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學顧平教授
❶ 環境工程考研難嗎
我國各大院校(含科研機構)環境工程專業實力大討論。。
在論壇上看到大家對於我國開設環境工程專業院校的評述,感觸頗多,在此算是給大家揭秘下吧。以下只說下水方面的。如果大家需要,以後有時間也評述
下氣,固廢等方面的。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所,有SKL(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SKL)實在是太有錢,實力也實實在在是太強。環境類的核心期刊排名前10的裡面不少都是生態中心出的。綜合排名第1!(補充一下,中科院青島和廈門的兩個院水方向近年來成長的很快,但此次這2院不參與排名)。
時間有限,這次只評述下某些985院校的情況。
清華,國家第1批重點學科。3位院士,以及一大批水處理的老專家,有SKL,科研實力和經費僅次於生態中心。綜合排名第2!
哈工大,國家第1批重點學科。3位院士,以及一大批水處理的老專家,有SKL,做科研很踏實,要求很嚴謹。綜合排名第3!
同濟,國家第1批重點學科。爭議很大,也有為我國水處理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很多老專家,但是卻沒有一位院士,確實有點說不過去。同濟的科研一般和國外(尤其是日本)接觸的很多。但是同濟做科研踏實嚴謹上略次於哈工大,但是話又說回來,同濟將科研轉化為生產力方面就不錯。但是年輕一代的牛人,同濟數量不多。和南京大學共建SKL。綜合排名第4!
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大連理工,國家第2批重點學科,微生物過來的,水方面還不錯。
湖南大學,國家第2批重點學科,最近幾年發展很快。
浙江大學,國家第2批重點學科,老浙大和浙江農業大學合並後所組建的環境工程專業,浙農過去的老師(如牛人陳英旭)生態修復做的挺好的,水這方面就差點了;老浙大的教授大部分搞厭氧的,總的來說實力+資金,浙大的環工發展潛力巨大。
天津大學,也是很早就開始做水處理了,顧平,季民,兩大牛人坐鎮。
西安交大,本來環工不是很強,但這兩年交大也從別的學校挖去好多有名氣的教授(如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加上交大的聲望總的來說有較大進步,而且有位老教授是我國最早做厭氧的人員之一,最近好像在評是否要授予他院士呢。
重慶大學,老牌的水處理院校,有幾位水處理的老專家,譬如龍騰銳、羅固源。但年輕一代不是很牛。
南京大學的環境工程可以說是最近幾年全國高校中發展最迅速的,2007年還評上了一個工程院的院士,環境工程的國家工程中心也獲批了,還有教育部的工程中心,以及一批和大型企業共建的實驗室等,南大目前積極支持工科的發展,再加上江蘇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政產學研模式的推廣,南大的環工已經不是5年前的樣子了,它的發展絕不可小覷!
四川大學,和湖南大學情況比較相似,最近幾年發展很快。
華南理工,偏化工方向,但是該校的胡勇有教授在研究微生物絮凝劑,值得期待。
廈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都是以海水為研究特色,涉及化學方面比較多。
上海交大,99年才成立環境學院,實力真的不能和上面的一些學校相比,但就是有錢,沒辦法
。
一些地方院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也可以。如有得罪之處,望各位水友海涵,有錯誤之處,望批評指正~~~
西安建科大絕對是要提的一個學校,但是我先前只是說了下985的學校,西安建科我還是了解很多的。那我就趁這個機會給大家介紹下這所學校。原名,西安冶金建築學院,我國環境工程專業首批國家重點學科的4所院校之一(另外3所分別是清華,哈工大和同濟)。該校在水處理(牛人有王曉昌教授,黃廷林教授,彭黨聰教授,還有王志盈(好像是退休了,是我國最早研究厭氧處理的專家之一)教授等),大氣處理(馬廣大老師是我國大氣處理的功勛級老專家)有著非常強的實力。這是業內一致認可的,但是,實事求是的說,該校綜合實力有限,每年招收的碩士生數量也偏多了些。但是該校畢業的博士生實力非常牛,百篇優秀博士畢業論文每年有不少都是出自西安建科環境學院。王曉昌,從日本學成歸來的專家,最近獲得了一個2000萬(也有說法是2.2億的)的水專項,現任該校副校長。和國際水協前任主席丹保憲仁教授學術交往很多。黃廷林,現任該校環境學院院長,治學嚴謹,研究方向有和黃土高原水土保持有關的。彭黨聰,現任該校環境學院主管研究生的副院長,研究厭氧及模型。牛人教授還有很多,譬如王磊,石輝等等,時間有限,就不詳細介紹了。
河海大學,水利部直屬院校,環境工程的國家重點培育學科,但是每年報考的學生並不多,推薦報考!還有博士後流動站在該校,在211院校中報考次學校性
價比最高!(同類學校如西安理工大學也不錯)
太原理工,實力也很強,資金上稍微次了些,不過難度也就相應要小些。
江南大學,微生物強的要命啊,倫世儀(院士),陳堅在那兒坐鎮,如果哪位晚輩一不小心把反硝化除磷搞定了,估計版主要賞你1000000個金幣!
東南大學,老牌工科院校,實力不容小覷。
昆明理工,在西部省區很有名的學校!
廣東工業,水處理的實力在廣東相當強悍!
合肥工業,老牌工科院校,在環境系統方面有系統的學科體系,很有前景!
蘭州交通大學,被埋沒的大學,環境工程和市政工程的實力絕對沒話說,不過考慮到地理位置的原因,報的人數一直不多。
蘇州科技學院,以前的蘇州城建環保學院,一志願招不滿的,如果有學子的研究方向和沈耀良等牛人的科研一致的話,建議直接報考。且該校不久要升級成大學,報考難度必然要變大,所以趁現在報考還是很劃算的。
北京市環境工程相關方面的高校實力探討
北京科技大學,北京的學生比較認可這個學校,水方向的項目好像是礦山廢水的比較多。這個學校在北京的認可度要高過北京工業、北交、北建工。
北京工業大學,重點介紹吧,環境工程成立30多年來,大概10年前彭永臻從哈工大來,這個學校的環境工程知名度以及實力才逐漸上來。客觀的說,這學校水方向的中年導師,基本上都是彭永臻的學生,老點的就彭永臻和王淑瑩。北京的學校都不差錢。彭永臻那篇著名的論文《SBR法的五大優點》可以說是我國開啟對於SBR工藝廣泛研究的信號燈吧,這篇論文在我國對於SBR研究上的有著非常高的地位。被引用了很多次。研究方向:污水處理系統的智能控制、深度的脫氮除磷。
北理工,研究方向好像和水牽扯不大,但是一個案例很要命。我一個導師的兒子,北理工的環境工程碩士畢業,家裡找人聯繫到了深圳水務,孩子不去,進
了威立雅(好象是),反正是北京一個很牛的外企。
北京交通,環境工程的發展還欠缺了點,和市政工程的聯系還很多。一個學校的環境工程基本上都是從市政工程發展過來的,但是發展到一定程度了就基本上分開了,但是北京交通還差了點。
北京建工,郝曉地和那個汪AB(名字不記得了)在。綜合實力還是差了點,郝曉地去了荷蘭更加牛逼了,郝的碩導是張自傑。我曾經跟一個北京建工的碩士開玩笑,重慶建築後來成了重慶大學,哈爾濱建築後來成了哈工大,你們北京建工研究下,加入北大或者是北京工業吧。
礦大的ESUDE,好像是這個名字。這些石油、礦業出來的,就近研究了,不差錢。
地大,不清楚。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有錢。北方狼不要只關注學校,這些院所也關注下。
中國水利水電研究院,也看看哈。
中國人大呢,王洪城不是去當教授了嘛,王有錢。
一定要提數學,英語拉不開分的,英語不受限,靠數學和專業課往上拉分
❷ 環境工程專業排名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所,有SKL(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SKL)實在是太有錢,實力也實實在在是太強。環境類的核心期刊排名前10的裡面不少都是生態中心出的。綜合排名第1!(補充一下,中科院青島和廈門的兩個院水方向近年來成長的很快,但此次這2院不參與排名)。
時間有限,這次只評述下某些985院校的情況。
清華,國家第1批重點學科。3位院士,以及一大批水處理的老專家,有SKL,科研實力和經費僅次於生態中心。綜合排名第2!
