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學李凱教授
㈠ 中國礦業大學研究生 任相坤 課題組怎麼樣
部分榮譽:
1991年,陝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
2000年,陝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2001年,科技部劉永齡科技獎1項;
2005年,神華集團首屆科技優秀論文一等獎1項;
2006年,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11年,神華集團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2014年,美國能源部面向中國能源企業和個人的「碳管理技術」獎1項。
任相坤,1983年7月參加工作,山東化工學院化工機械專業畢業。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化學工藝專業,在職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學位 。
現任盈德氣體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清潔能源化工板塊總工程師。曾任北京三聚環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300072)董事、副總裁、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兼任中國礦業大學低碳能源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能源領域專家,潔凈煤主題專家組召集人。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潔凈煤聯盟專家組成員。
曾任神華煤液化研究中心主任,神華煤制油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神華煤制油公司副總經理、神華煤制油化工研究院副院長、神華集團技術委員會委員。煤直接液化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化工部)西北化工研究院副院長。
(1)西北大學李凱教授擴展閱讀:
學術經驗:
長期兼職擔任政府部門專家顧問,大學兼職教授,學術團體委員會成員。
2006年,國家科技部能源專家組成員,「十二五」清潔煤主題專家組召集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能源專家組成員;
2011年,中國工程院能源戰略研究綜合編寫組副組長;
2012年,中國礦業大學低碳能源研究院院長,博士研究生導師;
2010年,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潔凈煤聯盟專家組成員,CO2捕集封存利用(CCUS)項目負責人;
2007年,同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兼職教授,清華大學博士生聯合培養導師;
2009年,澳大利亞科廷大學兼職教授;
2002年,「大氮肥」、「煤化工」、「化工進展」期刊編委會委員;
2005年,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顧問委員會委員;
2006年,化工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理事會理事;
2006年,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常務理事,氫能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08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新型煤化工協調工作委員會專家顧問;
2009年,中國石油和化工勘察設計協會煤化工設計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煤化工設計技術中心委員會委員;
2009年,全國煤化工標准化技術委員會煤制化學品技術委員會委員;
2007年,「工業排放氣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2011年,「煤基低碳能源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任相坤
㈡ 中科大很流弊,但是好像沒出過什麼流弊的人物
....以你的視野,恐怕流弊的人物就是一些歌星、演員之流的吧.所以科大確實沒出過
㈢ 中國李白研究會的發展歷史
早在1985年,馬鞍山市即成功舉辦了「中日李白詩詞研討會」,袁行霈、王運熙、安旗、詹鍈、朱金城、裴斐、郁賢皓等國內知名學者紛紛與會,為日後發起、成立中國李白學會奠定了基礎。
