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導師文章署名
① 研究生導師誘逼學生改論文數據算違法嗎
學術造假並不是違法的行為,學術造假更多是給予道德上譴責,但比較難追究法律責任,但對於學術造假者的導師,要承擔一定的責任。
從事科研活動和參與科技管理服務的各類人員要堅守底線、嚴格自律。科研人員要恪守科學道德准則,遵守科研活動規范,踐行科研誠信要求,不得抄襲、剽竊他人科研成果或者偽造、篡改研究數據、研究結論;不得購買、代寫、代投論文,虛構同行評議專家及評議意見;不得違反論文署名規范,擅自標注或虛假標注獲得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等資助;不得弄虛作假,騙取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項目、科研經費以及獎勵、榮譽等;不得有其他違背科研誠信要求的行為。項目(課題)負責人、研究生導師等要充分發揮言傳身教作用,加強對項目(課題)成員、學生的科研誠信管理,對重要論文等科研成果的署名、研究數據真實性、實驗可重復性等進行誠信審核和學術把關。院士等傑出高級專家要在科研誠信建設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做遵守科研道德的模範和表率。
② 研究生發表論文,導師有什麼好處
如果掛名,發表的刊物是核心,可能對導師有點好處。如果掛名,發表普通刊物,基本沒有什麼用。如果不掛名,就更談不上什麼好處了。
③ 研究生和導師可以同為第一作者嗎
研究生和導師來不可以同為第自一作者。在創新性作品如科研論文、專利、調研報告等等的署名中,對於多個作者共同完成的情況,對作品貢獻最大的人的名字通常署名在最前面。
特別對於科研論文的署名,各期刊都有更細致的規定;而當論文署名用於職稱評定時,第一作者的分量顯然比第二、第三作者要重,而比單獨署名的要輕。
(3)研究生導師文章署名擴展閱讀
由於科學研究的復雜化多樣化,如生物信息學有幾百人署名一篇論文的情況。第一作者指的是署名排在最前面的那個人,有的文章署名也有兩個或多個第一作者,稱為並列第一作者,這種情況下一般需要在人名上進行標注。
另外,第一作者與通訊作者不同,與創造性貢獻不同,通訊作者常由諸作者中在論文所屬領域最有權威者所充當。
④ 研究生掛名導師對學生影響畢業論文嗎
有。他的課題組里做學術,由他指導你的研究,研究生的話,會對你發表論文有一點點的影響,會對畢業論文有影響。研究生是高等教育的一種學歷,也是中國學歷教育的最後一個階段,分為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兩種類型。
⑤ 研究生發論文一定要寫導師的名字嗎
如果只是普通刊物,無礙,老師加不加都沒關系。
如果是核心級別期刊,加不加本科生都發不上,除非有較為突出的創新點,或者重大研究發現。
但,就目前國內本科狀況,估計你是普刊或者學報,不必加老師。自己發即可。
⑥ 研究生導師帶研究生需要盡什麼義務嗎
一、前言我對國內研究生教育機制的了解並不多。之所以對這題目感興趣是因為最近在網上看到一些有關研究生導師與學生共同署名發文章的報道。有的報道指責研究生導師欺世盜名,在學生的論文上署名,當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有的文章意在揭示這種現象後面的原因。比如,期刊雜志社根本不會刊登不見經傳的研究生的論文,為此導師署名會有助於學生達到發表文章的數量要求。這類潛規則的確令人為中國的研究生教育感到擔憂。華中科技大學的做法更是乾脆,將潛規則變成顯規則,將導師署名的做法用明文規定下來。不過,本文的中心不是有關導師署名這類潛規則。而是一個更嚴肅的問題:。有一位北方某大學的博士導師,因在學生的論文上署名被他人在網上撰文指責為巧取豪奪。這位教授的反駁文章中有如下一段解釋:「……我培養研究生,是將合作撰寫論文作為鍛煉學員的方法之一,選題、主要觀點、直至寫作提綱多是由我確定,資料也是大多我早掌握。這種方法沒有什麼不妥,今後還會堅持,……。」 這段話應該可以最後解決這樁導師署名的「公案」了。但也就是這段話驅使我動筆撰寫此文。
二、何為研究生的學習?高等教育的內容可以粗粗地被分為兩大塊:教學和學術研究。教學就是老師教,學生學。老師即教內容,又教方法。所謂內容,就是「是什麼」,方法就是「如何」發現是什麼。高等教育將大學學習按照內容和研究程度的深淺分為本科,碩士和博士三個不同層次。本科學習的目的意在使學生對某一領域中的事物和事物之間的關系有較普遍的理解。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知道有什麼」。碩士階段的學習目的主要是使學生掌握專業中的原理,進行開發或者描述性研究,尋找答案來。也用一句話來總結呢,就是知道「為什麼」。博士階段學習的目的是要培養學生探尋、發現並解釋物質或者社會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換言之,博士階段的學習目的是要發現新的「是什麼」並解釋「為什麼」。高校的學生只有到了研究生階段才能真正接觸學術研究層面的活動。本科生的學習基本上還是在某個領域中打底子。到了碩士生學習期間,導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仍然是教的比重大於學生的獨立研究。導師的作用還是集中在觀點介紹,文獻引用和綜合討論的方法上。學習的目的是將所學專業中的問題搞精通,達到能夠解釋的水平。但是這並不排除碩士學習中發現新關系的可能。美國學術界就不乏這樣的例子,一篇碩士論文揭示了一個新的因果關系。因篇幅所限,在此就不引用具體例子了。博士學習與碩士學習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博士學習的目的是要在專業領域中發現並證明一種新關系的存在。其中的關鍵就在於這個「新」字。