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數論方向博士生導師
Ⅰ 我想問一下關於華東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都有哪些老師他們的研究方向因為想考華師大的博士生
你也太絕了吧,我們華東師范大學的博士生導師有462人,都要列出來啊你要的是什麼方向的?
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度各項統計數據
日期:2011年2月21日
一、學院系所
全日制學院
19個
學系
55個
管理類學院
2個
研究院
4個
研究所
63個
研究中心
101個
二、學科專業
博士學位授權點
一級學科授權點
14個
二級學科授權點
122個
碩士學位授權點
178個(含自主設置專業30個)
專業碩士學授權點
7個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18個
重點學科
國家重點學科
7個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5個
上海市重點學科
12個
重點實驗室
國家重點實驗室
2個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
6個
上海市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
6個
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1個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6個
全日制本科專業
67個
三、科研獲獎情況
國家自然科學獎
二等獎1項
上海市自然科學獎
一等獎1項
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
三等獎3項
高等學科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
一等獎3項
二等獎5項
三等獎8項
普及獎1項
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獎
一等獎1項
二等獎6項
三等獎18項
全國人事人才科研成果獎
二等獎1項
三等獎1項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1個
國家級精品課程
7門
國家級雙語示範課程
1門
國家級教學團隊
1個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1個
國家級特色專業
2個
上海市精品課程
6門
上海市示範性全英語課程
3門
上海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1個
上海市教學成果獎
21個
上海市教學名師獎
3人
寶鋼優秀教師獎
4人
申銀萬國獎
5人
上海市教學團隊
2個
四、辦學條件
佔地面積
中山北路校區
714,824平方米
閔行校區
1,381,004平方米
校舍建築面積
1,099,686平方米
圖書館藏書
4,041,832冊
固定資產
教學儀器設備情況
固定資產儀器總額
95,696萬元
教學科研儀器總額
74,607萬元
10萬元以上教學科研設備
39,722萬元
五、學生情況
各類學生總計
49,743人
其中全日制學生
23,969人
博士生
2,110人
碩士生
7,365人
本科生
13,797人
專科生
697人
留學生
3,642人
六、教職工情況
教職工總數
3,889人
專任教師
1,883人
科研機構人員
146人
教輔人員
395人
行政人員
586人
工勤人員
377人
校辦工廠職工數
230人
其他附設機構人員數
272人
專任教師職稱分布情況
正高級
462人
副高級
625人
中級
749人
初級
43人
無職稱
4人
專任教師學歷分布情況
博士學位
1,039人
碩士學位
519人
學士學位
316人
專科及以下
9人
七、教育部所設機構
4個
Ⅱ 研究生是方向重要還是導師重要
我覺得導師更重要些,跟對導師才有方向可選,有的導師雖然是說研究某方向回的,但你去了後,這方向沒答課題,也是白搭;跟對導師對於你的工作還是繼續讀博都有好處的!沒選導師的話,你要抓緊聯系導師,不要聽院校說開學後雙向選擇,那隻是形式,其實早就訂好了,呵呵
