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王立東教授知識分子
㈠ 鄭州大學有叫王曉傑的女教授嗎
有 土木工程學院的前身為原鄭州大學土木建築工程系,於1958年建立,是鄭州大學最早成立的工科院系之一;1963年鄭州工學院成立,土木建築工程系由原鄭州大學整體調整到鄭州工學院;1996年6月鄭州工學院更名為鄭州工業大學,1998年6月土木建築工程系更名為土木建築工程學院。2000年7月原鄭州工業大學、鄭州大學、河南醫科大學3校合並,翌年1月由原鄭州工業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和原鄭州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建築工程系合並,組建新的鄭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2006年8月土木工程學院整體遷移到鄭州大學新校區。
學院設有3個本科專業: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和交通工程。土木工程專業於1997年、2002年和2007年連續三次通過全國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教育評估,是河南省最早實現與國際接軌的本科專業,被評為「省級特色專業」和「校級名牌專業」,在國內同類高校中有一定的知名度。目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518人,10年內有9名學生獲得中國土木工程學會詹天佑優秀畢業生獎,考研錄取率最高達到37.4%,有近百人次在全國英語大賽、數學建模競賽、結構力學競賽、結構設計大賽和「人工環境工程學科獎學金」等項目中獲獎;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位居學校前列,畢業學生受到社會普遍贊譽。
學院擁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土木工程)、2個博士學位授權點(結構工程和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2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土木工程和管理科學與工程)。目前設有結構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岩土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道路與鐵道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及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等7個二級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點(建築與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學科是河南省第一層次重點學科,結構工程專業於1981年獲得碩士學位授權點並開始招生碩士研究生,是河南省最早獲得碩士學位授權點的學科之一。目前在校博士研究生24人、碩士研究生168人、工程碩士研究生144人,研究生就業率100%。
學院設有「建築結構」、「施工技術與管理」、「結構理論」、「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道路與橋梁工程」等5個教研室和「鄭州大學工程防災與結構工程研究所」、「鄭州大學新型復合建築材料研究所」、「鄭州大學交通與結構工程技術研究所」、「鄭州大學城鄉建研究院」、「鄭州大學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5個科研機構。師資力量雄厚,教師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和學緣結構合理,現有教職工115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及高級工程師33人,講師及工程師44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44人,博士研究生導師6人,碩士研究生導師47人;1名教師被評為省級教學名師,4名教師被評為校級教學名師;5門課程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科研成果豐厚,2006年以來,共完成科研項目36項(其中國家級7項、省部級10項、市級19項),獲市級以上科研成果獎14項(其中省部級6項,市級8項),目前承擔科研項目24項(其中國家級8項、省部級8項、市級8項,總經費約894萬元)。發表學術論文約434篇,出版專著、譯著6部,編寫教材7部。科研經費到款年均400萬元以上。
學院擁有1個綜合實驗室,面積4340m2,下設結構實驗室、建築材料實驗室、工程測量實驗室、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實驗室、道路與橋梁工程實驗室、計算中心,計算中心配備有120台高檔微機並已形成區域網與互聯網聯通;1個部級研究中心(纖維復合建築材料與結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資料室專業藏書4.18萬冊,常年訂閱國內外幾十種專業期刊,建立了計算機檢索系統,可以查詢國內外最新資料;學院與河南省第一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河南省第五建築安裝工程有限公司、河南省交通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河南世紀長興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新蒲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河南老街坊置業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一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鄭州市第一建築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鄭州市市政工程總公司、鄭州市第二市政工程公司、河南四建股份有限公司、鄭州燃氣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河南建達工程建設監理公司、鄭州大學綜合設計研究院、化學工業部(鄭州)基礎工程研究檢測中心、河南金峰混凝土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等涵蓋施工、房地產、市政道路、監理、設計、檢測、材料等7個方面共15個單位簽約,成為學院穩定的教學實習基地。