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為什麼不適合當大學教授
A. 急、我要找一些辯論的資料,我方的觀點是明星應該可以當大學教授
「名人」必定不能當教授嗎?這是什麼邏輯呢?不是說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嗎?什麼叫不拘一格?是不是「名人」已經被排斥在不拘一格之外了?怎麼現在才聘請了幾個「名人」(當然與「動輒引進明星」的指責還距離很遠),就忘記了不拘一格這一條?當年蔡元培先生主持北大,邀請的教授全是方方面面的「名人」。既有主張革命的陳獨秀、李大釗,也有反對革命主張保皇的辜鴻銘,既有主張白話的胡適、錢玄同,也有反對白話主張文言的劉師培、黃侃。用有些人的眼光看,他們之中,很有幾位是必定不能當教授的。可是蔡先生把他們「兼容並包」在一起,成就了北大的光輝一頁。北大邀「名人」當教授,開了一代新風。風氣所及,比如在南京,李叔同先生被譽為「最有權威」的教師,賽珍珠教學之餘將《水滸傳》譯成英文,徐悲鴻、張大千、傅抱石、吳作人相繼享譽講台,徐悲鴻後來還被聘為「部聘教授」……今天的學子說起這些往事,有幾個會贊成說他們這些「名人」當初就註定不能當教授的呢?
問題在於「名人」當教授能不能稱職。濫竽充數,不稱職的南郭先生,肯定會有。但是那應該由事實來證明。先驗地說,「名人」當教授,必定不能成為一個稱職的教授,這種一概而論的邏輯,本身就不堪一駁。如果說,邀請名人當教授就叫做「劍走偏鋒」,就叫做「功利與浮躁」,就叫做「無視高等教育的基本規律」甚至是「無視人力資源配置的合適與否」,那麼,請問,應該邀請什麼人來當教授呢?他雖是「名人」,才拿到聘書,但還沒有來教授課程,您怎麼就可以一口咬定他必定不稱職呢?邀請別的什麼人來當教授,您就給他必定稱職買下保險了嗎?稱職不稱職,應該經過實踐和時間的檢驗。誰是算命先生,可以事先預報呢?這種指責讓我想起沈從文的一段遭遇。1928年4月,胡適擔任上海中國公學校長,聘請沈從文來校任職。當時爭議頗多,不少人認為他只有高小學歷,雖然發表了一些作品,算個「名人」,但真要登上高等學府講台,差距太遠。何況此人不擅言詞。就連沈從文自己聽到這一消息,也大為吃驚。但胡適力排眾議,不拘資歷,堅持延聘。偏偏沈從文一上講台,就鬧出一個笑話:站在講台上十多分鍾,卻說不出一句話,最後在黑板上寫下一行字:「我第一次上課,見你們人多,怕了。」一時傳為笑談。胡適卻不管這些,對沈從文一直認真幫助,熱情鼓勵,使他終於成為學生愛戴的老師。看看胡適對沈從文的延聘,那種不拘資格學歷、不以死框框來框死活人的勇氣,那種容許青年人一時鬧點笑話的雅量,那種對有真才實學的人知人善任的遠見卓識,怎能不讓人掩卷三嘆!
至於「高校與明星頻頻『聯姻』的喧囂」,明眼人都能看出,這本不是「高校與明星」的錯。「喧囂」者其實一直另有其人。高校請「名人」做教授,擴大視野,增添活力,本來是一種嘗試。作為一種嘗試,成功可喜,失敗亦佳。這才是改革者的心胸。嘗試不過剛剛開始,就冷眼預言必定失敗,大潑其冷水,我看不出這種「喧囂」本身的「清醒與理性」何在。我只是為此感嘆用人之難。比如不拘一格這四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是何其難也!許多人寫文章翻來覆去離不開這幾個字,然而看到別人真正開始這樣做,頭腦里框框條條就來了。看看眼前的這種「喧囂」,讓人反而不得不佩服高校與「名人」兩方面的勇氣。
***************************
標題:演藝明星是否可以當大學教授?
