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師范大學龍沛林教授
1. 廣西藝術學院和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上哪個
肯定是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好啊,湖南師大是211重點大學。而且廣西藝術學院沒有博士點,湖南師大音樂學院不但有博士點,連博士後流動站都有,所以哪個好不言而喻。
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學院簡介】
湖南師范大學創建於1938年,前身為我國第一所獨立設置的國立師范學院,是首批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創辦與1958年,前身為湖南藝術學院,學院被教育部確立為「國家體育與藝術師資培養培訓基地」、「紅色經典藝術教育示範基地」,湖南省大學生文工團、湖南省預備役師文工團均設我院。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110人,專任教師91人。專任教師中教授和具有正高級職稱者14人,副教授31人;有博士生導師5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3人,在讀博士生9人;1人入選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人選;瀟湘學者1人。
【學科力量】
學院以音樂教育學、作曲技術理論、民族音樂學、音樂史論和音樂表演學作為重點建設學科方向。具有音樂與舞蹈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及藝術碩士、教育碩士學位授予權。2011年獲批中南、西南九省一市(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雲南、貴州、重慶)唯一的音樂與舞蹈學科一級學科博士點,2012年音樂與舞蹈學獲批為湖南省「十二五」重點學科,2014年獲批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是全國地域最廣、人數最多的中南部地區的音樂與舞蹈學學科的龍頭。
【知名校友】
李谷一、大兵、劉一禎、丁丹、王佑貴、譚天靜、王珏、胡櫻平等。
2. 古代有龍子節嗎
端午節前身是龍子節
湖南師范大學史學家南斗教授與記者交談時指出,端午節是一個古老的節日,早在4600年前就有了。他說,早在炎帝、黃帝時代,中華民族的先人們就開始過五月五的節日,不過那時候不叫「端午節」,而是叫「龍子節」,是為紀念中華民族的圖騰「神龍」而設立的節日。
南斗說,「龍」本身並不存在,何以「龍」卻成為了中華民族心中敬仰的圖騰?從歷史考究看,繁體字「龘」,曲折蜿蜒,水網交錯,就是河流的象徵。又由於龍身彎彎曲曲,九折十八彎,其本意就是代表河流,這體現了中華民族生存環境的本質特點是「伴河而居,伴河耕種,生生息息,綿延後代」。龍代表的河流,成為中華民族世代生存的根基,「中華民族是龍的子孫」由此而來。
南斗表示,古代的「龍子節」就深刻地表明了中華民族對河流的依存關系。先祖們到「龍子節」這天,「五彩絲系臂」後,拿出事先備好的豬牛羊和各種果品等豐盛貢品,以最虔誠的心對著河流頂禮膜拜,然後將祭祀品中的五穀之類撒向河流,恭請「龍王」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收」。
祭祀完畢後,龍的子民把自己描繪成一條騰空欲飛的「龍」的形狀,或歡歌載舞,震響山谷;或劃龍舟,擂鼓聲聲,向心中的「神龍」祈禱。
之後,到了屈原汨羅江沉江後,「龍子節」成了「端午節」,但依然是傳統習俗。不過,先祖們進一步採用赤橙黃綠青藍紫各種顏色,在身上描繪一條一條的彩色條紋,來表示自己是中華「龍」的子孫。直到現代再簡化到改變成在手臂上纏五彩絲線。
同時,古代農歷五月是惡月,戰爭多,死傷多,五日更是惡日(屈原就是在五月投江自盡的),系紅絲帶可辟邪。據《史記》記載,孟嘗君田文生於五月初五,其父曾令其母遺棄田文,理由是這一天生的孩子要謀害父親。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宋徽宗趙佶五月初五生,父親害怕他給皇室帶來災難,於是就把這孩子從小寄養在宮外的廟堂里。
如此,驅魔祛邪和除瘟避疫,也就成為端午節之首選。端午節,廣插菖蒲、艾葉以驅鬼,在屋子裡熏蒸蒼術、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成為普遍的民間習俗。
3. 湖南大學,湖南師大,中南大學哪所學校的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生
