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歷史系古文字學教授6
❶ 上海復旦大學歷史學哪個專業最強,有哪些博導
該校歷史學系始建於1925年,是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之一,在最近教育部專考核中獲得優秀屬。該系師資力量雄厚,研究專業方向齊全,科研成果卓著,在國內歷史學科中名列前茅。著名歷史學家周谷城、譚其驤、周予同、蔡尚思、楊寬、耿淡如、田汝康、金沖及等長期在該系任教。現有博士生導師15名,教授20名,副教授26名。設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個博士點,7個碩士點。該系為國內有歷史學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的單位之一。近年來,該系教師出版教材和學術著作180餘部,在中國近現代史研究、史學理論與中外史學史研究、中外文化史研究、世界古典文明研究等領域頗有學術建樹。秦漢史、隋唐史、明清史、中華民國史等斷代史;美國史、日本史等國別史;拉美史、南亞史等地區史;古典文明研究、歐洲社會經濟史、世界文化史、第二次大戰史、20世紀世界史、中國經濟史、歷史文獻學等專門史;還開設史學論文寫作、旅遊文化、專業外語、方誌學等。畢業去向都比較理想,各級科學研究機構、大專院校、出版社和報刊等媒體,圖書館、博物館和檔案館等文化事業單位,以及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一部分畢業生可直接攻讀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
❷ 復旦大學都有哪些知名校友,我需要10個。。。(目前還在世的昂)
人文學科 葉楚傖 著名的南社詩人 郭紹虞 中國語言學家、文學家[35]
熊十力 哲學家,新儒家開山祖師[36] 朱東潤 古代文學及各體文學專家[37]
劉大傑 著名文史學家、作家[38] 趙景深 中國戲曲研究家、文學史家
劉大白 現代著名詩人,文學史家 洪深 電影戲劇理論家、劇作家
胡風 翼作家聯盟東京分盟負責人 老舍 現代著名小說家、文學家
龍榆生 詞學大師 梁實秋 中國近代著名文學家
胡裕樹 語言學會第二屆常務理事 裘錫圭 全國政協委員,古文字學家
蔣孔陽 學位委員會評議組成員 王元化 中共上海地下文委委員
王蘧常 哲學史家、歷史學家 章培恆 復旦大學首席教授
楊劍橋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王安憶 中國當代文學女作家
哲學 胡曲園 馬克思主義哲學家 [39] 嚴北溟 中國哲學史專家
全增嘏 復旦大學西方哲學學科的奠基 王蘧常 中國哲學史家、歷史學家
新聞學 蕭乾 世界聞名的記者 陳望道 中國著名教育家、修辭學家 [40]
王中 中央美院雕塑師 丁淦林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首席教授
童兵 新聞傳播學評議組召集人 李良榮 復旦大學著名新聞學教授
劉海貴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黃旦 教育部新聞學科組召集人。[41]
數學 陳建功 著名數學教育家 洪家興 偏微分方程專家
蘇步青 傑出的數學家 [42] 胡和生 中國著名女數學家
楊武之 數學教育家 李大潛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43]
谷超豪 數學家,復旦大學教授 陳恕行 偏微分方程 專家
歷史學 顧頡剛 現代古史辨學派的創始人 蔡尚思 中國思想史研究專家
譚其驤 中國歷史地理專家 楊寬 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副所長
周谷城 中國著名歷史學家 田汝康 歷史學專家
呂思勉 著名史學家 金沖及 辛亥革命史和孫中山研究專家
胡厚宣 甲骨學家、史學家 朱維錚 中國經學史專家[44]
周予同 國經濟學史著名專家 葛劍雄 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
外國語 梁宗岱 詩人、學者 葛傳槼 中國研究英語慣用法的先驅
孫大雨 中國著名文學翻譯家 [45] 許國璋 中國語言學家
陸谷孫 《英漢大辭典》主編 -------- -----------
物理學 王福山 物理學家教育家 周同慶 著名物理學家、教育家
盧鶴紱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謝希德 著名固體物理學家
楊福家 核物理學家 ------- ------------[41]
化學 顧翼東 化學名詞審查委員會委員[46] 鄧景發 物理化學家,化學教育家
❸ 裘錫圭的介紹
裘錫圭,1935年6月生於上海,祖籍浙江寧波,全國政協委員,古文字學家。1956年畢業於復版旦大學歷史權系,同年錄取為胡厚宣指導的「甲骨文與商代史」研究生,1960年結業。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教研室(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教授,現為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
❹ 復旦歷史學系42歲女教授去世,人生事業和生命到底哪個更重要
2020年10月11日,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司佳,因病搶救無效死亡,年僅歲。
她的英年早逝讓無數人感到惋惜。
司佳於2006年獲得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學位,2007年起任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2016年晉升為教授,博士生導師。
報道稱司佳教授在學術上取得了許多具有創新性的研究成果,在學生指導方面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很顯然她是一個很負責的老師,她幾乎把自己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事業上。至於她是患了什麼病,病情是否適合長期勞累有關,並沒有正式的通報。
不過,這還是引起了很多人的討論,到底人生事業和生命哪一個更重要?