哈工大,國家第1批重點學科。3位院士,以及一大批水處理的老專家,有SKL,做科研很踏實,要求很嚴謹。綜合排名第3!
同濟,國家第1批重點學科。爭議很大,也有為我國水處理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很多老專家,但是卻沒有一位院士,確實有點說不過去。同濟的科研一般和國外(尤其是日本)接觸的很多。但是同濟做科研踏實嚴謹上略次於哈工大,但是話又說回來,同濟將科研轉化為生產力方面就不錯。但是年輕一代的牛人,同濟數量不多。和南京大學共建SKL。綜合排名第4!
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大連理工,國家第2批重點學科,微生物過來的,水方面還不錯。
湖南大學,國家第2批重點學科,最近幾年發展很快。
浙江大學,國家第2批重點學科,老浙大和浙江農業大學合並後所組建的環境工程專業,浙農過去的老師(如牛人陳英旭)生態修復做的挺好的,水這方面就差點了;老浙大的教授大部分搞厭氧的,總的來說實力+資金,浙大的環工發展潛力巨大。
天津大學,也是很早就開始做水處理了,顧平,季民,兩大牛人坐鎮。
西安交大,本來環工不是很強,但這兩年交大也從別的學校挖去好多有名氣的教授(如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加上交大的聲望總的來說有較大進步,而且有位老教授是我國最早做厭氧的人員之一,最近好像在評是否要授予他院士呢。
重慶大學,老牌的水處理院校,有幾位水處理的老專家,譬如龍騰銳、羅固源。但年輕一代不是很牛。
南京大學的環境工程可以說是最近幾年全國高校中發展最迅速的,2007年還評上了一個工程院的院士,環境工程的國家工程中心也獲批了,還有教育部的工程中心,以及一批和大型企業共建的實驗室等,南大目前積極支持工科的發展,再加上江蘇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政產學研模式的推廣,南大的環工已經不是5年前的樣子了,它的發展絕不可小覷!
四川大學,和湖南大學情況比較相似,最近幾年發展很快。
華南理工,偏化工方向,但是該校的胡勇有教授在研究微生物絮凝劑,值得期待。
廈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都是以海水為研究特色,涉及化學方面比較多。
上海交大,99年才成立環境學院,實力真的不能和上面的一些學校相比,但就是有錢,沒辦法
。
一些地方院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也可以。如有得罪之處,望各位水友海涵,有錯誤之處,望批評指正~~~
西安建科大絕對是要提的一個學校,但是我先前只是說了下985的學校,西安建科我還是了解很多的。那我就趁這個機會給大家介紹下這所學校。原名,西安冶金建築學院,我國環境工程專業首批國家重點學科的4所院校之一(另外3所分別是清華,哈工大和同濟)。該校在水處理(牛人有王曉昌教授,黃廷林教授,彭黨聰教授,還有王志盈(好像是退休了,是我國最早研究厭氧處理的專家之一)教授等),大氣處理(馬廣大老師是我國大氣處理的功勛級老專家)有著非常強的實力。這是業內一致認可的,但是,實事求是的說,該校綜合實力有限,每年招收的碩士生數量也偏多了些。但是該校畢業的博士生實力非常牛,百篇優秀博士畢業論文每年有不少都是出自西安建科環境學院。王曉昌,從日本學成歸來的專家,最近獲得了一個2000萬(也有說法是2.2億的)的水專項,現任該校副校長。和國際水協前任主席丹保憲仁教授學術交往很多。黃廷林,現任該校環境學院院長,治學嚴謹,研究方向有和黃土高原水土保持有關的。彭黨聰,現任該校環境學院主管研究生的副院長,研究厭氧及模型。牛人教授還有很多,譬如王磊,石輝等等,時間有限,就不詳細介紹了。
河海大學,水利部直屬院校,環境工程的國家重點培育學科,但是每年報考的學生並不多,推薦報考!還有博士後流動站在該校,在211院校中報考次學校性
價比最高!(同類學校如西安理工大學也不錯)
太原理工,實力也很強,資金上稍微次了些,不過難度也就相應要小些。
江南大學,微生物強的要命啊,倫世儀(院士),陳堅在那兒坐鎮,如果哪位晚輩一不小心把反硝化除磷搞定了,估計版主要賞你1000000個金幣!
東南大學,老牌工科院校,實力不容小覷。
昆明理工,在西部省區很有名的學校!
廣東工業,水處理的實力在廣東相當強悍!
合肥工業,老牌工科院校,在環境系統方面有系統的學科體系,很有前景!
蘭州交通大學,被埋沒的大學,環境工程和市政工程的實力絕對沒話說,不過考慮到地理位置的原因,報的人數一直不多。
蘇州科技學院,以前的蘇州城建環保學院,一志願招不滿的,如果有學子的研究方向和沈耀良等牛人的科研一致的話,建議直接報考。且該校不久要升級成大學,報考難度必然要變大,所以趁現在報考還是很劃算的。
北京市環境工程相關方面的高校實力探討
北京科技大學,北京的學生比較認可這個學校,水方向的項目好像是礦山廢水的比較多。這個學校在北京的認可度要高過北京工業、北交、北建工。
北京工業大學,重點介紹吧,環境工程成立30多年來,大概10年前彭永臻從哈工大來,這個學校的環境工程知名度以及實力才逐漸上來。客觀的說,這學校水方向的中年導師,基本上都是彭永臻的學生,老點的就彭永臻和王淑瑩。北京的學校都不差錢。彭永臻那篇著名的論文《SBR法的五大優點》可以說是我國開啟對於SBR工藝廣泛研究的信號燈吧,這篇論文在我國對於SBR研究上的有著非常高的地位。被引用了很多次。研究方向:污水處理系統的智能控制、深度的脫氮除磷。
北理工,研究方向好像和水牽扯不大,但是一個案例很要命。我一個導師的兒子,北理工的環境工程碩士畢業,家裡找人聯繫到了深圳水務,孩子不去,進
了威立雅(好象是),反正是北京一個很牛的外企。
北京交通,環境工程的發展還欠缺了點,和市政工程的聯系還很多。一個學校的環境工程基本上都是從市政工程發展過來的,但是發展到一定程度了就基本上分開了,但是北京交通還差了點。
❸ 考研環境工程專業 哪些學校比較好 不限地點 全國排名前10的不考慮
我國各大院校(含科研機構)環境工程專業實力大討論。。
在論壇上看到大家對於我國開設環境工程專業院校的評述,感觸頗多,在此算是給大家揭秘下吧。以下只說下水方面的。如果大家需要,以後有時間也評述
下氣,固廢等方面的。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所,有SKL(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SKL)實在是太有錢,實力也實實在在是太強。環境類的核心期刊排名前10的裡面不少都是生態中心出的。綜合排名第1!(補充一下,中科院青島和廈門的兩個院水方向近年來成長的很快,但此次這2院不參與排名)。
時間有限,這次只評述下某些985院校的情況。
清華,國家第1批重點學科。3位院士,以及一大批水處理的老專家,有SKL,科研實力和經費僅次於生態中心。綜合排名第2!
哈工大,國家第1批重點學科。3位院士,以及一大批水處理的老專家,有SKL,做科研很踏實,要求很嚴謹。綜合排名第3!
同濟,國家第1批重點學科。爭議很大,也有為我國水處理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很多老專家,但是卻沒有一位院士,確實有點說不過去。同濟的科研一般和國外(尤其是日本)接觸的很多。但是同濟做科研踏實嚴謹上略次於哈工大,但是話又說回來,同濟將科研轉化為生產力方面就不錯。但是年輕一代的牛人,同濟數量不多。和南京大學共建SKL。綜合排名第4!