Ⅲ 考博的事,給3個導師發了郵件都有了回復,大家幫我分析下導師的意思,謝謝
按常理寫復的越多的越有制誠意。
你不用擔心他們是一個辦公室的,1他們不常碰面,2聊天肯定不會聊到電子郵件,和你的問題上。不會有什麼不好印象。
第一個導師,很標准很程式化的回復。
第二個導師,從文字上看 仔細看了你的簡介,對你有一定的認識和評價,有機會
第三個導師,第一句客套話。之後介紹了目前的主要項目課題,和自己應該叫團隊的人數情況,注意他介紹他的研究課題方向,是否和你的專業有沖突或者相同,如果是的話你很幸運,他對你有好感,如果你的專業和他的什麼汽車懸架不那麼緊密的話,你就over了。
我的感覺是,一個導師既然願意費功夫給你回郵件,而且打那麼多字肯定是不容易的,2號和3號都值得考慮。
Ⅳ 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哪些博士生導師的研究方向是黎曼幾何最好是數學偏物理方向的。NhKG
Gjt蒲3
Ⅳ 博士生導師一定是博士學歷嗎
博士生導師不一定是博士學歷。博士生導師一般應具博士學位,對年輕的教授(1972年以後大學畢業)申請擔任博士生導師,除具備上述條件外,至少培養過一屆碩士研究生或在國內外協助指導過博士生的學位論文。
博士生導師應是本學科學術造詣較深的教學科研人員,其學術水平在國內本學科領域內處於前列,在某些方面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般為教授職稱,也有特別優秀的副教授、講師擔任博士生導師。
有培養研究生經驗,至少培養過兩屆碩士研究生。能堅持正常工作,擔負實際指導博士生的責任。有協助本人指導博士生的學術隊伍,培養的研究生質量較好。有課程教學經歷,承擔過或正在承擔一定工作量的本科生或碩士生課程。
Ⅵ 博士生導師高出教授博導是個什麼銜
將博士生導師變成事實上高出教授的一級「職稱」,據稱是中國人貽笑於西人的一種中國式笑話,但這種笑話,卻實實在在反映了中國人的某種根深蒂固的習慣和愛好 前不久,北京大學出台了研究生招生改革的新方案,在幾個院系試行。 雖然方案的具體細節外界還不清楚,甚至所涉及相關院系的教授有的對此也不甚了了,但大體的內容,據校方有關單位的公布,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打破博士導師只能是教授才能擔任的慣例,凡是符合條件的講師和副教授,都可以申請擔任博士生導師;二是研究生招生不再標明導師姓名,錄取後由學生自行在具有導師資格的教師中選擇。 這兩條之中,以導師資格的改革最為引人注目。將博士生導師變成事實上高出教授的一級「職稱」,據稱是中國人貽笑於西人的一種中國式笑話,但這種笑話,卻實實在在反映了中國人的某種根深蒂固的習慣和愛好。 從古到今,國人對於等級制,存在兩種興趣趨向,一是強化等級,讓級別越多,級別間的儀式差別越繁復越好。實行了多年的九品十八等官階,每個級別不僅俸祿有別,而且衣帽服飾也各有等差,彼此間的稱謂儀式各自不同。太平天國的農民,剛坐了半個屁股在江山上,就開始大排等級,甚至比清王朝還過分,不同級別之間的子女稱呼都不一樣。 第二種趨向,是大家都往最高的級別上擠。魏晉時節在士人中推行九品中正制度,將士人分成九個等級(品)。按道理,應該是三個等級呈正態均衡分布才是,可是事實上,由於第一品專門留給皇族,對士人沒有意義,所以第二品變成了實際上的最高品,人稱「灼然二品」,連第三品都無人問津了。 久而久之,在大家死命的擁擠下,主管分品的中正官頂不住壓力,口子越開越大,最後,一項很貴族化的制度變成了頭重腳輕的怪物。不少王朝末年,朝廷里的高品官就更多,左宗棠的親兵,都是正一品頂戴的大員。太平天國也是如此,到天國滅亡前夕,一共封了2700多個王。 這種毛病,到了現代大有愈犯愈重之勢。教授之上加個博導,就是這個意思,而且博士後,也已經被實實在在地變成了博士之上的一級「學位」。 中專技校沒人看(其實真正缺的恰是這個層次的人材),本科臭大街,大家眼睛裡只認碩士和博士,結果,碩士和博士大擴張,廉價大甩賣。很多學校甚至教授多於講師。 所有這些毛病都跟官僚制有關。現在所謂的等級都是官等官階。中國的貴族制很早就萎縮了,取而代之的是無所不在的官僚體制,歷史證明,社會的行政導向勢必會導致依附於官僚制的等級制,同時遲早會打破等級制的規矩和限制,使最高等級擠滿了人,導致這種等級體制整體上貶值。 今天在我們的高校中,職稱有著過於濃烈的行政等級色彩 。姑且不說講師相當於科長,教授相當於處長這樣的官方類比,職稱設置的本身,也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賦予的權力,至於能否成為博導,那更是要取決於教育行政部門給不給你博士點。 從現在研究生招生中存在的問題看,有導師過濫的問題,有程序缺陷的問題,但從根本上說,依然是行政導向過強的問題。 至於改革的後項內容,其實也存在諸多疑問。讓學生放開自主選導師,勢必要導致考試科目的泛化,這樣不利於研究生階段專業化的需要。
