之列。

楊守仁、張龍步、陳溫福 沈陽農業大學的育種專家楊守仁、張龍步、陳溫福三位教授培育的高產水稻新品種,近年來平均畝產達830.7公斤,居中國前列。它標志著中國在超高產水稻育種方面有了新的突破。由該校直接或間接育成的優質超高產水稻新品種已達20餘個,累計推廣面積9000萬畝,增產稻穀46億公斤,創造經濟效益逾36億元人民幣。

楊守仁簡介:1937年畢業於浙江大學農學院農藝系,1948年赴美威斯康星大學研究生院深造,先後獲得碩士、博士學位。1953年後在沈陽農學院一直從事水稻理論、水稻育種研究工作,現為學校終身教授,首批博士生導師。他是我國迄今為止惟一比較全面科學地闡明我國悠久的傳統經驗而又有所創新的著名水稻科學有。1998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進步獎家學獎。

張龍步簡介:沈陽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57年於沈陽農學院本科畢業,留校任教至今,1987年8月赴蘇聯考察。參加和主持國家和省科技攻關、國家和省自然科學基金、高校博士點基金、農業部科教基金等資助的十餘項課題的研究,內容涉及燦粳稻雜交、水稻理想株型、北粳南引、水稻超高產四大前沿水稻育種領域。

陳溫福簡介:沈陽農業大學稻作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育種專家。

㈤ 沈陽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的機構設置:

1,學院辦公室:學院辦公室主任:李繼濤院辦秘書:斯琴格日勒
2,系設置:
食品科學系
主任:李斌副主任:鄭煜焱
食品加工教研室暫由25名教師組成,其中有教授3人,副教授9人,講師11人,助教1人、高級實驗師1人。具有博士學位人員佔88%,承擔著以果品蔬菜加工畜產品加工及冷食加工等課程為主的教學和科研任務。
食品質量與安全系
主任:紀淑娟
食品質量與安全系暫由8名教師組成,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講師3人,實驗師1人。具有博士學位人員佔88%,承擔著食品理化檢驗、食品微生物檢驗、食品感官鑒評、食品毒理學、食品安全性評價、食品質量管理學、食品衛生與安全學、食品營養學、食品化學等課程的教學任務,以及食品質量與安全控制與評價技術方面的研究任務。
包裝工程系
主任:韓春陽
包裝工程教研室由8名教師組成,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講師3人,助教3人。承擔著包裝材料學、包裝工藝學、包裝結構設計、包裝動力學、包裝印刷、包裝機械、包裝測試、食品包裝學、包裝裝潢設計、包裝美學基礎、包裝造型設計等課程的教學和科研任務。
3,院工會:工會主席馬榮山副教授全面負責學院工會工作,分管職工福利
副主席顏廷才
委員李斌分管青工工作
張琦分管宣傳工作
張旋分管女工工作
情況介紹:食品學院現有工會會員48名。工會委員會由5人組成(見上表)。多年來,食品學院工會在維護職工利益、職工教育、工運理論研究、開展「三育人」活動、職工業余文化生活、職工福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為食品學院的建設和發展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4,食品學院分團委:
分團委書記:朱寧

