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復旦大學中文系陸國興教授

復旦大學中文系陸國興教授

發布時間: 2021-02-13 20:22:07

⑴ 復旦大學中文系學生會

它也藏於建築、雕塑和音樂的構造精良中。它是古書里百轉千回的字句,是畫紙上深深專淺淺的顏色屬。 它是畫報上的舊時美人,是設計展覽里的現代裝置。當你悄然回首,你會看見君撫菩提笑傾城的繾綣纏綿。 當你凝神注視,你能發現其中不動聲色的波瀾壯闊。我們需要對美的了解,既有感性體悟,也有理性認知。 因為,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才能從一杯清水裡觀出世間萬物。 朱立元,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復旦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院長;校學術委員會委員。196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後師從蔣孔陽教授攻讀文藝學研究生,198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留校工作。1985年破格提為副教授,1991年晉升為教授,1993年被評為博士導師,1988年起任中文系副系主任,1994-1997年任中文系系主任。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對外漢語教學學會副會長;中華美學學會常務理事;上海美學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上海作家協會理事。

⑵ 為什麼復旦大學教授對「黑暗森林法則」的突發奇想,引發網友熱議

說起中國著名科幻文學,大家肯定會提到劉慈欣所著的《三體》。在《三體》中大劉提出一個黑暗森林法則,黑暗森林法則被認為是劉慈欣對費米悖論的回答,更是三體整部小說的靈魂所在。

⑶ 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的主要學者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陳思和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謝冕
中國社會科版學院權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孟繁華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洪子誠
上海評論家蔡翔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楊匡

浙江文藝出版社編輯、評論家李慶西
建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南帆
孟繁華,中國常用名,著名的有北京大學文學博士,山東鄒縣人,現為沈陽師范大學特聘教授、中國文化與文學研究所所長。此外還有首都師范大學校長助理 孟繁華。

⑷ 復旦大學都有哪些知名校友,我需要10個。。。(目前還在世的昂)

人文學科 葉楚傖 著名的南社詩人 郭紹虞 中國語言學家、文學家[35]
熊十力 哲學家,新儒家開山祖師[36] 朱東潤 古代文學及各體文學專家[37]
劉大傑 著名文史學家、作家[38] 趙景深 中國戲曲研究家、文學史家
劉大白 現代著名詩人,文學史家 洪深 電影戲劇理論家、劇作家
胡風 翼作家聯盟東京分盟負責人 老舍 現代著名小說家、文學家
龍榆生 詞學大師 梁實秋 中國近代著名文學家
胡裕樹 語言學會第二屆常務理事 裘錫圭 全國政協委員,古文字學家
蔣孔陽 學位委員會評議組成員 王元化 中共上海地下文委委員
王蘧常 哲學史家、歷史學家 章培恆 復旦大學首席教授
楊劍橋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王安憶 中國當代文學女作家
哲學 胡曲園 馬克思主義哲學家 [39] 嚴北溟 中國哲學史專家
全增嘏 復旦大學西方哲學學科的奠基 王蘧常 中國哲學史家、歷史學家
新聞學 蕭乾 世界聞名的記者 陳望道 中國著名教育家、修辭學家 [40]
王中 中央美院雕塑師 丁淦林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首席教授
童兵 新聞傳播學評議組召集人 李良榮 復旦大學著名新聞學教授
劉海貴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黃旦 教育部新聞學科組召集人。[41]
數學 陳建功 著名數學教育家 洪家興 偏微分方程專家
蘇步青 傑出的數學家 [42] 胡和生 中國著名女數學家
楊武之 數學教育家 李大潛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43]
谷超豪 數學家,復旦大學教授 陳恕行 偏微分方程 專家
歷史學 顧頡剛 現代古史辨學派的創始人 蔡尚思 中國思想史研究專家
譚其驤 中國歷史地理專家 楊寬 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副所長
周谷城 中國著名歷史學家 田汝康 歷史學專家
呂思勉 著名史學家 金沖及 辛亥革命史和孫中山研究專家
胡厚宣 甲骨學家、史學家 朱維錚 中國經學史專家[44]
周予同 國經濟學史著名專家 葛劍雄 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
外國語 梁宗岱 詩人、學者 葛傳槼 中國研究英語慣用法的先驅
孫大雨 中國著名文學翻譯家 [45] 許國璋 中國語言學家
陸谷孫 《英漢大辭典》主編 -------- -----------
物理學 王福山 物理學家教育家 周同慶 著名物理學家、教育家
盧鶴紱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謝希德 著名固體物理學家
楊福家 核物理學家 ------- ------------[41]
化學 顧翼東 化學名詞審查委員會委員[46] 鄧景發 物理化學家,化學教育家