若是不努力工作,真的是連最基本的生活,都是難以保證的。所以,我們不得不去拚命賺錢,活著不就是為了賺錢不就是更好地活下去嗎?
所以說到底是工作重要,還是生命重要?在我看來只有有工作才有有質量的生命,若是沒有工作了,生命也就沒有多大的意義了。
當然了也會有不同的觀點,當一個寄生蟲也是不錯的。但是,你必須要有當寄生蟲的資本。可以說大部分人是不具備這個能力的。
所以說每一個人都在努力地想讓自己過得更好一些,若是想要過得更好一些,只有通過努力工作來實現。
所以說工作還是很重要的,甚至有的時候是超過了生命的重要,這是作為一個中年人的我的體會。
你覺工作重要,還是生命重要呢?
❺ 復旦大學古文字學專業有哪些參考數
本科沒這專業
只有漢語言和文物與博物館學會涉及古文字
據我說知 這倆專業都挺不好就業的 除非你真正想做學術
他們的老師也是這么說的
❻ 這個分數考復旦歷史系還有希望嗎
先談談
1復旦歷史系就業具體狀況:總的來說學歷史,比較容易進的就是報社、文秘、國家省市區街道檔案館之類的,然後考公務員,但是也因人而異,特別是名校出去的,一些大公司大企業不限專業的話也有機會,只要你個人素質更好,也沒啥問題,我們班就有人進了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復旦在上海就業機會還是不錯的吧。
2復旦大學歷史系人物:錢文忠教授錢文忠,1966年6月6日出生,中共黨員。1996年,受人引薦,入復旦大學歷史學系任教。現為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中國文化書院導師,華東師范大學東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季羨林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大學《儒藏》精華編編纂委員會委員。著作有《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門立雪》、《天竺與佛陀》、《國故新知》、《人文桃花源》、《玄奘西遊記》、《錢文忠解讀<三字經>》、《我的老師季羨林之學生時代》、《戊子草——錢文忠文化隨筆》、《醫聖李時珍》、《巴利文講稿》,譯作有《[2]繪畫與表演》(合譯)、《唐代密宗》、《道、學、政》,另有資料編集與古籍整理十餘種,發表各類論文一百餘篇。2009年,錢文忠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年輕的梵文學者。
3最後你同學這分數值不值得報,能不能報上:復旦大學08,09年碩士生入學歷史學初試分數基本要求分別為320,330。值得報,但基本沒希望了。
你可以去找歷史學碩士胡常萍08205班輔導員。或查校內網復旦歷史系的研究生,加為好友再問。或打復旦咨詢電話。
❼ 請問哪些學校招收古文字學研究生 排名情況怎樣 報考要求
吉林大學和中山大學是古文字學傳統重鎮。另,裘錫圭先生所在復旦,專家薈萃;安徽大學也有相當實力。
❽ 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有個黃教授嗎
歷史是華夏抄大地各個民族組成襲,中華民族誕育和發展的歷史。中華文明歷經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至於現代社會,綿延五千年不斷延續發展,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影響的文明之一。中國古代曾依靠體裁。與歷史學不在西方文明中佔主流地位相反,中國將「史」列為四種基本學科分類「經、史、子、集」之一([清]紀曉嵐等,《四庫全書》)。魁奈說:「歷史學是中國人一直以其無與匹倫的熱情予以研習的一門學問。沒有什麼國家如此審慎地撰寫自己的編年史,也沒有什麼國家這樣悉心地保存自己的歷史典籍。」
❾ 考研的話,那個學校的文字學,比較有名哪個學校的哪位導師比較好
古文字學專業較強的學校 :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安徽大學,四川內大學,中山大學容,吉林大學,華東師范大學。
中山大學的陳偉武教授,四川大學的彭裕商教授,安徽大學的黃德寬、何琳儀、徐在國教授,吉林大學的吳振武、馮勝君,北師大的趙平安教授等等幾位先生都是當前古文字學界的專家學者,培養了很多優秀的碩、博士。
❿ 王新民的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別名:王頲
1952年9月出生於上海市,原籍:浙江寧波市。職稱:副教授。 1978年4月-年8月,安徽師范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本科生。
1979年9月-1981年11月,南京大學歷史系歷史專業元史方向碩士研究生(導師韓儒林);1982年12月獲碩士學位。
1985年3月-1989年7月,復旦大學歷史系歷史地理專業歷史政治地理博士研究生(導師譚其驤);1989年10月獲博士學位。 1981年12月-1983年10月,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助教。
1983年11月-1985年2月,1989年8月-1990年11月,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講師。
1990年12月-1991年10月,華盛頓大學亨利傑克遜國際研究學院博士後研究員(學術合作和指導者陳學霖Hok-lamChan)。
1991年11月-1993年3月,復旦大學歷史系講師。
1993年4月-1999年8月,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1999年9月-2000年1月,高麗大學校東洋史系客座教授。外語:英語和法語、日語、韓語(只限閱讀)。 《黃河故道考辯》,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1995年,175千字。