㈥ 沈陽農業大學怎麼樣

簡介:沈陽農業大學是一所地方與中央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現任黨委書記遲維意,校長劉廣林。 學校坐落在沈陽市東郊的天柱山南麓,東與世界文化遺產清福陵毗鄰,西與沈陽城區相連,佔地面積一萬余畝。校園山水、田地、林園兼備,風景秀麗,環境幽雅,農業教育、科研條件優越。 沈陽農業大學的辦學歷史可追溯到我國農業教育的始興時期——1906年清政府設立的省立奉天農業學堂,以後經歷了奉天農業大學、東北大學農學院和沈陽農學院幾個歷史時期,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調整,與復旦大學農學院合並組建成了新的沈陽農學院。1979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高等院校,1981年被批准為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1985年10月,更名為沈陽農業大學,鄧小平同志親自為學校題寫了校名。2000年,學校由農業部所屬劃轉為以遼寧省管理為主、遼寧省與中央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 在黨的教育方針指引下,幾代沈農人努力拚搏,開拓創新,學校的各項事業不斷發展壯大。今天的沈陽農業大學已成為教學和科研並舉,以農業與生命科學為特色,農、理、工、經、管、法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 學校形成了比較完整的農業教育科研體系。現有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5個博士學位授予權專業,116個碩士學位授予權專業,57個本科專業;學校有 3個國家重點學科,3個農業部重點學科,6個遼寧省高等學校一流特色學科,22個遼寧省重點學科。學校設有15個學院、4個教學部(中心、所);有包括國家工程實驗室、科技部和教育部批准設立的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在內的省級以上(含沈陽市)科學研究機構72個和基礎實驗室、實驗教學中心19個。 建校以來,一大批海內外知名學者先後來校任教。自1990年以來,已有25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學校現有教職工1564人,其中專任教師 921人;專任教師中有院士1人,特聘院士2人,教授170人,副教授327人,有博士研究生導師109人和碩士研究生導師385人。一支以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導師為骨幹、以具有博士學位的中青年教師為主體的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已經形成,學校具備了發展新興學科、邊緣學科和進行多學科聯合科技攻關的基礎和優勢。 學校始終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重視教學研究和改革,著力於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精神培養。建校以來,學校為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本、專科生和博士、碩士研究生11萬人。我校畢業生基礎扎實,愛崗敬業,在各自崗位上勤奮工作,為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受到社會的廣泛好評。學校現有在校生21079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2807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687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2457人,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 1447人。「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發揚光大,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高。 2000年以來,學校共承擔國家、省、市的各類科研項目5000餘項,有198項成果獲國家、省(部)、市獎勵,70%的科研成果在生產中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學校先後在遼寧省10個市24個縣(區)建立了科教基點,選派46名科技人員到當地擔任科技副縣(市)、鄉(鎮)長或科技顧問,有力地推動了「科教興農」工作的深入開展。 學校積極構建國際合作平台,不斷加強與國際知名大學、科研院所的交流與合作,目前已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聯系,與15個國家的34所院校結為友好學校。 進入「十二五」以來,全校師生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搶抓機遇,銳意改革,勵精圖治,攻堅克難,各項事業快速發展。學校成功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為今後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包括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的17個建築單體的新教學科研區和佔地500畝、設施先進的校內新教學科研基地建成投入使用,極大地改善了辦學條件;位於海城、遼中、彰武等地佔地4300畝的校外長期教學科研基地建設任務完成過半,新的基地建成後將為高水平開展教學科研活動提供保障,極大地拓展學校的發展空間。校園文化建設成果豐碩,形成了堅韌不拔、堅持發展、堅定信心、堅持不懈、堅持事在人為的沈農精神,創造了沈農速度,營造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崇尚科學的良好氛圍。學校先後榮獲全國畢業生就業50所典型經驗高校、全國教科文衛體系統模範職工之家、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工作先進單位、遼寧省五一勞動獎狀、遼寧省高校黨建工作創新獎、遼寧省校園文化建設品牌學校、遼寧省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先進集體、遼寧省高校平安校園、沈陽市先進黨委、沈陽市先進單位、服務沈陽突出貢獻集體等榮譽稱號。 在新形勢下,學校正在圍繞人才隊伍、學科建設兩大工作重點,努力開創內涵提升的新局面。沈陽農業大學正以嶄新的姿態邁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註:以上統計數據截至2015年1月13日)

㈦ 沈陽農業大學工程學院的學院組織機構

工程學院領導班子
院 長:張本華,教授,碩士生導師
書 記:邱立春,教授,博士生導師
副書記兼副院長:柴 宇,助理研究員
副 院 長:李永奎,教授,博士生導師
工程學院下設12個部門
學院辦公室
主 任:於 彬
教 務 員:孫 薇
科 員:黃鐵梅 姜 峰
農業機械化教研室
主 任:宮元娟
成 員:邱立春 王丹陽 王 強 秦軍偉
田素博 辛麗麗
農業機械教研室
主 任:辛明金
成 員:任文濤 宋玉秋 林 靜 王瑞麗
白曉虎 孔愛菊 鄔立岩
工程技術教研室
主 任:趙鳳芹
成 員:李永奎 徐 岩 陳麗君 趙 萍
劉翠紅 邢作常 白雪衛侯俊銘
運輸工程教研室
主 任:趙秀榮
成 員:高連興 劉志俠 李 華 劉德軍
何鳳宇 魏利華 楊德旭
機械設計教研室
主 任:張祖立
成 員:張本華 魏鳳蘭 王君玲 崔紅光
姜迎春 劉 鍔
農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教研室
主 任:劉慶玉
成 員:趙 玲 李 軼 張文基 牛衛生
李金洋 張 敏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
主 任:孫 清
成 員:張春梅 谷士艷 高 薇
工程學院專業綜合實驗室
主 任:
成 員:呂長義 胡景桐 敖永華 陳 彬
關紹武 金鼎玉 趙明宇
工程基礎實驗室
主 任:
成 員:佟 玲 葛競峰 胡艷清
院工會委員會
主 席:趙鳳芹 副 主 席:佟 玲
生活委員:王 強 組織委員:崔紅光
青工委員:楊德旭 女工委員:張 敏
文體委員:王 勇
院團委
書 記:代興梅
副 書 記:王 勇

㈧ 沈陽農業大學怎麼樣

不好在糾結要不要報這個學校對吧

說幾個事自己判斷自己看不懂就把這個拿給家長看家長懂

1.校長召開座談會請學生談一談學校發展過程中的問題,於是請了一幫學生會幹部,這些學生會幹部們在座談會上把學校校長一頓誇,校長很高興,說他很高興,同學們對學校一句怨言都沒有。學校形式主義盛行。在農大官網還能找到相關報道。學校排名連年下降可見一斑。

