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清華大學教授在伊拉克

清華大學教授在伊拉克

發布時間: 2021-02-13 19:04:52

Ⅰ 求季羨林老先生翻譯的《羅摩衍那》,謝謝

季羨林簡介:

季羨林,字希逋,又字齊奘。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他精通12國語言。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1911年8月6日出生於山東省臨清市康莊鎮。

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作家。對印度語文文學歷史的研究建樹頗多。

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趙氏,農民。叔季嗣誠。幼時隨馬景恭識字。
6歲,到濟南,投奔叔父季嗣誠。入私塾讀書。 7歲後,在山東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附設新育小學讀書。10歲,開始學英文。12 歲,考入正誼中學,半年後轉入山東大學附設高中。 在高中開始學德文,並對外國文學發生興趣。18歲,轉入省立濟南高中,國文老師是董秋芳,他又是翻譯家。"我之所以五六十年來舞筆弄墨不輟,至今將過耄耋之年,仍然不能放下筆,全出於董老師之賜,我畢生難忘。"
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業方向德文。從師吳宓、葉公超學東西詩比較、英文、梵文,並選修陳寅恪教授的佛經翻譯文學、朱光潛的文藝心理學、俞平伯的唐宋詩詞、朱自清的陶淵明詩。與同學吳組緗、林庚、李長之結為好友,稱為"四劍客」。同學中還有胡喬木。喜歡"純詩",如法國魏爾蘭、馬拉梅。比利時維爾哈倫,以及六朝駢文,李義山、姜白石的作品。曾翻譯德萊塞、屠格涅夫的作品。大學期間,以成績優異,獲得家鄉清平縣政府所頒獎學金。
1935年9月,根據清華大學文學院與德國交換研究生協定,清華招收赴德研究生,為期3年 。季羨林被錄取,隨即到德國。在柏林和美國與喬冠華同游。10月,抵達哥廷根,結識留學生章用、田德望等。入哥廷根大學,"我夢想,我在哥廷根,……我能讀一點書,讀點古代有過光榮而這光榮將永遠不會消滅的文字。""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捉住這個夢。」(《留德十年》)
1936年春,季羨林選擇了梵文。他認為「中國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響太大了,我要對中印文化關系徹底研究一下,或許能有所發現」。因此,「非讀梵文不行」。「我畢生要走的道路終於找到了,我沿著這一條道路一走走了半個多世紀,一直走到現在,而且還要走下去。」(《留德十一年》)「命運允許我堅定了我的信念。」 季羨林在哥廷根大學梵文研究所主修印度學,學梵文、巴利文。選英國語言學、斯拉夫語言學為副系,並加學南斯拉夫文。季羨林師從"梵文講座"主持人、著名梵文學者瓦爾德施米特教授,成為他唯一的聽課者。一個學期 40多堂課,季羨林學習異常勤奮。 佛典《大事》厚厚3大冊,是用混合梵文寫成的,他爭分奪秒,致力於讀和寫,"開電燈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1940年12月至1941年2月,季羨林在論文答辯和印度學、斯拉夫語言、英文考試中得到4個"優",獲得博士學位。因戰事方殷,歸國無路,只得留滯哥城。10月,在哥廷根大學漢學研究所擔任教員,同時繼續研究佛教混合梵語,在《哥廷根科學院院刊》發表多篇重要論文。"這是我畢生學術生活的黃金時期,從那以後再沒有過了。"博士後"的歲月,正是法西斯崩潰前夜,德國本土物質匱乏,外國人季羨林也難免"在飢餓地獄中"掙扎,和德國老百姓一樣經受著戰禍之苦。而作為海外遊子,故園情深,尤覺"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祖國之思和親情之思日夕 索繞,"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
1941年獲哥廷根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後曾師從語言學家E.西克研究吐火羅語。
1945年10月,二戰終結不久,即匆匆束裝上道,經瑞士東歸,"宛如一場春夢,十年就飛過去了"。離開哥廷根35年後的1980年,季羨林率中國社會科學代表團重訪哥市,再謁83歲高齡的瓦爾德施米特恩師,相見如夢。後來作感人至深的名文《重返哥廷根》。
1946年5月,抵達上海,旋赴南京,與李長之重逢,經李介紹,結識散文家梁實秋、詩人臧克家。在南京拜謁清華時期的恩師陳寅恪,陳推薦他去北京大學任教,遂又拜見正在南京的北京大學代理校長傅斯年。秋,回到北平,拜會北大文學院院長湯用彤。
1946~1983年,被北京大學聘為東方語言文學系教授、系主任,在北大創建該系。同事中有阿拉伯語言學家馬堅、印度學家金克木等。 解放後,繼續擔任北大東語系教授兼系主任,從事系務、科研和翻譯工作。先後出版的德文中譯本有德國《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說集》(1955 年),梵文文學作品中譯本有印度伽梨陀娑《沙恭達羅》(劇本,1956年)、印度古代寓言故事集《五卷書》(1959年)、印度伽梨陀娑《優哩婆濕》(劇本,1962年)等,學術著作有《中印文化關系史論叢》(1957年)、《印度簡史》(1957年)、《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義》(1985年)等。1956年2月,被任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54年、1959年、1964年當選為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並以中國文化使者的身份先後出訪印度、緬甸、東德、前蘇聯、伊拉克、埃及、敘利亞等國家。"文革"中受到"四人幫"及其北大爪牙的殘酷迫害。1978年復出,繼續擔任北京大學東語系系主任,並被任命為北京大學副校長、北京大學南亞研究所所長。當選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1983年,當選為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