1987年11月3日至5日,馬鞍山市隆重舉行紀念李白逝世1225周年活動。會議期間,由王運熙、安旗、詹鍈、朱金城、裴斐、郁賢皓、羅宗強、喬象鍾、李從軍、葛景春10位學者發起簽署了倡議書,建議成立「中國李白學會」,會址和《李白學刊》編輯部設在馬鞍山市李白紀念館。這一倡議得到了與會代表的熱烈響應。來自全國13個省、市、自治區的49位代表又正式聯合簽署了倡議書,籌備建立中國李白學會。11月4日,中國李白學會籌建大會正式召開。會議選舉詹鍈先生為會長,王運熙、朱金城、安旗、羅宗強、郁賢皓、裴斐、張成德7位同志為副會長,郁賢皓同志兼任秘書長。理事會由詹鍈等27人組成。同年12月,馬鞍山市人民政府發文,同意成立「李白學刊編輯部」作為學會的辦事機構,同時負責編輯出版學術刊物《李白學刊》,暫定編制4人。
1990年6月21日,文化部正式發文同意成立該社團,同時建議定名為「中國李白研究會」,由馬鞍山市人民政府負責日常管理。
1991年6月7日,中國李白研究會經民政部注冊登記,取得法人資格。《李白學刊》亦從第1992年12月,馬鞍山市又決定將原隸屬於市城鄉委的「中國李白研究編輯部」與原隸屬於市文聯的「馬鞍山市李白研究室」合並,成立「中國李白研究會辦公室」,作為中國李白研究會的專職辦事機構,為副縣級事業單位,由文化局代管。核定編制8人,事業費由市財政全額撥款。
1993年6月,市編委又發文,同意「中國李白研究會辦公室」增掛「馬鞍山李白研究所」牌子。
1997年10月19 日,中國李白研究會在四川省萬縣進行了換屆選舉,選舉郁賢皓教授為會長,薛天緯、葛景春、閻琦、詹福瑞教授以及張成德、錢嘯森同志為副會長,李子龍同志為秘書長。推舉詹鍈教授為名譽會長,王運熙、朱金城、安旗先生為顧問。
1999年1 月,經文化部批准,確定李子龍為中國李白研究會法定代表人。同年,經中共安徽省委組織部批准,增補馬鞍山市副市長陳大娜為中國李白研究會副會長。至此,中國李白研究會共有理事39 名,其中常務理事17名
2011年8月25日至28日,由中國李白研究會和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共同主辦,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承辦,馬鞍山李白研究所、江油李白紀念館協辦的「中國李白研究會第十五屆年會暨李白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四川成都召開,來自中國大陸及日本、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60多位學者參會,提交論文60餘篇。
大會開幕式由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李凱主持,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特聘教授、中國李白研究會會長薛天緯致開幕詞,四川師范大學副校長張健致歡迎辭,來自江油、馬鞍山和香港的三位來賓代表任德遠、杜和題、鄺健行等分別致辭。隨後,西北大學教授、中國李白研究會副會長閻琦主持學術發言,香港浸會大學鄺健行教授、日本明海大學市川桃子教授、北京大學錢志熙教授先後就提交的論文作了大會發言,安徽大學湯華泉教授、西北大學李芳民教授作為學術評議人予以精彩點評。
在接下來的一天時間里,與會代表分為三個小組進行討論,分別由北京大學錢志熙教授、西北大學閻琦教授、合肥師范學院袁曉薇副教授主持。分組討論期間,各位專家學者從海內外的李白研究、李白的生平與交遊、李白與巴蜀文化、李白的思想與文學觀念、李白與其他詩人的比較、後世對李白的接受、李白作品的重新解讀等角度,對李白進行了全方位更深入的探討,提出了不少新穎的見解,拓寬了李白研究的視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會議閉幕式由四川師范大學吳明賢教授主持,河南省社科院胡永傑、馬鞍山李白研究所胡俊、合肥師范學院袁曉薇向大會匯報了三個小組的分組討論情況;江油李白紀念館館長郭興隆,安陸李白紀念館館長王清,馬鞍山李白研究所所長、中國李白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曹明分別介紹了各地李白研究的開展情況,江油青蓮鄉風景區管委會主任張傑委託綿陽師范學院蔣志教授在會上發言。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員、中國李白研究會副會長葛景春致閉幕辭。
學術考察期間,與會學者們參觀了位於江油青蓮鄉的李白故居和江油市的李白紀念館。江油是李白的故鄉,保存有隴西院、粉竹樓、月圓墓、洗墨池等有關李白的遺跡,以及太白祠、太白樓、李白紀念館等紀念性建築。
由於學會領導機構人員具體工作職務有所變動,為了及時調整以利於學會工作順利開展,研討會期間還專門召開了一次常務理事以上人員特別會議,會上選舉馬鞍山市政府副市長王曉焱為中國李白研究會副會長,增選錢志熙、李芳民、湯華泉、梁森等四人為中國李白研究會常務理事。
2013年10月19日至20日,由中國李白研究會、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主辦的「中國李白研究會第十六屆年會暨李白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來自海內外高校、研究機構與出版單位的一百多位專家學者出席了大會。與會學者對李白研究的諸多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並選舉了新一屆的會長和理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