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中山大學王珣章教授的研究生難嗎
Ⅰ 中山大學考研到底有多難
別喪抄失信心,其實襲中山大學的研究生不是非常難考的,我曾經咨詢過中山大學行政管理學院的馬駿教授,問他能不能帶我的博士,他當時就跟我講了一下中山大學的考博考研的情況,現在好像他是院長了。反正一樓說准備4年考中山大學碩士那絕對是吹牛P的,因為當時馬駿教授跟我講了一句話說,只要有實力不愁考不上。因為每年學校招考人數教育部都是有規定的,而且不可能全部都留給本校考生。如果在考研的人當中你有實力,相信會做得出色。哎,不懂了,反正我沒考中大,因為不想考博,四年,不是人熬的。但是希望你能考研,搏一搏吧。
Ⅱ 中山大學黃崴教授的博士好考嗎
在這最美的年華
於的活苦難的沸水中浸煮是
剛好七寸
赴湯蹈火亦從容,
為么·的印,和一些形狀不同的心情
Ⅲ 我有一朋友叫賴德華,99年考入中山大學生科院,後來本校讀研究生,有誰能幫忙聯繫上他,不甚感激!
你那位朋友好像在中山大學授課
Ⅳ 兒子後悔被中山大學數學系錄取,學數學真的很難找工作嗎
整體來看,數學系直接就業的話和其他方向相比不算特別占優勢。
畢竟如果是需要碼代碼的話,直接招聘計算機系的就足夠了;如果是想招聘金融方向的人才,直接把招聘崗位放在商學院門口就足夠了。並且數學系所教授的課程其實還是偏理論:無論是一開始的數學分析,高等代數,還是後面的實變函數,泛函分析,都是理論方面的學科。
但是數學的應用范疇其實很廣,學數學不能單從數學這個狹窄的角度去考慮就業,而應該從寬的范疇去考慮,有很多行業都是緊密與數學相關的,如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機器人和信息安全這些方向,計算機、大數據行業、AI等領域都是要用到數學的。如果將來要從事這些相關領域的研究,學數學就很有優勢。
話說回來,除了計算機,金融也是很好的方向。金融的基礎課程,宏微觀、公司理財和計量什麼的都是需要有一定的數學背景。現代社會,其實每個人都應該學些金融學知識,這是很有必要知道的,畢竟很多數據分析問題大都有商業背景。
當然,如果你只單單從做基礎數學那些方向考慮就業,那麼到博士博後,除了高校和研究所,暫時想不出其他對口的工作單位。當然培訓機構也勉強算吧,不過肯定沒幾個人會想去做這個。可能還有零星的幾個工作,但大體上就是這樣。
處於什麼位置就做好當下需要做的事就好了。已經如此且無法短期改變,不如就好好的踏實的學。知識哪分有沒有用呢,它們總歸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自己。
Ⅳ 立志考中山大學的學弟,求師哥師姐解答問題
考研的話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一般至少得好好准備一年才能考出一個不錯的結果,我覺得你期末突擊也罷把績點千萬要保持高一些,因為這些教授們還是會看的。有一些注意的事項跟你說下:
1、因為你是化學專業,所以平時有空多做點科研,多呆在實驗室,要是可以發論文什麼的可是一個重要的加分項(不管你是要保送還是最後的面試這些都是硬體條件很重要),那些平時不學習不聽課的基礎肯定都是不行,基礎不好最後考研的時候復習起來肯定會非常痛苦;
2、建議你從大二開始就做科研,跟著老師做,多泡在實驗室比課堂上聽課學東西來得快很多,而且會很扎實,如果可以發表論文那是最好,如果沒有至少也學了不少東西,這些都是要靠積累的。如果可以在科研過程中結識到中大的教授什麼的那對你以後的申請會有極大的幫助(比如你的導師可能會和中大哪個化學系的教授比較熟之類的);
3、大三的時候開始復習加刷真題了,你也讀過高三這點我應該不用說,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最重要,當然泡館當學霸是必須的;
4、在大三或大四上有空有條件的話可以去中山大學聽課或者去實驗室什麼幫忙,或者在圍脖什麼地方和他們進行交流,至少讓他們了解你,如果大三的時候看到中大化學系有什麼夏令營或者實驗室招人之類的記得一定要報名,這是讓他們了解你和讓你毛遂自薦的重要機會。只要有教授欣賞你,面試過程的通過率是相當高的。
總而言之,如果你決定要考研,那麼就趕緊摒棄那些突擊式的學習方法,因為這是學不到東西的,你沒有做實驗做科研,沒有聽課沒有積累肯定是不可能比得過和你一同競爭中大研究生學位的人的。特別是你的本科可能不能算是重點大學的前提下,你的努力必須比別人多。
加油吧!