湖南大學。湖南大學既是211還是985。中南雖然也是,但是偏向理工科一點。師大雖然偏文科但不是985,就專業而言湖大和師大差不多,
4. 湖南師大的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怎麼樣
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成立於1996年,前身是湖南師范大學中文系,其歷史可追溯到1938年創辦於湖南藍田的原國立師范學院國文系,著名學者錢基博、楊樹達、駱鴻凱、馬宗霍等教授曾在這里執教,為我院確立了深厚的學術傳統和優良的學術聲望。改革開放以來,馬積高、周秉鈞、宋祚胤等教授也為我院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奮斗,目前我院已形成一個以本科教育為主體、以研究生教育為龍頭、結構合理、層次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
二、教學科研機構設置
一站——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二部——《中國文學研究》編輯部 、《古漢語研究》編輯部
三基地——中國語言文學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研基地、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湖湘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現代文學研究中心」
五所——中國文學研究所 、古典文獻研究所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所、佛經語言研究所 、方言研究所
十二室——古代漢語、現代漢語、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文藝理論、寫作學、中學語文教學法、中文文秘、對外漢語、大學語文等12個教研室。
三、招生專業
1、我院擁有漢語言文學和對外漢語兩個本科專業,其中漢語言文學專業是湖南省重點專業,分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研基地、中文教育和中文秘書三個方向招收本科生。
2、我院擁有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已有漢語言文字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文藝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等5個學科招收博士學位研究生,漢語言文字學等8個學科招收碩士學位研究生。
四、師資隊伍
1、我院目前共有在編教師98人,其中教授32人,占教師人數的32.7%,副教授39人,占教師人數的39.8%。56歲以上者8人,36—55歲者70人,35歲以下者20人,教師年齡結構正在向年輕化方向發展。
2、我院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42人、占教師總數的42.9%,具有碩士學位者32人、占教師總數的32.7%。目前還有12位青年教師正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專任教師具有博士學位的比例每年均在增長。
3、我院教師中現有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者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4人,省級優秀中青年專家3人,瀟湘學者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一和三層次人選3人。
4、我院積極引進國內外著名高校的優秀人才,促進學科的學緣開放,同時還常年派出骨幹教師出國訪問交流,提升學科與國際接軌的能力,教師訪學的足跡遍布美國、日本、英國、韓國等十多個國家。
五、教學條件
1、 我院擁有各種類型的教學實驗室 ,其中語言實驗室1間、多媒體網路計算機房1間、 多媒體教室3間、多功能學術報告廳1間,重點學科多功能會議室1間、小型實驗室4間。實驗室和儀器設備得到大力開發和充分 利用,較好地實現了教學與科研手段的現代化。
2、 建立了文學院圖書分館和文獻研究中心。其中包括兩個重點學科資料室、中文綜合資料室、基地班資料室、工具書資料室、古籍資料室、過刊室和現刊室。共計中外文專業藏書7.78 萬冊。