1956年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兼外國語言文學評議組組長、第二屆中國語言學會會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名譽會長、第6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常務委員、《中國大網路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委員和《語言文字卷》編輯委員會主任等等。其學術成就最突出地表現在對中世紀印歐語言的研究上頗多建樹。主要著作有:《〈大事〉偈頌中限定動詞的變位》(1941年,系統總結了小乘佛教律典《大事》偈頌所用混合梵語中動詞的各種形態調整)、《中世印度語言中語尾-am向-o和-u的轉化》(1944年,發現並證明了語尾-am向-o和-u的轉化是中世印度西北方言健陀羅語的特點之一)、《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1985年)(論證了原始佛典的存在、闡明了原始佛教的語言政策、考證了佛教混合梵語的歷史起源和特點等)、《〈福力太子因緣經〉的吐火羅語本的諸異本》(1943年)(開創了一種成功的語義研究方法)、《印度古代語言論集》(1982年)等。作為文學翻譯家,他的譯著主要有:《沙恭達羅》(1956年)、《五卷書》(1959年)、《優哩婆濕》(1959年)、《羅摩衍那》(7卷,1980~1984年)、《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說集》等。作為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有《天竺心影》(1980年)、《朗潤集》(1981年)、《季羨林散文集》(1987年)、《牛棚雜憶》等。
1978年~1984年兼任北京大學副校長。其著作已匯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
1988年,任中國文化書院 院務委員會主席。並曾以學者身份先後出訪德國、日本、泰國。
季先生長年任教北大,在語言學、文化學、歷史學、佛教學、印度學和比較文學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研究翻譯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國的多部經典,現在即使在病房每天還堅持讀書寫作。
季羨林先生為人所敬仰,不僅因為他的學識,還因為他的品格。他說: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良知。他在他的書,不僅是老先生個人一生的寫照,也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歷程的反映。季羨林先生備受關注的《病榻雜記》近日公開發行。在書中,季羨林先生用通達的文字,第一次廓清了他是如何看待這些年外界「加」在自己頭上的「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這三項桂冠的,他表示:「三頂桂冠一摘,還了我一個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歡喜。」
70年代後期以來擔任的學術回體職務有:中國外國文學會副會長(1978年)、中國南亞學會會長(1979年)、中國民族古文字學會名譽會長( 1980年)、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1981年)、中國語言學會會長(1983年)、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副會長(1983年)、中國史學會常務理事(1984年)、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1984年)、中國作家學會理事(1985 年)、中國比較文學會名譽會長( 1985年)、中國亞非學會會長( 1990年)等。 1998年4月,《牛棚雜憶》出版( 1988年3月一 1989年 4月草稿,1992年 6月定稿)。出版界認為"這是一本用血淚換來的和淚寫成的文字。這是一代宗師留給後代的最佳禮品"。季羨林的學術研究,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
曾被「2006年感動中國」獲獎人物之一
季羨林,當代著名語言學家.散文家.東方文化研究專家。他博古通今,被稱為「學界泰斗」。
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0年考入北京清華大學西語系。
1934年畢業後,在濟南山東省立高中任教。
1935年考取清華大學交換研究生,赴德國留學,在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文。
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
1946年回國,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教授、系主任。
季羨林的學術研究涉及的范圍:
1.印度古代語言,特別是佛教梵文
2.吐火羅文
3.印度古代文學
4.印度佛教史
5.中國佛教史
6.中亞佛教史
7.唐史
8.中印文化交流史
9.中外文化交流史
10.中西文化差異和共性
11.美學和中國古代文藝理論
12.德國及西方文學
13.比較文學及民間文學
14.散文及雜文創作