Ⅵ 請問報考中山大學政治學理論的研究生要怎麼准備呢
一、初試
1.初試難度。
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中大政治學作為一個冷門專業,考研難度相當不大,一般情況是三四十個人考,錄取五個左右。英語的及格線往年都劃在50分,所以,每個想考政治學的孩子都要有信心。但以後政治學的招生規模會減少,畢竟是個基礎學科,沒必要招那麼多人,如果一年只招兩三個也完全可能。(招錄比可以找中大招生網上找到)
2.初試參考書
中大自去年起就不再提供參考書目了,只提供考試范圍,但對這個實在不必擔心,一般按以前的參考書目來復習就可以了。我在這里把一些重要的和有趣的參考書給各位說說吧。
(1)政治科學參考書
《政治學導論》,中山大學出版社,肖濱主編。(肖老大主編的,集合政務院政治學各個老師出的書,絕對重中之重。可以作為核心參考書。我考研時還不知道有這本書,但聽師弟說中大有些比較偏的題可以在這本書里找到,哈哈,爾等一聽到答案可以直接找到,估計高興了吧。)
《政治科學》,華夏出版社(翻譯的)。(國外政治學教材的經典,09年考研的參考書,看來十分舒服,此書也是北大國關學院的參考書。我那時就是以這本作為核心參考書的。)
《政治學的重大問題》,華夏出版社(翻譯的)。(國外政治學教材的另一經典,09考研參考書,問題導向,引人入勝,相當有趣,一直沒有時間把它再讀一次,也是北大國關學院的參考書。)
以上三本可以作為政治學基礎教材,質量都很高,政治學的基本知識點都在裡面,你的知識骨架就可以按照這幾本基礎教材搭建起來。
《政治科學新手冊》,三聯書店。(我們那一年的參考書,是對國外政治學的前沿研究的介紹,都是國外大牛寫的。但翻譯得很一般,很是折磨人。我那時只匆匆看了一遍就拋棄了,結果被考到一道唐斯的《民主的經濟理論》,當場無語,後來才知道是新手冊裡面有的。因此,這本書嘛,把重要的大家和理論記住吧,其他倒沒必要深究。)
(2)政治思想史
《中國政治思想史 》,蕭公權。(中大給的參考書,但我一看到是半文言文的就果斷放棄了。我用的是劉澤華的教材和曹德本的教材。)
《政治學說史》,薩拜因。(中大的參考書,但我那時找不到就沒看了,我用的是唐士其的西方政治思想史,輔以馬嘯原的教材。)
關於政治思想史的教材,我覺得不用太在意,幾個大家和流派的思想一定要掌握,用誰的教材的差不多。不過考試的題目可能不會硬巴巴地問你某某的思想是什麼,常常會是兩種思想的比較或者中西比較。這個你就要自己找其他資料去補充了。往圖書館政治思想史那個書架一站,看一看就有一些不錯的輔助書了。但關鍵還是你對各家思想的把握程度。
(3)政治學研究方法
《社會科學方法論》,馬克斯韋伯。(讓人崩潰的書,我硬是沒看完。)
《政治科學的理論和方法》
《政治學研究方法指南》
(4)其他有趣的書
如果你只背基本參考書就要考中大政治學,那是不太現實的。這里絕對不是你背了知識點就能進來的地方,增加自己的知識面就絕對必須的,不然復試的時候你也會被問到的。以下就推薦幾個帖子,有些是中大的師兄師姐留下來以饋後人的,先像他們致謝先。哈哈。
當然,對於這些「課外書」,我的建議是看摘要看結論看目錄,知道書的主要內容主要邏輯就可以了。雖然有些很有趣的書我也是一字一句看完的,其實作為放鬆的讀物還是不錯的。但重點還是在參考書。
http://book.douban.com/doulist/317494/ 林雲(網名)師姐的書單,裡面也有肖濱老師上課是書單。
潘維的《法治與民主迷信》,極力推薦,中大老師可能對此書有不同觀點哦。哈哈。
丁學良,《辯論中國模式》,那時老肖給我們班一人送了一本,哈哈。
潘毅,《中國女工》,很好讀的一本書,值得一字一句讀完。
戈登, 《控制國家——西方憲政的歷史》,憲政比選舉更能促進國家發展(記得大概是這個意思)
何懷宏〈選舉社會及其終結〉三聯書店
森島通夫〈日本為什麽「成功」〉
吳大英沈蘊芳〈西方國家政府制度比較研究〉(中外製度比較寫得很好的一本書)
當然,《政治學導論》的課後推薦書目也可以找來翻一翻,但發現太艱深的話就算了,「課外書」就得自己看得有興趣才好
3.初試復習
有個師弟問過我怎麼復習,我真心不知道怎麼回答。都考了那麼多年試了,大家都有自己一套方法。在這里我只說一些小技巧吧,但考研的復習最關鍵的還是靠自己踏踏實實地熬出來的。