Ⅶ 研究生導師 方向 這兩者之間如何選擇
這兩者都是很重要的,如果自己並無對哪個方向特別偏愛,建議注重導師選擇,如專果有的話建議堅持屬自己的方向。
專業方向決定了研究方向,也決定了以後找工作的對口方向;而導師則直接決定能否取得好的研究成果。總結起來就是先選學校,再選專業方向,再選導師。
導師的主要工作不在於「教」而在於「導」。
1. 引導學生熟悉本學科或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方法
本學科或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方法,這是進入碩士生學習和研究的一個前提性的條件。由於碩士生自身學科背景、學術水平的差異,引導學生熟悉本學科或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方法的工作極為重要。沒有對本學科及相關領域研究狀況的基本了解,不熟悉本學科的學術規范,不會運用本學科及相關學科基本理論和方法提出和解決問題,博士生的學習和研究就沒有一個科學的基礎。
2. 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提高其研究能力
引導學生熟悉本學科或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方法的主要途徑,是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把讀書、思考和研究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提升學術品位和研究水平。
Ⅷ 教授、講師、博士生導師、學科帶頭人等這些頭銜之間是什麼關系
教授,是一種高等教育體系中的職稱。多指在大學或社區學院中執教的資深教師與研究員,但教授與研究員是有區別的。教授有教課的任務,而研究員則沒有。
教授為大學教師職稱的最高級別。中文的教授兩字則源於「傳教授業」的字義,是中國古代就使用的學官名稱,根據教育部和人事部聯合發布的相關規定,把高校教師的崗位分為13個等級。教授崗位分一至七級。其中正教授崗位包括一至四級,副教授崗位包括五至七級;中級崗位分3個等級,即八至十級;初級崗位分為3個等級,即十一至十三級。
1、現下「教授」都是聘任制的。
2、「特聘教授」,顧名思議,是特殊(特別)聘任的教授,本身是教授。
3、「客坐教授」,是「客情」聘請的學者,不定期來作報告或搞講座。本人可能不是教授,而是名人、官員、企業家、發明者,等等。
4、「兼職教授」,校際間、學校與社會間,互相聘請講課的教授。本身是教授,實際講課或搞科研、帶研究生。
5、「榮譽教授」,是對知名的老教授、有成就的老領導,授予的榮譽稱號。
6、一般教授,是大學聘任的正高級職稱,既上課,又搞科研、帶研究生,也是學術帶頭人。
講師:任職基本條件
1、大學專科畢業以上,擔任助理講師職務四年以上,能擔任培訓教員工作;
2、能勝任一門或一門以上課程的講授和全部教學工作,質量較高,教學效果好;
3、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書籍和資料。
專業技術人員所取得的學歷必須同申報晉升職務的專業相同或相近,否則一般應視為不具備規定學歷。對先參加工作後取得規定學歷的人員(以取得學歷證書為准),取得學歷前後的任職時間可以相加計算,達到任職時間要求的,可以申報高一級專業技術資格。正常申報中級職務,任助理級的總年限最低不得少於4年。
對雖不具備規定學歷與資歷,但在本職工作崗位上確有真才實學、能力強、業績貢獻突出的專業人員,可破格申報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破格申報對象必須是本單位3年內考核成績名列前茅者,且一般情況下,不得越級申報和「學歷、任職年限雙破格」申報。破格申報者,任職年限的提前一般不能超過1年。