實驗設施設備充分滿足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養、科學研究及對外檢測技術服務的需要。
學院除辦好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外,還積極為社會服務,舉辦多層次學歷教育:
(1)學院與鄭州大學佛羅里達學院合作招收建築工程技術專業普通專科學生,佛羅里達學院負責學生日常管理,土木工程學院負責培養,使學生能夠享受到優質的教學資源;
(2)學院向社會招收成人教育函授本科(土木工程)、專科(建築工程管理)學生,目前在校生1300餘人;
(3)學院是河南省自學考試土木工程專業主考單位,經河南省自學考試辦公室批准,與省內十幾所大專院校合作實行專科、本科套讀學制,學生在讀專科相關專業的期間,可以修讀土木工程專業本科課程,成績合格,在專科畢業時能夠同時取得該專業本科文憑。
㈡ 唐明生的鄭州大學化學系教授
唐明生,1952年出生,鄭州大學化學系教授, 物理化學博士點博士生導師。回1982年畢業於鄭州大答學化學系,1985年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畢業,獲理學碩士學位。
多年來從事理論化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曾先後五次前往日本、美國進行合作研究,與美國能源部Ames實驗室建立了長期友好的合作關系,在緊束縛分子動力學模型勢研究工作中,解決了已有模型勢普適性較差的難題,得到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1997年美國的MRS會議上,有五篇文章引用了唐明生教授在Physical Review B 上發表的「Environmet-dependent Tight-binding Potential Model,其中三篇為大會特邀報告。在我校主持召開了全國計算材料科學專題研討會。先後應中國高科技研究中心和中科院物理所邀請作學術報告。學校為唐明生教授購置價值30多萬元的計算機工作站一套,在河南省基礎與應用研究所建立了研究室。
㈢ 鄭州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的學科介紹
歷史沿革
鄭州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始建於1959年2月(原鄭州大學電機系),1963年8月劃歸於由天津大學電機系等院校援建的新成立的鄭州工學院電機系(原發電廠電力網及電力系統專業,1977年更名為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1996年鄭州工學院更名為鄭州工業大學),是河南省最早設置該專業的院系。經過幾十年的建設,該專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此期間一直在該專業工作的老教師有:王欽仁教授及馮有森、楊季忱、婁和恭、郭嘉琳、楊宛輝、劉寶仁、原河峰、胡一德、孫祥林、戚良娣、張錫林、俞振亞、宋俊賢、秦前程、陳思治等教授、副教授及湯勇工程師。1999年根據教育部專業調整目錄,按一級學科名稱更名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
2000年7月鄭州大學、鄭州工業大學、河南醫科大學三校合並,該專業轉入新鄭州大學電氣工程學院。五十多年來,該專業為我國電力行業,尤其是為河南省電力工業培養了大量的技術人才,為河南省電力工業的發展和中原崛起做出了重大貢獻。電力工程系現有教職工2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1人(包括在讀博士)。電力工程系於1990年獲得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即「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工理論與新技術」 、「電機與電器」、「高電壓與絕緣技術」。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電力系統穩定分析與控制、電力系統分析計算、電力系統規劃與運行分析、電力系統負荷建模、電力電子技術、電力系統監測與控制、電能質量分析與控制、信號處理在電氣工程中的應用、電氣設備故障診斷、電工理論與新技術、電機與控制和人工智慧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等,並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現任系主任:許珉;副主任:黎燦兵,王明東,海德倫(兼);書記:海德倫。