明星能否當教授?討論來討論去,誰也沒有定論——大學要不要沾明星的光?或者說,明星是不是沾了大學的光?從某種程度來講,這其實是一種滿足雙方利益的事情。高校教師的光環對於現在的明星來講無疑很具有吸引力,而明星們——尤其是周傑倫這種級別的明星,則更加能夠提高高校自身的知名度。這種合作,從利益方面,應該說是各取所需的。
從好的方面看,「明星當教授」確實有點學術僭越的味道,雖然明星沒有博士頭銜,也沒有學術成果,但我們也應看到,聘請明星的學院大部分是表演、播音等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比如莫萬丹被聘任的崗位是,「藝術與服裝學院服裝表演專業的客座教授」。在這樣的專業里,實踐經驗確實要比學術更重要,所以他們聘請一些有資歷的明星做客座教授、兼職教授,也未嘗不可。更何況,現在大學培養的學生大多缺乏實踐能力。因此,適當聘任一些技能型人才,走入大學講堂,是對大學教育的一種有益補充。
從不好的方面看,「明星當教授」反映了當前高校的某種浮躁。為了迅速提高大學知名度、籌集更多社會資金,有些高校不惜破格錄取明星讀研究生,也不惜聘請一些不稱職的明星當教授。這些急功近利的行為,本質上是一種隱性的學術腐敗。
演藝明星是否可以當大學教授?表面現象背後的深層意義你了解嗎?
甲方:明星當教授無可厚非。
湖南師范大學新聞學系主任禹雄華老師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只要他有一技之長,道德操守沒有問題,學校信任他,學生歡迎他,進入學校授課又有何不可?」
乙方:明星當教授是種炒作。
學生能從明星身上學到什麼專業知識?不客氣地說,高校聘任明星就是為了「謀名」、「謀眼球」。作為為社會培養人才的高等學府,倘若利用明星效應來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大可不必。
甲方 第三方 乙方
19.57% 30.52% 49.91%
***************************8
http://e.enorth.com.cn/system/2008/03/03/002907919.shtml
**********************
影視明星到大學當教授利大於弊
2005年1月16日,張鐵林接受暨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聘書,這是繼周星馳、成龍、牛群、趙本山、趙忠祥等明星先後獲得大學「兼職教授或院長」頭銜之後的,又一起高校「追星事件」。[評論]
影視明星到大學當教授弊大於利
李湘受聘成為川師大教授後,以客座教授的身份亮相四川師范大學電影電視學院,授課時卻頻出錯誤,甚至將「棘手」念成「辣手」,受到了同學們的質疑。[評論]
影視明星到大學當教授利大還是弊大
正方 132票 反方 723票
評論數 132
評論數 723
影視明星到大學當教授利大於弊
最有資格認定影視明星教授資格的當然是學院。正因為明星身上具有學院看中的氣質和素質,才會被聘為教授。明星進大學並不會降低大學的品格,事實上,三教九流都可以進大學,只要他能為大學提供有益的啟示。大學之「大」,不就在於他有一顆包容的心嗎?[發表評論][全部正方評論]
影視明星到大學當教授弊大於利
明星成為教授將會引起教育娛樂化。學院聘請名人做教授無非是追求名人效應,借機炒作,以求獲得利益。可是,這樣做的結果是學院以及領導雖然能夠提高了知名度,而學生們卻要受到嚴重的損失。這種只顧自己利益而不考慮學生利益的做法將給整個教育界帶來弊端。[發表評論][全部反方評論]
B. 張傑入職上海大學教師遭質疑,評論層出不窮,明星老師為何會被反感呢
明星當老師並不少見,張傑入職上海大學當老師的事情,卻引發了全網質疑。提到張傑,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聞,他是實力派歌手。雖然是選秀歌手出身,但是憑借一定的音樂天賦和不俗的音樂實力,在音樂領域有著不小的成就,也收獲了很多粉絲。
另外,類似「客座教授」的名號,那就更多了。成龍是北大客座教授,李安是復旦大學客座教授,歌手胡彥斌是南京藝術學院的客座教授,郭德綱曾經拿到過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客座教授的聘書。
C. 張傑正式入職上海大學,本科生當高校老師,明星光環好用嗎
張傑自己並非音樂科班出身,但他自己深耕音樂領域多年,在音樂這行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以他這么多年的演藝經驗和歌唱實力來說,給學生們傳授在音樂這行的發展經驗還是綽綽有餘的,和明星光環無關。張傑到底能不能勝任教師的職位,上海大學應該比我們更清楚,我們應該相信上海大學的判斷,也恭喜上海大學的學生喜提一位新的音樂老師!