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大連理工,國家第2批重點學科,微生物過來的,水方面還不錯。
湖南大學,國家第2批重點學科,最近幾年發展很快。
浙江大學,國家第2批重點學科,老浙大和浙江農業大學合並後所組建的環境工程專業,浙農過去的老師(如牛人陳英旭)生態修復做的挺好的,水這方面就差點了;老浙大的教授大部分搞厭氧的,總的來說實力+資金,浙大的環工發展潛力巨大。
天津大學,也是很早就開始做水處理了,顧平,季民,兩大牛人坐鎮。
西安交大,本來環工不是很強,但這兩年交大也從別的學校挖去好多有名氣的教授(如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加上交大的聲望總的來說有較大進步,而且有位老教授是我國最早做厭氧的人員之一,最近好像在評是否要授予他院士呢。
重慶大學,老牌的水處理院校,有幾位水處理的老專家,譬如龍騰銳、羅固源。但年輕一代不是很牛。
南京大學的環境工程可以說是最近幾年全國高校中發展最迅速的,2007年還評上了一個工程院的院士,環境工程的國家工程中心也獲批了,還有教育部的工程中心,以及一批和大型企業共建的實驗室等,南大目前積極支持工科的發展,再加上江蘇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政產學研模式的推廣,南大的環工已經不是5年前的樣子了,它的發展絕不可小覷!
四川大學,和湖南大學情況比較相似,最近幾年發展很快。
華南理工,偏化工方向,但是該校的胡勇有教授在研究微生物絮凝劑,值得期待。
廈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都是以海水為研究特色,涉及化學方面比較多。
上海交大,99年才成立環境學院,實力真的不能和上面的一些學校相比,但就是有錢,沒辦法
。
一些地方院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也可以。如有得罪之處,望各位水友海涵,有錯誤之處,望批評指正~~~
西安建科大絕對是要提的一個學校,但是我先前只是說了下985的學校,西安建科我還是了解很多的。那我就趁這個機會給大家介紹下這所學校。原名,西安冶金建築學院,我國環境工程專業首批國家重點學科的4所院校之一(另外3所分別是清華,哈工大和同濟)。該校在水處理(牛人有王曉昌教授,黃廷林教授,彭黨聰教授,還有王志盈(好像是退休了,是我國最早研究厭氧處理的專家之一)教授等),大氣處理(馬廣大老師是我國大氣處理的功勛級老專家)有著非常強的實力。這是業內一致認可的,但是,實事求是的說,該校綜合實力有限,每年招收的碩士生數量也偏多了些。但是該校畢業的博士生實力非常牛,百篇優秀博士畢業論文每年有不少都是出自西安建科環境學院。王曉昌,從日本學成歸來的專家,最近獲得了一個2000萬(也有說法是2.2億的)的水專項,現任該校副校長。和國際水協前任主席丹保憲仁教授學術交往很多。黃廷林,現任該校環境學院院長,治學嚴謹,研究方向有和黃土高原水土保持有關的。彭黨聰,現任該校環境學院主管研究生的副院長,研究厭氧及模型。牛人教授還有很多,譬如王磊,石輝等等,時間有限,就不詳細介紹了。
河海大學,水利部直屬院校,環境工程的國家重點培育學科,但是每年報考的學生並不多,推薦報考!還有博士後流動站在該校,在211院校中報考次學校性
價比最高!(同類學校如西安理工大學也不錯)
太原理工,實力也很強,資金上稍微次了些,不過難度也就相應要小些。
江南大學,微生物強的要命啊,倫世儀(院士),陳堅在那兒坐鎮,如果哪位晚輩一不小心把反硝化除磷搞定了,估計版主要賞你1000000個金幣!
東南大學,老牌工科院校,實力不容小覷。
昆明理工,在西部省區很有名的學校!
廣東工業,水處理的實力在廣東相當強悍!
合肥工業,老牌工科院校,在環境系統方面有系統的學科體系,很有前景!
蘭州交通大學,被埋沒的大學,環境工程和市政工程的實力絕對沒話說,不過考慮到地理位置的原因,報的人數一直不多。
蘇州科技學院,以前的蘇州城建環保學院,一志願招不滿的,如果有學子的研究方向和沈耀良等牛人的科研一致的話,建議直接報考。且該校不久要升級成大學,報考難度必然要變大,所以趁現在報考還是很劃算的。
北京市環境工程相關方面的高校實力探討
北京科技大學,北京的學生比較認可這個學校,水方向的項目好像是礦山廢水的比較多。這個學校在北京的認可度要高過北京工業、北交、北建工。
北京工業大學,重點介紹吧,環境工程成立30多年來,大概10年前彭永臻從哈工大來,這個學校的環境工程知名度以及實力才逐漸上來。客觀的說,這學校水方向的中年導師,基本上都是彭永臻的學生,老點的就彭永臻和王淑瑩。北京的學校都不差錢。彭永臻那篇著名的論文《SBR法的五大優點》可以說是我國開啟對於SBR工藝廣泛研究的信號燈吧,這篇論文在我國對於SBR研究上的有著非常高的地位。被引用了很多次。研究方向:污水處理系統的智能控制、深度的脫氮除磷。
北理工,研究方向好像和水牽扯不大,但是一個案例很要命。我一個導師的兒子,北理工的環境工程碩士畢業,家裡找人聯繫到了深圳水務,孩子不去,進
了威立雅(好象是),反正是北京一個很牛的外企。
北京交通,環境工程的發展還欠缺了點,和市政工程的聯系還很多。一個學校的環境工程基本上都是從市政工程發展過來的,但是發展到一定程度了就基本上分開了,但是北京交通還差了點。
北京建工,郝曉地和那個汪AB(名字不記得了)在。綜合實力還是差了點,郝曉地去了荷蘭更加牛逼了,郝的碩導是張自傑。我曾經跟一個北京建工的碩士開玩笑,重慶建築後來成了重慶大學,哈爾濱建築後來成了哈工大,你們北京建工研究下,加入北大或者是北京工業吧。
礦大的ESUDE,好像是這個名字。這些石油、礦業出來的,就近研究了,不差錢。
地大,不清楚。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有錢。北方狼不要只關注學校,這些院所也關注下。
中國水利水電研究院,也看看哈。
中國人大呢,王洪城不是去當教授了嘛,王有錢。
附:摘自一牛人。。。。
❹ 環境工程專業哪家強
我國各大院校(含科研機構)環境工程專業實力大討論。。
在論壇上看到大家對於我國開設環境工程專業院校的評述,感觸頗多,在此算是給大家揭秘下吧。以下只說下水方面的。如果大家需要,以後有時間也評述
下氣,固廢等方面的。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所,有SKL(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SKL)實在是太有錢,實力也實實在在是太強。環境類的核心期刊排名前10的裡面不少都是生態中心出的。綜合排名第1!(補充一下,中科院青島和廈門的兩個院水方向近年來成長的很快,但此次這2院不參與排名)。
時間有限,這次只評述下某些985院校的情況。
清華,國家第1批重點學科。3位院士,以及一大批水處理的老專家,有SKL,科研實力和經費僅次於生態中心。綜合排名第2!
哈工大,國家第1批重點學科。3位院士,以及一大批水處理的老專家,有SKL,做科研很踏實,要求很嚴謹。綜合排名第3!
同濟,國家第1批重點學科。爭議很大,也有為我國水處理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很多老專家,但是卻沒有一位院士,確實有點說不過去。同濟的科研一般和國外(尤其是日本)接觸的很多。但是同濟做科研踏實嚴謹上略次於哈工大,但是話又說回來,同濟將科研轉化為生產力方面就不錯。但是年輕一代的牛人,同濟數量不多。和南京大學共建SKL。綜合排名第4!