(1)真題是方向
中大的真題在中大招生網可以找到,真題是你復習的方向。在暑假結束前,我想你應該把大概的書目都看了吧,也有了自己的知識架構了,對於那些本來就是政治學專業的人來說更是輕鬆了。暑假後就應該有方向抓重點了。真題就是你的方向。
我那時下載了真題後,就對照著《政治科學》的目錄來看哪些章節是出過題的,現在你們可以對照《政治學導論》來做這個工作。把出過題的地方就在目錄上做個記號,看了五年的真題後,你就會很直觀地看到哪些是常考的知識點了。你至少要把考過的知識點都掌握了吧。
(2)做筆記
我一般是在書中直接做筆記的,在看思想史時直接就把每章的主要思想在書中自己總結一次。這對記憶非常有幫助,當然大家有不同的方法,不一而同。
中大政治學的基本情況:
1學術資源
中大政治學的學術資源在華南絕對的是第一的,但放在全國的話,那就算不上頂尖的了。北大復旦是最頂尖的,學術資源絕對比中大好上一兩個檔次,看看他們能請哪些大家去講座就知道了。但中大有自己的特點,就是實證型比較多,理論型偏少。可以說,中大政治學是最向西方政治科學看齊的了,而且毗鄰香港也是讓中大政治學有很大的優勢。
另外,中大是全國最自由的大學,很多學術會議在北京開不了,在中大就能開。上次中大政治學就開了一個全國性的學術會議,有個北京來的大牛教授說,這種會議也只有中大開得了。
2.師資
中大政治學的師資確實比不上北大復旦,差太多了,至少從名氣上來講。但這里卻有很多名氣不大但研究功底極其深厚的老師在,一般名氣大的教授大多脫離科研第一線了。另外,這里有些老師是國外回來的,跟國外關系不差,如果立志要出國深造的,這邊還是有些關系的。當然,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的成果啦。還有重要的一點是,政務院很團結,不會搞山頭,各個老師之間的關系都很好,合作很愉快。而且中大有一條不成文的好規定,就是本校的博士不能在本校任教,這樣就避免了各立山頭的危險,這也是中大這幾年科研成果不斷的原因之一吧。政治學的年輕老師大多來自香港、台灣或北大,潛力很大。不過正如一個博士師兄說的,中大政治學是後起之秀,但現在還沒秀起來,還遠著呢。哈哈。
3.就業
政治學是冷門專業,又是基礎性學科,找工作確實比較難。讀博的話呢,中大政治學每年有兩個碩博連讀的名額,但一般沒人報,因為大家都想出去香港、英國或美國混。但平心說句,要全獎出去是比較難的,要考博去北大復旦也不容易,但如果你不是在一個好學校拿博士學位的話,將來就很難在好的高校教書的。當然,中大的博士也不差,但想在一線高校教書是很難很難的。
說下我們專業今年的就業吧。一個去了港中文大,這個是比較牛的了。找工作的話,有去騰訊、網易、中新社、深圳建行、佳兆業、王志綱工作室的,這些單位你網路一下就知道是很不差的。也有去證券的,一個考上公務員,一個考上選調生。可以說,今年的就業不錯,但這不意味著政治學的就業容易,而是今年班裡的那群人的綜合素質確實相當不錯,我在這里表示壓力很大。上一屆的話呢,有去南都當評論員的,有在中大人事處的,有去香港地鐵的,有幾個公務員,但延期的比較多,因為想去國外留學。
只能說政治學這個專業就業真的不容易,我們都是找得很辛苦,最後很多次都是卡在專業上,因為公司要的經管類的。我們比較對口的可以去媒體,但要進南方這些大牛媒體還是難度很大的。就業這個問題是大家考慮最多的,我想說,如果你能找到好工作的話,就謹慎考慮下是否考研吧。但如果你覺得你不考研更難找到工作的話,我就沒話說了。當然,每年都有很多抱著理想來這里的同學,那麼中大政治學絕對歡迎你,來中大絕對不會讓你失望。可以用老肖的話鼓勵下大家,他說「你們就給我好好讀書,不要擔心找工作,找不到工作來找我就是了。
Ⅶ 中山大學葯學院黃民教授的研究生難考嗎
其實中大初試分數線挺低,但是最終考過來的學生分數都不低啊,怎麼也得350以上才能行吧~
Ⅷ 從遼寧一所普通的一本大學往中山大學考研 很難嗎