Ⅱ 季羨林是什麼人他當過北大校長嗎

季羨林,生於1911年,山東清平(今臨清)縣人。

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對印度語文文學歷史的研究建樹頗多。

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作家。山東清平(今臨清)人。1930年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5年赴德國留學。曾師從印度學家E.瓦爾特施密特研究古代印度語言。1941年獲哥廷根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後曾師從語言學家E.西克研究吐火羅語。1946~1983年,被北京大學聘為東方語言文學系教授、系主任,1978~1984年兼任北京大學副校長。1956年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兼外國語言文學評議組組長、第二屆中國語言學會會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名譽會長、第6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常務委員、《中國大網路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委員和《語言文字卷》編輯委員會主任等等。其學術成就最突出地表現在對中世紀印歐語言的研究上頗多建樹。主要著作有:《〈大事〉偈頌中限定動詞的變位》(1941年,系統總結了小乘佛教律典《大事》偈頌所用混合梵語中動詞的各種形態調整)、《中世印度語言中語尾-am向-o和-u的轉化》(1944年,發現並證明了語尾-am向-o和-u的轉化是中世印度西北方言健陀羅語的特點之一)、《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1985年)(論證了原始佛典的存在、闡明了原始佛教的語言政策、考證了佛教混合梵語的歷史起源和特點等)、《〈福力太子因緣經〉的吐火羅語本的諸異本》(1943年)(開創了一種成功的語義研究方法)、《印度古代語言論集》(1982年)等。作為文學翻譯家,他的譯著主要有:《沙恭達羅》(1956年)、《五卷書》(1959年)、《優哩婆濕》(1959年)、《羅摩衍那》(7卷,1980~1984年)、《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說集》等。作為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有《天竺心影》(1980年)、《朗潤集》(1981年)、《季羨林散文集》(1987年)、《牛棚雜憶》等。