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大連理工,國家第2批重點學科,微生物過來的,水方面還不錯。
湖南大學,國家第2批重點學科,最近幾年發展很快。
浙江大學,國家第2批重點學科,老浙大和浙江農業大學合並後所組建的環境工程專業,浙農過去的老師(如牛人陳英旭)生態修復做的挺好的,水這方面就差點了;老浙大的教授大部分搞厭氧的,總的來說實力+資金,浙大的環工發展潛力巨大。
天津大學,也是很早就開始做水處理了,顧平,季民,兩大牛人坐鎮。
西安交大,本來環工不是很強,但這兩年交大也從別的學校挖去好多有名氣的教授(如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加上交大的聲望總的來說有較大進步,而且有位老教授是我國最早做厭氧的人員之一,最近好像在評是否要授予他院士呢。
重慶大學,老牌的水處理院校,有幾位水處理的老專家,譬如龍騰銳、羅固源。但年輕一代不是很牛。
南京大學的環境工程可以說是最近幾年全國高校中發展最迅速的,2007年還評上了一個工程院的院士,環境工程的國家工程中心也獲批了,還有教育部的工程中心,以及一批和大型企業共建的實驗室等,南大目前積極支持工科的發展,再加上江蘇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政產學研模式的推廣,南大的環工已經不是5年前的樣子了,它的發展絕不可小覷!
四川大學,和湖南大學情況比較相似,最近幾年發展很快。
華南理工,偏化工方向,但是該校的胡勇有教授在研究微生物絮凝劑,值得期待。
廈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都是以海水為研究特色,涉及化學方面比較多。
上海交大,99年才成立環境學院,實力真的不能和上面的一些學校相比,但就是有錢,沒辦法
。
一些地方院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也可以。如有得罪之處,望各位水友海涵,有錯誤之處,望批評指正~~~
西安建科大絕對是要提的一個學校,但是我先前只是說了下985的學校,西安建科我還是了解很多的。那我就趁這個機會給大家介紹下這所學校。原名,西安冶金建築學院,我國環境工程專業首批國家重點學科的4所院校之一(另外3所分別是清華,哈工大和同濟)。該校在水處理(牛人有王曉昌教授,黃廷林教授,彭黨聰教授,還有王志盈(好像是退休了,是我國最早研究厭氧處理的專家之一)教授等),大氣處理(馬廣大老師是我國大氣處理的功勛級老專家)有著非常強的實力。這是業內一致認可的,但是,實事求是的說,該校綜合實力有限,每年招收的碩士生數量也偏多了些。但是該校畢業的博士生實力非常牛,百篇優秀博士畢業論文每年有不少都是出自西安建科環境學院。王曉昌,從日本學成歸來的專家,最近獲得了一個2000萬(也有說法是2.2億的)的水專項,現任該校副校長。和國際水協前任主席丹保憲仁教授學術交往很多。黃廷林,現任該校環境學院院長,治學嚴謹,研究方向有和黃土高原水土保持有關的。彭黨聰,現任該校環境學院主管研究生的副院長,研究厭氧及模型。牛人教授還有很多,譬如王磊,石輝等等,時間有限,就不詳細介紹了。
河海大學,水利部直屬院校,環境工程的國家重點培育學科,但是每年報考的學生並不多,推薦報考!還有博士後流動站在該校,在211院校中報考次學校性
價比最高!(同類學校如西安理工大學也不錯)
太原理工,實力也很強,資金上稍微次了些,不過難度也就相應要小些。
江南大學,微生物強的要命啊,倫世儀(院士),陳堅在那兒坐鎮,如果哪位晚輩一不小心把反硝化除磷搞定了,估計版主要賞你1000000個金幣!
東南大學,老牌工科院校,實力不容小覷。
昆明理工,在西部省區很有名的學校!
廣東工業,水處理的實力在廣東相當強悍!
合肥工業,老牌工科院校,在環境系統方面有系統的學科體系,很有前景!
蘭州交通大學,被埋沒的大學,環境工程和市政工程的實力絕對沒話說,不過考慮到地理位置的原因,報的人數一直不多。
蘇州科技學院,以前的蘇州城建環保學院,一志願招不滿的,如果有學子的研究方向和沈耀良等牛人的科研一致的話,建議直接報考。且該校不久要升級成大學,報考難度必然要變大,所以趁現在報考還是很劃算的。
北京市環境工程相關方面的高校實力探討
北京科技大學,北京的學生比較認可這個學校,水方向的項目好像是礦山廢水的比較多。這個學校在北京的認可度要高過北京工業、北交、北建工。
北京工業大學,重點介紹吧,環境工程成立30多年來,大概10年前彭永臻從哈工大來,這個學校的環境工程知名度以及實力才逐漸上來。客觀的說,這學校水方向的中年導師,基本上都是彭永臻的學生,老點的就彭永臻和王淑瑩。北京的學校都不差錢。彭永臻那篇著名的論文《SBR法的五大優點》可以說是我國開啟對於SBR工藝廣泛研究的信號燈吧,這篇論文在我國對於SBR研究上的有著非常高的地位。被引用了很多次。研究方向:污水處理系統的智能控制、深度的脫氮除磷。
北理工,研究方向好像和水牽扯不大,但是一個案例很要命。我一個導師的兒子,北理工的環境工程碩士畢業,家裡找人聯繫到了深圳水務,孩子不去,進
了威立雅(好象是),反正是北京一個很牛的外企。
北京交通,環境工程的發展還欠缺了點,和市政工程的聯系還很多。一個學校的環境工程基本上都是從市政工程發展過來的,但是發展到一定程度了就基本上分開了,但是北京交通還差了點。
北京建工,郝曉地和那個汪AB(名字不記得了)在。綜合實力還是差了點,郝曉地去了荷蘭更加牛逼了,郝的碩導是張自傑。我曾經跟一個北京建工的碩士開玩笑,重慶建築後來成了重慶大學,哈爾濱建築後來成了哈工大,你們北京建工研究下,加入北大或者是北京工業吧。
礦大的ESUDE,好像是這個名字。這些石油、礦業出來的,就近研究了,不差錢。
地大,不清楚。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有錢。北方狼不要只關注學校,這些院所也關注下。
中國水利水電研究院,也看看哈。
中國人大呢,王洪城不是去當教授了嘛,王有錢。
一定要提數學,英語拉不開分的,英語不受限,靠數學和專業課往上拉分
❺ 請給出比南京藝術學院低一個檔次的美術類學院
選擇如下:
西南地區四川美術學院 前為西南人民藝術學院和成都藝術專科學校。西南人民藝術學院原為晉綏軍區所屬西北人民藝術學校二部,1949年7月遷西安,改為西北軍政大學藝術學院;1950年初南下到重慶,改為西南人民藝術學院。成都藝術專科學校是在1938年創辦的中華工藝社的基礎上,於1939年成立的四川省工藝職業學校,後發展為省立藝術專科學校,1949年後改名為成都藝專。1953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成都藝專繪畫科和實用美術科與西南人民藝術學院美術系合並,成立西南美術專科學校,1959年更名為四川美術學院。向西南地區招生和分配,學制四年。「文化革命」期間一度暫停招生。1974年恢復辦學,學制減為三年,1977年恢復四年學制,1979年開始招收研究生,以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美術專業人才為主要目標。現設有繪畫系(包括中國畫、油畫、版畫三個專業),工藝美術系(包括裝潢美術、染織美術、陶瓷美術、漆器美術四個專業),雕塑系和附屬中等美術學校,另附設有印染、陶瓷、漆器三個實習室和雕塑工廠。以上各系所屬專業,均招收碩士學位研究生。1984年創辦學報《當代美術家》。現有專任教師186人,其中教授15名,副教授50名,講師60名。在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中,獲一等獎一個,二等獎三個,三等獎五個;在第六屆全國美展中獲銀質獎章四枚;在1987年首屆全國城市雕塑優秀作品評獎會議上,獲兩個最佳獎,四個優秀獎。1953年院系調整後,歷任院領導人有王頌成、沈福文、龍實、劉友柏、張葉楓、陳洪、葉毓山。現任院長羅中立。院址:四川省重慶市黃桷坪。郵政編碼:630053。
西南師范大學美術系 前身是1950年由國立女子師范學院家政系改組的美工系,1952年經院系調整改為圖畫制圖系,1958年改為圖畫科。1978年組建為美術系,設有油畫、素描、中國畫、美術設計、美術史論、公共美術等教研室。在教學上實行二二分段制,一二年級開設專業基礎課,三四年級開設專業選修課。該系現有教師77人。創辦迄今畢業生已逾千人。1982年以來,面向全國及港澳地區招收美術教育碩士研究生,1989年開始招收中國繪畫和書法的外國留學生。歷任負責人有張宗禹、胡定宇、成聯輝、鍾定強,現任正副系主任為符易本、黃宗賢。校址:四川省重慶市北磅。郵政編碼:630715。
自貢師范專科學校美術系 原為1972年創建的自貢師范學校美術專業班。1984年自貢師專成立後,開始招收美術專科生,隸屬藝術系。1988年美術專業獨立組建美術系,學制二年,旨在培養中學美術師資。創辦迄今已有畢業生140餘人。歷任美術專業負責人有林曉、歐陽傑、王倫端。校址:四川省自貢市尚義號。郵政編碼:643000。