⑸ 復旦大學中文系出了哪些編劇

作家多

⑹ 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的中文系

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前身是復旦大學國文部,國文部時期,中文如同英語,是全校各系的必修課程,並非專門研究語言文學的科系。 1925年秋,改部為系後中國語言文學系正式誕生。從那時起,中國語言文學系和復旦大學一道,共同走過了曲折而又漫長的歷史。
1902年春,馬相伯先生創立的震旦學院,雖然用外文教學,但對國文也相當重視。1905年 9月,震旦改名復旦公學。 此時的復旦沒有文科,作用為「政法科,商科大學之預備」, 下設倫理、國學、法文、英文、歷史、地理、數學、倫理、心理、理財、 法學、簿記學、 體操、音樂、拉丁文等課程。 當時校章規定: 「凡投考者, 次中西文俱優為最合格……, 惟中文差者隨時屏斥」;「本公學於考取學生時,皆取文筆業已通達者。」 1912年,復旦進入私立公學時期,李登輝先生任校長,規定無論大學預科還是中學部,均需修習國文,並另設國文部。當時教授國文的教師有: 蔣兆嬰、楊昌、邵聞泰、趙玉森等》。 1917年.復旦公學開辦大學本科,改名復旦大學。復旦進入私立大學時期,李登輝先生仍任校長,學校擴大後,更重視國文教育,這在當時的校章與入學規定中可見一斑。當時校章規定:「其國文一科,以尊重國學,故特設專部教授。」入學規定:「試驗作文一篇,以辭句通順,綴字無訛者為合格。」此時教授國文的老師有:葉楚倫、 於定、 陸冠春、陳望道、殷章瑞、何憲琦、葛豫夫、郭祖根、劉大白、陳傳德、陸曾沂等。1924年夏,前國文部主任邵仲輝先生向本大學行政院提議改國文部為中國文學科。
1925年秋.實行改部為科,中國語言文學系正式產生。當時設系的三個宗旨為:(一)順時代之趨向,整理研究中國文學。(二)滿足青年學生學習文學之需求。1929年,系科改組,文學院成立,原文科外國文學系、史學系、中國文學科的中國文學系、社會學科的社會學系,組成復旦大學文學院,並增設新聞系、教育系。1933年,系大綱規定設系之主要目的為:「以現代眼光,研究歷代文學,以世界眼光,創造本國文學」。確立施教方針為。「1、養成學生有探討整理本國文學之能力。2、能創作本國文藝。3,能理解世界文藝思潮。」並規定本系的必修課有文學概論、中國文學史、文選、詩選、修辭學、文字學、詩歌原理、小說原理、戲劇原理、文學批評、文藝思潮、藝術論,本系學生非習完之,不得畢業。可見中文系的課程已形成一個理論性、基礎性較強,涉及面亦較廣泛的系統。 1935年,復旦誕辰30周年,中文系對十年的發展狀況進行總結。當此時,本系學科已相當完備,成績也已十分可觀。1937年10月,日寇侵略上海。本校大部分師生內遷於重慶,留在上海的李校長與留滬教師在租界辦滬校。1938年6月,滬校改稱復旦大學補習部,文科院照常運作。1946年10月,重慶部與上海補習部合並於上海江灣,兩部中文系也合並一處,教師陣容得到增強。 1947年元旦,為抗議美國士兵的暴行,本校37位教授聯名發表《正告美國政府的意見》,指出美國政府已拋棄了抗戰時較為正確的政策,揭露了美國視中國為半殖民地的事實,認為中國,學生的抗暴行動,「按之正義與政治上之需要,均甚正確,應予聲援」。這些教授中中文系教授有:方令孺、陳子展、吳劍嵐、章靳以、余遂辛、馬宗融、胡文淑等。 解放前(1925—1949)中文系歷任系主任有:葉楚倫(1925)、劉大白(1926)、陳望道(1927至1948)、孫良工(193 1)、謝六逸(1932至193 7)、陳子展(1938至1948)、應功九(上海補習部)、郭紹虞(1949)。