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趙氏,農民。叔季嗣誠。幼時隨馬景恭識字。6歲,到濟南,投奔叔父季嗣誠。入私塾讀書。 7歲後,在山東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附設新育小學讀書。10歲,開始學英文。12 歲,考入正誼中學,半年後轉入山東大學附設高中。 在高中開始學德文,並對外國文學發生興趣。18歲,轉入省立濟南高中,國文老師是董秋芳,他又是翻譯家。"我之所以五六十年來舞筆弄墨不輟,至今將近耄耋之年,仍然不能放下筆,全出於董老師之賜,我畢生難忘。" 1930年,考人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業方向德文。從師吳宓、葉公超學東西詩比較、英文、梵文,並選修陳寅恪教授的佛經翻譯文學、朱光潛的文藝心理學、俞平伯的唐宋詩詞、朱自清的陶淵明詩。與同學吳組緗、林庚、李長之結為好友,稱為"四劍客」。同學中還有胡喬木。喜歡"純詩",如法國魏爾蘭、馬拉梅。比利時維爾哈倫,以及六朝駢文,李義山、姜白石的作品。曾翻譯德萊塞、屠格涅夫的作品。大學期間,以成績優異,獲得家鄉清平縣政府所頒獎學金。 1935年9月,根據清華大學文學院與德國交換研究生協定,清華招收赴德研究生,為期兩年 。季羨林被錄取,隨即到德國。在柏林,和喬冠華同游。10月,抵哥廷根,結識留學生章用、田德望等。入哥廷根大學,"我夢想,我在哥廷根,......我能讀一點書,讀點古代有過光榮而這光榮將永遠不會消滅的文字。""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捉住這個夢。」(《留德十年》) 1936年春,季羨林選擇了梵文。他認為"中國文化受即度文化的影響太大了。我要對中印文化關系徹底研究一下,或能有所發明。"因此,"非讀梵文不行。""我畢生要走的道路終於找到了,我沿著這一條道路一走走了半個多世紀,一直走到現在,而且還要走下去。」(《留德十年》)"命運允許我堅定了我的信念。" 季羨林在哥廷根大學梵文研究所主修印度學,學梵文、巴利文。選英國語言學、斯拉夫語言學為副系,並加學南斯拉夫文。季羨林師從"梵文講座"主持人、著名梵文學者瓦爾德施米特教授,成為他唯一的聽課者。一個學期 4O多堂課,學習了異常復雜的全部梵文文法。接著部分著作年輕時的季羨林 讀梵文原著,第5學期讀吐魯番出土的梵文佛經殘卷。第6學期准備博士論文:《〈大事渴陀中限定動詞的變化〉》。佛典《大事》厚厚3大冊,是用混合梵文寫成的,他爭分奪秒,致力於讀和寫,"開電燈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1940年12月至1941年2月,季羨林在論文答辯和印度學、斯拉夫語言、英文考試中得到4個"優",獲得博士學位。因戰事方殷,歸國無路,只得留滯哥城。10月,在哥廷根大學漢學研究所擔任教員,同時繼續研究佛教混合梵語,在《哥廷根科學院院刊》發表多篇重要論文。"這是我畢生學術生活的黃金時期,從那以後再沒有過了。""博士後"的歲月,正是法西斯崩潰前夜,德國本土物質匱乏,外國人季羨林也難免"在飢餓地獄中"掙扎,和德國老百姓一樣經受著戰禍之苦。而作為海外遊子,故園情深,尤覺"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祖國之思和親情之思日夕 索繞,"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 1945年1O月,二戰終結不久,即匆匆束裝上道,經瑞土東歸,"宛如一場春夢,十年就飛過去了"。離開哥廷根35年後的1980年,季羨林率中國社會科學代表團重訪哥市,再謁83歲高齡的瓦爾德施米特恩師,相見如夢。後來作感人至深的名文《重返哥廷根》。 1946年5月,抵達上海,旋赴南京,與李長之重逢,經李介紹,結識散文家梁實秋、詩人臧克家。在南京拜謁清華時期的恩師陳寅恪,陳推薦他去北京大學任教,遂又拜見正在南京的北京大學代理校長傅斯年。秋,回到北平,拜會北大文學院院長湯用彤,被聘為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在北大創建該系。同事中有阿拉伯語言學家馬堅、印度學家金克木等。 解放後,繼續擔任北大東語系教授兼系主任,從事系務、科研和翻譯工作。先後出版的德文中譯本有德國《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說集》(1955 年),梵文文學作品中譯本有印度伽梨陀娑《沙恭達羅》(劇本,1956年)、印度古代寓言故事集《五卷書》(1959年)、印度伽梨陀娑《優哩婆濕》(劇本,1962年)等,學術著作有《中印文化關系史論叢》(1957年)、《印度簡史》(1957年)、《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義》(1985年)等。1956年2月,被任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54年、1959年、1964年當選為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並以中國文化使者的身份先後出訪印度、緬甸、東德、前蘇聯、伊拉克、埃及、敘利亞等國家。"文革"中受到"四人幫"及其北大爪牙的殘酷迫害。1978年復出,繼續擔任北京大學東語系系主任,並被任命為北京大學副校長、北京大學南亞研究所所長。當選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1983年,當選為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1984年,任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1988年,任中國文化書院 院務委員會主席。並曾以學者身份先後出訪德國、日本、泰國。 70年代後期以來擔任的學術回體職務有:中國外國文學會副會長(1978年)、中國南亞學會會長(1979年)、中國民族古文字學會名譽會長( 1980年)、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1981年)、中國語言學會會長(1983年)、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副會長(1983年)、中國史學會常務理事(1984年)、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1984年)、中國作家學會理事(1985 年)、中國比較文學會名譽會長( 1985年)、中國亞非學會會長( 1990年)等。 1998年4月,《牛棚雜憶》出版( 1988年3月一 1989年 4月草稿,1992年 6月定稿)。出版界認為"這是一本用血淚換來的和淚寫成的文字。這是一代宗師留給後代的最佳禮品"。季羨林的學術研究,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