Ⅸ 解析數論前景怎麼樣
樓主是學數學的吧,能不能認識一下,以後有機會向你請教.以下是復制的. 中國數論研究的歷史最早是從什麼開始的?在中國早在20世紀30年代,華羅庚就開始研究數論問題了.他的老師楊武之就是研究數論問題的.華羅庚是中國學派——這個數論研究團隊的領軍人物,除了他自己的三角和估計與《堆壘素數論》等重要貢獻外,華羅庚還對中國數論研究的方向與具體問題以及長期研究的後備人才的培養等均做出了重要的部署.同時他組織一批年輕的數學家沖擊「哥德巴赫猜想」這個世界難題,並取得了重要的進展.中國近代數論的研究是由楊武之開始的.他在1928年獲得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曾師從狄克遜(L.E. Dickson).他曾經證明了,「每個正整數都是由九個形如(x-1)x(x+1)/6的非負整數之和」,這是最早的中國近代數論的結果. 1929年楊武之受聘到清華大學數學系執教.1931年華羅庚來清華大學數學系先任圖書管理員、後任助理員,邊工作,邊學習.系裡的華羅庚與柯召對數論比較感興趣,楊武之就指導他們進行數論研究.1936年,華羅庚與柯召去英國,分別進入了劍橋大學和曼徹斯特大學,師從哈代(G.H.Hardy)與莫德爾(L.J.Mordell)研究數論.華羅庚在去英國前,就已經開始研究當時的主流數論,即哈代-李特伍德-拉馬努金圓法與維諾格拉朵夫指數與估計方法方面的工作,這使他掌握了數論的制高點,所以他的數論工作,無論是在廣度與深度上,在中國都是最為突出的,他的數論工作在解析數論中有著持久的影響力,同時也受到國際同行的尊敬.另外華羅庚廣招學生,撰寫「數論導引」等入門書,所以在中國的數論發展中,他起到了領軍的作用.解放後,華羅庚、閔嗣鶴在這一研究上奠定了基礎.華羅庚到劍橋大學世界數論研究中心學習進修1936年,在著名數學家維納推薦下華羅庚以訪問學者身份去英國劍橋大學進修.那裡有著名解析數論專家哈代,還有其他的數論專家.他在劍橋大學聽了許多課,參加討論班,得到著名學家哈代等人的指導.而華羅庚的刻苦努力以及取得的發表的文章也得到大家的贊許與認可.40年代他本人在美國作過不少傑出的數論工作.他終於登上了數學研究的世界舞台.在雲南聯大開設初等數論的課程華先生很重視做學問需要有「看家工夫」.所謂看家工夫指的是作科研時必不可少的最基本而有用的本事.據他的學生回憶,說華羅庚在青年時期閱讀蘭道(E.Landau)的《數論教程》三大卷時候,共作了6大本筆記,可見他下的功夫之深.而這本《數論教程》使他獲得了從事數學研究的分析功底.據華羅庚的學生徐利志回憶,1940年華羅庚在雲南聯大開設過「初等數論」的課,他選修了這門課.華先生講課姿態很靈活,喜歡在黑板前面走來走去,邊走邊講.他在黑板上寫字不多,只寫出那些最必要的算式,而很注重講問題的來龍去脈和論證思想,有時也穿插講點小故事.所以聽他講課我感到是一種愉快的享受.1941年華羅庚完成了數論巨著《堆壘素數論》1941年,華羅庚曾把手稿寄給蘇聯的維諾格拉多夫,維諾格拉多夫立即以電報回復:「我們收到了你的優秀專著,待戰爭結束後,立即付印.」因此,這本書最早是1947年以蘇聯科學院「斯捷克洛夫數學研究所」第22號專著出版的.中國數學界對華羅庚的專著給予崇高的評價.而當時的教育部幾乎無人能夠評審此書.老一輩數學家何魯冒著灼人的炎熱,曾在重慶的一幢小樓上揮汗審勘,閱稿時不時地擊案叫絕,一再對人說:「此天才也!」他愛不釋手,居然親筆將《堆壘素數論》抄了一遍,何氏的手抄本曾存於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圖書館中,不幸在「文革」劫難中散失.華羅庚的《推壘素數論》榮獲教育部的一等獎.據報載,華羅庚在西南聯大曾講授過他的《堆壘素數論》,開始慕名而來的學生將教室擠得水泄不通,後來一天天減少,減到4個,一星期後,只剩下2個,即後來成為著名數學家的閔嗣鶴和鍾開萊.教室里只剩下師徒三人,因昆明天天空襲不絕,華羅庚乾脆把教室搬到華家附近,租屋而居,進行講授.