專業介紹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是在原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基礎上拓寬改造而形成的強、弱電結合,電力工程與自動化結合、傳統專業與計算機結合的寬口徑專業。該專業有技術先進、功能完善的各類教學實驗設備,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和計算機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參加教師的科研和各類學科競賽,優秀學生可以推薦直讀碩士。本專業主要培養能夠從事電力工程及電力系統運行、自動控制、設計、管理、試驗、科研、產品開發和計算機應用等領域工作的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畢業生可在電力系統、發電廠、供電企業、電力工程設計單位、建築和化工等各類設計單位的電氣設計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教學與科研單位、電力設備和電力自動化設備開發生產單位、大中型企業的供電或電氣自動化部門等較寬范圍內就業。本專業學生除學習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和英語等公共基礎課程外,還將學習電路、電磁場、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微機原理及應用、單片機原理及應用、電機學、自動控制理論、信號分析與處理、電力電子技術、可視化程序設計、資料庫程序設計、計算機網路等技術基礎課程和電力系統分析、發電廠電氣部分、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高電壓技術、電力系統自動控制、電力系統微型計算機繼電保護、電力系統遠動與調度自動化、電力系統規劃、建築電氣、電力市場、靈活交流輸電系統、電力企業管理、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等主要專業課程及專業選修課。本專業實踐環節包括主幹課程的實驗、課程設計、生產實習和畢業設計等。
電力工程系擁有電機實驗室、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實驗室、電力系統自動化實驗室、電力系統綜合實驗室、電力系統模擬實驗室、高電壓實驗室、發電廠電氣部分實驗室等專業實驗室。
教學團隊
電力系統分析
章健,王克文,蔣建東,劉憲林
發電廠電氣部分
許珉,孫豐奇,王軍,王明東
電力系統繼電保護
楊麗徙,陳根永,魏臻珠,包毅
自動控制理論
劉憲林,王明東,王金鳳
高電壓技術
孔斌,程子霞,楊麗徙
電力系統自動控制
劉憲林,孫豐奇,包毅
電力電子技術
周勇,海德倫
發電廠動力部分
劉姍,海德倫
電力市場
黎燦兵,周勇
電力系統規劃
楊麗徙,陳根永,王金鳳
電力系統微機繼電保護
許珉,魏臻珠
靈活交流輸電系統
王克文,章健
電力系統遠動與調度自動化
孫豐奇,魏臻珠,許珉
專業基礎課
辛小南,常晟,秦毅男,趙國生,廖曉輝,栗克強 自動化專業創建於1963年,是電氣工程學院實力強和特色鮮明的骨幹專業。該專業是河南省重點學科(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有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二級學科博士點,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碩士點下屬的5個碩士點(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系統工程和導航制導與控制)。
自動化專業一直在全國二十幾個省市招生,為國家培養了自動化專業人才數千名。為鄭州713研究所、洛陽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原612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培養了大批自動化專業人才。思達高科等大中型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多數畢業於該專業。54軍多數中層軍官在該專業學習並獲得工程碩士學位。九五」和「十五」期間,該專業順利推進了國家863/CIMS應用示範工程的實施,為河南省爭取到全國製造業信息化重點示範省、多項國家科技攻關和國家863項目。
該專業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攻關、國家863、省傑出人才創新基金、省傑出青年基金、省重大科技攻關,省自然科學基金、省科技攻關和重大橫向科研項目近百項,獲國家科技成果獎1項,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科數十項,科研成果在火電廠、化肥廠、制葯廠、化工廠、煉油廠、污水處理廠、煉鋼廠、機械廠、食品加工廠、電器製造廠、自動化裝備廠等大批企業應用。 鄭州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以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及信息處理技術在醫學和生物學領域中的應用為主要特色,培養能夠從工程學和生物醫學兩個方面分析問題的工程技術人員,是一個寬口徑的專業。學生既要學習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又要學習醫學、生物學的基礎知識。
自2001年起,鄭州大學以電氣工程學院微電子教研室為基礎組建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並成立了生物醫學工程系。生物醫學工程系有專任教師1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講師、工程師6人,助教2人。有3人具有博士學位,8人具有碩士學位,出國(英、日)高訪學者2人,均已回國工作。
生物醫學工程系教師分別來自清華大學、南開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第四軍醫大學、同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湖南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鄭州大學等十幾所大學。
㈣ 鄭州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必須蹭的,當然有呀!!(先上一張鄭大美圖)
其實我學的東西本來不可能遇上李老師的,然後我的一個社團的朋友說他有急事,讓我幫他代個課。
不上不知道,一上不得了。
就這個老師語言超級平實的,但是有一種人就是他一說話你就覺得特別好玩,李老師就是這種人。(你們一定要上上他的課!!!為李老師打call!!!)