結語
明星成為大學教師看似降低了學歷的門檻,但畢竟是少數,這也是他們才華出眾,自己的一身絕學教會給別人,更是一種價值的體現,術業有專攻,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在自己所學的領域中有所造詣,這樣也能成為與眾不同。
D. 哪些明星掛著「客座教授」的頭銜
(華南農業大學宋教授)
顯然,這是個老話題,宋祖英不是明星當教授第一人,在她之前,已經有不少「前輩」戴上了「教授」頭銜。華南農業大學也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高校,大學「追星」早有先例。
聘請演藝界人士擔任相關院系的「客座教授」,是我國大學體制改革變化的一大表現,因此,明星當教授的象徵意義遠遠大於實際意義。
此前,曾獲「2006年度中國首席名模」稱號的莫萬丹被天津工業大學聘為客座教授,莫萬丹被眾多網友當成了高等教育墮落的又一個新證據。有評論認為——「明星當教授」反映出當前高校的某種浮躁,為了迅速提高大學知名度、籌措更多社會資金,有些高校不惜破格錄取明星做研究生,不惜聘請一些不稱職的明星來做教授。這些急功近利的行為,只是販賣大學的文化資本來換取社會收益,它本質上是一種隱性的學術腐敗。人們對明星做教授這種現象的反感,也正是對高校和明星之間的隱性的學術腐敗的反感。我認為這個觀點正好點中了「穴位」,道破了某些高校在運作「明星教授」過程中的動機。
但是,我們也不能憤怒地一概而論。我們要注意到,高校聘請明星當客座教授,所投放的崗位都是對口的,相關的,如藝術學院,表演院系等,讓有建樹、有影響的藝術界人士來給學生們傳道授藝,恰如其分。教授,師者也,教藝術的老師,應該是德藝雙馨者,如果把一個道德敗壞,緋聞纏身的藝人推上教授講台,恐怕難於服眾,也是對學生的不尊重。公眾質疑的問題還包括:這些人可以有優秀的表演技能,但是能不能上好一堂課?是否有時間「親臨」授課?如果聘書下了,典禮搞了,一年到頭人影見不到,哪就是最大的浪費和諷刺。
如果是這樣,與上世紀90年代高校聘請企業界人士擔任「客座教授」、「特約研究員」的風潮沒有兩樣。
(川師大李教授)
(西南民族大學周教授)
(海南師范大學曾教授)
(資料:明星教授一列,時間不祥)
周傑倫接受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英皇表演藝術學院的邀請,擔任該學院「藝術指導」。牛群被聘為安徽大學兼職教授;
趙本山被聘為國防科技大學客座教授,為學生講思想教育課;成龍接受北京大學的邀請,擔任北大影視編導課程的「特聘教授」,任期1年;
唐國強被受聘為南開大學文學院兼職教授;
周星馳擔任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同時,在去中國人民大學宣傳新片《功夫》時,還被聘為人大商學院的兼職教授;
張鐵林接受暨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聘書;
曾志偉受聘為海南師范學院客座教授、藝術學院名譽院長;
四川大學專程聘請呂良偉到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演講交流,並當場聘請他為該學院的名譽教授(但遭到呂良偉的拒絕)。
成龍,民航飛行學院榮譽教授北大客座教授,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
李湘,四川師范大學影視學院客座教授;
曾志偉受聘為海南師范學院客座教授。
E. 張傑正式入職211高校當老師,引來全網質疑,為何會被質疑呢
在娛樂圈中,擔任高校教師身份的明星並不罕見,比如主持人何炅曾經擔任母校北京外國語學院阿拉伯系教師、黃磊被稱為是北京電影學院最嚴格的教師,劉歡是對外經貿大學西方音樂史老師。
張傑正式入職211高校當老師,歌手教師身份無障礙銜接
按照相關規定,大學教師持有的資格證書和其他學段的資格證書有所不同,大學教師需要擁有的是高校教師資格證,這種資格證書不會面向大眾設置考試,而是通過高校在職教師的自行申請取得,每個學校的審核標准也是大不相同的。
所以,對於這個問題上的質疑就應該被歸結於「找茬」了,畢竟張傑才上任幾天的時間,也不能這么快就進行申請高校資格證。同樣,當張傑歸屬於上海大學之後,就要按照相關的規章制度約束自己,學校也不會允許他成為例外的。
或許我們對於張傑的態度有些過於嚴苛了,因為看到了網友們產生了很多質疑的聲音,上海大學的領導也做出了相應的回復:張傑屬於特聘教師。既然學校官方都已經出現解圍了,大家還會不要不依不饒了!