2.這個學校很坑人,最坑人的是保送,這也是不建議大家報考這個學校的主要因素。隨著國家發展鼓勵有志向的優秀大學生讀研,於是農大是普通一本也有了保送資格。保送是學校給你名額別的學校同意接受你你就可以保送,不用參加研究生考試讀研。不僅農大,像渤海大學是二本也具有了保送資格。並且教育部明文規定不允許以保送本校外校為依據確定學生的保送資格(參見《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完善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工作辦法的通知》可自行網路相關文件)但這個學校偏偏這樣做,而且還有更過分的事。

沈農作為一本,雖然很多專業實際在一本線以下招生,基本過一本線就能來。但是始終是一本還是能招到一些成績不錯的學生的,於是悲劇就出現了,很多好學生很優秀,通過大學三年的努力獲得了不錯的成績,也拿到了像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等等很不錯的學校的夏令營接收函,但是學校不讓你走,不讓你走,不讓你走,就是不給你保送資格。保送的機會少的可憐,一開始一個專業可以保送百分之五,但是學校為了自己臉上好看,想讓學生留校,就改成了百分之一。像農學院整個學院五個專業僅農學專業就100多人整個學院每年就只有一個保送外校的名額。考的是一本的分數,報的是一本的學校,得到的機會卻是二本學校的機會。

是不是所有同類學校都這樣呢?不是。山東農大農學院2018年保送了10個以上的外校,名次靠後的想保送本校也可以獲得保送資格,很人性化機會很多。華南農大安徽農大都很不錯,四川農大等211就更不用說了。學校近年來使勁忽悠學生來,但是來了又不讓人走,學生成了學校撈取政績的犧牲品。

再說一說這個學校的保送過程:保送之前老師會大力宣傳讓你留校讀研,告訴你就一個外校名額,保送很公平。保送時,先問你保送本校外校,外校即使你很優秀但是不給你資格,本校即使成績很低也能保送。從16年到18年保送都是第五名獲得外校資格,理由是老師給他在低端雜志發表了兩篇論文,他是學生會主席等等。讓平時努力學習了三年考第一第二的同學傻了眼,開始懷疑自我,惡心人一輩子。有的成績好的同學沒保送上,備受打擊,因為復習的晚某一科沒過線,導致調劑專碩,學校的老師會告訴你中農的老師不夠意思,千萬別去中農。沒過線只能調劑呀,你不給人保送名額,給人家名額就能保送學碩獎學金加好導師,不給人家名額還反咬中國農業大學的老師不夠意思。

如果你問老師為啥不讓我們保送呢?老師會告訴你1.你們能力壓根就不行別想了2.或者你們去外校給你們保送名額的話,會使得保送本校的名額相應減少,對我們招生不利。那你就自己考唄。自私自利,高考招生好話說盡,到了要走窮凶極惡。

如果你想保送本校,那你是不覺得這個學校很好,不幸的是植保,農學的專業第三保送本校,條件各方面都夠了,但是沒保送上,詭異不,哈哈。一些成績很低的卻保送了。

㈨ 現在的沈陽農學院院長是誰

張玉龍

㈩ 沈陽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的師資隊伍:

姓名 性別 職稱 研究方向 張凱斌 男 教授 思想政治教育 孟憲軍 男 教授 譚洪波專 男 講師 農村屬發展 岳喜慶 男 教授 程玉來 男 教授 工程基礎和農產品加工工程 李新華 男 教授 糧食、油脂與植物蛋白工程 劉長江 男 教授 紀淑娟 女 教授 食品質量控制 馮敘橋 男 教授 食品質量與安全、農產品貯藏與加工 張琦 女 高級實驗師 果蔬深加工及其活性物質提取 張佰清 男 教授 食品工藝、農產品加工貯藏保鮮工程技術 張春紅 女 副教授 糧油深加工與轉化 馬榮山 男 副教授 食品發酵、生物技術、白酒、飲料及食品添加劑 鄭艷 女 副教授 食品微生物及食品生物技術 魏寶東 男 副教授 農產品貯運保鮮 吳朝霞 女 副教授 食品營養與安全 呂春茂 男 副教授 食品生物技術 趙春燕 女 副教授 食品微生物、食品生物技術 皮鈺珍 女 副教授 食品科學 馮穎 女 副教授 果蔬精深加工及天然活性物質研究

熱點內容
三峽大學三本專業 發布:2025-08-03 23:15:30 瀏覽:164
北京大學通信考研 發布:2025-08-03 23:14:39 瀏覽:917
美國的大學和中國的大學 發布:2025-08-03 23:09:24 瀏覽:598
大學生全陪 發布:2025-08-03 22:48:57 瀏覽:697
中國科技大學有美國承認ap課 發布:2025-08-03 22:42:57 瀏覽:548
大學生謎底 發布:2025-08-03 22:37:52 瀏覽:592
男研究生跟女本科生 發布:2025-08-03 22:35:19 瀏覽:357
計算機本科生學校排名 發布:2025-08-03 22:22:38 瀏覽:797
耶魯大學陳曉紅博士導師 發布:2025-08-03 22:21:28 瀏覽:252
浙江大學教授劉勇籍貫 發布:2025-08-03 22:17:28 瀏覽: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