3、我院主辦的學術期刊《古漢語研究》、《中國文學研究》已有較長歷史,近年來先後進入CSSCI來源期刊,在國內外學界具有較高學術聲望,是我院重要的學術窗口。
六、科學研究
1、近五年來我院教師共出版學術著作130部,教材21部,發表學術論文608篇,其中在《中國社會科學》等國家級權威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63篇。
2、近五年來,我院共承擔各類基金項目共計83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7項,省部級重點課題2項,一般課題20項,省教育廳重點課題5項,一般課題16項。
3、我院科研成果獲得良好的社會反響,五年來共獲得教育部中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省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3項。 唐賢清教授的《〈朱子語類〉副詞研究》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5. 湖南師范大學哪些專業最值得讀
1、漢語言文學專業
我們學校文學院的師資力量不錯。湖南師大漢語言文學在文學院是很好的,這個專業在全國排名比較靠前,反正是給師大爭光的啦!文學院在我們學校是歷史最久的學院之一。而漢語專業又是我們學校歷史最久的,王牌專業之一。而且文學院的師資力量很好,老師教授有修養,還有教授上百家講壇講過課。你要是很喜歡漢語的話,你還可以考慮在開學的時候參加中文基地班的選拔考試,這個班的人都相當厲害你只要文學功底深厚,善於表達,估計能夠進去。個人覺得,文學院很強。文學院的環境還好,在本部,基本處於我認為的我們學校最幽靜的地方之——樟園。
最後,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學生,還是想推薦一下本專業。從今年開始,我們好像招了免費師范生,我們專業的力量還是比較強的,為學生考慮,為學生的就業還是鋪墊了不少技能。師資力量也還比較可以,工作就業方向也比較明確,在湖南省競爭應該算可以的。
6. 湖南師范大學樹達學院有對外交流機會嗎
湖南師范大學樹達學院有對外交流機會。
湖南師范大學樹達學院與美國聖約瑟夫版大學、權英國愛丁堡龍比亞大學開展了聯合辦學,建立了「2+2」和「3+1」的合作辦學模式。
2018年9月26日上午,愛丁堡龍比亞大學高善生教授來到湖南師范大學樹達學院進行訪問交流,介紹了愛丁堡龍比亞大學的學科特色、辦學優勢等基本情況。雙方在學生學歷提升、學分互認、交換生項目等問題上進行了交流探討。愛丁堡龍比亞大學是一所實力雄厚的高校,兩校將開展廣泛深入的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近年來,湖南師范大學樹達學院被評為「全國教育改革創新示範校」和「中國民辦教育百強」,綜合實力不斷加強,已成為全國知名、全省一流的獨立學院。
7. 湖南師范大學法學院
樓上的,別人問的是湖南師范大學的法學院,又不是湖南大學的法學院~~
我是師回大答的,我告訴你撒~~師大的法學院一般般~~
畢竟師大是"師范大學",以"師范教育"見長,法學院裡面都是非師范專業,
不過法學院出了個李雙元教授,聽說挺牛的,應該還不錯~~~
不過我要說的是,你學的是自考,不可能由李雙元教授來教是不?所以~~~嘛~~還是那句"一般般"~~~
8. 湖南師大碩士資格審查,有省級課題可以嗎
湖南大學貼吧里把湖大的新聞與傳播學院說成湖南第一。在此就把師大的實力列出來。 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前身為湖南師范大學新聞學專業,創辦於1992年,新聞系創辦於1996年。學院現設有新聞、編輯出版、廣播電視、廣告四系,擁有新聞學、編輯出版學、廣播電視新聞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廣告學五個專業。2000年擁有湖南省首家新聞學碩士點,2003年擁有傳播學碩士點,2005年擁有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碩士點。1997年,湖南省委宣傳部確定湖南師范大學新聞系為「湖南省新聞人才培訓中心」。2003年,學院與湖南省新聞出版局、湖南出版集團共建「湖南省出版人才培訓基地」。2002年9月,成立了「文化與傳播研究所」;2006年6月,成立了「出版科學研究所」。 原湖南省委副書記文選德擔任學院名譽院長。學院現有教職工58人,其中專職教授7人,副教授15人,有博士學位者和在讀博士10人,有校內兼職教授5人,另有雙聘教授3人。