㈤ 青島北大資源總裁王立東學歷
河南省獲嘉縣人,1958年8月出生,鄭州大學醫學院(原河南醫科大學)醫學學士版、腫瘤病理學碩士、浙江權大學醫學院腫瘤學博士,美國新澤西Rutgers州立大學博士後。
現任鄭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河南省高校特聘教授;河南省食管癌重點開放實驗室主任;美國新澤西Rutgers州立大學,武漢大學客座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原學者
㈥ 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怎麼樣
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還是非常不錯的
下面是詳細的介紹
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前身為河南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創立於1928年的河南中山大學醫科基礎科。1930年河南中山醫學院改稱河南大學醫學院,1952年醫學院獨立建院,稱河南醫學院,1958年由開封遷至鄭州,1962年洛陽醫學院並入,1984年更名河南醫科大學,2000年鄭州大學、鄭州工業大學和河南醫科大學組建新的鄭州大學。
學院現有教職工197人,其中專任教師139人,教授42人,副教授59人,98人具有博士學位。博士生導師14人,碩士生導師102人。享受國務院特貼專家4人,新世紀百千萬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1人,省「百人計劃」人選特聘專家2人、省特聘教授2人,省特聘教授崗位3個,省學術技術帶頭人9人,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12人,省優秀中青年教師14人,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0人,省傑出人才計劃獲得者5人,省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5人。臨床醫學專業為教育部特色專業,學院現有在讀博士、碩士研究生200餘,本科生2700餘人。
學院目前有12個系、1個教研室、2個中心、5個辦公室和13個研究所(中心):人體解剖學系、生理學與神經生物學系、組織胚胎學系、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醫學遺傳與細胞生物學系、病原生物學系、法醫學系、病理學系、病理生理學系、臨床葯理學系、葯理學系、免疫學系、基礎腫瘤學教研室;基礎醫學科研實驗中心、基礎醫學教學實驗中心;基礎醫學院黨委辦公室、行政辦公室、教學辦公室、本科學生辦公室和研究生辦公室。
學院是首批博士授權點單位,目前擁有基礎醫學一級學科為博士學位授權點,涵蓋6個二級學科:病原生物學、免疫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病理和病理生理學、法醫學、放射醫學和2個自主設立博士學科2個:醫學神經生物學、分子葯理學。碩士學位授權學科12個:免疫學、病原生物學、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法醫學、放射醫學、生理學、神經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和葯理學。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基礎醫學為河南省重點學科;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組織學與胚胎學和人體寄生蟲學;省級精品課程1門:人體寄生蟲學;校級精品課程8門。
學院目前擁有河南省首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河南省腫瘤病理重點實驗室、河南省癌症化學預防國際聯合實驗室、癌症化學預防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腫瘤化學預防河南省高等學校教育部培育重點實驗室、河南省細胞治療國際聯合實驗室、河南省醫學應用基礎重點實驗室、河南省高等學校腫瘤生物治療學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河南省高等學校食管癌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河南省高等學校神經生物電子信息工程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河南省高等學校葯物基因組學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鄭州市人腫瘤模式動物重點實驗室和中英腫瘤分子學聯合實驗室等學科科研平台。
國家級科技創新團隊1個:腫瘤的發病機制與生物治療研究團隊,河南省科技創新團隊3個:腫瘤的發病機制與生物治療研究團隊、腫瘤基因治療研究團隊和新葯葯理研究與評價研究團隊,河南省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團隊1個:食管癌研究研究團隊,鄭州市科技創新團隊3個:腫瘤生物治療研究團隊、腫瘤基因治療研究團隊和葯物基因組學研究團隊。河南省示範教學中心1個: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