旭日和風 茁壯成長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此時復旦大學有文、理、法、商。農五院,中國文學系是文學院所屬五個系之一。7月,包括陳望道等17人的復旦大學校務委員會成立。8月,同濟大學文學院、暨南大學的有關院系、中國新聞專科學校與復旦大學文學院合並,部分師生轉入復旦中文系;中文系開始分為文學組和典籍組。 1951年,中文系成立「文學史」和「語文」兩個教學小組,並出版油印刊物——《中文系刊》。 1952年9月,華東地區院系調整,取消文學院,中文系成為獨立的系科。滬江大學、聖約翰大學等院校的中文系師生調整來系。10月,院系調整工作完成,奠定了中文系的教學格局。同時,中文系建立起教學組織,分設語言、寫作實習、中國古典文學、中國現代文學四個教學小組。1953年5月至6月,中文系教務處制定並公布了教務會議條例、系工作條例、教研組條例等,進一步加強系的領導,鞏固教學組織。確定專業培養目標為:1、培養高校語文系助教和中等學校語文老師;2、培養關於中國語言文學和初級科學研究人才;3、培養文化部門工作幹部。1954年6月至7月,中文系建立起資料室。改「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的舊名為「漢語言文學專業」,以便在適當時候增設兄弟民族語言文學專業。(左為陳望道先生)
身陷浩劫 痴心不改
1955年1月,中共中央批准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對胡風的批判,復旦中文系與外文系聯合座談批判胡風思想。許多教授被迫撰文批判胡風的時候,與胡風關系密切的賈植芳教授卻挺身而出,對這種批判表示不能接受,5月15日,賈教授被「停職檢查,交代問題」,隨即送公安局關押。 1957年,招收副博士研究生4人。 1958年,設立文學研究室,並將陳望道校長於1956年創設的語法邏輯研究室改名為語言研究室,同時掛靠在中文系。分設語言和文學兩個專業。1959年,舉辦語文夜大學,將語言、文學兩個專業重新改為專門化,取消古典文學和現代文學專門化。確定培養目標為:「具有馬克思列寧主義觀點、能勝任教學和語文研究的工作者。」1960年,3月底開始新的一輪「大躍進」,在全校文科師生學習中文系三年級的過程中提出搞「文學革命」。在此號召下,中文、外文、新聞的部分師生開始批判蔣孔陽先生的所謂「修正主義美學觀」開設幹部專修班。1964年,由於「備戰」需要,中文系根據學校安排,在青浦縣三灣隊征地造屋,准備一旦作戰,即行搬遷。一、二年級大部分學生及部分教師,於1964年至 1966年在該處一邊勞動,一邊上課。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開始,「文革小組」替代學校掌管行政工作,黨組織停止領導。中文系學生,教師分別成立「戰斗組」,興起「停課鬧革命」和全國性的「革命大串聯」,在一片「造反」聲中,許多教授學者及少數學生被打成「牛鬼蛇神」,備受折磨,喪失人身自由。停止招生,畢業生暫緩分配。1967年,「軍隊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中文系。1968年8月18日,「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中文系,開始了「工人階級領導一切」、並成立「革命委員會」,正式替代原有行政單位,並徹底改變原來的教研組織。1969年9月,「五·七」文科試點班開學。1971年,中文系恢復招生。設文學評論專業,學制為三年。原來被停止活動的語言教研室恢復建制,開展科研活動。1972年,中文系增設文藝創作專業。1976年,中文系增設漢語專業開始撥亂反正,「文革」中被取消的文學研究室恢復建制,系資料室也開始正常工作;由學校創設的魯迅研究室下放掛靠在中文系。 春去春回 再創輝煌
1981年,增設一個外國留學生教學研究和圖書資料室。6月中國文學語言研究所成立。1983年,中文系本科中國文學專業和漢語學專業。開始招收秘書幹部班,學制二年。
1988年,新聞系書刊編輯專業轉入中文系,並增設秘書學和文化事業管理兩個專修學科。 1989年,增設比較文學教研室。1990年,中國文學和漢語言學兩個專業,同時招收秘書專業和文化事業管理專業的專科生。1993年,台港文學研究所掛靠在中文系。這以後中文系繼續保持全方位高速發展,不斷繁榮壯大。 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草創於困境之中,經歷了戰爭炮火,政治風暴的重重考驗,終於發展成今天人才輩出,師資雄厚,成果顯赫的大系,相信在未知的歲月中,中文系定能長青不衰,為中國語言文學事業撐出一片綠蔭! 中文系於 1925年秋在國文部的基礎上擴充建立,歸屬文學院。當時設系的宗旨有三:(一)順時代之趨向,整理研究中國文學;(二)應青年學生學習文學之要求;(三)使全校學生除學習一般應用課程外,在文學藝術方面有精修博選的機會,以改進學校國文教學狀況。