樂山師范專科學校美術系 1986年創建,旨在為普及義務教育培養合格的初級中學美術教師。原學制三年,1987年改為二年。現有專職兼職教師十餘人,其中副教授1人,講師3人。已畢業學生55人。歷任系負責人邱位西、黃一平。校址:四川省樂山市西湖塘。郵政編碼:614000。
阿壩師范專科學校藝術系 1987年3月創立,辦學宗旨發展民族教育事業,為阿壩藏族自治州培養合格的中學藝術教育師資。1987年5月美術專業開始招生28人,1988年招生28人,學制二年。系主任鄭永斌。校址:四川省汶川縣。郵政編碼:623000。
雲南
雲南藝術學院 前身為昆明師范學院藝術科。1958年9月建院,設音樂、美術兩系。1962年停辦,兩系復歸昆明師院繼續辦學。1978年6月根據中央文化部和教育部批示恢復雲南藝術學院。1980年8月,昆明師院藝術系師生回雲南藝術學院組建音樂系和美術系。美術系現設有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師范專業。本科學制四年,專科學制二年,教學採取兩段制,前兩年以專科方式教學,後兩年以本科方式教學。師范專業實行兩年專科制,視學生全面發展情況,擇優錄取三分之一畢業生,繼續後兩年本科學習。建院三十年間,美術系先後招生21屆,本科生236人,專科生388人,其中有西南地區19個少數民族的學生144人。歷任系主任有袁曉岑、張元真。校址:雲南省昆明市西郊麻園101號,郵政編碼:650101。
重慶建築工程學院昆明分院建築系 1986年創建,旨在培養城鄉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專門人才。現設有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建築管理、土地管理與測量三個專業;城市規劃與建築設計、美術、書法幾何與建築制圖、測量、房地產經營管理、建築管理六個教研室;另設有建築物理、測量、建築攝影三個實驗室,以及建築設計研究所。現有在校生140人。教師3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級工程師、副研究員11名。校址:雲南省昆明市東郊白龍寺。郵政編碼:650000。
雲南工學院建築學系 雲南工學院於1974年新建,1978年成立建築工程系,1983年開設建築學專業,1988年9月正式建系。旨在為雲南省培養建築學人才,並以地方性、民族性建築研究作為教學、科研及建築創作探索的重要特徵之一。除下設各教研室外,附設雲南民族建築研究室及設計研究所。至1989年1月底,已畢業本科生52人,研究生17人,以及一些建築學進修生。1981年起,開始進行雲南地方民族建築特別是民居的研究,編輯出版有《兩江納西民居》一書。建系以來,曾承擔省內數十項建築與規劃設計任務。校址:雲南省昆明市環城東路。郵政編碼:650041。
昆明大學工藝美術專業 校址:雲南省昆明市人民西路。郵政編碼:650031。
大理師范專科學校美術系 1985年創建,旨在培養中學美術師資。學制三年,面向雲南省滇西八個地區(州)招生,同時在省內招收代培生、自費生和進修生。教學注重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訓練,高年級分班開設中國畫、版畫、油畫、工藝美術專業,到1989年6月,已有各專業畢業生29名。現有教師12人。系主任趙有恆。校址:雲南省大理市下關北郊。郵政編碼:671000。
玉溪師范專科學校藝術系 1985年創建,設音樂、美術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初中藝術師資。美術專業現設有色彩、素描、油畫、版畫、工藝、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書法等課程。現有教師11人。至1989年底已畢業學生50人。校址: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山。郵政編碼:653107。
文山師范專科學校藝術系 1984年在原大專美術班的基礎上創辦美術專業。旨在培養合格的農村初中美術教師。課程設置有油畫、水彩畫、中國畫、工藝美術、專業理論和美術史等。學制二年。現有教師6人,其中副教授1名,講師2名。現有在校生51名,來自雲南省八個地區的少數民族學生佔百分之四十。創辦以來已有畢業生83人。系主任張金龍。校址:雲南省個舊市文山縣。郵政編碼:663000。
西藏
西藏大學藝術系 1985年7月創立。設有美術教研室和藏族美術教研室。教學的目的是為西藏自治區培養中等學校美術教師。學制分三年大專、五年大專(招初中生)和四年本科。課程設置有素描、速寫、水粉、水彩、唐卡畫、油畫、工筆重彩、工藝美術、實用美術、創作、實習等。現有教師11名。創辦迄今已有畢業生30多名。美術教研室歷任負責人有扎西次仁、阿旺晉美,藏族美術教研室主任為丹巴繞旦。校址:西藏自治區拉薩市金珠東路5號。郵政編碼:850000。
貴州
貴州師范大學藝術系 1950年創辦,前身為貴陽師院藝術專修科,設音樂組、美術組。1956年停辦,畢業美術專科生139人。1984年恢復辦學,1985年開始招生,美術專業改學制四年本科。至1988年已招收四個年級學生98人。從1986年開始,每年都舉辦一次師生美術作品展覽。現有美術專業教師26人。1987年成立校屬貴州蠟染研究所。歷任系負責人有潘名揮、朱石林、陳寧康、饒湘平。校址:貴州省貴陽市外環東路270號。郵政編碼:550001。
貴州藝術專科學校 設有美術、工藝美術、師范美術、成人師范美術專業。校址: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大道北段257號。郵政編碼:550007。
貴陽師范專科學校美術專業 校址:貴州省貴陽市三橋馬王廟。郵政編碼:550008。
安順師范專科學校美術專業 創辦於1985年,辦學宗旨為中學培養合格的美術教師。創立至今已有畢業生23人。現有專業教師6人。專業負責人何伊華。校址:貴州省安順市婁家坡。郵政編碼:561000。 黔東南民族師范專科學校美術系 1982年創立,初為藝術科美術專業,1988年改建美術系。學制三年,旨在培養合格的中學美術教師。專業課設有素描、色彩、中國畫、實用美術、書法、中外美術簡史、藝術概論、貴州民族民間美術、美術講座、技法理論、中學美術教學法。現有專業教師13人,其中副教授1名,講師8名,少數民族教師9名。現有在校生73人,百分之六十以上為少數民族學生校址:貴州省凱里市。郵政編碼:556000。
廣西
廣西藝術學院 前身為1958年9月創建的廣西藝術專科學校,初設音樂、美術、戲劇三個系和中專舞蹈、音樂兩個專業班。美術系設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四個專業,學制四年。1961年3月改建為廣西藝術學院,撤銷戲劇系。1964年,中專部增設美術班。1966年停止招生,1972年恢復辦學,增設藝術師范系,開設音樂、美術課,學制二年;美術系增設工藝美術專業;美術、音樂兩系改學制為三年;撤銷附中部,增設舞蹈系、戲劇系。1977年,美術系,音樂系各專業,學制恢復四年;藝術師范系於1980年改學制為四年本科。學院現設有音樂系,美術系(包括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染織美術、裝潢美術專業),以及附中部和民族藝術研究室。美術系於1980年開始招中國山水、花鳥畫和油畫專業研究生。全院現有專職教師253人,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38名,講師102名。建校以來歷任領導人有袁似瑤、岳平、滿謙子、梅家榮、陽太陽、甘宗富、董啟翔、陳煙橋、韋彩彬、林樹鵬、於惠蘭、陳良、黃獨峰、龍明、黃海澄、謝民、劉宇一、毛彩宏、邵偉饒等。院址:廣西省南寧市教育路7號。郵政編碼:530022。
廣西工藝美術學院 1983年5月創建,旨在為本地區少數民族培養中級工藝美術設計人材。現設裝潢美術、陶瓷美術、服裝設計、室內設計、日用工業品造型、工藝繪畫、民族工藝美術七個專業。校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石路412號。郵政編碼:545005。
廣西師范大學美術專業 校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三里店。郵政編碼:541004。