Ⅲ 為什麼奧運會閉幕式《北京 北京 我愛北京》字幕里王力宏屬於美國人啊

雖然王力宏被我們稱為台灣歌手,但是他畢竟是美籍華人,只是原籍是台灣或是簽約了唱片公司是台灣的,在國內才這么說。既然奧運開幕式是面向全球,那麼寫美國也是非常謹慎的做法吧。

Ⅳ 季羨林是什麼人,他當過北大校長嗎

季羨林沒有當過北大校長,只是北大副校長。

季羨林是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與饒宗頤並稱為「南饒北季」。

(4)清華大學教授在伊拉克擴展閱讀:

季羨林逸聞軼事

1、名聲大振

1947年夏天,季羨林回到第二故鄉——濟南 。季羨林在濟南走親訪友,應酬頗多,驚動了王耀武[11]。他派人請季羨林去他的官邸赴宴,表示歡迎他回山東工作。王耀武還派人給季家送來了麵粉、白糖等禮品,他的車隊驚動了二里長的佛山街,從此季家名聲大振。

2、回鄉祝壽

1997年10月10日,季羨林在北大校園散步每逢季羨林的生日這一天(8月6日),他的親朋好友,學生晚輩,各級領導,甚至外國大使,都會向他祝壽。

2001年8月,聊城和臨清市的市政領導邀請季羨林回故鄉,慶祝季羨林的九十歲生日,在祝壽大會後,季羨林在寫《故鄉行》一文時,卻寫下了一段文字:「八月六日——我在這里順便說明一件事情:我的生日從舊歷摺合成公歷是八月二日。"

3、德國情緣

在季羨林留學德國期間,他通過好友田德望認識了街坊邁耶一家。他當時正在寫博士論文,論文需要先打成清稿再送給教授看。可是他沒有打字機,也不會打字,適逢邁耶家的伊姆加德小姐能打字,自己又有打字機,而且她很願意幫助季羨林打字。

他獲得博士學位後,又在德國呆了四五年,其間他又寫了幾篇很長的論文,都是請伊姆加德小姐打的字。所以,直至1945年季羨林離開德國前,還經常去她家打字。

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季羨林和伊姆加德小姐之間漸漸產生了感情。季羨林常到邁耶加做客,邁耶太太在安排座位時,總讓季羨林坐在伊姆加德的旁邊。一對異國青年同時墜入了愛河。但是,季羨內心充滿矛盾與痛苦:自己是一個有妻子、有兒女的人。

盡管那是一次沒有愛情的包辦婚姻,但是他必須面對這個現實。與伊姆加德戀愛不僅意味著對妻子、兒女的背叛和拋棄,也意味著把自己的親人推向痛苦的深淵。然而,放棄這段感情,又會使已經深愛著他的伊姆加德失望和痛苦,自己也會遺憾終生。