至30年代初,中文系已發展完備,頗具規模,課程亦逐漸豐富完善,並趨向系統化,授課名師如雲,其中有劉大白、陳望道、謝六逸、夏丏尊、應照倫、傅樂華、鄭振鐸、田漢、趙景深、曹聚仁、洪深、梁實秋、馮沅君和葉紹等。1937年 10月,復旦內遷至重慶,部分留滬教師在租界辦復旦大學補習部,也設中文科。1946年 10月學校復員回滬,補習部中文科回歸中文系。1949年8月,同濟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暨南大學文法商學院奉命停辦並入復旦,並劃歸中文系,中文系由此分設文學組和典籍組。至1951年,又改為文學史和語文兩個教學小組。1952年9月全國院系調整,中文系從文學院中獨立出來,同時因滬江、聖約翰、東吳、大同、震旦 諸大學及上海學院等校的中文系師生和設備調整來系,據此,中文系組成新的教學組織格局,即分設若干考古組具體實施教學任務,1954年,中文系建立起資料室。1958年,又設立文學研究室,並將由陳望道校長於1956年創設的語法修辭邏輯研究室改名為語言研究室,同時掛靠在中文系。文革初期,中文系曾一度停止招生,至 1971年始有恢復。 1976年粉碎「四人幫」後,中文系開始撥亂反正,恢復正常教學秩序。 1977年,全國統一高考恢復,中文系的教學秩序隨之進一步得到恢復、調整和穩定。 1981年又增設了外國留學生教學研究室。同年6月,文學、語言兩研究室合並擴充為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成為與中文系平等的機構,行政上由中文系辦公室統一管理。中文系的教學組織調整為現當代文學、古典文學、文藝理論、寫作、漢語和比較文學等六個教研室,另設語音實驗室、近代文學研究室和中國傳統文化研究室。 1989年新成立的台港文學研究所也掛靠在中文系。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則設有中國文學批評史、現當代文學、語法修辭學、吳方言、理論語言學和美學6個研究室。
中文系的學制,解放初為4年制本科,設中國語言文學專業。1955年起,本科改為5年制。1958年起分設語言和文學兩個專業。文革期間;學制3年,設文學評論與文學創作兩個專業。 1988年,學校將新聞系書刊編輯專業轉入中文系,並增設秘書學和文化事業管理兩個專修科。 1990年本科設中國文學和漢語言學兩個專業,同時招收秘書學專業和文化事業管理專業的專科生。中文系在文革前已開始招收研究生,文革後國家實行研究生學位制以來,中文系又正式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本系共有碩士點12個(民俗學、文藝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中國文學批評史、藝術人類學與民間文學、現代漢語語言學、電影學),博士點11個(文藝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中國文學批評史、藝術人類學與民間文學、現代漢語語言學、影視文學),中文學科的博士後流動站也於 1995年正式建立。復旦大學中文系自成立以來,經歷了曲折前進、不斷發展的不尋常歷程,已形成專業門類全、師資力量雄厚的系科,因此被確定為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本科學科點。
中文系(含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在編的教職工共92人,其中教授33人(博士生導師 27人),副教授31人,副研究員6人。長期以來,中文系的教師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做出了重大成績,僅以改革開放以來的近十幾年為例,本系教師共獲得國家和上海市教學和教材獎16項,出版教材和學術專著300多部,發表學術論文數千篇,獲得國家和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獎90多項。