被前人發現而且已經證明存在的關系沒有任新的何學術價值。在另一類研究中,博士論文的目的是要證明一個被前人認為是存在的關系並不存在(推翻)。這里提到的「關系」是什麼?就是兩個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學術研究可以被分為三大類,一是描述性研究,指的是對事物以及事物之間的關系進行觀察。將直接觀察到的事物以它們之間的關系系統地加以描述就是描述性研究。二是開發性研究。開發性研究是將一個新的研究對象概念化、系統化的研究。這類研究在將直觀的觀察上升到系統研究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後是解釋性研究。解釋性研究的目的是在事物之間發現並建立因果性關系。博士階段的學習是一個為解釋性研究做准備的過程,最後的博士論文也因該是解釋性研究。建立一個新的因果關系(或者推翻一個被公認的因果關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工作。這正是為什麼博士學位會怎麼難讀的原因。從觀察到一個值得研究的關系,到確認其學術價值,課題的建立,等等,都需要大量的工作。所有的困難之處都源於這個「新」字。正是由於博士研究中的「新」字,導師的「教」的工作越來越少,「導」的工作越來越多。
三、博導都「導」些什麼?導師的作用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選題。導師必須能夠為學生指出學術興趣中的問題是否有人研究過。既然有導師之稱,那麼博導就應該對自己的專業領域中的各種研究的主要成果,派別,主要觀點,研究狀況的過去、現在、發展趨勢等問題了如指掌。所以,當學生開始考慮一個博士論文課題的時候,博導就應該幫助學生弄清楚計劃中議題的「新」的程度,在理論上對該領域的貢獻。在選題上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在美國的博士學習中,博士生在通過博士資格的總考後才真正成為「博士候選人」。其中許多人在成為博士候選人時都還沒將博士論文的題目確定下來。沒有確定的題目,就提不上有自己博導了。這是美國的體制。中國的博士培養體制基本上是「作坊師徒」方式。導師挑選學生,進校後就跟著導師「學藝」。學術上的獨立性可能會較差。博導在學術選題的問題上的主要角色是建議和幫助。如果在快畢業時學生都不能自行找到感興趣的博士論文議題,需要導師為自己選題,那導師帶研究生的水平就值得懷疑了。第二,導師應該能夠為學生指出文獻的范圍、閱讀重點。文獻的閱讀實際上涉及到如何從理論上對所選議題的支持。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因為要確定博士論文選題是否「新」,完全依靠對相關文獻的熟悉程度。作為博導,對本領域中文獻應該十分熟悉。在這個階段中,從學生的水平來看,雖然尚未像自己的導師那樣讀書破萬卷,但在博士階段的學習中,應該能夠在文獻研究中將本領域各個學派的觀點加以分類和綜合,用以支持自己的觀點,最終建立新的因果關系。如果一個博士生到開始寫博士論文時都還沒具有自行對文獻進行綜合分析的能力,導師要負責任。換言之,導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所能教給學生的東西中,重要的東西莫過於教學生如何讀書。本科生和碩士生讀書,目的還傾向於汲取和理解。
⑦ 研究生期間發表論文,給導師指導,署名怎麼寫
一般情況下,學生第一作者,導師通訊作者。如果是中文的,導師名專字隨便放哪裡都屬可以,因為對導師一點用都沒有。如果是英文的,作者很多,通訊作者多數時候放到最後(不是一定,而是多數時候)。
你在發給老師前就要把老師的名字加上去。
⑧ 我家有個研究生,研二,,研究了一個項目,小導師不讓發表,怎麼辦
雖然在我讀研的時候沒有出現過導師不讓發表論文的情況,但我認為如果真的有這種現象,那麼通常來說導師是有自己的考量的,他完全沒有必要阻攔學生正常的論文發表需求。也許有以下幾種情況:
有可能是學生論文的研究深度達不到發表的標准。導師要為學生的研究成果負責,而如果一篇論文或者研究項目達不到預期的成果,或者創新性不足、內容深度不夠等原因,那麼老師是不會讓學生發表的,畢竟含金量不高的論文發表出去,導師也會覺得丟人。
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應該盡量的聽從導師的意見,向老師虛心請教修改意見,然後繼續鑽研,把論文的深度提高到能夠發表的標准,到時導師自然會讓你發表。
還有可能是學生的論文存在著學術不端的情況,比如抄襲、洗稿、數據造假或實驗結論不準確等等。這種情況下是導師最反感的,老師當然不會冒著名譽受損的危險讓學生發表論文。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學生應該立即向導師承認錯誤,端正自己的學術態度,然後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出真正令人信服的原創研究成果。
另外一種可能,是學生發表論文而沒想讓導師署名。學生在研究的過程中不可能完全脫離導師的幫助,但有的學生卻想要單獨或者與他人共同發表文章,忽略了導師的貢獻。或者明明是導師提供了研究成果的主要想法和思路,但學生卻想要第一作者而降低了導師在論文完成過程中的價值。這種情況有的導師也不會容忍,畢竟科研項目按照貢獻程度來排序是通用的規則。
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不可與老師「爭功」。既然你接受了導師的指導,在論文署名的時候把導師放在第一作者是很正常的。作為研究生一定要學會與導師處好關系,導師會在平時的學習中幫助你,但是如果學生真的跟導師鬧僵了,那麼後悔的一定是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