最終,他做出決定,回到中國,不再與其聯絡。1991年,八十歲的季羨林在寫長篇回憶錄《留德十年》時,首次披露了他五十年前這段鮮為人知的愛情經歷。

有讀者讀過《留德十年》被這段愛情故事所感動,專程到哥廷根尋找到伊姆加德小姐,發現她終身未嫁,伴著一台老式打字機,一等就是60年。為了季羨林,她支付了一生的光陰和愛情。

Ⅳ 伊拉克候選人在哪裡被刺死亡

新華社巴格達5月7日電伊拉克安全人員7日說,一名國民議會議員選回舉候選人6日晚在北部尼尼微答省蓋亞拉鎮附近一村莊遇刺身亡。

蓋亞拉鎮警察局官員艾哈邁德·朱布里對新華社記者說,一夥身份不明人員6日晚闖入候選人法魯克·朱布里家中,用刀將其刺死後逃離。安全人員已將法魯克·朱布里移交法醫處,並對行刺者身份展開調查。

法魯克·朱布里的一名親屬告訴記者,法魯克·朱布里是提克里特大學一名教授,作為伊拉克副總統阿拉維領導的全國聯盟成員參加選舉。行刺人員6日晚以幫助競選為由進入法魯克·朱布里家中。

伊拉克將於本月12日舉行新一屆國民議會選舉,約7000名候選人將角逐下屆議會329個席位。伊拉克實行議會制,政府總理由議會最大黨團提名。4月以來,伊境內已發生多起針對選舉候選人的襲擊事件。

參考:網頁鏈接

Ⅵ 清華大學有在伊拉克學習的學生嗎

有,在巴格達。。。

Ⅶ 復旦大學走出過哪些知名校友

知名校友,我只想到陳果,畢竟是網紅。但是聽到關於她負面消息居多,嗯,各方面的,我保持中立態度,因為消息這個有可能是加工過度了。對於她的課程我沒聽過,在網上被安利過,可惜真的聽不大下去了,可能覺得有些雞湯吧,我這個人又不大愛喝雞湯。但是有的時候人生艱難,適度喝喝雞湯可以幫你過得舒服些,感覺人生還有希望,那雞湯其實就是還不錯的~


Ⅷ 屠呦呦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你還知道哪些諾貝爾獎獲得者請寫出兩個 。

莫言、楊振寧。來

莫言,原名管謨源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省高密市東北鄉文化發展區大欄平安村,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亦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莫言因一系列鄉土作品充滿「懷鄉」「怨鄉」的復雜情感,被稱為「尋根文學」作家。據不完全統計,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經被翻譯成40種語言。2019年9月23日,莫言長篇小說《紅高粱家族》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生於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學家,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清華大學教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榮休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名譽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是中美關系松動後回中國探訪的第一位華裔科學家,積極推動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進中美兩國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

Ⅸ 歷史上外交官的被害事件有哪些~

(1)大漢外交官在西伯利亞被害事件始末
大漢使者遇害事件發生時間在公元前44、43年之間,回地點是堅昆答,也就是西伯利亞葉尼塞河上游。
詳細地址:http://simaroad.blog.hexun.com/20028164_d.html
(2)1998年9月10日塔利班發現伊外交官屍體 伊朗聲稱將採取報復行動
(3)1945年1月17日瑞典外交官瓦倫堡失蹤,引發瓦倫堡事件