F. 陳好事件持續發酵,多位藝人被扒出擔任高校教授職位,都有誰
譚維維在從超級女聲奪冠後回到老家大學擔任過教授,李湘2006年被四川一所大學聘請為暫時的教授還有很多藝人受邀請變成了高校教授的身份。
多位藝人擔任高校教授職位,必須肯定這是好事,應該大力提倡。只要做好有效甄別和積極引導就沒問題。為什麼這么說?
其次是人品要好。能生在娛樂圈而不被「」娛樂」「消費」的演員,他們能經受起考驗,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樣的榜樣作用值得推廣。
那些學歷造假、裝傻賣萌、演技浮誇、天天撕逼、顏值流量、不男不女的演員趁早起開些,就不要到大學象牙塔里霍霍我們年輕的學生了,畢竟他們是未來演藝圈的新鮮血液甚至是將來的中流砥柱。
G. 周傑倫真的去復旦大學當音樂教授了嗎
周傑倫被聘為復旦大學教授
繼作品《蝸牛》入選上海《音樂》教材和上海中學生愛國主義歌曲推薦目錄後,周傑倫再被教育界相中,獲聘擔任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英皇表演藝術學院的藝術指導。對於教育界是否對周傑倫有偏愛,有學者認為,由於周傑倫在音樂界有一定的成就,可以作為某一個領域的專長教授學生。
據復旦英皇表演藝術學院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有一系列名人擔任該學院的老師,如著名華裔導演李安擔任該學院的名譽教授;香港著名演員曾志偉、著名導演徐克等十餘人擔任該學院的客座教授。客座教授必須每學期到學校開一次講座,考慮到周傑倫演藝工作繁忙,不太可能完成此要求,因此授予其「藝術指導」稱號,要求是只要到上海就到學校和學生們開講座或互動交流。與周傑倫一起受聘該院藝術指導的,還有電影《大灌籃》的導演朱延平。
其實,周傑倫在文化圈中廣受青睞,早已是不爭的事實。
周董引領教育潮
1. 歌曲《上海1943》入選某小學教材。
2. 歌曲《蝸牛》入選上海中學生愛國主義歌曲推薦目錄。
3. 歌曲《聽媽媽的話》入選台灣小學一年級教材。
4. 歌曲《愛在西元前》成為台灣地區高中歷史考題。
5. 歌曲《發如雪》成為台灣某學校語文考題。
6. 台灣某大學生用「周傑倫 現象」作為自己的論文題目。
7. 由日本日中通信社出版的《通過唱歌記住中國話》的教材發行,周傑倫的《發如雪》等多首經典曲目大規模入選。
8.《七里香》歌詞意義成為台北徐匯中學的高三考題。
9.默寫《青花瓷》的歌詞成為武漢一中學的語文考題。
學者認為很正常
此次周傑倫做藝術指導,登上大雅之堂,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小康教授認為,這是件很正常的事,不值得大驚小怪,「作為中國的大學教育,要求的方式就是拓寬學生的視野,只要這個教師在某一方面有專長,道德操守沒有問題的話,都可以擔當的。從這個角度是可以理解現在為何越來越多娛樂界的人士到高校授課,而且目前中國的高校的觀念也越來越開放,只要在社會文化領域有貢獻的人都有機會踏入大學校園授課。」
周傑倫為何如此被教育界所看中?