學院擁有湖南省高校第一個新聞傳播學科的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擁有省「百人工程」學者1人、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1人、省青年骨幹教師4 人。學院還在省內宣傳部門、新聞出版界聘請了20多位經驗豐富、學識精湛的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授。學院的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規模將控制在850人左右。學院與北京、上海、南京、武漢等地著名高校新聞與傳播學院(系)保持密切的學術聯系和交流。 幾年來,本院教師已出版教材和學術專著近20部,本院教師在國內(包括香港)主要期刊上發表有影響的論文近100篇,承擔了省級以上科研課題10多項。形成了以傳播學學科為龍頭,以現代傳播史論、傳播話語、傳播與文化、傳播與社會發展、傳播法制與倫理、書刊傳播、廣告傳播為研究方向的學術研究團隊,其學術帶頭人(含校內兼職人員)有田中陽、蔡騏、肖燕雄、龔維忠、周國清、謝俊貴、李倫、鄧名瑛、王戰等。 學院擁有價值達500多萬元實驗設備的現代傳媒技術實驗室,下設11個實驗分室,面積640多平方米;擁有面積達300多平方米、投入400多萬元的演播廳;實驗室設備價值總計1100萬元。校院擁有新聞傳播圖書17000多冊,訂了100多種學術雜志;學校圖書館擁有晚清以來的豐富的珍貴的報刊資料。 在學校領導下,學院將在新的世紀謀求更大的發展,力爭成為中南地區乃至全國有影響、有地位的新聞傳播人才培養基地和學術研究中心,為我國新聞與傳播教育事業作出更大的貢
9. 湖南師范大學的廣播電視新聞系怎麼樣
湖南大學貼吧里把湖大的新聞與傳播學院說成湖南第一。在此就把師大的實力列出來。 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前身為湖南師范大學新聞學專業,創辦於1992年,新聞系創辦於1996年。學院現設有新聞、編輯出版、廣播電視、廣告四系,擁有新聞學、編輯出版學、廣播電視新聞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廣告學五個專業。2000年擁有湖南省首家新聞學碩士點,2003年擁有傳播學碩士點,2005年擁有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碩士點。1997年,湖南省委宣傳部確定湖南師范大學新聞系為「湖南省新聞人才培訓中心」。2003年,學院與湖南省新聞出版局、湖南出版集團共建「湖南省出版人才培訓基地」。2002年9月,成立了「文化與傳播研究所」;2006年6月,成立了「出版科學研究所」。 原湖南省委副書記文選德擔任學院名譽院長。學院現有教職工58人,其中專職教授7人,副教授15人,有博士學位者和在讀博士10人,有校內兼職教授5人,另有雙聘教授3人。學院擁有湖南省高校第一個新聞傳播學科的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擁有省「百人工程」學者1人、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1人、省青年骨幹教師4 人。學院還在省內宣傳部門、新聞出版界聘請了20多位經驗豐富、學識精湛的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授。學院的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規模將控制在850人左右。學院與北京、上海、南京、武漢等地著名高校新聞與傳播學院(系)保持密切的學術聯系和交流。 幾年來,本院教師已出版教材和學術專著近20部,本院教師在國內(包括香港)主要期刊上發表有影響的論文近100篇,承擔了省級以上科研課題10多項。形成了以傳播學學科為龍頭,以現代傳播史論、傳播話語、傳播與文化、傳播與社會發展、傳播法制與倫理、書刊傳播、廣告傳播為研究方向的學術研究團隊,其學術帶頭人(含校內兼職人員)有田中陽、蔡騏、肖燕雄、龔維忠、周國清、謝俊貴、李倫、鄧名瑛、王戰等。 學院擁有價值達500多萬元實驗設備的現代傳媒技術實驗室,下設11個實驗分室,面積640多平方米;擁有面積達300多平方米、投入400多萬元的演播廳;實驗室設備價值總計1100萬元。校院擁有新聞傳播圖書17000多冊,訂了100多種學術雜志;學校圖書館擁有晚清以來的豐富的珍貴的報刊資料。 在學校領導下,學院將在新的世紀謀求更大的發展,力爭成為中南地區乃至全國有影響、有地位的新聞傳播人才培養基地和學術研究中心,為我國新聞與傳播教育事業作出更大的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