Ⅹ 東安格利亞大學的辦學條件

從大學乘公共汽車很快便可到達諾里奇市中心。許多學生喜歡騎自行車。從諾里奇市到倫敦和倫敦的三個機場大約只需兩個小時。諾里奇國際機場有直達阿姆斯特丹、法國等世界其它各地的航班。校園坐落於諾里奇。諾里奇市是一個生機盎然文化中心,提供有各種娛樂及社會活動機會,海濱及諾福克河近在咫尺,由英國航空公司和KLM提供的飛機在諾威奇國際機場每天都有幾次航班飛去阿姆斯特丹的希普爾機場,從那裡可轉機前往世界各地的200多個城市。乘火車去倫敦只需兩個小時,並有公路和鐵路與英國的其它地方相連。東安格利亞大學為外國留學生提供了一個安全、可靠、極具吸引力和備受歡迎的環境。
東安格利亞大學的標志性建築厄勒姆府(Earlham Hall)是英國監獄改革者和社會改革家伊麗莎白·弗萊的兒時故居,現為該校法學院的所在地。校園里有一座 「體育公園」是2001年由英格蘭體育彩票基金出資興建,為學生提供多功能的體育設施。其他校內標志景物還有大學南端的東安格利亞大學淺水湖以及校園廣場。
學生可選擇居住在校內學生公寓,或者是在諾域治市中心的大學公寓,而東安格利亞大學於2014年9月最新落成的宿舍區更能為學生提供經濟環保型的住宿環境。大學村緊靠校園,校內分布著許多小商店方便學生的日常生活。校內其他生活設施還包括:24小時開放的圖書館、書店、酒吧、音樂廳、舞廳、餐館、咖啡廳、24小時營業的自助洗衣店等等。
校內交通便捷,有頻繁往返校園與市中心的巴士以及臨近的火車站。 校園內建有商店、銀行、酒吧、郵局和自動洗衣店等設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保健、福利和咨詢服務系統,包括一個為外國留學生提供專家咨詢意見的學生處、一個專門的學生咨詢服務處、一個大學保健中心(提供國民保健制度下的醫療服務和牙科保健)、一個多教派教堂以及一個獨立的清真寺。學生會協調組織100多個學生俱樂部和協會的活動,其中包括一個外國留學生協會和幾個全國性的團體。那些不想自己做飯的學生可以在學校四個全天供應伙食的食堂進餐。
圖書館:校內建有一流的學術設施,大學圖書館藏書140餘萬冊,並有5千多種錄象資料供使用。館內的計算機、列印、復印和掃描設施為學生每天開放,可供24小時隨時使用。
大學的大部分研究被國際廣泛承認並與世界各地的大學有合作協議。在文科和理科方面,大學建立了研究中心來發展專長的特殊領域,醫學、金屬生物學到美國研究的阿瑟米勒研究中心。
東安格利亞大學提供給海外學生的獎學金每年50萬英鎊,截止申請時間是在每年的4月30日之前,優秀的學生可以獲得半獎的機會,傑出的學生有可能拿到全獎。 大學提供學生宿舍,其中多數為套間,當然也有少數的一些是為家庭提供的住宿。在東安格利亞大學就讀的外籍研究生在學習期間的第一年也可保證住在校內。
此外,運動場所設施非常全,在SportsPark有游泳館,健身房等。學校校園離市中心只有25分鍾的路程,夜晚來臨的時候,豐富的夜生活,熱鬧的購物中心;學生可以在緊張的學習之餘,輕松的度過一些快樂時光。
UEA內的湖及其周圍的大片草坪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學習、生活、娛樂的及佳場所,也吸引了許多周圍的居民前來釣魚,散步。東安格利亞大學位於英格蘭東部,離古城諾里奇( Norwich ) 兩英里 。乘車到市中心只需十分鍾。校園佔地 320 英畝 ,頗有英國田園風光的味道。
該校國際部高級官員 Mark Barlow 說,大學附近地區良好的安全紀錄,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的校園,以及諾維奇古色古香的氛圍都是東安格利亞大學吸引國際學生的原因。
學校擁有世界知名的塞恩斯伯里視覺藝術中心---一個藝術畫廊和博物館,是由世界著名的建築師諾爾曼福斯特設計的第一個大型公共建築之一,建成於1978年。它是一個兩端透明的結構,用了很震撼的落地式玻璃,大約有五層樓高,非常壯觀,同時也是電影《復仇者聯盟2》的重要布景,神盾特工局的新基地選擇在這所大學,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UEA)的現代美術館——塞恩斯伯利中心(Sainsbury Centre) 在英國官方組織的科研水平評估(REF)中,東英吉利大學位列全英第8位。