華氏的這本書實在是太深了.1946年華羅庚接受了訪問蘇聯的邀請,在這幾個月里,他與維諾格拉朵一起進行研究,並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他們對三角和方法的發展改變了解析數論的中心主題.1946年,華羅庚赴美國訪問,先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搞研究並講授數論,1948年轉入依利諾大學,也對維諾格拉朵的中值公式做了重要的簡化、改進與應用.1952年組織「數論」與「哥德巴赫猜想」兩個討論班1953年冬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數論組成立後,華羅庚親自組織並領導了兩個討論班,一個是「數論導引」,一個是「哥德巴赫猜想」討論班,每周一次,這兩個討論班一直堅持到了1956年.雖然數學研究所成立時還沒有圖書館,但是華羅庚從美國帶回不會少書,雜志與單印本,數學所的人可以去自由借閱,只要在他辦公室的小本上簽個名就行了.這對數論組的人來說就更佔便宜了.因為華羅庚的大部分書是跟數論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的.特別他有一個《解析數論》未發表的部分手稿,其中賽爾貝格的方法和素數定理初等證明的最新成果等.當時能夠讀到這些東西,在全世界來說都是相當早的. 按照華羅庚計劃與安排,哥德巴赫猜想討論班分為四個單元來進行:1、史尼爾曼密率,曼恩定理與賽爾貝格方法.2、布倫篩法、布赫夕踏布方法.3、林尼克大篩法,瑞尼定理.4、素變數的三角和的估計方法、西革爾定理、維諾格拉朵三素數定理.華羅庚計劃在討論班進行完了之後,將這四個方面的材料寫成綜合性論文,在數學所的數學進展上發表.那時在世界上的數論著作中,還只有包含了這四個方面成就的某些著作,所以這確實是一個頗吸引人的計劃. 討論班是由一個人主講,華羅庚等則不停地提問題,務必使得每一個點都完全弄清楚為止.華羅庚這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搞法,常常使主講人講不下去,長時間在講台上思考,這叫做「掛黑板」.有些報告材料往往在討論班上就得到了簡化,所以討論班進行得很慢,但參加者得益很大.這是培養人才的好形式.既可以集思廣益,又可以活躍學術空氣.當時,他經常參加討論班,經常不斷地提出問題和疑點,把大家的思想推向一個更為積極、活躍的境界. 哥德巴赫猜想討論班的計劃並沒有完成,只進行了一、二、四單元,就因「反右斗爭」的到來而中斷了.華羅庚選擇「哥德巴赫猜想」作為數論組討論班的主題是很有眼光的.十幾年後,華羅庚回憶他的這個決定時仍然流露出滿意的神情.他說:「我不是要你們在這個問題上作出成果來,我的著眼點是哥德巴赫猜想跟解析數論中所有的重要方法都有聯系.以哥德巴赫猜想為主題來學習,將可以學到解析數論中所有的重要的方法.」,他說「 哥德巴赫猜想真是美極了,現在還沒有一個方法可以解決它.」他還指出:「你們弄懂了解析數論,再學一點代數數論,就可以將解析數論的結果推廣到代數數域上去.關於代數數論,除了《數論導引》的第十六章外,再學兩條定理,狄里赫雷定理與戴德金定理就可以邊學習邊工作了.」華羅庚教授組織研究「哥德巴赫猜想」這個難題,是非常具有長遠的戰略眼光的,它也帶動解析數論的研究,不僅推動了數學的發展,同時在國內也培養中國的數論研究人才.之後這個討論班的三個成員都在數論研究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與《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進展.從1954年開始,閔嗣鶴在北大開設了「數論專門化」,共有四個學生.他開這門數論課,指導他們做畢業論文,引導他們從事解析數論的研究.閔嗣鶴鼓勵他的學生多與數學所的數論組的人交流,多向華羅庚學習.數學所數論組的年青人也常向閔嗣鶴老師請教,彼此間的關系很密切.北大數論專門化的學生潘成洞、尹文霖與邵品琮也來數學所參加過哥德巴赫猜想討論班. 1957年,華羅庚的《數論導引》出版,書中包括了不少未發表的結果及關於三角和、丟番圖方程、模變換及華林與他利問題的基本材料.後來華羅庚發現了陳景潤,並將其調入數學所.陳景潤經過多年的努力,最後終於證明了1+2,取得了世界上關於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好成果. 吳文俊曾說過:「陳景潤同志本來是一個無名小卒,華羅庚同志知道了他的某些工作,就把他引到數學所來.在數學所這樣一個環境里,在華羅庚先生親自指導之下,陳景潤同志做出了許多重要的工作.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所謂哥德巴赫猜想(1+2)的證明.