⑺ 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後讀研,北大和上海復旦大學,讀哪所學校更好現本科就讀於復旦大學中文系,漢

有把握還是考吧,畢竟通常認為北大中文系比復旦要好,不過進本校有優勢,這個還得靠自己選擇

⑻ 請問復旦大學中文系的研究生好考嗎在大學里當個老師如何

等你研究生畢業了,除非你水平非常高,不然一般是當不了大學老師的。輔導內員還差不多容。我就是中文系的,當然學校沒有復旦那麼出名。但是也是省里最好的大學。我學校中文系,現在都只招博士了,而且要有科研能力的。並不是個個都招,博士也不一定能進啊,更不要說復旦這種名校了。
如果你有好好復習的話,其實復旦研究生還是有希望的。不過也要看你具體報的是復旦中文系的那一專業了。我有同學考上了華東師范,報的就是完全的冷門專業。考的不是很好,不過也畢竟考上了。

⑼ 中華好詩詞復旦大學中文系的選手

中華好詩詞復旦女劉雪悅。

⑽ 復旦大學中文系研究生,去華為能應聘什麼崗位,薪資待遇如何

華為招聘有的要求,分為筆試部分,待遇,要求
[筆試面試]

筆試基本上都是一些技術上的基本功,可能最後一題會考你的邏輯推理能力,諸如FuErMoSi偵探判斷幾個人中誰說謊的問題,如果學過離散數學會對你有點幫助。

筆試通過的話就是項目經理面視,問一些工作經歷和打算(可能還會有部門經理talkwithu)。最後是人事部的頭問一個技術無關的問題,如:生平何事自認為最成功最有自豪感。

[待遇]

現在進華為待遇並不高,大概與市場價持平或略低,應屆本科生3500左右,應屆碩士4000左右,社招的本科3800到4500,社招的碩士4000到
5000。轉正後會有一次調薪機會,50人里可能有1人,漲幅不超過500RMB,如果你不是巨牛,就甭指望了。每半年或一年部門會有調薪的指標,20人里可能會有1個,漲幅大概幾百,不超過1000,如果你不是很牛,不要幻想一兩年內工資會有變動,三五年工資沒動過的員工遍地都是。當然,1999年以前來的老員工早已不在乎工資了,他們的股票才是大頭,一年下來分紅10萬到幾十萬的都有,工資只不過是平時的零花錢。2001年後進來的就都沒有股票了,而且待遇也低,感覺華為在向國企模式發展。員工工資下調的原因據說是華為已經放下了大公司的架子,不想再打腫臉充胖子,不再重視員工的待遇優越感,而是按照市場來進行定價和人員流動,體現的是公司壓縮成本提高效益的思想,倒霉的當然也就只能自認倒霉了,這也進一步促進了大量的人員變動。2003年到現在華為新招了4000人左右。現在仍然存在人員缺口。2000年到2002年進華為的基層員工目前工資在5500到8000不等,2003年到現在進華為的基層員工。