我想其原因有三:第一,周傑倫是青少年的超級偶像,在學生群體中有著無可比擬的影響力。不僅如此,如果在所有的年輕人中做一個調查,誰是當前最火的偶像明星,周傑倫也一定能夠獲得最多的票數當選。
第二,周傑倫的形象正面健康。從出道至今,周傑倫一直非常注意保持自己的公眾形象,從《蝸牛》、《聽媽媽的話》等一系列的歌曲中,我們看到對青少年的激勵與教育,周傑倫用自己作為例子,對孩子們說,好好學習將來才能像我一樣。
第三,周傑倫的才華有目共睹。從最初的《愛在西元前》,到《東風破》、《千里之外》,再到《青花瓷》。周傑倫和方文山這對黃金搭檔極大地震撼了人們的視聽,優美的評彈老調,悠遠的古代詩詞,這些都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通過周傑倫這個現代載體演繹出來,讓人回味深長,贊嘆不已。而這種對古文化的尊重、學習、領悟,正是學校所需要教給孩子們的。
周董能成為青少年的第一偶像,絕不僅僅是憑幾首咬字不清的歌曲而已,他自身的才華和努力,才是最關鍵的因素。最近很多名人都首屏成為大學教授,但是反響似乎普遍都不太好。周傑倫成為大學里的「藝術指導」之後,能夠給學生們帶來什麼新鮮的東西?我們將拭目以待。
H. 為什麼明星居然能當大學老師
明星擔任大學教師的現象並不罕見。有些明星在求學期間憑借出色的表現獲得留校任教的機會,他們的專業素養和扎實的表演基礎為學生提供了寶貴的指導。這些明星教師不僅擁有豐富的演藝經驗,還能將這些經驗融入教學之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表演藝術。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明星擔任大學教師的原因可能更多地在於沽名釣譽。他們可能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提升個人形象,獲取更多的關注和認可。然而,這樣的行為可能會引發爭議,公眾往往對這種做法持批評態度。畢竟,教學質量和學術水平才是評價一位教師的重要標准。
無論是出於何種原因,明星擔任大學教師都是一種新的社會現象。這種現象的存在,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學習資源,另一方面也對傳統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戰。如何平衡明星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公眾形象,成為了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值得注意的是,明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更加註重自身專業素養的提升,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同時,學校和教育機構也需要制定合理的評價機制,確保明星教師能夠真正為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總之,明星擔任大學教師的現象既體現了社會對多元化人才的需求,也對傳統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一過程中,各方應共同努力,以促進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I. 陳好事件引熱議!多位藝人被曝任職高校教授職位,他們配嗎
說起陳好,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萬人迷」,這個角色可以算是陳好人生的起點。不得不說,陳好還真是把這個角色演活了,整個一個從漫畫裡面跑出來的感覺,可以說在她之後只有萬人嫌,沒有萬人迷。
但萬人迷給陳好也加上了不少標簽,那就是後面她再塑造什麼角色,觀眾都有點自動帶入萬人迷的感覺,比如阿紫和後來的貂蟬,當然,對於一個演員來說,一生有一個讓觀眾記憶並且驚艷的角色,那就對得起演員這個身份了,畢竟現在粉圈橫行流量當道,演成翔也能炒作成炸裂演技,人陳好是演得真炸裂,只不過後來沒能向更高峰突破而已。
另外明星在高校掛教授並不是稀罕事兒,高校利用明星給自己增加曝光度也是常規操作,只不過一般是給名譽教授、客座教授等虛銜,這兩個頭銜不需要職稱評級,只要校方跟明星簽約就可以了,比如成龍就是]民航飛行學院榮譽教授與北大客座教授,周星馳是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跟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兼職教授。
客座教授跟榮譽教授一般也沒有什麼具體教學工作,偶爾來學校跟學生互動一下,講點表演心得跟人生哲學雞湯就可以了,重點是拍照和做成PPT,反正也是招生用的廣告宣傳,真要傳道授業誰會去指望那幫演員呢。
跟這些就掛個名的大腕兒相比,陳好至少真的參與了教學工作,雖然不是教授,但也比榮譽教授要靠譜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