學院目前承擔「211工程」三期建設項目和省重點學科振興計劃項目。學院擁有激光共聚焦顯微鏡、中高層蛋白層析系統、熒光定量PCR儀、全自動活細胞工作站和流式細胞儀等40多套大型儀器設備,實驗動物屏障系統和計算生物信息模擬系統學等,滿足學科承擔國家或地區重大科研項目硬體和軟體環境。近5年來獲得973、863、科技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50多項,省級科研項目100多項,獲得廳局級以上科技成果獎30多項,發明專利5項。
學院先後獲得河南省高等學校科技工作先進單位、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工作先進集體、河南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河南省共青團系統創先爭優活動先進基層團組織、河南省五四紅旗團委創建單位、河南省五四紅旗團委創建單位、河南省五好團支部、河南省文明班集體和河南省先進班集體等集體榮譽稱號。
學科特色:1.具有承前啟後、結構合理的學術團隊,老一輩學者沈瓊、劉桂亭、楊永年、蘇壽汦、徐友梅、苗健、張雲漢等教授主持完成了「六五」、「七五」、「八五」國家重大攻關、「863」計劃等課題,學術積淀深厚;近3年來,學科帶頭人、方向帶頭人和學術學科骨幹董子明、王立東、張欽憲、王中全,邢瑩、喬海靈、張莉蓉、臧衛東、鄭紅、章茜等教授主持完成了國家重點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學術梯隊合理。2.具有設施完善、設備先進的研究基地,河南林縣食管癌高發區現場研究基地,具有先進儀器設備的科研平台(省廳重點實驗室)7個;3.具有特色明顯、長期穩定的科研方向,①腫瘤(食管癌)食管癌發病機理、腫瘤生物治療、腫瘤腺病毒、腫瘤的靶向治療、腫瘤葯物研發和癌症化學預防研究;②重要寄生蟲疾病研究;③神經生物學與神經幹細胞研究;④葯物基因組學、個體化用葯與臨床葯理研究;⑤重要遺傳病研究等部分研究成果居國內領先水平。
㈦ 鄭州大學是985211嗎
鄭州大學(簡稱鄭大,英文簡稱:ZZU)由河南省人民政府興辦,法定住所地為河南省鄭州市科學大道100號。學校總佔地面積5700餘畝,現有四個校區:主校區(鄭州市科學大道100號)、南校區(鄭州市大學北路75號)、北校區(鄭州市文化路97號)和東校區(鄭州市大學北路40號)。學校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5萬餘人、各類在校研究生(含非全日制)2.2萬餘人,以及來自85個國家的留學生2500餘人。
鄭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確立了綜合性研究型的辦學定位,提出了一流大學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力爭到本世紀中葉建成世界一流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鄭州大學醫科教育源於1928年的國立第五中山大學,1952年河南醫學院獨立建院,開啟了河南醫學高等教育的先河;原鄭州大學創建於1956年,是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1996年被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鄭州工業大學成立於1963年,是原化工部直屬的重點院校。2000年7月,原鄭州大學、鄭州工業大學和河南醫科大學三校合並組建新鄭州大學。教育家、歷史學家、哲學家嵇文甫教授,物理學家霍秉權教授,化學家侯德榜教授,耐火材料專家鍾香崇院士,土木工程專家孫國梁教授,耳鼻咽喉科專家董民聲教授,食管細胞學創始人沈瓊教授,人體寄生蟲學專家蘇壽汦教授,南陽作家群代表人物二月河教授等一大批知名專家學者,都曾在此弘文勵教。
悠久歷史鑄就鄭大特色文化。植根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沉穩厚重,形成鄭大人包容寬厚、奮發進取的優良品質;匯聚多元文化的交融共生,學生來自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世界85個國家,形成多地域、多民族、多文化交流融合的文化氛圍;文、理、工、醫、農等12個學科門類均衡發展,形成多學科交叉、相融互補的育人氛圍;傳承和弘揚源遠流長的特色文化,三個老校區的特色文化長期積淀與升華,孕育了「求是 擔當」的鄭大使命與精神,形成「篤信仁厚、慎思勤勉」的鄭大校風。在強化自身文化建設的同時,學校注重發揮文化引領的社會職責,努力為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做出新的貢獻。
㈧ 王立東的介紹
男,河南省獲來嘉縣人,1958年8月出生自,鄭州大學醫學院(原河南醫科大學)醫學學士、腫瘤病理學碩士、浙江大學醫學院腫瘤學博士,美國新澤西Rutgers州立大學博士後。現任鄭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河南省高校特聘教授;河南省食管癌重點開放實驗室主任;美國新澤西Rutgers州立大學,武漢大學客座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原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