這出現於1965年.我相信如果當年陳景潤同志沒有被華羅庚同志引到數學所來,他的成長奇跡是不可能的.1962年華羅庚科大開設數論與代數專業培養後備人才華羅庚的學生馮克勤教授回憶說,1962年華羅庚想在我們年級開設數論與代數專業,由於我從中學就喜歡數論,就報了名,於是包括我在內的15位學生從四年級起進入該專業,由華羅庚親自講授「典型群」,王元講「數論導引」,萬哲先和曾肯成講「抽象代數」,吳方講解析數論,這集中了當時國內最強大的數論和代數教師陣營.大學五年級,吳方指導我作了一篇論文,內容是把當時陳景潤關於圓內整點問題余項估計的最新成果作到橢圓上去,這是我所寫的第一篇論文.華羅庚1963年來科大任副校長,並把他在科學院數學所的研究生帶到科大,連王元的關系也臨時轉到科大,准備以科大為基地集中力量培養學生從事科學研究.他給我的任務是學習代數數論,這是20世紀40年代他在美國做教授的一個數論研究領域,回國後,組織了解析數論的隊伍,但由於種種原因,代數數論的研究未能充分開展.此外,華羅庚和王元這時也正把數論用於積分近似計算,其中也用到代數數論工具,所以他這時希望在科大的三屆共十一位研究生中有人能研究代數數論.這是一個用代數方法研究數論的一門學問,很合我的胃口.中國的數論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1973年,陳景潤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著名論文發表後,潘承洞又開始了解析數學論研究.這一時期工作的代表性論文是「一個新的均值定理及其應用」.他的主要貢獻是提出並證明了一類新的素數分布的均值定理,給出了這一定理對包括哥德巴赫猜想在內的許多著名數論問題的重要應用.1979年7月,在英國達勒姆舉行的國際解析數論會議上,潘承洞應邀以此作了一小時的報告,受到華羅庚和與會者的高度評價.1982年,潘承洞發表了論文「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一個新嘗試」,提出了與已有研究截然不同的方法,對哥德巴赫猜想作了有益的探索.在1988到1990年間,華羅庚與潘承彪以「小區間上的素變數三角和估計」為題發表了三篇論文,提出了用純分析方法估計小區間上的素變數三角和,第一次嚴格地證明了小區間上的三素數定理,這是他對論文「堆壘素數論的一些新結果」的進一步完善和改進.華羅庚與他的學生在數論方面的工作展示中國數學家在數論方面具有的很高的水平與才華,被世界數學界稱為「以華為首的中國學派」,這是中國數學家研究團體在世界數學發展的過程中第一次得到的肯定與贊揚.而這個結果是數學家們通過幾十年的努力才獲得的.華羅庚系統地研究了華林問題——哥德巴赫問題.在19世紀40年代,懂得堆壘素數論的圓法與維諾格拉朵夫的兩個指數和估計方法的人還很少.華羅庚撰寫的專著《堆壘素數論》,包含了數論領域所有重要的研究成果,其中有華羅庚用一個很優美的方法證明了一般三角和定理.這本書不僅結果是當時最新的,而且寫得十分通俗易懂,除了西革爾關於 L- 函數的實零點估計外,所有定理都給出了證明,所以該書是自給自足的,是一本很好的數論專著.就像哈貝斯坦在悼念華羅庚時說的:「幾代數論學家都從華羅庚的至今仍有影響的1947年的專著《堆壘素數論》中學到了圓法的知識.」華羅庚在1958年改進與簡化了維諾格拉朵夫關於魏爾(H.Weyl)和的估計,華羅庚關於華林問題研究成果與「華氏不等式」等都是數論十分重要的成果,被很多人引用.華羅庚的學生王元在1956年先證明了(3+4),在1957年又證明了(3+3),(2+3).1962年潘承洞證明了(1+5),之後潘承洞與王元又合作證明了(1+4).1966年,陳景潤運用龐比尼中值公式,非常出色地證明了(1+2).中國數學家在探索哥德巴赫猜想過程中,取得了重要的進展,但是最後誰能摘下這個明珠,攻克這個世界難題,會不會是中國人?這些仍舊還是未知的謎,等待有人來回答.
Ⅹ 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有什麼分別哪個學歷更高
教授是職稱,博士是學位,博士生導師是職務.
三者之間有關聯,但是本身無法區分.
某大學一個博士學位的教授,開始擔任博士生導師
你覺得上面這句話能區分哪個學歷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