中山大學是很不錯復的學校!我覺得制你可以放心,頂樑柱楊中芳教授現在做主任吧,他還是很公平的。他曾經給本校的考生致了一封公開信,叫他們不要走後門給老師施加壓力,而且要求老師公開公正。你現在就好好復習吧,其它的事情不要想太多。越好的學校信息透明度也就越高,你真正的實力才是最重要的。我想教授們總不會放著優秀的學生不要,去要那些歪門邪道拉關系的不學無術之徒吧!像中山大學這樣的名校,信譽和形象是相當重要的。一旦沒有被錄取,調劑的可能也是相當大的。
Ⅸ 中山大學特聘副研究員3年之後能升副教授的概率多大
大學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就是職稱名。
助教
新教師在未受聘為講師以前先從事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教學輔助工作,以熟悉大學的基本教學條件和教學的組織。助教也可以由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生擔任。在很多國家都由博士研究生承擔助教的工作,而不再專門設置助教這一級別的教職。
助教的主要任務是協助教學。助教輔助大學教育的主導方面是協助由教授和學生共同構成的課程教學系統正常工作。他的工作方式主要呈現為兩種:一種是協助教授工作;另一種是協助一門課程的展開,而這門課程可能是由多個教授共同承擔,也可能是由教授指導,由助教本人開設的。教授從自己的研究生里挑選兩位來協助備課、整理資料和組織課堂教學,這種是最初級的「助教」。
講師
能夠獨立開設一門或一門以上課程的大學教師。講師也有不同的等級。優秀的講師完全可以把他的課程開設成對本門學科有巨大貢獻的基礎課,而他的教學方法、實驗方法和基本規范將成為學生必修的一級台階,藉以達到大學教育的基本要求。講師也可以做一些初級的工作,基本上是去填補教授和副教授正常教學所遺留下來的空缺,來使整個教學系統趨於完善。另外,常常有這樣的情況,一些完整的教學單位,會特聘講師來講授一些自己的教授不能承擔而學生又必須學習的課程。比如,當年的北大,只有專職教員才可能成為教授,而兼職的一律稱為講師。在當時著名的講師中有梁漱溟、魯迅等。這就說明,講師的水平不一定比教授差,只是他們承擔的任務有所不同。
副教授
副教授原則上不僅具有開課的能力,對本學科的整體情況有充分的了解,自己主持研究項目,而且能把最新的研究用學術研討會的形式不斷開設成新課。他一方面向學生傳授相關的知識授業,一方面訓練學生去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傳道。所以嚴格地說,一個副教授既然已經是一個「教授」,他就必然已經具備了足夠的能力指導他本專業所有「求學的人」包括本科生、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學習,並完成畢業論文。上面提到,副教授在知識水平上未必要求比講師高,但其任務的性質不同,在知識和方法的教學中,他也比講師在大學系統中有更大的責任。在知識上,要求他對本專業的全部知識有通盤的了解,同時在一個問題上有專深的研究;在方法上,要求他對本專業的所有方法都了解,而他自己對其中一種方法有著熟練的掌握。他不僅可以指導本專業方向的學生完成研究,而且在博士研究生所採用的方法略超出本學科已有的方法甚至是採用全新的方法時,同樣能夠根據本學科方法的規范保證論文高水平的完成。
教授
教授是大學里的主體,大學里主導性的工作是由教授承擔的。教授的職能與副教授不同。在知識上,對教授的要求與副教授沒有什麼兩樣。但是在方法上有個重大的差別:一個教授不僅掌握並能熟練運用本學科已有的方法,並且他必須對本學科的方法論作出過貢獻,也就是說,他在遇到一個課題時不僅知道如何運用已有的方法來解決它,而且能夠或者已經創造出某種方法來為解決相關問題提供思路和手段。教授和副教授一樣要承擔本科生教學和指導研究生的工作,特別是指導研究生在現有的知識、方法儲備中沒有現成的東西可以利用時,去完成開創性的工作。除此之外,教授還要促進本學科全世界范圍內的發展。他必須對本學科有清晰的了解,和本行的專家有便利的交流,通過定期主持學術會議和學術項目的方式來培養和訓練本學科的高級研究人員,領導他們進行集體協作,以完成科學所提出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