REF顯示本校研究具有國際或英國重要性,校園設施則獲得最高評分5*,包括全英最大的運動綜合場和世界著名的Sainsbury視覺藝術中心。友善的環境協助學生發展技巧,並重視學生需求,在國家學生滿意度調查中榮獲第2名。
UEA一流的院系有:媒介藝術研究,環境科學、斯堪底納維亞研究、生物科學、教育學、歷史學、社會工作學、純粹數學、經濟學。 本校有包括海外開發小組(Overseas Development Group)在內的幾個著名的研究中心,並且與諾里奇科研公園(Norwich Research Park)有合作關系,這使我們成為一些科研領域內重要的國內和國際研究中心。 l 保羅·納斯(英國)生物化學家,諾貝爾獎得主
l Paul Wellings(英國)蘭卡斯特大學副校長
l Don Grierson OBE(英國)遺傳學者兼諾丁漢大學副校長
I 邁克爾·霍頓 (英國)生物化學家
l Simon Scarrow(英國)作家
I 安德魯·米勒 (英國)小說家
I 古莉·查夏 (英國)電影導演及編劇
I 圖普六世(湯加)現任國王
I 奧蘇爾·斯加普希丁松(冰島) 冰島外交部長
I 塔哈 (伊拉克)「細菌博士」
I 唐納德·卡貝魯卡 (盧安達)非洲開發銀行行長
I阿米爾·穆罕默德 (馬來西亞)電影導演
I 約翰·里斯·戴維斯 (美國)電影和電視演員
I 伊恩·麥克尤恩 (英國)著名小說家,毛姆小說獎獲得者
I 馬爾科姆·布拉德伯 (英國)作家
I 特蕾西·舍瓦利耶(美國)暢銷歷史小說家
I 石黑一雄 (日裔英籍) 著名小說家 「英國文壇移民三雄」
I 安妮·恩萊特 (英國)小說家,英國皇家文學學會會員
l Owen Sheers(英國)作家、詩人兼劇作家
I 傑克·達文波特 (英國)演員(飾演電影「加勒比海盜」中的諾林頓)
I Matt Simith (英國)演員 曾出演英國最長壽科幻電視劇《神秘博士》並扮演第十一任博士
I Robert Radboud(荷蘭)已故香港著名演員翁美玲荷蘭籍前男友 I 許智宏 北京大學原校長、北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I 謝道昕清華大學教授、清華植物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主任
I 李博 復旦大學教授、復旦生物多樣性科研所副所長
I 盧荻 人民大學教授、比較政治經濟學中心主任
I 鄧子新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微生物學家
I 肖傑 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副教授
I 薛勇彪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所長、中國遺傳學會秘書長
I 朱晨晨 教育家 北京工商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輔導員
I熊榆 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終身教職高級講師, 英國商務創新與技能部中英合作專家組核心成員
I 程介南 香港議員
I 江疏影 著名演員
I 李慧思 香港模特

熱點內容
西安郵電大學老師信息 發布:2025-08-02 22:12:50 瀏覽:408
美國撒大學 發布:2025-08-02 22:04:44 瀏覽:192
西藏民族大學老師待遇 發布:2025-08-02 21:54:29 瀏覽:899
大學教授病逝追思會 發布:2025-08-02 21:49:18 瀏覽:886
天津211大學名單排名 發布:2025-08-02 21:44:15 瀏覽:361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俄羅斯教授 發布:2025-08-02 21:23:58 瀏覽:780
浙江大學水利工程專業 發布:2025-08-02 21:02:22 瀏覽:878
南京大學楊東濤教授 發布:2025-08-02 20:59:15 瀏覽:412
大學生文明離校計劃 發布:2025-08-02 20:48:33 瀏覽:892
大學生校園貸款合法嗎 發布:2025-08-02 20:41:51 瀏覽: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