桂林地區教育學院美術科 1985年正式建立,旨在培養合格的初級中學美術教師,同時培訓在職中小學美術教師和社會需求的實用美術人才。學制三年,專業課程設有中外美術史、基礎技法理論、素描、色彩、中國繪畫、工藝美術,另外開設選修課程。現有專業教師10人,其中副教授3名。歷任科主任竺士慧、王劍。校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信義路40號。郵政編碼:541001。
欽州地區教育學院 廣西師范學院欽州分院美術專業 1986年6月創辦,旨在培養、培訓初中美術教師。1987年舉辦兩期培訓班,培訓初中美術教師70人。1988年開始正式面向南寧、玉林、百色、欽州地區、北海市和防城港區招生。教育學院專科班學制兩年,分院專科班學制三年。現有教師12人,其中副教授1人,講師2人。現任院長劉家紀;專業負責人陳干良。
華東地區
南京藝術學院 省屬藝術類綜合性高等學校,由江蘇省教委主管,旨在為本省培養美術、音樂方面的人才。前身為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蘇州美術專科學校、山東大學藝術系於1952年合並組建的華東藝術專科學校,原由文化部主管。1958年,下放江蘇省領導,遷校南京市,1959年改名為南京藝術學院。設有美術、工藝美術、音樂三個系,本科生學制四年,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各修業二至三年,專修科學制二年,中專學制七年。擁有藏書21萬余冊、期刊500餘種的圖書館。辦有學報《藝苑》季刊。全院現有教職工46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和和其它高級專家72人,講師和其它中級專業技術人員173人。1952年以來,各系共畢業本科、專科生1800餘人,研究生30餘人,中專生460餘人,培訓進修生3000餘人。美術系設有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壁畫等五個本科專業,以及衛生美術一個專修科;美術史論、中國畫、油畫等學科為碩士學位授予點。工藝美術系設有裝潢設計、服裝設計、陶瓷設計、漆藝、染織設計等六個本科專業,以及服裝美術、美術師范兩個專修科;工藝美術理論、裝潢美術、染織美術、裝飾繪畫等學科為碩士學位授予點。另有美術史論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1988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1952年以來歷任領導人有:劉海粟、臧雲遠、縱翰民、劉平、盛天任、杜鏗之、馮嘉友、郭鐵松、田樹凡、馬和順、保彬等,現由沈行工主持院務。院址:江蘇省南京市虎踞北路15號。郵政編碼:210013。
蘇州美術專科學校 1922年由顏文梁、牛士傑、胡粹中等創辦的私立美術學校。初設國畫、西畫兩科,1933年增設高中藝術科,1934年增設實用美術科和實習工場。1937年遷校上海;1945年復遷蘇州,並續辦滬校,改學制為五年,設國畫、西畫兩科,沁校增設研究科。出版有校刊《藝浪》。校長顏文梁。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合並於新建的華東藝術專科學校。 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前身為1906年成立的兩江師范圖畫手工科。1911年暫時停辦,1914年復校,改稱南京高等師范,1916年恢復圖畫手工科,1918年改稱工藝專修科。1923年南京高師合並於東南大學,改稱教育學院。1924年工藝專修科改為江蘇省立藝術專科學校。1927年並入第四中大學教育學院,改稱藝術教育專修科。1928年改為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學院藝術專修科,1938年改為中大師范學院藝術專修科,1941年改為藝術系。1949年4月,中央大學改為南京大學。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南大藝術系分建為南京師范學院美術系和音樂系。1984年改今名。現設中國畫、色彩畫、裝飾畫、書法、美術史論、美術教育六個教研室和工藝、攝影兩個教研組。現有教職工7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7人,講師20人。1952年院系調整後迄今共培養畢業生1300餘人。1980年以來先後招收和培養美術教育(中國畫、油畫、水彩水粉畫、書法)和美術史論專業碩士研究生20餘名。編輯出版有《中國美術教育》雜志,大型畫冊《八十年代畫集》和《南京師范大學美術系作品選集》。1918年以來,歷任科系負責人有吳溉亭、李毅士、呂鳳子、徐悲鴻等。1949年以來,歷任系主任有黃顯之、陳之佛、呂斯百、秦宣夫、徐明華、范保文。1999年改為美術學院,院長為范揚。現址:江蘇省南京市寧海路122號。郵政編碼:210024。
蘇州城建環保學院建築系 1985年8月創立。學制四年。旨在為國家培養建築設計、科研和教學的高級建築技術人才。現設建築學、城市規劃、風景園林三個專業,建築設計、城市規劃、園林建築、風景園林、美術五個教研室。學院另鳳有建築園林研究室。現有教師51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7名,講師11名。在校生289人。歷任系主任有張永驥、邵俊儀。校址:江蘇省蘇州寒山寺西江楓園。郵政編碼:215008。
江蘇農學院園藝系 1987年在園藝專業的基礎上增設觀賞園藝專業,旨在培養以觀賞植物栽培和應用為主,兼事園林規劃設計的高級科技人才。學制四年,課程設置有美術、園林制圖、觀賞樹木學、花卉園藝學、園林建築與工程、園林規劃設計、園林美學、盆景學等。並建有專業實驗室、溫室、花圃、標本園等成套教學設施。現有專業人員12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講師4名、農藝師1名。校址:江蘇省揚州市西郊。郵政編碼:225002。
蘇州絲綢工學院工藝美術系 學院前身為1903年創立的上海私立了蠶業學堂。1960年組建工藝美術系。設有染織設計、服裝設計、紡織裝潢設計、時裝表演及時裝設計四個專業。時裝表演及時裝設計專業為大專,其它專業為四年本科,另招收染織設計、服裝設計碩士研究生。全系設有繪畫基礎、美術史論、染織設計、服裝設計、裝潢設計五個教研室,以及絲綢美術研究室、工藝美術資料室和服裝中心。專業課設有素描、色彩畫、中國畫、攝影、雕塑、書法、圖案、裝飾色彩、時裝畫技法、纖維藝術、裝修技術、圖案原理、建築概論、中國古代圖案、染織紋樣史、中外美術史、藝術概論、美學、中國服裝史、民俗學、藝術心理學、建築史、中國絲綢史、織花圖案設計、室內設計概論、廣告設計、包裝設計、形體訓練、舞蹈基礎、化妝與美容、發型、時裝表演編導、時裝表演、服飾配件設計、紡織品配套設計等60餘門課程。現有教授、副教授15人,講師15人。歷任系負責人周人俊、朱鈺敏、賀野、邱光正、貢國松、陳國梁。校址:江蘇省蘇州市相門路14號。郵政編碼:215005。
東南大學建築系 前身為1927年創建中央大學建築系,1948年改名南京大學,1952年改名南京工學院,1988年6月改名東南大學。現設有建築學、城市規劃、風景園林建築、古建築維修與保護四個專業。招收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古建專業招專科生。教學設有建築設計、城市規劃、建築歷史與理論、建築技術、建築物理、風景園林、美術七個教研室;造型、建築物理、攝影、計算機輔助建築設計四個實驗室。現有教師68人,其中教授11名,副教授26名、講師17名。在校本科生582人,碩士、博士研究生73人。1949年前歷任系主任劉福泰、虞炳烈、盧樹森、鮑鼎、劉敦楨,1949年後歷任系主任楊遷寶、劉敦楨,張致中、鮑家聲。校址:江蘇省南京市四牌樓2號。
無錫輕工業學院工業設計系 1960年創建,原名輕工產品造型美術系,1984年改為現名。現有工業造型設計、裝潢設計、服裝設計、室內設計等專業。附設設計培訓中心、現代設計研究所。現有教職工67人,其中教授13名,講師、工程師9名。歷任負責人有張超、仲穀人、張瑞平、朱正文、王一先、 玉瑞、張福昌、吳靜芳、徐堅。校址:江蘇省無錫市青山灣。
浙江