《聖王肇業----韓日中交涉史考》,學林出版社,1998年,210千字。
論文:
《馬可波羅游記中的幾個地名》,《南京大學學報》1980年第3期,4千字。
《元代糧倉考略》,《安徽師范大學學報》1981年第2期,11千字。
《斂財之臣與元世祖》,《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5輯,南京大學元史研究室,1981年,10千字。
《元代極東北三族雜考》,《北方論叢》1982年第1期,6千字。
《遼天祚帝被俘前行蹤考辨》,《江海學刊》1982年第5期,4千字。
《忽必烈與蒙哥的一場斗爭》,《元史論叢》第1輯,中華書局,1982年,12千字。
《遼的西南面經營及其與西夏的關系》,《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6輯,1982年,10千字。
《元代人口問題芻議》,《元史論叢》第2輯,1983年,12千字。
《元代屯田考》,《中華文史論叢》1983年第4期,34千字。
《元湖廣行省站道考略》,《歷史地理》第3輯,1983年,15千字。
《室韋的族源和各部方位》,《中國蒙古史學會論文選集1983》,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64年,10千字。
《元代書院考略》,《中國史研究》1984年第1期,12千字。
《元代礦冶業考略》,《歷史地理論叢》第1輯,復旦大學出版社,1986年,10千字。
《兀剌海方位探索》,《歷史地理》第1輯,8千字。
《元史地理志資料探源》,《歷史地理》第8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0千字。
《元代國內商業》,《歷史地理論叢》第2輯,1990年,30千字。
《元雲南行省站道考略》,《歷史地理論叢》第2輯,9千字。
《陳氏安南國建置考》,《歷史地理》第9輯,1990年,12千字。
《蒙古國漢軍萬戶問題管見》,《元史論叢》第4輯,1992年,10千字。
《段氏大理國建置考》,《歷史地理》第10輯,1992年,12千字。
《遼史地理志資料探源》,《大陸雜志》第83卷第6期,1992年,10千字。
《大氏渤海國行政地理考》,《漢學研究》第10卷第1期,1993年,12千字。
《金元黃河故道考辨》,《漢學研究》第12卷第1期,1994年,24千字。
《對也談有關金元黃河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漢學研究》第13卷第1期,1995年,4千字。
《徐福東渡新考》,《復旦大學學報》1995年第3期,12千字。
《穢貉遷徙考》,《韓國史論叢》第2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12千字。
《大蒙古國兀魯思封授問題管見》,《元史論叢》第6輯,1996年,14千字。
《劉福通起兵與賈魯河》,《紅巾軍領袖劉福通--劉福通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黃山書社,1996年,9千字。
《大蒙古國探馬赤軍問題管見》,《內陸亞洲歷史文化研究--韓儒林先生紀念文集》,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14千字。
《耽羅的名稱和沿革》,《學人》第11輯,江蘇文藝出版社,1997年,12千字。
《高麗忠宣王西謫事件考辯》,《韓國史論叢》第3輯,12千字。
《蝦夷雜識》,《學術集林》第11卷,遠東出版社,1997年,12千字。
《『威化島回軍』事件新考》,《史叢》第50輯,高麗大學史學會,1999年,12千字。
《李穡主立昌王與禑王的血統爭執》,《韓國研究》第6輯,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12千字。
《大蒙古國的斡耳朵》,《中華文史論叢》第64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4千字。
《元朝遠征日本史事補釋》,《學術集林》第18卷,2000年,12千字。
《燕鐵木兒的軍事政變與明文禪替》,《歐亞學刊》第3輯,中華書局,2000年,14千字。
《遼金元海東青考》,《文史》第54輯,中華書局,2001年,12千字。
《摩鄰,中國中世紀關於西非洲的記載》,《中國史研究》2001年第1期,9千字。
《元代兩江及其與安南的邊界爭端》,《國際蒙元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1年,14千字。
編著
《中國名人辭典》,遼金代部分,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
《歷史大辭典元史卷》,「汪世顯」等,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
《辭海歷史地理卷》,民國部分,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 年。
《廟學典禮點校》,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年。
《中國歷代職官辭典》,元代部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 年。
《中國歷史地理學家評傳》, 「丁謙」等,山東教育出版社,1993 年。
《中國學術名著提要》,「遼史」、「元朝秘史」等,復旦大學出版社,1994年。
《歷史大辭典歷史地理卷》,廣東、廣西等部分,上海辭書出版社,1996年。
《中國通史元史卷》,「張弘范」等,人民出版社,1997年。
《元史辭典》,地名部分,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