目前工資在3500到5500不等。無住房公基金,每月800到1000(在深圳總部為1000)的補貼發到工卡里,可以在公司的食堂和超市消費,若要換成現金,要交20%的稅。年終獎有3萬、2萬、1萬不等,具體視所在產品的利潤大小而定。工作滿整年的才能拿到全部,年終獎要到來年的3季度末才發放。來年辭職的不會影響上一年年終獎的總金額。這一點基本可以放心,華為是大公司,很多事情都是制度化的,不象一些小公司。從華為出去後工資漲50%到100%是問題不大的,我的一些華為朋友中就有三個先後跳槽去了外企,有一個漲100%,另兩個漲了50%,奇怪的是,他們外語都不怎樣(也就4級水平,口語基本為zero),進外企後好象都是做的技術支持相關的工作。

[工作環境]

總的來說,工作環境比較舒服,每人至少2台電腦,通常都是3台,一台辦公室用,另兩台實驗室用。彈性工作制,早晨上班時間最晚總部為10點,其它研究所為9點半,中午休息1個半小時,半小時吃飯,1小時午睡,傳說中的華為床墊就是在這時候派上用場的。華為的信息安全抓得很嚴,不能上網,機器都是封了的,不可能把任何資料拷貝出去。晚上8點半後可以領一份價值7元的夜宵。早晨和下午的班車自己花錢,晚上9點的班車免費。

[加班]

確實比較多,尤其是項目進度很緊的時候(進度不緊的項目在華為幾乎不存在),一般說來周末會要求統一加班一天,另外,華為規定每月必須最後一個周六照常上班,這樣算來一月可能只有3或4天的休息時間。春節加班的概率很大,一般大年28放假初六七就開始加班。平時工作是否累是否晚上必須加班也是因人而異的,如果你的能力很強,2、3周可以把一個月的活幹完,那麼沒有人會強制你晚上加班的(除非最關鍵的一個月里產品可能會統一要求)。當然,這樣的人是少數,大概幾十個裡面有一個,大部分的人還是需要晚上或周末加班才能完成任務。總之,牛人長久呆在華為的少,不牛的自然會喊累喊忙的,華為就象一個養牛場,小牛小貓小狗之類的可以在這里長成大牛,大牛自然不甘於陪著2、3萬小牛們長廝守這個牛圈。這或許就是華為大量人事流動的原因。很多自認為不一般牛的牛們呆了三兩年走了,新的小牛們又進來,周而復始,始而復周,此即乃傳說中的華為!

熱點內容
西安郵電大學老師信息 發布:2025-08-02 22:12:50 瀏覽:408
美國撒大學 發布:2025-08-02 22:04:44 瀏覽:192
西藏民族大學老師待遇 發布:2025-08-02 21:54:29 瀏覽:899
大學教授病逝追思會 發布:2025-08-02 21:49:18 瀏覽:886
天津211大學名單排名 發布:2025-08-02 21:44:15 瀏覽:361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俄羅斯教授 發布:2025-08-02 21:23:58 瀏覽:780
浙江大學水利工程專業 發布:2025-08-02 21:02:22 瀏覽:878
南京大學楊東濤教授 發布:2025-08-02 20:59:15 瀏覽:412
大學生文明離校計劃 發布:2025-08-02 20:48:33 瀏覽:892
大學生校園貸款合法嗎 發布:2025-08-02 20:41:51 瀏覽: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