中國美術學院 前身為國立西湖藝術院,1928年蔡元培創建,設有國畫、油畫、圖案、雕塑、建築、音樂等學科,旨在培養高級美術人才。1930年改名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西遷,1938年在湖南沅陵與南遷的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合並,改名為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後遷校昆明,1940年遷於重慶,音樂專業劃歸國立音樂院。抗戰勝利後,於1946年杭州、北平兩校各返原地,杭校保留國立藝專校名。1950年改名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實用美術系並入中央美院,建築專業並入上海同濟大學。1954年增設版畫系、附屬中等美術學校。1958年始改今名,增設工藝美術系。1978年正式列入中央文化部直屬藝術院校。現有中國畫系、油畫系、版畫系、雕塑系、工藝美術系、美術史論系、美術教育系、環境藝術系、附屬中等美術專科學校。設有壁畫工作室、壁掛藝術研究室、攝影藝術研究室、書法篆刻研究室、環境藝術設計研究所、電子計算機美術設計中心等研究機構。附設浙江美術學院出版社,定期出版學報《新美術》和《美術譯叢》。還附設有南京官窯實驗室、美術陳列館、電化教育館、潘天壽紀念館等機構,並辦有浙江美術學院藝術品進出口公司。現有教職工466人,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93名。幾十年來為社會培養美術人才約4500人。近幾年來,學校遵照國家的教育方針,根據社會需要,增設並調整專業和招生的比例,增加辦學層次,形成了既有博士生、碩士生,又有五年制、四年制本科生,三年制、二年制專科生,幹部專修科、進修生以及短訓班的多層次培養人材的局面。1980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在搞好教學的同時,提倡按照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吸收中外古今藝術精華,深入社會生活,活躍藝術思想,發揚藝術個性,繁榮美術創作。1950年以前歷任校長有林風眠、滕固、呂鳳子、陳之佛、潘天壽、高培明、汪日章。1950年以來歷任院長為劉開渠、潘天壽、高培明、莫朴、肖峰;歷任副院長為倪貽德、江豐、莫朴、顏文梁、黎冰鴻、陳隴、王秉生、周一華、趙宗藻、王德威、宋忠元、高而頤。現任院長潘公凱。院址:浙江省杭州市南山路218號。郵政編碼:310002。
浙江絲綢工學院服裝系 前身為1979年創建的美術與品種設計專業,後改為服裝設計專業,1985年建系。辦學宗旨:根據國情和四化建設需要,立足國內、放眼世界,堅持藝術與技術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美化人民生活,提高民族的服裝文化素質,培養新型高級設計人員。現設有服裝設計專業、紡織品裝飾設計專業。創辦迄今,已培養本科生119名、專科生94名。服裝設計、紡織品設計培訓班學員393名。歷任系主任有袁觀洛、嚴潔英。校址:浙江省杭州市文化一路88號。郵政編碼:310033。
浙江大學建築系 前身為1959年創辦的浙江大學建築工程系建築學專業,1963年停辦,1978年恢復辦學並招收本科生,1982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7年4月改今名。以培養多層次的從事建築設計和城市設計專業技術人才為目標。現設建築學專業,本科學制五年,碩士研究生學制三上。設有建築設計與理論研究室、城市規劃與理論研究室、建築環境物理研究室;建築技術教研室、美術教研室;建築環境物理實驗室、視覺模型實驗室。現有教師44名,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12名。創只以來,共培養11屆本科生253名,6屆研究生13名。全系在國內外發表論文54篇,專著13種,教材4種;師生獨立或合作完成較大工程項目六個,其中寧波大學總體規劃及教學主樓設計,獲全國競賽一等獎。歷任系負責人有吳中偉、蔣協中、杜銘愚、王德漢、丁承朴、沈濟黃。校址:浙江省杭州市玉古路20號。郵政編碼:310027。
杭州工藝美術學校 1960年9月2日創辦。初設石雕、木雕、竹編、刺綉和設計五個專業。旨在培養既有文化、又有技術,既能從事工藝美術生產製作、又能從事工藝美術創作設計的專業技術人員。學制四年。1969年至1982年曾一度停辦。1983年恢復招生,現設織綉、裝潢、服裝、造型四個專業。建校以來共招收五屆學生283人,已畢業216人。現有教師29人,其中專業教師19人,文化教師10人。歷任校長有趙子文、顧平立、孫國治、陳子秋。校址:浙江省杭州市青春門外直街南肖埠。
江西
景德鎮陶瓷學院 1958年10月創立。前身可追溯到中國陶業學堂,後經江西省立甲等學校、九江窯業學校、景德鎮陶瓷專科學校幾工變革,於1958年由景德鎮陶瓷美術技藝學校、江西省工業技術學校陶瓷專業班、景德鎮陶瓷工人技術學校合並組建為景德鎮陶瓷學院。初建陶瓷工程、陶瓷美術兩個系,分設日用陶瓷製造、陶瓷美術設計、陶瓷雕塑三個專業,附設中專部。1968年至1975年一度停辦。1976年復校。現有陶瓷工程系,下設硅酸鹽工程、熱能工程、原料礦物工程三個專業、陶瓷機械繫,下設機械設計製造、機械工程及設備兩個專業;陶瓷美術系,下設美術設計、陶瓷美術雕塑、工業造型設計三個專業;企業管理系,下設工業管理工程專業。1985年開始招收陶瓷美術專業碩士研究生。現有在校生1300餘人;教職工600餘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級工程師52名,講師99名。至1988年7月,已有畢業生3400餘人,其中碩士研究生4名,本科生2300餘名,大專生90餘名,中專生陶瓷工程班650餘名、陶瓷美術班400餘名。全院設有教學實驗室、專業研究室、美術製作室、電教室等30餘個,以及陶瓷實習工廠、陶瓷機械廠、美術試驗廠、科研開發中心、美術創作中心等,為教學和科研提供實踐場所。編輯出版有《景德鎮陶瓷學院學報》。歷任負責人有趙淵、王玉斌、胡懷陵、侯宗林、陳克光、王文選、黃球古、陸文遂等。校址:江西省景德鎮市東郊新廠。郵政編碼:333001。
江西師范大學美術系 前身為創立於1951年的南昌大學藝術科美術專業,1958年改為江西師范學院藝術系美術專業,1983年改為江西師大美術系。以培養中等美術教育師資為宗旨。現設有素描、色彩畫、中國畫、工藝美術、版畫、美術理論6個教研室,專業教師26人,其中副教授7名,講師12名。學制本科四年,專科二年。創辦以來共培養本專科生422人,進修生411人。1989年計劃招收文藝學研究生。歷任負責人有劉天浪、康莊、王良棟、何湘文、宋志皓、李水根、向天野、杜玉華、丁成傑、陳松茂等。校址:江西省南昌市北京西路。郵政編碼:330027。
贛南師范學院藝術系 創辦於1960年9月,原為師專,設音樂、美術兩個專業,旨在為中等學校培養合格的藝術教育師資。1961年5月停辦,學生轉入中文專業就讀。1971年美術專業恢復招生。1984年成立贛南師范學院,正式組建藝術系。創辦以來,美術專業為本地區培養了中等學校美術教師230餘人。現有美術專業教師9名,其中副教授2名、講師4名。歷任負責人有黃興鈺、蕭良添、游敬曾、王鵬飛,陶濤。校址:江西省贛州市。郵政編碼:341000。
山東
山東藝術學院 前身為1958年創建的山東藝術專科學校,由山東師范學院藝術專修興山東省群眾文化藝術幹部學校合並組成。初設音樂、美術、戲劇、藝術師范四個專修科,附設中專舞蹈專業和電影訓練班。1964年7月改為中專,更名山東省藝術學校,設音樂、美術、戲劇三科。「文革」期間與山東省戲曲學校合並,成立山東省「五七」藝術學校。1979年3月改建為山東藝術學院,旨在為本省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能適應社會需要的各類藝術專門人才,以及中等學校藝術師資。現設有音樂、美術、戲劇、藝術師范、美術設計五個系。美術系設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專業;美術設計系設商業美術、環境藝術專業。另建有藝術研究所,分設民間美術研究室、現代藝術研究
❻ 四川境內環境工程考研,有哪些學校及排名
我國各大院校(含科研機構)環境工程專業實力大討論。。
在論壇上看到大家對於我國開設環境工程專業院校的評述,感觸頗多,在此算是給大家揭秘下吧。以下只說下水方面的。如果大家需要,以後有時間也評述
下氣,固廢等方面的。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所,有SKL(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SKL)實在是太有錢,實力也實實在在是太強。環境類的核心期刊排名前10的裡面不少都是生態中心出的。綜合排名第1!(補充一下,中科院青島和廈門的兩個院水方向近年來成長的很快,但此次這2院不參與排名)。
時間有限,這次只評述下某些985院校的情況。
清華,國家第1批重點學科。3位院士,以及一大批水處理的老專家,有SKL,科研實力和經費僅次於生態中心。綜合排名第2!
哈工大,國家第1批重點學科。3位院士,以及一大批水處理的老專家,有SKL,做科研很踏實,要求很嚴謹。綜合排名第3!
同濟,國家第1批重點學科。爭議很大,也有為我國水處理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很多老專家,但是卻沒有一位院士,確實有點說不過去。同濟的科研一般和國外(尤其是日本)接觸的很多。但是同濟做科研踏實嚴謹上略次於哈工大,但是話又說回來,同濟將科研轉化為生產力方面就不錯。但是年輕一代的牛人,同濟數量不多。和南京大學共建SKL。綜合排名第4!
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大連理工,國家第2批重點學科,微生物過來的,水方面還不錯。
湖南大學,國家第2批重點學科,最近幾年發展很快。
浙江大學,國家第2批重點學科,老浙大和浙江農業大學合並後所組建的環境工程專業,浙農過去的老師(如牛人陳英旭)生態修復做的挺好的,水這方面就差點了;老浙大的教授大部分搞厭氧的,總的來說實力+資金,浙大的環工發展潛力巨大。
天津大學,也是很早就開始做水處理了,顧平,季民,兩大牛人坐鎮。
西安交大,本來環工不是很強,但這兩年交大也從別的學校挖去好多有名氣的教授(如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加上交大的聲望總的來說有較大進步,而且有位老教授是我國最早做厭氧的人員之一,最近好像在評是否要授予他院士呢。
重慶大學,老牌的水處理院校,有幾位水處理的老專家,譬如龍騰銳、羅固源。但年輕一代不是很牛。
南京大學的環境工程可以說是最近幾年全國高校中發展最迅速的,2007年還評上了一個工程院的院士,環境工程的國家工程中心也獲批了,還有教育部的工程中心,以及一批和大型企業共建的實驗室等,南大目前積極支持工科的發展,再加上江蘇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政產學研模式的推廣,南大的環工已經不是5年前的樣子了,它的發展絕不可小覷!
四川大學,和湖南大學情況比較相似,最近幾年發展很快。
華南理工,偏化工方向,但是該校的胡勇有教授在研究微生物絮凝劑,值得期待。
廈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都是以海水為研究特色,涉及化學方面比較多。
上海交大,99年才成立環境學院,實力真的不能和上面的一些學校相比,但就是有錢,沒辦法
。
一些地方院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也可以。如有得罪之處,望各位水友海涵,有錯誤之處,望批評指正~~~
西安建科大絕對是要提的一個學校,但是我先前只是說了下985的學校,西安建科我還是了解很多的。那我就趁這個機會給大家介紹下這所學校。原名,西安冶金建築學院,我國環境工程專業首批國家重點學科的4所院校之一(另外3所分別是清華,哈工大和同濟)。該校在水處理(牛人有王曉昌教授,黃廷林教授,彭黨聰教授,還有王志盈(好像是退休了,是我國最早研究厭氧處理的專家之一)教授等),大氣處理(馬廣大老師是我國大氣處理的功勛級老專家)有著非常強的實力。這是業內一致認可的,但是,實事求是的說,該校綜合實力有限,每年招收的碩士生數量也偏多了些。但是該校畢業的博士生實力非常牛,百篇優秀博士畢業論文每年有不少都是出自西安建科環境學院。王曉昌,從日本學成歸來的專家,最近獲得了一個2000萬(也有說法是2.2億的)的水專項,現任該校副校長。和國際水協前任主席丹保憲仁教授學術交往很多。黃廷林,現任該校環境學院院長,治學嚴謹,研究方向有和黃土高原水土保持有關的。彭黨聰,現任該校環境學院主管研究生的副院長,研究厭氧及模型。牛人教授還有很多,譬如王磊,石輝等等,時間有限,就不詳細介紹了。
河海大學,水利部直屬院校,環境工程的國家重點培育學科,但是每年報考的學生並不多,推薦報考!還有博士後流動站在該校,在211院校中報考次學校性
價比最高!(同類學校如西安理工大學也不錯)
太原理工,實力也很強,資金上稍微次了些,不過難度也就相應要小些。
江南大學,微生物強的要命啊,倫世儀(院士),陳堅在那兒坐鎮,如果哪位晚輩一不小心把反硝化除磷搞定了,估計版主要賞你1000000個金幣!
東南大學,老牌工科院校,實力不容小覷。
昆明理工,在西部省區很有名的學校!
廣東工業,水處理的實力在廣東相當強悍!
合肥工業,老牌工科院校,在環境系統方面有系統的學科體系,很有前景!
蘭州交通大學,被埋沒的大學,環境工程和市政工程的實力絕對沒話說,不過考慮到地理位置的原因,報的人數一直不多。
蘇州科技學院,以前的蘇州城建環保學院,一志願招不滿的,如果有學子的研究方向和沈耀良等牛人的科研一致的話,建議直接報考。且該校不久要升級成大學,報考難度必然要變大,所以趁現在報考還是很劃算的。
北京市環境工程相關方面的高校實力探討
北京科技大學,北京的學生比較認可這個學校,水方向的項目好像是礦山廢水的比較多。這個學校在北京的認可度要高過北京工業、北交、北建工。
北京工業大學,重點介紹吧,環境工程成立30多年來,大概10年前彭永臻從哈工大來,這個學校的環境工程知名度以及實力才逐漸上來。客觀的說,這學校水方向的中年導師,基本上都是彭永臻的學生,老點的就彭永臻和王淑瑩。北京的學校都不差錢。彭永臻那篇著名的論文《SBR法的五大優點》可以說是我國開啟對於SBR工藝廣泛研究的信號燈吧,這篇論文在我國對於SBR研究上的有著非常高的地位。被引用了很多次。研究方向:污水處理系統的智能控制、深度的脫氮除磷。
北理工,研究方向好像和水牽扯不大,但是一個案例很要命。我一個導師的兒子,北理工的環境工程碩士畢業,家裡找人聯繫到了深圳水務,孩子不去,進
了威立雅(好象是),反正是北京一個很牛的外企。
北京交通,環境工程的發展還欠缺了點,和市政工程的聯系還很多。一個學校的環境工程基本上都是從市政工程發展過來的,但是發展到一定程度了就基本上分開了,但是北京交通還差了點。
北京建工,郝曉地和那個汪AB(名字不記得了)在。綜合實力還是差了點,郝曉地去了荷蘭更加牛逼了,郝的碩導是張自傑。我曾經跟一個北京建工的碩士開玩笑,重慶建築後來成了重慶大學,哈爾濱建築後來成了哈工大,你們北京建工研究下,加入北大或者是北京工業吧。
礦大的ESUDE,好像是這個名字。這些石油、礦業出來的,就近研究了,不差錢。
地大,不清楚。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有錢。北方狼不要只關注學校,這些院所也關注下。
中國水利水電研究院,也看看哈。
中國人大呢,王洪城不是去當教授了嘛,王有錢。
附:摘自一牛人。。。。